2020届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第六部分经典实验题汇编及解释_第1页
2020届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第六部分经典实验题汇编及解释_第2页
2020届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第六部分经典实验题汇编及解释_第3页
2020届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第六部分经典实验题汇编及解释_第4页
2020届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第六部分经典实验题汇编及解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部分经典实验题汇编及解释专题1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1专题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专题3气体的制取与性质 5专题4水的组成 7专题5质量守恒定律 9专题6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11专题7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12专题8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 15专题9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17专题10 中和反应的探究 19专题11 酸、碱的化学性质 21专题12 某些酸、碱、盐之间是否发生反应 26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2020年2月专题1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命题点一教材原型呈现】1.某同学要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请你帮助该同学填写卜表。实验操作实验现

2、象实验结论I相同埔IH数的舞-盛空气的集气瓶中的石灰水空气滑石灰水小 守出蝌柳的聚气瓶*空T,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石灰水盛空气的集气瓶中木条继续燃烧,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木条哈气后的玻璃片上有另一块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中空气中的的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空气的的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空气的的含量比i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答案】无明显变化变浑浊 二氧化碳 高 熄灭 氧气 低 水珠 水蒸气 高【解析】理解检验每种气体使用的药品及对应的方法,实验时要注意控制变量。【命题点二对比实验的思路】2.小明用如下图所示进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是否比吸入的空气中的CO2含量多”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及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

3、:通人人呼出通人空气I 5s 5mL澄清石灰水现濠:变浑浊无明显变化(1)根据实验现象,小明得出的结论是(2)由此得出:化学对比实验,必须在怎样的条件下进行?【答案】(1)人体呼出气体中 CO2的含量大于空气中 CO2的含量。(2)其他条件保持不变【解析】设计对比实验时一般要控制单一变量。【命题点三 改进实验的思路】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比较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 含量的差异,实验者通过导管口a或b向广口瓶缓缓吹气或吸气。回答下列问题。 , |二二一一二T 二二,-二装置A装亶E(1)广口瓶内盛放的是 。(2)实验者通过导管口 a向广口瓶缓缓 (填“吹气”或“吸气”

4、,下同),通 过导管口 b缓缓。(3)我们已经知道吸入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低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推测本 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 。【答案】(1)澄清石灰水(2)吸气 吹气(3)装置A中的石灰水无明显变化,装置B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解析】“实验者通过导管口 a或b向广口瓶缓缓吹气或吸气”是一句比较重要的提示 语。理解气体从不同端口进出导管时的原理与现象(可尝试在家用塑料瓶、 吸管及水练习以 便理解)。专题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命题点一教材原型呈现】1 .如图是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红磷燃烧时冒出浓厚的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并

5、且生成固体,使得集气瓶内的 减小,致使烧杯中 的水倒吸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就是集气瓶内 的体积,从而粗略测出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3)燃烧结束后,当集气瓶 后松开弹簧夹,过一会儿观察到进入集气瓶中水 的体积约占集气瓶总体积的五分之一。一 ,-点燃【答案】(1)白烟 4P+ 5O2=2P2O5(2)压强 氧气(3)冷却【解析】本题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为载体,考查了实验原理、实验条件的控制、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误差分析等问题,考查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如何合理控制实验条 件。【命题点二 不同装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2. (2019?东营改编)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

6、计如下方案:选用实 际容积为40 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稍过量的白磷(加热时白磷在空气中也能燃烧,生 成物与红磷相同)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 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下图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 mL刻度处推至15 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 mL刻度处,则说明 ;(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为;(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假设反

7、应充分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的现象为;(4)若按小华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例如。【答案】(1)装置的气密性良好(2)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活塞向左移动,最终前沿约停在12 mL的刻度线上(3)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活塞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最终前沿约停在8 mL的刻度线上(4)注射器活塞弹出,橡胶塞弹出,试管爆裂等【解析】(1)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 mL刻度处推至15 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 mL刻度处,则说明整个装置都不漏气。(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这时白磷燃烧消耗掉的只是试管内的氧气为40

8、mLX 1/5=8 mL ,所以活塞应停在 20 mL - 8 mL=12 mL的刻度处。(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白磷实际消耗掉的是试管40 mL和注射器内 20 mL 的氧气共 12 mL,即(40 mL+20 mL ) M/5=12 mL ,所以活塞应停在 20 mL 12 mL=8 mL的刻度处。(4)因为白磷在密闭容器内燃烧产生热量使气体膨胀,可能会使橡胶塞弹出、试管爆 裂、不使用弹簧夹可能会使注射器活塞弹出等,造成实验失败等。【命题点三 不同物质对测定结果的影响】3. (2017?温州)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小明同学取足量的红磷、镁条、木炭分 别在等体积的A、B、

9、C三瓶空气中同时燃烧;充分燃烧后恢复到常温再松开止水夹,发现 集气瓶B中进水最多,C中进入水量很少。查阅资料:镁条既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固体,还能与氮气反应生成 氮化镁(Mg3N2)固体。5-(2)水停止倒吸后发现 B中的水量明显高于 A的原因是 (3) C的集气瓶中进水量很少的原因是 。(4)从以上实验说明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中,药品的选择要考虑哪些因素【答案】(1)为了将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完全耗尽(2)镁条燃烧不仅消耗氧气,还消耗了部分氮气(3)木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气体,瓶内气压变化很小(4)可燃物只与氧气反应,不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生成物为固体等【解析】根

10、据镁能与氮气发生反应, 可以判断B中气体消耗比较多,瓶内气压比 A小。 所选除氧剂要具备的特征有: 本身能够在氧气中燃烧; 本身的状态不是气体; 生成物不是气 体。【命题点四 不同测量技术对测定结果的影响】4. (2016?武汉)下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 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2、图3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一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P=0.79P0, P P0是因为红磷的着火点比木炭的低D

11、.由图3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答案】B【解析】A.若红磷不足,不能将氧气充分反应,测定结果偏小;B.温度升高,气压增大,说法正确;C.压强不同的原因主要是木炭燃烧生成了气体;D.由于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虽然都消耗了氧气,但又生成了气体,装置内压强几乎保持不变,无法测专题3气体的制取与性质【命题点一教材原型呈现】1.下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常用装置,请根据所给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A B C DE(1)实验室加热高镒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收集氧气可选用装置 (填标号)。(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选取的气体发生装置为 (填标号),理由是。(3)利用装置D收集的气体具有

12、的性质是 。【答案】(1) 2KMnO 4= K2MnO4+MnO2+O2 T C (或 E)(2) B 大理石(或石灰石)是固体,稀盐酸是液体,且反应不需要加热(3)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小,且不与空气成分发生反应【解析】此为制取和收集气体常用的两套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和使用。【命题点二基础装置与改进装置】2. (2017?静安改编)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面的内容:(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a、b(2)请写出用装置 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可以用装置D收集氧 气的原因是 。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 (填“ c”或“ d”

13、 )口通入。(3)装置B、C都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药品是 ,选择的 依据是。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是(4)加热碳酸氢钠(NaHCO3)固体来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选择 的依据是。(5)若用F装置收集CO2并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加一层植物油 的目的是 ;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测量结果 (填“有” 或“无”)明显影响。【答案】(1)酒精灯长颈漏斗八_(2) 2KMnO 4= K2MnO 4+MnO2+O2 T 氧气不易溶于水c(3)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石灰石(或大理石)是固体,稀盐酸是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 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4) A

14、 反应物是固体需要加热(5)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无【解析】发生装置 C改进主要是从装置的便利使用方面考虑,收集装置E改进主要了解多功能瓶的原理与使用方法。【命题点三 单个仪器的组装】3.(人教版教材课后题改编)实验室里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镒、稀硫酸、石灰石、稀盐 酸以及下列仪器。 (1)利用上述仪器组装一套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你选择的仪器是 (填标号)。(2)选择合适的药品制取 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补充一种仪器 (填仪器名称),再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还可以制取【答案】(1)(2) CaCO3+2HCl = CaCl2 + H2O+CO2 T (3)试管【解析】将单个仪器组装成

15、发生装置或收集装置,需要建立整体实验装置的模型,理解每一种仪器所起的作用。专题4水的组成【命题点一教材原型呈现】1. (1)下图中a玻璃管连接电源的 极,b玻璃管连接电源的 极。活塞号.活震(2)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在玻璃管尖嘴处检验电解水产生的气体,则a玻璃管处看到的现象是 ,表明a玻璃管中的气体是 。b玻璃管处看到的现 象是。 a、b两管中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3)该实验表明水由 组成,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 不变。【答案】(1)负 正(2)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氢气 木条燃烧得更旺2:1(3)氢元素和氧元素元素种类【解析】正极与负极端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及检验方法【命题点二电解

16、装置的改进】2.水的电解装置如下图所示。电源电解水装置(1)宏观现象: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A、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 B中气体的现象是 。(2)微观分析:该反应中发生分解的微粒名称是 。(3)结论:水是由 组成的。【答案】(1) 2:1木条燃烧 (2)水分子(3)氢、氧元素【解析】电解装置不同,但原理相同【命题点三 电解水实验的误差分析】3.提出问题电解水时,负极端玻璃管内产生的氢气与正极端玻璃管内产生的氧气的体积比理论上应为 2:1,但在实际过程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是多少呢?探究课题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氢气与氧气的实际体积比一定是2:1吗?我的假设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

17、体积比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 2:1。探究准备水电解器、秒表。探究过程用水电解器电解水,测定两管逸出气体的体积,记录如下表。时间 /min体积/mL-12345678连接电源负极端的玻璃管A中的气体612202939495969连接电源正极端的玻璃管B中的气体2471116212631探究Z论(1)装置气密性良好、读数正确,但电解开始阶段两管气体的体积比不符 合理论比值的原因是。(2)在做电解水的实验时,要较准确地得出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的结论,应注意什么_ 。【答案】我的假设不一定(或一定)探究Z论(1)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大于氢气的溶解性 (或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能够与

18、电极发生氧化反应而被消耗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2)要等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再进行记录,以减小实验误差(或利用相邻两个时间段的体积差做比较)【解析】通过表格数据分析误差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A、B两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逐渐接近于理认值。专题5质量守恒定律【命题点一教材原型呈现】1 .按要求完成下列两个实验探究方案(表中实验结论分析处填实验方案力某一力某一反应现象反应前总质鱼mim3反应后总质鱼m2m4实验结论分析mim2m3m4(1)方案一中,玻璃管的一端有一个小气球,作用是防止红磷燃烧放出的大量热使瓶内气体膨胀而冲开橡胶塞,做这个实验时还要注意 。(2)将两个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对比时,有同学分析

19、:有一个方案观察不到天平平衡是 因为,因此不能说质量不守恒。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探究质量守 恒定律时,实验装置要 。【答案】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气球先变大后变小白色粉末溶解,产生大量气泡=(1)在锥形瓶底装一些细沙(2)反应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未被称量密闭【解析】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因为反应后增加或减少了气体的质量, 所以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命题点二 实验改进】2 .某化学课外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ABCD(1)甲组同学用A装置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步骤如下:如图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用 祛码平衡,然后倾斜烧杯使硫酸铜溶液与铁钉接触,一段时间后再把

20、烧杯放在天平上。描述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 。最后天平的指针(填标号) 。a.偏左 b.偏右c.不偏转d.无法预测(2)乙组同学用B装置研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步骤如下:如图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用 祛码平衡,然后倾斜烧杯使盐酸与碳酸钠粉末接触,一段时间后再把烧杯放在天平上。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右。造成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的原因是 。若将本实验中的烧杯替换成带有气球的锥形瓶,如上图C所示,其他操作不变,最后天平仍偏右,原因是。可见,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若利用有气体参 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来设计实验,在装置设计方面应做到 。(3)丙组同学用D装置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步骤如下:如图将烧杯放在天平

21、上用 祛码平衡,然后倾斜烧杯使水与食盐粉末接触,一段时间后再把烧杯放在天平上。发现天平的指针不偏转。丙组同学认为实验成功了, 该实验很好地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丙组同学的观点合理吗?说出原因 。【答案】(1)铁钉表面出现红色的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c(2)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的装置不密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出,使左盘内质量减小;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使气球膨胀,因此左盘装置受到的浮力增大,天平偏右;装置密闭,体积不变;(3)不合理。质量守恒定适用于化学反应,因为D装置的两种药品未发生化学反应,所以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解析】改进的方向主要有两个: 密闭容器内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此类

22、视具体情况考虑浮力的影响);物理变化。质量守恒定律仅用于化学反应,上述装置D为物理变化,不适用于质量守恒定律。用天平称出反应前后质量相等,必须满足以下之一: 没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有气体参与且在密闭容器内。专题6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命题点一教材原型呈现】1.控制变量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下图和 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资料信息:白磷的着火点是 40 C,红磷的着火点是 240 C。(1)铜片上的白磷 (填“燃烧”或“不燃烧”,下同),水下的白磷 c对比这两个现象说明。(2)铜片上的红磷 (填“燃烧”或“不燃烧”, 下同),铜片上的白磷 c 对比这两个现象说

23、明。(3)如果要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 。(4)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证明,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可燃物;接触氧气(或 空气);。【答案】(1)燃烧不燃烧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2)不燃烧燃烧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其着火点(3)通入氧气(或空气)(4)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解析】理解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与灭火只需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即可。【命题点二用不同实验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2. (2019?深圳改编)依据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通入 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2, 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1)实

24、验过程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过程中,对比 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3)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J点燃【答案】(1) 4P+ 502= 2P2O5(2)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中b通入N2,红磷不燃烧;中 b通入02,红磷燃烧【解析】无论装置如何变化,均从燃烧的三个条件和灭火的三个原理着手考虑。3. (2014?福州模拟改编)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如 卜图所示)。291.实验课上,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 C,红磷的着火点是 240 C, P2O5室温下与水反应的产物有毒性。(1)图实验中

25、水的作用是 和。(2)图n装置与图I装置相比,其优点是 。(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管口朝下竖直插入水中,使管口罩住白磷(如图出所示)结果观察到了 “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中所装的气体可能是【答案】(1)提供热量 隔绝空气(或氧气)(2)能防止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3)氧气(或空气)【解析】(1)图I实验中热水能起到提供热量,使铜片上的白磷达到其着火点而燃烧的作用,同时能使水中的白磷与空气隔绝。(2)图n中的磷放入密闭的试管中,可以防止燃烧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 污染环境,而图I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直接排入空气,污染环境。(3)试管内白磷燃烧说明满足燃烧

26、的条件,由于温度已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因此试管内应为空气或氧气。专题7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命题点一教材原型呈现】同学们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几个实验,如下图所示,请回答问题。(1)甲组实验中能观察到金属 的表面产生气泡速率最快,金属 的表面产生气泡缓慢,金属 的表面没有气泡产生。 有一支试管中的溶液变为浅绿色,写出该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乙实验中铝与 CuSO4溶液反应的现象为 。铜与AgNO 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通过乙实验,可得出Al、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 。【答案】(1) Mg Fe Cu Fe+2HCl= FeCl2+H 2 T(2)铝丝的表面附着一层紫红

27、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Cu+2AgNO 3= 2Ag+Cu(NO 3)2AgCu铜银【解析】判断金属活动性,可考虑:金属与酸是否发生反应、反应快慢;金属与盐溶液 是否发生反应。【命题点三 探究“陌生金属”的活动性】3. (2017?延安改编)小彬同学家新买了水龙头,从说明书上了解到该水龙头是铜质镀铭的。他想起在学习金属性质时用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没有铭,为了了解铭与常见金属铝、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查阅资料铭(Cr)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表面能生成抗腐蚀性的致密氧化膜。铭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铭(CrSO4)溶液铝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

28、,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无色的硫酸铝溶液预测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 Cr、Al、Cu; Al、Cr、Cu; Al、Cu、Cr。实验过程取大小相同的三种薄片,用砂纸打磨光亮。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力杀二好片二铜片产酸耙溶液 二播片实验现象铭片表面产生气泡,溶液变为蓝色铭片表面尢明显变化结论铭能和稀硫酸发生反 应,活动性CrH铜小与稀硫酸反应,活动性HCu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是回答问题(1)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 。(2)实验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小清认为只要选用三种药品进行实验,就可以得出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这三种药品可以

29、是 归纳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答案】实验过程无现象 需不与硫酸铝反应,活动性 AlCr Al、Cr、Cu (或) (1)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或污物)(2) Cr+H 2SO4= CrSO4 +H2 T(3) Al、CrSO4溶液、Cu (合理答案均可)归纳通过金属与酸的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通过金属与另一种金属的盐溶液的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合理答案均可)【解析】铭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而铜不能,说明铭比铜活泼,铭不能将铝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铝比铭活泼,因此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是Al、Cr、Cu。用Al、CrSO4溶液、Cu这三种药品,Al能置换CrSO4

30、溶液中的Cr, Cu不能置换 CrSO4溶液中的Cr,可以确定Al、Cr、Cu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专题8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命题点一教材原型呈现】1.请你与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1)实验设计1植物油经煮潍 一冷却的 r蒸博水中的铁钉会生锈。(2)实验现象:(3)实验分析B中蒸储水的上面加入一层植物油的作用是 。B中加入的蒸储水要事先 煮沸,并迅速冷却,其目的是 。对比A、C中的现象,可以获得的结论是 。由实验 (填序号,下同)和 对比可得到铁生锈需有氧气参加。(4)实验结论:铁生锈的条件是 。【答案】(2) A(3)隔绝氧气 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铁生锈需要水A

31、 B(4)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解析】(3)植物油能使铁钉与氧气隔绝。将加入 B中的蒸储水事先煮沸,并迅速 冷却,是为了除去水中的氧气,使铁钉只与水接触。在都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C试管中的铁钉不与水接触,没有生锈,A试管中的铁钉与水接触,生锈了,说明铁钉生锈需要水。若证明铁生锈需有氧气参加, 需在都与水接触的条件下, 对比铁钉与氧气接触和不与氧气接 触的实验现象。【命题点二 铁生锈条件的探究】2. (2015?威海)为探究铁生锈的原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四个 实验,实验结果显示,B、D实验中铁丝生锈,而 A、C实验中没有明显的现象。仔细分析这四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了水铁 堇

32、清的整水在水的线(1)评价万案对照实验指除了一个变量以外,其他的量都保持不变的实验。该实验方案中采用了对照 实验的方法。请指出其中的对照实验(填序号)和变量。第组对照实验是,变量是第组对照实验是,变量是第组对照实验是,变量是(2)解释数据实验时,每隔一段时间测量导管内水面上升的高度,结果如下表所示(表中所列数据为导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单位 cm)。时间/h编三00.51.01.52.02.53.0A0000000B0000.30.52.03.5C0000000D00.41.23.45.67.69.8导致B、D实验装置中导管中水面上升的原因是 。(3)获得结论根据本实验,你认为导致铁生锈的物质有

33、 ;能加快铁生锈的物质【答案】(1) A和B水 B和C 空气(或氧气)B和D 食盐(2)铁丝生锈,消耗氧气,使锥形瓶内压强减小,导管中水面上升(3)氧气(或空气)、水食盐【解析】A实验铁只与空气接触,B实验铁与空气和水同时接触,故 A和B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水,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水;C实验中铁只与水接触, B实验铁与空气和水同时接触,故 B和C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空气(或氧气),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空气(或氧气);B实验铁与空气和水同时接触,D实验中铁与空气、水和食盐接触,故B和D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食盐,得出加快铁生锈的物质是食盐的结论。【命题点三 铜生锈条件的探究】3.

34、(201671台改编)久置的铜制品表面能生成绿色的铜锈主要成分为CU2(OH)2CO3,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铜生锈的条件进行了以下探究。提出彳#想根据铜锈的组成元素推测,铜生锈可能是铜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等物 质反应的结果。实验设计兴趣小组的同学取打磨光亮的铜丝,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其他瓶中的铜丝均无现象分析若干天后,发现只有D瓶中的铜丝出现绿色的铜锈,铜锈出现。B瓶与D瓶中的现象对比,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结论由上述四个实验可分析得出,铜生锈是铜与空气中的 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现象分析铜生锈需要二氧化碳实验结论氧气、水和二氧化碳【解析】控制单一变量法的灵活运用专题9配制一定溶质

35、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命题点一教材原型呈现】1.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整个配制过程如图所示)(1)计算: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分别为:氯化钠 g,水 g。(2)称量(称取):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放入烧杯中。(3)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水的密度可近似看作1 g/cm3),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4)溶解:用玻璃棒充分搅拌,使氯化钠全部溶解。(5)装瓶(转移):把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细口瓶)中,盖好瓶塞,贴上标签,标签上需注明 和,待用。【答案】8 42 氯化钠 16% 所需水的质量【解析】量取水的体积=水的密度,溶

36、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目的是加快溶解 速度。用玻璃棒搅拌时,注意不要使玻璃棒碰触容器的器壁和底部。标签上需注明药品名称 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命题点二 误差分析】2.以下是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请视具体情况填空。操作误差分析结果氯化钠固体中含有杂质溶质的质里溶质质量分数称量氯化钠固体时,药品和祛码位置颠 倒(使用了游码)溶质的溶质溶质质量分数将称好的氯化钠倒入烧杯时,部分洒在 外面或纸上有残留溶质的溶质减小溶质质量分数量取一定量水时读数溶剂的质量增多溶质质量分数烧杯内壁或试剂瓶内壁原来后少量的水溶剂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向烧杯内加水时用水溅出溶剂的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量

37、取定量水时? 读数溶剂的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 转移过程中有少量配制好的溶液洒出溶液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减小偏小减小偏小偏小仰视偏小增多偏小偏大 ?俯视 ?偏大 ?不变.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斛析】根据公式 溶质质重少数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剂质 量不变时,各种原因导致的溶质质量减小均可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溶质质量不变时, 各种原因导致的溶剂质量增加,均可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3.如图所示是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的流程图。请回答:(1)配制该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g,需量取的水的体积是 mL,所 选用量筒的量程最好是 (填“ 10 mL”

38、 “50 mL”或“100 mL ”),若在量取水的过 程中俯视读数,会造成配制的溶液浓度 (填“偏大” “不变”或“偏小”)。(2)若称量NaCl固体时指针向右偏转,则应 直到天平平衡。(3)取上述溶液10 g加水稀释到 g,可得到5%的NaCl溶液。(4)在溶解的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溶液配制完成后,在转移过程中若 将溶液洒出,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大” “偏小”或“不变”)。(5)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在 (填“广口瓶”或“细口瓶”)中,并贴上标签, 标签上面书写 ,下面书写 。【答案】(1) 7.5 42.5 50 mL 偏大(2)向左侧托盘中继续添加氯化钠固体(3) 30(4)搅拌,加速

39、溶解不变(5)细口瓶 氯化钠(或 NaCl)15%【解析】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实验过程,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学会误差分析。专题10中和反应的探究【命题点一教材原型呈现】1 .请完成以下实验报告的填写。实验名称: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目的:验证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否发生反应。供选择的仪器和药品: 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酚酗:溶液、稀盐酸、稀氢氧化钠溶液。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解释(1)在中加入约5 mL稀氢氧化钠溶液,用胶头滴管滴入几滴酚血:溶液溶液显色碱溶液能使酚酗:溶液变红(2 )用胶头滴管慢慢滴入,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溶液颜色最后褪去两者能发生反应

40、,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是【答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解释(1)烧杯红(2)稀盐酸NaOH+HCl = NaCl+H 2O【解析】若验证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否发生反应, 可借助酸碱指示剂, 先在氢氧化钠溶液 中滴加酚儆,酚酬:遇碱变为红色, 然后滴加稀盐酸直到红色刚好褪去, 即可证明两者能发生 反应。【命题点二 探究中和反应是否发生】2 .化学课堂的精髓就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借助化学实验现象如溶液颜色的变化、沉淀的产生、气体的逸出等,可以帮助我们确认反应是否发生。课堂上老师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同学们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现象,有同学质疑盐酸和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老师借此组织同学展开

41、了探究。方案1:甲组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图所示,通过观察到 的现象, 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归纳总结本实验选用无色酚酬:溶液比选用紫色石蕊溶液更合适的原因 是,设计的思路是通过证明 的消失来证明反应的发生。方案2:乙组同学在甲组同学思路的启发下,进行了如下实验:取少量 NaOH溶液,测 得溶液pH为11,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后,测得溶液pH为9,乙组同学发现溶液pH减小了,得出结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交流讨论大家同意甲组同学的结论, 对乙组同学的实验过程提出怀疑, 溶液pH减小 的原因还可能是 ;大家认为,乙组同学向 NaOH溶液中加 入稀硫酸后,测得溶液的 pH必须 (填“

42、小于”或“小于或等于”) 7才能 证明酸和碱能发生反应。方案3:丙组同学在老师引导下设计的实验如下图所示。将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铜沉淀 中, 观察到的明显现象,验证了酸与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氢轼化, 钠溶液、;琉酸钢 溶液、拓展应用由方案3可知,并不是所有的酸和碱反应都无明显现象,请你再写出一个 酸和碱反应有明显现象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方案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归纳总结酚酬:溶液变色时更容易观察氢氧化钠(或反应物)方案2:交流讨论稀硫酸中的水稀释了 NaOH溶液 小于或等于方案3:蓝色沉淀消失Cu(OH)2+2HCl= CUCI2+2H2O拓展应用Ba(OH)2+H2

43、SO4= BaSO4 J +2HO (合理即可)【解析】酸碱中和反应若本身就有明显现象,如生成沉淀,则不需要借助指示剂即可直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若本身无明显现象,则需要借助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间接判断反应是 否发生。指示剂颜色变化越明显,判断误差越小。【命题点三中和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3 . (2019?呼伦贝尔改编)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学习,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一:取 5 mL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酗: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然后加入稀盐酸,用玻璃棒搅拌,溶液褪为无色,有关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实验二:对实验一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进行探究。提出彳#想猜想一

44、:只有NaCl;猜想二:有NaCl和NaOH ;猜想三:有NaCl和HCl。你认为猜想 不合理,其理由是 设计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猜想三成立拓展应用我国土壤的酸碱性有“南酸北碱”的说法,可向酸性土壤中加入 进行 改良。【答案】实验一:溶液变为红色HCl+NaOH = NaCl+H 2O实验二:提出猜想二 如果有氢氧化钠,溶液将呈红色设计实验锌粒有气泡产生(合理答案均可)拓展应用熟石灰【解析】判断溶液中两物质反应后溶质成分的几点思路:(1)因为只要反应物接触,就一定会有生成物出现,所以体系中一定会有生成物。(2)若两种反应物同时存在,必然会发生反应,直至至少一

45、种反应物消耗完毕,所以体系中两种反应物不会同时存在。(3)生成物的存在不用检验。检验反应物存在主要利用反应物的化学性质(该反应物能与哪种物质反应且产生明显的现象)。专题11酸、碱的化学性质【命题点一教材原型呈现】1. (2016怙岛改编)某化学实验小组欲探究盐酸、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取 8支试管分别用AH编号后,做如下实验:紫色石Fc FcQ, NsiCOj九色崎稀般CuSd澄清基溶液溶液肽居液溶液布蔗水(1)实验后观察到溶液变红的试管是 。(2)实验后观察到有气泡出现的试管是 , H试管中的现象(3)实验后某试管中为黄色溶液,该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写出D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

46、方程式 (5)有盐和水生成的实验是 ,其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答案】(1) AE(2) BD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 Fe2O3+6HCl= 2FeCl3+3H2O(4) Na2CO3+2HCl= 2NaCl+H 2O+CO 2 T(5) CDFH F【解析】酸碱化学性质小结【命题点二 酸的检验】2. (2016?惠州改编)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做完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对反应后反应器内的剩余溶液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继续进行了以下探究。分析推断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可以确定剩余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钙。但其中是否含有氯化氢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若剩余溶液显酸性(含有H

47、+ ),说明含有氯化氢。查阅资料碳酸钙不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实验过程将剩余的溶液倒入烧杯中,微热后冷却到室温。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甲同学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溶液变为红色溶液显酸性( 含有H+);溶质 中侣氯化氢乙同学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 向其中加入少量锌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内同学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 向其中加入少量石灰后拓展提高若要从剩余溶液中得到尽可能多的纯净的氯化钙固体,同学们认为可以向 剩余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 (填化学式),经、蒸发等操作后即可完成。【答案】实验过程紫色石蕊溶液 锌粒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 Zn+2HCl = ZnC

48、l2+H2 T石灰石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拓展提高CaCO3过滤【解析】若要证明剩余溶液显酸性,利用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实验,通过观察产生的明显实验现象即可。如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能与活泼金属、石灰石反应产生气泡等。在剩余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碳酸钙,既能把剩余溶液中的盐酸转变为氯化钙,而且剩余的碳酸钙不溶于水,经过滤即可除去。【命题点三 碱的检验】3. (2019?惠州改编)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做中和反应的实验,当他们向盛有氢氧化钙溶液的烧杯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 他们停 止滴加稀盐酸,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1)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9、 (2)探究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的成分。猜想猜想一:可能是 CaCl2和Ca(OH)2;猜想二:可能只有 CaCl2;猜想三:。实验方案力某一力某一力杀二实验操作11溶液3i+ COi 1 _溶液1实验现象_溶液变浑浊实验结论猜想一正确进行实验为了进一步确定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同学们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请你参与实验,并填写表中的空白。写出方案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 Ca(OH)2+2HCl= CaCl2+2H2O(2)猜想可能是CaCl2和HCl进行实验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有蓝色沉淀生成Ca(OH) 2+CuCl 2= CaCl 2+Cu(OH) 2 J【解析】判断溶液中两物

50、质反应后溶质成分的几点思路:(1)因为只要反应物接触,就一定会有生成物出现,所以体系中一定会有生成物。(2)若两种反应物同时存在,必然会发生反应,直至至少一种反应物消耗完毕,所以体系中两种反应物不会同时存在。(3)生成物的存在不用检验。检验碱存在主要利用碱的化学性质(该碱能与哪种物质反应且产生明显的现象)。检验氢氧化钙的存在时,只能通过检验氢氧根的存在来判断氢氧化钙存在。不能通 过检验钙离子的存在来判断氢氧化钙的存在,因为生成物氯化钙中含有钙离子,会干扰检验。【命题点四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4. (2018?艮川改编)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李红同学将两种碱的溶液 分别装入试

51、管A、B中,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三组实验。(1)实验1中,两支试管的溶液都变成 色。(2)实验2中,若B盛装的是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3中,李红同学向两支试管中分别通入二氧化碳,A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中无现象,有同学质疑氢氧化钠是否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4)针对同学的质疑,老师告诉同学们氢氧化钠确实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并引导同学一起设计如下图所示的方案,通过一些现象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A中观察到的现象为,B中观察到的现象为王强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但李莉提出疑问,认为上述方案都不严密,其理由是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需要补做的对比实验是【答案】(1)红(2) 2NaOH+CuSO4= Cu(OH) 2 J +N2SO4(3) Ca(OH)2+CO2= CaCO3j +HO(4)试管内液面上升软塑料瓶变瘪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后,容器内气压变小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水,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将氢氧化钠溶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