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杭州市2011年中考科学生物复习提纲 杭州聚成博硕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2011年3月 本提纲根据学校所发提纲整理,修正了几十个错别字,纠正了原文中 易引起学生误解的少量错误之处,就重点内容做出了突出标记,部分内容 进行了引申,可大大方便学生突出重点进行复习。 第一章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第一节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1生物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1)具有严谨的结构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都有新陈代谢作用。(3)都有应激性。(4)都有生长现象。(5)都能生殖和发育。(6)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生物的上述基本特征是区别于非生物的基本标准。 蜗牛是一种喜欢生活
2、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它有视觉、触觉、味觉、但无听觉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生物可以新陈代谢。2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显微镜是生命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观察工具,可以帮助人们观察肉眼无法看到的微小物体或细微结构。(1)显微镜的结构包括镜座、镜柱和镜臂、载物台、遮光器、反光镜、镜筒和物镜转换器、准焦螺旋、目镜和物镜等。其中目镜和物镜是显微镜的最重要部分。(2)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光线经反光镜反射,通过玻片标本、物镜、目镜的折射后,将所观察的物体放大,然后在人眼的视网膜上成像。注意:显微镜所成的像是倒像,因此玻片移动的方向与物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3)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其操作步骤为:取镜安放对光调焦距
3、放玻片观察。观察前,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注视物镜,不让它接触玻片,否则会压碎玻片,损坏物镜(透镜);观察时,一定要慢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避免物像一晃而过,或根本没有觉察。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赏。看完低倍,转高倍。九退整理,后归箱(4)计算所观察物体的总放大率所观察物体的总放大率=目镜的放大率正在使用的物镜的放大率。(5)注意事项:对光时:(1)强光时:用平面镜、较小的光圈(2)弱光时:用凹面镜、较大的光圈调焦时:先用粗准焦再用细准焦。目镜:使用时先降后升观察: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低倍镜:观察范围大、放大倍数低
4、、细胞数目多、视野明亮。高倍镜:观察范围小、放大倍数高、细胞数目少、视野较暗。使用显微镜时两眼同时睁开3常见生物的种类、形态及生活特性(1)常见的动物类群(2)常见的植物类群4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物种丰富,特有属、种繁多,起源古老,经济物种丰富,生态系统的类型丰富。(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人类生
5、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石,保护了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基础,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第二节细胞1制作临时装片。绘制生物图利用显微镜观察生物体的微观结构时,必须把待观察的生物材料制成玻片标本,使光线能够直接透过。玻片标本有切片、涂片和装片三种。(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在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用镊子在洋葱鳞片叶的内侧表皮上撕取一层很薄的表皮,放在水滴中。用镊子展平,盖上盖玻片。盖玻片时,让盖玻片的一边接触水滴,用镊子挑起另一端,然后轻轻放下玻片,以避免产生气泡。为能观察清楚,用稀释的碘液或红墨水进行染色。滴一滴碘液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使染液浸润到整个标本。(2)绘制生物图的要求科学性和
6、准确性。各部分的比例要合理,大小、位置要适中。绘图及注字要用铅笔。线条要均匀一致,用圆点衬阴表示明暗和颜色的深浅,不能用铅笔涂抹。 若视野中有黑色圆圈,气泡太多(装片要重新制作)欲使观察到的物像向右上方移,就要将玻片移向左下方。若观察到的物像偏向右上方,就要将玻片移向右上方。2细胞的结构(1)细胞的基本结构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相同的结构,它们都含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基本结构。但是植物细胞还含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动物细胞一般没有这些结构,这也是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点。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细菌的细胞没有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植物、动物和真菌的细胞都具有细胞
7、核,属于真核生物。3细胞的分裂及其意义(1)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分裂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2)细胞分裂的意义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DNA,而DNA就是染色体的成分之一,细胞分裂实现了染色体的复制与均分。因此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4细胞的生长与分化(1)细胞的生长是指细胞由小变大的
8、过程。生物体的生长指生物体内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2)细胞的分化随着细胞的增殖,细胞数量增多,细胞的形态和功能逐渐出现了差异,最后形成了具有不同形态和不同功能的各种细胞。这种由一般到特殊,由相同到相异的细胞变化的过程,称作细胞分化。5组织、器官和系统(1)组织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不断进行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可以形成形态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这一细胞群即组织。植物的基本组织有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等。人体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2)器官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顺序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一定的功能就形成了器官。被子植物由根、茎、叶(营
9、养器官)、花、果实、种子(生殖器官)等六大器官构成。人体由心脏、肺、脑、胃、骨、血管等器官构成。(3)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人体由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生殖、神经、运动和内分泌等八大系统构成。多细胞生物有明显的结构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个体。第三节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1生物分类的单位、方法和检索表(1)生物分类的单位与方法现代生物学家根据生物进化的亲缘关系和形态结构的特点,用七个等级对生物进行分类,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界是最大的一类。(2)分类检索表分类检索表是鉴定生物种类的重要工具
10、之一。通过查阅检索表可以帮助我们初步确定某一生物的科、属、种名。2种群(1)种群的概念种群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2)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种群的数量变动与种群的这些特征密切相关。3生物群落(1)生物群落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2)群落的分层现象在森林群落中,高大的乔木组成乔木层,灌木和小树组成灌木层,草本植物组成草本植物层,苔藓和地衣等植物组成苔藓地衣层,形成垂直分层现象。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布也有类似的垂直分层现象。(3)植物群落和植被的概念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
11、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被覆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4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包括了地球上的全部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生物圈还可以分成大小不同的许多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类型(3)生态系统的成分(4)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许多食物链常常相互交错成网状,称为食物网。(5)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流动从绿色植物把太阳能固定在体内
12、后开始,并沿着食物链或食物网的各个营养级传递,最后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渐减少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则是循环不息的,即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反复地出现和循环。5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1)生物一方面受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如光、水、温度、食物、风等的影响,而另一方面,生物的生命活动(包括人类的活动)又对无机环境及其他生物造成一定的影响。(2)生物对生活环境的适应现存的各种生物对其生活的环境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即适应的普遍性。如仙人掌的叶刺、肉质茎对干旱环境的适应;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叶的形态结构对光照强度、水分蒸腾作用方面的适应;蚯蚓的形态
13、结构特点对土壤穴居生活的适应;极地狐和沙漠狐的体形等对环境温度的适应。此外,更具典型意义的是生物的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第二章生物的新陈代谢第一节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1植物与矿质元素的关系(1)矿质元素的概念矿质元素一般指除了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如N、P、K等。矿质元素通常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各种无机盐中。(2)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作用用于合成一些复杂的化合物,如氮元素是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等许多重要物质的主要原料。参与酶的活动,担负着调节生命活动的功能。(3)矿质元素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不同农作物对各种矿质元素的需要量是不同的:幼苗时期对无机盐的需要量小,生长旺盛时期对无机
14、盐的需要量大,到果实和种子成熟时需要量又变小了。因此要根据作物的不同种类、不同生长发育时期,进行合理施肥。(4)植物生长中所需的重要化肥重要化肥元素表示作用缺失后对植物的影响应多施该肥的植物种类氮肥N为蛋白质、叶绿素、酶等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充足的氮能使叶色浓绿,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生长健壮,枝叶繁茂植株矮小,叶色发黄,生育延迟,植株瘦弱,抽穗晚收获菜叶类的农作物,如白菜、菠菜等磷肥P能提高植物的抗旱、抗寒、抗病、抗倒伏和耐酸碱的能力,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促进花芽分化和缩短花芽分化的时间,因而能促使作物提早开花、成熟植株暗绿并带点红色收获果实类的农作物(如番茄、花生等)钾肥K能提高植物对干旱、
15、低温、盐害等不良环境的忍受能力和对病虫、倒伏的抵抗能力植株矮小,叶片上出现许多褐斑收获茎、根类的农作物(如番薯、马铃薯等)2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利用和散失过程(1)植物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区。这可以通过去除根尖后与正常植株的对照实验来证明。(2)植物能否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取决于环境溶液(如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根毛细胞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由此可知,在农业生产中一次施肥不能过多。(3)植物体对水分的利用和散失过程植物体对水分的利用根吸收的水分,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运输到植物的地上部分。进入植物体内的水分,一般只有1左右保留在植物体内,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其他
16、各种生命活动。蒸腾作用的概念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表面(主要是叶片表面上的气孔)散失到体外的现象,叫做蒸腾作用。进入植物体内的水分,99左右的水分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掉了,只有l左右真正用于各种生理过程和保留在植物体内。蒸腾作用的意义一是为植物吸收和运输水分提供动力;二是能促进矿质元素的运输;三是降低植物的体温,特别是叶表面的温度。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重要意义(1)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存储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用下面的反应式来概括:(2)有关光合作用的发现史时间科学家实验的基本过程结论1771年普里斯特利将
17、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也不容易窒息死亡植物可以更新空气1864年萨克斯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使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然后把叶片的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呈深蓝色绿色叶片在光下产生了淀粉1880年恩吉尔曼把载有水绵和好氧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果把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性细菌分散在叶绿体所有光照部位的周围氧是由叶绿
18、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3)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光合作用实现了地球上最重要的两个变化:一是把简单的无机物合成为复杂的有机物,实现了物质的转化;二是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实现了能量的转化。光合作用为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光合作用与生物的细胞呼吸以及各种燃烧反应相反,它消耗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因此在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稳定方面有巨大的作用。4植物的呼吸作用(1)呼吸作用的概念呼吸作用(主要指有氧呼吸)是指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植物细胞内有关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2)植物的呼
19、吸作用的过程从表面上看,呼吸作用的过程与光合作用似乎恰好相反,但是不能把呼吸作用看成是光合作用的逆反应。因为呼吸作用是生命活动中的另一个复杂过程,其发生的场所以及所需要的酶都与光合作用不同。而且,光合作用一般只存在于绿色植物体中,而呼吸作用存在于一切生命体中。另外,呼吸作用过程所释放的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3)利用萌发的种子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从本质上说,种子的萌发过程就是种子中的细胞提高呼吸作用水平的过程,由于呼吸作用旺盛,因此萌发的种子是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好材料。实验中,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可以用燃着的木条熄灭来检验,而放出二氧化碳可以用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来检验。5合理灌溉的新陈代谢原理
20、任何农作物都需要不断地吸收水分。但是,不同种类的农作物的需水量是不同的,如水稻的需水量很大,高粱的需水量很小。而同一种农作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需水量也不同。例如在生长旺盛时期,需水量较大,在幼苗期和成熟期,需水量较小。因此,在农业生产中,要根据植物的需水规律适时地、适量地灌溉,用最少量的水获取最大的效益。如根据农作物的需水规律,采用喷灌、滴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如果对农作物进行过度灌溉,则会影响根系的氧气供应,进而影响根细胞的呼吸作用。第二节人体的新陈代谢1食物的消化和吸收(1)消化系统的组成(2)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消化有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物理性消化主要通过牙齿的咀嚼和胃肠的蠕动;化学性
21、消化主要是利用消化酶,使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过化学变化变成可吸收的物质。食物中各种成分的消化。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不经消化能直接被吸收;食物纤维不能被消化;蛋白质最终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与其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有:(1)小肠长,内壁形成小肠绒毛,可扩大小肠内表面积;(2)小肠绒毛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3)小肠内含有多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能对食物中的各种成分进行彻底的消化。吸收是指营养物质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2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1)酶的概念酶是生物活细胞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是一种生物催化剂。酶能使生物体内的化学
22、反应迅速地进行,而本身并不发生变化,这一点与无机催化剂相似。(2)酶的特点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一般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不稳定性:高温、低温以及过酸、过碱,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也就是说,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温度、pH都会影响酶的活性。(3)酶的作用酶具有多样性,高效性及专一性等作用特点对于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是必不可少的。新陈代谢过程极其复杂,包括生物体内全部的化学反应。生物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成千上万的化学反应,而这些化学反应通常都是十分复杂的,它们之所以能在生物体内温和的条件下迅速地进行,原因就是生物体内具有各种各样
23、的酶。3消化酶在人体消化过程中的作用(1)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消化过程食物中的各种营养成分,除了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可以直接被消化道吸收外,其他如糖类、蛋白质、脂肪等结构复杂、不溶于水的大分子有机物,必须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分解成溶于水的有机物小分子,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糖类、蛋白质、脂肪这三大有机物的消化过程必须在各种消化酶的催化作用下才能完成,它们的具体途径为:(2)消化酶在人体消化过程中的作用口腔中的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口腔可以使食物中的部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酸性的胃液中有胃蛋白酶,它能将蛋白质分解成多肽。小肠中的消化液包括肠液、胰液和胆汁,肠液和胰液中含有分别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
24、消化酶;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它可以对脂肪起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极细小的微粒,从而增加脂肪与各种消化液的接触面积,便于脂肪的消化。因此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4人体的呼吸作用(1)人体呼吸时气体交换的场所和过程气体交换的概念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即一种气体总是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人体呼吸作用的概念人体内不断地氧化分解有机物,放出能量,供给人体各种活动的需要,同时也不断产生二氧化碳等废物。因此人体必须不断地吸收外界的氧气,及时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人体与外界进行的这种气体交换过程,叫做呼吸。完整的呼吸过程肺的换气(外界气体和肺泡内气体之间的交换)一肺泡内
25、的气体与血液间的气体间的交换一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一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通过这一过程,氧到达组织内供细胞利用,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则被排出体外。(2)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通过呼吸作用,当含氧低的静脉血流经肺泡的毛细血管后,就变成了含氧丰富的动脉血(血液中的氧大部分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存在)。当动脉血流经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时,由于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地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因此细胞中氧的浓度比动脉血中的低,二氧化碳的浓度比动脉血中的高。于是,血液中的氧迅速与血红蛋白分离,通过毛细血管壁扩散到细胞里,而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则扩散到血液里,经过这样的气体交换后,流经组
26、织细胞的动脉血就变成了静脉血。5人体内尿的生成和排出(1)人体内尿的生成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人体内肾小球的作用类似于过滤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部分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由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原尿中除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成分及浓度都与血浆基本一致。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过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能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和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等。由此可见,肾小管的重吸收是有选择的。原尿经过重吸收后,剩下的废物,如尿素、尿酸以及一部分水、无机盐等成为尿液。(2)人体排尿的作用人体通过尿的排出,不但起到排泄废
27、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使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也起到重要作用。因此,人每日应适量喝水。6人体的血液循环(1)心脏心脏的结构心脏是血液循环的枢纽,主要由心肌构成,内部被隔成左右不相通的两部分。左右两部分又被瓣膜分隔成上下两个腔。因此心脏分四个腔: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心房与静脉相连,心室与动脉相连。在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之问,都有能开关的瓣膜,分别叫房室瓣和动脉瓣。瓣膜的特点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放,保证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即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所经历的时间,叫做一个心动周期。心动周期包括心缩期
28、和心舒期,首先是两心房同时收缩,然后舒张。在心房开始舒张时,心室同时收缩,然后心室舒张,接着,心房又开始收缩,进入下一个心动周期。(2)血管的种类、功能、分布及特点血管种类功能分布特点动脉把血液从心脏送往身体各处多分布在较深的部位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静脉把血液从身体各处送回心脏位置有深有浅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管内血液流速慢毛细血管连接最小的动脉和静脉分布很广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很慢(3)人体的血液循环哈维与血液循环的发现英国科学家哈维于1616年公布了他的发现,1628年出版了心血运动论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理论。在书中,哈维用大量实验材料论证了血液的循环运动。他
29、特别强调了心脏在血液循环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40种不同动物的解剖观察,证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是血液循环的原动力。血液循环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个部分,当然,这两个部分实际上是相互连通,且同时进行的。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这样的血液循环叫做体循环。在体循环中,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网时,把氧和养料送给细胞,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因此,从左心室射出的鲜红色的动脉血,经过体循环,就变成了暗红色的静脉血,流回到右心房。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进入肺动脉,流经整个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
30、流回左心房的血液循环叫做肺循环。在肺循环中,从右心房进入肺动脉的静脉血,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时,跟肺泡里的空气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内,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中,跟血红蛋白结合,于是,暗红色的静脉血变为鲜红色的动脉血,从肺静脉流回左心室。7与血液有关的知识(1)骨髓造血的功能成年人的各种血细胞均源于骨髓,有些甚至大量储存在骨髓中,并有规律地释放到血液循环中。在正常情况下,成人骨髓造血只限于红骨髓,但在异常情况下要求造血增加时,已无造血功能的黄骨髓能恢复造血功能。骨髓之所以具有造血功能是因为在骨髓中存在一种造血干细胞。(2)人体ABO血型与输血人体ABO血型人类的血型系统有多种,发现
31、最早并与临床医学有重要关系的是ABO血型系统。血液的红细胞上存在两种凝集原,分别叫做A凝集原和B凝集原;血液的血清中则含有与它们相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分别叫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同时,每个人的血清中都不含有与他自身红细胞的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输血输血的时候,主要考虑献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之间是否会发生凝集反应。按照这一原理就可以推断出ABO血型之间在输血时的相互关系如下表(“+”表示有凝集反应,“一”表示无凝集反应):献血者的红细胞受血者的血清(含凝集素的情况)(含凝集原情况)0型(抗A、抗B)A型(抗B)B型(抗A)AB型(无)0型(无)A型(A)B型(B)AB型(A、B)一十十十一
32、一十十一十一十但是异型之间输血不能输得太多太快,否则输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3)学会阅读“血常规”化验单当身体出现某些疾病时,常会引起血液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变化。因此,在看病时做个血常规的检查,可以很直观地反映出身体中的某些疾病。学会看验血单,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弄清血液的一些常规指标,同时也可以使我们对某些常见疾病进行自我诊断。第三节其他生物的新陈代谢1生物新陈代谢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1)相关慨念物质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的交换和生物体内物质的转变过程。能量代谢是指生物体与环境之间能景的交换和生物体内能量的转变过程。同化作用是指生
33、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的变化过程异化作用是指生物体把自身的一部分组成物质加以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并且把分解的终产物排出体外的变化过程。(2)生物新陈代谢中物质和能舒变化的特点新陈代谢中的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同化作用、异化作用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如下所示。2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1)自养型和异养型根据生物体在同化作用过程中能否直接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新陈代谢可以分为白养型和异养型两种。自养型绿色植物和少数种类的细菌以光能或化学能为能量的来源,以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为碳的来源,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这样的新陈代谢类型属于自养型。异养型人和动物不能合
34、成自身所需的有机物,而只能依靠外界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能量和碳的来源,将这些有机物摄人体内,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能量。这样的新陈代谢类型属于异养型。(2)需氧型和厌氧型根据生物体在异化作川过氍叫,对氧的需求情况,新陈代谢可以分为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种基本类型。需氧型绝大多数的动物和植物在异化作用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来氧化分解体内的有机物,释放出其中的能量,以便维持自身的各项生命活动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需氧型。厌氧型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和某些细菌,在无氧的条件下,才能将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从中获得维持自身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厌氧型。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35、第一节植物的感应现象1植物的感应现象植物的感应现象是指植物受到刺激会发牛反应的现象,如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背地性、向肥性、向触性、向热性等。(1)向光性:植物对单侧光的反应,如向日葵的花盘向太阳生长。(2)向水性:植物对水的反应,如植物的根向水丰富的地方生长。(3)向地性:植物对地心引力的反应,如植物的根向着地心引力的方向生长。(4)背地性:植物对地心引力的反应,如植物的茎背着地心引力的方向生长。(5)向化性:植物对化学肥料的反应,如植物的根向化学肥料丰富的地方生长。(6)向触性:植物对机械刺激的反应,如触动含羞草的叶,会现叶片合拢、叶柄下垂的现象。(7)向热性:植物对较高温度刺激的反应,
36、如温度较高时植物生长较快。2科学探究(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一提出假说一设计研究计划一实行研究一记录结果一分析和解释结果一结论的推出和评价一问题解决(2)科学探究的方法基本方法常用方法比较、分类、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假说、数学方法。(3)实验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作出解释、交流和评价设计实验方案时,常常采用对照实验法。对照实验是收集和处理事实证据最常用的方法。对照实验的关键是控制变量,如对植物的向光性进行实验探究时,必须要使两株幼苗分别处于有单侧光和无单侧光的环境中进行观察。3有关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史1达尔文的向光性探究实验:(看图填写)A图表明胚芽受到单侧光
37、照射时,会 。B图表明如果切去胚芽 部分,发现胚芽 C图中将胚芽的尖端用一个 的锡箔小帽罩起来,发现胚芽 。D如果胚芽的基部用锡箔包起来,发现胚芽 。根据上述实验结论,我们可以大胆推想在 的照射下,胚芽的 部分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且这种物质会对 产生影响。2温特的实验:A组实验中a琼脂接触过胚芽的 ,发现这个胚芽会向放琼脂的 生长。B组实验中b琼脂 接触过胚芽的尖端,发现这个胚芽 。温特做B组实验对A组来讲,可起到 作用,以排除 的干扰;此实验表明,胚芽的 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能够控制 的生长。3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最后分离出植物尖端部分含有能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取名为 。这些对植物活命活动产
38、生显著调节作用的物质统称为 。4现在科学家知道,当 照射植物时,使植物体内产生的生长素分布 ,背光侧生长素要 (多或少),所以背光侧生长 (快或慢)。时间顺序科学家实验条件实验现象推论(或结论)1880年达尔文单侧光,尖端罩锡箔小帽单侧光,锡箔遮尖端下部直立生长弯向光源生长结论: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1880年达尔文单侧光,有尖端单侧光,切去尖端弯向光源生长停止生长1928年温特切去尖端,一侧放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块切去尖端,一侧放未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块弯向另一侧生长停止生长推论:向光性与尖端产生的物质有关1934年郭葛从人尿中分离出一种化合物,将这种化合物混入琼脂,也能引起去尖胚芽鞘弯曲生长。这种
39、化合物就是吲哚乙酸.并称之为生长素弯向另一侧生长结论:生长素就是吲哚乙酸第二节动物行为1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蟋蟀的争斗行为,蚯蚓对光、热刺激的反应,蚂蚁的社群行为,鸟类的筑巢、育雏和迁徙行为等都是常见的动物行为。动物的行为是通过一系列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和激素的分泌活动共同协调完成的。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与生俱来的,如婴儿碰到乳头后的吮奶行为。反射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2)后天学习行为是后天通过学习后获得的,如马戏团动物的表演。人的学习行为更为复杂,因为人能对语言、文字的刺激作出反应,如读悲剧小说时会流眼泪。2动物的节律性行为动物
40、的节律性行为是由于环境因素(如昼夜、季节)的节律性变化而引起的动物行为的有规律变化的现象。如猫头鹰的昼伏夜出行为。第三节人体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功能1人体的主要感官和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感觉器官和感受器是感受环境中的刺激并能将刺激的信号转变为神经冲动的结构。人体的主要感官有耳、眼、鼻、舌等,感受器有触觉感受器、痛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热觉感受器、味觉感受器和嗅觉感受器等。(1)人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人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功能(1)结构人的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组成。(2)功能神经系统具有感知环境中的刺
41、激,并迅速作出反应的功能,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单位,具有获取和传递各种信息的功能。3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功能主要内分泌腺功能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该激素调节生长、血压和水平衡等生理过程,也帮助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该激素控制人的生长发育过程胰腺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这两种激素控制血糖的水平睾丸分泌雄性激素,也是产生正常精子的器官卵巢分泌雌性激素,雌性激素控制青春期女孩的发育第四节人体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1激素对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人体中的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是对生命活动起重要调节作用的微量化学物质。(1)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能控制
42、人的生长发育。幼年时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幼年时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成年时分泌过多,会患肢端肥大症。(2)胰岛素胰岛素由胰腺中的胰岛分泌,能调节糖在人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细胞吸收和利用血糖的能力就会减弱,从而导致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一部分血糖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形成糖尿,即人体患糖尿病。(3)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能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分泌过多会患甲亢。幼年时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4)雌(雄)性激素由睾丸(卵巢)分泌,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2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体温调节主要依靠产热和散热的过程
43、得以实现。人在安静时的产热器官主要是内脏,劳动或运动时的产热器官主要是肌肉。人体散热的器官主要是皮肤。(2)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和控制,当环境温度低于人的正常体温(37)时,一方面引起肌肉收缩,使产热增加,另一方面令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当环境温度高于人的正常体温(37)时,一方面使肌肉的紧张性降低,使产热减少,另一方面令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也增多,增加散热,从而使体温保持相对的稳定。可见,人体中的许多系统在调节体温过程中是相互协调的,这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第四章生命的延续与进化第一节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与发育1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器官(1)绿色开花植物生殖
44、器官的结构及种子、果实的形成过程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器官包括花、果实和种子三部分。花的结构变化花被花萼凋落(如苹果、桃)或存留(如茄子、草莓)花冠凋落花蕊雄蕊凋落雌蕊柱头和花柱凋落子房子房壁发育成果皮果实胚珠珠被发育成种皮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2)种子的分类根据有无胚乳,可分为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根据子叶数目,可分为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2芽的发育和种子的萌发过程(1)芽的结构及其发育过程(如图41) (2)种子的萌发过程(图42)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胚中的胚芽、胚轴和胚根细胞就开始分裂和生长。首先,胚根发育成根,同时,胚芽逐渐长成茎和叶,这样就长成了一株能独立生活
45、的新植物(如图42中以豌豆为例,展示了种子萌发的全过程)。(3)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需要的内部条件种子萌发需要一个完整的胚,同时需要胚乳或子叶提供足够的营养,这是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合适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氧气。极少数种子的萌发还需要光照条件(如莴苣、烟草等)。3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方式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1)绿色开花植物的有性生殖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植物开花后,雄蕊中的花粉就会从花药中散落到雌蕊的柱头上,这一过程叫传粉。传粉以后,花粉受到柱头分泌的黏液的刺激,就开始萌发并形成花粉管。花粉管沿着花柱向子房生长,花粉管内有精子。子房内的胚珠中有卵细胞,当花粉管到达胚珠时,
46、花粉管里的精子就会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生产上的应用:人工授粉。(2)绿色开花植物的无性生殖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绿色植物的无性生殖方式包括:分裂生殖(如低等藻类植物)、孢子生殖(如蕨、胎生狗脊、地钱、葫芦藓等)、营养繁殖、组织培养等。其中植物的营养繁殖方式有:嫁接、分根、压条和扦插。对于绿色开花植物而言,无性生殖方式有:营养繁殖、组织培养等。生产上的应用:由于营养繁殖能保持某些栽培植物的优良性状,而且繁殖快速,所以被广泛地应用于花卉和果树的栽培中。第二节人类的生殖与发育1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男性生殖系统主要由睾丸、输精管、精囊、前列腺等器官组成。其中,睾丸是主要的生殖器官,它能产生
47、精子。(2)女性生殖系统主要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器官组成。其中,卵巢是主要的生殖器官,它能产生卵子。子宫是孕育新生命的场所。2新生命的诞生过程及各阶段的生理特点(1)新生命的诞生过程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哺乳。(2)各阶段的生理特点受精受精的实质是一个精子头部的核与卵细胞的核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的形成场所是在输卵管中。胚胎发育从受精卵分裂开始,直到成熟的胎儿从母体产出为止的整个过程叫胚胎发育。在受精卵发育成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内,并在子宫内膜上着床形成胚胎(约七天,此后称女性怀孕)前,受精卵细胞分裂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细胞细胞质中的卵黄。之后,胎儿通过脐带与胎盘相连,从母体血液里吸取养料
48、和氧气,并将二氧化碳等废物排人母体血液。分娩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分娩。这一过程意味着新生命的诞生。哺乳母乳含有婴儿所需要的丰富营养物质,还含有免疫物质,因此应大力提倡母乳喂养。3人的胚后发育和青春期生理及心理的变化(1)人的胚后发育幼儿期和青春期是人一生中两个身体迅速生长的时期。(2)青春期生理及心理的变化青春期是一个人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以性发育、性成熟为主要特征。第二性征的出现第二性征是除性器官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征象。男性:主要表现在长胡须、喉结突出和变声等;睾丸分泌雄性激素,是男性第二性征出现并得以维持的主要原因;女性:主要表现在骨盆宽大、乳腺发达等。卵巢分泌雌性激素,是女性
49、第二性征出现并得以维持的主要原因。内脏功能日渐健全如心脏的收缩力显著提高,肺活量显著增大;特别是脑的内部结构和功能不断分化、发展。生殖器官的成熟睾丸和卵巢分别开始产生精子和卵子。于是,女性开始出现月经,男性开始出现排精等生理现象。4动物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的多样性(1)昆虫的发育有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过程中有蛹期,如苍蝇、蝴蝶等)、不完全变态发育(如蝗虫、蝼蛄等)和不变态发育(如衣鱼等)。(2)青蛙的发育从幼体(蝌蚪)到成体(蛙)的发育过程中,在生活和形态结构上要发生很大改变的发育类型,叫做变态。5动物克隆技术的进展情况时间事件标志公元前5000年人类祖先发现,最茁壮的植物种子培育出的谷物更优良克
50、隆技术最终目标的最初体现,是人类开始按照人类的意图控制生命的开端1952年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希里格斯和托马斯金用一只蝌蚪的细胞制造了与原版一样的复制品引发了关于克隆的第一场辩论1972年科学家将某种特定基因分离出来,使它与某种有机体结合,产生理想的基因复制品这是人类利用生物外源基因的转基因技术的开始1984年科学家斯蒂恩威拉德森用胚胎细胞克隆出一头羊,这是第一例得到证实的克隆哺乳动物能克隆出哺乳动物是这一实验的伟大之处,但利用的是胚胎细胞(具原始分生能力的干细胞)1996年(1997年2月17日公布)英国科学家Wilmut等参与的世界第一例从成年动物细胞克隆出的哺乳动物绵羊多莉诞生人类在该领域研
51、究的重大突破,引起全世界的轰动1997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决定5年之内禁止用联邦基金资助克隆人计划2001年11月美国马萨诸塞州沃塞斯特的先进细胞技术公司宣布:首次克隆成功了处于早期阶段的人类胚胎20世纪90年代我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涌胚胎克隆取得成功2000年6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功获得成年体细胞克隆山羊标志着我国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的崛起2003年9月中科院动物所与法国科学家合作,发明了精确控制大鼠卵细胞自发活化的专利技术2004年3月14日中科院动物所年轻的研究员周琪在瑞典召开的国际转基因科技大会上获得Geno-way转基因科技奖周琪是获得国际转基因科技奖的第一位华人科学家2005年2月18日
52、联合国大会法律委员会经长时间辩论后,最终通过一项国际宣言:要求所有国家禁止开展有违人类尊严的任何形式的克隆人的研究,并提交联合国大会讨论和批准中国政府将继续坚持反对生殖性克隆人的立场,并将加强对治疗性克隆人研究的管理和控制,确保人类的尊严和国际公认的生命伦理原则不受损害第三节遗传与进化1遗传变异的结构和物质基础(1)遗传变异的结构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在细胞里大多有规律地集中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脱氧核糖核酸)构成。DNA分子具有双螺旋结构,其基本单位为脱氧核苷酸,包括脱氧核糖、碱基和磷酸。(2)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基因是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基因不仅可以
53、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还可以使遗传信息得到表达。若不同人种之间头发、肤色、眼睛、鼻子等的不同,是基因差异所致。2遗传变异现象(1)遗传现象子代与亲代、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在性状上表现出的相似性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2)变异现象子代与亲代、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在性状上表现出的差异性现象。如“一母生九子,子子各不同”。3生物进化论(1)生物进化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界。生物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2)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存在着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现象。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也是自然
54、选择的结果)。生物进化的总方向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并认为,生物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动力是生存斗争。(3)生物进化论的发展综合进化论从群体基因频率变化的角度解释物种进化过程,认为同一物种的生物群体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基因。在代代相传的种族繁衍过程中,这些基因从亲代传递到子代并保持着相对的稳定性,同时也发生着某些变异。生物群体中的某些基因所控制的生物性状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则这些基因在子代的生物群体中会越来越多;反之,某些基因所控制的生物性状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弱,这些基因在子代的生物群体中会越来越少。这说明亲代的基因在传递给子代的过程中也发生着“自然选择”。4遗传变异在育种方面的应用(1)杂种优势通过物种杂交技术,可使子代表现出双亲的遗传优势。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中国民间的马与驴杂交产生骡。(2)人类优生近亲结婚的危害:近亲结婚使子代遗传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抛荒整治协议合同
- 2024年生物制药试剂定制生产合同样本2篇
- 2025年云南货运资格证题库在线练习
- 2025年黄冈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模拟
- 2025年贵港b2货运资格证全题
- 2024年度生物制药研发委托技术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环保项目实施方案保密协议
- 2024年版综合性劳动协议范本版
- 2025年北京货运资格证考试70题
- 《工程制图与CAD(轨道交通)》课件-铁路线路平面图认识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JTG F90-2015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 松果体区肿瘤护理
- 《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化防高坠篇》测试附有答案
- 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培训1
- 血管瘤护理措施
- 智能穿戴行业发展趋势
- 公共场所的肺结核消毒措施
- 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 春节晚宴策划方案1
- 如何制作一个简易的动物细胞模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