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概论复习重点_第1页
美学概论复习重点_第2页
美学概论复习重点_第3页
美学概论复习重点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概论复习重第一章什么是美学1 .文献记载表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是最早的开始思考美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因之成为西方从形式角度研究美和艺术的滥觞。2 .柏拉图的对话大希庇阿斯,是西方历史上第一篇企图给“美”下定义的文章,代表作理想国。3 .维柯提出“诗性智慧”。4 .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美学之父”,1750年出版了以“美学”命名的书,从此开始了美学的学科史。5 .康德主要着作是着名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趣味判断就是它的美学。6 .如何理解“美的现象是属人的现象”?首先美是与人相关的,是属人的现象,没有人也就不会有美。“美的现象是属人的现象”是研究美学必

2、须恪守的第一底线,这就意味着: 在没有人之前,世界上不会有美的现象,一个物理事物如果不与人发生关系,也不可能具有任何审美意义。 美的现象不会出现在其他非人类的活动领域,如一只蝴蝶在花丛中嬉戏,但它却绝不会感受到花的美。同样,一只蜜蜂虽然在建巢方面,可以与最伟大的建筑师相媲美,但它筑巢时绝不会使用“美的尺度”。 凡是说到“美”时,都意味着它是指一种人与对象之间所形成的独特的“关系”,除了这个独特的“关系”领域外,美不可能出现在别的任何关系。7 .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的审美活动。所谓审美活动,就是人在其历史性的生存展开中所形成的生存境况的形式表达,即“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它包括:审美活动的起源

3、、审美活动的经验形态、审美活动的本质以及审美活动的形式呈现(符号形式、艺术)等主要方面。8 .研究美学所适用的方法:哲学的和逻辑的分析方法符号学和语言学的方法心理学的方法。9 .美学的目的是成就人自身。从审美活动认识人的自由从审美活动认识人的完善培养审美能力,创造美的生活。10 .德国诗人美学家席勒曾说过:只有感性的人是野人,只有理性的人是蛮人,而真正自由的、完善的人则是理性与感性完美结合的和谐的人。课后思考题:1 .“这朵花是红的”和“这朵花是美的”是两种不同的判断,前者属于性质判断,后者属于趣味判断。你还能举出别的例子吗?2 .你同意“美不是物理的事实”这一判断吗?为什么?3 .在你的阅读

4、或观赏经历中,是否有一部作品深深地触动你?思考一下这种触动是否改变了你?第二章审美活动的发生和发展1 .神话一般分为三类:起源的神话诸神的神话英雄神话2 .“手艺”:就是身体劳作的有目的性活动与事物在这种劳作中所显现的“合目的性”的本性之间、身体劳作的活动方式与事物的“合目的性”本性的显露方式之间的完美契合。当这种契合达到炉火纯青、巧夺天工的境界时,就是“艺”。3 .使得诗性直观从巫术直观中分离和解放出来的力量,是理性思维的崛起。4 .在苏格拉底死后,神话世界开始崩溃,他所主张的“认识你自己”“知而后幸福”等理性原则,成了人们所普遍接受的原则5 .巫术直观的意义(30页)6.神话运思的特征(3

5、7页)课后思考题:查阅一些原始艺术的资料,谈谈从原始巫术符号活动中诞生的原始艺术有什么特点第三章美感经验1 .美感经验:从心理感受上说,就是审美活动(包括艺术创造和艺术鉴赏)发生时所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心醉神迷的瞬间经验状态。在这一刻,你的整个生命仿佛被一种神奇的光所照彻,你的身心仿佛被凝结、聚集在这一瞬间状态之中,你仿佛被眼前的景象、形象所震慑、吸引,这使你暂时忘了此外的一切,既包括你的俗常生活和操劳,也包括利益的算计和得失的考虑,整个的凝神关注于此情此景之中,在那里流连往返。2. 美感经验的特征:美感经验是一种快感。a快感是美感经验的普遍特性,b美感经验的快感是非功利性的,c美感经验的快感的来

6、源。美感经验是直觉的经验。美感经验的表现性。美感经验是一种自由的经验。3. “美的现象”的“底线原则”:“美的现象”是“属人的”,而不是物理的,自然的事实。美感经验是“美的现象”的唯一见证,“美”只是出现于美感经验之中。没有美感经验之外的“美的客观存在”或“美本身”。“美的现象”不是理性认识的对象,也不是审美活动的对象。而是审美活动的创造。4. “美”作为审美活动中人与对象之间形成的美感经验所凝结的关系性体验,“美”的特征:“美”不是客观的、物理的或自然的事实。“美”也不是纯粹的主观意念。这个意义上的“美”的客观性,只能从人与对象关系的存在性本质上加以揭示。也就是说,“美”的真正的客观性不是物

7、理意义上的客观性,而是存在意义上的客观性。基于上述分析,“美”这个术语,从语义的使用上说,就既不能用于指称一个物理的、自然的属性,也不能用于指称一个纯粹主观的判断,而是一个关系性术语。第四章美感经验的形态1 .美感经验的体验状态按其稳定的感性结构的特性,可分为优美、崇高、悲剧喜剧、丑和荒诞。2 .优美的美感经验,在感觉上是一种无功利而普遍令人愉快的、轻松地体验;在审美主体与对象的关系上是一种和谐的、契合的关系,而不是一种抵触的或矛盾的关系;在审美主体心里活动的意识与无意识之关系上,优美感作为纯粹的感性活动,却是合乎理性的;在心理反应上是一种顺受反应,即我们的心理活动中没有与对象之间的对抗和矛盾

8、,而是很快乐地接受对象,并在情感上与对象之间亲和、亲密;在美感经验的呈现形式上,则是“合规律性”的形式,既不违反自然形式,也不违反人的基本感性形式。3 .优美的特征:和谐感自由感纯粹的形式感4 .崇高的本质:从形式上看,唤起崇高感的形式,则往往是巨大的、粗犷的、无限的,甚至是恐怖的;表现崇高的形式,则往往是扭曲的、变形的、象征的。从美感经验的过程来看,崇高感的心理过程,则体现为人与对象之间的矛盾、冲突、挣扎,体现为人的天然的感性尺度的不适用和被摧毁,由此导致了崇高感中最初的压迫感、渺小感和痛苦感。崇高感的心理过程是一个辩证的过程,是由起先的压迫、恐怖和痛苦,唤起理性的无限、想象力的无限和生命力

9、的超绝,而导致生命体验的升华的感觉和体验。5 .悲剧的类型:第一种悲剧是古希腊时期的“命运悲剧”。第二种悲剧是“性格悲剧”。第三种悲剧是“存在悲剧”。6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人类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7.审美的丑:就是非理性的,禀赋着强力意志的主体,把属于自己的非理性的、非道德的、恶魔般的意志力量直接表现出来,实现于非自然的、变形的、扭曲的或抽象的形式之中,其目的不是为了克服它们或转化它们,而是就在这非理性意志的表现中获得陶醉的愉悦。8.荒诞:是一种丧失了意义的人的存在的单纯呈现活动所达成的体验,这种呈现只是为了呈现,因此,它具有纯粹的游戏性质即它不再是为了意义,为了更高的目的而呈现,而

10、是在没有任何目的和意义的情况下所进行的单纯呈现活动。第五章作为“存在性境域的呈现”的审美活动1 .人类活动的类型:直觉活动(审美活动)、认知判断活动、道德活动、生产(经济)活动。2 .审美活动的本性:是人自身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作为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的审美活动的特征。审美活动的独立原则。第六章作为显现的符号形式-1 .恩斯特卡西尔是德国哲学家和美学家,他在20世纪20年代发展出了一个系统的“符号形式的哲学”。在1940年出版的人论中,把人定义为符号活动的动物。2 .克莱尔贝尔认为,美的形式就是“有意味的形式”。3 .所谓“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人自身的存在性境域自身凝聚、孕育而成的显现形式。4

11、 .作为显现的“介质”的类型方式:体积呈现(石头呈现、身体呈现、木头呈现等)声音呈现、光呈现、色呈现、自语呈现、线条呈现等。5 .显现形式的组织样式:空间样式、时间样式、语言样式。6 .时间样式的经典的表现,就是音乐的形式。7 .什么是空间样式?空间样式就是符号形式的构成和展开采用的空间展开的样式,并且把一切属于在时间中展开的东西都压缩在空间范围内来实现。8 .审美活动的空间组织样式,在雕刻、绘画、建筑中居于支配性地位。9 .显现形式的组织原则:“多样统一原则”、“格式塔原则”、“气韵生动原则”。10 .格式塔原则,又称作完形形式原则,它是由20世纪的格式塔心理学提出来的。韦特墨鲁道夫.阿恩海

12、姆艺术与视知觉。第七章作为意义生成事件的艺术活动1 .克罗齐说: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2 .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美学”认为,艺术是人的无意识世界躲过理性的检查,偷偷实现自己快乐原则的表现。3 .作为显现的艺术活动的展开环节:赋形保存交付4 .艺术:就是人的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是人的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把艺术家、艺术品和艺术观赏者三个方面纠结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场域”。5 .艺术创作的本质,就是人的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向澄明显现的形式凝聚的形成过程。6 .艺术品和非艺术品的一般人工制品之间有三个方面的差异:艺术品归属于纯然的显现领域,它们源自显现,为了显现,并存在显现之中。但一般的人工制

13、品蕴涵的显现层面是被其使用价值所遮蔽和掩盖的,它们不是纯粹为了显现,而是为了使用。艺术品是一种显现的、纯粹的、自由的形式的“介质”刻画,并且就作为这种纯粹的、自由的形式而存在或客观化于其显现的“介质之中。艺术品作为显现的、纯粹的、自由的形式,它们的存在方式归属于流传,在历史流传中,它们作为显现的本性不会被消耗掉,而是在流传中不断地被解读,并在解读中“增值”;但一般人工制品却在使用中被消耗,并在消耗中最终完结。7 .艺术品接受的特征:创造性开放性历史性8 .艺术品接受的历史过程;第一个阶段是“观”:就是停留、逗留于艺术品面前,直接观审它,与作品建立直觉活动的关系。第二个阶段是“品”:就是在对作品有了一个直觉的了解后,去细心品读其中的奥妙、滋味,了解深藏在符号形式下面的更深一层的含义。第三个阶段“悟”:就是接受者将作品中的形式、所启示的意义以及自己的生命经验结合为一个整体,形成一种新的活的经验体,也就是在自己的欣赏中生成了具有自己生命的新的“有意味的形式”,即中国古代艺术理论中所说的“得意而忘象,得象而忘言”的境界。9 .艺术品的接受过程的“视域融合”:我们把作品一极所具有的“有意味的形式”所包含的一切看作是一种“初始视域”,而把接受者所带入到作品的理解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