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先秦文学概说1. 先秦文学的表达形式:口头文学与书面文学。2. 先秦文学性质是一种“杂文学”,诗舞乐一体、文史哲不分,即没有独立明确的学科特征。3. 先秦文学的创作主体,多属集体型创作。 中国上古神话1. 神话指远古时期流传下来的关于神灵的故。2. 主要的保存形式:古代典籍,3. 山海经 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最有神话学价值的著作。全书18卷,分山经、海内经、海外经、大荒经,内容庞杂,涉及上古地理、历史、宗教、医药、科技、神话等。4. 以山海经为代表的中国上古神话的特点:1、神话资料十分丰富。2、记载简单,形制简短;形象描述多,故事叙述少。3、神话形象朴野、奇特、神秘、原始。4、神话材料

2、散乱,神灵谱系不清。5、中国上古神话的文化精神,突显了忧患意识、抗争意识、道德意识、英雄(祖先)崇拜意识。5. 中国上古神话特点形成的原因思考:1、时间的久远。2、生存环境与务实理性精神(鲁迅)。3、宗教信仰祖先崇拜(赵沛霖中国神话的分类与的文献价值)。4、神话的演化:历史化与仙话化。6. 中国上古神话的文学影响:1、提供素材2、启发灵感想像:万物有灵思想、变形、夸张的创作手法等3、文化精神的传承诗经1.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或诗三百,共305篇。诗经的时代:西周初至春秋中期,作品创作时间先后大致为颂、雅、风 。2. 诗经的地域:概为古代中原之地3. 诗经的作者:仆隶平民及贵族4. 先秦

3、时诗经的应用 :1、观风知政。2、礼乐教化。3、赋诗言志。5. 特征:1、丰富的思想内容与主旨情感诗经以丰富、生动的内容展现了周人的社会生活与情感:心理,涉及婚恋诗、农事生产诗、战争徭役诗、政治怨刺诗、燕飨诗、祭祀诗、史诗等。影响:1、-情感熏陶、思想启迪2、-中国古典诗歌常见内容与主题的渊薮2、人物群象画廊:影响古典文学人物形象塑造。3、艺术手法:1、赋、比、兴手法;2、重章叠句的篇章结构;3、利用语音特点(押韵、联绵词、叠音词、语气词),创造音乐美、抒情性;4、丰富的词汇与修辞;5、自然清新的语言风格尚书1.即上古之书。先秦称书,汉后称尚书或书经 。约成于西周末春秋初,分 虞夏商周四书,有

4、古文尚书与今文尚书,今传尚书58篇,是今文和伪古文的合编本。春秋1. 我国现存第一部以记事为主的编年体史书。2. 作者:鲁史官,后经孔子修订3. 时间:成于春秋末,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 BC722BC481)的各国大事4. “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左传1、 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简称左传2、 作者与成书:旧传鲁左丘明著,成书于春秋末;或以为战国初某史官。3、 体例与内容:编年体;鲁隐公元年(前722)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的列国大事。4、左传的文学特色:左传在叙事、写人及语言等方面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叙事散文的成熟。1、左传的人物 刻画:(1)具体刻画手

5、法概要:因事见人,重大政治事件或生活小事;善用言语、动作刻画;善用映衬法;少外貌、心理描写;影响: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刻画常用手法。(2)左传人物刻画倾向道德类型化。有鲜明的个性,亦有突出的共性。影响:奠定古典小说人物基本审美倾向。2、左传的叙事:(1)左传叙事基本情节模式:编年史模式;以顺序为主,间或有补叙,插叙,预叙,倒叙等方式;影响:奠定古典小说基本叙事模式。(2)左传叙事关注重大政治事件的同时,也重视叙录生活化、趣味性的小事。(3) 左传战争叙事特征概要:以顺序为主,间以补叙,插叙,预叙,叙事完整,线索清晰;围绕垂鉴后世目的,选材布局。;叙事过程重人谋而轻战斗经过;事件叙述既严谨又不乏趣味

6、。5、左传的语言特色:行人辞令风格文雅、含蓄、委婉:“言近旨远”;赋诗言志 ;套语表达国语1.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约BC976-BC453,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实。记言为主,记事为辅,人称“政治语录”。战国策1. 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纵横策士言行的史料集。分国别编撰,是继国语后的又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言为主,记事为辅。所涉史实上自韩、魏、赵三家分智氏,下至秦灭六国,凡二百四十余年事(前460前220)。2. 战国策的文化思想倾向:1、尚贤重才2、尚智重谋3、尚利轻义3. 战国策的策士形象及其文学特色:1、成功塑造了“士”的群象,并丰富了人物刻画手法 2、论说艺术高妙,

7、有铺陈、排比、夸饰、比喻等修辞,文风辩丽横肆、铺张扬厉。 3、寓言说理,故事完整,形象生动,语言通俗,助进寓言文学、叙事文学发展。先秦诸子散文即先秦诸子阐述关于自然、社会见解、主张的哲理性著作。论语儒家1. 孔子,(BC551BC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2. 今本论语共二十篇。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辑,约成于战国初。主要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研究孔子思想的最重要文献,也是儒家的重要经典,南宋后位列“四书”。3. 论语的文学特点:1、语录体的散文;2、言简意丰、含蓄隽永;3、设譬取喻,形象生动;4、有较鲜明的人物形象

8、。孟子儒家1.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邹国人(今山东邹城)。2. 孟子七篇(各分上下卷,每卷又有若干章)主要记录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成于战国中后期,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纂。儒学经典。3. 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1、对话式论辩文的体式;2、文风雄健宏肆 ;3、语言晓畅通俗,形象生动,善于设譬取喻、寓言说理、引经据典;4、巧于辩论 ,循循善诱,步步为营,引人入彀。老子道家1. 老子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的形式,是先秦说理文的另一形态。主要是老子自撰,它集中反映了老子的哲学思想。2. 老子哲学的理论基础是“道”。3. 书中表现了作者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情感,结构基本要素是格言、解释、训诫。4. 奠定了先

9、秦说理散文的基本特征。庄子道家1.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曾做过漆园吏。2. 庄子33篇,分为内、外、杂三部分,内篇为庄子所作。3. 是先秦说理散文中最具文学价值的文章,其文学价值体现在:1、寓言数量多;2、超常的想象力构成的奇特的形象世界。墨子墨家1. 墨子,名翟,春秋末战国初,鲁国人(一说宋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出身平民,其思想代表小生产者利益。2. 墨子散文是墨子思想的代表作,今存53篇。全书内容庞杂,主要思想为以下十论(共23篇),以“兼爱”为核心的有机整体。3. 墨子散文的文学特色:1、文体上表现出由语录体向议论文的过渡 ;2、善用类推论证法:由小及大,连类譬喻,逐层推理

10、;3、语言质朴无华。韩非子法家1. 韩非,战国末期韩国宗族公子,生年不详(有BC295、BC280等说法),死于BC 233 年。法家思想代表人物。2. 今本韩非子55篇。韩非子的文章,大部分是政论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有长篇政论,如五蠹说难孤愤,有短篇杂文,如大体忠孝,有问答体,有书信体等。文风凌厉峻刻,善用寓言说理是其突出特色。先秦诸子散文的影响:先秦诸子散文确立了说理文的体制,其形象化的说理方式,丰富的语言艺术和多样的文章风格影响了后世的散文创作;其深邃的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泉。楚辞1. 定义:“楚辞”,又称骚体诗、楚骚、屈骚、屈赋等,是指产生于战国后期具有浓郁楚国地方特色的

11、新体诗。2. 文体特征:六言为主,多语助“兮”;篇幅较长;技巧铺陈(赋)香草美人(比兴);寓言华美富丽;取材于神话,巫术宗教。3. 屈原,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贵族。4. 政治抒情诗:1、离骚,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政治抒情诗。2、九章,是组诗,共九篇。诗组的主题近似离骚:对美德美政矢志不渝地追求;坚贞的忠君爱国感情;“信而见疑”的怨悱之情;对苟安偷乐党人的痛恨 。5. 离骚的主旨感情:1、政治理想:革新内政、举贤授能、修明法度、君贤臣忠;2、政治操守:忠信、正直、坚贞、高洁;3、政治感情:忠君爱国(忧愁、哀怨、愤恨)。6. 祭歌:九歌是屈原

12、在民间祭歌基础上创作的抒情诗,共11篇作品。祭歌神奇迷离的浪漫精神,影响了九歌的艺术表现,楚辞浪漫华美风格在九歌中得到充分的展现。7. 哲理诗:天问是屈原被楚怀王放逐汉北,忧思愤懑的作品。8. 屈原楚辞的文学影响:1、文化精神方面:爱国的屈原,成为无数仁人志士建功立业,精忠报国的楷模,屈原的政治遭遇及内心苦闷,也引发了一批怀才不遇、有志难酬者的共鸣。2、文学创作方面:1)香草美人比兴象征;2) 浪漫文风;3) 华美的语言形式。9. 宋玉,楚人,活动于楚顷襄王之时,师从屈原。出身微寒,有才学,曾为楚顷襄王文学侍从。受谮毁被疏远,政治不得志。汉赋1. 赋是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新文体,时韵时否,时散时

13、骈,或抒情或状物或议论或叙事。2. 汉赋兴盛的主要原因:1、物质基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化复兴。2、文化风尚:帝王的爱好与提倡。3、主观意愿:献赋取仕。3. 汉大赋(汉赋)特点:1、最重要的美学特征是尚大、尚丽。2、汉大赋的主题:“润色鸿业”“曲终奏雅”。4. 汉大赋代表作家作品:1、枚乘(?-BC140),字叔,淮阴(江苏淮阴)人。代表作七发。司马相如(前179一前118)。2、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今四川成都)人。作品有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哀秦二世赋等。3、扬雄(BC53-18),字子云,蜀郡成都人。辞赋作品有甘泉赋羽猎赋河东赋长杨赋。两汉诗歌1. 汉乐府 概念:乐府,原为音乐官署。后人将汉乐府机关采摭入乐的诗歌称为汉乐府,简称乐府。后又成为一种诗体专称。现存汉乐府主要收录在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2. 汉乐府的主要思想内容:“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作品。1)反映下层百姓生活的苦难。 2)反映婚恋生活的痛苦与不幸。 3)反映统治阶层富贵骄奢、残暴腐朽。 4)寓言诗、哲理诗。 3. 汉乐府的主要艺术特色:1)以叙事为主,杰出的叙事诗;2)语言朴素自然,不避俚俗;3)形式自由,句式以杂言为主,渐趋五言。4. 乐府诗,简称乐府,作为一种文体专称,乐府诗既指乐府官署采摭并合乐演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