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安徽省寒假作业及答案语文试题隆中对同步训练1给加粗的字注音。(1)躬耕陇亩( ) (2)汉室倾颓( )(3)不知存恤( ) (4)遂用猖獗( )(5)挟天子( ) (6)帝室之胄( )(7)枉驾顾之( ) (8)南抚夷越(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1)莫之许也( ) (2)先主器之( )(3)此人可就见( ) (4)宜枉驾顾之( )(5)凡三往( ) (6)欲信大义于天下( )(7)不可胜数( ) (8)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3翻译下列句子。(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_(2)非惟天时,抑亦人谋。_(3)遂用猖獗,至于今日。_(4)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_(5)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2、_(6)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_(一)课内阅读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
3、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4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态度和心情怎样?从哪些行动和语言里能看出来?_5诸葛亮的回答直接从曹操谈起行不行?为什么?_6为什么要
4、分析曹操?摆了哪些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_7诸葛亮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孙权?结论是什么?_8对刘备来说,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诸葛亮是怎样暗示刘备的?_9为什么要分析益州,诸葛亮认为益州有哪些优越条件?_10除了“隆中对”,你还知道诸葛亮的其他故事吗?请以小标题的形式写出24个。_ (二)课外阅读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11本文第一句揭示哪些关于孟尝君的传统观念?下文反驳这些传统观念的主
5、要论点是什么?你同意这些论点吗?_12有许多人认为本文虽仅四句话,却起承转合俱备,一气贯注。所谓“转”就是转换论证角度。想一想,哪一句是“转”,是转从什么角度来论证的?_13在作者王安石的心目中,“士”是什么样的人?_参考答案1(1)lng(2)tuì(3)xù(4)jué(5)xié(6)zhòu(7)wng(8)yí 2(1)承认、同意(2)器重、重视(3)接近、趋向(4)拜访(5)总共(6)通“伸”,伸张(7)尽(8)亲自 3(1)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2)这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筹划得当。(3)就因此失败,弄到
6、成为今天这个局面。(4)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5)百姓们谁敢不用箪盛着饭食,壶装着酒浆来迎接将军呢?(6)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 4“凡三往,乃见”,既表现了诸葛亮的谨慎性格,也说明了刘备求贤若渴。针对时局特点,表明平生抱负,询问除奸兴汉的大计。谈话简明得体,语气委婉有致,态度谦虚诚恳,流露了对汉室江山的焦虑心情。5不行。因为先分析形势,是针对刘备谈话时对形势的说明而发,同时分析形势是为下文确定策略提供根据。6因为曹操使“主上蒙尘”,“汉室倾颓”,是刘备“欲信大义于天下”的头号敌人。曹袁并论,用事实有力地肯定了曹操谋略出众,兵力雄厚,政治地位优越。
7、得出强弱悬殊,难与为敌的结论。7从政权、地位、人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论是孙曹矛盾,可结为外援。8荆州的有利条件是物产丰富、军事要塞、刘表无能。所以诸葛亮用反问句的方式来暗示刘备,含蓄而有分寸,巧妙地将荆州可取,勿失良机的信息传给了刘备。9由于荆州四通八达,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只能做外围,不能做主要的根据地,因此最后分析了益州。益州的有利条件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天然粮仓,条件优越;政权动摇,民心已失。因此有机可乘,并且益州可以作为可靠的根据地。10七擒孟获、火烧赤壁、草船借箭、六出祁山、挥泪斩马谡。11第一句共揭示了三点:一、孟尝君能得士;二、士以故归之;三、孟尝君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8、下文反驳这些传统观念的主要论点是“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可以言得士”。可发表自己的见解。 12“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一句是“转”。这一句是“转”而从真正得士的角度来论证的 13“士”是有本事治国的人,要有政治家的眼光和谋略,要有雄才大略。沁园春 雪同步训练 1给下列词中加粗字注音。分外妖娆( ) 惟余莽莽( ) 稍逊风骚( )成吉思汗( )2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
9、汉字。红zhung素裹( ) 顿失toto( )江山多jio( ) 一代天jio(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1)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惟余莽莽:_顿失滔滔:_(2)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红装素裹:_分外妖娆:_(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风流人物:_4请你默写出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_5根据课文回答问题。诗中写道:“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你认为文中的“风流人物”指的是谁?请你谈谈理由。
10、_(一)课内阅读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6选文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7这首词分上下两阕,请分别写出两阕的主要内容。_8请写出总写祖国北方冬天雪景的诗句,并说说在文中的作用。_9文中“望”和“惜”领起的诗句分别是什么?_10诗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文中起什么作用?_11请你再抄录毛泽东的诗词各一首,并能背诵。_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沁园春 长沙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
11、意气,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2请概括选文上阕和下阕的主要内容。_13选文的前三句,点明了_、_。其作用:_14如果让你给这首词配乐朗诵,你会选择哪一首曲目?说说理由。_15选文的第四句到第十句,描写了湘江大自然的寒秋景色。一个“_”字,领起了下文景色的描写。写景层次分明:_、_、_、_,依次写来;远眺、近看、仰视、俯视、上下、高低、动静结合,写出了寒秋中国江山呈现的美丽画面和万物在寒流里争取生存自由的斗争情景。请仔细体会揣摩。16词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结构上起_作用。17你认为哪些词句表现出革命青年们对反动统治者的极端
12、蔑视,表现出他们大无畏的战斗气魄?_18结尾三句,如果让你写一段话表达出作者的豪情壮志,你会怎样写?_参考答案1ráo mng xùn hán 2装 滔滔 娇 骄 3(1)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2)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特别艳丽多姿。(3)指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4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5现在的无产阶级。因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克服了任何阶级及其政党的局限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
13、奋斗目标。它既有武功又有文治,无产阶级不仅要掌握中国的命运,并且必将掌握全人类的命运,成为整个未来世界的主人。6赞美了祖国的壮丽山河,批判了封建主义的一个侧面,抒发了以诗人为代表的无产阶级要主宰世界的壮志豪情。 7上阕:写北方雪景,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下阕:评古论今,赞颂无产阶级。 8“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在内容上,勾画出一幅北方雄伟壮观的雪景概貌图;在结构上,总领起下文的描写,为下文具体分写雪景作好铺垫。9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10承上启下的过渡
14、作用。11示例:呈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旧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胜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12上阕:通过湘江秋景的描写,展现出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通过对往昔斗争生活的回忆,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号召人们发扬勇敢无畏的精神,坚定无产阶级立场,为了民族的解放,担当起“主”中国革命“沉浮”的历史责任。13观看大自
15、然景色的季节 地点 在内容上显示了诗人在激烈斗争的风暴中昂扬豪迈的革命风度和坚韧刚毅的英雄气概,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在结构上,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也以“独立”与下文的“百舸”遥相呼应映衬。14示例:命运交响曲因为这首曲子充满着与命运抗争的豪情与力量,这与本词的意境情感相类似。15看山 江 天 水 16承上启下的过渡 17“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18大家肯定记得当年我们革命青年激流勇进,一往无前,力挽狂澜的豪迈气概;肯定会记得当年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让我们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坚定革命立场,为了使中国人民从水深火
16、热中解放出来,担当起“主沉浮”的历史重任吧。(能答出大意即可)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黑的字注音:沁园春()莽莽()红装素裹()折腰()略输()稍逊()成吉思汗()今朝()2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红 zhung 素裹()顿失 to to()江山多 jio() 一代天 jio()3给加黑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惟余莽莽()只有我只剩只有(2)惟余莽莽()景色迷茫草木茂盛无边无际(3)顿失滔滔() 立刻停顿安顿(4)须晴日()必须须要等到(5)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弯腰折服鞠躬倾倒,这里是称颂、赞颂(6)稍逊风骚()文学才华妇女举止轻佻指“国风”离骚4填空:(1)沁园春雪的作者是_,“沁园春”是_
17、,“雪”是_。(2)在上下阕之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词句是_,_。能揭示全词主旨的句子是_,_。5指出下列各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1)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6沁园春雪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用意是()批评他们武功有余,而文学才华不足。歌颂他们武艺超群,劝戒他们要文武并重。否定他们的英雄地位,同时指出他们事业上的不足。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7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的一项是()望长城内外数风流人物山舞银蛇欲与天公试比高8下列关于沁园春雪分析有错的一项是()上阕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这首词
18、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而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不论是上阕还是下阕,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这首词的上下阕各有一个领字,上阕是“望”,下阕是“惜”。二、阅读与鉴赏(一)课内阅读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9诗句“稍逊风骚”中“风骚”原指_,句中指_。10“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风流人物”指_,全句表达的感情是_。11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总领以下各句,为下
19、文议论历史人物作铺垫。引起下文,暗示历史人物对祖国山河的态度。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又指出历史英雄人物为祖国壮丽山河而倾倒,为评论历史人物作了铺垫。12依次写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姓名_、_、_、_。选择其中一个简述你对他的看法。(二)课外阅读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弥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1930年2月13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题目是_。14这首词与沁园春雪都描写了雪景,都有_的气势,_的风格。15从表达方式上看,这首词上阕_,下阕_,而沁园春雪上阕写景下阕议论。这首词写的是_景,沁园春雪写的
20、是北国雪景,壮阔而美好,并有诗人的想象,在气势上比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略胜一筹。16这首词描写_的一个场景,表现_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沁园春雪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_,抒发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_。三、综合性学习17试用一句话说明京剧是怎样形成的。(连标点在内不超过30个字) 京剧的前身是安徽的徽剧。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剧戏班相继进入北京演出,它们吸收了汉调、秦腔、昆曲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使徽剧与这些剧种逐渐融合,演变成一种新的声腔,更为悦耳动听,称为“京调”。清代末期民国初期,上海的戏院全部为京班所掌握,所演的戏称为“京戏”。 四、写作训练
21、18请展开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上阕这幅北国雪景图。字数不限。 参考答案1qìnmnuzhéshxùnhánzho2装滔滔娇骄3(1)点拨:根据语境,“余”在词中应理解为“剩下,剩余”。(2) (3) (4) (5) (6)点拨:“风骚”的本义是国风、离骚,本文章中特指文学才华。4(1)毛泽东词牌名题目(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5(1)对偶、夸张 (2)比喻、拟人6 7 89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文学才华10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对无产阶级革命者和人民大众的赞美之情。1112嬴政刘彻李世民赵匡胤简述看法(略)13减
22、字木兰花、广昌路上14雄壮、豪放15写景、叙事、南国雪16行军、工农红军、祖国山河的壮丽、豪情壮志17徽剧与汉调、秦腔、昆曲融合,最后演变成京剧。 或京剧是在徽剧融合汉调、秦腔、昆曲之后,逐渐演变而成的18略。教学目的:1通过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2理解时年27岁的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极其锐利的战略眼光教学重难点: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学法指导:朗诵法、讨论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放录音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青山依旧夕阳依旧,英雄生命已逝,但却活在后世人的记忆里,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今天我们要通过隆中对这篇文章来了解他,在
23、学习之前,问一问学生,了解哪些关于诸葛亮的词语、对联、诗歌、故事?二、检查预习,学生齐读课文三、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找出文中所有的人物名字四、学生讨论回答:亮、管仲、乐毅、崔州平、徐庶元直、先主(刘备)、董卓、曹操、袁绍、孙权、高祖、刘邦、刘表、刘璋、张鲁、关羽、张飞五、如此众多的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的身份、地位是怎样?请同学们分成四人小组,探讨这个问题,记得提供原文根据诸葛亮:隐居隆中,种田人(“亮躬耕陇亩”)管仲、乐毅:春秋战国有名的将相,辅佐国君成霸业,诸葛亮自比二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崔州平、徐庶元直:是诸葛亮的朋友(“与亮友善,谓为信然”)先主(刘备):是帝室的后代
24、,其父中山靖王刘胜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以光复汉室为由屯兵新野,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为什么?请在原文中找答案(“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撅,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董卓:杀死东汉少帝刘辩,独掌大权,导致天下大乱(“自董卓以来不可胜数)曹操:开始没有名声,兵力也弱,现在有百万军队,挟持皇帝号令诸侯(“曹操比于袁绍挟天子而令诸侯)袁绍:汉末冀州牧,几十万军队与几万人作战,大败(老师补充官渡之战)孙权:继承父兄之业占据江东,是江东之主(“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高祖:刘邦,西汉开国皇帝刘表:荆州牧刘漳:益州牧,昏庸懦弱(“刘璋暗弱”)张鲁:占据汉中,在益州的北面,国富民强却
25、不知爱惜(“张鲁在北,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关羽、张飞:师补充:是刘备的手下(“关羽、张飞等不悦羽、飞乃止”)六、人物的身份、地位现在都清楚了,问问学生,对于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刘备来说,哪些人特别重要?(曹操和孙权、刘表、刘漳、张鲁)七、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进一步熟悉人物,自己查阅相关历史书籍,了解当时的背景找出文中的地名,画一张地形草图,能体现大致方位即可第二课时一,学生交流所找的地名,根据课文,分析当时情形(这部分以学生分组讨论为主,需要老师的引导)博陵、颖 、新野、江东、荆州、南海、吴公、巴蜀、益州1亚博陵、颖川:分别是崔州平徐庶的家乡提一下即可,古人常将家乡级在人名前面2新野:刘备屯
26、兵之所为什么刘备会屯兵这里?他怎么会见到诸葛亮?用文中话回答,并解释清楚(这个问题有助于理解课文第二、三段)3江东:孙权占据的地方4荆州:北面靠着汉水、沔水;东面与吴会相连,西面与巴郡蜀郡相通,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北据汉、沔此用武之国)5益州、地势险要,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二、出示三国形势图,(虽此时还没有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但可以帮助学生有大致的方位概念)三、请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将上节课的人物与本节课的地名结合起来,参照地图,分析形势,当一回军事指挥家,为处在困境中的刘备出一条妙计曹操 北方(兵力雄厚,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争锋孙权 据江东,已经三世,国显民附 可以为援刘表 据荆州用武之国
27、,不能守刘璋 据益州险塞,暗弱 可攻荆益张鲁 在益州北面,民殷国富却不知存恤有利条件刘备 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思贤如渴四、参照课文,将你的计策与诸葛亮的对照一下,看看诸葛亮对天下形势有怎样的分析五、诸葛亮为刘备提出了什么策略?(要有原文根据)曹操:今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任用贤能 可援不可图刘表:据荆州用武之国,却不能守刘漳:据益州险塞,暗弱张鲁:在益州之北,民殷国富却不知存恤第三课时一、再读课文,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二、通过一番精彩的对话,我们初步了 解了诸葛亮,你如何评价他?与同学交流 一下三、完成课后练习一、三四、发三国演义第37、
28、38回的资料, 做比较阅读课下写小短文,探讨一下史学家 和文学家笔下的诸葛亮有什么不同?五、建议:学完出师表一文,可与本 文结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再次解读历史人 物诸葛亮与本文相关资料:1诗词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2诸葛武侯祠对联:日月同悬出师表 风云常护定军山青山绕郭宜龙卧 翠柏参天有鹤来有庐堪千古 读策定三分草庐卧龙,王佐动先主三顾 兰田生玉,英才起吴帝唯称梁父吟成高土志 出师表见老臣心3词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4故事: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空城计5补充:官渡之战八月,袁绍大军推进至官渡,双方攻守激战,对峙数月,十月,袁绍谋
29、士许攸愤然降曹,献计偷袭袁军屯粮地鸟巢(今河南原阳东北)曹操当即亲率步骑连夜奔袭乌巢,尽焚袁军粮秣(参见乌巢之战)袁军乌巢大败,军心震恐,部将张、高览阵前降曹,瞬时全线崩溃曹操趁热反攻,大获全胜,歼灭袁军7万余人,袁绍率余部渡河北逃,从此一蹶不振(见官渡之战)此战,曹操展出奇兵,顽强坚持正面固守,创造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诸葛亮。他答了些什么?试概括他答话的要点:(1)分析对手的形势及应对的策略:曹操拥百万之众(军事上),挟天子而令诸侯(政治上)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天险),已历三世(历史),国险而民附(民心),贤能为之用(人才)可以为援而不可图。(2)分析有利的地势及利用的策略:荆州用武之国
30、,益州天府之土。跨有荆益,保其岩阻。(3)分析刘备的优势:帝室之胄,信义著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4)确定霸业兴汉的策略:(A)做好准备: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B)等待时机:天下有变。(C)起兵出伐: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他为什么要这样答?这样答的目的:其实是在分析天下大势的基础上为刘备做了一系列精心的谋划。同时也希望他能做到:(1)看清对手曹操抢占天时,孙权坐拥地势,因此应把握好“人和”,即“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联吴抗曹)(2)在人和的基础上也要占有地利:跨有荆益,保其岩阻。(3)看清自己:“将军既
31、帝室”因为看清自己才能增强自信,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4)相时而动,准确用兵:天下有变(四)从诸葛亮的“对”中,可以看出,诸葛亮胸怀大志,高瞻远瞩,雄才大略,富有智慧,头脑清醒,目光长远。是一个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的军事家和有注重实际的政治才能的政治家。(五)有对他的描写。示例:A 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自比管仲,乐毅。胸怀大志,有自信有抱负。B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的超人才智,再次突出他的才智非凡。C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暗示诸葛亮有着与众不同的才能。D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见解高明,令人折服。E 关张不悦,先主
32、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治国之栋梁。(六)刘备是一个有雄心、有抱负、有号召力、有威望、能虚心求贤、礼贤下士的人。示例:A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B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C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君谓计将安出?”D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E 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隆中对学案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大意。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明确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3能够结合课文及历史典籍对诸葛亮作出恰当的评价4了解诸葛亮的远见卓识以及锐利深刻的战略眼光。一、资料链接1作者作品简介本文节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陈寿
33、(233297)字承祚,晋朝安汉(现在四川南充)人,史学家,所著三国志六十五卷,记载三国时期(220280)魏、蜀、吴三国的历史。2时代背景简介东汉末年是个土地兼并剧烈、地主剥削残酷、官府摇役繁重、政治腐败不堪的黑暗时代。这时,爆发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产生和壮大起来的大小武装力量,为了取代东汉王朝,争夺势力范围,进行了勾心斗角的政治斗争和频繁的军事混战。在镇压黄巾起义中起家的曹操、刘备和孙坚,在多次战争中,一步步扩大势力。赤壁大战之后,形成了曹操、刘备和孙权三国鼎立的形势。此后,三国之间又混战了七十二年,全国才得到统一。三国志就是记载这段时期的历史的史书。在当
34、时的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中,刘备处于劣势。因此,他十分希望有能人来帮助他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他思贤若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下山。本文叙写的就是诸葛亮回答刘备的咨询,充分展示了诸葛亮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二、初读文章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陇亩( ) 倾颓( ) 猖獗( ) 存恤( ) 夷越( ) 三、疏通文意1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的意思。躬( )耕陇亩 好( )为梁父吟 时人莫之许( )也 谓( )为信然 时先主屯( )新野 先主器( )之谓先主曰 此人可就见( ) 不可屈致( )也 凡( )三往 因屏人( )曰 汉室倾颓( ) 遂用猖獗( ) 然志犹未已( ) 挟( )天子而令诸侯 此诚不可与
35、争锋( )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也 利( )尽( )南海 此殆( )天所以资将军 高祖因之以成( )帝业 民殷( )国富而不知存恤 内修( )政理 箪食壶浆( )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欲信大义于天下 ,通“ ”,解释: 。 自董卓已来 ,通“ ”。3翻译下列句子。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操遂能克绍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此殆天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民
36、殷国富而不知存恤如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四、深入探究1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徐庶说诸葛亮是“卧龙”有什么含义?他为什么要刘备亲自去拜访诸葛亮?3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态度和心情怎样?从哪些行动和语言里能看出来?4为什么要先分析曹操?摆了哪些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 5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孙权?结论是什么?6对刘备来说,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诸葛亮是怎样暗示刘备的? 7为什么要分析益州?诸葛亮认为益州有哪些优越条件?8.这番对策表现了诸葛亮怎样的才能
37、?9.在诸葛亮眼中刘备是个怎样的人?五、积累迁移1你还知道有关诸葛亮的其它故事吗?2熟读课文。附参考答案和思路提示二、1陇亩(lng) 倾颓(tuí) 猖獗(chngjué) 存恤(xù) 夷越(yí) 三、1躬,亲自。好, 喜欢。 许,承认。谓,认为。屯, 驻军防守。 器,器重、重视。就见, 到那里拜访。就,接近,趋向。屈致, 委屈(他)召他来。 致,招致,引来。凡, 总共。屏人, 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 倾颓,崩溃、衰败。 猖獗, 这里是失败的意思。已, 停止,罢休。 挟,挟持,控制。争锋,争强,争胜。图, 谋取。利,物资。尽,全部取得。殆, 大概。成,成就,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