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收入与消费_第1页
农民收入与消费_第2页
农民收入与消费_第3页
农民收入与消费_第4页
农民收入与消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农民收入与消费第一节 收入第二节 消费第三节 农村金融农民收入一、相关概念二、农民收入的构成三、新常态下农业农村经济与农民收入 形势分析四、全球农业一体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五、新常态下,农民收入增长的途径 一、相关概念农民收入是一项重要的统计指标,它对国家全面了解农村居民收入、消费、生产、积累和社会活动情况,研究农村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监测农村摆脱贫困和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满足各级政府和宏观决策部门研究制定农村经济政策的需要,以及社会各界的信息需求等都非常的重要,为国民经济的核算提供了基础数据。纯收入指的是农村居民当年从各个来源渠道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获得收入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

2、。纯收入主要用于再生产投入和当年生活消费支出,也可用于储蓄和各种非义务性支出。计算方法:纯收入=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税费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赠送亲友农民人均纯收入 指的是按农村人口平均的“农民纯收入”,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的平均水平。计算方法: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家庭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税金和上交承包费用调查补贴)/农村居民家庭常住人口年份年份收入收入年份年份收入收入2006358720116977.320074140.420127916.620084760.620138895.920095153.2201498922010591920151

3、07722006-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97819801985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农村住户获得的经过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后的收入。可支配收入可用于住户的最终消费、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计算方法:农村住户可支配收入=农村住户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税费支出-生产

4、性固定资产折旧-财产性支出-转移性支出。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比上年增长11.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2015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比上年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10291元,增长8.4%。二、农民收入的构成(1)农民家庭成员中的职工工资性收入;(2)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3)财产性收入,包括利息、股息、租金等收入;(4)转移性收 入,包括亲友相互赠送的收入。 转移性收入就是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收入转移。包括政府对个人收入转移的离退休金、失业救

5、济金、赔偿等;单位对个人收入转移的辞退金、保险索赔、住房公积金、家庭间的赠送和赡养等。三、新常态下农业农村经济与农民收入形势分析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总体向好,有两个最显著的标志:一是粮食生产实现创记录的“十二连增”,总产到2015年达到12428.7亿斤,比上年增加288.2亿斤。二是农民增收实现“十二连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772元。新常态下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变化,对农民收入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家庭经营收入保持平稳。一方面,土地流转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发育,以及节本降耗等技术的应用,将有利于家庭经营收入的增长,由此带来规模化产生的规模收入、结构调整产生的效益收入、成本降低而增加的

6、收入等;另一方面,随着新常态下经济增速回落到中高速增长区间,农产品市场需求走弱,价格对农民收入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受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的双重挤压,农户务农种粮收益有限,比较效益较低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二是工资性收入增幅趋缓。新常态下,农民务工数量增长的速度在减缓,工资增长的幅度在下调。从数量增长来看,2011-2015年,农民工外出数量分别增长了1055万、983万、633万,501万和352万,增幅逐年下降。从工资增幅来看,近几年增幅下降表现得更为明显,2012-2015年工资性收入名义增长分别为16.3%、16.8%、9.8%和8.1%。今后,随着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进一步放缓,

7、在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农民工就业和工资水平增长也将受到一定影响。三是转移性收入增长面临挑战。2004-2013年,农村居民获得的转移性收入从96.8元增加到784.3元,占农民收入的比重从3.7%上升到8.8%,对带动人均纯收入增速上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要看到,在经济新常态下,国民经济增速特别是财政收入增速有所放缓,在这种背景下,继续以直接补贴等形式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面临较大的压力,如何进一步完善对农民收入的直接支持,也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政策问题。四是财产性收入增长潜力较大。近年来,受农村土地征收补偿水平提高、农民土地流转和房屋出租增多、参加入股投资分红人数增

8、加等因素影响,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不断增长,已经成为农民收入特别是局部地区农民收入的重要增长源。从长远来看,随着今后农村产权市场不断完善,农民财产性收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四、全球农业一体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全球化给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带来的挑战越来越大。农产品价格方面,大量进口国外低价农产品,使国内价格既不能随需求的拉动而相应提高,也不能随着生产成本的上升而相应上升,进口价格形成了国内农产品价格上升的“天花板”。一些产业的比较效益因此不断下降,农民通过价格获得的收入受到影响。农业补贴方面,我们在加入WTO时承诺“黄箱”补贴上限不超过农业产值的8.5%,现在对棉花等产品的特定补贴已经逼近黄线。我们

9、还面临资源环境和生产成本这“两个地板”的约束,农业生产成本上升,资源环境承受很大压力,依靠投入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随着农业生产要素特别是土地流转费用、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我国农业已全面进入高成本时代。总之,在“天花板”和“地板”的双重挤压下,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的空间受到挤压,这是我们面临的现实挑战。五、新常态下,农民收入增长的途径1、抓住新机遇新常态有新机遇,对农民收入而言,机遇表现在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外部机遇,即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带来的政策机遇和开放机遇;一个是内部机遇,即农业农村发展带来的产业机遇。一是政策机遇。中央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到2020年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各地

10、把扶持三农作为自觉行动,特别是新常态下以GDP为主要考核指标的政绩考核方式逐步转变,为各地政府重农抓粮促增收营造了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多个地方制定了农民收入增长目标。二是开放机遇。尽管当前我国农业竞争力总体水平仍然不高,但从长期趋势来看,随着需求结构升级、农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和经营规模逐步扩大,我国农业竞争力正处于发展提升的长期过程中,这也将为农民收入增长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三是产业机遇。现代农业的内涵已经大大拓展,农业既包括农林牧渔等产业,也涵盖生态环境保护、观光旅游休闲、文化传承等多重功能,农业边界的拓展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2、实现农民增收新突破(1)新时期推动农民收入增

11、长,必须在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发挥市场机制基础作用的前提下,着力强化制度创新和政策创设,建立起有利于农民增收的制度环境和内生机制。在制度创新层面,主要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农业经营制度、人力资本创新和农村产权制度等四个方面改革。一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制度创新和政策创设中的核心问题。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一个重要前提是做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可以给农民吃上“定心丸”,让农民放心大胆流转土地,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同时增加来自土地的财产性收入。二是农业经营制度创新。在坚持农户家庭承包的基础上,发展家庭农场、合作社和各种各样的产业化经营组织,培育

12、和发展多元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这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增加务农的主业收入。三是人力资本创新。核心要培养一批有文化、懂科技、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让职业化的农民获得人力资本溢出的收入效应。加强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以生产经营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重点,对农业基础经营者,农业后继者和农业服务人员实行分层培养四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意义重大。通过股份合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通过农民经营权入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通过国家对集体的投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通过重构集体经济积累新机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从集体经济发展中获得的收入。(2)在政策创设层面,主要涉及农

13、业投入、农产品价格、农业补贴、农村金融、农业保险以及城镇化六个方面的政策内容。最主要是投入政策。一方面,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增收。重点是加强农田水利、农业科技和设施装备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技术、信息等先进生产要素进入农业提供基础平台,不断提高农业的产出效率。另一方面,要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增收。土地细碎化、地力水平低、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等问题是制约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重要瓶颈,应通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农民增收。此外,政府在其他方面5个方面也要予以恰当的支持。农村消费一、农村消费与农村消费市场二、农村的消费水平三、开拓农村消费市场一、农村消费与农村消费市场(一)消费的含义消

14、费是指为了维系、更新和改善人类生理和心理功能,以及在生产提供物质和文化产品,而消耗物质和文化产品的生理和经济行为。 由上述含义可以看出,实际经济生活中存在两种消费,即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生产消费是指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资料和活劳动的消耗;个人消费是指任何人想要生存下去并得到发展,就必须消耗一定数量的物质和文化产品,农村消费现状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国家对农村支持力度的加大,特别是近几年在国家免除农业税、实行粮食直补等支农、惠农政策的有利促进下,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农村消费状况得到改善,消费水平逐步提高,消费结构也出现一些新变化。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仍然偏低,消费质量不高,城乡差距

15、问题较为突出。对农村消费的几个判断1.总体上处于从第一次升级向第二次升级跨越阶段。第一次升级是指由贫困型向温饱型转变的过程,我国大部分农村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已完成;第二次升级是指从温饱向小康过渡的过程。国家统计局分析表明,目前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消费结构、耐用消费品拥有情况均落后城市10年以上,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初城市居民的水平。据此我们认为,当前,我国农村已经步入从第一次升级向第二次升级跨越的关键时期。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由量的需求向质的需求过渡,呈现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的阶段性特征。2.消费水平呈多层次“菱形”结构。近年来,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拉大,消费日益多元化,生存型消费

16、、温饱型消费、小康型消费、富裕型消费同时并存。一是生存型消费。主要集中在西部以及部分落后地区,生活消费主要以满足吃、穿、住等基本需求为主。二是温饱型消费。仍以生活必需品为主,边际消费倾向和实际消费倾向较高。三是小康型消费。消费观念趋于城市化,消费结构升级的欲望较为强烈,消费热点已转向中高档家电产品。四是富裕型消费。主要是农村中的工商大户、养殖专业户和建筑装修包工头,消费观念较为现代,消费水平不低于城镇居民。从构成上看,生存型、富裕型消费比重较小,温饱型、小康型消费比重较大,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菱形”结构。3.农民消费满足率低,潜力巨大。一是农民消费满足率低。以家电产品为例,2005年农村每百

17、户彩电、冰箱、洗衣机的拥有量仅相当于城市每百户拥有量的62%、20%和40%。据估算,农村人口对任何家电产品的普及多增加1个百分点,就可以增加238万台(件)的消费需求。二是农户储蓄余额增长较快。2005年底,城乡居民人均储蓄超过1万元,其中每位农民平均储蓄约3000多元。庞大的储蓄余额蕴含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如果每位农民增加消费支出100元,就可以创造700多亿元的消费需求。三是农村消费总量与庞大的农村人口极不相称。农村市场有7亿多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2/3,但只消费了全国1/3的商品,消费潜力很大。(二)农村消费市场的内涵:农村消费市场是指在农村的地域范围内产生的各种消费关系的综合。(三)农

18、村消费市场的功能 1.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2.引导生产 3.指导农民消费(四)我国农村消费市场的特点 1.潜力性 2.差异性 3.层次性 这里要明确的是,一方面农村的确是一个广阔的市场,需要认真开拓,另一方面,更需要去研究如何建立扩大农村消费的长效机制,比如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根据农村需求特点,调整供应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与商业网点规划,改善消费环境;加快建立与完善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农民扩大消费的后顾之忧等。二、农村的消费水平农村的消费水平农民消费水平农民消费结构(一)消费水平的概念消费水平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消费的物质资料及服

19、务数量多少和质量的高低。农村消费是指农业生产资料消费与农村居民生活资料消费年份年份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005102.22006101.52007105.42008106.5200999.72010103.62011105.82012102.52013102.82014101.89698100102104106108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份年份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支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支出出( (元元) )20

20、052555.420062829.020073223.920083660.720093993.520104381.820115221.120125908.020132014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支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支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支出(二)影响农村消费水平的经济因素1.农民的收入水平2.农民的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3.农村人口的数量和增长速度4.物价水平5.消费品供应状况(三)农民消费结构的定义农民的消

21、费结构是指在一定的射虎经济条件下,农民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包括服务)的比例关系。(四)农民消费结构的分类1.按照实际消费支出的不同方面,可以划分为吃、穿、用、住、行等具体形式2.按照满足消费需要的层次,可以划分为生存资料的消费、享受资料的消费和发展资料的消费3.按照消费资料的来源方式不同,可以划分为自给性消费和商品性消费。(五)影响农民消费结构的因素1.一定生产力水平下的需求结构2.收入水平3.价格水平4.人口总量及其构成5.消费者的心理、人生观、价值观、传统习惯、社会风气等等,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消费结构。(六)恩格尔定律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消费总支出*100%联合

22、国确定的恩格尔系数标准为:EC0.6,居民处于绝对贫困状态;0.5EC0.6,居民生活处于温饱阶段;0.4EC0.5,居民实现小康水平; EC0.61983-19970.5EC0.61998-20050.45EC0.5 2006-今0.46上下浮动三、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意义农村消费市场的开拓策略开拓消费市场的意义:1.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是培育市场体系、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坚实基础。2.拓展农村消费市场,能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3.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是促进农产品市场与国际接轨的客观要求。农民消费市场的开拓策略:1.增加农民收入,调整收入分配,提高农民整体消

23、费水平。2.积极调整消费品生产结构,提高产品适应性,增加有效供给。3.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消费环境。4.整顿和规范农村消费市场秩序,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5.改革消费政策,促进商品消费模式转变。农民金融性收入与消费2二、农民金融性收入1一、农民收入分类3三、农民金融性消费录录目目CONTENTS一、农民收入分类 农民收入外出创业外出打工土地种植金融性收入二、农民金融性收入 有关研究显示,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之间有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协整方程表明,在长期内,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每提高一个单位,实际农民收入可以提高48.1%.MS-VAR模型表明,在短期内,农村金融发展依然能够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金融倾向力度大的农村地区,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