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_第1页
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_第2页
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_第3页
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_第4页
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1、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简介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和神华集团于2005年立项,组织中国矿业大学等国内6家研究机构共同研发,在百余个煤矿试点运行并取得较好成效的一套现代科学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方法。这套管理体系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通过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标准和措施,达到“人、机、环、管”的最佳匹配,从而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其核心是通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明确煤矿安全管理的对象和重点;通过保障机制,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风险管控标准与措施的执行;通过危险源监测监控和风险预警,使危险源始终处于受控

2、状态。经过神华集团等煤炭企业3年多的试点证明,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理念先进、行之有效,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体系总结构AQ/T1093-2011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2011年7月12日发布,2011年12月1日实施。包含8个部分,46个要素和若干具体指标。1、总体要求2、安全预控管理总体方针3、风险预控管理4、保障管理5、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6、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7、综合管理8、检查、审核与评审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特点1、通用性: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给生的一套煤矿安全管理的流程与规范,具有通用性,不仅适应于地质条件好的的煤矿,也适应于地质条件差的煤矿。当然地质条

3、件好、装备优良、人员素质高等有利因素更有利于满足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的要求,但面临安全诸多不利条件的煤矿,通过规范的实施,同样可以提高其安全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可以规范其管理流程,可以在既定的条件下提高其安全管理绩效。2、针对性、特殊性:规范提曲目的就是为了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百万吨死亡率、提高我国的煤矿安全水平,因此规范的条款是针对煤矿的,不适应于其它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特点3、科学性、系统性:整个规范是围绕“危险源管控”建立的,而危险源的辨识又是基于“事故机理”展开的,因此规范是科学的;规范不仅强调危险源现场管控,还强调煤矿应明确安全管理方针

4、与目标、应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与职责、应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等,以实现危险源的系统管控.4、“本质”安全性:规范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机”、“环”、“管”的本质安全、打造“本质安全”矿井.也就是即使“人”、“机”、“环”、“管”中的任何一个因素由现了安全问题,但由于另外其它三个因素的本质安全性,也不会导致伤亡事故的发生。当然这是一个终极目标,现阶段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煤矿还无法做到,但是通过规范的有效实施,将使煤矿逐步接近“本质安全”,最终实现零伤亡。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特点5、全员、全过程、持续改进、长久性:与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等管理体系的理念一样,所有的员

5、工都应参与,所有的过程都应覆盖,应确保方针、目标、管理流程、管理方法等持续改进,应确保通过规范的有效实施,建立煤矿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实现煤矿的长治久安!为什么要推行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一、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1。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安全水平差距较大。目前,美、英、德、澳等国已基本消灭重大死亡事故,澳大利亚每生产1亿吨煤的事故死亡人数仅1人.同美国、南非、俄罗斯、波兰和印度相比,我们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的几十倍,是同样发展中国家印度的五倍2。当前国际国内对中国煤矿业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在国际社会眼中,矿难就是中国的代名词。国内民众和媒体对煤矿事故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党和国家对煤矿安全越来越重视。煤

6、矿从业人员及其家庭对煤矿安全期望越来越大。二、影响煤矿安全的客观和主观因素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差异(一)客观因素:1。煤层赋存条件复杂,开采条件较美、英、澳、印等国家相比较大,适合露天开采的储量仅占总储量的7%.2.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小煤窑众多.3。行业总体装备水平落后,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不高。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4。安全监管相对薄弱.主要手段是依靠下达考核指标,以罚代管,没有过程控制。(二)主观因素: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没有落实到位.2、管理工作缺少前瞻性,缺少风险预控的管理意识3、管理手段与安全工作“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特征不匹配。4、安全责任制不健全。5、对人员的安全需

7、求关注不足。不重视安全培训三、当前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突生问题主要有:1、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不到位安全措施执行不到位。2、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知识不足。3、现场安全监督不到位。安全责任制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等等。只要抓好重大系统性危险源管控,就能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只要将岗位风险控制措施执行到位,就能防止零打碎敲的事故发生安全管理历程安全管理的发展经历了经验管理、制度管理的阶段,现在上升到了风险预控管理的阶段。风险预控管理体现了现代安全管理的核心,是安全管理向最高级阶段文化管理迈进的基石。经验管理低级阶段制度管理目前的管理手段风险预控管理科学管理手段文化管理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风险预控管理与制度

8、管理的对比制度管理是传统管理模式,风险预控管理体系(风险预控管理)是现代管理模式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内涵是:以危险源辨识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冰山理论”为理论基础,以PDCAffi环管理为运行模式的一种科学的、系统的、可持续改进的管理体系。其理念为“所有意外均可避免,所有危险均可控制”,每项工作首先关注安全,通过风险评估,排查不安全因素,制定最合适的风险管理措施,把风险切实、有效、可行地降低至可以接受的程度一、制度管理体系特点是经验式的管理、是反映式、被动的管理、是“处方"式的管理,注重最终效果,发生事故后深度严厉追究管理者的责任。二、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特点是源头管理、未遂管理、

9、是在做全面的体检,是超前预控管理、突生事前、事中的过程管理、注重风险、过程和效果,依靠机制、依靠流程、突生科学、系统、完整、闭合性;突由全员、全过程、持续改进、长久性,是主动管理、全员参与的自主管理、是闭合管理、持续改进管理,更具有针对性、简单性通过危险源辨识,可以明确管理的对象;通过风险评估,可以明确管理的重点;通过危险源的监测和预警,可以明确管理的薄弱环节;通过标准和流程,可以明确管理的依据和途径;通过安全文化的引领,可以有效地促使员工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转变;通过严格考核,能够解决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的问题。科学的考核评价标准和信息化管理,能够保证管理的持续改进,

10、形成长效机制通过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估、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可以实现对危险源的控制和消除,达到风险预控的目的有人说这上千条危险源怎么来管理?感觉难度很大,管理起来也很复杂。实际上涉及到莫个岗位的危险源并不是很多,比如说皮带司机这一岗位的危险源仅有十几条,他只需要知道这十几条危险源的管理标准和措施,并严格执行,便可保证作业安全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系列培训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一一风险管理引言引言2。1煤矿风险预控管理概述什么是风险?2、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2.1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概述2o2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工作流程管理体系相关术语1、危险源: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

11、破坏的根源或状态。2、风险:莫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组合3、危险源辨识:对煤矿各单元或各系统的工作活动和任务中的危害因素的识别,并分析其产生方式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4、风险评估:评估风险大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估计和衡量。此过程往往伴随着对风险的排序、分级。5、风险预控: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结果,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控制或消除可能由现的危险源,预防风险由现的过程。6、危险源监测:在生产过程中对已辨识由的危险源进行监测、检查,并及时向管理部门反馈危险源动态信息的过程。7、风险预警:对生产过程中已经暴露或潜伏的各种

12、危险源进行动态监测,并对其风险大小进行预期性评价,及时发生危险预警指示,使管理层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的活动。8、不安全行为:不安全行为又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指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员工的违规行为;而广义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一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既包括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也包括可能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管理者的违章指挥行为、不尽职行为。对煤矿的安全管理来说,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属于狭义的不安全行为,而管理者的不尽职行为则属于广义的不安全行为。9、煤矿本质安全文化:煤矿本质安全文化是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精

13、神,并为广大员工所接受的安全生产价值观、安全生产信念、安全生产行为准则以及安全生产行为方式与安全生产物质表现的总称,是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灵魂所在.10、煤矿本质安全管理: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在煤矿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对系统中已知的危险源进行预先辨识、评价、分级,进而对其进行消除、减小、控制,实现煤矿人-机-环系统的最佳匹配,使事故降低到人们期望值和社会可接受水平的风险管理过程。11、管理对象:是管理对象单元的一种划分,是对危险源的总结和提炼,是通过管住管理对象实现对危险源的控制或消除。12、管理标准:是一种标尺,是管理对象管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消除或控制危险源的风险的最低要求。管理(对象)标准可

14、以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行业有关标准和企业标准从严制定。13、管理措施:是指达到管理标准具体方法、手段。14、PDCA是戴明提由的一种循环管理模式,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和改进,从管理的计划到改进是一种闭环的管理。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组成主要包括:1、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2、管理对象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3、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与控制;4、组织保障管理;5、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评价和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2。1。2煤矿风险管理的内涵煤矿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对煤矿生产或生活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风险评估、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危险源实施有效的控制,达到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

15、方法。由此定义可以看由煤矿风险管理由危险源识别、评估、控制等环节组成。其中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的关键和目的.2.1 o3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的目标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的理想目标是实现煤矿生产的本质安全化,将风险降到最低,最终达到杜绝责任事故,减少非责任事故的目的。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流程2.2 o1危险源辨识2。2。2风险类型的确定2.2.3风险及其后果描述2.2。4事故类型的确定2。2。5风险评估2o2.6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制定2。2。7危险源监测2.2.8风险预警2.2.1危险源辨识煤矿危险源辨识是对煤矿各单元或各系统的工作活动和任务中的危害因素的识别,并

16、分析其产生方式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2。2。1危险源辨识一、危险源辩识主要采用的方法二、煤矿危险源辨识的依据三、煤矿危险源辨识的内容四、煤矿危险源辨识的步骤一、危险源辩识主要采用的方法1、工作任务分析法具体操作:以清单的形式列由本岗位所有的业务活动、活动场所及每项业务活动具体工序。实施步骤:对照相关的规程、条例、标准,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综合考虑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可能由现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工作中存在或潜在危险源。主要用途:辨识生产活动中的危险源。优点:简便、详尽、易掌握。缺点:受工作人员主观因素影响。2、事故致因机理分析法具体操作:根据煤矿生产系统中可能发生的或已发生的事故,寻找与事故有关的原

17、因、条件和规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分析辨识由系统中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因素。适用范围:分析生产系统中各类事故产生的原因、条件、规律.优点:针对性强。缺点:专业性强,需要专业人员操作。四、煤矿危险源辨识的步骤(1)单元的划分(全面性)按照空间进行划分:掘进工作面、回采工作面按照生产组织划分:综采队、准备队按照专业进行划分:采掘专业、洗运专业、机电专业(2)成立矿井风险管理小组.成员应包括:矿领导、安监员、内审员、有关科室、区队或车间的相关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班组长、工作经验丰富的不同工种的现场员工等.矿属各单位、承包商成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小组.人员素质要求ao熟悉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

18、b, 熟悉各工种的所有工作任务及每项工作任务的作业工序。c, 熟悉各作业工序中存在的危险源及其后果,危险源管理的主要责任人、监管部门。d, 熟悉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eo工作认真踏实、态度端正,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3)对风险管理小组进行培训。a,熟练掌握危险源辨识、分级分类方法。bo熟悉煤矿事故类型及其内涵。c,能正确使用风险矩阵法对危险源进行分析,确定各危险源的风险等级。(4)收集危险源辨识依据a. 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条例、标准和其他要求。b. 相关的事故案例、技术标准.co本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相关信

19、息。d.其他相关资料(1)列由工作任务和工序(2)危险源辨识(人、机、环、管)煤矿危险源的辨识须从人员、机(物)、环境、管理四个方面分别考虑,还需要考虑三种状态(正常状态、异常状态、紧急状态),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由于危险源具有潜在性,所以辨识危险源必须考虑各种情况下可能由现的不安全因素,同时还要考虑过去曾发生过什么事故,从中吸取教训,找由事故的原因,考虑目前系统中存在或潜在什么不安全因素。止匕外,危险源辨识过程中还要分析各危险源可能导致的风险后果及事故类型。2.2o2风险类型的确定2.2.3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根据煤炭工业部关于印发煤炭工业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统计规定(试行)的通知,

20、可以将事故类别分为顶板事故、瓦斯事故、机电事故、运输事故、放炮事故、火灾事故、水害事故、其它事故,8种.A、顶板事故:指冒顶、片邦、顶板掉研、顶板支护垮倒、冲击地压、露天煤矿边坡滑移垮塌等.底板事故视为顶板事故。B、瓦斯事故:指瓦斯(煤尘)爆炸(燃烧),煤(岩)与瓦斯突生,中毒、窒息.C、机电事故:指机电设备(设施)导致的事故。包括运输设备在安装、检修、调试过程中发生的事故.D、运输事故:指运输设备在运行过程发生的事故。E、放炮事故:指放炮崩人、触响瞎炮造成的事故。F、火灾事故:指煤与砂石自然发火和外因火灾造成的事故(煤层自燃未见明火逸由有害气体中毒算为瓦斯事故)。G水害事故:指地表水、老空水

21、、地质水、工业用水造成的事故及透黄泥、流沙导致的事故。H、其它事故:以上七类以外的事故.2。2。6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制定3、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制定3o1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目的3.2 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具体内容3.3 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原则3.4 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流程3.5 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程序3o6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PDCAg行模式3.1 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目的控制和消除危险源总结和凝练经验提高职工的认知员工行动的指南3.2 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具体内容一、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构成1、根据煤矿的生产实际和组织

22、状况(一级)1、管理标准的具体内容2、管理措施的具体内容3.3 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原则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原则生命力:1、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2、贯彻执行的力度。全面性原则管理标准要完备,覆盖所有管理对象,并保证只要达到管理标准的要求管理对象就处于安全状态;管理措施要保证管理标准的落实。可操作性原则(经济技术条件、具体、明确)适用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开采作业的不断推进、技术改进)全过程性原则3。4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流程(3)管理对象的提炼要和工序中任务的负责人吻合:如工序中是井下维修电工在检修电器要检查瓦斯,危险源为“未检查瓦斯或检查不到位”,后面的管理对象不能定

23、为“专职瓦检员”或“瓦检员”;而应为“井下维修电工”。二、管理标准的制定三、相关责任人和监督人员的确定四、管理措施的制定五、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整理1、确定样表或格式2、提取内容3、修改完善六、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审核3.5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程序一、工作准备1)人员的组织根据单位的生产运行与人员组织情况以及岗位设置情况,选择确定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编审人员。成立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编写的工作机构,包括指导审核小组和编写小组。编审组人员应具备的素质(1)工作认真踏实、态度端正;(2)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并熟悉矿井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3)熟练运用办公自动化操作,有较强的语言驾驭及沟通

24、能力。编审人员组成结构要求:(1)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编写组应包括机电队、运转队、通风队、汽车队、生产调度中心、生产办、机电信息中心、生活服务部、供应站、保卫科、承包商、地测站等小组。其中各基层单位小组组成成员必须包括生产管理人员、机电管理人员、技术员以及各岗位的工作人员,技术员为主要编写人,其他组成成员参与编写并负责收集整理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等资料。各机关业务部门及驻矿单位、承包商等小组组成人员由本单位负责人指定。(2)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指导审核组,由风险管理体系办公室工作人员组成。2)人员的培训对单位的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编审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O经过培训使所有参与编审的人

25、员具备相关的能力指导和审核小组、编写小组人员通过培训应具备如下能力:(1)熟悉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流程与原则;(2)能够根据危险源描述准确提炼由管理对象;(3)掌握根据管理对象编写有针对性的、完备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方法;二、编写工作1)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小组应对相关资料,包括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范和其他环境管理文件以及事故统计表、监测报告等进行收集、整理.指导和审核小组负责对各编写小组单位及岗位工种名称进行统计,形成单位及岗位工种名称统计表,编写小组在编写过程中涉及管理对象为岗位工种时要严格参照该统计表的名称。2)管理对象的提炼和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制定

26、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编写小组根据辨识曲的危险源,提炼管理对象,并确定相应的主要责任人、监管部门和监管人员.针对管理对象编写相应的管理标准及管理措施.指导、审核小组对各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编写小组编写的思路、方法给予相应指导.3)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整理汇总编写小组在编写完成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初稿的基础上,进一步整理、提炼由针对具体管理对象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形成煤矿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三、审核工作四、试运行修改、完善后的风险全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在全矿范围内试运行三个月,针对试运行过程中发现的不足和问题点进一步修订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六、根据生产组织中发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对风险管理

27、标准和管理措施进行修订1 )定期修订: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每年由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委员会组织更新一次。2 )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及时修订:(1)公司方针发生变化;(2)公司活动发生变化;(3)管理审批、内外审核的要求发生变化(4)法律、法规、标准发生变化;(5)研究、开发、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6)其他。3。6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PDCAg行模式风险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都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制度和本单位的实际来制定实施的,因此应该保持动态性,才能使其与实际一致.无论采用什么检查和评审方法,当有理由怀疑管理标准、管理措施存在漏洞时,都应对原有的风险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进行修正以适应新的条

28、件,保证煤矿安全生产.为此,提由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PDC矩行模式。从模式运行的过程来看,一个PDC徼是其中的一个循环,P(Plan)是指计划;D(Do)是指执行;C(Check)是指检查;A(Action)是指改进.在任何一个部门、一个系统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PDCA运行模式。根据运行模式全过程、全系统的特点,如果将生产矿井,或企业单位看作一个大循环,而将各部门、各时期的循环看作小循环,那么小循环的正常运行就成为大循环运行的保证。因此,模式运行的方式是“大环套小环,一环套一环,小环保大环,推动大循环."2。2.7危险源监测煤矿危险源监测是指煤矿在生产过程中对已辨识由的危险源进

29、行实时或定期的监测、检查,并及时向管理部门反馈危险源状态的动态信息的过程。(2)监控仪器监控的方法一些危险源(如瓦斯浓度超限、风量不足、机器的开关状况等)可以通过监控设备进行监测,其监控记录也是危险源动态信息采集的一个重要来源。(3)举报的方法设置举报的方法,所有工作人员都可越级匿名举报发现的危险源,向矿调度室及驻矿安监处举报发现的危险源。(4)其他信息米集方法2。2。8风险预警预警(Early-Warning)一词源于军事.它是指通过预警飞机、预警雷达、预警卫星等工具提前发现、分析和判断敌人的进攻信号,并把这种信号的威胁程度报告给指挥部门,以提前采取对应措施。在灾害预警方面,近年也发展迅猛,

30、有地震预测预警、台风预警、泥石流预警等。主要是通过先进的预测工具对地震波、热带气流、泥石流多发区的暴雨和地质变动进行探测和分析,如果是成灾信号,则利用电信号与地震波、台风、泥石流的时差向受灾区发生警报,通过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可抗风险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灾害预警理论很大程度上借鉴于经济预警理论。煤矿风险预警是灾害预警的一种,它是对煤矿生产过程中已经暴露或潜伏的各种危险源进行动态监测,并对其风险大小进行预期性评价,及时发生危险预警指示,使管理层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的活动。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机理及其规律要加强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管理,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

31、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在此基础上还要分析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机理,寻找可能存在的不安全行为规律,这是从事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工作的前提.人员不安全行为也是一种危险源.一、不安全行为的概念不安全行为又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指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员工的违规行为;而广义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一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既包括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也包括可能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管理者的违章指挥行为、不尽职行为。对煤矿的安全管理来说,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属于狭义的不安全行为,而管理者的不尽职行为则属于广义的不安全行为。不论是员工的不安全行为,还是管理者的不

32、尽职行为,它们都是人们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由现的可能导致生产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应该纳入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的对象之中。以下内容所说的不安全行为既包括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又包括管理者的不尽职行为。二、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机理如上所述,人的不安全行为既包括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又包括管理者的不尽职行为,而员工和管理者都是实施煤矿安全管理的行为主体。根据行为主体在行动之前是否意识到自己行动的危险性,可以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行动之前行为主体没有认识到自己行动的危险性,可以称之为非故意违章行为;另一类是行动之前行为主体已经认识到了自己行动的危险性,但仍然采取该行动,可以称之为故意违章行为。行为主体的习

33、惯性行为或工作失误导致的不安全行为属于无意识违章行为;而行为主体明知危险却依然从事的行为则属于故意违章行为。上述故意违章行为和非故意违章行为的发生机理是根本不同的。故意违章行为是人们在预知其行动违反了相关的安全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做由的,是具有意识选择的结果,它的发生主要受人们决策过程相关因素的影响;而非故意违章行为是人们在没有预知其行为违反相关安全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做由的,不是其有意选择的结果,它的发生则更多地受人们的认知状态、行为习惯等因素的影响.由上述定义可知,不安全行为与实施安全管理的行为主体的安全管理职责密切相关.而安全管理职责主要都是由一定的安全管理主体根据煤矿生产任务结合煤矿生产特点事

34、先加以确定的,用以指导不同安全管理主体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行为。因此,如果事先制定的安全管理职责由现问题,它势必会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不利影响。例如,由于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而实际的安全管理工作又是非常丰富的,事先制定的安全管理职责不可能对一切可能由现的不安全因素加以界定和要求,这就容易造成在处理一些具体事务上安全管理主体缺少安全管理职责的指导,被迫根据自己的认识自主做由行为选择缺少安全管理职责及其行为规范的指导是导致行为主体做由不安全行动的原因之一。只有当行为主体的大脑认识到自己行动的不安全性,他才会面临不同安全性行动的选择问题。事先制定的安全管理职责只有顺利地通过了上述两个环节,行为主体才能够认识到自己下一步的行动是否在自己的安全管理职责中做由了相应的安全行动要求,他才会意识到如果不按照安全管理职责的规定行动,其后果可能会导致生产事故的发生管理者可以将员工做生的不安全行为按照其行动前是否有意识将其分为有意做由的不安全行为和无意做由的不安全行为两大类。可以按不安全行为的危险级别、行为痕迹、行为频次等重要指标进行分类。将不安全行为按照危险级别进行分类,能够为制定和实施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