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社区护理概论社区护理概论 第一节第一节 社区与社区服务社区与社区服务 一、社区的概念一、社区的概念 (一)社区的定义(一)社区的定义 我国: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家族、氏族)我国: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家族、氏族)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地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体。 (二)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二)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 人群、地域、生活服务设施、文化背景及人群、地域、生活服务设施、文化背景及 生活方式、生活制度、管理机构生活方式、生活制度、管理机构 (三)社区的分类与功能 分类:城市社区 农村社区
2、功能: 1.社会化功能 2.生产、分配及消费的功能 3.社会参与及归属的功能 4.社会控制功能 5.相互支持及福利功能 二、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内容、特点 (一)概念 指社区内的卫生机构及相关部门根据社区内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合理使用社区的资源和技术,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的基本卫生服务。 (二)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 1.社区卫生诊断 2.健康教育 3. 社区防治 4. 精神卫生 5.妇女保健 6.儿童保健 7.老年保健 8.社区医疗 9.社区康复 10.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11.社区卫生信息 12.基层卫生服务及就医指导 13.社区卫生管理 (三)特点 1.以人群为中心 2.以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为主
3、要任务 3.需要良好的组织管理 三、社区卫生服务与社区护理 社区护理是确保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关键 第二节第二节 社区护理和护理程序社区护理和护理程序 一、社区护理的概念、特点一、社区护理的概念、特点 (一)社区护理的概念 社区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理论相结合,用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的一门综合学科。 (二)社区护理的特点1.以促进和维护健康为中心2.面向整个社区人群3.社区护士具有高度的自主性4.社区护士必须和其他相关人员密切配合二、社区护理的工作范围社区护理的工作范围 1.社区健康教育 2.社区保健服务 3.社区预防性卫生服务 4.社区急、重症病人的转诊服务 5.社区慢性身心疾病患者的
4、管理 6.社区康复服务 7.社区临终服务 8.院前急救护理 三、社区护理程序 步骤: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 (一) 社区护理评估 1.社区护理评估内容 (1)社区评估 (2) 家庭评估 (3) 个体评估 2.社区护理评估方法 (1)社区评估 (2)家庭及个体评估 3.社区护理评估资料的整理 (二)社区护理诊断 1.列出社区护理问题 2.确定护理诊断 (三)制定社区护理计划 1.制定护理目标 总体、具体目标 2.制定护理措施 (四)实施社区护理计划 1.社区动员 2.明确资源 3.团结合作 4.及时评价 5.准确记录 (五)社区护理效果评价(五)社区护理效果评价 1.过程评价过程评价 2.
5、效果评价效果评价 第三节第三节 社区护士社区护士 一、社区护士的角色 多样化多样化 (一)社区护士的概念 指立足于社区,为社区人群提供综合、持久、连续的护理保健服务的卫生工作人员 (二)社区护士与社区护理 社区护士发展的三个阶段 名称 年份 服务对象 服务项目地段访问护士1860至1900 贫病个体 主要治疗、注意预防公共卫生护士1900至1970 有需要群众 家庭治疗、预防社区护士 1970至现在 社区人群 预防疾病、促进健康 (三)社区护士的角色 1.健康意识的唤醒者 2.护理服务者 3.初级卫生保健者 4.社区卫生代言人 5.健康咨询与教育者 6.协调者与合作者 7.组织者与管理者 8.
6、观察者与研究者 二、社区护士的职责 1.参与社区护理诊断工作,负责信息收集 2.参与社区人群的健康与咨询 3.参与对社区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4.参与完成社区儿童计划免疫工作 5.参与社区康复、精神卫生、慢性病防治与管理、营养指导工作 6.承担诊断明确的居家病人的访视、护理工作 7.承担就诊病人的护理工作 8.为临终病人提供临终关怀护理工作 9.参与计划生育指导的宣传教育与咨询 三、社区护士应具备的能力 (一)社区护士应具备的素质 1.丰富的护理知识、经验及能力 2.敏锐的观察能力及护理评估能力 3.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服务态度 4.健康的身心 (二)社区护士应具备的能力 1.综合分析能力 2.实
7、际操作能力 3.人际沟通和协助能力 4.健康教育能力 5.计划管理能力 6.领导决策能力 7.科研能力 第四节 社区护理的发展 一、社区护理的历史 (一)国外社区护理的发展概况 1.家庭护理阶段 2.地段护理阶段 3.公共卫生护理阶段 4.社区护理阶段(1970年至今) (二)中国社区护理的发展概况 1914年 上海 第一届全国护士大会 1983年 恢复高等护理教育 1996年 北京 全国首届社区护理学术会议 二、国外社区护理的现状 英、美、德、日、韩、新加坡各有特色 三、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 (一)我国社区护理现状 初具规模 1.依托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服务内容:预防保健及医疗服务 2.局限于
8、医疗护理服务 3.管理制度不完善,文件、记录不规范 4.护理人员数量和质量待加强(二)借鉴国外经验大力发展社区护理 第二章 以社区为导向的护理 第一节 以人群健康为中心的护理 一、积极的健康观 得出健康的涵义是: 1.躯体健康 五快(吃、走、数、睡、便) 2.心理健康 三良好(个性、处世能力、人际关系) 3.社会适应良好 4.道德健康 WHO提出的十条标准 (一)亚健康状态 是指身体介于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状态。 我国 占70%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1.环境因素 2.行为生活方式因素 3.机体生物学因素 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二、健康与疾病的连续性 (一)疾病的一般概念
9、是指整个生物体(人)或其系统在生长、发育、功能及及对内外环境适应的调整中的失败或失利,以致影响到整个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二)健康与疾病的相对关系 健康和疾病之间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观念。 (三)健康和疾病的连续性健康和疾病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三、疾病的预防策略(一)疾病过程的干预措施1.发病前期2.发病早期3.症状明显期4.康复期 (二)三级预防 1.第一级预防 病因预防 2.第二级预防 临床前期预防 3.第三级预防 临床预防 四、健康促进 (一)健康促进的概念 WHO:是指个人与家庭、社区与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增进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 (二)健康促进的主要内容 1.
10、健康教育 2.健康保护 3.预防性卫生服务 (三)健康促进的活动领域1.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2.营造支持的环境3.强化社区活动4.发展个人技能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第二节以社区人群为对象的护理第二节以社区人群为对象的护理 一、人群的人口学特征一、人群的人口学特征 (一)人口的数量和健康之间的关系(一)人口的数量和健康之间的关系1.人口过剩对健康的影响2.人口的增长速度与计划生育 (二)人口的年龄构成对健康影响(二)人口的年龄构成对健康影响1.年轻型国家的健康问题2.老年型国家的健康问题 (三)人群的社会构成对健康的影响(三)人群的社会构成对健康的影响 1.宗教和民族结构对健康的影响 2.文化结构
11、对健康的影响 3.家庭与健康 (四)人群的经济结构与健康(四)人群的经济结构与健康 1.经济水平低下对健康的作用 2.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作用 (五)人群的心理因素与健康(五)人群的心理因素与健康 1.生活事件与健康 2.个性心理特征与健康 3.情绪与健康 二、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二、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一)吸烟(一)吸烟 香烟燃烧时可释放约4000种有害物质(二)酗酒 主要为肝脏损害 (三)药物滥用与吸毒 (四)不良饮食习惯 饮食结构、挑食、偏食 (五)缺乏锻炼 三、职业因素与健康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 1.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职业性有害因素 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 2.在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有
12、害因素 3.生产劳动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因素 (二)职业性损害 1.农业生产劳动过程中常见的职业性损害 农药使用、保管、运输不当 2.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职业性损害 生产性粉尘、生产性毒物 3.高新技术产业的职业性损害 电脑、空调等 (三)职业性损害的预防(三)职业性损害的预防 采取 综合性措施 第三节第三节 社区环境与健康社区环境与健康 一、自然环境因素与健康的关系一、自然环境因素与健康的关系 (一)自然环境因素 1.生物因素 2.化学因素 3.物理因素 (二)环境污染 1.环境污染的概念 由于人为的因素使环境的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人类正常的生活、生产环境,对人和其他生物
13、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 2.环境污染物的种类 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 3.环境污染物的来源 生产性、生活性、其他 (三)自然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的损害 1.直接损害 (1)急性中毒 (2)慢性危害 (3)远期危害 2.间接危害 (10)影响微小气候和太阳辐射 (2)产生温室效应 (3)臭氧层出现空洞 (4)形成酸雨 二、空气卫生 (一)大气卫生 1.辐射 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 2.气象 气温、气湿、气流、气压 (二)空气中常见的污染物及其危害 1.可吸入颗粒物 侵害呼吸系统 2.二氧化硫 刺激眼、鼻粘膜及呼吸系统 3.氮氧化物 刺激眼、鼻粘膜及呼吸系统 (三)室内空气 1.二氧化
14、碳 冠心病 2.臭氧 刺激眼、鼻粘膜及呼吸系统 3.烹调油烟 肺癌 4.军团菌属 高热、肺炎 5.尘螨 哮喘、过敏性鼻炎 6.日用化学品 皮肤损害 7.氡 呼吸道 三、水的卫生 (一)水与健康的关系 (二)水的常见污染物及其危害 1.化学污染 重金属、类金属、有机物 2.物理污染 放射、热污染 3.生物污染 感染性疾病 (三)生活饮用水的卫生要求 1.基本卫生要求 (1)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保证流行病学的安全性。 (2)水中所含的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3)水的感官性状良好 2.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标准 参照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007.7.1起实行 四、水的净化与消
15、毒 沉淀、过滤、消毒 (五)饮用水的种类及选择 1.白开水 2.纯净水 3.矿泉水 四、食品卫生 (一)食品污染 1.食品细菌污染与腐败变质 (1)原因和条件 1)食品本身的组成和性质 营养成分构成、水分含量、PH值、渗透压、酶 2)微生物作用 3)环境因素 (2)食品腐败变质的卫生学意义 1)感官性状恶化,难以接受 2)营养价值严重降低 3)一般微生物污染严重 (3)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 1)食品低温保藏 2)食品高温保藏 巴氏杀菌、高温杀菌和微波加热法 3)食品干燥保藏 日晒、蒸发干燥、冷冻干燥 4)盐渍保藏 5)食品辐射保藏 2.霉菌和霉菌毒素对食品的污染 (1)霉菌和霉菌毒素 后者是
16、指霉菌在其污染的食品中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 黄曲霉素:肝损害、致癌 (2)防霉去毒的措施 1)食品防霉 从田间开始,防虫、防倒伏,收获后及时晾晒 2)去除毒素 理化、生物学方法,同时消耗营养素 3.N-亚硝基化合物对食品的污染 N-亚硝胺 N-亚硝酰胺 (1) N-亚硝基化合物的毒性 致癌性 (2)预防措施 1)防止食物霉变或被其他微生物污染 2)控制食品加工中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用量 3)施用钼肥 利于降低蔬菜中硝酸盐含量 4)增加维生素C摄入量 5)制定食品中允许含量标准,加强食品卫生监督 4.多环芳烃化合物对食品的污染 (1)苯并(a)的毒性 致癌性 (2)防止措施 1)防止污染、改进食品加工
17、烹调方法 2)去毒措施 活性炭吸附、紫外线照射 3)制定食品中允许含量标准,加强食品卫生监督 5.农药残留对食品的污染 (1)农药的毒性 肝、肾、神经系统损害、致癌 (2)控制食品中农药残留量的措施 1)加强农药生产和经营管理 2)安全合理使用农药 3)制定和严格执行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加强食品中农药监测 4)制定合适的政策,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品种 (二)食物中毒及其预防1.食物中毒概述(1)食物中毒的定义 正常人摄入正常数量可食状态的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误食有毒食品后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统称为食物中毒(2)食物中毒的特点1)潜伏期短,发病突然2)病人有类似的
18、临床表现,大多有急性胃肠炎症状3)发病者均与某种食物有关,未食者不发病4)无传染性,发病曲线呈突然上升,又迅速下降的趋势(3)食物中毒的分类1)细菌性食物中毒2)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3)动物性食物中毒4)有毒植物中毒5)化学性食物中毒 2.食物中毒的急救和治疗原则 (1)细菌性食物中毒 1)迅速排出毒物 催吐、洗胃等 2)对症处理 3)特殊治疗 肉毒毒素-多价抗毒素血清 (2)非细菌性食物中毒 1)排出未吸收的毒物 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 2)阻滞毒物吸收和保护胃粘膜 牛奶、蛋清米汤等 3)促进毒物排泄 大量饮水、输液 4)特殊治疗 5)对症治疗 3.食物中毒的预防 (1)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
19、防 1)防止食品细菌污染2)控制细菌繁殖和细菌毒素的产生 低温、冷藏3)加热杀灭病原体及破坏毒素(2)非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1)加强宣传教育、防止误食2)严格有毒化学物的管理3)不吃含毒及霉变的食物4.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处理(1)食物中毒的调查1)一般调查 了解中毒发生的时间、经过、人数、严重程度,听取、判断中毒与食物的关系等2)采样送检(2)食物中毒的处理1)积极抢救病人2)及时处理可疑食物及中毒现场,调查时对可疑食物立即封存3)对饮食行业及炊事人员中带菌者或肠道传染病、上感、化脓性皮肤病者,应调查病积极治疗4)立即向当地卫生监督和疾病控制中心的有关部门报告5)卫生部门在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外
20、,应重视卫生宣传与指导工作 五、护士在环境卫生工作中的作用和任务 (一)开展环境卫生健康教育 1.空气卫生健康教育 经常开窗换气;加强户外活动;建筑、装饰材料把关;加强厨房排气、排油功能;定期清洗、更换空调过滤装置;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等 2.饮用水健康教育设立饮用水水源卫生防护带,水井结构合理,净水器把关等 3.食品安全教育 使社区居民了解食品污染物的种类、危害及预防的办法;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及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等 (二)社区环境卫生评估 1.评估健康教育的效果 2.评估社区环境 3.评估居住环境 (三)改善环境,保护环境 1.执行环境保护法 2.做好水源的防护 3.加强绿化 4.加强居住
21、区内局部污染源的管理 5.居室内的有害因素防治对策原则 第四节 社区护理中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及统计指标 一、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一)现况调查的概念和目的 1.现况调查的概念 是在某一特定时间对某一特定范围内人群中某种疾病或健康状态和有关因素同时进行调查,研究有关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的关系的研究方法。 2.现况调查的目的 (1)描述分布 (2)提供影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因素的线索 (3)疾病监测 (4)评价疾病防治效果 (5)确定高危人群 (6)确定有关生理指标和参考值范围 (7)进行社区诊断 (二)现况调查的种类 1.普查 指在特定时间内、对特定范围内的人群进行的全面调查。 2.抽样调查 查明现患情
22、况或当前某病的流行强度或某项生理指标值。 (1)优缺点 (2)抽样方法 1)单纯随机抽样 按照一定技术程序以同等的概率抽样 2)系统抽样 按一定比例或一定间隔抽取调查单位的方法 3)分层抽样 把总体按若干标志或特征如年龄、居住条件、文化水平、疾病种类等分成若干层,然后在每层中用单纯随机抽样 法或系统抽样 法抽取调查单位,再合成为总体的一个样本。 4)整群抽样 当总体可以自然的分为若干群体时,如学校、班级、工厂、街道办事处、村庄等,可以从其中随机抽取部分群体为样本,对群内所有调查单位都进行调查。 5)多级抽样 进行大规模调查时常用的一种抽样方法。 (3)抽样调查的样本含量 “率”是表达计数资料调
23、查结果的常用统计指标 N400Q/PN 为样本含量P 为根据前人经验估计的所调查疾病的发生频率的估计值Q 为(1P)例如,在某社区内进行老年人高血压病患病率的调查,根据以往资料或邻近社区调查估计,患病率约为20%,则本次调查样本含量至少应为: N 4000.8/0.21600人 “均数”是表达计数资料调查结果的常用统计指标之一 n 4(s/d)2 n 为样本含量即调查人数 s 为通过前人或小规模调查得到的估计的标准差 d 为允许误差 例如,现拟调查社区内小学生血红蛋白含量,根据以往的经验,估计标准差为3.0gdI,要求误差不超过0.5g dI,则本次调查的样本含量为: n4(3/0.5)2 1
24、44人 (三)现况检查的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和结果解释 1.资料收集的内容 (1)个人基本情况 (2)职业情况 (3)生活习惯及保健情况 (4)妇女生育情况 (5)环境资料 (6)人口学资料 2.资料收集的方法 (1)常规登记和报告资料 (2)专题询问调查与信函调查 (3)临床检查资料 3.资料的整理分析 (1)核查 (2)整理 (3)计算各种指标 患病率、阳性率、检出率 (4)分析 4.结果解释 二、社区护理工作中常用统计指标 (一)描述计量资料常用的统计指标 1.集中趋势指标 又称平均数,是描述数值变量资料的常用指标,用来表示一组同质变量值的集中趋势或平均水平。 最常用的集中趋势指标 是算术
25、均数,用“ ”表示 均数的计算方法有直接法和加权法 (1)直接法 当变量值个数不多时,可以直接将各变量值相加后除以变量值的个数 计算公式为: 希腊字母 表示求和 例1,测定5名健康人第一小时末红细胞沉降率,分别是6、3、2、9、10mm,求其均数 (2)加权法 又称频数表法。频数是对一组观察单位测量时获得的某变量或指标数值出现的个数,将各变量值及其出现的频数编制成频数表,用来反映各变量值与其频数之间的关系,并观察资料的分布类型及计算相关统计指标。 计算公式为: x1,x2,xn与f1,f2, fn 分别为频数表资料中各组段的组中值和相应组段的频数 fx 为各组段频数与组中值乘积的和 f 为总频
26、数,即样本量n例2 某社区2002年132名5558岁健康成人的空腹血糖(mmol/L)测定值如下,请编制频数表、观察频数分布情况、计算均数。 1)计算极差 常用R表示。 本例中R5.593.601.99 mmol/L 2)确定组段数和组距 组段 一般设815个组段,本组设10个 组距 极差组段数 本组组距1.9910 0.199 mmol/L 3)划分组段、列表划记(讲解表25) 4)观察频数分布特征 集中趋势:大多数血糖集中段(4.604.80 mmol/L) 离散程度:即由中间到较低或较高的频数分布逐渐减少 对称分布 指多数频数集中在中央位置,两端的频数分布大致对称 偏态分布 指频数分布
27、不对称 正偏态分布:集中位置偏向数值小的一侧 负偏态分布:集中位置偏向数值大的一侧 5)计算均数 根据表26数据代入公式 x614.2/1324.653mmol/L 2.离散趋势指标 即变异指标-标准差 意义:说明资料的变异程度,标准差越大,说明变量值之间的变异程度越大,标准差越小,说明变量值之间的变异程度越小,进而说明用均数反映平均水平的代表性越好。用“S”表示 计算标准差的公式为: (二)描述计数资料常用的统计指标 1.相对数的意义和种类 意义:消除由于基数不同导致不同资料间的不可比 种类 (1)率:用于反映某现象发生的频度或强度 计算公式为:率=发生某现象的观察单位数/可能发生某现象的观察单位总数*k (2)构成比:说明某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比例。 计算公式为: 构成比=事物内部某一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数/事物内部个组成部分观察单位总数100% 讲解表28 (3)比:指两个有关的计数指标之比,用来描述两者的对比水平,常用倍数或百分数表示。计算公式为: 甲指标高于乙指标-多用倍数表示 乙指标高于甲指标-多用百分数表示 举例:某地1999年城市新生儿死亡率为4.69,农村新生儿死亡率为14.52, 用倍数表示为14.524.693.1(倍); 用百分比表示为4.6914.5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数据时代的行业现状与创新考核试卷
- 玉石的形成与演化过程考核试卷
- 公共设施管理的变革与创新考核试卷
-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英语试卷
- 生物科技在食品安全的应用考核试卷
- 盐海淡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考核试卷
- 制定目标与实现计划培训考核试卷
- 防震防火课件教学课件
- DB11T 714.1-2010 电子政务运维服务支撑系统规范 第1部分:基本要求
- 地理课件模板教学课件
- 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美容医学咨询与沟通》课程标准
- DL-T5434-2021电力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 2024住建部建设工程合同模板
- 世界各国中英文名称大全
- 眼的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课件
- XX银行2019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 存储设备巡检报告v1.0
- 包装盒结构的认识
- 上海中考英语语法专项练习题集和参考答案
- 沟通技巧的金字塔
- 健康管理师招聘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