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出入管理系统设计方案_第1页
人员出入管理系统设计方案_第2页
人员出入管理系统设计方案_第3页
人员出入管理系统设计方案_第4页
人员出入管理系统设计方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员出入管理系统设计方案1人员出入管理系统技术方案第一章智能人行通道总述智能人行通道管理系统是,是一个以非接触式 IC/IDIC/ID 卡为出入场所凭证人行通道进出管理系统。该系统将先进的 IC/IDIC/ID 卡识别技术和软件管理相结合,通过计控制器的自动识别,对进出固定场所人员等进行管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城市的公共场所人流拥挤便是现象之一。城市由于缺少对人流的管理造成拥挤甚至混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这种不便迫使人们去寻找高技术的有效手段去解决这种不便。智能化的人行通道即是顺应这一时代需求的高技术产物,这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人流过大, 乱排队插队的

2、现象造成的混乱, 从而达到高效管理。 另外,在技术方面,具高技术性匹配于现有其它智能化系统,具有很好的开放性,易于与其它智能化系统组合成更强大的综合系统, 顺应各种综合方式的高级管理。在非接触式 IC/IDIC/ID 卡人行通道管理系统中,持卡者出入场所时,将 IC/IDIC/ID 卡在出入口通道闸的感应区掠过,读卡器读卡弁判断卡的有效性。对于有效的 IC/IDIC/ID 卡,自动通道闸的闸门自行打开弁将相应的数据存入数据库中。若为持无效的 IC/IDIC/ID 卡进出场时,读卡无效,则不给予通行。同时管理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可以完成各种参数的设置、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可以对发卡系统发行

3、的各种 IC/IDIC/ID卡进行管理,对丢失的卡挂失,弁能够打印有效的统计报表。第二章本方案设计依据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建设部 19971997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JGJ/T16-92)92)建设部智能建筑设计标准(DBJ08(DBJ084 495)95)上海市建委 19961996建筑和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协会 19971997建筑和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协会 19971997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UD/T926)(UD/T926)邮电部 1997199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国家计委 19881988第三

4、章系统设计原则及目标3.1)3.1) 设计原则根据我们对本项目需求的理解,本方案设计目标如下:共 2 2 个人员进出通道,每个通道共需要 1 1 台单机芯摆闸和 1 1 台单机芯三辐闸。整个系统采取联网方式,各进出口联网,中心管理。系统设计需考虑未来扩展成一卡通系统的可能性,如果采用一张统一的 IC/IDIC/ID 卡就可以实现门禁、消费与停车场管理等。3.2)3.2) 系统设计目标(1)(1)系统设计符合国家及人员通行管理及安全标准。(2)(2)系统拓扑采用流行的人员进出管理模式。(3)(3)高安全性:区别于国外的设计,系统更多地考虑了我国的国情,着重加强了人员通过的安全性。(4)(4)采用

5、计算机网络管理或脱机管理,网络扩展性强。(5)(5)采用标准的工业控制系统结构,可根据用户的不同要求组织不同系统的配置,方便灵活。(6)(6)智能通道闸打开或关闭带红绿灯提示。3.3)3.3) 产品尺寸示意图:第四章系统功能概述及主要特性4.14.1)智能通道闸系统具有以下的详细特点使用方便快捷。系统灵敏可靠。设备安全耐用。能准确地区分 IC/IDIC/ID 卡的有效性。准确记录 IC/IDIC/ID 卡的进出情况。中央管理,方便快捷。自动化设计,人员出入快速,提高档次和效率。节约管理人员的费用支出,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4.24.2)系统基本功能及特点智能卡具有防水、防磁、防静电、无磨损、

6、信息贮存量大、高保密度、一多用等特点。制卡、发卡,及所有射频卡的制作、发放、挂失、补发、注销等。进出管理以及进入信息的统计、分析、汇总、打印等,实现分级别、分区域、分时段管理。智能卡操作刷卡无需接触,操作更为方便,全中文菜单式操作界面,操作简单、方便。完善的管理功能,自动形成各种报表。自动刷出卡,减少人员操作,自动化程度高。人员入、出全智能逻辑自锁控制系统,严密控制持卡者进、出场的行为符合“一卡一人”的要求。4.34.3)主要特性选用创新通智能人行通道管理系统主要优点为:4.3.14.3.1)树立全新的单位形象现代化的高科技产品的使用,一定会使单位或园区形象与知名度得到很大的提高。采用自动控制

7、管理系统,无论从产品的造型方面,还是自动控制所带来的先进性及管理的科学性,都将给单位或园区管理树立起良好的形象,使企业成为科学管理的楷模。4.3.24.3.2)安全管理一卡一人,资料存档。采用自动控制管理系统后,用户均在电脑中记录了相应的资料,卡丢失后可及时补办。进出记录也可随时查询。4.3.34.3.3)防伪性高射频卡技术含量高,保密性极高,加密独特,不容易仿造。4.3.44.3.4)耐用可靠根据多年设计、安装人行通道管理系统的实际经验,我们设计的智能人行通道系统在设备选型上选用了适合各种场所人行管理的耐用可靠设备, 在工程施工质量上做到严格施工要求;在软件和系统设计上提供了一套最严格、最先

8、进、易用、便于维护和运行可靠的管理系统;既降低操作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减轻劳动强度,又提高工作效率的现代化管理系统。4.44.4)软件部分主要功能(1)(1)查询、更改资料(2)(2)资料打印(3)(3)可选打印报表(4)(4)任意级操作员制(5)(5)卡片用户管理第五章系统的构成与设计系统拓扑结构图智能人行通道管理系统可以采用各种网络拓扑结构,服务器与管理工作站为局域网(LANLAN) )形式联接, 计算机对下位机以 RS48RS485 5 总线型联接;简洁,投入使用快,系统稳定性好。投资回报率最高。其拓扑结构方框图如下所示: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设计东井4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设计xxxxxx

9、 矿东井为进一步提高我矿安全防护和应急救援水平,保障职工生命安全,促进我矿安全生产,根据河北省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建设标准结合我矿实际情况,设计我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一、人员定位系统的总体要求1 1、达到井下灾变期间人员位置检测、定员管理和应急报警的作用2 2、能描述下井人员的运动轨迹3 3、系统应工作稳定,性能可靠,设备符合国家及相关行业的标准要求二、设计原则及设计标准1 1、煤矿安全规程2 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宽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3 3、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定三、系统组成1 1、系统由服务器、主机、传输接口、分站、识别卡、电源、交换

10、机、防火墙、接线盒、线缆等组成,详见附表东井人员定位系统清单2 2、技术要求1 1)产品具有防爆合格证、煤安标志准用证、产品合格证及技术说明书2 2)产品运行准确、稳定、可靠3 3)产品系统界面清楚、明了,图形要与井下作业地点相符,表格要表明各区域的人员总数,主要操作显示在主界面4 4)系统应具有联网功能,能够在调度室,矿领导办公室及各主要职能科室显示5 5)系统的定位分站需要具有声光报警,具有线路指示功能,提供 CANCAN 总线接口;6 6)标识卡上需具有“水”、“火”、“援”报警按钮及指示灯,采用 2.4G2.4G 无线通讯频率;7 7)系统的数据接口需具有 CANCAN 总线接口、光纤

11、接口,与计算机之间通过 TCP/IPTCP/IP 进行连接;8 8)系统软件显示部分需提供基于 GISGIS 平台的地图显示功能9 9)对携卡人员要求出/ /入井、出/ /入重点区域、出/ /入限制区域能监测。1010)行标的系统位置监测与管理功能对报警功能有明确要求,如超员、超时、出入限制区域、特种作业人员、系统异常、识别卡异常等内容1111)系统的位置监测与管理功能对分类查询有明确要求1212)行标中对中心站的主机与备机实现切换有明确的时间要求,出现故障双机倒换不超过五分钟1313)服务器配置 RAID5RAID5 卡,服务器的可靠性达标,另按行标要求监测数据要进行备份,备份数据要求存储

12、1 1 年以上,1414)人员定位系统要有数据上传接口软件,按公司规范要求生成上传文件1515)在井口设置检测识别卡工作是否正常和唯一性性检测的装置。1616)中心站应配备不小于 2H2H 的在线式不间断电源,可靠接地及防雷,配置防火墙3 3、功能要求1 1)井下人员位置监测与运动轨迹跟踪,无论井下人员在什么地方,利用系统的人员跟踪定位功能,准确获得其当前位置信息,人员身份信息,运动轨迹信息,各区域留驻时间。记录安全监测人员在各区域及各监测点的停留时间;2 2)全矿井下关键点、工作面、掘进头分区域监测:3 3)当井下发生水、火瓦斯等灾害时可以实时双向报警,人员定位。4 4)用报警灯及蜂鸣器,提示相关人员5 5)呼叫单独一个人员6 6)成组呼叫7 7)呼叫某个区域的人员8 8)多个区域或全矿区呼叫9 9)为指挥人员提供井下个区域人员的实时分布信息,帮助指挥人员制定应急方案。1010)通过紧急告警信号呼叫相关人员紧急撤离危险区域。1111)及时对丢失人员进行统计1212)查询相关人员的定位信息1313)快速确定人员的准确位置四、系统线路设计1 1)系统的电气设备和电缆等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444444 条、第 467467 条要求,井下防爆型的通信、信号、电缆应优先采用本质安全型2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