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作用PPT教案_第1页
呼吸作用PPT教案_第2页
呼吸作用PPT教案_第3页
呼吸作用PPT教案_第4页
呼吸作用PPT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会计学1呼吸作用呼吸作用 分:分:有氧呼吸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无氧呼吸 两大类型。两大类型。、有氧呼吸有氧呼吸活细胞利用分子氧活细胞利用分子氧(O2 )把某些有机物质彻把某些有机物质彻底氧化分解,生成底氧化分解,生成CO2与与H2O,同时释放能量的,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过程。C6H12O66O2 6CO26H2O2870KJ 有氧呼吸是植物进行呼吸的有氧呼吸是植物进行呼吸的主要形式主要形式。第1页/共60页、无氧呼吸无氧呼吸 在无氧在无氧(或缺氧或缺氧)条件下活细胞把有机物质条件下活细胞把有机物质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部分能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部分能量的过程。量的过程。

2、这个过程在微生物中则习惯称为发酵。这个过程在微生物中则习惯称为发酵。如酒精发酵或乳酸发酵。如酒精发酵或乳酸发酵。 C6H12O6 2C2H5OH2CO2100.8KJ C6H12O6 2CH3CHOHCOOH75.6KJ 无氧呼吸不利用无氧呼吸不利用O2 ,底物氧化降解不彻底,因,底物氧化降解不彻底,因而释放的能量很少。而释放的能量很少。第2页/共60页二、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二、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提供能量、提供能量 呼吸作用中释放的能量,一部分变成热能呼吸作用中释放的能量,一部分变成热能散失掉,另一部分暂存于散失掉,另一部分暂存于ATP中,随时用于植中,随时用于植物的生命活动。物的生命活动。

3、 、提供原料、提供原料 在呼吸作用中,可形成许多小分子的中间在呼吸作用中,可形成许多小分子的中间产物,它们可作为合成糖类、脂类、蛋白质、产物,它们可作为合成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维生素、色素、生理活性物质的原料。核酸、维生素、色素、生理活性物质的原料。第3页/共60页、提供还原力、提供还原力 呼吸过程中形成的呼吸过程中形成的NADH、NADPH等可等可为脂肪、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硝酸盐的还原等为脂肪、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硝酸盐的还原等生理过程提供还原力。生理过程提供还原力。、防御功能、防御功能 当植物的某一部位被致病微生物侵染时,当植物的某一部位被致病微生物侵染时,该部位的呼吸速率会急剧升高,

4、通过生物氧化该部位的呼吸速率会急剧升高,通过生物氧化消除各种有毒物质的伤害作用。当植物被昆虫消除各种有毒物质的伤害作用。当植物被昆虫咬伤或机械损伤时,伤口部位呼吸增强,以促咬伤或机械损伤时,伤口部位呼吸增强,以促进伤口修复。进伤口修复。第4页/共60页第5页/共60页第二节第二节 呼吸代谢的途径呼吸代谢的途径 呼吸作用实际上是呼吸作用实际上是细胞内糖类物质降解氧细胞内糖类物质降解氧化的过程。这是由位于化的过程。这是由位于细胞内不同区域的相互细胞内不同区域的相互联系的联系的糖酵解糖酵解(EMP)(EMP) 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TCA)(TCA)途径途径、戊糖磷酸途径、戊糖磷酸途径(PPP)(P

5、PP)等共同完成的。等共同完成的。 第6页/共60页一、一、糖酵解糖酵解(EMP) 是指以淀粉、葡萄糖或果糖为底物,在是指以淀粉、葡萄糖或果糖为底物,在一系列酶参与下,经过一系列变化分解为丙一系列酶参与下,经过一系列变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酮酸的过程。糖酵解是在糖酵解是在细胞质内细胞质内进行的进行的(P50之图之图2-3)。 糖酵解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途糖酵解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途径,二者从丙酮酸开始分道扬镳。径,二者从丙酮酸开始分道扬镳。第7页/共60页第8页/共60页 从上图可以看出:从上图可以看出: 、糖酵解途径的底物是葡萄糖、糖酵解途径的底物是葡萄糖(或淀粉、或淀粉、果糖果

6、糖),终产物是丙酮酸。,终产物是丙酮酸。1分子葡萄糖变成分子葡萄糖变成2分子丙酮酸。分子丙酮酸。 、在糖酵解中,由己糖激酶、果糖磷酸、在糖酵解中,由己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丙酮酸激酶所催化的反应激酶、丙酮酸激酶所催化的反应(上图中的反上图中的反应应、)是不可逆的。是不可逆的。 、糖酵解途径消耗、糖酵解途径消耗2ATP,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作用生成作用生成4ATP,净得,净得2ATP,还生成,还生成2(NADHH+)。产生的能量是很少的。产生的能量是很少的。第9页/共60页丙酮酸是十分活跃的化合物,可以通过不丙酮酸是十分活跃的化合物,可以通过不同的代谢途径进行各种生化反应同的代谢途径进

7、行各种生化反应(下图下图)。第10页/共60页 综上所述,糖酵解途径如以己糖为底物可综上所述,糖酵解途径如以己糖为底物可将总反应概括如下:将总反应概括如下: C C6 6H H1212O O6 6+2NAD+2NAD+ +2ADP+2Pi2CH+2ADP+2Pi2CH3 3COCOOH+ COCOOH+ 2ATP+2(NADH+H 2ATP+2(NADH+H+ +)+2H)+2H2 2O O 二、二、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TCA) 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是指糖酵解途径所形成的丙酮是指糖酵解途径所形成的丙酮酸酸进入线粒体以后进入线粒体以后,在有氧条件下经过一个包,在有氧条件下经过一个包括三羧酸和二

8、羧酸的循环而完全氧化,形成括三羧酸和二羧酸的循环而完全氧化,形成CO2与与H2O的过程(的过程(P52之图之图2-4)。)。第11页/共60页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即辅酶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即辅酶。NADP: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即辅酶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即辅酶。FAD: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第12页/共60页 丙酮酸在进入三羧酸循环之前发生脱羧,形成丙酮酸在进入三羧酸循环之前发生脱羧,形成1分子分子CO2和和1分子乙酰分子乙酰CoA,后者进入三羧酸循环后,后者进入三羧酸循环后又发生又发生2次脱羧,形成次脱羧,形成2分子分子CO2。故故1分子丙酮酸被分子丙

9、酮酸被氧化成氧化成3分子分子CO2。 丙酮酸进入三羧酸循环之前发生丙酮酸进入三羧酸循环之前发生1次脱氢,而当次脱氢,而当其变成乙酰其变成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后又发生进入三羧酸循环后又发生4次脱氢,次脱氢,共脱下共脱下10H(52H)。)。 水分子参与了反应。水分子参与了反应。因为生成因为生成10H,而丙,而丙酮酸只含有酮酸只含有4H,其余的,其余的6H来自水。反应来自水。反应、处各有处各有1分子水参与了反应。分子水参与了反应。第13页/共60页 反应处经底物水平磷酸化作用生成反应处经底物水平磷酸化作用生成1分分子子GTP,并转而生成,并转而生成ATP 。(GTP+ADPGDP+ATP) 从

10、丙酮酸开始到循环结束,有从丙酮酸开始到循环结束,有4步反应步反应是是不可逆的不可逆的(反应(反应、处),处),其酶或其酶或酶系起着调控反应速度的作用,以适应细胞对酶系起着调控反应速度的作用,以适应细胞对ATP的的需要。需要。第14页/共60页三、三、戊糖磷酸途径戊糖磷酸途径(PPP) 戊糖磷酸途径或叫己糖磷酸支路,是葡萄糖在戊糖磷酸途径或叫己糖磷酸支路,是葡萄糖在细细胞质内胞质内进行的逐渐降解氧化的酶促反应过程。进行的逐渐降解氧化的酶促反应过程。 戊糖磷酸途径可分为以下戊糖磷酸途径可分为以下两大阶段两大阶段:、氧化阶段、氧化阶段(脱氢脱羧阶段脱氢脱羧阶段)6分子葡萄糖分子葡萄糖-6-磷酸磷酸(

11、G6P)经两次脱氢氧经两次脱氢氧化化及脱羧后,放出及脱羧后,放出6分子分子CO2和生成和生成6分子核酮糖分子核酮糖-5-磷酸磷酸(Ru5P):6G6P+12NADP6G6P+12NADP+ +6H+6H2 2O6Ru5P+6COO6Ru5P+6CO2 2+12(NADPH+H+12(NADPH+H+ +) )第15页/共60页、非氧化重组阶段、非氧化重组阶段 指指6分子分子Ru5P变成变成5分子分子G6P的过程。即的过程。即Ru5P在多种酶的催化下,经过三、四、五、六在多种酶的催化下,经过三、四、五、六、七碳糖的相互转化,最后将、七碳糖的相互转化,最后将6分子分子Ru5P转化转化成成5分子分子

12、G6P,重新进入氧化阶段,从而完成一,重新进入氧化阶段,从而完成一次循环。次循环。 6Ru5PH2O 5G6PPi 见下图见下图 戊糖磷酸途径的总反应式如下:戊糖磷酸途径的总反应式如下: 6G6P + 12NADP+ + 7H2O 5G6P + 6CO2 + 12(NADPH + H+) + Pi 第16页/共60页返回返回第17页/共60页、戊糖磷酸途径的意义、戊糖磷酸途径的意义 1、作为生物合成中、作为生物合成中NADPH+H+的来源的来源 研究证明,研究证明,NADPH+H+在许多生物合成中在许多生物合成中作为还原剂而起着重要作用。如长链脂肪酸的作为还原剂而起着重要作用。如长链脂肪酸的合

13、成就是以合成就是以NADPH+H+为还原剂的。为还原剂的。 2、作为生物合成中的原料来源、作为生物合成中的原料来源 戊糖磷酸途径形成的中间产物在生理活动戊糖磷酸途径形成的中间产物在生理活动中十分活跃,可沟通各种代谢反应。例如,核中十分活跃,可沟通各种代谢反应。例如,核酮糖酮糖-5-磷酸与核糖磷酸与核糖-5-磷酸是合成核酸的原料。磷酸是合成核酸的原料。第18页/共60页 3、提高植物的抗病力、提高植物的抗病力 凡是抗病力强的植物或作物品种,凡是抗病力强的植物或作物品种,PPP途径也较途径也较发达。原因:发达。原因: 赤藓糖赤藓糖-4-磷酸磷酸 +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莽草酸莽草酸

14、绿原酸、咖啡酸等酚类物质(具有抗病作用)绿原酸、咖啡酸等酚类物质(具有抗病作用) 4、提高植物的适应力、提高植物的适应力当植物处于逆境当植物处于逆境(如干旱、感病、损伤等如干旱、感病、损伤等)时时PPP途径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加;当内外因素不利于糖酵解途径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加;当内外因素不利于糖酵解的酶类时,的酶类时,PPP途径依然畅通,甚至还能加强,从而途径依然畅通,甚至还能加强,从而提高了植物的适应力。提高了植物的适应力。 第19页/共60页 第三节第三节 呼吸链和氧化磷酸化呼吸链和氧化磷酸化一、呼吸链一、呼吸链 己糖经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所产生的己糖经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所产生的FADH2与与NA

15、DH+ H+不能直接与游离不能直接与游离O2结合,必须经过一系列结合,必须经过一系列的氢或电子传递体传递后,才能与的氢或电子传递体传递后,才能与O2结合。结合。这种按照这种按照氧化还原电位依次排列的一系列传递体叫做氧化还原电位依次排列的一系列传递体叫做呼呼吸链吸链或或电子传递链。电子传递链。 呼吸链的成员可分为两类呼吸链的成员可分为两类(见下图见下图): 氢传递体氢传递体:可传递质子和电子:可传递质子和电子 电子传递体电子传递体:只传递电子:只传递电子第20页/共60页 FMN:黄素单核苷酸:黄素单核苷酸第21页/共60页二、氧化磷酸化二、氧化磷酸化 当底物当底物(AH2)的的2H被脱氢酶脱下

16、后经呼吸链传至被脱氢酶脱下后经呼吸链传至O2过程中,能量逐渐释放,并通过偶联机制,使过程中,能量逐渐释放,并通过偶联机制,使ADP变成变成ATP,即氧化作用与磷酸化作用同时进行,即氧化作用与磷酸化作用同时进行,这一过程称为这一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 氧化放能与磷酸化贮能之间的偶联关系,常用氧化放能与磷酸化贮能之间的偶联关系,常用P/O作为指标,即:每消耗作为指标,即:每消耗1个氧原子同时有几个分子个氧原子同时有几个分子的无机磷变成有机磷。的无机磷变成有机磷。 据测定,通过据测定,通过NADH+ H+进入进入呼吸链的呼吸链的2H,其,其P/O值约等于值约等于3,通过,通过FADH2进入的

17、进入的2H,其其P/O值约等值约等于于2。第22页/共60页 有两类物质可破坏氧化磷酸化作用:有两类物质可破坏氧化磷酸化作用: 解偶联剂:解偶联剂:如如2、4 - 二硝基苯酚二硝基苯酚(DNP)等,可阻等,可阻碍磷酸化碍磷酸化(高能磷酸键的形成高能磷酸键的形成)而不影响氧化而不影响氧化(电子传递电子传递),致使偶联反应拆开,造成浪费性的无效呼吸。寒害,致使偶联反应拆开,造成浪费性的无效呼吸。寒害、旱害与缺钾等逆境均能导致解偶联的发生。、旱害与缺钾等逆境均能导致解偶联的发生。 电子传递抑制剂电子传递抑制剂:如鱼藤酮可阻断:如鱼藤酮可阻断2H从从NADH + H+向向FMN的传递;抗霉素的传递;抗

18、霉素A可阻断电子从可阻断电子从cytb向向cytc的传的传递,氰化物递,氰化物(CN-)、叠氮化物、叠氮化物(N3)、一氧化碳、一氧化碳(CO)可阻可阻断电子从断电子从cyta向向cyta3传递。上述物质可使呼吸链某一传递。上述物质可使呼吸链某一部位的氢或电子传递中断,导致氧化过程中断,于是部位的氢或电子传递中断,导致氧化过程中断,于是磷酸化过程也无法进行。磷酸化过程也无法进行。 第23页/共60页三、有氧呼吸的能量转化三、有氧呼吸的能量转化 1分子葡萄糖经分子葡萄糖经EMP-TCA途径和呼吸链被途径和呼吸链被彻底氧化,可形成彻底氧化,可形成36分子分子ATP。 磷酸化类型磷酸化类型 产生的产

19、生的ATPATP分子数分子数 (葡萄糖、果糖(葡萄糖、果糖-6-6-磷酸的)磷酸的) 磷酸化作用磷酸化作用 -1-12 = -22 = -2 EMP EMP 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 2 22 = 4 2 = 4 2(NADH 2(NADHH H+ +) )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 2 22 = 4 2 = 4 ( (由于进入线粒体的消耗,由于进入线粒体的消耗,P/O=2P/O=2) 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 1 12 = 22 = 2 TCA TCA 8(NADH 8(NADHH H+ +) )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P/O=3 P/O=3 3 38 = 248 = 24 2FADH 2F

20、ADH2 2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P/O=2P/O=2 2 22 = 4 2 = 4 净得净得 3636第24页/共60页 由此可算出由此可算出EMP-TCA途径的能量转换率途径的能量转换率: 在标准状态下,在标准状态下,ATP水解时放出的能量为水解时放出的能量为30.5KJ/mol,1 mol葡萄糖彻底氧化时产生葡萄糖彻底氧化时产生36 molATP,相当于,相当于1098KJ;而葡萄糖完全氧化;而葡萄糖完全氧化放出的总能量是放出的总能量是2870KJ,所以其能量转换率为,所以其能量转换率为: 1098/2870 = 38.25% 在在PPP途径途径中,中,1mol葡萄糖可产生葡萄糖可产生

21、12molNADPH,按,按1molNADPH经呼吸链形成经呼吸链形成3molATP计算,共形计算,共形成成36molATP,减去起始阶段所消耗的,减去起始阶段所消耗的1molATP,则,则净生成净生成35molATP,所以其,所以其能量转换率为能量转换率为37.20%。第25页/共60页四、末端氧化酶四、末端氧化酶 在呼吸链的末端能将传来的电子交给氧的酶类在呼吸链的末端能将传来的电子交给氧的酶类叫叫末端氧化酶末端氧化酶。这类酶有的存在于线粒体内,是呼吸链中的电子传递成员,伴有这类酶有的存在于线粒体内,是呼吸链中的电子传递成员,伴有ATP的产生;有的存在于细胞质或其它细胞器内,不产生的产生;有

22、的存在于细胞质或其它细胞器内,不产生ATP。 、线粒体内的末端氧化酶、线粒体内的末端氧化酶 1、细胞色素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 此酶包括呼吸链末端的细胞色素此酶包括呼吸链末端的细胞色素a和和a3复合物,含有复合物,含有两个铁卟啉和两个铜原子,它可将电子由两个铁卟啉和两个铜原子,它可将电子由a3传递给氧传递给氧。它对。它对KCN、H2S 、NaN3、CO等呼吸抑制剂特别敏等呼吸抑制剂特别敏感。此酶是植物体内最重要的末端氧化酶,承担细胞感。此酶是植物体内最重要的末端氧化酶,承担细胞内近内近80%的耗氧量。的耗氧量。第26页/共60页 2、抗氰氧化酶、抗氰氧化酶(交替氧化酶交替氧化酶) 这是一种含这

23、是一种含Fe的对氰化物不敏感的氧化酶。它的对氰化物不敏感的氧化酶。它也可将电子传给也可将电子传给O2,其电子传递与正常呼吸链的关,其电子传递与正常呼吸链的关系如下:系如下: 抗氰氧化酶途径使氧化过程中绝大部分能量以热能散失。如天南星科海芋属植物开花时花序组织温度高达抗氰氧化酶途径使氧化过程中绝大部分能量以热能散失。如天南星科海芋属植物开花时花序组织温度高达40(环境温度仅为(环境温度仅为20),即为抗氰呼吸造成的。),即为抗氰呼吸造成的。第27页/共60页、线粒体外的末端氧化酶、线粒体外的末端氧化酶 1、酚氧化酶、酚氧化酶 酚酚(包括单酚和多酚包括单酚和多酚)氧化酶是含铜的酶,存在氧化酶是含铜

24、的酶,存在于质体或微体中,催化各种酚氧化成醌。它也可起末于质体或微体中,催化各种酚氧化成醌。它也可起末端氧化酶的作用。端氧化酶的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酚氧化酶与酚是隔开的。当组在正常情况下,酚氧化酶与酚是隔开的。当组织受伤或衰老时,酶与底物织受伤或衰老时,酶与底物(酚酚)接触,将酚氧化成醌接触,将酚氧化成醌。醌对微生物有毒,可防止植物感染。醌对微生物有毒,可防止植物感染。第28页/共60页 酚氧化酶在植物体内普遍存在。苹果、梨、马铃酚氧化酶在植物体内普遍存在。苹果、梨、马铃薯削皮或受伤后出现褐色,就是酚氧化酶作用的结果薯削皮或受伤后出现褐色,就是酚氧化酶作用的结果。 茶叶中多酚氧化酶活性很高,

25、制茶时可根据其性茶叶中多酚氧化酶活性很高,制茶时可根据其性质加以利用。质加以利用。 如如制绿茶制绿茶,需将茶叶迅速焙火杀青,破坏多酚氧,需将茶叶迅速焙火杀青,破坏多酚氧化酶,才能保持茶叶的绿色。化酶,才能保持茶叶的绿色。 而而制红茶制红茶,需将茶叶摊放,先凋萎脱去,需将茶叶摊放,先凋萎脱去20-30%的水分,然后通过揉捻将细胞揉破,通过多酚氧化酶的水分,然后通过揉捻将细胞揉破,通过多酚氧化酶的作用,将茶叶里的儿茶酚和单宁氧化并聚合成红褐的作用,将茶叶里的儿茶酚和单宁氧化并聚合成红褐色的色素,从而制得红茶。色的色素,从而制得红茶。第29页/共60页 2、抗坏血酸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 是一种含铜

26、的氧化酶,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是一种含铜的氧化酶,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以蔬菜和果实中含量较多。这种酶能催化抗坏血酸,以蔬菜和果实中含量较多。这种酶能催化抗坏血酸(Vc)的氧化:的氧化: Vc氧化酶氧化酶 Vc1/2O2 脱氢脱氢VcH2O 抗坏血酸氧化酶也可起到末端氧化酶的作用:抗坏血酸氧化酶也可起到末端氧化酶的作用: 第30页/共60页 3、乙醇酸氧化酶、乙醇酸氧化酶是光呼吸的末端氧化酶,催化乙醇酸氧化为乙醛是光呼吸的末端氧化酶,催化乙醇酸氧化为乙醛酸,并产生酸,并产生H2O2 。 现将植物体内主要末端氧化酶所催化的反应途现将植物体内主要末端氧化酶所催化的反应途径总结如下径总结如下(P11

27、4之图之图4-8): 第31页/共60页 第四节第四节 呼吸作用的调节呼吸作用的调节(略讲讲)(略讲讲) 巴斯德巴斯德(Pasteur)发现,酵母菌的发酵在从有氧发现,酵母菌的发酵在从有氧条件转到无氧条件时发酵作用增加,而当从无氧条件条件转到无氧条件时发酵作用增加,而当从无氧条件转到有氧条件时则发酵作用受到抑制。转到有氧条件时则发酵作用受到抑制。氧对发酵作氧对发酵作用抑制的现象叫做用抑制的现象叫做巴斯德效应巴斯德效应。 反馈控制反馈控制是指反应体系中的某些中间产物是指反应体系中的某些中间产物或终产物对其前面某一步反应速度的影响。或终产物对其前面某一步反应速度的影响。 凡是能使反应速度加快者称为

28、凡是能使反应速度加快者称为正反馈正反馈,凡,凡是能使反应速度减慢者称为是能使反应速度减慢者称为负反馈负反馈。第32页/共60页 呼吸作用的调节主要是指受参与代谢的呼吸作用的调节主要是指受参与代谢的酶的调节,包括酶的合成和活性的调节。这里酶的调节,包括酶的合成和活性的调节。这里,仅介绍酶活性的反馈调节。,仅介绍酶活性的反馈调节。一、通过中间产物的反馈调节一、通过中间产物的反馈调节 这类调节是通过一种或数种中间产物来反这类调节是通过一种或数种中间产物来反馈调节某一种酶的活性(见下图)。馈调节某一种酶的活性(见下图)。第33页/共60页第34页/共60页二、通过腺苷酸能荷的反馈调节二、通过腺苷酸能荷

29、的反馈调节 腺苷酸腺苷酸能荷能荷是用以衡量细胞内腺苷酸是用以衡量细胞内腺苷酸ATP-ADP-AMP体系能量状态的一个指标,其数值可用下式表体系能量状态的一个指标,其数值可用下式表示之:示之: ATP+1/2ADP ATP+ADP+AMP 能荷能荷= = 生活细胞的能荷一般稳定在生活细胞的能荷一般稳定在0.750.95,当能,当能荷变小,荷变小, ADP、Pi增多时,会活化增多时,会活化ATP的合成反应的合成反应,呼吸代谢受到促进;而当能荷变大,呼吸代谢受到促进;而当能荷变大, ATP增多时增多时,会钝化,会钝化ATP的合成反应,呼吸代谢受到抑制。的合成反应,呼吸代谢受到抑制。第35页/共60页

30、第36页/共60页三、通过脱氢辅酶的反馈调节三、通过脱氢辅酶的反馈调节 在呼吸作用中,脱氢辅酶不是直接参与底在呼吸作用中,脱氢辅酶不是直接参与底物脱氢,就是呼吸链的成员。因而或者通过中物脱氢,就是呼吸链的成员。因而或者通过中间产物的形成,或者通过能荷而调节呼吸作用间产物的形成,或者通过能荷而调节呼吸作用。 一般说来,还原型辅酶是负效应物,起抑一般说来,还原型辅酶是负效应物,起抑制作用,氧化型辅酶是正效应物,起促进作用制作用,氧化型辅酶是正效应物,起促进作用。 第37页/共60页 第五节第五节 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一、呼吸作用的指标一、呼吸作用的指标、呼吸速率、呼吸速率 呼吸速率

31、又称呼吸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呼吸速率又称呼吸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鲜重(单位鲜重(FW)或干重()或干重(DW)植物组织吸收)植物组织吸收O2或放出或放出CO2的数量的数量(ml或或mg)。 不同植物的呼吸速率参见下表。不同植物的呼吸速率参见下表。 第38页/共60页第39页/共60页、呼吸商(、呼吸商(RQ) 呼吸商亦称呼吸系数,是指植物组织在一呼吸商亦称呼吸系数,是指植物组织在一定时间内放出定时间内放出CO2与吸收与吸收O2的量的量( (体积或体积或mol数数) )的比值。的比值。 放出放出CO2的量的量 吸收吸收O2的量的量RQ = 呼吸商的大小可指示底物的性质及呼吸商的大小可指示底物

32、的性质及O2的供的供应状况。应状况。第40页/共60页 当碳水化合物被彻底氧化时,当碳水化合物被彻底氧化时,RQ=1 C6H12O66O2 6CO26H2O RQ=6/6=1 当有机酸(如酒石酸,含氢率低含氧率高当有机酸(如酒石酸,含氢率低含氧率高)被彻底氧化时,)被彻底氧化时,RQ1 2C4H6O65O2 8CO26H2O RQ=8/5=1.6 当脂肪酸(如蓖麻油,含氢率高含氧率低当脂肪酸(如蓖麻油,含氢率高含氧率低)被彻底氧化时,)被彻底氧化时,RQ1 2C57H104O9157O2 114CO2104H2O RQ=114/157=0.73第41页/共60页 O2 供应状况对呼吸商影响很大

33、:供应状况对呼吸商影响很大: 无氧供应时组织只进行无氧呼吸,放出无氧供应时组织只进行无氧呼吸,放出CO2,不吸收,不吸收O2, RQ为无限大。为无限大。 缺氧条件下部分存在无氧呼吸,缺氧条件下部分存在无氧呼吸,RQ1。 很多植物组织的很多植物组织的RQ都接近于都接近于1,说明糖是,说明糖是最通常的呼吸底物。最通常的呼吸底物。 脂肪种子萌发时,以脂肪为呼吸底物,脂肪种子萌发时,以脂肪为呼吸底物, RQ1。第42页/共60页二、影响呼吸速率的因素二、影响呼吸速率的因素、内部因素、内部因素 1、种间差异、种间差异 不同种类的植物具有不同的代谢类型与不同种类的植物具有不同的代谢类型与不同的结构,因而呼

34、吸速率有明显差异。不同的结构,因而呼吸速率有明显差异。第43页/共60页 2、器官间差异、器官间差异 生殖器官的呼吸速率高于营养器官。生殖器官的呼吸速率高于营养器官。同为同为生殖器官,花的呼吸速率最高;在花内又以雌蕊最高生殖器官,花的呼吸速率最高;在花内又以雌蕊最高,雄蕊次之,花瓣与花萼最低。在营养器官中,以叶,雄蕊次之,花瓣与花萼最低。在营养器官中,以叶片为最强,茎秆次之,根系最弱。片为最强,茎秆次之,根系最弱。 第44页/共60页、外部因素外部因素 1、温度、温度 呼吸作用是由一系列酶促反应组成的,受呼吸作用是由一系列酶促反应组成的,受温度影响极大。温度的影响可分为最低温度温度影响极大。温

35、度的影响可分为最低温度 (-100)、最适温度、最适温度(2535)、最高温度、最高温度(3545),最适温度是指持续维持较高呼吸,最适温度是指持续维持较高呼吸速率的温度。速率的温度。第45页/共60页第46页/共60页 2、水分、水分 水是生化反应的介质,因此细胞内的含水水是生化反应的介质,因此细胞内的含水量对呼吸速率影响很大。在一定范围内,呼吸量对呼吸速率影响很大。在一定范围内,呼吸速率随含水量的增加而提高。速率随含水量的增加而提高。 例如,玉米、小麦等的风干种子含水量例如,玉米、小麦等的风干种子含水量10-12%,不含自由水,呼吸作用极弱。当含,不含自由水,呼吸作用极弱。当含水量分别超过

36、水量分别超过12.5%和和14.5%时,胚内出现自时,胚内出现自由水,呼吸速率迅速上升;含水量达到由水,呼吸速率迅速上升;含水量达到30-35%时,其幼胚呼吸速率比最初可猛增时,其幼胚呼吸速率比最初可猛增5000多多倍。倍。第47页/共60页第48页/共60页 3、O2和和CO2 大气中大气中O2浓度为浓度为21%(体积体积),植物地上部,植物地上部分一般不会受到缺分一般不会受到缺O2的危害。低的危害。低O2情况下,呼情况下,呼吸速率一般随吸速率一般随O2分压而上升。分压而上升。 O2还影响呼吸类型。一般,还影响呼吸类型。一般,O2浓度在浓度在10%以上时,只有有氧呼吸;在以上时,只有有氧呼吸

37、;在10%以下时,以下时,无氧呼吸出现并逐步增强,有氧呼吸则迅速下无氧呼吸出现并逐步增强,有氧呼吸则迅速下降。可见,降。可见, O2浓度制约着无氧呼吸(巴斯德效浓度制约着无氧呼吸(巴斯德效应)。应)。第49页/共60页第50页/共60页 对植物来说,无氧呼吸时间长,必然导致对植物来说,无氧呼吸时间长,必然导致伤害或死亡。伤害或死亡。原因原因: 产生酒精,使蛋白质变性产生酒精,使蛋白质变性; 释放能量少,为维持正常生命活动而使植物消释放能量少,为维持正常生命活动而使植物消耗养分过多;耗养分过多; 中间产物少,严重影响植物体内的中间产物少,严重影响植物体内的物质合成。物质合成。 CO2是呼吸作用的

38、最终产物,大气中是呼吸作用的最终产物,大气中CO2浓度约为浓度约为0.033%。环境中。环境中CO2浓度升高浓度升高(如升如升至至1-10%)呼吸作用就会受到抑制。呼吸作用就会受到抑制。 中耕松土、雨季开沟排水,目的就是改善土壤中耕松土、雨季开沟排水,目的就是改善土壤的通气条件,增加的通气条件,增加O2浓度,减少浓度,减少CO2浓度,使根系能浓度,使根系能进行正常的呼吸作用,以利根系生长。进行正常的呼吸作用,以利根系生长。第51页/共60页 4、机械损伤、机械损伤 机械损伤会显著加快植物组织的呼吸速机械损伤会显著加快植物组织的呼吸速率。其原因:率。其原因: 底物与呼吸酶接触,生物氧底物与呼吸酶

39、接触,生物氧化过程加快;化过程加快; 伤口处未受伤细胞恢复分裂伤口处未受伤细胞恢复分裂能力以修复伤口,这些细胞呼吸速率比原来快能力以修复伤口,这些细胞呼吸速率比原来快。 因此,农林产品在采收、包装、贮藏、运因此,农林产品在采收、包装、贮藏、运输等过程中,应尽可能防止机械损伤。输等过程中,应尽可能防止机械损伤。第52页/共60页 第六节第六节 呼吸作用与农业生产呼吸作用与农业生产一、呼吸作用与作物栽培一、呼吸作用与作物栽培 呼吸作用是植物体内的代谢中心,它影响植物呼吸作用是植物体内的代谢中心,它影响植物的营养、物质的吸收、转化、运输、分配,以及细胞的营养、物质的吸收、转化、运输、分配,以及细胞分

40、裂、组织产生、器官形成、植株长大。分裂、组织产生、器官形成、植株长大。 因此,因此,在作物栽培上应采取措施保证呼吸作用在作物栽培上应采取措施保证呼吸作用的正常进行。的正常进行。如某些作物播前浸种,通过控制温度与如某些作物播前浸种,通过控制温度与通气提高种子的呼吸,以促进种子萌发。田间中耕松通气提高种子的呼吸,以促进种子萌发。田间中耕松土和低洼地块开沟排水等均能增加土壤透气性,有效土和低洼地块开沟排水等均能增加土壤透气性,有效地抑制无氧呼吸等。地抑制无氧呼吸等。第53页/共60页二、呼吸作用与作物抗病二、呼吸作用与作物抗病 通常,植物受到病原微生物侵染后,呼吸速率通常,植物受到病原微生物侵染后,呼吸速率会增强。且植物的抗病力与呼吸速率上升的大小和持会增强。且植物的抗病力与呼吸速率上升的大小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密切相关。续时间的长短密切相关。凡是抗病力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