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三中2021-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卷(纯word解析版)人教版_第1页
安徽省蚌埠三中2021-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卷(纯word解析版)人教版_第2页
安徽省蚌埠三中2021-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卷(纯word解析版)人教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2021学年安徽省蚌埠三中八年级 12月月考物 理试卷带解析1、以下单位换算正确的选项是100QxA. 36km/h=36km/h- - - =10m/s10 00mXB. 36km/h=36km/h=10m/s1000XC. 36km/h=36:- =10m/s1000mXD. 36km/h=36=10m/s【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和B选项在换算过程中单位错误,A、B选项不符合题意;C选项在换算过程中遗漏单位,C选项不符合题意;D选项正确,选填 D。考点:速度单位换算2、物体吸收热量,它的温度A .一定升高B. 一定降低C. 一定不变D 可能不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

2、: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也不一定不变,但它的内能一定增加,如晶体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直至完全熔化,温度继续升高,所以选项A、C错误,选项D正确,选填D;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少,而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 增加,故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不会降低,B选项错误。注意:以上分析是建立在物体不对外做功的根底上。考点:热量、内能、温度之间的关系3、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以下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图实验是为了证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不符合题意;B图实验是为了证明音调与空气柱长度有关,不符合

3、题意;C图实验是为了证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不符合题意;D图实验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鼓面振动幅度不同,鼓声响度不同, 可以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符合题意,选填D。考点:实验目的分析4、 以下成语所描绘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 .海市蜃楼B.立竿见影C.杯弓蛇影D .凿壁借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海市蜃楼属于光的折射现象,A不符合题意;立竿见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杯弓蛇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选填C;凿壁借光是因为光不能透过不透明物体。考点:常见光现象: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传播条件。5、晓红乘车去北京,

4、妹妹前来送行。晓红看到妹妹逐渐向后退,而妹妹对着远去的汽车挥手作别。妹妹看到“远去的汽车、晓红看到“后退的妹妹。他们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A .汽车、地面B.地面、汽车C.汽车、汽车D .地面、地面【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物体运动与静止的判断方法:先假定参照物是静止不动的,观察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假设位置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那么物体时静止的。妹妹看到“远去的汽车,研究物体是汽车,因为不能以研究物体为参照物,所以不能 以汽车为参照物来研究汽车的运动状态,排除A、C选项;晓红看到“后退的妹妹,以汽车为参照物,“汽车和“妹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地面和“妹妹之间的

5、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是以“汽车为参照物的,B选项符合题意,选填 B。考点:机械运动,参照物。6、 以下事例中的物态变化过程,放热的是A .蜡烛流泪B. 晒小麦C. 衣箱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D .“霜的形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蜡烛流泪是蜡烛熔化过程,需要吸热, A 不符合题意;晒小麦是水的蒸发过程, 需要吸热,B不符合题意;衣箱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是樟脑球升华过程,需要吸热,C不符合题意;“霜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D 符合题意,选填 D。 考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现象7、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和“池水映明月分别说的是现象。A 折射和折射B.折射

6、和反射C.反射和反射D 反射和折射【答案】 B【解析】试题分析: “潭清疑水浅是指看起来潭中的水比实际的水浅, 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 “池水 映明月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引起的,对照各选项,B符合题意,选填B.考点:光现象:光的反射,光的折射。8、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屡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 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C. 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 .使声波屡次反射,形成回声【答案】 C【解析】 试题分析: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而不发声的音叉没有振动;音叉振动时由于振幅过小,

7、人眼难以直接观察到音叉的振动现象,所以用“转换法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当把悬挂的泡 沫塑料球紧靠在正在发声的音叉上时, 音叉的振动将泡沫塑料球弹开, 即把音叉的微小振动 放大成泡沫塑料球的振动。便于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进一步探究。对照各选项,C符合题意,选填 C 。考点:转换法:将不易或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现象, 通过某种方式把它形象、 直观地呈现出来, 这种方法叫转换法9、大伟同学在课外按教材上的装置做“针孔照相机 ,做成后他将这个照相机对准一只点燃的蜡烛, 如果照相机底部是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 那么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将是 A .蜡烛正立的像B. 定是缩小的像C.三角形光斑D .蜡烛倒立的像【答

8、案】 D【解析】 试题分析:“针孔照相机是利用小孔成像原理制成的,小孔成像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小 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及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所成的像的形状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对照各选项,D 正确,选填 D。考点:小孔成像10、如下图,人从走近灯到离开灯的过程中,灯光照射下人所形成的影子的长度变化是A .变长B.变短C.不变D .先变短后变长【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观察图示可见光源高度一定,人的影子的长短与人到光源的水平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影子越长,反之越短。人从走近灯到离开灯的过程中水平距离先变近后变远,所以影 子先变短后边长,选填

9、 D。考点: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影子11、以下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答案】BC,回芦定位“D.施更波探査*【解析】试题分析: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一定,到达海底会产生反射被发射超声波的仪器接收,测出海深,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A不符合题意;使火焰摇动需要能量,敲击瓶底产生声音,声音使火焰摇动,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B符合题意,选填 B;蝙蝠通过发射、接收超声波确定猎物位置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C不符合题意;超声波探测是利用超声波成像获取有关信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D不符合题意。考点:声音特点: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12、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10、A .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C.物体运动的速度 v由决定,与s、t的大小无关D .物体运动的速度 v与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答案】C【解析】V = ! S VT,V= _得:t=-.的路程s越长。A选项错误;由-要探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必须确定路程不变,选项B中并未确定s 一定,所以B错误;在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定值,速 度v不随路程s或运动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与s、t的大小无关,C正确,选填C.影响物体 运动速度的因素是路程和时间,要探究速度与路程或时间的关系时必须根据控制变量法保持 时间或路程一定,D选项中为控制变量

11、,错误。考点: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的理解,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13、某同学用刻度尺测木块的长度,三次测量的结果分别是5.37cm , 5.36 cm , 5.36 cm,那么木块的长度应记作A. 5.3633 cmB. 5.363 cmC. 5.36 cmD. 5.36333 cm【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采用屡次测量取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计算结果小数点后面保存与原数据相同的位数,多保存无意义,木块的长度的平均值为_5.37cm+5.3 6cm+5.3 6cm5.36333cm 止 5.36cm,对照各选项,选填Co考点:屡次测量取平均值应用14、用图象可以表示物

12、体的运动规律,图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V1sJ:J007 甲Z.tT“A.甲和丁B.甲和丙C.甲和乙D .乙和丁【答案】A【解析】v =试题分析:观察各图像可知分别为vt、s t图像,对应的图像解析式为、=因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v为定值,vt图像为一条平行于t轴的直线,图甲正确,图丙错误;s t图像为正比例函数图像,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图乙错误,图丁正确;所以图 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图甲和丁,A选项正确,选填 AoSV考点:函数图像与函数解析式之间的对应关系,综合应用。15、1物理课本的长度为 25.85 ;2 90km/h=/s.【答案】1 cm ; 2 25【解析

13、】试题分析:1进行长度估测时,不能胡乱猜测,要通过比拟参照得出合理结果。对于物理课本的长度我们有直观感受,通过回忆常用三角尺量程10cm左右与课本长度比照,或常用刻度尺量程10cm、15cm、20cm与课本长度比照, 或一拃约为人身高的十分之一 与课本长度比照等方法,可以确定物理课本的长度为 25.85cm.2901011=90 x,填写25考点:长度单位估测,速度单位换算。16、“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一年一度的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世界各地华人燃爆竹、放焰火、玩龙灯、舞狮子、敲锣打鼓庆新春爆竹声是由于空气的_产生的鼓声是通过 _传到人耳的;我们能分辨出锣声和鼓声是因为不同.【

14、答案】振动 空气音色【解析】试题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爆竹声是由于空气的振动产生的。空气可以传声,我 们通常情况下听到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不同材料和结构的物体发声的音色不同,人们常利用这一特点区分不同的发声体。我们能分辨出锣声和鼓声是因为音色不同。考点:声音的产生,空气可以传声,音色特性应用。17、 人潜入水中看岸上的景物,要比实际的位置些.填“低或“高这是由于光在水面 发生了的缘故【答案】高折射【解析】试题分析:光线从空气中传入水中的过程中会发生折射现象,处于水中的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从水中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由于人的视线不会拐弯,感觉岸上的景物比实际的

15、高。如以下图所示。* 帕-K-Ki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规律。18、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所用时间之比为 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6:5,那么它们的速度之比是_.【答案】9:10【解析】由题意可知试题分析二=c=y; iu5 4考点:s=vt变式应用,比例知识。19、 无声手枪是在 _处减弱噪声;放鞭炮时,用手使劲堵住耳孔,这是在处减弱噪声;在居民区和马路旁植树造林,这是在 减弱噪声.【答案】声源处接收处人耳处传播过程中【解析】试题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接收处人耳处。无声手枪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放鞭炮时,用手使劲堵住耳孔,这是在接收处人耳处处减弱噪声

16、; 在居民区和马路旁植树造林,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考点:噪声防治途径20、 一人以1.2m/s的速度垂直靠近平面镜,那么他相对于他的像而言速度为_ ;假设他沿平行于平面镜的方向以原速运动,那么他相对于他的像而言速度为_。【答案】2.4m/s0【解析】试题分析:平面镜成像中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一人以1.2m/s的速度垂直靠近平面镜,那么它的像也以1.2m/s的速度垂直靠近平面镜,他相对于他的像而言速度为 1.2m/s+1.2m/s=2.4m/s ,假设他沿平行于平面镜的方向以原速运动,那么它的像也沿平行于平面镜的方向以原速运动,物与像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他相对于他的像而言速度为0.考点

17、:相对运动,相对静止。21、 当光垂直于反射面入射时,反射角为_度,当保持入射光线方向不变,镜面转过60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度.【答案】0120【解析】试题分析:当光垂直于反射面入射时, 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入射角为 0度,所以反射角为 0度,保持入射光线方向不变,镜面转过 60时,法线转过60 ,入射角为60 ,所以反射角 为60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为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和,即:60 +60 =120.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反射定律变式应用。22、 夏天用手抹一下脸上的汗,就会感到凉快,这主要是因为 来一阵风,也感到凉快,这是因为 。【答案】液体的外表积变大,蒸发加快液体上

18、方空气流速加快,蒸发加快【解析】试题分析:液体蒸发过程中会吸收热量,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包括:液体的外表积、外表空气流速和温度。夏天用手抹一下脸上的汗,液体的外表积增大,蒸发加快,更快带走人体热量,所以会感到凉快;来一阵风加快了液体外表空气流速,蒸发加快,更快带走人体热量, 所以也会感到凉快。考点:蒸发吸热,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23、雨后的晚上,天刚放晴,地面虽已干,但仍留有不少积水,为了不致踩到地上的积水,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积水, 月光走地上暗处是积水选填“背着“迎着【答案】迎着背着【解析】试题分析:迎着月光走时,有水的地方发生镜面反射,人和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反射光射入人的眼中,看到的比拟亮

19、,而地面发生漫反射,进入人眼的光相对较少,所以暗。背看月 光走时,有水的地方发生镜面反射,人和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同一侧,反射光不会进入人眼, 地面发生漫反射,会有少量的光进入人眼,此时,相对于水面来说要亮一些。所以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积水。考点:镜面发射,漫反射,光的反射定律。24、某同学在上学去的路上,用-?-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用 -:-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那么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答案】0.96m/s【解析】试题分析:设整个路程为2s,读题可知走完前半程所用时间为:】二一: 走完后半程JJ35sH .十=所用时间为:-所以走完全程所用时间为:t=

20、t 1 + t 2=- -=,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考点:平均速度,变式应用。【解析】试题分析:过入射点做镜面垂线为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根据光的发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以法线为一边,以入射点为顶点,在法线的另一侧作一个角等于入射角,这个角即为反射角,如下图。考点: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答案】如下图【解析】首先过折射点作出法线,再作试题分析: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 出折射光线。如下图。考点:根据光的折射规律作图27、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AB在平面镜中的像。【答案】如下图28、如图,请画出光线经透镜后的折射光线。【答案】如下图【解析】试题分析:

21、在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分别过A、 B两点作镜面的垂线段并延长垂线段至两倍长 A、B处,连接A B,即为B在平面镜中的像。考点:应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图中F是F和F2的重合点【解析】试题分析:从凸透镜焦点射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凹透镜的焦点,光线经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考点:凸透镜、凹透镜光路作图。29、如图读数正确的选项是度为。选填“甲或“乙或“丙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铅笔的长【答案】乙1mm 3.50cm【解析】试题分析: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尺面垂直,图中乙符合要求;图中刻度尺的分

22、度值为 1mm,读数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铅笔的长度为 3.50mm. 考点:长度测量30、如下图,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1 在玻璃钟罩内的木塞上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乐闹铃,此时你_听到音乐填“能或“不能.2 用抽气设备抽钟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音乐声将会_.3如果把钟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 听到声音.填“能或“不能但有时还是能听到铃声.请你分析原因是: .4 该实验说明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答案】1 能2减弱变小3不能 固体也能传声4真空【解析】试题分析:1因为气体和固体都是声音传播的介质,所以能听到音乐;2在抽气的过程中,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声音越来越难以传播,听到的音乐声将

23、会减弱变小;3空气越稀薄,听到的声音越小,假设将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不能听到声音。观察图片可 见,音乐闹铃放在固体底座上, 固体也能传声,所以有时还是能听到铃声;4空气越稀薄, 听到的声音越小,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不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考点: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根据实验现象,通过演绎推理得出规律。31、如下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 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以 A蜡烛为成像物体.1 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的目的是:.2 该实验选择

24、两个相同的蜡烛 A和B,是为了比拟像与物的 关系.3 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选填“ A或“ B侧观察。4 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5 解决以上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此时假设将蜡烛 A靠近玻璃板时,那么像将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6 图乙是某小组的同学经过三次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大小 3 A 4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5靠近 不变 6防止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解析】试题分析:1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时

25、,眼睛在成像物体一侧既可以看见由于光的发射所成的物体的像,又可以透过玻璃看到像侧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其中一个蜡烛为成像物体,另一个蜡烛代表成像物体等效替代与像进行大小 比拟;3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成像光线与物体在平面镜的同一侧,所以眼睛应该在蜡烛 A测观察;4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关于镜面垂直,当平面镜与桌面不垂直时,像将成在桌面上方或下方,造成蜡烛B无法与蜡烛A的像重合;5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大小不变,所以像的大小不变;6屡次实验的目的通常有两种:进行相关物理量定量测量时屡次实验取平均值,减小误差;归纳物理规律时屡次实验是为了防止实验的偶然性, 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平面镜成像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