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备课解析_第1页
《经典诵读》备课解析_第2页
《经典诵读》备课解析_第3页
《经典诵读》备课解析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二课时诗经 关雎【原文】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关关:水鸟叫声。【注释】(1)雎鸠:水鸟,一名王雎,状类凫鹥,生有定偶,常并游。 关雎洲:河中沙洲。窈窕:美心为窈,美状为窕。淑:善,好。好逑(h oqi 理ú想):的配偶。逑,配偶。参差:长短不齐。荇(x ìng 杏)菜:多年生水草,夏天开黄色花,嫩叶可食。流:顺水势采摘。寤(wù务):睡醒;寐:睡着。思:语助。服:思念、牵挂。1悠:

2、忧思貌。辗(zh n):半转。反侧:侧身。 友:交好。芼(mào 冒):选择,采摘。【译文】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对象。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善良美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赏析】诗中写一个男子思慕着一位美丽贤淑的少女,由于爱恋的深切,这位少女的形象反复在他脑中出现,使他不安,使他难以忘却。他幻想着终有-天,能与这位少女结为永好,成为夫妇,过上和谐

3、美满的幸福生活。诗中所表达的感情直朴、真率,千年后读起来,还是那么清新动人。 全诗以滩头水畔的一对雎鸠鸟的叫声起兴,然后写出自己的一片情思。作者用雎鸠起兴,生动形象地表明他的爱情纯洁而又真诚,也暗示了淑女具有贞洁的品德。 下一章,以缠绵悱恻之情,直率地写出自己的追慕之心和相思之苦。这个青年男子所恋的乃是河边一位采 荇菜的姑娘,“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流”字用得极妙,使满篇生辉,极写少女顺着水流忽而侧身向左,忽而侧身向右地去采摘荇菜的忙碌和姿态的优美,使全篇充满了动感和生机。正是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使他日夜相思,不能须臾忘怀。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4、极写他追求、想念的迫切心情 ;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是写他相思之苦,已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悠,长,形容其夜长不寐时绵绵不断的忧思。这里把2两“悠”字,双双以感叹语气出之,着意加重了感情色彩,把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都深深地表现了出来。第四、五章写琴瑟钟鼓,欢庆娱乐。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既描写了君子和淑女结为伉俪时那种载歌载舞、尽兴狂欢的场面,又把青年人愿望实现后相处和谐、相亲相爱的欢乐感情深刻地表现出来。但这里的热闹场面并非已然的事实,而是青年由 “寤寐思服”“辗转反侧”而生的幻想。这一结婚的热闹场面的描写,表达了青年男子对婚恋的希求和良好愿望。第三、四课时诗经兔罝

5、原文: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肃肃兔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读音:肃肃兔罝,椓之丁丁。(su,su,t ù,j )(zhuó,zh,zhng,zhng)赳赳武夫,公侯干城。(ji ,ji ,w,f )(gng h óu g n )ch éng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su,su,t ù,j )(yì y ú zh )ng ku í 赳赳武夫,公侯好仇。(ji ,ji ,w,f )(gng h óu h )o qi ú 肃肃兔罝,施于

6、中林。(su,su,t ù,j )(yì y ú zh )ng l ín 赳赳武夫,公侯腹心。(ji ,ji ,w,f )(gng h óu f ù) x n注释:第一章:兴也。肃肃,整饬貌。罝,罟也。丁丁,椓杙声也。赳赳,3武貌。干,盾也。干城,皆所以扞外而卫内者。化行俗美,贤才众多,虽罝兔之野人,而其才之可用犹如此。故人因其所事以起兴而美之,而文王德化之盛,因可见矣。第二章:兴也。逵,九达之道。仇,与逑同。公侯善匹,犹曰圣人之耦,则非特干城而已。第三章:兴也。中林,林中。腹心,同心同德之谓。则又非特好仇而已也。毛序兔罝,后妃之化也

7、。关雎之化行,则莫不好德,贤人众多也。1、肃肃:严密的样子。兔(t ù):兔子。罝(j ):捕兽的网。2、椓(zhuó):敲。丁(zhng)丁:象声词。3、干城:本指起防御作用的盾牌、城郭,比喻保卫者。4、施(yì):设置,与葛覃同。中:语助词。逵( kuí):四通八达之道。泛指大道。5、仇:同“逑”。译文:布下张张猎网,敲击木桩丁丁作响。这些雄赳赳的武士啊,是公侯的盾牌与城墙。布下张张猎网,在那宽阔的大路两旁。这些雄赳赳的武士啊,是公侯梦寐以求的勇将。布下张张猎网,在那广袤的丛林中央。这些雄赳赳的武士啊,是公侯的亲信腹心!赏析:将打桩设网的狩猎者,与捍

8、卫公侯的甲士联系起来,似乎也太突兀了4些。但在先秦时代,狩猎本就是习练行军布阵、指挥作战的 “武事”之一。周礼·大司马曰: “中春,教振旅。司马以旗致民,平列陈 (阵),如战之陈,辨鼓铎镯铙之用, 以教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遂以蒐田(打猎)。”其他如“中夏”、“中秋”、“中冬”,亦各有“教茇舍(野外驻营) ”、“教治兵”、“教大阅(检阅军队的综合训练 ) ”的练兵活动,并与打猎结合在一起进行。按孔子的解释就是: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兵者凶事,不可空设,因蒐狩 (打猎)而习之。 ”打猎既为武事,则赞美公侯的卫士,偏从打桩设网的狩猎 “兴起”,也正在情理之中了。现在,一场紧张的

9、狩猎就将开始。从首章的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到二章、三章的“施于中逵”、“施于中林”,虽皆为“兴语”,其实亦兼有直赋其事的描摹之意。“兔”解为“兔子”自无不可,但指为“老虎”似更恰当。“周南”江汉之间,本就有呼虎为“於菟”的习惯。那么,这场狩猎所要猎获的对象。就该是啸声震谷的斑斓猛虎了 ! 正因为如此,猎手们所布的 “兔置”,结扎得格外紧密,埋下的网桩,也敲打得愈加牢固。 “肃肃”,既有形容布网紧密之义,但从出没“中逵”、“中林”的众多狩猎战士说,不也同时表现着这支队伍的 “军容整肃”之貌?“丁丁”摹写敲击网 “椓”的音响,从路口、从密林四处交汇,今你感觉到它们是那样恢宏,有力。而在这恢宏

10、有力的敲击声中,不又同时展示着狩猎者振臂举锤的孔武身影 ?从诗中所咏看,狩猎战士围驱虎豹的关键场景还没有展开,就突然跳向了对“赳赳武夫”的热烈赞美。但被跳过的狩猎场景,其实是可由读者的丰富想像来补足的。郑风·大叔予田就曾描摹过“火烈具举,襢裼暴虎(袒胸手搏猛虎 ) ”的惊险场面,以及 “叔善射忌,又良御 (车)忌,抑磬控忌 (忽而勒马),抑纵送忌(忽而纵驰) ”的追猎猛兽情景。这些,都可在本诗兴语的中断处,或热烈赞语的字行间想见。而且由猎手跳向“武夫”,由“兔罝”5跳向“干城”,又同时在狩猎虎豹和沙场杀敌之间,实现了刹那间的时空大转换:这些在平时狩猎中搏虎驱豹的健儿,一旦出现在捍卫国

11、家的疆场之上,又将怎样在车毂交错、箭矢纷坠之际,挥戈击退来犯强敌,而巍然难摧如横耸的城墙 !于是一股由衷的赞美之情,便突然充溢于诗人胸际,甚至冲口而出,连连呼曰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好仇、腹心) ”了。诗写得很自豪。在三章相叠的咏唱之中,这种自豪也因了“干城”、“好仇”以至“腹心”的层层推进,而增添了一种神采飞扬的夸耀意味。这对那些“公侯”来说,有这么一些孔武有力之士为其卖命,当然是值得自矜的。但对于“春秋无义战”的那个时代来说,甘将一身武艺,售予公侯之家,而以充当他们的 “腹心”为荣,就很难说是一件幸事了。诗经“国风”中另一些为离乡背井、久役不归或丧身异域,而咽泣、哀号和歌哭的诗作,也许更

12、能透露:在这种夸耀背后,还掩盖着怎样一种广大无际的悲哀。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觉得毛诗序、朱熹诗集传以为诗的主旨是讲“后妃之化”、“(周)文王德化之盛 ”,实在令人感到穿凿牵强,而欧阳修诗本义、方玉润诗经原始所持的“美武夫忠勇说”、“咏武夫田猎说”差为近之。第五、六课时诗经 二子乘舟【原文】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6【注释】1 、汎汎(泛 f àn):漂浮貌。景:通“影”。2 、愿:思念。3 、养养:忧虑不安貌。4 、瑕:通“遐”,远行。害(何 hé):何不。【译文】两个孩子乘小船,漂向远方看不见。常把孩子来母念,愁绪绵

13、绵心不安。两个孩子乘小船,漂向远方看不见。常把孩子来母念,不会怎么有灾难?更多诗经欣赏文章敬请关注 “习古堂国学网”的诗经赏析栏目。【讲解】此诗的写作背景,据毛诗序所说,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毛诗序云:“二子乘舟,思伋、寿也。卫宣公之二子,争相为死,国人伤而思之,作是诗也。”毛传云:“宣公为伋取于齐女而美,公夺之,生寿及朔。朔与其母诉伋于公,公令伋使齐,使贼先待于隘而杀之。寿知之,以告伋,使去之。伋曰:,君命也,不可以逃。?寿窃其节而先往,贼杀之。伋至,曰:,君命杀我,寿有何罪??又杀之。”刘向新序·节士则说寿知其母阴谋,遂与伋同舟,使舟人不得杀伋, “方乘舟时,伋傅母恐其死也,闵而作诗

14、”。现代学者有认同“闵伋、寿”之说者,但持不同意见者亦多。闻一多先生猜测它“似母念子之词”(风诗类钞) ,也有学者断为一位父亲送别“二子”之作,均相近似。倘若你要将它视为妻子送夫、朋友送人的诗,7恐怕也无错处。总之坐实诗的本事,似乎比较牵强,还是将本篇视为一首送别诗比较合适。这一次动情的送别,发生在河边。“二子乘舟,泛泛其景”,用的是描述笔法。首句还是近景,两位年轻人终于拜别亲友登船;二句即镜头拉开,刹那间化作了一叶孤舟,在浩淼的河上飘飘远去。画面视点在送行者这边,所以画境之由近而远,同时就融入了送行者久立河岸、骋目远望的悠长思情。而“泛泛”的波流起伏,也便全与送行者牵念之情的跌宕,有了 “异

15、质同构”的对应,令你说不清那究竟是波流,还是牵思之漫衍了。由此过渡到“愿言思子,中心养养”,直抒送行者牵念深情,就更见得送别匆匆间的难舍难离了。“养养”是一个奇特的词汇。按照前人的解说, “养养”即“思念”之意,总嫌笼统了些。有人训 “养养”为“痒痒" ,顿觉境界妙出:这是一种搔着心头痒处的感觉,简直令你浑身颤抖、无法招架的奇妙反应!以此形容那驿动于送行者心上的既爱又念,依依难舍又不得不舍的难言之情,实在没有其他词汇可以替代!诗之二章,采用了叠章易字的写法,在相似中改换了结句。景象未变,情感则因了诗章的回环复沓,而蕴蓄得更其浓烈、深沉了。此刻,“二子”所乘之舟,早已在碧天长河中消逝,

16、送行者却还在河岸上久久凝望。当“二子”离去时,他( 她) 正“中心养养”,难断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今,“二子”船影消逝,望中尽是滚滚滔滔的浪波。人生的旅途上,不也充满了浪波与风险?远去的人儿,能不能顺利渡过那令人惊骇的波峰浪谷,而不被意外的风险吞没?这正是伫立河岸的送行人,所深深为之担忧的。 “愿言思子,不瑕有害”二句,即以祈愿的方式,传达了这一情感上的递进和转折,在割舍不了的牵念中,涌生出陡然袭来的忧思。于是,滚滚滔滔的河面上,“泛泛其逝”的天地间,便刹那间充斥了“不瑕有害”的祝告那是8一位老母、妻子或友人,带着牵念,带着惊惧,而发自心底的呼喊呵!远行的人儿,你究竟听见了没有?同是一首送

17、别诗,二子乘舟写得远比前面介绍的燕燕单纯。全诗无一句比兴,诗中的意象,只有“二子”和一再重现和消逝的小舟。情感的抒泻,也没有燕燕那种“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的细节表现。但它的内涵却极为丰富:因为画面只有飘飘远逝的二子、船影,其余全为空白,便为读者的联想,留下了更多的空间;因为背景全无,甚至也不知道送行者究竟为谁,其表现的情感便突破了特定限制,而适合于“母子”、“男女”、“友朋”,成为一种具有极大涵盖面的“人间之情" 。它之能够激发各种身份的读者之共鸣,而与诗人一起欷歔、一起牵挂,甚至一起暗暗祈告,也就毫不奇怪了。第九、十课时诗经 相鼠【原文】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

18、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 2,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注释】相:视也。仪:威仪也。止:假借为“耻”,郑笺释为“容止”,也可通。俟:等。胡:何。遄(音船):速。【译文】9看那老鼠有张皮,却见有人没威仪。却见有人没威仪,为何还活不倒毙!看那老鼠有牙齿,却见有人无廉耻。却见有人无廉耻,活着不死等何时!看那老鼠有肢体,却见有人不懂礼。却见有人不懂礼,何不赶快就断气!【品评】诗·鄘风篇名。诗序谓:“相鼠,刺无礼也。”古人常赋之以刺无礼。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叔孙与庆封食,不敬。为赋相鼠,亦不知也。”三国魏·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窃感相鼠之篇,无礼

19、遄死之义。”宋·苏轼补龙州文之一:“请歌相鼠,以侑此爵。”【题解】统治阶级用虚伪礼节欺骗人民,人民深恶痛绝,比之为鼠,给予辛辣的讽刺。【赏析】这首诗古有二说:毛诗序以为是刺在位者无礼仪,班固白虎通义·谏诤篇则认为是“妻谏夫之诗”,此本鲁诗说。后一说虽然有何楷、魏源、陈延杰诸家的阐发,但究竟由于所申述的内容与本诗所显露的深恶痛绝的情感不吻合,故为大多数说诗者所不取,而从毛序郑笺之说。诗经中写到“鼠”的有五首(雨无正“鼠思泣血”之鼠通癙,未计),除本诗外,其他四首都是直接把鼠作为痛斥或驱赶的对象,确实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自古而然。而本诗却有所不同,偏偏选中丑陋、狡黠、偷

20、窃成性的老鼠与卫国 “在位者”作对比,公然判定那些长着人形而寡廉鲜耻的在位者连老鼠也不如,诗人不仅痛斥,而且还要他们早早死去,以免10玷污“人”这个崇高的字眼。至于所刺的“在位者”是谁,所刺何事,虽曾有过多种说法,但我以为已无法考实,翻开卫国的史册,在位者卑鄙龌龊的勾当太多,如州吁弑兄桓公自立为卫君;宣公强娶太子伋未婚妻为妇;宣公与宣姜合谋杀太子伋;惠公与兄黔牟为争位而开战;懿公好鹤淫乐奢侈;昭伯与后母宣姜乱伦 父子反目,兄弟争立,父淫子妻,子奸父妾,哪一件不是丑恶之极、无耻之尤!这些在位者确实禽兽不如,禽兽尚且恋群,而他们却是骨肉相残。本篇诗人咬牙切齿,无疑是有感而发。拙著诗经选注曾指出:“

21、相鼠一诗就是卫国统治者丑恶行为的总概括,有强烈的现实战斗性。 ”本篇三章重叠,以鼠起兴,反复类比,意思并列,但各有侧重,第一章“无仪”,指外表;第二章 “无止(耻)”,指内心;第三章 “无礼”,指行为。三章诗重章互足,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意思,这是诗经重章的一种类型。本诗尽情怒斥,通篇感情强烈,语言尖刻,所谓 “痛呵之词,几于裂眦”(牛运震诗志);每章四句皆押韵,并且二、三句重复,末句又反诘进逼, “意在笔先,一波三折”(陈震读诗识小录,既一气贯注,又回流激荡,增强了讽刺的力量与风趣。第十一课时凉州词王之涣 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11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1凉州词

22、: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7度:越过。 评析“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

23、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12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

24、,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 “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三、四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剌之意: “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 ”(升庵诗话)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 “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

25、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第十二课时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原文: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注解:、芙蓉楼: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13、楚山:古时吴、楚两地相接,镇江一带也称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韵译: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

26、藉,韵味无穷。“那场雨 那颗心 那生情”“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大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本诗大约作于第二次被贬时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系送别老朋友辛渐时而作。另一首为“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描写了第一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时的情景。诗作淡淡的孤独,淡淡的哀愁,透凉的雨水淋在作者冰洁的心上,此生难了的情愫有谁能懂?有谁能解?那场透凉的雨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 “寒雨连江夜入吴”,虽是寂寂寒江,可刚才还是明月照高楼,现在江雨悄然而来,莫14非这秋雨也因离愁而生。诗人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又因明日送客不能借酒消愁,一醉方休。已是寒夜,又加寒江,再来透凉寒雨,增添了更多的萧瑟秋意,黯淡离别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连江的雨势连绵入吴,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不也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吗?心底无私天地宽啊。虽是寒雨透凉,但清爽,如同冰洁的心。作者听着雨声,看那雨景,始终有一种离愁萦绕心头,与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