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6章 商业银行6.1 重点内容归纳一、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是指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其全部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金和吸收的外来资金两部分,外来资金的来源渠道主要是吸收存款和银行借款。(1)自有资金,或称银行资金,是指银行为正常营运而自行投入的资金。商业银行的自有资金包括:股本、公积金以及未分配的利润。(2)吸收存款。存款是银行所发行的负债,它体现了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信用关系。吸收存款是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在负债业务中占有最主要的地位。(3)借款。各类非存款性借入款也是商业银行负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也越来越重要。银行对外借款渠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中央银行借款。中央银行是银行的最后
2、贷款人,当商业银行资金不足时,可以向中央银行借款。银行同业拆借。银行同业拆借是指商业银行之间以及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相互提供的短期资金融通。国际货币市场借款。近20年来,各国商业银行在国际货币市场广泛地通过办理定期存款、发行大额定期存单出售商、银行承兑票据以及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以扩大国内的放款和投资规模。二、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将吸收的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这是商业银行取得收入的主要途径。由于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特殊性,所以,银行的资金运用要把盈利性和流动性有机结合。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主要包括现金资产、贷款和证券投资。(1)现金资产。指商业银行的一线准备。一
3、线准备是满足银行流动性需要的第一道防线,包括库存现金、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同业存款和托收过程中的资金。作为一线准备的现金资产具有流动性最强、非盈利性的特点。商业银行从其经营目标出发,通常尽可能把一线准备降到法律所允许的最低限度。(2)贷款。是指商业银行将其所吸收的资金,按一定的利率贷放给客户并约期归还的业务。贷款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金运用业务,其在总资产的比重一般占首位。贷款在资产组合中对银行风险结构和收益结构影响很大,贷款比重的提高会增加银行预期盈利,但同时也增加了银行的风险。所以,盈利与风险是贷款业务中考虑的核心。(3)证券投资。证券投资是指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上购买有价证券的经营活
4、动。证券投资是商业银行重要的资产业务,也是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商业银行进行证券投资,主要是为了增加收益和增加资产的流动性,即充当二线准备。二线准备是满足商业银行流动性需要的第二道防线。当商业银行的资产不能满足流动性需要时,可抛售短期证券。作为二线准备的短期资产,既能保持一定的盈利,又能在短期内变现。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不需要运用或较少运用自己的资金,以中间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或其他委托事项,为客户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有:(1)汇兑业务;(2)信托业务;(3)租赁业务;(4)代理融通业务;(5)信用证业务;(6)代收业
5、务;(7)代客买卖业务;(8)承兑业务;(9)银行卡业务。表外业务是指凡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广义的表外业务既包括传统的中间业务,又包括金融创新中产生的一些有风险的业务,如互换、期权、期货、远期利率协议、票据发行便利、贷款承诺、备用信用证等业务。通常提及的表外业务专指这后一类,属于狭义表外业务。四、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按各种金融机构的业务范畴,金融界经营模式分为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在分业经营模式下,银行局限于传统银行业务,不能进行证券承销、自营、保险和信托业务,而保险公司、投资银行、信托公司也都只能限于自身传统业务,不得交叉渗透;监管部门一般分别设立,对不同金融机构进
6、行分业管理。而混业经营模式下,各机构能全面经营传统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保险业务、信托业务等所有金融业务,实行混业经营、混业管理。近十多年来,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金融自由化浪潮和金融创新的迅速发展,一些长期实行分离型银行体制的国家开始逐步放松其对本国商业银行经营范围上的限制,出现了向综合性商业银行发展的趋势。1999年美国通过了金融现代化法案,允许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相互涉足对方的领域,进入到混业经营时代。商业银行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的途径主要有:(1)利用金融创新绕开管制,向客户提供原来所不能提供的服务;(2)通过收购、合并或成立附属机构形式渗入对方业务领域;(3)通过直接开办其他金融
7、机构所经营的业务实现综合经营。目前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混业经营有两种基本形式;(1)在一家银行内同时开展信贷、中介、投资、信托、保险诸业务;(2)以金融控股公司的形式把分别独立经营某种金融业务的公司链接在一起。五、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商业银行的经营有三条原则: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盈利性原则,指银行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标。获取利润既是银行改进服务拓展业务和改善经营管理的内在动力,又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流动性问题,或者说清偿力问题,是指银行在不损失价值情况下能随时满足客户提取存款及各方面资金需求的能力。银行的流动性体现在资产和负债两方面。资产的流动性指银行持有的资产能够随时得以偿付或在不贬值的
8、条件下确有销路。负债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能够轻易地以较低成本随时获得所需要的资金。安全性原则,是指管理经营风险,保证资金安全的要求。银行经营与一般工商企业经营不同,其自有资本所占比重很少。而在资金运用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金融风险。所以,坚持安全性原则,历来都为银行家所高度重视。六、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究竟如何实现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三原则要求,是一个经营管理的问题。随着各个历史时期经营条件的变化,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经历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演变过程。在资产管理中,资产流动性的管理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银行经营业务的发展,其理论历经了如下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商
9、业贷款理论、可转换性理论和预期收入理论。负债管理理论是在金融创新中发展起来的理论。负债管理的核心思想就是主张以借入资金的办法来保持银行的流动性,从而增加资产业务,增加银行收益。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种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将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加以对照并作对应分析,通过调整资产和负债,双方达到合理搭配。6.2 名校考研真题与解析6.2.1 概念题1商业银行(东北财大2002研):答:商业银行是指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将部分负债作为货币流通,同时可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商业银行首先
10、是一种企业,具有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也需要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并将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作为自己的经营目标。其次,商业银行又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它经营的对象和内容是货币,对整个社会经济有特殊影响,它不但要为股东和客户负责,还要对整个社会负责。2贷款五级分类法(北师大2003研)答:贷款五级分类法是根据贷款的风险程度对贷款质量做出评价的方法。五级分类法按照贷款的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正常类是指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有充分把握按时足额偿还本息;关注类是指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是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次级类是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了明显的
11、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可疑类是指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损失类是指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一部分。3银团贷款(东北财大2002研)答:银团贷款是指由一家或数家商业银行牵头,多家或数十家银行作为参与行,共同向某一借款人提供的贷款。一般金额较大,是中长期贷款。银团贷款可分为间接和直接两种具体形式,前者是由一家牵头行将贷款份额转售给其他成员银行,后者是全部贷款管理工作由牵头行负责银团内各成员行委托一家银行为代理行,向借款人发放、收回和统一管理贷款。4零售性银行(东北财大2001研
12、)答:零售性银行是与批发银行相对应的概念,它是以提供给居民零售金融服务为主要的业务的商业性银行。零售性银行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零售性银行属于商业银行的范畴,需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2)零售性银行的业务主要面向个人,业务范围广泛,每笔业务的业务量较小;(3)零售性银行的产品一般都是标准化的,并且广泛采用电子信息系统,以提高零售业务的运营效率。5中间业务(北师大2004研)答: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不需要运用或较少运用自己的资金,以中间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或其他委托事项,为客户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有:(1)汇兑业务;(2)信托业务;(3)租赁业务;
13、(4)代理融通业务;(5)信用证业务;(6)代收业务;(7)代客买卖业务;(8)承兑业务;(9)银行卡业务。中央银行的中间业务指中央银行为获得非利息收入,办理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资金划拨清算和资金转移的业务。中央银行是全国清算中心,由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集中在中央银行,因而他们彼此之间由于交换各种支付凭证所产生的应收应付款项,就可以通过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划拨来清算。同时中央银行通过资金划拨系统,用网络连接全国主要地区的主要政府部门和银行。中央银行不仅为商业银行办理票据交换和清算,而且还在全国范围内为商业银行办理异地资金转移业务。6表外业务(武汉理工大学2004研;吉林大学2003研;南京大学2
14、001研答:表外业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那些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关系密切,并在一定条件下会转为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经营活动。通常把这些经营活动称为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他们是有风险的经营活动,应当在会计报表的附注中予以揭示。广义的表外业务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获得利息收入,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包括狭义的表外业务,还包括结算、代理、咨询等无风险的经营活动。表外业务的突出特点是提供非资金的金融服务,服务的生产与资金流动相分离。只有当客户根据银行的承诺要去资金交割或当约定的
15、或有事件发生时,潜在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才会全部或者部分反映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7流动性风险(东北财大2001研)答: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因缺乏足够的现金应付客户提取存款和清偿债务时而发生的支付危机的可能性。包括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的大小直接关系到金融机构的信誉,是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方面。8利率敏感性资产(东北财大2001研)答:利率敏感性资产是指在一定期限内到期的或根据协议按市场利率重新定价的资产,即浮动利率或可变利率资产,主要有同业拆借利率、国库券利率、银行优惠贷款利率和可转让定期存单利率等,同时从广义上来看,还应包括其未来现金流会随着市场利率而
16、改变的各项资金项目。利率敏感性资产用可供选择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作为定价基础,加上风险、期限等溢价。对确定为利率敏感性资产的项目,重新定价的频率由各银行自行掌握,如半年一次或每季一次。9现金资产(武大2004研)答:现金资产指可随时用于支付的无利息或利息较低的银行资产,包括库存现金与现金等价物。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一般包括以下几类:库存现金,是指商业银行保存在金库中的现钞和硬币。其主要作用是用来应付客户提现和银行本身的日常零星开支。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存放同业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存放在代理行和相关银行的存款。是为了便于银行
17、在同业之间开展代理业务和结算支付。在途资金,也称托收未达款,它是指本行通过对方银行向外的付款单位或个人收取的票据。从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角度看,现今资产流动性强,安全性好,可以保持银行的清偿力但几乎不产生收益。因此在保证足够流动性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 10非借入准备金(武大2004研)答:由于某些原因,商业银行有时会出现暂时的支付困难。此时,商业银行会向中央银行借入资金以应付这种情况,借入的这部分资金称为借入准备金。一般情况下,中央银行不欢迎商业银行直接向其借款,因此,商业银行在取得较多准备金时,首先要归还向中央银行的借款,而不是使用这些准备金发放贷款。因此存款创造将较少地依赖于总准备金或基础
18、货币,而更多地依赖非借入准备金,或称自有准备金。在数量上,它等于总准备金减存款机构向中央银行的借款。6.2.2 简答题1商业银行的职能。(东北财大2002研)答:金融体系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金融体系主体的商业银行,更是在经济中发挥着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它的主要职能有:(1)充当信用中介。充当货币供应者与货币需求者之间的中介,是银行最基本的职能。一方面,它动员集中社会上各种暂时闲置的资金,作为银行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它再将集中起来的货币资金贷放出去,投向需要资金的企业和部门。将闲置资金转换到生产用途中。这个职能对于提高全社会的资金使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2)充当支付中介
19、。银行可接受企业或客户的委托,办理货币与贵金属的保管等业务。银行为客户办理非现金结算,对于加快资金的流通、节省货币流通费用有很大的作用。(3)创造信用流通工具。银行能创造出信用工具,执行货币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职能。银行最初创造的信用工具是银行券,在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以后,纸币由中央银行发行。而后,银行产生的支票又逐步成为现代经济社会最主要的支付工具,在欧美经济发达的国家,经济交易约90是以支票为支付工具的。目前,信用卡和“电子货币”等新的信用支付手段,地位日益重要。(4)作为信用创造的主体。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在留足法定准备金与超额准备金之后,可以基于盈利的动机,利用剩余的准备金进行贷款或
20、投资,形成存款的增加和信用的扩张。由于商业银行接受存款和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能力远远超过其他金融机构,所以在信用创造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5)提供广泛的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利用自身的资源、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可以开展广泛的金融服务,来满足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例如,商业银行开展的代转工资、信息咨询、电脑处理等等服务都超出了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范畴,既增加了自身的盈利,又可以借以扩张自身的资产负债业务。2简述商业银行经营原则的一致性与矛盾性。(天津财经学院2004研)答: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商业银行的管理者形成了三条基本的银行管理原则,即安全性原则、流动性原则和盈利性原则。这三项原则实际上可
21、以说是利润最大化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1)商业银行经营的三项原则安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是指避免经营风险,保证资金的安全。银行因其自由资本所占比重很小,资产主要依靠外源资金,是一个风险高度集中的行业。坚持安全性原则,力求避免或减少各种风险造成的损害,历来是银行经营中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问题。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传统上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但近年来,由于银行业务的国际化以及银行大量参与衍生产品的交易,使得国家和转移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也日渐突出。流动性原则流动性原则是指银行应能随时满足客户提取存款及各方面资金需求。银行缺乏流动性,会降低自己的竞争力,甚至有可能面临
22、“挤兑”而陷入破产清理的境地,故保持必要的流动性对银行经营是至关重要的。银行在安排资金运用时,一方面要求使资产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则必须力求负债业务结构合理,并拥有较多的融资渠道和较强的融资能力。盈利性原则盈利性原则是指银行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标。获取利润既是银行改进服务、开拓业务和改善经营管理的内在动力,又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3)商业银行经营三原则之间的关系统一性关系盈利性原则和安全性、流动性原则在一定意义上是统一的。只有在保持较高盈利水平的条件下,银行才可能增加自有资本的积累,增强抵抗风险和履行付款责任的能力;同时也只有在安全性、流动性有保证的前提下,银行才可能获得较高的盈利水
23、平。假定银行的贷款在安全性方面出了问题,最终被迫确认为无法收回,银行就只能把它算作一笔经营损失,这必然要影响到银行的盈利水平。又如银行发放了许多利率很高的长期贷款,但是在缺乏足够的流动性时却不得不将它们折价出售,这自然也会影响到银行的盈利水平(乃至其生存)。矛盾性关系但是在实际经营活动中,银行管理者碰到更多的却是盈利性原则和安全性、流动性原则相互冲突的情形。因为一般说来,一种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越高。其盈利性往往就越低。例如,贷款的利率通常高于证券,长期性贷款(或证券)的利率又高于短期贷款(或证券)的利率,但是就安全性原则、流动性原则而言,上述顺序正好相反。更极端地,库存现金具有充分的安全性和
24、流动性,但是其收益率为零。因此,银行必须在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这三者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3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以及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发展,论述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如何协调“三性”之间的关系。(对外经贸大学2004研)答:(1)商业银行的“三性”原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简称为“三性”原则,即“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就是保证资金的安全性、保持资产的流动性、争取最大的盈利。由于商业银行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其经营的商品的特殊性,商业银行经营必须遵循“三性”原则。首先,银行必须保证本金的安全,不能让本金流失或损失。这就要求银行要经得起重大风险和损失,在经营活动中,必须保持足够
25、的清偿力,能随时应付客户提存。主要措施有:首先,提高资本充足率,用自有资本抵御风险。其次,合理安排资产规模和结构,保持一定比例的现金资产和持有一定比例的优质有价证券。同时注重资产质量,改善银行的资产结构,提高银行抗风险的能力。最后,必须遵纪守法,合法经营,一旦发生风险便可以得到中央银行的援助而免受更大的风险打击。其次,借贷资本运用所形成的资产必须有足够的流动性。流动性原则要求商业银行能迅速获得现实购买力,即保证随时可以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应付客户提存及银行支付的需要。包括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两个大的方面。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资产的变现能力,衡量资产流动性的标准有两个,一是资产变现的成本
26、,某项资产变现的成本越低,则该资产的流动性就越强;二是资产变现的速度,某项资产变现的速度越快,即越容易变现,则该项资产的流动性就越强。而负债的流动性主要是通过负债的途径,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能力。通过负债的途径,主要是以增资的方式取得资金,或者以吸收存款或借款方式筹得资金。商业银行主要通过主动性负债和潜力养成法来提高负债的流动性。第三,资本的运动必须在保证本金安全的基础上,给银行带来利润,获得增殖。作为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盈利性原则要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者在各种情况下,尽可能的追求利润最大化。实现盈利的途径主要有:首先,尽可能以低成本,获得更多的资金。其次,加强内部经济核算,节约
27、管理费用开支,提高银行职工的劳动收入;再次,扩大盈利资产的比重,减少不生息资产。与此同时,减少贷款和投资损失;最后,完善监管机制,严格操作规程,防止内部人员因违法犯罪活动和事故差错而造成银行的重大损失。(2)“三性”原则之间的关系及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发展“三性”原则之间的关系“三性”原则体现了商业银行自身微观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相一致的要求。这些原则又存在一定的矛盾。例如实现盈利性目标则要求商业银行尽可能减少现金资产,而实现安全性原则和流动性原则又要求商业银行减少高风险高盈利资产,扩大现金资产。因此必须全面权衡风险、收益、流动性,对资金来源和资产规模进行搭配,并且首先考虑安全性,在保证安全的
28、前提下,争取最大的利润。因此,商业银行的“三性”原则并不是统一的,而是相互冲突的。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往往是只能满足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中的一方面或两方面,而无法满足三性的所有要求,商业银行资产的这种特点决定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应该协调三者的关系,使商业银行能够尽可能地满足三性的要求,这就涉及到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原则问题。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发展为了使商业银行满足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原则,商业银行在其发展过程中,根据各个历史时期经营环境的变化及商业银行自身业务的拓展、业务种类的创新,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经历了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三个阶段。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汲取了资产管
29、理理论和负债管理理论的精华,又克服了其缺陷,从资产负债平衡的角度协调银行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的矛盾。资产负债管理理论通过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在数额和期限方面的配比,消除了利率变化带来的风险性,同时又由于资产和负债在期限上配比,防止了商业银行流动性方面的风险,在满足商业银行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基础上,较好地满足了商业银行的盈利性。所以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一定程度上协调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三性原则。(4)我国商业银行协调“三性”关系的方法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是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三性之间的矛盾在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也得到体现,我国国有商业经营管理经历了统存统贷管理、差
30、额包干管理、实贷实存管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四个阶段。我国目前没有深化资产负债管理,主要是因为存在一些制约的因素:利率管制、二级证券市场不发达、商业银行尚未形成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困难重重等等。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协调“三性”的矛盾,最根本的是在深化目前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度,在适当的时候实行资产负债管理。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尽快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即金融机构设置由外延扩张型向内涵效益型转变,信贷资金运用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要加强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体系的建设。建立比例管理决策机构,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组织和协调机构;积极改进金融监管体系,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强化非现场金融
31、监督;积极发展金融市场,健全、完善货币政策工具,加快企业制度建设,转变政府职能,为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4商业银行为什么要进行资本充足性管理?(武汉理工大学2004研)答:(1)所谓银行资本充足性是指银行资本必须超过金融管理当局所规定的能够保障正常营业并足以维持充分信誉的最低限度;同时,银行现有资本或新增资本的构成,应该符合银行总体经营目标或需增资本的具体目的。因此银行资本充足性包括数量和结构两个层面的内容。(2)从商业银行经营来说,自有资金的作用主要有五个方面:开展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银行开展业务活动,需要有处所、门面、办公设备、从业人员等,而花费在这些方面的费用,一般都
32、来自自有资金。弥补呆帐损失的最后准备。银行经营货币资金存在着竞争和风险就会有呆帐损失。虽然呆帐损失能够由提留的风险基金弥补,但当提留的风险基金不足以弥补时,不能不运用自有资金进行冲销。控制贷款规模的尺度。在国外,一些国家的金融管理条例曾规定对单个顾客的贷款不得大于银行资产总额的10%。在我国,中央银行也曾规定:非国家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规模不得大于自有资金的4倍。前者是以资产总额的一定比例去控制对单个顾客的贷款,后者是以自有资金去抑制信贷的总规模。前者是为了防止把大量的贷款集中投放于少数人,后者是为了防止不顾自己的清偿力而大量地放款。这样的规定有利于保障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所以,一定数
33、量的自有资金能够成为控制信用规模的尺度。提高信誉的实力。银行的自有资金具有补偿和保护的作用,能够得到社会公众的信任。如果银行的自有资金越多,社会公众便会认为这家银行的资本雄厚,在它那里存款的安全性和办理其他业务的可行性就越大,就更乐于与它发生业务往来。在市场竞争中,一些自有资本充实,实力雄厚的银行之所以能取得优势,就是因为它在社会公众中有更高的信誉。取得更多盈利的条件。自有的资金,对于银行的盈利有最大影响。一般来说,自有资金越多,盈利的可能性就越大,因为雄厚的自有资金实力能够形成发达的负债、资产业务。(3)总之,资本充足性是银行安全经营的要求。存款人均希望银行拥有充足的资本,使他们的债权保障程
34、度得以维护;社会公众及金融管理当局也要求银行资本充足,以防止银行冒险经营,保证金融稳定的发展;从银行自身管理要求而言,保持充足的资本是其安全经营、稳定发展的前提。因此,银行持有充足的资本是风险管理的要求,也是在安全经营基础上追求更多利润的保障。5影响银行资本需要量的因素。(人大2004研)答:银行所需要的资本数量,并不完全由银行主观决定。在银行业务经营活动中,影响银行资本的需要量的因素主要有:(1)有关的法律规定。各国金融监管部门为了加强控制与管理,一般都以法律的形式对银行资本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如新设银行的最低资本额、资本资产比率、自有资本由与负债比率等。(2)宏观经济形势。经济形势状况对银行
35、的业务经营活动具有直接影响。如果经济周期处于繁荣阶段,经济形势良好,银行存款会稳步增长,挤兑的可能性很小,债务人破产倒闭的可能性也较小。因此,在该时期银行资本的持有量可以少于其他时期。此外,银行所处地区的经济形势也对资本需要具有很大影响。一些地区性银行或主要业务相对集中的银行在确定资本持有量时,除考虑整个国际的经济形势外,还要顾及本地区的形势。(3)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从负债看,不同的负债流动性不同,从而需要的资本持有量也不同。例如,对活期存款等流动性较高的负债,银行就必须要保存较多的资本储备,而对于定期存款等流动性降低的负债,银行持有的资本储备可以相应减少。从资产看,银行资本受资产质量的制约
36、,如果银行质量高,则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较小,银行只需保持少量的资本储备;反之银行的资本需要量就要增大。 (4)银行的信誉。资本多少是决定一个银行信誉高低的重要因素。同样,信誉的高低也影响银行应该持有的资本数量。如果银行的信誉较高,公众对其比较信任,愿意将自己的资金存入该银行,则该银行就会有较充裕的资金来源。当经济形势发生动荡、金融体系不稳定时,由于银行信誉高,存款人不会大量提出现金,该银行也就不必保持大量的资本来应付资金的外流。6西方商业银行贷款的6C原则。(首都经贸大学2004研)答:西方商业银行贷款的6C原则,是指为了确保贷款的安全和盈利,商业银行对借款人信用情况的调查与审查的一整套衡量标准
37、,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六方面:(1)品德(Character)。如果借款人是个人,这是自觉借款人的工作作风、生活方式和诚实等品德;如果是企业法人,则指企业管理和资金运用健全与否,经营稳妥与否及偿还愿望度高低如何等。(2)经营能力(Capacity)。指个人或企业负责人的才干、经验、判断能力、业务素质等方面。如果一家企业的高级管理层都是在该行业富有经验的人士,其发展潜力往往会优于那些由刚刚进入该行业者所经营的企业。尽管市场环境并未发生重大变化,一家企业更换了厂长或总经理后很快就扭亏为盈或由盈利变为亏损。此外,企业的内部管理结构对于企业的发展亦有着重要影响。(3)资金情况(Capital)。资金流动
38、状况或财务状况直接体现出企业的付款和偿债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了解和分析买方的财务状况:第一,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反映了一个公司经营情况的全貌,透过财务报表及相关分析,可以获取其他渠道无法比拟的信息;第二,银行的评价和其他供应商的记录。从银行获取的信息有时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个连续三年被银行评为AA级以上的企业,其财务安全性显而易见。而买方对其他供应商的付款记录也能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其资金的流动情况;第三,诉讼记录。了解买方是否有未解的诉讼在身也是了解买方财务状况的重要途径。(4)宏观经济状况(Conditions)。指借款者的行业在整个经济中的经营环境及趋势。买方所在地区和行业的总
39、体经济状况对其经营和财务状况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某一地区或行业的国民经济是迅速增长还是正在萎缩,对于评价买方的信用状况极有参考价值。在经济繁荣时期,信用风险所造成的损失要远远小于经济衰退时期。(5)担保财产(Collateral)。买方有无可用以担保其债务的动产和不动产有时也是影响卖方提供信用的重要因素。对于一些新近成立又存在资金周转问题的企业,或者对于那些所在行业尚未完全形成买方市场的企业,在考虑给予其较大额度的商业信贷时,卖方可以要求其提供某些动产或不动产作为担保,以提高按时收回货款的保障。(6)事业的连续性(Continuity)。指对借款企业持续经营前景的审查。因为现代科学技术日
40、新月异,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市场竞争更趋激烈,企业只有能适应经济形式及市场行情的变化,才能继续生存并发展下去。7什么是资产分配法?(东北财大2002研)答:资产分配法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方法中的一种,其主要按照资金来源的流动性强弱来确定资金的分配顺序和数量。二战以后,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争夺资金来源竞争加剧以及新的融资工具的出现,使银行负债结构多元化,从而打破了传统的活期存款作为银行主要资金来源的模式,使资金来源由均质单一转变为复杂、多变,将各种资金简单地汇入资金总库来分配资金的管理方式已不再适应新的经济形势,资产分配法于是在20世纪40年代产生了。资产分配法要按照资金来源的流动性强
41、弱来确定资金的分配顺序和数量。负债流动性强弱的划分标准,一是这项资金来源的周转率,二是其法定准备金率的要求。进行自觉分配时应遵循如下原则:如果资金周转速度快,法定准备金率要求高,资金的稳定性就低,那么这类资金来源就应分配给流动性较强的资产项目;相反,资金比较稳定,就应分配给盈利性较强、流动性较弱的资产项目。资产分配法的优点是:既注重负债对资产在总量上的制约,又强调二者在结构上的平衡。它通过对负债、资产的周转速度及流动性的协调,使二者在规模和结构上保持一致。这种方法使银行压缩了流动准备金的平均数额,从而扩大了生利资产的运用规模,提高了银行的盈利水平。资产分配法的缺点是:(1)把贷款作为完全不流动
42、的资产处理,从而高估了银行流动性需求;(2)根据存款周转率而不是存款的实际变动情况做出资金流动性决策,这样会导致高估流动性曲线,收益减少;(3)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是相互配合的,资产分配法简单地按资金来源的周转速度和流动性来规定其用途,就割裂了资产负债业务之间的内在联系。8结合中外商业银行发展的实际,分析论证商业银行由分业经营向全能方向发展的理论依据、原因和实现途径。(吉林大学2003研)答: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体制,是指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在业务、人员、资金和机构设立上严格分开,各其有业务经营重点,并由对应的监管部门进行管理;而全能化发展是指全能金融机构可以开展任何金融业务,提供一切金融服务,
43、并由单一的监管部门进行管理。(1)商业银行由分业经营向全能方向发展的理论依据经营风险方面。全能化经营可以使商业银行介入证券市场,以及业务融合带来的充分竞争会由于多元化和信息共享降低风险。银行具有联系广泛、信息灵通的优势,对客户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这使其开展证券业务时能够降低潜在的风险。信息不对称方面。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的业务融合,则银行可以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存贷款、证券投资等业务,从而能够全面地把握客户的财务、信誉状况,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增加贷款和投资可能的成功性。提高效率方面。证券和银行的信息共享有利于以较低成本增加它们对客户和市场的了解和把握,在降低风险的同时,也使交易费用下降,从而提高了效
44、率。另外,预期收益最大化是资金流向的首要原则,全能化可以使银行资金流动范围扩大,选择性增加,从而提高了效率。(2)商业银行由分业经营向全能方向发展的原因商业银行向全能化方向发展是由各种因素促成的,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国际竞争。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国际货币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国家商人银行开展全面金融业务,给了美国分业经营的金融业巨大的竞争压力。市场竞争。战后世界经济的迅速恢复促成了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各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在各自狭小的业务领域内过度竞争。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金融机构努力拓宽各自的服务领域,各金融机构有实现相互融
45、合的强烈动机。理论与实践的证明。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和德国全能银行战后的良好发展,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均否定了全能银行是导致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的结论。经济全球化与金融自由化。这种潮流促使全球资本流动更加频繁,在技术保障上,现代通讯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促进各金融机构的融合,从而降低了成本。金融创新的发展为突破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和证券业务提供了可能,商业银行在负债和资产配置方面越来越多的依靠资本市场工具,而投资银行及保险公司也日益向商业银行业务渗透。(3)商业银行由分业经营向全能方向发展的实现途径商业银行的全能化途径主要有三条:第一,利用金融创新绕开管制,向客户提供原来所不能经营的业务。金融
46、工具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创新的日新月异,使商业银行业务选择的范围扩大,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各种金融创新绕开监管部门的管制。第二,通过收购、合并或成立附属机构形式渗入对方业务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来,商业银行之间的合并加剧,很多商业银行通过合并进入其他金融领域,合并的结果是商业银行的数量减少和金融控股集团的出现。第三,通过直接开办其他金融机构所经营的业务实现综合经营。在放松管制的情况下,很多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可以直接开办企业金融业务,并可充分利用已存在的网络。相关试题:怎样理解实行职能分工体制的西方商业银行走向全能化经营的主要原因及途径。(人大2004研)9比较分析全能式银行制度的优缺点。(东北财大2
47、001研)答:全能式银行制度又称为综合银行制度,是指商业性银行不受金融业务分工限制,经营所有金融业务的一种银行制度,是和专业性银行制度相对应的一种银行制度。全能式银行制度的核心是全能银行,它们既可以经营商业银行的存款和贷款及结算业务,经营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业务,又可以经营信托业务,并且持有非金融公司的股份。德国是实行全能银行制度的典型代表。全能式银行制度的优点是:(1)由于全能银行业务范围广泛,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2)全能银行的业务分散化和收入来源多元化,有利于风险分散化和降低替代风险;(3)全能银行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密切了银行与客户的关系;(4)全能银行在应对金融全球化和
48、自由化带来的金融市场深刻变化的挑战中,表现出较高的应变能力和灵活性以及较强的竞争力。全能式银行制度的缺点是:(1)由于全能银行的业务包括商业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甚至实业业务,在各种差异性质很大的业务之间不建立完善的防火墙,就容易加大银行的风险,继而对经济造成很大的风险;(2)全能银行可以凭借自己在各业务领域的优势,发挥其规模作用,但这样容易造成银行垄断,不利于银行之间的竞争;(3)全能银行给金融监管、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度带来了新的困难和课题。10什么是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请举出至少三种业务。(南京大学2001研)答:表外业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那些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资
49、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关系密切,并在一定条件下会转为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经营活动。通常把这些经营活动称为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它们是有风险的经营活动,应当在会计报表的附注中予以揭示。广义的表外业务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获得利息收入,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广义的表外业务包括了商业银行从事的所有不在资产负债表内反映的业务。广义的表外业务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或有资产,即狭义的表外业务;二是金融服务类业务。通常所说的主要是指狭义的表外业务。典型的表外业务有票据发行便利、远期利率协议和贷款承诺。(1)票据发行便利又叫票据发行服
50、务,指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中期周转性票据发行融资的承诺。商业银行在为企业融资时,不直接发放贷款,而是代理发行商业票据,用票据发行的收入作为向企业提供资金的来源。如果商业票据发行不理想,商行就自己购入商业票据,从而为企业提供融资。提供这项服务时,要向企业收取一定的服务费。(2)远期利率协议是一种远期合约,交易双方商定将来一定时间短的协议利率,并制定一种参照利率,在将来清算日按规定的期限和本金数额,由一方向另一方支付协议利率和届时参照利率之间差额利息的贴现额。(3)贷款承诺是指银行将在有效承诺期内,按照双方约定的金额、利率,随时准备应客户的要求提供信贷服务,并收取一定的承诺佣金。这是一种正式契约,
51、对银行具有法律约束力。对承诺银行而言,贷款承诺为其提供了较高的盈利性。贷款承诺的类型有定期贷款承诺、备用贷款承诺和循环贷款承诺。对借款人而言,在支付承诺费以后,获得贷款承诺保证后,借款人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灵活高效的使用资金,有了较大的灵活性。另外,借款人在需要时可通过贷款承诺获得一定的资金来源,提高了它的资信度,从而可以在直接融资市场上处于一个十分有利的地位。贷款承诺的定价是指承诺用金的确定,贷款承诺定价的核心是佣金费率的确定。 11简述80年代以来表外业务发展的趋势及其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北师大2003研)答:(1)表外业务及其趋势。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不列入资产
52、负债表而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经营活动。80年代以来表外义务发展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表外业务发展迅速,成为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部分。今年来,由于金融业务竞争、金融机构竞争的加剧以及金融市场的变化等,导致商业银行由传统的存、贷利差而获得的收益越来越小,商业银行不得不开辟新的收入渠道,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另外,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也要求商业银行能够更多地发挥金融中介的服务功能。而这种服务功能的转变,集中体现在商业银行其他业务的发展上。因此,近年来,世界各国的商业银行无一不把其他业务作为展示其鲜明个性的大舞台。这导致了非利息收入在银行总收入中的比重大幅度上升。并且,伴随金融创新的加快、
53、金融服务产品的日新月异,这一比重还会不断上升。第二,表外业务的风险增大。传统的表外业务主要以商业银行利用本身优势向客户提供服务为主,在这个过程中商业银行本身承担很小的风险,比如转账、支付等业务。但现代表外业务的向衍生金融工具方向发展,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承担了较大的违约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2)表外业务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表外业务既给银行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也给银行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尤其是具有投机性的表外业务,其经营风险难以估算。表外业务的发展一方面改变了商业银行传统获利模式,迫使商业银行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一方面也要求商业银行加强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第一,表外业务改变了商业银行的获
54、利模式。商业银行传统的利润来源就是存贷利差。但随着客户需求的多元化以及技术条件的发展,非利息收入在商业银行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观念也发生改变,更注重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经营和管理。第二,表外业务促使商业银行加强对风险的监管。商业银行通过信用评估制度、业务风险评估制度、双重审核制度等管理措施加强了对表外业务风险的管理。另外在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方面,商业银行也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方法,如注重成本收益率、注重杠杆比率管理、注重流动性比例管理等。12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人行2004研)答: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也称中介业务、代理业务、居间业务,它是指银行不运用或较少运用
55、自己的资财,以中间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或其他委托事项,为客户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中间业务最基本的性质主要有以下几点:()居间的地位。商业银行在办理中间业务的时候,不直接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出现,即不直接以债权人或债务人的身份参与。()“或有资产”、“或有负债”性质。中间业务并不是完全孤立的业务,有些中间业务与资产和负债业务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特别是有些中间业务带有“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的性质。在一定条件下,一些中间业务可能会转变未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而失去了这些条件,也不可能发生转变。像银行的担保承诺、期权交易、掉期交易,都可能随时转化为现实的资产负债业务。()以收取手续费
56、的形式获得收益。这是中间业务的一个本质特征。中间业务手续费的性质比较复杂,其最基本的性质在于它是商业银行办理中间业务时所耗费的各种形式的劳动的补偿。()中间业务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综合效益。在现代经济中,如果一家银行不能适应与反映客户的要求,不能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客户就会转向其他能够提供全面服务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具有如下特点:()成本低、收益高、易开展、风险少、收入稳定、安全可靠。()商业银行办理中间业务,尤其是在办理信用性中间业务(如承兑、承诺、有价证券委托买卖等)时,是以接受客户委托的方式展开业务的。()创造了新的信用形式,提高了银行对经济活动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一种中间
57、业务可能是由两种以上的中间业务组成,具有交叉性。()充分利用了商业银行的资源。中间业务有利于充分利用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能力资源、物力资源及信息资源,激发了商业银行在市场经济中的活力。13什么是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管理的方法?(人大2004研)答:(1)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是指通过调整银行资产负债的数量和结构,以满足银行流动性需求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商业银行进行流动性管理的原则主要有:进取型原则、保守型原则和成本最低原则。(2)流动性管理方法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方法主要有:第一,资产的流动性管理。银行可以通过转换资产的方式来满足流动性需求。银行通常以持有流动性资产,主要是现金和可流通证券来保持
58、其流动性。当出现流动性缺口时,将非现金资产迅速转换为现金来获取流动性资金。在资产总量一定的前提下,流动性资产规模越大,意味着获取高盈利资产的规模就越小,损失的利息收益就是持有流动性资产的机会成本。此外,金融资产的出售还要支付一定的交易费用,当市场价格下跌时,银行将面临资本损失的风险,银行应依据对未来流动性需要量的估计,持有适度的流动性资产。第二,负债的流动性管理。银行也可以通过借入资金的方式来满足流动性需要。借入流动性资金使银行能够保留较少的流动性资产,而将资金更多地投向高盈利的资产项目上去,提高了银行的盈利能力;同时借入资金可以使银行的资产规模和结构的稳定性增强,而不必通过不断转换资产形式来满足流动性需求。但银行在负债流动性管理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受到借款的便利程度和借款利率的制约,尤其是在货币市场利率多变、资金获得不稳定的情况下,尤为明显。第三,金融创新。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银行在满足流动性需求方面除了上述的传统方法之外,还有一些新的方法。如购买具有在未来以法定价格卖出选择权的长期证券,在有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土地租赁协议2023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知识梳理填空
- (2024)1-4酸钠盐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
- 2023年天津市益中学校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 2023年家政服务项目融资计划书
- 零食行业蓝皮书
- 电力电缆模拟习题+参考答案
- 养老院老人生活设施维修人员管理制度
- 养老院老人访客管理制度
- 2024年旅游产品销售与推广合同3篇
-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课堂PPT)
- 单片机C语言音乐播放程序
- 空冷岛详解ppt课件
- IATF16949作业准备验证及停工后验证规定
- 石墨坩埚生产制造项目规划设计方案(75页)
- 消防联动调试记录表通用
- EN10204-2004中文版
- (重要)高中数学数列十种求通项和七种求和方法,练习及答案
- 教师师德考核记录表
- 江苏省对口单招计算机原理教案课件
- 300MW机组热力系统计算与经济性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