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研究复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1页
史记研究复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2页
史记研究复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3页
史记研究复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4页
史记研究复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史记研究期末作业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38小题,每题1分,共38分)1.被司马迁称为“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向之”的人物是:韩信 李陵 李广 霍去病2.认为李广“数奇”的汉皇是:汉文帝 汉景帝 汉武帝 汉宣帝3“于汉最为名将而卒无功”的将军是:韩信 张骞 李广 霍去病4.为刘邦提出还定三秦、逐鹿中原战略决策的人物是:韩信 张良 萧何 陈平5.“拔魏赵,定燕齐,使汉三分天下有其二,以灭项籍” 的汉初功臣是:英布 萧何 彭越 韩信6.韩信被杀之后,刘邦下一个要消灭的目标是:英布 萧何 彭越 张良7.与刘邦有孩提之谊而最终亡入匈奴的异姓王是:英布 卢绾 彭越 樊哙8.在“十二月晦”这一天

2、被“弃市渭城”的人物是:英布 韩信 灌夫 窦婴9.早年“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的人物是:韩信 项羽 荆轲 春申君10.暗杀春申君的“弱人”是:朱英 李园 庄贾 田蚡11.缇萦救父的故事出自于伯夷列传 游侠列传 扁鹊仓公列传 儒林列传12.发誓要做人中“仓鼠”的人物是:韩信 韩非 李斯 张汤13.临死前慨叹“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的人物是:韩信 李斯 李广 张汤14.说出“富贵多士,贫贱寡友”这句话的人物是:冯谖 春申君 窦婴 灌夫15.慨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的人物是:齐桓公 管仲 韩信 范雎16.说出“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这句话的人物是:鲁仲连 荆轲

3、 孔子 孟子17.史记七十列传的第二篇是:伯夷列传 管晏列传 孟子荀卿列传 李将军列传18.“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出自于:平准书 李斯列传 货殖列传 魏其武安侯列传19.“出见纷华盛丽而说,入闻夫子之道而乐,二者心战,未能自决”这句话是下列孔子哪位人物学生所言:颜回 子路 子贡 子夏20.年方三十二岁而死的历史人物是:项羽 管仲 屈原 贾谊21.“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的战国公子是;春申君 平原君 信陵君 孟尝君22.“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的历史人物是:苏秦 张仪 伍子胥 楚怀王23.被吴王夫差赐剑而死的历史人物是:文种 张仪 伍子胥 西施24.被

4、秦王赐剑自裁的历史人物是:白起 蒙恬 李斯 韩非25.临死前哀叹“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的汉初功臣是:韩信 彭越 英布 陈平26.临终前慨叹“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的历史人物是:伯夷 孔子 孟子 屈原27.临死前哀叹“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的历史人物是:白起 蒙恬 项羽 李广28.集中表现出司马迁既愤天命、又悲天命内在苦痛的史记篇目是:李将军列传 伯夷列传 管晏列传 淮阴侯列传29.“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出自于:李将军列传 伯夷列传 管晏列传 淮阴侯列传30.见到秦始皇时慨叹“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的历史人物是:刘邦 项羽 张良

5、荆轲31.被人斥为“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的汉儒是:董仲舒 叔孙通 公孙弘 田蚡32.被人斥为不“正学以言”,反“曲学阿世”的汉儒是:董仲舒 叔孙通 公孙弘 田蚡33.遭汉儒诋毁而被杀的义侠是:灌夫 聂政 郭解 鲁仲连34司马迁从经济变化角度揭示出汉代由衰到盛,又将由盛到衰这一趋势的史记篇目是:酷吏列传 封禅书 货殖列传 平准书35.司马迁批判汉武以恶为治这一专制政治的史记篇目是:酷吏列传 封禅书 李将军列传 平准书36.司马迁揭露汉武好仙这一病态心理的史记篇目是:酷吏列传 封禅书 李将军列传 平准书37.慨叹李广“惜乎,子不遇时”的汉皇是:汉文帝 汉景帝 汉惠帝 汉文帝38.在右北平

6、战中,“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的汉将是:李广 李敢 李陵 李闯二、多项选择题(共17小题,每题2分,共34分)1.以下所列,曾惨遭同学毒害的人物有:范雎 韩非 孙膑 伍子胥2.李广指挥的战斗有:上郡遭遇战 巨鹿之战 背水一战 右北平之战3.在史记中,自杀而死的人物有:项羽 陈胜 李广 白起4.韩信指挥的战役有:井陉之战 巨鹿之战 垓下之战 潍水之战5.以下所列,哪些人曾劝韩信反汉:武涉 萧何 陈余 蒯通6.汉初被杀的功臣有:韩信 萧何 彭越 张良7.死于吕后之手的人物有:韩信 戚夫人 彭越 陈余8.战国四公子是:春申君 信陵君 孟尝君 平原君 成安君9.由“至友”而成死敌的人物是:韩信 张耳

7、 彭越 陈余10.管晏列传叙述了哪些人间友情:鲍叔牙与管仲 信陵君与侯赢 孟尝君与冯谖 晏子与越石父11.汉武时期与匈奴作战的汉将有:李广 李陵 霍去病 卫青 李牧12.表现出司马迁既重义又重利价值观念的史记篇目有:货殖列传 伯夷列传 孔子世家 越王勾践世家13.对汉武政策予以批判的史记篇目有:酷吏列传 封禅书 淮阴侯列传 平准书14.歌颂“知己”之情的史记篇目有:魏公子列传 管晏列传 伯夷列传 张耳陈余列传15.曾刺杀过嬴政的勇士有:韩信 荆轲 项羽 张良16.属于李广家族的人有:李陵 李敢 李广利 李耳17.刺客列传所记载的刺客有:郭解 曹沫 专诸 聂政 荆轲 豫让三、填空题(共16小题,

8、每题1分,共16分)1.桃李不言,_。2.韩信指挥的井陉之战又称_。3.与刘邦有孩提之谊而最终亡入匈奴的异姓王是_。4.“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出自于_。5.集中表现出司马迁重利价值观念的史记篇目是_。 6.被茅坤称为“兵仙”的军事家是_。7.在赵世家中,与公孙杵臼合力救护赵氏孤儿的志士是_。8.慨叹李广“惜乎,子不遇时”的汉皇是_。9.见到秦始皇时慨叹“大丈夫当如此也”的历史人物是_。10.“拔魏赵,定燕齐,使汉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历史人物是_。11.堪称为一篇“鼠传”的史记篇目是_。12.发誓要做人中“仓鼠”的人物是_。13.被称为“勇于当敌,仁爱士卒”的汉之名将是_。14.临死

9、前哀叹“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的汉初功臣是_。15.慨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的历史人物是_。16.史记七十列传的第二篇是_。四、标点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1.广尝与望气王朔燕语曰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匈奴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得以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朔曰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广曰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朔曰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2.朱英谓春申君曰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祸今君处毋望之世事毋望之主安可以无毋望之人乎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福曰君相楚二

10、十余年矣虽名相国实楚王也今楚王病旦暮且卒而君相少主因而代立当国如伊尹周公王长而反政不即遂南面称孤而有楚国此所谓毋望之福也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祸曰李园不治国而君之仇也不为兵而养死士之日久矣楚王卒李园必先入据权而杀君以灭口此所谓毋望之祸也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人对曰君置臣郎中楚王卒李园必先入臣为君杀李园此所谓毋望之人也春申君曰足下置之李园弱人也仆又善之且又何至此朱英知言之不用恐祸及身乃亡去3.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

11、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没泜水上禽赵王歇4.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博望侯张骞将万骑与广骑异道行可数百里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与耳军士乃安广为圆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广乃令士持满毋发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军中自是服其勇也明日复力战而博望侯军亦至匈奴军乃解去五、简答、简析题(共18小题,每题10分,共180分)1.在司马迁

12、的笔下,李广具有哪些优秀品质?其中,你觉得李广最为突出的品质是哪一点?为什么?2.李广“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请你对李广“还,赏不行”的原因作出分析。 3.结合李将军列传与卫将军骠骑列传的相关内容,谈谈司马迁对李广与卫青、霍去病作了怎样不同的描写与评价?4.简要概括韩信在汉中为刘邦首建大策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5.简要叙述韩信井陉口背水一战以及与项羽决胜垓下的具体战法。6.司马迁在淮阴侯列传中大力描写了韩信的重情重义,大力陈述了韩信前半生不反的事实。在你看来,司马迁这一笔法有何用意?7.项羽与在韩信对樊哙有怎样不同的态度? 你能就此对项羽、韩信识

13、见的高下作出分析吗?8.在司马迁的笔下,项羽的最终失败已埋伏于他少时的一些行为表现中。请你说说项羽少时的相关行为,并简要说明它与项羽最终失败的因果关系。9.说明范蠡长男“过失”杀弟的原因。10.在史记中,“不自知”的悲剧可以分为哪几类?11.为什么说张耳、陈余是以一种悖论的形式实现了他们的“刎颈之交”? 12.说明史记作为一部人学经典的丰富内涵。13.请你对“制礼义以养之欲”这句话作出符合司马迁本意的解释。14.司马迁的命运感与一般人所信奉的宿命论有何区别?15.司马迁在项羽本纪的赞语中是如何保持了感性与理性的双重评判的?对于刘邦,司马迁是否也保持了感性与理性的双重评判?16.司马迁对汉武盛世

14、持有怎样双重的评价?17.史记一书中,司马迁对汉武时代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哪三篇?这三篇各自侧重在那个方面展开批判?18.历史上第一个彻底洞穿项羽弱点的人是谁?这个人对项羽的弱点作出了怎样的分析?六、论述题(共3小题,每题20分,共30分)1.论析韩信的个人才干与品质2.为什么说李斯列传堪称为一篇“鼠传”?3.在管晏列传中,司马迁对哪两对人物的知交之情进行了重点描写?叙述这两对人物知交之情的具体表现,并说明司马迁这样描写的用意。一、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

15、0.31.32.33.34.35.36.37.38.二、多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三、填空题1.下自成蹊2.背水一战3.卢绾4.伯夷列传5.货殖列传 6.韩信7.程婴8.汉文帝9.刘邦10.韩信11.李斯列传12.李斯13.李广14.韩信15.管仲16.管晏列传四、标点题1.广尝与望气王朔燕语曰:“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匈奴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得以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朔曰:“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广曰:“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

16、,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朔曰:“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2.朱英谓春申君曰:“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祸。今君处毋望之世,事毋望之主,安可以无毋望之人乎?”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福?”曰:“君相楚二十余年矣,虽名相国,实楚王也。今楚王病,旦暮且卒,而君相少主,因而代立当国,如伊尹、周公,王长而反政,不即遂南面称孤而有楚国?此所谓毋望之福也。”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祸?”曰:“李园不治国而君之仇也,不为兵而养死士之日久矣,楚王卒,李园必先入据权而杀君以灭口。此所谓毋望之祸也。”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人?”对曰:“君置臣郎中,楚王卒,李园必先入,臣为君杀

17、李园。此所谓毋望之人也。”春申君曰:“足下置之。李园,弱人也,仆又善之,且又何至此!”朱英知言之不用,恐祸及身,乃亡去。3.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没泜水上,禽赵王歇。4.广以郎

18、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博望侯张骞将万骑与广骑,异道。行可数百里,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与耳。”军士乃安。广为圆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广乃令士持满毋发,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军中自是服其勇也。明日,复力战,而博望侯军亦至,匈奴军乃解去。五、简答、简析题1.在司马迁的笔下,李广具有哪些优秀品质?其中,你觉得李广最为突出的品质是哪一点?为什么?李广的优秀品质有:其一,勇于当敌,胆略过人。李广身为“世世受射”的将门之后,

19、自幼练就了善射的本领。不惟如此,李广更具有一种过人胆略。在上郡遭遇战与右北平之战中,李广面对敌众我寡的危急局面,镇定自若,指挥若定,表现出超人的胆略。其二,李广不仅才气天下无双,还特有一种轻财爱士的优秀品质,赢得了广大士兵的爱戴。李广死时,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正说明了李广仁爱士卒的感召力与影响力。在我们看来,李广最为突出的品质是后一点。从秦汉以来,边塞战争绵绵不断,一将功成万骨枯,谁又曾顾问过千百万士兵的死活?茫茫宇宙天地之间,李将军李广的英名之所以得以传颂千古,根由不在于他有什么赫赫战功,而在于仁爱士卒。此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李广“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

20、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请你对李广“还,赏不行”的原因作出分析。 李广战功卓著,却误入了汉景帝与梁孝王的矛盾之网中。梁孝王为汉景帝之弟,更是颐指气使的窦太后最宠爱的儿子。窦太后本欲让梁孝王当皇帝,虽未获成功,但在两兄弟间造成了内在冲突。按照汉法,李广既为汉廷直属将军,就不能接受梁王的封赠。但梁王为了表示对景帝的不满,为了说明他本应成为皇帝,所以他偏要封赠汉将李广。李广在梁地作战,如果拒绝了皇帝弟弟的封赠,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如果说这件事有错,追究罪责的应是梁孝王。汉景帝深知梁孝王再向他示威,自然怒火中烧,但迫于母威,又不好发作,于是他便通过惩罚李广以示对梁孝王的回击。如此,飞将军李广就成了他

21、们政治斗争的牺牲品。3.结合李将军列传与卫将军骠骑列传的相关内容,谈谈司马迁对李广与卫青、霍去病作了怎样不同的描写与评价?在李将军列传中,司马迁着力描写了李广轻财爱士的优秀品质,说明了李广赢得广大士兵与民众爱戴的原因。与此同时,司马迁在卫将军骠骑列传中向世人展示了卫青、霍去病的本质属性。在司马迁看来,卫、霍两人之所以有辉煌战功,实因为他们身为皇亲国戚,他们本人并没有过人的智略。不惟如此,司马迁还特别指出霍去病“不省士”的恶劣作风。在篇末的赞语中,司马迁更直接地对卫、霍两人不为天下贤大夫称颂的表现提出批评。而在李将军列传赞语中,司马迁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样的语词说明了李广仁爱士卒的感召力与

22、影响力。两相对比,一优一劣,褒贬自现。4.简要概括韩信在汉中为刘邦首建大策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韩信在汉中为刘邦首建大策的基本内容是:韩信纵论天下,对项羽的性格弱点、战略错误,对三秦乃至天下的民心向背,都有深刻的把握。据此,他指出,应当利用项羽的战略错误,利用三秦父老对章邯等人的怨恨以及对汉王的爱戴,利用汉军将士渴望东归的心理,乘势向东挺进,以完成夺取关中、夺取天下的大业。意义:刘邦正是在韩信这一大政方针的指导下,从绝境中走了出来。最终取得了天下。5.简要叙述韩信井陉口背水一战以及与项羽决胜垓下的具体战法。在井陉口之战中,韩信一方面正面出兵井陉口外,另一方面又预遣轻骑二千人各持一赤帜,隐蔽山后。

23、在正面战场,韩信背水列阵,故意将数万兵力暴露于数十万赵军之下,以示其弱,使敌懈怠。果然,引诱出赵军空营出战。在正面与敌大战之时,韩信即用奇兵袭击敌军营地,再两面夹击,结果大获全胜。在垓下之战中,韩信为大军统帅,“先为小却,以待左右两翼之夹击,而后回军三而蹙之,是以项羽十万之众一败无余。6.司马迁在淮阴侯列传中大力描写了韩信的重情重义,大力陈述了韩信前半生不反的事实。在你看来,司马迁这一笔法有何用意?从表面上看,韩信血案为最高统治者所精心策划,近乎天衣无缝。如果要为韩信辩诬,自非易事。但司马迁依据韩信前半生不反的事实,依据韩信恪守信义的本质,从汉廷狱案中看出破绽,力求以他迷离开合、寄意无穷的文字

24、说明韩信反汉罪名的虚妄,力求对汉初最大血案作出公正的判决。韩信的沉冤,司马迁论之明矣!7.项羽与在韩信对樊哙有怎样不同的态度? 你能就此对项羽、韩信识见的高下作出分析吗?在项羽本纪中,可以看出项羽对樊哙极为欣赏。而在淮阴侯列传中,则可见韩信对樊哙嗤之以鼻。樊哙本以屠狗为业,是一介武夫。项羽欣赏樊哙,说明项羽也终为一介武夫;而韩信对樊哙的不同态度,说明韩信对匹夫之勇的鄙视。韩信之所以在汉中一针见血地看穿项羽徒有匹夫之勇的本质,也正显示出韩信高出于项羽之上的见识与胸怀。8.在司马迁的笔下,项羽的最终失败已埋伏于他少时的一些行为表现中。请你说说项羽少时的相关行为,并简要说明它与项羽最终失败的因果关系

25、。在项羽的人生之初,他“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后学兵法,“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其豪气诚然令人叫绝,但又显得粗略疏阔。在司马迁看来,项羽最终的失败,其中的一大根源在于“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这样一种“奋其私智而不师古”的精神弊端,正与项羽少时不学无术的表现两相呼应。而司马迁之所以从项羽少时写起,也正是说明项羽最终失败的种因早就埋伏在项羽少时的表现中。9.说明范蠡长男“过失”杀弟的原因。范蠡一语道破了长男“过失”杀弟的原因:“吾固知必杀其弟也!彼非不爱其弟,顾有所不能忍者也。是少与我俱,见苦,为生难,故重弃财。”10.在史记中,“不自知”的悲剧可以分为哪几类?在史记中,“不自知”的悲剧可

26、以分为三类:一则为项羽、韩信的悲剧。当他们取得巨大成功之时,理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牢牢把握住“天机”与自我的契合点,否则就会“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二则为白起、吴起、商君、文种等人的悲剧。他们成功之时,也正是他们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之时。这时,他们已经面临绝对不可超越的限界。既如此,他们应该觉悟到:“成功之下,不可久处”,否则就会“亢龙有悔”。三则为韩非、孙膑、虞卿等人的悲剧。他们“能言”而“不能行”,结果陷入困境、绝境。以上三类,均因自我蔽暗而导致悲剧的发生。11.为什么说张耳、陈余是以一种悖论的形式实现了他们的“刎颈之交”? 所谓刎颈之交,初义是要同生死,共患难

27、,断颈无悔。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张耳、陈余这一对忘年交在人生苦旅中也确实做到了相濡以沫、同甘共苦。但后来却反目为仇,成为死敌。张耳、陈余始以生死相许,殊不料割下自己颈子的竟然是对方。所谓“刎颈之交”,结果是以一种悖论的形式实现了。12.说明史记作为一部人学经典的丰富内涵。史记作为一部人学经典的内涵:其一,着力描写“非常之人”,使人感到人生最神圣的是超越自我的努力与奋斗,人生最有价值的是追求生命奇特。其二,司马迁对人物的行动、意愿、个性、理想、情感,对人物的苦难、悲哀、诅咒、呼告、死亡都始终给予了莫大的关注,表达了他对生命底蕴的咀嚼、感叹与沉思。其三,对摧残生命的君主专制政治进行了大胆无畏的揭露

28、,表现出一种护持历史中生命个体的历史良心。其四,揭示了人性的灰暗一面:人性之恶,显示出他敢于正视人性之恶的勇气。其五,在正视人性恶的基础上,高擎人的美德与良知。其六,在洞察人性真实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一个既能顺应又能控制人情、人性的新世界构想。13.请你对“制礼义以养之欲”这句话作出符合司马迁本意的解释。司马迁深以为,人性中存在着各种欲望,如果这些欲望得不到满足,必然会出现人人争夺、人人残杀的混乱局面。既至如此,人在追求欲望的过程中往往自取灭亡,整个社会也将在这种混乱中迎来它土崩瓦解的末日。结果,追求欲望却反而得不到欲望。先王体察人性,为了使人在有秩序的社会中得到种种欲望的满足,便制订了能容纳

29、人之欲望的“礼”,使人从中怡然自足,享受快乐。由此看来,“礼”不但不是压抑人性的存在,而恰恰是使人之欲望得以长久满足的保证。故而,司马迁反复申言:“礼者,养也”,“制礼义以养之欲”。我们结合历史上因违背礼义规则,一味贪于男欢女爱而终至殒身亡国的无数个例,就不能不深深感到“制礼义以养之欲”、“礼者,养也”这一论点的深远与透辟。14.司马迁的命运感与一般人所信奉的宿命论有何区别?宿命论认定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它反映了一种无痛感的麻木心态,是一种贯穿始终的人生基本态度。而司马迁对命运并不持忠实信奉的态度,他的命运感往往以疑问的形式出现,在疑问中仍不乏探询、否定的意味。正因如此,这种命运感并没有导致他

30、走向宿命,没有导致他历史意识的丧失,相反他常常否定天命的存在。可以说,司马迁的命运感并非芸芸众生的宿命论,而是一个“好学深思”者在一个更高品位上对一种无限本体的困惑感受。对命运的困惑与否定这两相结合,显示了司马迁历史理性的震荡与重建,显示了他在克服重重矛盾中表现出的主体的英雄意志与探求精神。15.司马迁在项羽本纪的赞语中是如何保持了感性与理性的双重评判的?对于刘邦,司马迁是否也保持了感性与理性的双重评判?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一方面对项羽的英雄本质着力描写,以其动情之笔写就了一出可歌可泣的英雄交响曲;另一方面,司马迁对项羽的一系列政治军事错误也作了极其理性的分析、批评。以项羽本纪赞语为例,司马迁

31、对项羽的功过保持了感性与理性的双重评判。在赞语的前半部分,司马迁显得有些感情冲动。在后半部分,司马迁则以深刻的理性对项羽的错误进行了切中肯綮的剖析。这样一种双重评判,既坚持了一个史家的原则立场,又表现了司马迁作为血肉之躯的感情好恶。与此相映照的是,司马迁对刘邦也保持了双重评判。司马迁在感情上接受不了刘邦,但在理智上认识到刘邦之所以取得天下,在于他善于笼络人心,听取他人的意见,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政治军事战略。如此,司马迁既给我们以一个客观真实的历史,又充分表现了他在观照历史过程中的情感意向。16.司马迁对汉武盛世持有怎样双重的评价?司马迁对他那个时代的盛大气象有着强烈的感受。在海内一统的时代背景

32、下,司马迁心胸开阔,气魄沉雄,对汉武盛世给予了高度评价。然而,司马迁更在海内一统的盛大气象中看到了衰败的端绪。从史记中,我们看到司马迁在平准书中对武帝的经济政策展开了全面批判,在酷吏列传中对武帝的高压政治进行了大胆揭露,在封禅书中对武帝的迷信心理作了深入剖析。这三篇鼎足而三,集中体现了他对现实的深刻认识以及对现实的深切忧虑。17.史记一书中,司马迁对汉武时代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哪三篇?这三篇各自侧重在那个方面展开批判?司马迁对汉武时代的批判主要集中平准书、酷吏列传与封禅书中。在平准书中,司马迁对武帝的经济政策展开了全面批判;在酷吏列传中,司马迁对武帝的高压政治进行了大胆揭露;在封禅书中,司马迁对武

33、帝的迷信心理作了深入剖析。这三篇鼎足而三,集中体现了他对现实的深刻认识以及对现实的深切忧虑。18.历史上第一个彻底洞穿项羽弱点的人是谁?这个人对项羽的弱点作出了怎样的分析?历史上第一个彻底洞穿项羽弱点的人是韩信。针对刘邦畏惧项羽的心理,韩信深刻地指出:项羽虽“喑噁叱咤,千人皆废”,但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项羽虽“言语呕呕”,分食推饮,但却玩印不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羽“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但“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项羽又“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所以项羽“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他在目前看来很强,但很快就会衰弱下去。 六、论述题1.论析韩信的个人才干

34、与品质其一,纵论天下,首建大策。在汉中登台拜将时,韩信凸现出一种卓越的战略眼光。针对将士思乡的心理,韩信提出了打出汉中、占据关中,进而逐鹿中原的战略决策。他向刘邦指出,应当利用项羽的战略错误,利用三秦父老对章邯等人的怨恨以及对汉王的爱戴,利用汉军将士渴望东归的心理,乘势向东挺进,以完成夺取关中、夺取天下的大业。后来,刘邦正是在韩信这一大政方针的指导下,从绝境中走了出来。最终取得了天下。其二,出奇制胜,未尝血战。韩信坐而论道,深中肯綮。在战场上,他同样独步千古。井陉一战,韩信背水列阵,故意将数万兵力暴露于数十万赵军之下,以示其弱,使敌懈怠。果然,引诱出赵军空营出战。在正面与敌大战之时,韩信即用奇

35、兵袭击敌军营地,再两面夹击,结果大获全胜。他如潍水之战等,也都表现出韩信出奇制胜,未尝血战“兵仙” 本色。其三,决胜垓下,以灭项羽。韩信在汉中首建大策后,分兵以北,“拔魏赵,定燕齐,使汉三分天下有其二”,造成了有利于刘邦的战略态势。而在楚汉命运的垓下之战中,韩信为汉军统帅,彻底摧灭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项羽。综上所述,韩信在楚汉之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四,重情重义,绝不反汉。这位战无不克的天才人物,也是一位重情重义、心胸豁达的仁者。他漂母之恩必报,赐之千金;下乡南昌亭长虽“为德不卒”,他也赐之百钱;对于曾令自己出其胯下的淮阴恶少年,他不记前仇,反而任他为中尉。由此可见,在韩信的内心深处,特具一种有情必报、有仇不复的宽仁大度。如此心胸,也表现在他对刘邦的态度上。当韩信破赵定齐后,其势力已远在刘、项之上。这时,武涉与蒯通都劝韩信反汉。但韩信却恪守情义,念念不忘刘邦的知遇之恩,表现出一种重情重义、绝不反汉之心。2.为什么说李斯列传堪称为一篇“鼠传”? 李斯在人生之初,即表现出一种猥琐阴暗的心理。他从“厕鼠”与“仓鼠”两种生存的对比中,发誓要做人中的“仓鼠”。司马迁作为时刻关注人物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