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文本—《桑螟虫情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_第1页
标准文本—《桑螟虫情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_第2页
标准文本—《桑螟虫情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_第3页
标准文本—《桑螟虫情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_第4页
标准文本—《桑螟虫情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CS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地方标准DB XX/ XXXXXXXXX桑螟虫情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Diaphanaia pyloalis (Walker)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本稿完成日期:)XXXX - XX - XX发布XXXX - XX - XX实施发布DBXX/ XXXXXXXXX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与定义14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危害特点及寄主与分布25虫情监测26发生程度、成灾标准和防治指标27防治措施38防治效果检查4附

2、录A(资料性附录)桑螟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危害特点及寄主与分布5附录B(规范性附录)桑螟虫情监测调查资料表6附录C(规范性附录)桑园防治桑螟可使用的农药品种及其安全标准9附录D(规范性附录)防治效果计算公式10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江西省经济作物研究所)。本标注主要起草人:曹红妹、胡桂萍、胡丽春、石旭平、王军文、王丰、蔡翔、王亚威、王礼献、张国彪、张春云、欧阳雪林、黄美珍11桑螟虫情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桑螟的虫情监测、防治措施和防效检查方面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桑螟的监测和

3、防治。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4882-2010 松毛虫防治技术规程LY/T 1681-2006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LY/T 1915-2010 诱虫灯林间使用技术规程NY/T 1027-2006 桑园用药技术规程3 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桑螟Diaphanaia pyloalis (Walker) 属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又名卷叶虫、青虫、油虫、白蚰等,是桑树重要害虫

4、之一。3.2 监测monitoring 在生物学、生态学及生理学基础上,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和科学调查方法,观察桑螟种群动态规律。3.3 标准地sample plot 在桑螟调查区设置的有代表性的固定样地,面积一般为0.2 hm2(50 m×40 m)。3.4 防治指标occurring density of control 桑螟给桑树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防治费用时的种群密度的数值。3.5 防治control 为使桑螟种群保持在有虫不成灾的水平,所采取的各种预防和防治措施的过程。3.6 综合防治pollution-free control 对人、家畜及其他有益生物无明显伤害,对环境安全的防

5、治措施。包括保护和招引自然天敌,人工繁殖释放天敌,喷施生物制剂、仿生制剂、植物源杀虫剂,人工捕杀,物理机械防治,阻隔防治等。3.7 天敌natural enemy 对桑螟种群有一定控制作用的生物,包括寄生生物、捕食性生物和病原生物。3.8 化学防治chemical control 使用化学农药药剂防治桑螟的方法,特点是作用快、效果好、使用方便、费用低、能在较短时间内降低桑螟虫口密度。4 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危害特点及寄主与分布 桑螟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危害特点及寄主与分布参见附录A。5 虫情监测5.1 踏查5.1.1 踏查时间 在桑螟的幼虫、成虫发生期进行踏查,以幼虫期为主,从4月下旬开

6、始至10月下旬结束。5.1.2 踏查内容 随机在桑园内边走边观测调查。主要查看桑树嫩芽和桑叶背面是否有桑螟危害,踏查记录发生地点、范围、发生程度、虫态、有虫株率、虫口密度等内容。调查内容见附录B1。5.2 标准地调查5.2.1 确定标准地和标准株 在桑螟调查区,按照不同的立地条件,以行政村或自然村为单位,选有代表性的桑园,划定标准地0.2 hm2(50 m×40 m)。每块标准地,按照对角线法或“Z”字形法,抽取1020株桑树作为标准株。5.2.2 发育进度调查监测 调查自越冬代产卵开始,每间隔5 d调查一次,直至10月底。发育进度调查时,对标准株逐一详查,分株调查记录各龄期幼虫数量

7、。发育进度调查监测内容见附录B2。5.2.3 成虫调查监测 成虫羽化期前,每1030 hm2设置1盏黑光灯监测桑螟成虫发生动态。黑光灯安装使用参照LY/T1915-2010技术规程执行。成虫调查监测内容见附录B3。6 发生程度、成灾标准和防治指标6.1 发生程度 按LY/T 1681-2006技术规程执行。桑螟危害程度以百叶虫数(条/百叶)确定,即桑螟幼虫百叶虫数为37条/百叶、815条/百叶及16条/百叶以上时,其发生程度分别为轻、中、重。6.2 成灾标准 平均叶片被食失叶率达60%以上或死亡株率3%以上即为成灾。6.3 防治指标 按NY/T 1027-2006技术规程执行。每667 m2桑

8、螟幼虫达到16003000头。7 防治措施7.1 加强桑螟虫情监测 加强桑树桑螟虫情监测工作,及时掌握桑螟发生程度,将桑螟防治掌握在最佳时期。7.2 桑园科学管理 7.2.1 合理施肥,如夏伐后施复合肥和氯化钾、冬伐后施有机肥,增强树势,提高抗虫能力。7.2.2 桑园剪伐的枝条、落叶和杂草等要及时清理出园,减少虫源基数。7.2.3 灵活控水,雨水多时要及时开沟排水防止积水,雨水少时要及时浇水防止干旱。7.3 综合防治7.3.1 人工捕杀 在各代卵期,摘除卵块,集中销毁;在受害的嫩梢、卷叶、叠叶中捕捉桑螟幼虫、在树缝裂隙或地表落叶中捕捉蛹,集中销毁。7.3.2 灯光诱杀 在桑园内安装太阳能频振杀

9、虫灯或LED杀虫灯诱杀桑螟成虫,减少桑螟次代虫口发生量。每1030 hm2设置1盏,使用时间为当年越冬代桑螟成虫羽化的始期至当年桑螟成虫活动末期。7.3.3 天敌 保护桑园生态环境,人工释放天敌生物。在桑螟幼虫1龄时期释放桑螟绒茧蜂Apanteles heterusiae(Wilkinson)、长距茧蜂Macocentrus sp.、广大腿小蜂Brachymeria lasus(Walker)等寄生蜂成虫或卵块蜂卡,释放量为10002000头/667 m2。 7.3.4 性诱剂诱杀 将桑螟性诱剂诱芯与诱捕器组装使用,性诱剂及诱捕器在杂交桑园安装高度控制在60-90cm、在嫁接桑园安装高度控制在

10、110-135cm,安装密度为1套/667m2,诱芯使用量1根/套,安装位置为正中与边缘之间的位置,诱芯更换时间为高峰期,诱芯使用周期不超过12周。7.3.5 食诱剂诱杀 将配置好的食诱剂与诱捕器组装使用,使用时间为当年越冬代桑螟成虫羽化的始期至当年桑螟成虫活动末期。食诱剂及诱捕器在杂交桑园安装高度控制在60-90cm、在嫁接桑园安装高度控制在110-135cm,单个诱捕器的食诱剂使用量为5070 ml,轻晃摊平,避免食诱剂流淌出来;安装密度为23套/667 m2,在桑螟羽化高峰期前后通过加水来延长食诱剂的有效期,达到防治整个世代的桑螟。7.3.6 化学防治所用农药根据桑螟危害特点、养蚕用叶期

11、、农药在桑园使用的安全间隔期进行选择。桑螟化学农药防治最佳时期是幼虫12龄时期,桑园农药安全使用规范参照NY/T 1027-2006技术规程执行。桑园防治桑螟可使用的农药品种及其安全标准见附录C。8 防治效果检查8.1 检查时间 防治效果显示后进行,其中药剂防治效果调查在防治后25 d进行,其他防治在效果出现后进行。8.2 检查内容 检查桑螟虫口密度和虫口减退率,用虫口密度和虫口减退率表示防治效果。8.3 检查方法 在桑螟发生防治区设置标准地,标准地内随机选取2030株标准株进行调查,每株桑树随机调查15片桑叶,调查防治前后的虫口密度,按照附录D中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AA附录A (资料性附录)

12、桑螟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危害特点及寄主与分布A.1 形态特征A.1.1 卵 不规则扁圆形,长0.60.7 mm,水绿色,表面有蜡质闪光。 A.1.2 幼虫 初孵化的幼虫淡红色或淡绿色,密生细毛;有5龄,末龄幼虫体长24 mm,头浅赭色,胸腹部浅绿色,背线深绿色,胸腹各节有黑色毛片,毛片上生刚毛12根;越冬期体色淡红。 A.1.3 蛹 长纺锤形,黄褐色,长11 mm,胸背中央有隆起纵脊,臀棘瘦长,末端有8个细长钩刺。 A.1.4 成虫 成虫体长10 mm,翅展20 mm,体茶褐色,被有白色鳞毛,呈绢丝闪光,头小,两侧具白毛,复眼大,黑色,卵圆形,触角灰白色鞭状。胸背中间暗色,前后翅白色带紫色反

13、光,前翅具浅茶褐色横带5条,中间1条下方生1白色圆孔,孔内有1褐点。后翅沿外缘具宽阔的茶褐色带。 A.3 生物学特性 江西省1年发生56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裂缝、蛀孔等处结薄茧越冬。每年4月上旬开始活动,10月下旬停止活动。桑螟发生具有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老熟幼虫4月上旬旬开始化蛹,蛹期67 d;4月下旬开始羽化,羽化时间长达1个多月,成虫历期56 d;成虫具有趋光性,把卵产在梢端叶背,常23粒沿叶脉产在一起,卵期遇潮湿环境孵化率高,卵期56 d;各代幼虫盛发期发生在5月中下旬、6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下旬及9月下旬,其中以秋后的第4、5代为害最重,幼虫在高温干旱条件下危害加剧,幼虫期1113

14、 d。 A.4 危害特点 桑螟以幼虫为害,初孵幼虫取食桑树嫩梢、芽,2龄开始逐渐向桑叶叶背叶脉分叉处扩散取食,3龄幼虫吐丝缀成卷叶或将两片或两片以上叶子重叠,在内取食叶肉,留下上表皮,被害叶片常形成透明的灰白薄膜。桑螟排泄物污染桑叶,影响叶质及饲蚕,还易导致蚕病发生。 A.5 分布与寄主 桑螟分布广泛,北起吉林舒兰,南、东向达国境线,西向自辽宁、河北、山西、陕西西斜,折入四川、云南。黄河以南,密度较大,长江以南,局部可成灾。寄主植物主要为桑树。BB附录B (规范性附录)桑螟虫情监测调查资料表表B1 桑螟踏查记录表调查地点: 区县(分区) 乡镇 村标准地面积(hm2): 代表面积(hm2): 天

15、气:晴¨阴¨雨¨ 温度() 相对湿度(%)调查时间: 年 月 日 调查人:调查项目调查内容寄主植物树种:树龄(a): 平均树高(m): 平均胸径(cm):调查株数(株): 有虫株数(株): 有虫株率(%):桑螟调查虫态: 虫口密度: 发生(危害)程度:轻¨中¨重¨立地条件海拔(m):坡位:上¨中¨下¨ 坡度: 坡向: 郁闭度:桑园环境:是否新扩增是 否 物候发生防治情况备注 表B2 桑螟发育进度调查监测表时间: 地点: 调查人:日期株号有卵叶数卵粒总数幼虫数(头)蛹(头)总计(头)一龄二龄三龄四龄五龄预蛹

16、成蛹老熟蛹寄生蛹表B3 桑螟成虫调查监测表 时间: 地点: 调查人: 日期天气实况温度()湿度(%)雨量(mm)风力(级)桑螟成虫总计(蛾)雌(头)雄(头)合计(头)C附录C (规范性附录)桑园防治桑螟可使用的农药品种及其安全标准农药品种稀释倍数使用适期安全间隔期施药方法备注40%辛硫磷乳油1000-15005月3-4 d常规喷雾划片喷药80%敌敌畏乳油1000-15005月5-6 d常规喷雾划片喷药60%敌马合剂(双效磷)乳油1500夏蚕上山后、8月中下旬8 d常规喷雾划片喷药20%亚胺硫磷乳油1500夏蚕上山后、8月中下旬、10月中旬9 d常规喷雾划片喷药50%杀螟硫磷乳油10006-7月14 d常规喷雾夏伐后喷施90%敌百虫晶体1500夏蚕上山后、10月中旬16 d常规喷雾养蚕期慎用48%毒死婢乳油1000-1500夏蚕上山后、8月中下旬、10月中旬18 d常规喷雾养蚕期慎用CD附录D (规范性附录)防治效果计算公式D.1 虫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