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次课程改革_第1页
第八次课程改革_第2页
第八次课程改革_第3页
第八次课程改革_第4页
第八次课程改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八次课程改革(新课标)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 1999 年正式启动, 2000 年 1 月至 6 月通过申报、评审, 成立了各学科课程标准研制组。 2000 年 7 月至 2001 年 2 月,各研制组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 形成了课程标准初稿。 3 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 9 个地区向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征求 意见,对各学科课程标准进一步修改。 7 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日前涵盖中小学义务教育 18 门学科的国家课程标准研制完成,9 月 1 日起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新课程改革的 根本任务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 内容,

2、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程改革的 主要任务 :更新观念、转变方式、重建制度。既更新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与 学的方式;重建学校管理与教育评价制度。新课程追求的是 :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新课程改革的 核心任务 是: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 最终目标是为了转变 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变学生在学校里的生存条件, 使培养出来的人能够比传统方式培养出来的更 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改革的 核心理念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先确定的 培

3、养目标 是: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 力为人民服务;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具有适应 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和方法; 具有强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养成健康的审 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确定这一培养目标, 正是基础教育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关于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 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也

4、是基础教育承担提高 全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历史重任的具体落实。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纲要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 6 项具体目标 :1、课程功能的改革 强调了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 学习, 学会生存, 学会做人。 尤为重要的是强调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 正确的价值观、 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 努力为人民服务,引导学生树 立远大理想。因为这种过程将深刻地影响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影响他们人生的抉择。2、课程结构的改革 强调的是课程的综合性,也就是课程设置既要注重根据学生的经验 组织教育内容, 也要注重学科内在的逻

5、辑。 同时,在课程结构的改革中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 课为必修课, 以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改变封闭办学、 脱离社会的不良倾向,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程结构的改革还强调了课程 的均衡性和选择性, 以体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并为每个学生具有个性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3、课程内容的改革 强调“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精 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 、课程的实施 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方面, 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 接受学

6、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 力。”5、教育教学评价的改革将主要在评价的功能和评价的方式上有所突破,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而不能仅仅把评价作为筛选与甄别的工具。6、课程管理政策的改革强调了课程管理的权限应根据各级不同的责任与需要作科学合理的划分, 各地要在达到国家规定课程的基本要求下,规划、 开发并管理好地方课程,学校 发展 课程。随着教师课程设计能力的提高,学校课程的发展将有更加多样和广阔的前景。课程改革工作是一项关系重大、 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 整个改革涉及

7、到培养目标的变化、 课程结构的改革、 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 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 教材改革、 课程资源的开发、 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师资培训以及保障支撑系统等, 是一项由课程改革牵动整个基础教育的全 面改革,应该说,这些项目的改革是相辅相成和互为制约的。 因此,我们在改革中应始终贯 彻“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建立课程改革实验区,分层推进、发挥示范、 培训和指导的作用,为改革过渡到新课程做好准备。第八次课程改革的相关介绍及取得的成就1新课程改革有关政策文件2001 年至 2003 年,教育部相继颁发了一系列有关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国家政策和文件, 构建了本轮课程改革的总体政策框架。 200

8、1 年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 同时印发了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方案 (试行)和语文等 21 个学科课程标准 (实验稿) 。2002 年印发了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 ; 2003 年,印发 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行) 和语文等 15 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以及中小学环境教 育实施指南(试行) 。从 2001 年 9 月起,在全国 27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38 个国家实验区(以县区为全国范围内有 530870 余万人。到2004 年秋季,新2005 年增加了江苏,单位)开始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 2002 年秋季,除上海、西藏外,个省级实验区(以

9、县区为单位)开始新课程的实验,参加实验的学生数达2003 年秋季,全国共有 1642 个县(区)、 3500 万中小学生使用新课程。 轮的高中课程改革首先在山东、广东、海南和宁夏四省区进行实验,1/3 的省份参与高中2006 年又增加了天津、浙江、福建、安徽和辽宁。目前,全国已经有 新课程改革实验。 近日,针对 2004 年首次实验的山东、 广东、海南和宁夏四省的高中学生,出 台了新课程标准高考大纲,对于进一步推动新课改有重大意义。2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取得的成就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在于改变教育教学观念,和任务是: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改革的重点是转变课程的功能, 改革的具体目标 科目过多

10、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九年一贯制整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 程结构的均衡性、 综合性和选择性。 新课程充分突出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从而 改变了过去以应试为核心的传统教育模式, 课程设置更合理、 更科学、 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 要。新课程 倡导 全人教育, 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培养良好品德, 培养终 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课程过分注 重知识传承和技能训练的倾向。 倡导建构性学习, 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 强调学生主 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

11、程中过分依赖课本、被动学习、 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的观念。新课程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位一体” 。突破了学科中心的束缚,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打破了单纯强调学科 的系统性、逻辑性的局限。改善了学习方式,要求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强调教师应引 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强调学习评价的激励性和发展性,体 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效。经过几年的实验, 新课程改革在实验区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新课程 实施过程评价” 课题组对部分国家级实验区进行了调查评估, 调查结果显示, 在对新课程与 教材的适应、教学观念与教学

12、行为、 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 新课程改革实验都取 得了显著的成效。课堂的变化 :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 新课程确立了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 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也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这三者的有机结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课堂教学再不是以往的“闷课”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活起来 了,它把学生从诸多的限制中解放出来, 赋予他们独立思考、 个性化理解、 自由表达、 质问、 怀疑等的自由和权利。学生的解放,教材、教学过程、时空的开放,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 多变性和

13、复杂性,充满了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满足,焕发了师生的生命活力。教师的变化 :教师的观念、 角色以及教学方法等都发生了变化。 本次新课程是教育思想 观念的一次“启蒙运动” ,新课程的理念通过学习和培训、实践与反思,已被广大教师所认 同接纳, 教师逐步树立起了新的教育教学观念。 教师的学生观、 课程观和教学观等都发生了 变化。 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由原来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灌输者、拥有者转向教 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课程的开发者。学生的变化 :学生的学习态度变化较大, 学习主动性增强, 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和个性 化,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学生交流和表达能力、

14、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质疑和创新能 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都有较大提高。经过几年的实验, 新课程改革在实验区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但在实施过程中, 也存在着 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第八次新课程改革进行中存在的问题1国家与各级地方政府方面: 第一,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迟迟没有出台, 严重制约了新课程改革的进展。 评价 改革滞后并制约着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深化, 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由于国家依然沿用以前的中、 高考考试评价制度,使实验区的家长、教师和学生都有种担心,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以原 来的一套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情况,阻碍了新课程的实施。第二,国家经费投入依然不足, 且各地区投入不平衡。

15、新课程改革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 不论是在新课程资源开发、 学校场地建设、 教学硬件设备、 师资培训等众多方面都需要大量 的资金, 仅仅依靠学校自身解决这些问题是不实际的, 需要国家的大力扶持和社会各部门的协 调。第三, 对农村教育重视不足。主要表现在对农村教师培训不足、经费支持不够、课程 编制较少考虑农村教育的需求、选择的实验地区和学校农村比率远远少于城市的等等。另外,对每次组织的教师新课程培训缺乏必要的评价, 使得一些培训流于形式, 没有实效。还存在对实验区的检查与评估不足,服务于新课程的资源建设力度不够等问题。2学校方面:第一,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有不少学校依然是形式主义至上, 缺少

16、真抓实干, 部分 原因是评价制度的滞后, 关键问题则是学校领导的观念有问题。 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决定着 学校新课程改革的进展情况。第二,新课程需要大量的硬件和软件资源支持, 由于多数学校经济上的不足, 有心无力, 使课改无法顺利进行下去。 校本课程开发对学校对教师均有较高要求, 具有一定的难度, 各 地区因经济等各因素制约,课程开发的能力与校本课程质量发展不平衡。第三, 选修课的增加使教学管理难度增大,部分学校无所适从。由于缺乏相关经验,有 的学校出现教学管理混乱的情况,学生选修课的指导与管理工作一团糟。第四,各学校大班教学的现状短时间内无法得到解决,使得“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只能是一句口

17、号。第五, 各学校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不足。尽管一直在提校际合作、资源共享, 但大部分学 校依然是独来独往, 而且惟恐自己的经验被其他学校获得。 这种关起门来搞课改的想法影响 了课改效果。3教师方面:第一,观念转变慢。 受以往教学经验的约束, 许多教师虽然已经接受并认同了新课程改 革,但在观念上依然没有完全转变过来, 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走的还是传统教学的老路第二,曲解新课程改革相关理念。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要么不够,要么理解不准,导致课堂教学失控, 一些好的教学方式形式化极为严重。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对新课程改革 要求的教师的角色把握不准, 对学生们的学习指导不知如何下手, 有的依然是以

18、前的手把手教,有的则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得实施新课程后, 教学效果反而没有过去的好, 之一。第三,教师自身素质跟不上新课程的高要求。 须的专业学科知识和先进的教学理论与技能,更多的是不知道应该怎样指导学生学习。这使这一问题是制约新课程改革推进的重要因素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很高, 不仅仅要求必还提出教师是教学研究者和课程开发者的要求,而大多数教师往往缺少研究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教师专业化程度不足,急需提高。 第四,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心理冲突影响教师的教学与生活。 许多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 过程中, 或多或少都出现了理想与现实差距较大的心理冲突。 尤其是一些年轻教师, 往往有 好的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得不到好的效果, 使得他们对自身能力和新课程本身产生怀疑。 还有的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的大胆质疑和众多询问无所适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