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课程与教学论_第1页
专业名称:课程与教学论_第2页
专业名称:课程与教学论_第3页
专业名称:课程与教学论_第4页
专业名称:课程与教学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业名称:课程与教学论一般理论:l 课程编号:S10269009 课程名称:专业英语课程英文名称:Professional English学分: 1学分 总学时:20课时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课 适用专业: 课程与教学论(一般理论)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1 了解英语世界的重要教育理论文献。2 熟悉西方教育及课程理论界的研究动态。3 训练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4 培养英语文献的翻译能力。考核方式及要求:完成一次期中作业,结束时完成一篇具有较高学术质量的论文。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Torres, C.A. Education, Power and Pers

2、onal Biography. New York: Routledge.1998Giroux, H.A. Pedagogy and Politics of Hope. New York: Westview Press.1997Apple,M.ed. Series of Critical Social Thought. New York: Routledge.1994Apple,M. Power, Meaning, and Indentity. New York: Peter Lang Publishing, Inc.,1999Mclaughlin, D. et al.,eds. Naming

3、Silenced Lives.London: Routledge,1993Green, A. Education and State Formation. London: Macmillan Press.1992Cremin, L.A.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chool. New York: Vintage Books.1964Pinar,W. What is Curriculum Theory? Mahwah: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2004填写人:周勇 审核人:徐斌艳1 课程编号:S0101050401088 课程名称:教

4、育研究方法课程英文名称: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学分:3学分 总学时:60课时课程性质:硕士研究生必修课 适用专业: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育学”“比较教育”硕士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考核方式及要求:(任选二项)1、简要设计一个教育研究方案,题目任选;2. 完成研究方法的小论文一篇,不少于5000字;3、口头报告一次,围绕一个专题简要介绍学习体会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Wiersma, W., & Jurs, S.G., 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Pea

5、rson Education, 2003袁振国(主编),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郑金洲、陶保平、孔企平,学校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艾尔.巴比著,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基础,华夏出版社,2002年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叶澜,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李沛良(香港),社会研究的统计方法,巨流图书公司,1988年张敏强,教育与心理统计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扬国枢等(台湾),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方法,东华书局,1988年填写人:孔企平 审核人:徐斌艳l 课程编号:S0101050401261 课程名称:学术前沿

6、理论讲座课程英文名称: Lecture on Advanced Educational Theory学分: 3学分 总学时:60课时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 比较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育学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通过教育前沿理论讲座的形式来探讨中外教育各领域各方面的最新、最前沿的以及中外教育改革的趋势、热点于难点等的教育课题,以此扩大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视野,增加对教育发展趋势的掌握以及教育综合思维能力。考核方式及要求:期末作业一一篇超过4000字的小论文为主要的考核依据(80),平时的出勤与参与占20。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附录:本课程学习

7、中各教师建议阅读的教育文献(因为主讲教师多,且前沿性主题在不断变化,所以没有固定的参考文献)。填写人:邓志伟 审核人:徐斌艳2 课程编号:S0101050401322 课程名称:课程思想史课程英文名称:History of Curriculum Thought学分: 3学分 总学时:60课时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课 适用专业: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l 思考课程思想的核心问题l 了解西方古典教育家的课程思想和近代西方教育家的学校课程设计方案l 探究古典儒学教育思想的历史演变及佛学、道家的课程思想l 体会中国近现代教育家的课程变革难题l 研究中国古代私塾教育与书院教育的课程教学实践以及

8、其中隐含的课程问题考核方式及要求:完成一次期中作业,结束时完成一篇具有较高学术质量的论文。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陈侠课程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吕达中国近代课程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周勇教育空间中的话语冲突与悲剧:中国十一世纪的经验,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杜维明道学政论儒家知识分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艾尔曼从理学到朴学,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王汎森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谱系,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罗志田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艾恺最后的

9、儒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朱有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三辑,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朱泽甫编陶行知年谱,安徽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派纳等主编理解课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涂尔干教育思想的演进,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亚里斯多德形而上学,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Tyler, R. 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10、Chicago Press,1949.Apple, M. Ideology and Curriculum. New York: Routledge.1990.Pinar,W. Curriculum Theorizing: The Reconceptualists. Berkeley: Mcutchan. 1975.Pinar: What is Curriculum Studies? Mahwah: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2004.填写人:周勇 审核人:徐斌艳课程编号:S0101050401318 课程名称:课程研究课程英文名称:Curriculum

11、Study学分: 3学分 总学时:60课时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课 适用专业: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了解国内外课程研究领域的理论进展考核方式及要求: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最终作业成绩综合而成。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1. William F. Pinar, William M. Renolds, Patrick Slattery, & Peter M. Taubman (1995). Understanding Curriculum: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Historical and Contemp

12、orary Curriculum Discourses. Peter Lang. (汉语版:派纳等著,张华等译:理解课程历史与当代课程话语研究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本书为必读书目)。2. Philip Jackson (ed.) (1992).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Curriculum. New York: Macmillan.3. Ellion W. Eisner (2002) (3rd ed.). The Educational Imagination. Merrill Prentice Hall.4. William F. Pinar (2004

13、). What is Curriculum Theory. Lawrence Erlbaum.5. William F. Pinar (2003).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Curriculum Research. Lawrence Erlbaum.6. William E. Doll, Jr. and Noel Gough (2002). (eds.). Curriculum Visions. New York: Peter Lang. (汉语版:美小威廉姆 E. 多尔、澳诺尔·高夫主编,张文军、张华、余洁译:课程愿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7.

14、 Michael Apple. Ideology and Curriculum (2nd ed.). Routledge, Chapman and Hall, Inc. (汉语版:美阿普尔著,黄忠敬译:意识形态与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8. 加大卫·史密斯著,郭洋生译: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9. Max van Manen (1997). Researching Lived Experience: Human Science for an Action Sensitive Pedagogy . The Althouse Press. (汉语

15、版:范梅南著,宋广文等译:生活体验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10. 日佐藤学著,钟启泉译:课程与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11. 日佐藤学著,钟启泉译:学习的快乐,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12. 德F. W. 克罗恩著,李其龙、李家丽、徐斌艳等译:教学论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13. 钟启泉著:现代课程论(新版本),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4. 张华著:经验课程论(第二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填写人:张华 审核人:徐斌艳l 课程编号:S0101050401324 课程名称:当代教学理论课程英文名称:Contemporary Teaching Theory学分

16、: 3学分 总学时:60课时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课 适用专业: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1描述当代教学理论的主要研究问题及研究进展2解释教学改革的时代特征及基本趋势考核方式及要求:按时完成规定作业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1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2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3施良方、崔允漷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4吴刚平主编: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专业支持计划丛书(共3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7、年版填写人:吴刚平 审核人:徐斌艳l 课程编号:S0101050401325 课程名称: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技术课程英文名称: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学分: 3学分 总学时:60课时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课 适用专业: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1)理解并部分掌握课程领域的一些基本概念、技术并能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复杂性;(2)把所学的知识与技术用于新的具体的情景去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提供建议;(3)结合课程开发的程序与要素,尝试小组开发一项学习活动的方案,并向全班同学展示;(4)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思考进而养成必要的

18、课程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课程理念;(5)在与同伴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合作、分享、尊重、互惠的教育意义。考核方式及要求:课堂参与20%;小组合作20%,作业占60%,以百分制记分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施良方:课程理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钟启泉:课程设计基础,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派纳等著、张华等译:理解课程(上、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波斯纳等著、赵中建等译:学程设计:教师课程开发指南,华东

19、师大出版社2003年版奥恩斯坦等著、柯森主译: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泰勒著、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D. Tanner & L. Tanner, History of the School Curriculum, 1990. (中译本即将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D. Tanner & L. Tanner,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heory into Practice(3rd ed.), 1995.填写人:崔允漷 审核人:徐斌艳l 课程编号:S0101050401267 课程名称:学科课

20、程与教学设计课程英文名称:Subject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学分: 2学分 总学时:40课时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 学科教育,课程与教学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了解课程与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把握学科设计的发展历史以及相关的理论支撑,熟练设计的基本方法以及各种不同的设计模版,并结合各自的学科背景设计具体而有成效的教学方案。考核方式及要求:1、学习体会一篇,主题自选,不少于5000字;2、结合学科背景设计一份课程或教学方案。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l (美)斯特弗等著、高文等译:教育中的建构主义,华

21、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Constructivism in Education,1995.)l (美)约翰·布朗斯福特等著、程可拉等译:约翰·D·布兰斯福特等编著,程可拉等译: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How People Learn: Brain, Mind, Experience, and School,2000)l (美)戴维·乔纳森主编、郑太年 任友群译:学习环境的的理论基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learning environ

22、ment,2000)l (美)莱夫、温格著,王文静译: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Situated learning: 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1991).l (俄)维果茨基著、余震球选译: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读,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l (瑞士)皮亚杰著、卢选译:皮亚杰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7. Charles M. Reigluth (Ed.), Instructional-design Theories and Models(V.2): A New Paradigm of Instruct

23、ional Theory, NT: LEA,1999.(中译本即将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填写人:徐斌艳,裴新宁 审核人:徐斌艳l 课程编号:S0101050401350 课程名称:教师专业发展专题课程英文名称: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学分: 2学分 总学时:40课时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课 适用专业: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旨在让硕士研究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悉教师专业发展基本理论,了解教师教育制度的变革及所关注的主题,了解国外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了解我国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现状,熟悉我国政府、教师组织、学校在促进教师专业

24、发展方面所作的探索。在学习的基础上,既掌握有关教师专业基本思想,又形成有关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独立见解。考核方式及要求:课堂上出席与讨论参与情况占30;第1次作业占35;第二次作业占35%。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1、胡惠闵著:校本管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2、王建军著:课程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3、王少非著:新课程背景之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4、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5、叶澜等著:教育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6、陈桂生主编:到中小学去研

25、究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填写人:胡惠闵 审核人:徐斌艳l 课程编号:S0101050401326 课程名称:课程文化研究课程英文名称:Research on Curriculum Culture学分: 2学分 总学时:40课时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课 适用专业: 课程与教学论(一般理论)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1了解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文化研究状况与前沿走向。2熟悉课程理论界的课程文化研究理路。3运用文化研究的理论框架探讨学科课程及课程变革的历史。考核方式及要求:完成一次期中作业,结束时完成一篇具有较高学术质量的论文。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恩

26、格斯(1959):德意志意识形态,北京:人民出版社。马克斯·韦伯(1992):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北京:三联书店。詹姆逊(1997):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北京:三联书店。Bell, Daniel.1978.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 of Capitalism. New York: Basic Books.Eagleton, Terry.2000. The Idea of Culture. London: Blackwell Publishers.刘象愚等编(2000):文化研究读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陆杨等编(2001):大众文化研究,上

27、海:上海三联书店。周勇(2000):“论教育研究的文化学路向”,教育研究第8期。周勇(2003):“现代社会中的知识与教育冲突”,教育研究第3期。周勇(2003):“现代课程的文化研究”,全球教育展望第11期。周勇(2005):“西方新教育社会学的理论使命与政治困境”,全球教育展望第8期。亨利·托马斯等(1992):大哲学家生活传记,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尼采(2000):论道德的谱系,南宁:漓江出版社。卢梭(1959):论科学与艺术,北京:商务印书馆。胡塞尔(1997):欧洲科学危机与精神现象学,上海译文出版社。海德格尔(1997):林中路,上海译文出版社。罗蒂(2003):后形而

28、上学希望,上海译文出版社。道格拉斯·凯尔纳(1999):后现代理论,中央编译出版社。米兰·昆德拉(2004):小说的艺术,上海译文出版社。芬克斯坦(1985):艺术中的现代主义,上海译文出版社。余华(1999):内心之死,北京:华龄出版社。马克斯·韦伯(1998):学术与政治,北京:三联书店。马丁·杰伊(1996):法兰克福学派史,广东人民出版社。帕特里克·贝尔特(2002):二十世纪的社会理论,上海译文出版社。Gouldner, A.1970. The Coming Crisis of Western Sociology. New York:

29、 Basic Books.史蒂芬·塞德曼有争议的知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克罗齐(1997):历史学的理论与实际,商务印书馆。伊格尔斯(2003):二十世纪的历史学,辽宁教育出版社。彭刚(1999):精神、自由与历史,清华大学出版社。摩尔根、马林诺斯基、费孝通等人的著作。格尔兹(2000):文化的解释,上海译文出版社。马尔库斯等(1998):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北京三联书店。王铭铭(1997):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三联书店。马歇尔、凯恩斯、萨缪尔森等人的著作。熊皮特(2000):从马克思到凯恩斯,江苏人民出版社。海尔布鲁纳(1994):几位著名经济思想家的生平、时代与思想,商务印

30、书馆。周勇(2002):“经济学的叙述空间”,经济学消息报5月3日。罗蒂(2003):偶然、反讽与团结,商务印书馆。伯林反潮流观念史论文集,译林出版社。海耶克(2003):科学的反革命理性滥用之研究,南京:译林出版社。诺斯(1986):两种文化,三联书店。福柯(1999):规训与惩罚,三联书店。Foucault,M.1980.Power and Knowledge. New York: Pantheon Books.鲍曼(2002):现代性与大屠杀,译林出版社。萨伊德(2000):东方学,三联书店。胡克斯(2001):女权主义理论:从边缘到中心,江苏人民出版社。弗里丹(1996):女性的奥秘,

31、北方文艺出版社。乌瓦什(2000):沉默的另一面,人民文学出版社。Weiler, K. et al.,1999. Telling Womens lives: Narrative Enquiries in the History of Womens Education.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阿诺德(2002):文化与无政府主义,三联书店。利维斯(2002):伟大的传统,三联书店。约翰斯道雷(2001):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南京大学出版社。丁钢(1996):中国教育的国际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周勇(2004):教育空间中的话语冲突与悲剧,教育科学

32、出版社。余英时(2004):朱熹的历史世界,三联书店。艾尔曼(1998):经学、政治与宗族,江苏人民出版社。蔡元培、鲁迅、胡适、陶行知等人的传记。任桐君(1989):一个女教师的自述,三联书店。卡拉奇(1999):分裂的一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考利(1986):流放者的归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戈德法布(2000):民主社会中的知识分子,辽宁教育出版社。博格斯(2002):知识分子与现代性的危机,江苏人民出版社。李剑鸣(1992):大转折的年代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研究,天津教育出版社。孙有中(2002):美国精神的象征,上海人民出版社。派纳等(2002):理解课程,教育科学出版社。阿普尔、吉罗克

33、斯等人的著作。Willis, P. 1977. Learning to Labour: How Working Class Children Get Working Class Jobs.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Allan, Ryan.1995. John Dewey and the High Tide of American Liberism. New York: W.W.Norton.填写人:周勇 审核人:徐斌艳l 课程编号:S0101050401328 课程名称: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课程英文名称:Case Studies on Classroom

34、 Teaching学分: 2学分 总学时:40课时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课 适用专业: 课程与教学论·一般理论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掌握课堂教学案例的开发技术,经由案例的分析理解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与方向,提升指导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能力。考核方式及要求:1、在阅读、研究和课堂讨论中生成自己的研究问题或课题,写一篇论文(研究报告),作为本门课的最终作业。2、本门课的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最终作业成绩综合而成。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1、Michael Bassy (1999), Case Study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Setti

35、ngs,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2、Sharan B. Merriam(1988), Case Study Research in Education: A Qualitative Approach.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Inc., Publishers.3、美罗伯特·K·殷著,周海涛主译: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4、徐碧美著: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5、日佐藤学著,钟启泉译:课程与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8章。6

36、、陈向明著: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7、高文著:教学模式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8、美爱莉诺·达克沃斯主编,张华等译:精彩观念的诞生达克沃斯教学论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填写人:安桂清 审核人:徐斌艳l 课程编号:S0101050401327 课程名称:教学心理学研究课程英文名称:Teaching Psychology 学分: 2学分 总学时:40课时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课 适用专业: 课程与教学论 学科教育 比较教育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1,陈述教学心理学的性质、发展历程及其在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分析、教学原则、教师与学生、教学内容、教

37、学过程与方法、教学评价与诊断补救上的主要观点。2,运用教学心理学基本原理分析和解释教学现象。考核方式及要求:开卷考试。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修习过学习心理学课程,能陈述不同学习结果的学习规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1,王小明:教学论心理学取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2,加涅等著,皮连生等译:教学设计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3,皮连生:智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4,皮连生主编: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心理学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5,皮连生、王小明等:现代教学设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Instructional

38、 Psychology,In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1969,1972,1974,1977,1981,1983,1986,1989,1992,1995。7, Bruer,J.T.(1993).Schools for Thought.Cambridge:The MIT Press。8,Mayer,R.E.(2003).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New Jersey: Merrill Prentice Hall。填写人:王小明 审核人:徐斌艳l 课程编号:S0101050401267 课程名称:学科课程与教学设计课程英文名称:Subjec

39、t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学分: 2学分 总学时:40课时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 学科教育,课程与教学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了解课程与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把握学科设计的发展历史以及相关的理论支撑,熟练设计的基本方法以及各种不同的设计模版,并结合各自的学科背景设计具体而有成效的教学方案。考核方式及要求:1、学习体会一篇,主题自选,不少于5000字;2、结合学科背景设计一份课程或教学方案。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美)斯特弗等著、高文等译:教育中的建构主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Cons

40、tructivism in Education,1995.)(美)约翰·布朗斯福特等著、程可拉等译:约翰·D·布兰斯福特等编著,程可拉等译: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How People Learn: Brain, Mind, Experience, and School,2000)(美)戴维·乔纳森主编、郑太年 任友群译:学习环境的的理论基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learning environment,2000)(美)莱夫、温格著,王文静译:

41、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Situated learning: 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1991).(俄)维果茨基著、余震球选译: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读,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瑞士)皮亚杰著、卢选译:皮亚杰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Charles M. Reigluth (Ed.), Instructional-design Theories and Models(V.2): A New Paradigm of Instructional Theory, NT: LEA,1999.(中译本即将

42、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填写人:徐斌艳,裴新宁 审核人:徐斌艳3 课程编号:S0101050401330 课程名称:学习共同体与学习文化创新课程英文名称:Learning Community and Learning Cultural Innovation学分: 2学分 总学时:40课时课程性质:专业选修 适用专业: 课程与教学论/学习科学与技术设计/学科教学论/比较教育学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本课程旨在帮助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围绕学习共同体这一当代教育实践中的重要问题,研究其所依托的知识论和社会学背景,更为深刻地理解当代教育创新对文化实践的依赖性,理解建立学习共同体和实践共同体在教学、管理领域中的重

43、要价值,并掌握建构学习共同体的基本要素。考核方式及要求:课堂参与和发表占30,期末案例分析或案例设计占70。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莱芙与温格著,王文静译(2004)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参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Brown,J.S.,&Duguid,P.(1991).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Toward a unifying view of working,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In M.D.Cohen & L.S.Sproull

44、(Eds.),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pp.59-82). London : SAGE.Retallick,J., Cocklin,B. and Coombe,K.(eds.) (1999).Learning communities in education : Issues, strategies and contexts,published by Routledge, London and New York.Wenger,E.(1998) Community of practice:Learning, meaning, and identity. Cambrid

45、ge University Press填写人:赵健 审核人:徐斌艳l 课程编号:S0101050401331 课程名称:学习科学导论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Learning Science 学分: 2学分 总学时:40课时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课 适用专业: 课程与教学论/学习科学与技术设计/学科教学论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本课程旨在帮助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学习有关学习科学的发展脉络、主要假设和经典研究,为理解和研究课程、教学、教育产品开发及学校变革,展开多学科的宽阔视野,奠定扎实的有关学习的理论基础。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了解学习理论的发展和不同流派的基本假设;理解各个不同学科

46、在有关学习研究方面,如何共享了相似的信念,并共同解释学习的本质规律;掌握学习科学的主要研究领域,认识有关学习科学的主要概念和一些基本关系;尝试从多个视角(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认知神经科学,等等)解释现实的课程教学和教育改革问题,并能够分辨出不同学科的解释所针对的问题和适用的领域。考核方式及要求:课堂参与和发表占30,期末研究报告或者论文占70。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施良方,学习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年;戴维·乔纳森主编,郑太年、任友群译,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布朗思福德等主编,程可拉等译(2002)

47、人是如何学习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McCormick,R., &Paechter,C.(1999).Learning and knowledge. The Open University.填写人:赵健、郑太年 审核人:徐斌艳1、 课程编号:S0101050401332 课程名称:学习心理学课程英文名称:Learning Psychology学分: 2学分 总学时:40课时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课 适用专业: 课程与教学论 学科教育 比较教育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1,陈述主要学习论流派的基本观点。2,陈述当代心理学在陈述性知识学习、程序性知识学习、策略性知识学习、动作技能学习与态度学习以

48、及问题解决、学习迁移、学习动机上的主要理论观点。3,运用学习心理学基本理论分析和解释学校学习现象。考核方式及要求:开卷考试。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1,皮连生、王小明、王映学:现代认知学习心理学,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2,加涅著、皮连生等译: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3,皮连生主编:教育心理学(第三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4,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三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5,Gredler,M.E.:学习与教学(影印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6,Eggen,P. & Ka

49、uchak,D.(2001).Educational Psychology: windows on classrooms. (5th.ed.). New Jersey: Merrill Prentice Hall.填写人:王小明 审核人:徐斌艳学科教育(语文教育):2、 课程编号:S0101050401261 课程名称:学术前沿理论讲座课程英文名称: Lecture on Advanced Educational Theory学分: 3学分 总学时:60课时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 比较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育学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通过教育前沿理论讲座的形式来探讨中外教

50、育各领域各方面的最新、最前沿的以及中外教育改革的趋势、热点于难点等的教育课题,以此扩大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视野,增加对教育发展趋势的掌握以及教育综合思维能力。考核方式及要求:期末作业一一篇超过4000字的小论文为主要的考核依据(80),平时的出勤与参与占20。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附录:本课程学习中各教师建议阅读的教育文献(因为主讲教师多,且前沿性主题在不断变化,所以没有固定的参考文献)。填写人:邓志伟 审核人:徐斌艳4 课程编号:S0101050401088 课程名称:教育研究方法课程英文名称: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学分:3

51、学分 总学时:60课时课程性质:硕士研究生必修课 适用专业: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育学”“比较教育”硕士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考核方式及要求:(任选二项)1、简要设计一个教育研究方案,题目任选;2. 完成研究方法的小论文一篇,不少于5000字;3、口头报告一次,围绕一个专题简要介绍学习体会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Wiersma, W., & Jurs, S.G., 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Pearson Education, 2003袁振国(主编),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

52、00年郑金洲、陶保平、孔企平,学校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艾尔.巴比著,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基础,华夏出版社,2002年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叶澜,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李沛良(香港),社会研究的统计方法,巨流图书公司,1988年张敏强,教育与心理统计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扬国枢等(台湾),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方法,东华书局,1988年填写人:孔企平 审核人:徐斌艳l 课程编号:S0101050401272 课程名称: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课程英文名称: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al Theory of Chinese Language学分: 3学分 总学时:60课时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课 适用专业: 语文学科教育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考核方式及要求:1、问题研究(以试卷形式)四则,总不少于3000字。2、平时作业三次(小论文,听课工作纸,教学设计)。学习本课程的前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