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经济地理学英文名称:Economic Geography课程类别:专业必修学 时:48 学 分:3适用对象: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城市地理学二、课程简介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异规律、形成机理、调控系统的科学,以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为特色。本课程强调提高学生对地理学基础知识的领会和综合运用能力,注重将经济地理学理论教学与具体区域、具体产业的发展分析相结合,注重探索全球化背景下,区域谋求内涵型科学发展的空间政策选择。Economic geography is

2、a science to study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law,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regulation system of economic activities,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clos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his course emphasizes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nd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the bas

3、ic knowledge of geography,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economic geography with the development analysis of specific regions and industr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spatial policy options for the regional pursuit of connotativ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三、课

4、程性质与教学目的经济地理学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着重分析和研究人地关系、全球与地方关系、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如人口、资源、环境、贫富差距等)有较为系统的认识,具有很大的针对性和实务性。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为:(1)了解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学科体系和发展状况。(2)掌握经济地理学一般研究方法,了解影响经济地域体系的诸多要素,具备综合分析经济地理问题的能力。(3)了解经济地域格局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各阶段特点、基本规律,培养从时空耦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4)掌握

5、产业分类体系、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发展理论和产业空间组织理论。(5)掌握区位理论、空间结构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区域空间组织理论。(6)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内涵、特征、表现和动力因素。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20世纪前经济地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和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2.了解经济地理学学科体系以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3.了解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4.掌握当前经济地理学理论研究的重点。(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1、主要内容(1)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2)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货殖列传、商业地理手册、规范性分析、实证

6、分析和结构主义地理学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第二节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学科体系1、主要内容(1)研究对象 (2)学科体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本书观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一般了解第三节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1、主要内容(1)经济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2)经济地理学与经济科学的关系(3)经济地理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4)经济地理学与技术科学的关系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经济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一般了解第四节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主要内容(1)经济地理学对经济发展的理论意义 (2)经济地理学对当今世界重

7、大实际问题的贡献 (3)跨世纪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经济地理学对经济发展的理论意义以及当前理论研究重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和了解第五节本书编写指导思想、结构及篇章安排1、主要内容(1)本书编写指导思想 (2)本书的结构安排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无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三)思考与实践1.名词解释:货殖列传、商业地理手册、规范性分析、实证分析和结构主义地理学2.简述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转向。3.分析企业在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作用及其变化。从企业角度研究经济地理学有何局限性。4.阅读相关研究文献,讨论近年来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5.简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的内涵。

8、6.试述经济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7.试述经济地理学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进行讲授(五)课程思政设计1.课程思政点(1)讲授经济地理学理论指导中国生产力布局所取得巨大成就。2.课程目标(1)传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成绩,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心。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2.理解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3.了解交通基础设施、政策因素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1、主要内容(1)区位与区位理论 (2)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 2

9、、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区位、区位理论、区位条件和区位因子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第二节自然因素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1、主要内容(1)土地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2)原材料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3)能源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4)自然环境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1)土地参与经济活动的方式(2)原材料和能源如何对经济活动区位施加影响(3)自然环境如何影响经济活动区位选择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第三节经济因素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1、主要内容(1)劳动力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2)资本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3)市场因素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1)劳动力对

10、不同经济活动区位主体的影响(2)资本对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经济活动影响(3)市场环境、市场潜能如何影响经济活动区位的选择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第四节技术因素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1、主要内容(1)技术研发与应用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2)信息技术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1)技术研发与应用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2)信息技术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第五节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1、主要内容(1)交通要素及其内涵 (2)交通运输对区位选择影响的机理(3)交通运输方式对区位选择的影响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1)交通的内涵(2)衡量交通网络结构状况的主要

11、指标(3)交通运输对区位选择影响的机理(4)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路对区位选择的影响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第六节政策因素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1、主要内容(1)区域政策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2)产业政策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3)环境政策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不同类型政策对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影响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三)思考与实践1.名词解释区位,区位主体,区位理论,区位条件,区位因子,交通网,交通网的密度,通达性,连接度2.简述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的差别。3.简述区位条件和区位因子的区别。4.试述土地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5.试述原材料与能源对经济活动区位

12、的影响。6.试述自然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7.试述资本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8.试述劳动力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9.试述技术因素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10.试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11.试分析政策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进行讲授(五)课程思政设计1.课程思政点(1)讲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沿海地区如何凭借土地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而成为世界重要的制造业基地。(2)讲授中国科技进步和高铁快速发展对经济活动的影响。2.课程目标:(1)认识长三角和珠三角如何发展外向型经济而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城市群,使学生坚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信心和决心

13、。(2)认识中国信息技术和高铁技术在世界的水平,增强学生对中国技术创新成绩的肯定。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杜能农业区位论的研究方法、基本结论及其现实局限性,杜能圈结构及其形成机制。2.理解韦伯工业区位理论的三阶段理论。3.掌握帕兰德、胡佛和廖什的工业区位理论的核心思想与基本结论。4.掌握史密斯的收益空间界限分析和普雷德行为矩阵的核心思想与基本结论。(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杜能农业区位论1、主要内容(1)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2)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 (3)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应用研究 (4)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5)理论的局限性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杜能农业圈形成的假设条件

14、、机制、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原则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和理解第二节韦伯工业区位论1、主要内容(1)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2)韦伯工业区位论概要 (3)韦伯区位论的应用研究(4)韦伯区位论的意义 (5)理论的局限性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区位因子、基本假定条件、运费指向论、劳动力成本指向论、集聚指向论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和理解第三节其它工业区位理论1、主要内容(1)帕兰德的区位理论 (2)胡佛的区位理论(3)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4)史密斯的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理论 (5)普雷特的行为矩阵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市场地域界线、运费结构、等送达价格线、规模经济、远距离运费递减、最佳

15、区位、需求圆锥体、空间费用和收入曲线、普雷特的行为矩阵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和理解(三)思考与实践1.名词解释区位因子;一般因子;特殊因子;区域性因子;集聚因子;分散因子;原料指数;区位重量;等费用线;综合等费用线;临界等费用线;劳动力成本指数;劳动系数;加工系数。2.评价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意义。3.韦伯的区位理论有哪几项基本假设?他分析了哪几个区位因素的影响?4.简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最小运费原理。5.简述韦伯的运费指向论、劳动费指向论和集聚指向论。6.评价韦伯工业区位理论的意义。7.简述帕兰德区位理论和胡佛区位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异同点8.廖什的区位理论在基本假设及区位因素上与韦伯有什么

16、区别?9.简述廖什市场区位理论的基本观点。10.简述史密斯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的主要观点。11.试述普雷特行为矩阵的分析方法与主要结论。(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进行讲授(五)课程思政设计1.课程思政点(1)讲授杜能农业区位理论对“三农建设”和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的指导意义。(2)讲授首钢集团钢铁主业区位选择。(3)讲授普雷特的行为矩阵在丹尼斯百货区位选择的应用。2.课程目标(1)传达国家“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2)认识首钢搬迁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和提升北京市世界级大都市形象的积极意义。(3)树立回报家乡、回报社会的思想意识。第四章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一)目的与要求1.掌

17、握中心地理论产生的背景与目的、基本概念。2.理解中心地三原则与中心地系统的空间模型。3.中心地理论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4.了解三原则适合的条件、中心地理论验证与应用。5.掌握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因素和零售业空间类型与结构。6.了解零售引力模型、商业发展和布局趋势。7.互联网技术应用对零售业空间组织的影响。8.掌握服务业的类型与区位特征、区位选择的因素分析。(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1、主要内容(1)中心地理论产生的背景与目的 (2)基本概念 (3)中心地三原则与中心地系统的空间模型 (4)中心地理论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5)中心地理论验证与应用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中心地、中心性、

18、货物供给范围、经济距离、需求门槛、中心地三原则、中心地理论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和理解第二节零售业区位论1、主要内容(1)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因素 (2)零售业空间类型与结构(3)零售引力模型(4)商业发展和布局趋势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因素、零售业空间类型与结构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和了解第三节互联网技术应用对零售业空间组织的影响1、主要内容(1)传统零售业商品交易空间组织中的“中间人”或消失或转变为另外形式的“中间人”(2)互联网技术应用对传统零售企业区位选择和空间布局的影响(3)互联网技术应用压缩传统零售企业市场空间(4)互联网技术应用

19、对不同区位、不同行业传统零售企业市场空间影响存在差异(5)传统零售空间与虚拟零售空间融合发展(6)网络零售商或信息中介成为零售业销售空间组织中新的“中间人”(7)网络零售业交易空间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8)网络零售商区位选择更注重货物配送和信息化而非接近市场(9)网络零售企业职能部门空间布局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分散化和集聚趋势(10)网络零售企业商业圈辐射范围较广,市场销售普遍符合创新扩散理论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空间组织、“中间人”、扁平化、创新扩散理论、信息技术应用对零售业空间组织的影响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和了解第四节服务业区位论1、主要内容(1)服务业的类型与区位特征 (2)服务业区位

20、选择的因素分析(3)服务业的区位选择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服务业的类型与区位特征、宏观、中观和微观空间的服务业区位选择影响因素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和了解(三)思考与实践1.概念题中心地,中心性,中心地的等级,创业产业2.简述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3.举例说明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基本依据。4.利用赫夫的概率引力模型分析所在城市购物中心对消费者的影响。5.互联网技术应用对网络零售业空间组织的影响。6.分析影响金融、创意产业和物流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进行讲授(五)课程思政设计1.课程思政点(1)讲授广州中心城区商业等级结构。(2)讲授中国目前还是外

21、商投资的热点区。(3)讲授2000年来中国电子商务和物流业的快速发展。2.课程目标(1)传达国家为了满足群众日益丰富的消费需求所做的贡献。(2)传达中国吸引外资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投资环境并未恶化。(3)感悟中国科技创新在中国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中的应用,认识科技创新是一个世界性的潮流,也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关键。第五章多部门企业(公司)区位(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企业空间扩张过程、阶段和空间扩张规律。2.掌握企业空间演变模式。3.掌握公司组织结构类型。4.了解公司组织结构的空间特征。(二)教学内容第一节企业增长的空间轨迹1、主要内容(1)企业增长动因及战略(2)企业的空间扩张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最

22、佳规模、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企业增长动因、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多样化、企业空间增长过程、阶段和规律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第二节企业空间演变模式1、主要内容(1)沃茨的市场区扩大模式 (2)泰勒的组织变形及区域演化模式 (3)哈坎逊的全球扩张模式 (4)迪肯的全球转移模式(5)模式比较及其在中国的应用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四种企业空间扩张模式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第三节公司组织结构类型及其空间特征1、主要内容(1)公司组织结构主要类型(2)公司组织结构的空间特征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功能部结构、产品部结构、区域部结构、顾客部结构、矩阵结构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和了解(三)

23、思考与实践1.名词解释企业最近规模、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交易成本、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多样化、接触扩散、等级扩散2.简述企业增长的战略与方法3.试述企业空间增长过程及阶段特征4.试述企业空间扩张规律及其在中国的实用性、5.比较分析企业空间演变的4个模式特点及其实用范围6.简述公司组织结构类型特点,并结合实例分析(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进行讲授(五)课程思政设计1.课程思政点(1)讲授比亚迪企业增长的动因和战略。(2)讲授海尔集团的空间扩张。(3)福耀集团全球化之路。2.课程目标(1)认识中国企业家的精神是诚信、创新、责任感和敬业。(2)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第六

24、章跨国公司区位(一)目的与要求1.理解跨国公司投资的理论解释。2.掌握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3.了解跨国投资的国别选择。4.了解公司总部、研究与开发机构的区位特征。5.掌握公司生产单位的区位特征及形成条件。6.理解跨国公司与投资地联系的理论分析。7.掌握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特点。8.掌握影响跨国公司与投资地关系的主要因素。(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跨国直接投资区位选择1、主要内容(1)跨国直接投资原因(2)跨国投资的国别选择(3)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产品周期理论、折中理论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掌握和了解第二节跨国公司不同组分的区位选择1、主要内容(1)公司

25、总部的区位特征(2)公司研究与开发(&)机构的区位特征(3)公司生产单位的区位特征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公司总部、研究与开发机构的区位特征、公司生产单位的区位特征和形成条件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和了解第三节跨国公司对投资区经济发展的影响1、主要内容(1)跨国公司与投资地联系的理论分析(2)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特点 (3)公司生产单位的区位特征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跨国投资的联系系统、区域等级关系、跨国公司区域综合联系、跨国公司与投资地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对投资地社会经济的影响、影响跨国公司与投资地关系的主要因素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和掌握(三)思考与实践1.名词解释产

26、品周期理论;折衷理论;生产链;组织链。2.试述跨国公司投资及国别选择的原因(注重相关理论的阐释)。3.结合中国实例,分析跨国公司跨国投资区位选择特点。4.试述跨国公司总部区位特征,并查阅中国相关实例,分析总部建立后的区域经济效应(“总部经济”)。5.简述跨国公司研究与开发机构的区位特征。6.简述跨国公司生产单位的区位特征。7.试述跨国公司与投资地关系理论框架。8.简述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特点。9.分析跨国公司与投资地相互作用特点及影响因素。(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进行讲授(五)课程思政设计1.课程思政点(1)讲授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在中国的分布状况。(2)讲授华为研发机构在全

27、球的扩张。(3)讲授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政治背景。2.课程目标(1)传达中国在某些技术创新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2)传达华为在国际通信领域的竞争力,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发展需要弘扬优 秀企业家精神。(3)明确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第七章区域经济发展(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和罗斯托6个经济增长阶段社会经济特征。2.理解增长极理论、循环积累因果原理、乘数-加速原理。3.掌握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基础性产业、支柱产业和潜导产业等概念。4.理解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对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机理。5.掌握区域产业结构合

28、理性评价6要点。6.了解区域发展战略相关概念、基本内容和战略模式的抉择。(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理论1、主要内容(1)区域经济增长因素(2)区域经济增长机制(3)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增长极理论、循环积累因果原理、乘数-加速原理、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和掌握第二节区域产业结构1、主要内容(1)区域产业结构模式(2)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3)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区域产业结构、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基础性产业、支柱产业、潜导产业、区域产业结构演进机制、配第-克拉克定理、库兹涅茨法则、霍夫曼定理、区

29、域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6个要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和掌握第三节区域发展战略1、主要内容(1)区域发展战略概述(2)区域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3)区域发展战略抉择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区域发展战略、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区域发展战略抉择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和掌握(三)思考与实践1.名词解释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增长、增长极、支配效应、乘数效应、扩散效应、溢出效应、区域产业结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潜导产业、霍夫曼比例、区域发展战略、战略思想、发展定位、战略重点、战略对策。2.试分析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及作用机理。3.试述增长极理论4.试述循环积累因果原理5.简述默戴尔的循环积

30、累因果理论6.简述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论。7.试述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乘数作用、加速原理及其关系。8.运用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分析区域经济增长各阶段的特征。9.简述胡佛-费希尔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10.我国学者对区域经济增长阶段是如何划分的?11.如何分析区域产业结构的模式?12.什么是佩蒂-克拉克定理?13.什么是库兹涅茨法则?14.什么是霍夫曼定理?15.如何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性?16.区域发展战略有何特点?17.区域发展战略包括哪些基本内容?18.如何理解区域发展战略中的平衡战略与非平衡战略?19.如何处理区域发展战略中的效率与公平关系?(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进行

31、讲授(五)课程思政设计1.课程思政点(1)讲授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体制在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2)讲授效率与公平抉择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应用。(3)讲授中国面临金融危机时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和应变力。2.课程目标(1)增强学生对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2)认识中国改革与发展目标必须兼顾效率与公平。(3)感悟中国政府对外部发展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第八章区域空间结构(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及组成要素。2.了解产业区位指向。3.理解集聚与扩散机制对区域空间结构形成和发展的作用。4.理解空间近邻效应在区域空间结构演变中的作用。5.掌握极核式、点轴式、网络式和区域城市对称分布等区域空

32、间结构模式。6.理解弗里德曼和陆大道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区域空间结构概述1、主要内容(1)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2)区域空间结构的组成要素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区域空间结构、区域空间结构中的点、线、网络、面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第二节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机制1、主要内容(1)产业区位指向(2)集聚与扩散机制(3)空间近邻效应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产业区位指向、集聚与扩散机制、空间近邻效应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和掌握第三节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及演变1、主要内容(1)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2)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极核式空间结构、点轴式空间结构、网

33、络式空间结构、区域城市对称分布、弗里德曼和陆大道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和掌握(三)思考与实践1.名词解释区域空间结构,极核式空间结构,点轴式空间结构,网络式空间结构,双核结构,产业区位指向,集聚机制,扩散机制,空间近邻效应2.区域空间结构有什么经济意义?3.区域空间结构的组成要素有哪些?4.试比较极核式、点轴式和网络式区域空间结构的特点?5.试举例分析双核结构模式。6.试举例说明区域城市的对称分布现象。7.区位指向有哪些类型?8.试分析集聚与扩散机制对区域空间结构形成和发展的作用。9.试分析近邻效应在区域空间结构演变中的作用。10.什么是地理学第一定律?11.试述

34、弗里德曼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变阶段划分。12.试述陆大道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变阶段划分。(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进行讲授(五)课程思政设计1.课程思政点(1)讲授珠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化。(2)讲授点轴开发理论在中国国土空间开发中的应用。2.课程目标(1)感悟在“一国两制”下的粤港澳合作对珠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的积极影响。(2)认识国外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引入中国后,需要根据本国国情进行创新,建立适应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论。第九章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一)目的与要求1.理解极化-涓滴效应学说、梯度推移学说和中心-外围理论。2.掌握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区域分工理论和区域合作观点。3.了解区域经济差异

35、的概念及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4.理解默戴尔和赫希曼对区域经济差异的解释、威廉森的倒U形学说。(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1、主要内容(1)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2)梯度推移学说(3)中心-外围理论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极化、涓滴效应、极化效应与涓滴效应的关系、梯度推移基本思想和空间过程、弗里德曼中心外围理论、克鲁格曼核心边缘理论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第二节区际经济联系1、主要内容(1)空间相互作用理论(2)区域分工理论(3)区域合作理论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空间相互作用发生的前提条件、空间相互作用的测度、绝对成本学说、比较成本学说、要素禀赋学说、新贸易理论、竞争

36、优势理论、区域合作的原则和类型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和理解第三节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1、主要内容(1)区域经济差异(2)倒U形曲线学说(3)区域经济差异调控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区域经济差异的概念、绝对经济差异、相对经济差异、默戴尔和赫希曼对区域经济差异的解释、威廉森的倒U形学说、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和了解(三)思考与实践1.名词解释极化效应,涓滴效应,经济梯度,区际经济联系,空间相互作用,区域分工,赫克舍-俄林模型,区域合作,区域经济差异,区域经济绝对差异,区域经济相对差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试述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3.试述梯度推移学说。4.

37、试述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理论。5.试述克鲁格曼的中心-外围模型。6.如何测度空间相互作用?7.试述绝对成本学说和比较成本学说。8.试述要素禀赋学说。9.新贸易理论是如何解释产业分工的?10.试述波特竞争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11.区域合作有哪些类型,需遵循哪些原则?12.如何测度区域经济差异?13.试述威廉姆森的倒“U”型学说?14.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进行讲授(五)课程思政设计1.课程思政点(1)讲授极化和涓滴效应在广东省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应用。(2)讲授援疆和援藏在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积极作用。(3)讲授中国政府在提升国家竞争力中扮演的角色。2

38、.课程目标(1)感悟中国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制度优势。(2)认识中国政府在促进创新、提升国家竞争力方面所做的贡献。第十章经济活动全球化(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2.了解经济全球化特点。3.理解经济全球化与地方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影响因素1、主要内容(1)经济全球化的概念(2)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阶段(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经济全球化概念及其影响因素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第二节经济全球化的特点1、主要内容(1)广泛影响区域经济发展(2)不同行业所受影响不同(3)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4)服务业集中于发达经

39、济体(5)发展中国家外资不断增长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经济全球化的5个主要特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第三节经济全球化与地方发展1、主要内容(1)经济全球化向地方渗透(2)地方化向全球扩散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与地方化的辩证关系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三)思考与实践1.概念题经济全球化、地方化2.影响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因素具体有哪些?3.试述经济全球的特点。4.简述经济全球化又如何影响地方发展?(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进行讲授(五)课程思政设计1.课程思政点(1)讲授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和负面影响。(2)讲授逆全球化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2.课程

40、目标(1)感悟中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既要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也应保护本国地方文化传统,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自信。(2)认识逆全球化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体会积极引导经济全球化进程向着更加包容普惠方向发展的意义。第十一章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公司(企业)调查及分析方法2.了解经济地理学的数量分析方法3.了解经济地理学的GIS分析方法(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司(企业)调查及分析方法1、主要内容(1)企业问卷调查及定量分析(2)企业案例调查及定性分析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企业调查、公司问卷调查方法、假设检验的企业调查分析、定性公司访谈的特点、公司与访问人员的选择、公司定性访

41、问技巧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第二节经济地理学的数量分析方法1、主要内容(1)回归分析(2)聚类分析(3)因子分析(4)层次分析法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的概念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第三节经济地理学的GIS分析方法1、主要内容(1)点要素分析(2)线要素分析(3)面要素分析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点、线和面要素分析的3个概念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三)思考与实践1.简述企业调查问卷设计的原则。2.企业问卷调查中,样本企业选择有哪些方法?3.简述企业定性访问中应注意的事项。4.举例说明网络分析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进行讲授(五)课程思政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