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现代“课程”内涵变化的主要趋势?答:(1)从过分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2)从强调目标计划到重视学习过程本身的价值。 (3)从单一强调教材重要性到重视教师、学生、教材、环境诸因素的整合。 (4)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5)注意“实际课程”与“空无课程”并重。 (6)注重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3、“课程标准”有哪些特性?答:(1)是按学科分类制定的国家文件。(2)规定了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及内容框架。(3)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4)规定了不同学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5)教师不是教科
2、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4、在历史教学中,课程标准的作用是什么?答:课程标准是国家设置学校课程基本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它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课程标准是检验课程改革中进步大小的尺度,它衡量我们是否达到了教育目标或者在哪个程度上达到了教育目标;课程标准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标准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并不等于课程标准是对教材、教学和评价方方面面的具体规定。5、历史课程标准与历史教学大纲的区别是什么?答:1,历史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素质教
3、育。历史课标应面向每一个学生,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2,历史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强调态度、价值观、技能、知识目标并重。3,以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是历史教学大纲的关注焦点,而历史课标以学生为学习行为主体,关注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变化,并关注整个课程实施过程。4,历史课程管理以刚性转向弹性。历史教学大纲刚性太强,不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教材多样化的实现,而历史课标所留给的教学与评价的选择余地和灵活空间很大。6、历史教育的三维目标是什么?答:(1)知识与能力。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逐
4、步形成基本历史技能,初步具备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等等。(2)过程与方法。逐步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和巨大的成就,逐步积累客观的、真实的历史知识。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并做出自己的解释。注重探究式学习,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渐了解中国国情,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求真、
5、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不断强化民主与法治意识,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等等。7、历史教学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历史教学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和体验与培养。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互相融合的一个整体。它们之间不可分割,是过程与结果的结合,是知、行、意的统一。 首先,知识与能力是基础,是学生经历、体验学习的过程;也是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载体。知识与技能
6、,是学习的基本内容;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是学生发展的基本条件。其次,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依赖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将对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产生深刻影响。第三,过程与方法是三维目标互相融合为一个整体的黏合剂,是实现三维目标的关键。通过实现"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学生既可着眼于知识与技能是如何得到的过程,又可学会如何去获得这种知识与技能的方法,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这过程中,既可落实知识与技能,牢固掌握知识与技能,又可孕育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最后,三个目标维度之间是有机了解的。情感目标都具有认知成分,人们也可以从认知目标中找到情感成
7、分。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是在过程与方法中进行的,并通过这一过程获得方法、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发展能力;反之,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能力和方法的形成与发展对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成效具有决定性影响。总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有机结合形成目标体系,它们应该在相互了解和相互促进中整体实现。8、历史教材: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凡是承载历史教学内容和历史信息的物化材料,都可以视为历史教材。泛指历史教学活动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既是教师进行历史教学的基本材料,也是学生进行历史学习活动的主要凭借。教学论意义上,历史教材
8、是由一定的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分门别类组成的可供学生阅读、视听和借以操作的材料,还包括历史教具。9、中学历史教材有哪些类型?答:1,中学历史教科书。是学校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中学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2,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书。为中学历史教师备课、教学需要而编写的教学用书。3,中学历史练习册、地图册和填图册等。历史教科书的配套教材,主要是为了配合历史教科书的运用而编写的。4,历史补充读物。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扩大历史知识面,或者是作为历史教学内容补充方面的历史书籍。包括通俗历史读物,历史文学,历史文献资料及当代历史著述。5,历史教学工具书、挂图和其他直观教具。包括历史手
9、册、历史小辞典等。6,历史文物、模型等实物教材。7,历史学科方面的音像教材。如录音磁带、幻灯片、影视、录像以及计算机软件、网络信息资料等。10、编写历史教科书应坚持哪些原则?答:1,科学性原则。重要体现在历史教科书内容的选择及应用中。历史教科书应向学生提供比较稳定的历史知识系统。2,教育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历史教科书内容的教育性中,教育性寓于科学性之中。3,基础性原则。针对教科书的适用对象而言。4,结构性原则。指中学历史教科书具有一定的结构,而不是历史知识的简单堆积。5,可读性原则。体现了历史教科书的可利用性。内容的难易程度要适合中学生,文字表达要符合中学生语言特点。6,图文并茂原则。历史教科书
10、编写中文字和图画有机结合,图文互相配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11、历史教科书在历史课堂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答:1,历史教科书是历史课堂教学主要的教学资源。2,历史教科书是实现历史教学目标的主要凭借。3,历史教科书是历史课程标准的体现和具体化。4,历史教科书是历史教学的依据和工具。一般来说,历史教科书不仅是历史教学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而且它自身也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教学性。12、历史教师如何使用历史教科书?答:历史教师要依据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认真学习与钻研历史教科书,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a,对历史教科书要有整体、深入的把握。全面了解历史教科书,不仅要熟悉教科书的全貌,而且
11、需要把握教科书的编写特点。首先,历史教师应了解所选用的历史教科书的编写特点。其次,要从整体上掌握教科书的框架、脉络。 b,要研究历史教科书的重点、难点。只有解决在教学实际中可能出现的障碍,尤其是学生阅读和理解教科书时可能碰到的困难,才能充分发挥教科书在教学中的作用。 C,以历史教科书为依托,搞好教案设计。搞好教案设计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教案设计要充分利用教科书,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教科书的结构、层次、内容、重点等,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阅读教科书的能力、方法和习惯。13、基本历史史实:历史是一门具体科学,总是以一定的历史具体材料作为其学科基础的。基本史实包括:历史上人们生产、生活活动及政治、
12、经济、军事活动等基本状况及由此产生的主要典章制度和科学文化成就;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相应的时间、地点和典型的生产工具等构成历史现象的诸多因素。它是历史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依据,是搞好历史教学的前提和条件。基本历史概念: 是对具体史实进行的逻辑概括和科学抽象的产物,它主要反映的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定时代和国家、民族等独特对象的内在了解。大体上可分为三大类别:简单概念:是指那种通过一堂课的具体讲述,学生就能搞清楚、弄明白并形成完整概念的概念,一般要求学生当堂领会、掌握,如猿人、石器等;复杂概念:是指不可能在一章一节或一堂课内讲清楚的,需要通过几堂课,有的几乎贯穿整个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教
13、学过程中的那一种概念,如私有制的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封建制度的形成等;理论概念:是指对众多的具体史实材料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对比、归纳演绎等高度的抽象概括而得到的认识结论,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等。基本历史规律:就是指隐藏于诸多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之中的一种不以人类主观意愿为转移的潮流趋势,是指存在于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之间的那种内在本质的、固有的、必然的、极具普遍性的关联关系。如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等。14、历史教学中如何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答:1,以新联旧,以旧启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历史本身的连贯性和完整性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要“以新联旧,以旧启新”,
14、不仅有利于学生接受、消化、巩固知识,加强知识的体系化,而且能够使学生有运用知识的机会,从比较、综合、分析中培养、发展智能。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了解,考虑到与以后章节的呼应、衔接,教师可有意识地呼唤起学生回忆和思考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这种追溯过程本身就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就可能做到温故而知新,触类旁通。2,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诱发思维,指导总结。中学历史教材分量重,头绪多。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而是要围绕重点内容,关键环节,疑难问题来组织教材,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到主要的本质的教学内容方面上来。教师要千方百计,围绕重点、疑点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3,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15、,讲明概念,理清线索。通过具体史实的讲述,帮助学生形成历史表象,进而指导学生掌握历史概念。指导学生形成历史概念的过程,必须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和一般思维的逻辑规律。形成概念的过程既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的过程。总之是一个开发和培养学生智能的过程。4,由易入难,由浅入深,设计问题,组织讨论。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和提问来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教师精彩的讲述加上优美风趣的语言对学生就很有启发性。提问一定要由易而难,因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既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也要符合思维的逻辑性要求。(附笔记内容:1.掌握知识的内在结构。如时间,空间,因果了解;2.突出重点,
16、化解难点,提倡探究式学习;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4.创设条件,使师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15、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情操与世界观培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方面?答: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本身就是历史的产物,它集中地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爱国主义本身就是历史的,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有不完全相同的具体内容。进行历史教育首先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勤劳、智慧、勇敢的教育。勤劳、智慧、勇敢三位一体,是人类存在发展至今的关键因素。3,欣赏和塑造美的教育。美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多种形式,在历史长河中,自然景物所显示的自然美,历史人物言行所显
17、示的艺术美,历史上诗词歌赋、书法、绘画、建筑等显示出来的社会美,比比皆是。4,民主、法制教育。一部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部人民大众追求自由、民主、法治的历史。另外还有公平竞争教育。讲求起点平等、过程公正、结果公平、追求获取正义、交易正义、公平、自由的竞争。16、历史知识有哪些特点?答:一、过去性。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凡是在时间中发展的过程都无一例外地具有一去不再复返的性质,这就是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征,也就是历史知识最根本的特征。二、具体性。是历史知识的一个显著特征,指的是任何历史知识都有着它的具体的内容。具体的历史知识是由具体的时间、空间、条件、人物、活动过程等组成。三、科学性。我们讲
18、的历史知识是经过了科学整理的历史知识,首先它基本上符合历史逻辑和逻辑思维,其次它基本上是客观真实的,最后它尽可能真实地反映了历史的本来面貌、提示了历史的发展规律。四、综合性。人类社会和人类历史发展本身的丰富多彩性就决定了历史知识具有综合性的特征。综合性。(中学历史教学特点:1.直观性特点 由于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点,这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学应具备直观性特点;2.中学历史教学必须重视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必须重视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特点有机结合;3、注意对学生学习的历史知识进行检测、考核,这就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巩固性特点。4、历史教学既要能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和智能的发展,又不会令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这就
19、是是量力性特点;5、历史教学要处理好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的关系,把对学生的统一要求和个性发展结合起来,在照顾学生个人发展的基础上兼顾集体的全面发展,这就是历史教学的因材施教的特点。6、系统性特点,知识应成体系,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可以学会用历史的观点、方法来观察、分析甚至解决历史的和现实的社会问题。17、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论述)答:1,多层次、多方位了解的教学原则。在进行历史教学时,要注意多层次、多方位的了解,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了解;同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了解;历史发展的因果了解;中国史和世界史的相关了解;历史演进与现实生活、时事变化之间的了解等等,以此来开拓学生的视野,更好地认
20、识历史。2,历史教学与现实了解的原则。在历史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这就必须要求历史教学与社会现实和学生现实密切了解。3,开放式教学原则。进行开放式的历史教学,首先要求历史教学的课程教材是开放的,其次实施开放式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实行教学方法多元化,再次期中考查、期末考试等教学评估形式应更多地是开放式的,最后试题、思考题等是开放式的。18、综合课:是历史课堂教学中比较常用的课型,它的特点是在一节课之内要完成两个及其以上的教学任务。比较适合中学低年级学生的教学。其课程结构一般有组织教学、复习提问、新课导入、讲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课外作业或设计第二课堂活动。
21、单一课包括绪论课:又叫导言课或引言课。一般作为新学习第一课,大单元教材开讲时或新班级教学第一课时进行讲授。内容包括说明学习历史目的和意义,介绍本学期、本单元的历史时期时限和教材内容,具体要求和介绍学习方法;作用在于为学生认识学习历史打下基础。授新课:用三五分钟时间导入新课后,绝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讲授新知识。多用于新单元的开始,教材内容与前一节教学内容没有多个直接了解; 教材内容分量重或难度大却因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有必要一节课讲授完毕的情况下使用。一般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知识、概括新内容、总结巩固、课后设计等环节。复习课:一般用于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之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把
22、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加以概括和系统化,以期明白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发生、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并提高分析总结能力,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关键在于使所学内容条理化,系统化。有随堂复习、单元复习、期中期末总复习等。考查课:一般在一单元内容教学完毕,或期中、期末组织进行。任务在于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由此也间接的评估了教学效果。对于考查结果必须进行客观、公正、科学的分析和评价。19、讲述法:是教师运用口语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基本特点就是教师利用较多课时向学生口述历史事实。学生系统掌握历史发展过程,为培养学生能力奠定基础,是历史课教学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分为叙述、描述、概述三种方法。 叙述法:就是按照
23、历史事件发展或历史人物活动的时间顺序,对其史实进行全面、系统的讲授,主要特点是完整清楚地交代重大历史事件的全过程。描述法: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重现逼真的历史场面,增强课堂效果,历史教师在必要时要对某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场面、某些重要历史人物的外貌形象进行描述。其显著特征是生动、形象、逼真。其功能主要在于丰富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形成具体而鲜明的历史表象。描述和叙述的主要区别在于:叙述着重介绍历史事件的全过程或历史人物的经历;描述则着重刻画历史场面的具体特点或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概述法:对那些属次要,但又必须交代清楚的部分历史事实加以大概的介绍。讲解法:是对历史名词、概念、观点和规律等内容
24、进行解析论证的一种方法。重在解释疑难问题。可分为解释法,对历史教材中难懂的字、句、词、术语加以说明,使学生掌握其含义。解释要力求做到通俗易懂,浅显明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比喻法,是借助于鲜明生动的事物来比拟,用以形象地说明某些历史概念,比喻往往能使学生思维活跃,启迪他们较深刻地理解历史问题。运用比喻的基本要求是恰当贴切,生动形象。如果是牵强的比喻,宁可不用。分析与综合法,分析是把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分解为各个因素或部分,给予具体的说明;综合是把从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中分解出来的各个因素或部分归纳起来,做出总体的结论。分析与综合应做到:分析要紧扣史实,具体细致;综合要论从史出,客观准确。比较法,
25、将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同类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或不同点,从而加深学生对它们的认识理解。图表示意教学法:简称图示法,就是用简明的文字、字母、数字、表格、符号等表示历史事实或历史概念,用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谈话法: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交谈而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教师在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或线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从而获得新知识。20、使用叙述法,描述法,概述法,讲解法,图表示意教学法,谈话法应注意哪些问题?历史教师运用叙述法,应注意:要有条理性,要突出重要情节,要有丰富的情感。运用描述法讲授,要注意:要放在教材的重点部分使用,不要在非重点部分多费口舌;要抓住描述对象的
26、典型特征;要用词用语生动形象;要配合教材中的各种图像或图示进行描述。概述时不需要像叙述那样详细完整,也不需要像描述那些生动具体,只要求语言简洁,条理清楚就可以了。解释要力求做到通俗易懂,浅显明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运用比喻的基本要求是恰当贴切,生动形象。如果是牵强的比喻,宁可不用。分析与综合应做到:分析要紧扣史实,具体细致;综合要论从史出,客观准确。使用比较法应注意:一要看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之间是否有可比性,二要注意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比较;三要注意异中观同或同中观异。使用图表示意法时应注意:一,提纲挈领,简明扼要,舍弃细节,抓住要点;二,文字简练,尽量使用词组或短语,不用或少用句子;三,
27、符号简单,线条简洁,图示图示结构一目了然;四,较复杂的图示可适当使用彩色,以便对内容进行区别;五,不宜用它冲击讲述等主要方法,而只能结合讲述法使用。运用谈话法教学,应注意:一,有的放矢;二,答案明确;三,逻辑关系;四,面向全体21、如何讲述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战争史?政治史内容包括政治制度、政治措施、政治改革、政治文献、政党及其相互关系、民族关系、国际关系、种类战争等。讲授时需要注意:一、对难懂的名词、概念加以解释;二、坚持政治与经济的有机结合;三、坚持历史主义原则,给予科学评价。经济史内容包括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及地区古代的经济状况、发展经济的措施和重要经济制度,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基本情
28、况,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等。讲授中应做到以下几个基本要求:一、注意点面结合,把各个国家、地区、部门、行业与主要国家、地区、部门、行业的经济发展情况结合起来讲授;二、注意纵串横联 所谓纵串就是按先后顺序把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发展中带有标志性的事件,像串珍珠似的用线串起来,使学生对其发展脉络一目了然。所谓横联,是将同一历史时期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了解揭示出来,使学生认识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三、注意形象生动,教师在讲授时要想方设法把抽象的内容讲得形象生动,调动学生听课的兴趣,具体方法有,使用场景描述,运用典型事例,穿插短小故事,引用文艺作品等。文化史内容丰富多彩,在讲授时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力求生
29、动形象,深入浅出,总的原则要求是:一、讲清文化产生发展的社会历史原因;二、讲清文化的先后传承关系;三、对有关的文化史内容进行对照比较;四、讲清国内各民族之间、中国与外国之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讲授战争史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揭示战争起因;二、介绍战前态势和战争方针;三、叙述战争过程;四、突出重大战役;五、分析战争性质;六、讲解战争胜负的原因和影响。22、讲述民族史应注意哪些问题?民族史内容包括:民族的兴起、发展和民族统一政权的建立,主要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措施,民族间的战争、交流与融合。讲授时应注意两个原则和三个关系。两个原则:(1)民族团结的原则 (2)民族平等的原则三个关系:(1)处理好中
30、华民族内部和外部的关系 (2)处理好汉族的主体性与中国多民族性的关系 (3)处理好统一和分裂的关系还应注意两点:一是介绍少数民族历史发展演变的来龙去脉,即它的起源、发展过程,今天的人口数量、分布地区及其变迁等;二是适当补充乡土民族史材料,填补通史教材的不足。23、乡土历史教学有哪些功能?答:1,有利于补充、订正通史教材的缺略和错误2,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3,有利于使学生加深对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规律的认识和理解4,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24、乡土历史教材选编中的原则?答:1,在选材上,配合中国通史教学,详其所略。2,在体例上,突出地方特点,不求统一格式。3,在史料上,鉴别
31、真伪,秉笔直书。4,在人力组织上,因地制宜,坚持集体编写与个人编写相结合。25、历史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答:1,组织历史课外兴趣小组。2,阅读课外历史书籍。3,观看历史题材电影、戏剧和电视录象。4,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考察历史遗迹、遗址。5,开展调查访问。6,收集历史文物。7,编辑历史壁报或历史小报。8,开展历史知识竞赛。9,举办历史文艺晚会。10,整理历史教具。11,举办历史报告会。12,开展历史专题研究。26、开展历史课外活动应坚持的原则?答:1,激发兴趣,自主参与的原则 激发兴趣就是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时,要符合学生的爱好与特长,富有趣味,使学生想参加,爱参加;自主参与包括自愿参加和主
32、动参与;2,积极开放,因地制宜的原则 积极开放就是要争取各方面的理解、支持、配合、帮助;因地制宜就是要充分考虑主客观条件;3,因材施教,培养特长的原则 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特长,安排他们的活动,调动每一个同学的主动性。27、历史教师教学技能的特点?答:教学技能是一般技能在教育教学情境中的迁移和具体表现。(1)多样性 指教学技能种类的多样化(2)凭借性 指教学技能的具有知识经验的凭借性(3)习得性 指教学技能非“生而有之”,而是后天研习苦练而得到的(4)发展性 指教学技能随着课堂教学的演进和教育科技的进步而发展28、教师语言技能有哪些要素构成?答:1,语音、语调是语言信息的载体、符号,教学语
33、言要求发音准确、吐字清晰。2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语速适中,通常处于每分钟180260字为宜。3,词汇是语言系统最基本的构成元素,语法是语言系统基本的组合规则。 29、语言技能的使用原则?答:首先是语言和环境的相适性的原则。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必须顺应学科特性、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识水平,必须不断控制、创设语言环境。 其次是语言的启发导向性原则。教师要用教学语言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的兴趣,点拨他们的思维。 最后是四种语言方式相配合性原则。肢体语言、情态语言、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相互协调、补充、强化。30、板书语言的功能有哪些?答:1,在于优化理解内容。板书内容可以引导和控
34、制学生思路,使其定向,有益于注意和定向,有益于思维。2,在于强化信息记忆。视觉与听觉的配合能使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得更长久,理解得更充分,从而强化教学住处的记忆。3,在于增加教学趣味。优秀的板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智能思维,使其深刻、愉悦地体会到教学的情趣和兴味。31、课堂演示技能的作用与原则?答:作用:1,演示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形成历史表象。再现历史形象,从而加深对历史事件的印象。 2,演示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3,演示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演示能够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并使无意注意尽快转为有意注意。原则:1,科学直观,易于理解。2,现象明显,易
35、于观察。 3,动作规范,可以重复。32、课堂提问的完整过程?答:提问过程指教师准备问题、提出问题、指导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并使之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发展品德的活动过程。粗细大小几十种提问类型都有如下过程:拟题?引入陈述听答评价。在拟题阶段教师根据教学任务要求、教学内容特点、学生学习状况,本着实现教学目标的动机而精心设计问题;在引入阶段,教师以必要的语言、动作、表情来表示问题即将提出,使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在陈述阶段,教师找到恰当的时机,适合的切入点对问题进行表述并作必要的说明,必要时对某些概念进行解释或给予适当的或明或暗的提示;在听答阶段,教师要仔细倾听学生的回答,在学生回答有困难或不完全时,
36、要以不同方式鼓励、启发学生;如督促学生完整思考;点明关键,帮助作出反应;给学生铺设台阶;学生对题意理解不完全或有误时可重复关键问题字句。在评价阶段,教师可重复学生回答,对其不足或错误部分予以补充、纠正,对学生回答给予评价,必要时可适当延伸,加入新材料、提出新见解。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各种回答均应善于“应变”和引导。另一方面,尽可能寻找出学生回答中的正确部分和和有新意的环节,或加以肯定,或“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开拓思路。33、常用课堂导入的类型有哪些?答:导入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新课知识的心理准备,认知准备,并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学习目的、学习方式及产生学习期待,参与需要的一种课
37、堂教学行为方式。导入技能就是设计、运用导入的技术和能力。常用的课堂导入包括:问题导入,疑问、矛盾、问题最能启发思维,能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开户学生思维的钥匙故事导入,用故事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也促使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的内容经验导入,从已有的历史知识、生活经验或熟悉的素材出发,以生动有趣的提问、讲解等方式导入新课,可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动脑筋,想问题。其他的,根据教学内容的范围大小,导入可分为课程导入和课时导入;按照不同教学活动方式导入可分为直接导入、复习导入、悬念导入、直观导入等34、结束技能的分类与使用原则?答:分类:1,总结归纳法 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提纲挈领地
38、把整节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总结概括,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2,拓展延伸法 把学过的知识向其他相关方面延伸,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新旧对比法 将传播的新知识与相关的旧知识了解起来,进行分析比较 4,练习评估法 以课堂提问或小测验等练习形式对学过的知识技能进行检测,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5,承前启后法 把导入时的悬念,预习中的疑问在结束时予以回应,选择下节课相关的知识作为下节课的铺垫和伏笔原则:1,目的性原则 以教学目的为依据来确定“结束”内容的实施方式方法 2,趣味性原则 在结束教学时有意味地设置一些悬念,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 3,及时性原则 及时小结和周期性复习巩固 4,多样性原则 以形式多样
39、、方法多种的结束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巩固性原则 结束要有益于帮助学生了解概念规律的来龙去脉,巩固课堂效果35、课堂教学组织技能的类型。组织技能决定着课堂教学进行的方向与和谐教学环境的设立,它可组织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标准,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组织的基本形式大致有如下三类:其一,管理性组织:其目的在于进行课堂秩序的维护,纪律的管理,其作用是使教学在一种有序有利的环境中进行。课堂活动的表现五光十色、异彩纷呈,必然要有严格的纪律约束,良好的秩序保持。其二,指导性组织:提教师对某些具体教学活动进行的组织,如组织阅读、观
40、察演示、课堂讨论等。其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学习课程的方向、方法。其三,诱导性组织: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满感情,用亲切热情的语言来引导、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用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目的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确保教学任务保质保量顺利完成。36、学生学习的特点。一、以系统学习人类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所学的内容主要是前人创造并积累起来的各类科学知识,是经过前人检验过的、间接的知识经验。二、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传授和指导下进行的,这种指导,既体现在学习计划、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手段的安排上,又体现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检查和督促学生完成学
41、习任务上,同时还体现在教学生学会思维和学会学习上。三、在交往中学习。学生在校学习是一种集体交往活动。在现代班级制度下,教师要把自己的知识、技能、情感、意志同时向很多学生传递,学生要接受这种传递才能使自己获得发展。同时,学生之间在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时时处处都发生了解,进行交往。四、规定性。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是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其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由国家教育部门根据社会的需要、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各科的知识体系统一规定的,学生不能任意取舍。37、学生学习活动的特点。中学阶段,学生的兴趣、水平与小学生有明显的不同。由于知识经验的增加,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抽象的逻辑
42、思维逐渐占主要地位。他们已能够不受事物的具体情节所局限,能根据掌握的历史资料,超出直接感知的事物,进行推理的论证。主要表现在对因果关系的理解上有着较大的兴趣。进入高中以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水平又发展到了新的高度。在学习方法上,高中阶段主要要求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学会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思维发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思维的辩证性有了较大的提高,眼界和思路较之初中宽广且有深度,因而提高了思维的批判性和概括性。他们还喜欢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对教师的评议,试图从各方面去分析,发表自己的见解。38、构成学习动机的内驱力有几种类型。 学习动机通常指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其行为期间
43、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集中反映在成就动机上。学习动机是以求得学业成就为目标的。它主要由认知的、自我提高的和附属的三种内驱力构成。一、认知内驱力是指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是一种内部动机。认知内驱力对学习起推动作用,学习又转而增强内驱力。二、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个体对因自己的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它是把成就看做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是一种外部动机。三、附属内驱力是指学生为获得长者(家长、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成就动机中表现出来的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
44、动机结构的比重中,通常因年龄、性别、人格结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因素的不同而异,教师在教学中应很好地把握它。39、历史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一、兴趣与历史学习 深厚的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推动学生兴致勃勃地去进行学习。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效率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良好的学习兴趣的形成,第一,要培养好奇心 第二,要引导兴趣适应变化的形势不断地向更高层次发展 第三 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强化良好的学习兴趣 第四 兴趣要从努力学习中培养二、情感与历史学习 学生有了对学习的强烈情感,就会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地探求新的知识,大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顽强地克服各种困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历史知识蕴涵
45、着极为丰富的情感教育因素,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上自强不息,对学习产生热烈的情感,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三、意志与历史学习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必须有坚持到底的意志,学生通过具体的学习活动来培养自己的意志,通过攻克难题、迎战困难来锻炼自己的意志。坚强的意志是学习取得成功的有力保证。40、影响学生学习中的外部因素有哪些?一、教师对学生历史学习的影响 教师的知识能力、个性品质会影响学生的历史学习知识技能:1、历史教师的知识素养会直接影响其对历史学习的兴趣2、历史教师还必须把教育理论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技巧,特别是语言的技能技巧,因为教学工作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表述的
46、。3、历史教师还要有热爱、尊重学生的心态,教师只有爱护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历史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总体结构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历史教师的个性品质也会对学生学习历史产生影响1、历史教师的个性影响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2、历史教师的个性品质影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3、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的个性品质有利于造成浓郁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二、历史教材对学生学习历史的影响历史教科书是中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基本依据。优秀的历史教科书会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起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学历史教科书
47、一定要强调内容通俗、语言生动、图文并茂、印刷精减、装帧优质,以吸引学生对它的注意和喜欢,增强中学生对历史教科书的兴趣,提高其对历史课的喜爱程度,力争做到学生一看到历史教科书就想翻阅。41、学习中怎样才能集中注意力?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观察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对中学生的学习来说,注意是感知的基础,是认真听课、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的必要条件。一、养成良好的注意习惯。养成在任何时候学习都要集中注意的习惯。二、善于运用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相互转化的学习规律。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两种注意要交替使用,这样就能使学生始终保持集中的注意,从而有效地学习历史。三、加强意志的锻炼,加强自制力的
48、培养。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位中学生都应有意锻炼自己能在较喧闹的场所加强自制力,努力集中注意力,安心学习,培养适应复杂环境的意志。四、用科学的方法保持注意力。学习时要注意劳逸结合,同时,应培养自己能在同一时间内将注意分配到两种或更多的客体或活动上。 42、培养学生想象力应注意哪些问题?想像就是头脑在感知材料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过程。在历史学习中每位同学都必须重视想象力的培养,想象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一、扎实打好基础,创造想像条件。发展历史想像力首先要扎扎实实学好基础历史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扩大知识面,积累生活经验,为想像创造条件。二、语言文字形象化、抽象概念具体化。在历史学习过程
49、中,养成善于将一些史料记录、文字再造成图画和把一些抽象的史料、概念用具体的内容来描述的习惯。三、培养丰富情感,发展好奇之心。在历史学习中,中学生要注意培养自己丰富的情感,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四、参加历史课外活动,重视历史课外阅读。中学生应积极参加一些与历史有关的有益的课外活动,如发明创造小组等;认真搞好历史课外阅读,也是发展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如适当读一些科幻小说、文艺作品等。43、新课改倡导怎样的评价理念?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课程评价理论代表了课程评价的发展方向。一、以质性评定统整、取代量化评定 质性评价为了更真实地反映教育现象,并不排斥量性评价,而是将它统整在自己
50、的体系中,在适当的评价内容或评价场景中,依然使用量性评价。二、评定的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于发展 新的评价理念“把评定看做是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机构成环节,它同样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评价是为了帮助学生在现有基础之上的进一步发展。三、重视学生个性化、培养学生使用精神 在新的评价方式上,教育评价将注意力放在学生的个性化反应上,尊重学生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新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评价的范围不仅是其结果,对于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所做出的贡献也是评价的内容之一。四、强调评定问题的真实性和情境性 学生学习、认知环境的真实性、情境性不仅对学生认知所学内容有强烈影响,而且
51、对提高学生实际能力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历史教学中,更多地运用情境教学和参观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现代的评价理论,要求评定问题的设计要具有真实性、情境性,以便考察和提高学生对现实生活的领悟能力、解释能力和创造能力。五、不仅重视结论,更加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新的评价理论要求在设计评价题目时,应选择那些能够体现学生搜集资料、推理判断和做出结论的全过程试题。2、说课的概念: 教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评委, 系统而概括地解说自己对某一具体课程的理解、对这一具体课程所做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大家进行讨论评说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3、说课的分类备课型说课:是集
52、体备课的一种形式,在教师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说课。观摩型说课:为培训和辅导教师进行的一种示范型说课。竞赛型说课:教学竞赛和教学评比的一种形式。评价型说课:为考核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而进行的说课。研究型说课:为把某一试验课题或课堂教学的某一专题的探索引向深入而进行的说课。反思型说课:为反思和解决备课和上课中所存在的问题,在讲完课之后进行的说课。二:说课的特点:1、说课从内涵来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从其内涵来看,说课主要解决的问题有四个:一教什么?二怎么教?三为什么要教这些?四为什么要这样教 ?教育教学理论在说课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是整个说课的灵魂所在。 二:说课的特点:2、从说课的表达形式
53、上来看,具有阐发性它更加突出地表达教育教学理论对教学方案、教学设计的指导关系。说课要以备课为前提,以教案为素材,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上,去阐发案中之理、理中之案。 说课的表述方式中既需要有说明,也需要有证明,更需要有阐述。 3、从说课的技能上来看,具有鲜明的演讲性它以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达为主,来面对同行或评委发表自己的施教演说。它是动态的,它需要教师把内在的思维成果实现外化的功夫,需要教师心口相应的协调能力和演说的技巧。 要尽可能说的精彩,通过说让听者心悦诚服。因此,说课是一种演讲活动。4、从说课的水准上来看,具有高层次性说课理论性,促使教学研究才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促使教师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化。
54、说课的阐发性,要求教师做到理论与实践向结合,使教师向着教育理论家靠近。说课的演讲性,对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能、教学语言、口头表达能力等教育基本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说课是一种高层次的教研活动。5、从说课的实践上来看,具有可操作性第一:说课的内容即要求非常明确、具体和科学,具有规范性。第二:说课不受时间、地点和教学进度的影响,具有灵活性。第三:说课的演讲效能,具有激励性。第四:说课具有极强的组织力度,具有约束性。三、说课的内容(说课说什么?)(一)说教材1、说课题和内容提要。2、说该课题在教材中的作用、地位及与其它知识之间的了解。(搞清楚知识结构体系和教材编排意图)3、说教学目标。(本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一说教学目标是什么?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二说教学目标是如何确定的。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一是课程标准的规定;二是单元章节的规定;三是课时教学任务;四是教学对象的实际。4、说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关键。5、说对教材的独到见解。 (二)说学法,即学生的学习方法(1)针对本节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及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确定学生适合采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能源项目投资定金合同附属协议书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权威解读!欠条法律风险防范及处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白酒定制生产与品牌发展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铁安装工程设备磨损保险合同2篇
- 2025年度西餐厅经营管理权租赁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航空货运代理航空货物包装材料供应合同3篇
- 展会展台拆除合同(2篇)
- 小区道路工程承包合同(2篇)
- 2025年餐饮食材配送与售后服务合同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航空航天零部件耗材采购合同范本3篇
- 幼儿园反恐防暴技能培训内容
- 食品企业质检员聘用合同
- 中医诊所内外部审计制度
- 自然辩证法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年国家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考试题库(含答案)
- 护理员技能培训课件
- 家庭年度盘点模板
-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数学 含答案
- 2024年资格考试-WSET二级认证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试卷中国电子学会青少年软件编程等级考试标准python三级练习
- 公益慈善机构数字化转型行业三年发展洞察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