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_第1页
25.《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_第2页
25.《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_第3页
25.《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5.答谢中书书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关键字词学习描写山川景物的方法。2、能熟练朗诵并背读课文。3、通过了解背景及同类诗歌初步认知山川对以陶弘景为代表的中国文人精神的 影响。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通过品读关键字词学习描写山川景物的方法。 难点:通过了解背景及同类诗歌初步认知山川对以陶弘景为代表的中国文人精神 的影响。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与智正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所追求的 最高道德规范, 因此山川就成为了他们精神家园, 也频频在他们的笔下出现。 正 如本文开头所言,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但是作者写作此文,并非要描写那 些“共谈”的内容,正如他自己所说的,

2、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学 生翻译这句话)。作者的言下之意就是只有自己与谢灵运看到是“古来共谈”者 所没有发现的“奇”。这里的“奇”就是“与众不同”之意。那么作者看到哪些 与众不同的景物呢?这个问题曾经也有人问过作者, 他的好友萧衍称帝后曾邀他出山为相, 问他 “山中何所有”,能让他抛弃一切功名利禄。他便以此问为首句,写了一首名为 诏答山中何所有的诗: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但可自怡悦,不堪持寄 君。”白云是缥缈不定,那么作者心目中的“山川之美”是否也是缥缈不定的? 本文所展现就是现实中的山川之美的与众不同之处。二、初读课文,赏奇文。1、请大家朗读课文,归纳出作者所描写的景

3、物。 (学生列举表现景物的词语)高峰、清流、两岸石壁、青林翠竹、猿鸟、沉鳞。2、前四种是山中之景, 而后两种写的是山中动物。 但这一切在山中都是常见的, 同时也是山水散文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这说明作者所描写的景物本身并没有与众 不同之处,“奇”的是他的描写方法。(学生补充作者描写这些景物的语句)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 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3、要了解这些描写的独特之处,我们就需要先明白它们的意思。下面就请大家 结合书下的注释,口头翻译这段文字。(标准翻译: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 清澈的溪流一望到底。 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 交相辉映。青翠树林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

4、散的时候,传来猿、鸟 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太阳快要落下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三、品读课文,悟奇趣。1、这样翻译当然很标准,但是我们只能从中感受到山的高,水的清等等内容, 这样的描写 “奇”吗?可见我们还需要继续探究作者描写的独特之处。 请大家注 意,作者写山高, 不仅用了“高”这个形容词来描写山峰, 还用了什么词还写它? (“入云”,动词)我们发现,作者不仅在写动物时用动词,写景物时同样也用 了动词(“见底”“交辉”“俱备”“乱鸣”“竞跃”)。作者用动词来描写景 物的目的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下面重点探究的内容。提示: 动词是用来写动作的, 而有了动作就说明描写的对象一直在处在变

5、化中。 作者 用这个动词想表现山一直在进行什么动作?(生长)作者用“入云”一词形容, 说明山的生长有尽头吗?它的生长有什么特点?(不停地生长) 如此写山,山还仅仅是一个静静地等待人们去观赏的景物吗?(有了生命) 如何描写这一场景才能表现出山的生命?这就需要我们展开想象, 用不同的方 法(高山如同一个不断长高的巨人钻入层层云霭中, 撑开厚实的天空, 撑出一个 崭新的世界) 为什么水会清澈见底?此处的“见底”仅仅见到了一条沉静的河流吗?朱熹的 观书有感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山中的活水从何而来?(学生描述瀑布奔流, 白雪融化, 山水汇集的景象) 正因为永远都有这些活水注 入,因此

6、溪流才可以保持永远年轻的生命,永远清澈见底。 同样,请大家思考一下,“五色交辉”的石壁色彩从何而来?作者用“交辉” 这个词强调了这些色彩的什么特点? (色彩斑斓, 但无法分辨出某种颜色, 因为 它们交织在一起了) “青林翠竹”似乎没有改变,可是我们想象一下,当四季变换时,周围的景物 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描述山中四季变化的场景) 请大家想象一下, “乱鸣”与“竞跃” 展现了一幅什么样的场景? (活力四溢) 夕阳灿烂的阳光照耀在跃起的鱼儿身上, 反射出绚丽的色彩, 非常美丽。 但作者 强调的是鱼原本潜游在人们看不见的水底, 此刻的跃起让我们看到山中旺盛的生 命力不仅存在于我们眼前的景物、 动物之

7、中, 还在哪里存在? (山川中的每一个 角落) 作者笔下的动物出现在两个特定的时间点中。 “晓雾将歇”是什么时候?(早 晨的雾气将要消散时) 就是一天即将开始的时候, 此刻山川仍被晨雾笼罩, 原本 应当是一片寂静。此时“猿鸟乱鸣”,山林在喧嚣中开始了新的一天。 “夕日欲 颓”是什么时候? (太阳快要落山时) 就是一天即将结束的时候, 黑暗即将降临, 一切似乎要重回寂静中。但此时“沉鳞竞跃”,似乎要把积蓄了一天的活力全部 释放出来。 我们可以想象, 夜幕降临后, 山林是否会陷入一片沉寂之中?作者在 上一句跨越了四季, 这两句则涵盖了一天的景物, 两句均强调了旺盛蓬勃的生命 力,这说明山中的生命的

8、特点是什么?(永不止息)2、总结:山中的生命具有“生机勃勃、蓬勃旺盛、永不止息”的特点,而只有 陶弘景才看到了这一点,这才是他笔下的“山川之美”的与众不同之处。3、再读课文写景部分, 注意节奏的变化和重音的突出, 读出这种蓬勃的生命力。4、学生从上述语句中任选一两句,加上自己的想象,用几句话描写其所展现的 场景。(学生完成后交流自己所写的内容) 四、延伸阅读,识奇人1、诗人很骄傲,因为他发现了山川真正的美。而我们也同样值得自豪,因为我 们用自己的话复述了作者所描写的场景, 展现出了作者蕴含于文中的生命力。 “山 川之美,古来共谈” ,但为什么作者认为只有自己和谢灵运才能真正感受到蕴含 其中的生

9、命力呢? 补充背景 1:我们就先了解一下作者的生平。 如果我们读一读史书, 会发现陶弘景并非一个天 生的隐士,他在年青时也曾为官,而且工作勤奋。即使在他归隐之后,虽然谢绝 了梁武帝的邀请,但仍然积极参与了国家的大事决策,按南史的说法是“国 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 无不前以咨询, 月中常有数信。 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 这一切与他表现出的超脱世外的情怀似乎很矛盾。 他并没有与外界脱离, 但却只 愿意保持旁观者的姿态,而不愿参与进去。他为什么有如此矛盾的言行,关键就在文中他对人间的称呼, “欲界”本身是佛 教的用语,但在此处指什么?(欲望) 补充背景 2:陶弘景 36岁时归隐,就在这短短的

10、 36 年中,南朝就换了两个时代,七个皇帝, 而这七皇帝中,有三人死于非命。而在他归隐的 10 年之后,梁代齐,其间又换 了 5 个皇帝,只有一人善终。而每一次政变,其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争夺最高的 权力,而这争夺必须伴随着血腥的屠杀。 陶弘景本为道家, 但却借用了佛教对人 间的称呼,称之为“欲界”,也就表明了他对于身边这个血腥的世界的态度。因此,作者不愿意参与政治,以此来表示对尘世的厌恶。2、什么样的人才能真正摆脱“欲界”的束缚呢? 谢灵运有诗曰: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只要变化的脚步不停止,山 水就永远保持着活力。 同样,我们的生命如果能如同山川的景物一般, 永远不停 地运动着,心灵也同样可以保持纯净。谢灵运的登池上楼中有句: “池塘生 春草,园柳变鸣禽”,一个“变”字写出了春天生命初生的景象,也写出诗人心 中的惊喜之情。 他原本在床上卧病一冬, 此时窗外的景象也让他的生命重新获得 了活力,渴望改变。 谢灵运已经将自己的生命与与自然真正融合在一起, 而作者 同样如此。他赋予了山川哪些新的使命?(净化心灵,摆脱名利束缚)3、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