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作业题一、填空题1德国的(赫尔巴特)是提出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理论基础之上的第一人。2斯金纳认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更能解释人类的学习行为。他总结出学习的四条规律(习得律)、(条件强化)、(泛化作用)、和(消退作用)。3认知学派中,(皮亚杰)提出人的学习、心理的发展就是个人的图式不断丰富、建构、提高、发展的过程;(布鲁纳)主张采用发现法;(奥苏伯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和“先行组织者”理沦。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的主张。4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与科技)四种社会系统要素常常交织在一起,塑造着现实中的课程、教学。5教学就是学校教学,是专指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进行
2、的,以特定文化为对象的学习活动。儿童、社会、知识是课程与教学的核心问题。6(观察研究)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时世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7.一般来讲,课程是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根据某种(文化)和社会取向,为培养下一代所制定的一套有目的、可(执行)的计划,它应当规定培养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应当有一套具体(实施)的策略,也应当具备恰当的(评价)方法。8.教学设计可以看作是(文件课程)向教学活动的转化,将规定的目标与内容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并且根据具体学校、学生和(环境)的变化进行创造和调整。9.在现代的学习观中,人本主义、(建构
3、)主义的影响越来越大,更加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并提倡学习者了解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自主控制学习行为。10.不论是正式的课程还是非正式的课程,都起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了使儿童能够胜任成人后的生活,掌握(生存)技能,社会习俗、伦理道德,因此要进行特定的教育训练。11.赫斯特把人类的知识分成七种形式:形式逻辑和数学、(自然科学)、对自己和他人心智的理解、(道德)判断和意识,(美感)经验、宗教主张、哲学理解。12.课程设计指拟订一门课程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它大体包含两个层次的问题,一为(价值)层面上的课程设计,一为具体(技术)层面上的课程设汁。13.课程设计中涉及的课程要素主要
4、有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和评价。14.课程设计的定义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侧重于(技术)层面,另一类侧重具体设计前的(理论研究)和准备。15.在泰勒的设计模式中,课程目标的来源有三个方面:(学习者)、学校以外的现代生活和学科内容。16.目前典型的课程设计模式有(目标模式、过程模式、集体审议模式、自然设计模式)。17.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基于对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关系的辩证认识,在课程的设计取向上以为(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18.我国目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小学三年级至高中新设置的必修课“(综合实践活动)”也属于一种超学科的综合课程。19.课程与教学目标即
5、我们对课程与教学预期的结果。它直接受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制约和影响。20.我国学者借鉴外国经验,一般把课程与教学目标分成(行为)取向的目标、(生成)性取向的目标、(表现)性取向的目标三种。21.行为取向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控制)、激励和评价功能。22.布卢姆长期从事教学目标研究,他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方面,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具体而言,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亚类。23.(生成性)目标可以说是在教育情境中、在解决的过程中产生,是学生和教师由内在的价值观引导的关于经验生长的方向感。24.
6、20世纪70年代(斯坦豪斯)在自己的著作中系统地批判了行为取向的课程、教学目标,并相应地提出的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25.斯坦豪斯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教育的发展,而且发展的最好的手段不是通过明晰的目的,而是通过批评实践。26.1999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改革开放后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27.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目标形成了一个从抽象、宏观到具体、微观的目标网络。该网络包括了下列三个维度的目标:基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目标。28.自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7、以来,对课程内容的解释大多围绕以下几种不同的取向而展开:课程内容即教材,(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29.从教育发展过程看,基本形成这样几种相互对立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直线)式与螺旋式。30.新课程结构的调整本着(综合性)、(均衡性)、(选择性)的原则进行,努力使新课程结构适应新的教育理念的要求。31.课程内容的研究主要解决如何选择和组织某一门课程的内容,即决定(应该教什么)和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这些需要教的内容。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遵循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原则。课程内容的纵向组织、或称序列组织,就是按照某些准则以(先后顺序)排
8、列课程内容。课程的不同分类:分科与综合、学科与活动、必修与选修、显性与隐性。32.课程组织有两种功能:基于学生的心理发展来安排(学生的学习经验),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习经验产生最大的累积效果,达成(教育目标)。泰勒根据课程的组织结构把学校课程分为四大类:(学科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完全未分化的课程。根据各学科如识综合程度的不同,可以把综合课程划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三种形态。33.必修课程的本质特点就是(强制性),它是社会权威在课程中的体现。选修课程一般分为(必选课程与选修课程)两类。34.课程结构是指(课程各部分组织和配合),即探讨课程各组成部分如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
9、问题。中小学课程结构的安排,基本上是由(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与社会实践活动四个部分组成。35.课程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研究(一个预期的课程在实际中)是如何运用的。36.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可以分为三大类:(课程本身因素、学校内部因素、学校外部因素)。37.课程学者霍尔和霍德提出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课程的关注程度分为七个层次:低度关注、了解信息、个人层面的、(管理层面的)、结果、合作、再关注。38.美国课程专家麦克尼尔将课程实施的策略分为三种:(从上至下的策略、从下至上的策略、从中间向上)的策略。39.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现编、
10、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40.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水平高低、素质优劣直接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因此要完善教师教育体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41.影响校本课程参与者的因素包括教师、(学校领导与管理者、学生及家长和课程专家)。42.根据各学科知识综合程度的不同,可以把综合课程划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互种形态。43.学校里的隐性课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制度方面)的隐性课程、(文化心理方面)的隐性课程和物质方面的隐性课程。44.在新课程计划中增设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
11、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45.课程实施的过程是一个递进的过程,有不同的层面,具体表现在如下层面:教材的改变、组织方式的改变、(角色或行为)的改变、(知识和理解)的改变和价值的内化。46.课程管理,是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内的整体上对课程的(编制)、(实施)、(评价)等工作的组织与控制。47.从总体上,各个国家的改革呈现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走向融合、平衡的趋势,而且体现出许多富有时代特色的共同特点与性质(民主化)、(规范化)、多元化、弹性化和整合化趋势。48.教学过程应该具有如下功能:探索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智能和(发展情感与态度)。教学过程有如下的特点:(双边
12、性)、认知性和实践性。49.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和(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50.现代教学手段的发展趋势是:多媒体化、(网络化)和(智能化)。51.教学艺术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语言、动作、表情、色彩、音乐等手段,创没教学情境,创造性地组织教学,使学生在愉快中高效率进行学习的精湛的教学技能(技巧)。教学艺术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教学艺术是指教学各组成部分的艺术,而狭义的教学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52.教学艺术具有如下特征:创造性、(形象)性、情感性和(审美)性。53.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功能有: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决策)功
13、能、(促进)功能和发展功能。54.我国学者对教学过程本质问题作了一些研究,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类(教学过程认识说、教学过程发展说、教学过程本质说、教学过程实践说)。55.教学过程的两种动力包括(教学过程内部动力和教学过程外部动力)。56.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的事物的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获得生动表象的基础上,对学习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理论思维)。57.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学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识发展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4、,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58.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它包括了(教师教法、学生学法、教与学的方法)。59.(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为: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60.自学指导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始终的教学模式。61.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62.(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63.(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
15、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上课的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64.学校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要让学生通过自然或社会实践获得必要的直接经验,验证或运用理论知识,借以开阔眼界,扩大知识,激发学习热情,培养独立工作能力,陶冶品德。这种在(自然和社会现实活动)中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便是现场教学。65.(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66.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
16、)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67.课堂管理包括(课堂时间管理、营造和谐课堂气氛)和恰当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68.一般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三种类型。69.所谓教学手段,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和设备)。70.现代教学媒体可以分为五类:(光学媒体)、音响媒体、(文字图像媒体)、视听媒体、(综合媒体)。71.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信息传播的过程,传播过程中有四个要素,即(传播者、信息、媒体和受传者)。72.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在教学中主要有两种应用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和个别化学习模式)。7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表达艺术
17、是非常丰富的,它一般要通过(副语言)、手势、(面部表情)、眼神、(体态)等来表达。74.根据教学语言表达方式,把教学语言划分为(叙述性语言、论证性语言、说明性语言、描述性语言)。75.导课的针对性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需要,又要顾及(学生的特点)。76.(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决策功能、促进发展功能)是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77.使课程与教学评价工作更为有效,根据对象发展的进程,根据不同时期有不同进度、目的和重点的实际情况,评价可以分成三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78.档案袋的开发一般包括三个步骤,即明确课程目标与评价目的、(收集与选择作品和反省与评价)。二、
18、选择题1.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课程与教学问题,但对教学问题的研究越来越离不开课程问题的分析,而课程问题的研究,也更注重(A),以及实施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表现。A、实施过程2.研究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一般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的(D)基础;课程与教学的社会与文化学基础。D、哲学3(A)流派强调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要遵循一定的顺序与步骤,( A )流派高度重视学习中的情感因素? A、行为主义流派,人本主义流派4教学过程是实现课程(A)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学校教育中发展学生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的最重要的载体。A、目标5(D)总结出学习的四条规律:习得律、条件强
19、化、泛化作用和消退作用。D、斯金纳6儿童中心、“做中学”的课程与教学观,主要是受( B )流派的影响? B、实用主义7(B)认为:学校或课堂是一个由表达一定的社会意义的各种符号所组成的社会环境。B、互动理论8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我们应当设计不同的课程目标:在培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上,则(C)较为适用;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则( C )更佳。C、行为目标,表现性目标 9.下列哪位是课程设计目标模式的主张者? ( A ) A、泰勒10.下列哪种课程设计模式主张教师参与课程设计?( C ) C、集体审议模式 11.过程模式的代表人物是(B)B、斯坦豪斯12.课程注重教学的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传递
20、与继承,通常以逻辑组织严密的分科课程的面貌出现,这是哪一种课程取向?(B)B、学术理性主义取向13.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课程设计的特点是(B)B、课程设计的体制以统一的模式为主14.生成生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D)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的传播。D、斯坦豪斯15.根据艾斯纳(EW。Eisner)课程与教学目标类型划分,我国目前开展的研究性课程,很多就是使用( C )。C、问题解决目标 16.按照课程的类型,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是计划表上看不到的课程,属于( D )。D、隐性课程17.行为取向的课程、
21、教学目标包括两个重要含义:第一,课程、教学目标要着眼于(A);第二,课程、教学目标要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A、学生的行为18.课程内容的选择不受以下哪一种因素的制约? (C)C、国家统治阶级的需要19.课程内容的活动取向特别注重(B)。B、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20(B)是最虫为分科课程提供心理学理论基础的人。B、赫尔巴特21必修课程的本质特点是(A) A、强制性22将课程的实施过程看作是课程形成过程的一部分,认为在教学之前并没有一种完整的、规定好的课程,这是(C)。C、课程实施的参与制定观23“教师的作用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与他的学生一起来创造课程,将课程的实施过程看作
22、课程形成过程的一部分。”此观点是什么样的课程实施观的体现? ( B ) B、参与制定观24“课程实施过程中主动对课程方案研究的修正,可以作为实施的一部分,而且是成功的实施所必须的。”此观点是什么样的课程实施观的体现?( C ) C、互动调适观25根据课程实施的五个层面,的改变是课程实施取得实质性效果的重要标志;根据霍尔和劳克斯的使用水平测量量表,在课程实施中,教师使用新课程水平的最低限度要达致水平,才算已经实施了新课程。 ( A ) A、角色或行为,常规化26霍尔和劳克斯认为,在课程实施中,教师使用水平的最低限度要达致(A),才算已经实施的新课程。 A、常规化27(B)的课程管理模式强调社会需
23、求多样化,强调学校自身的独特性,强调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发展人的个性,实际上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B、地方分权型28下面各国中比较典型的实行中央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国家为(A)。A、法国29以下哪国主要实行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 A ) A、美国30下列哪一项不是当前课程管理的趋势与特征:(D)D、差异化31新教育派或进步教育派认为,教学过程的三要素中,( C )应该是中一心。C、学生32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之争,集中反映了教学过程中的什么规律?( B ) B、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规律33教学模式的本质特点是( C )。C、操作性34下列哪种课程设计模式主张教师参与课程设计? ( C )
24、C、集体审议模式35任何教学模式都是由一定的指导思想、目标、程序、策略和评价等基本要素有机构成的整体,自身都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结构和机制,这体现了教学模式式的( A )。A、整体性36是教学模式结果要素中的核心因素,对其它因素具有指向和制约作用,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 D ) D、功能目标37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A )突出地体现了教学作为一种简约的认识过程的特性,是人类传播系统知识经验最经济的模式之一,也是我国基本的教学模式。A、传递一接受教学模式38历史上最早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 )。A、个别教学39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
25、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叫做( D )。D、复式教学40( C )阶段,标志着教学手段的发展开始进入了现代化阶段。C、视听媒体阶段41教学过程的功能包括探索知识、形成技能、(B)。B、培养智能、发展情感与态度42教学动力不是无规则动力,而是有方向的,教师引发的教学动力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这说明教学动力具有(A)特征。A、方向性43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为(A)(A)拟定计划验证假设总结提高。A、提出问题、建立假设44(A)就是非操纵的教学,教师不是直接地教学生,而仅仅是促进他们学习。A、非指导性教学45按照课程的类型,学生在学习环境 (包括
26、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如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是计划表上看不到的课程,属于(B)。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46根据课程内容的逻辑和心理呈现方式,越低年级越适合(B),越高年级越适合学科的(A)。A、逻辑组织 B、心理组织47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讨论法和(C)。C、研究法48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A)和环境因素。 A、教师的因素、学生身心的因素49分组教学制中对学生的分组主要有(A)外问好分组、内部分组等形式。A、能力分组、作业分组50(C)是指教学媒体能在同一时间内传递信息的范围。C、接触面51下面不属于现代教学媒体发展趋势的是(B
27、)。B、实用化52现代教学媒体的扩散性是指(D)。D、教学媒体可以将信息在一个扩大了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内传递。53教学媒体具有表现事物的空间、实践和运动特征的能力,这是指教学媒体具有(B)的个别特性。B、表现力54现代媒体的作用是对于人类感官的延伸,( D )是对人类视、听觉同时的延伸。D、视听媒体55现代教学媒体的个别特性,体现在表现力、重现力、参与性和方面。( B ) B、接触面56教学竞选州长,教师设计这样的结束语:马克。吐温实在算得上是一位幽默大师,他的小说既深刻又有趣,他写的两本反映儿童生活的小说汤姆索娅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令人着迷的书,同学们可以抽时间读一读,这属于(B)。B
28、、拓展延伸式结课57下面不属于教学语言艺术特点的是(D)。D、正规性5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板书特点的是(B)。B、丰富性59在课堂结束时,注意增添浓郁的色彩,艺术的含蓄,是学生感受到言已尽而意无穷,可后引起咀嚼回味,展开丰富想象,这属于(B)A悬念式结课 B、回味性结课 C、归纳式结课 D、自然式结课60根据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体,可以把评价分为(C)。C、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6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测验的特点的是(B)。B、主观性62根据观察时是否借助有关仪器或中介,可以把课堂观察分为(C)。C、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三、简答题1分析心理学对课程与教学的影响?对学习观的影响,认知学派、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
29、更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并提倡学习者了解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自主控制学习行为。对学生观的影响,学生发展的主体观、学生发展的整体观、师生之间的平等观。2如何从静态的角度理解课程?当我们从静态的角度理解课程时,可以说课程是目标、是学科或教材、是计划。这时,课程与教学既有本质上的区别,又有实践上的联系。教学作为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3简述文化传统、社会制约课程与教学的维度。从宏观上,四个社会系统要素制约着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水平。从微观上,制约着课堂教学的组织和人际关系。具体包括社会系统要素制约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组织、制约着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选择,师生各自的意识影响课堂上的
30、人际交往。4简述设计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意义。第一,为课程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第二,为课程与教学的组织提供依据。第三,为课程实施提供依据。第四,为课程与教学的评价提供依据。5简述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是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选择课程与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依据。课程与教学研究本质上是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认识课程与教学的规律和特点。研究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一般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的哲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的社会与文化学基础。6简述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的类型特点及其适用性。分科课程:定义,即学科课程,它是根据学校的
31、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分科课程强调各门课程各自的逻辑体系,教学以各个学科知识为中心分科进行,分科课程重视每门学科知识体系的科学安排。优点:有助于教学科目的设计与管理,也易于教师的教学,同时更有利于学生简捷有效地获取系统的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正因为如此,分科课程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发展中一直居于重要位置。缺陷:第一,导致学科数量的无限膨胀。第二,限制了学生的视野,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广度。第三,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第四,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课程与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分离,不利于学生
32、的全面发展。综合课程:定义:即统整课程,是指把若干相邻学科内容加以筛选、充实后按照新的体系合而为一的课程形态。 综合课程体现了这样一种课程取向,它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评价:克服由于学科细分所导致的知识零散,可以解决学校课程拥挤的现象,可以使课程中分裂了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至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世界课程改革实践来看各国都大力倡导课程的综合化。7简述人本主义的课程与教学理论。人本主义的心理学思想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创始人马斯洛将其理论称为继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之后的美国心理学的“第三势力”。70年代后,继承人罗杰斯提出的“以学习者为
33、中心”的思想被广泛用于教育领域。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想高度重视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有利于学生的学习风格和个性发展,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强调学生的主动精神,对课程编制、教学实施都有启发作用。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一些观点缺乏实验研究的基础,有随意性,臆想性的倾向,在实践中不易把握、操作。8当代课程设计表现出哪些趋势?多种取向的综合;课程内容选择的基础性和时代性;学习活动的探索性与实践性;评价的过程性和发展性。9简述课程设计过程模式的特点和评价。特点:一是强调教育的方式而非教育的内容,重视学习者主动学习;二是将重心放在教学的环境和经验的重组上。评价:过程模式是在对目标模式进行系统批判的基
34、础上建立起来的,试图解决目标模式无法解决的问题,直接关注教育过程的不断调适,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学习和发展。但它对模式的建构并不是很成功,尽管提出了很富有吸引力的课程思想,却没有说明具体的行动方式,让人感到难以把握。而且过程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有些脱离现实。10泰勒课程目标研究的特点是什么?优点:第一,在课程发展中,关注学习者的因素,注意发展个体适应社会的能力,体现了“生活适应教育”的精神。第二,强调课程发展的计划性、目的性和可控制性。第三,把科学管理原理应用在课程管理中,体现了课程发展的科学性和逻辑性。第四,将课程与教学密切地联系起来,增强了课程理论的实践性。第五,全面而系统地展示了课
35、程发展过程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循环关系。不足:第一,只重视课程具体方面的改进,强调课程与教学的效率、预测和控制,尤其重视实现目标的手段,忽视对教育教学本质的理解。第二,对课程问题采取了一种实证主义的态度,课程内容大多只叙述“如何”的知识,教学只是将这些知识“有效”地转让给受教育者。第三,把教学过程视为纯粹“技术性”的过程,过分强调其组织性、计划性和目的性,忽视了学习者这一人的因素。11简述行为取向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及其设计的步骤。功能:导向功能、控制功能、激励功能。步骤:目标分解、任务分析、起点确定、目标表述以及系统化、层次化等几个环节。12简述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体系。培养目标中的改
36、革要点体现在各科课程标准的具体课程目标中,形成从抽象、宏观到具体、直接的目标网络。具体表现:(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一向是我国教育的传统,基础知识是学会学习的基础,是学会做事的基础,是形成人的整体智能结构的基础。(二)过程与方法。新课程目标中增加了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这是本次课程改革重要的改革内容之一。在过程中学习,在过程中培养,而不仅仅注重行为的结果,这一目标宗旨对素质教育中提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很好的呼应。(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新课程目标新增加的一个维度,说它新是因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表现形式不是空泛的说教,
37、而是真正渗透到各科的具体目标之中,创造情境,使学生产生主体性的体验和建构。从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到培养目标,到学科课程总目标再到段目标,形成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的目标层次,其间知识、技能类的结果性目标与体验、尝试类的过程性目标相结合,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相结合,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面向21世纪的新课程目标体系。13课程内容的选择有哪几种不同的取向?每一种取向各有什么特点?课程内容即教材。将课程内容作为要学生习得的知识来对待,这些知识体现为事实、原理、体系等形式。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决定学习的质量和量的是学生而不是教材,学生是一个主动的参与者。教师的职责是要构建适合学
38、生能力与兴趣的各种情境,以便为每个学生提供有意义的经验。只有那些真正为学生所经历,理解和接受了东西,才称得上是课程。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这种取向的重点放在学生做些什么,而不是放在教材体现的学科体系。14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遵循哪几个原则?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主要依据;必须适应学生的需要及兴趣;注重内容的基础性;应该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15简述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学科课程:具有知识安排的逻辑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特点。但是从学科课程的价值取向上看,它偏向于社会本位,从认识论上看,它偏向于理性主义,看重理论和间接经验的获得。因而,在实践中学科课程往往忽视学生的兴趣需要与直接经验。正是针对学科课程
39、的这一缺陷,出现了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活动课程具有过程的实践性、活动的自主性、内容的开放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几个特点。更重视了儿童在教学过程中的兴趣、需要与创造,把教学的重心由教师转向了学生。这些都是学科课程所无法替代的。但是不可否认,活动课程在实践中有很大的弊端。首先,活动课程容易导致对系统知识的忽略,在实践中走向“儿童中心主义”。其次,活动课程容易导致对儿童思维能力和其他智力品质发展的忽略,走向“活动主义”。16隐性课程有哪些特点?涉及范围的广域性;实施过程的潜在性;影响的持久性;结果的难量化性。17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必须遵循哪些原则?筹规划,集中管理;转变观念,注重体验;师师合作,有效指导
40、。18怎样更好的完善课程的选修制度?第一,变革教育的意识,即转变教育思想,更新课程观念,真正地把选修课程置于课程领域之一的高度,这是课程改革的大前题。第二,保障教育经费,逐步改善相应的教育条件,充实教学设备。第三,确立选修学科的评价尺度,变“单维评价”为“多维评价”,把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列入评价体系之中。第四,选修制度的学科构成及其运作比之必修课程更为复杂,更需要全体教师的通力合作和全社会的支援体制。19简述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特点。必修课程:必修课程的本质特点就是强制性,它是社会权威在课程中的体现。必修课程中内含着的是民族、国家和人类共同的文化要素。功能是多方面的:(1)选择和传递社会
41、主流文化;(2)使儿童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3)使儿童获得某一教育程度的文凭和某种职业的资格;(4)促进儿童体质、认知、情感和技能的发展,等等。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是为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选修课程一般分为必选课程与任选课程两类。从目前世界课程改革的趋势看,充实或完善选修制度是各国课程政策的主要方向。发展选修制度必须在观念上有以下的认识:首先,选修课程是致力于“个性发展”的课程,所以选修课程的设立应突出基础性、新颖性、实用性和独创性的结合。其次,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其有等价性,即二者拥有同等的价值,不存在主次的关系,选修课程不是必修课程的附庸或陪衬。再次,选修
42、课程也有标准的要求。选修课程不是随意的、散漫的、浅尝辄止的学习,而是由共同标准的评估保证的有效的学习。20简述道尔顿制的主要内容。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出现了许多否定班级上课、倡导学生独立活动的教学组织形式,“道尔顿制”便是其中之一。它是由美国道尔顿城的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提出并试行的。这是一种典型的自学辅导式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每周进行有限的集体教学,然后指定学习内容,学生接受学习任务后,在各专业课堂自学,独立完成作业,然后接受教师考查,又接受新的学习任务。21对比说明课程实施的互动调适观和参与制定观的异同。课程实施的互动调适观,是将课程实施看作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
43、。互动调适是一个由课程设计者和招待课程的人共同对课程进行调适的过程。这种取向将课程看成是可以调整和改变的。课程的参与制定观认为课程并不是在实施前就固定下来的,课程实施过程也是制定课程的一部分,课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育实践的结果。22要达致成功的课程实施,必须解决好哪些问题?1、认真分析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2、认识课程实施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作用;3、了解课程实施的复杂性;4、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作用;5、对课程实施安排足够的时间;6、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适时和恰当的评价。23如何实现课程的整合? 课程整合是使分化了的教育系统的各要素及其各方面形成有机联系、成为整体的过程。课程整合是为
44、了形成最优化的课程横向结构。课程整合指的不仅是课程内容之间的整合,还包括学习内容与学生经验的整合,学习方式的整合。三种课程整合理论:科目整合理论、儿童中心整合理论、注重学科与儿童心理统一的整合理论。科目整合理论主要是针对学校科目割裂知识的弊病,立足于学科,为的是建构学校科目之间的有机联系;科目整合在进行科目整合的过程中却忽视了儿童自身。儿童中心整合理论解放了儿童,促进了儿童个性的发展,但却是以牺牲学生的学业成绩为代价的。注重学科与儿童相统一的课程整合理论,在构建整合的科目结构的同时,也注重儿童的兴趣、特点和要求,把课程内容同儿童的生活经验也进行整合。24谈谈你对教师、学校领导与管理者、课程专家
45、因素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的理解。教师是关键因素。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态度、课程开发技术、精诚合作精神、行动研究素养等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学校管理与领导者以特定的学校管理方式形成管理特色,从而影响整体的校本课程开发。课程专家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支持者和帮助者。25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有哪些?1、体现教育的服务性;2、促进教育民主化的进程;3、表现反思性的行动研究过程;4、促进课程资源与权力的重新分配;5、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6、要求教师转变角色。26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何在? 其一,对整体课程体系的意义。完善课程体系;其二,对课程开发参与者学生的意义。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其三,对课程开发参与者教
46、师的意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其四,对课程开发参与者学校的意义。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其五,在对地方和学校课程资源的使用上的意义。充分利用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27简述教学过程的六个阶段。答:(1)心理准备阶段;(2)感知知识阶段;(3)理解知识阶段;(4)巩固知识阶段;(5)运用知识阶段;(6)检查和评价学习效果。28简述教学过程认识说的基本观点与意义。这种观点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把教学过程看作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对学习内容从不知到知,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认识,探索世界。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世界的过程,是接受前人各界的知识经验的过程。认识说变为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
47、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一个通过传授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29简述间接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的主要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要以间接经验为主,直接经验是学好间接知识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因此,教学就是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的过程。要在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这是一条重要的教学规律。30简述教学过程的主要特点、主要矛盾。主要特点:双边性、认知性、实践性。主要矛盾: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教师与教材之间的矛盾。31简述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及优缺点。特征: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将学生编班;把教学内容按照学科和学
48、年分解为小的教学单元课;教学在规定的课时内进行;教学场所较为固定。优点: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优势,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个性健康的发展和学生的社会化进程;有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确保学生获得系统的、连贯的知识,保证教学质量;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缺点: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受到很大限制;学生主要是接受性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内容固定化、程序化,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需要,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预先设计,不能及时吸纳一些新的必要的科学成果;不能很好地照顾学生个性的发展。32
49、简述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操作程序。教学目标:通过情感和认知多次交互作用,使学生的情感不断得到陶冶、升华,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同时又学到科学的知识。操作程序:创设情境情境体验总结转化。33当前教学模式的改革呈现哪些趋势?1、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趋向多样化;2、由以“教”为主向“学教并重”转化;3、注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4、教学模式的目标趋向情意化。34如何理解教学模式的作用?教学模式的作用最主要的在于它起着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中介功能,为建立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畅通联系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具体而言:一、转化教学原理,指导教学实践: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基本理论
50、的具体化,相对于教学的基本理论来说,教学模式是在更具体的层次上对这些理论的模拟;由于使抽象的理论便于模仿和操作,对广大实际教学工作者在设计和组织各种具体教学活动方面,教学模式就具有了相应的指导作用。二、提升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论:个别教学经验经过概括、整理、系统化为教学模式,从而进一步提高到教学理论,教学模式可以为教学理论不断充实发展提供各种个体素材。35简述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策略的主要内容。1、运用先行控制策略,事先预防问题行为;2、运用行为控制策略,及时终止问题行为;3、运用行为矫正策略,有效转变问题行为。36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具有怎样的作用?1、学生接受的教学信息更加一致,教学信息传递更
51、加标准化;教学活动更加有趣;提供感性材料,加深感知度;提供有效的交互;提供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有利于个别化教学;可以促进学习者的“发现”和“探询”活动;促进教师的作用发生变化;促进特殊教育的发展;扩大教育规模。37为什么说应用与选择教学媒体应考虑学生的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样,选用教学媒体必须顾及他们的年龄特征。比如,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直观形象的思维和记忆要双逻辑抽象的思维和记忆发达,注意力不容易持久集中,对他们可以较多地使用电影、录像和多媒体教学软年。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概括的抽象能力发展起来,感知的经验也逐渐丰富起来,注意力持续集中的时间延长,为他们选用的教学媒体
52、就可以广泛一些。38现代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的一般原则?依据教学目标:每个单元、每个课题、项目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即具体的教学要求,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常需使用不同的媒体去传输教学信息。依据教学内容:各门学科的性质不同,适用的教学媒体会有所区别,同一学科内各章节内容不同,对教学媒体也有不同要求。根据学生变量: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样,选用教学媒体必须顾及他们的年龄特征。另外,在两种效果接近的媒体中进行选择时也可适当考虑学生的习惯和爱好。依据教学媒体自身的特性:教学中能否选用某种媒体,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其中包括资源状况、经济能力、师生技能、使用环境、管理水平等因素,结合教学
53、媒体自身的特性加以使用。39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形式有哪些?主要有三种教学模式:教室内的计算机网络、校园网、基于因特网的网络教学。其中第三种教学模式又包括同步讲授式、个别辅导式、讨论学习式和基于资源的探索学习式四种形式。40简述教学艺术的特征。1、教学艺术的创造性;教学艺术的形象性;教学艺术的情感性;教学艺术的审美性特征。41教学语言艺术的意义是什么?主要表现在:教学语言艺术影响教学效果;教学语言艺术影响学生能力的发展;教学语言艺术促进教师自身思维品质的发展。42什么是副语言?副语言一般由辅导言语和类语言构成。辅导言语是语言的非语词方面,它包括音质,音量、音调等。类语言是无固定语义的发声,如哭
54、、笑、叹息、呻吟等。43简述CIPP评价模式。CIPP,即背景、输入、过程、成果的英文第一个字母的缩写。CIPP评价模式由斯塔弗尔比姆等人提出。他认为课程决策分四类:设计决定、终结性决定、实施决策、循环决策,他们分别与CIPP模式的部分有密切关系。44什么是发展性评价?建立促进学生发展全面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潜能,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
55、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45课程评价模式主要有哪些?比较典型的课程评价模式有目标评价模式、外观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自然探究评价模式等。46. 简述心理学对学生观的影响?心理学对学生观产生影响。学生观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学生发展的主体观,学生发展的整体观,师生之间的平等观。四、论述题1、分析说明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调查研究法:是研究者通过亲自接触和广泛了解教育现状,对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发现某些规律或倾向性问题的研究方法,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实用性和可信度。()、观察硬度: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
56、,对处于自然状态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具有目的性,客观性和能动性。()、实验研究:是通过人为地控制某些因素,以提示某些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研究者可以主动控制某些条件,重点在于论证教育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具有可重复性。()、人种学研究:是为特定情境中的教育系统,教育过程以及教育现象提供完整和科学的描述。这种研究方法强调被研究者的经历,强调实地研究并强调“情境性”,强调以整体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2、试述文化与社会制约课程、教学的维度。在宏观领域社会系统要素制约着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水平。任何时期、类型的课程,教学都离不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与科技这四种社会系
57、统要素的影响。在微观领域社会系统要素对课堂教学组织、人际关系产生影响。教师本身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社会经历会影响到课程的现实表现,不同的学生对同样教师课程的接受也是不一样的。3、论述我国现阶段课程设计的特点。课程设计取向上的特点:增强课程的知识性;体现基础性与探究性;注重学生发展,贴近生活实际;加强课程的综合化。课程设计体制、模式上的特点:课程设计建立在较为充分的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课程设计注意吸引社会各方参与,构建了具有广泛参与性的课程开发共同体;注意吸取多种课程设计模式的优长,以指导课程设计活动。4、试述当代课程设计的发展趋势。课程设计取向上趋向于多种取向的综合,兼顾系统的学科内容、学生与社会的需求三者的关系;课程内容选择上趋向于基础性和时代性,精选能反映学科结构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构成课程,使科技新进展、新成果在课程中得到反映;课程实施时注重学习活动的探索性和实践性,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评价上体现出过程性与发展性的特点(体现在评价功能、评价对象、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等方面)。5、结合我国不同时期的中小学课程,分析其在课程取向上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建国以来我国的课程设计长期以中央统一的模式为主,课程结构以学科课程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的课程设计思路已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对教育的要求。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业管理人员聘用合同要点
- 30MW分布式发电项目建议书
- 机床主传动系统课程设计
- (2024版)高清晰度卫星遥感服务合同
- 机器人机座结构课程设计
- 机器人技术课程设计
- 机器人工程设计课程设计
- 机器人在线课程设计
- 机制管理课程设计
- 浙江省丽水四校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份(联考)阶段检测化学试题
- 三年级体育下册 前滚翻(水平二)说课稿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八年级(上)质检科学试卷(12月份)
- GB/T 44653-2024六氟化硫(SF6)气体的现场循环再利用导则
- 410th循环流化床锅炉本体化学清洗方案(HCL)
- 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政治学原理》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任务四)试题及答案
- 积极准备迎战月考 课件高一上学期备战月考主题班会
- 外研版(2019) 选择性必修第四册 Unit 5 Into the Unknown Understanding ideas教案
- 2024-2030年中国复合铜箔市场需求前景及投融资分析研究研究报告
- 中班健康课件《认识五官》
- 2024福建网龙网络控股限公司校园招聘100人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