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和狼的故事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_第1页
鹿和狼的故事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_第2页
鹿和狼的故事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_第3页
鹿和狼的故事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_第4页
鹿和狼的故事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鹿和狼的故事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鹿和狼的故事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鹿和狼的故事以罗斯福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巨大的生态灾难为例,阐明了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告诫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的这一客观规律.本课的写作思路是先叙述具体事例,再分析一事例产生严重后果的原因,最后从教训中概括出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文章故事浅显、道理深刻,是引导学生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进行人文熏陶的好教材。学情分析学生要理解故事不难,难的是引导学生从另一角度-维护生态平衡去保护环境。因此需要引导学生用各种学习技能去体验文本。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2、0;领悟作者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3、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增强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强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教学难点:领悟作者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  揭示课题1、多媒体出示:鹿和狼的图片 。 问:你喜欢谁?为什么?2、导题:在凯巴伯森林曾发生过这样的故事。板书:鹿和狼的故事二、对比质疑  确定支点1、多媒体出示图片(茂盛的森林),教师讲解:这就是美国亚里桑那洲的凯巴伯森林,在20世纪初叶,这里还是松衫葱郁、

3、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鹿在林中出没,而到了1942年,这里却成了这幅光景(出示荒凉的图片)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一些病鹿在苟延残喘。2、质疑:看着这两幅画面,听着老师的讲解,把你内心最想知道的说出来。(总结学生质疑:为什么会弄得鹿死林毁的结局?)板书:鹿死林毁三、自读自悟  辐射全文1、初读,要求:自读课文,读到你觉得想说些什么的时候,读到要表达自己感受的时候,你就停下来,好吗?2、把你的想法和感受与你小组成员分享。四、汇报交流  旋转球体1、读着读着,你知道些什么?重点指导:(1)、鹿成了凯巴伯森林的“宠儿”,它们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生活。(出示第4小节中的语句)假如你是

4、凯巴伯森林中的“宠儿”-鹿,相遇后你们会说些什么?指导朗读(2)、鹿毁灭了森林,你从哪个语句读出来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3)、鹿死的原因:饥饿、疾病。假如你是凯巴伯森林中的病鹿,相遇后又会说些什么?(出示第六小节)  指导朗读2、过渡探究:鹿们不知道“鹿死林毁”的真正原因在哪里。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讨论知道吗?请再仔细回读课文,特别要重读第7节,想一想你用什么办法来阐述你的答案。(1)边画图边讲解;(2)、生物链;(3)生态平衡3、师小结:罗斯福下令捕杀狼,凯巴伯森林六千只狼先后毙命,而鹿大量繁殖,过多的鹿超过了森林的供养限度,破坏了森林的生态系统,所以森

5、林被毁了,鹿得不到食物,再加上疾病的蔓延而逐渐死亡。罗斯福您错在哪儿?五、深究课文  突出心轴1、精读第8、9小节,你明白了什么?2、设计说的练习:现在老师是美国某一报社的记者,想采访一下在座的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总统阁下,听说您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中的鹿,而下令捕杀森林中的狼,结果却弄得鹿死林毁的结局,对此事,您有什么要说的吗?”3、指导朗读最后一节 。4、课外延伸:你还知道什么故事或看到课外读物,说明人类应维护生态平衡?六、延趣拓展  升华主旨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老师想让你们去告诉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要尊重动物

6、、植物、微生物  请你们结合自己的理解、材料,写一则保护生态平衡的公益用语,看谁写得最吸引人,最能令人震撼,好吗?鹿和狼的故事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2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2、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学习难点: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林间有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鹿在快乐地嬉戏。可是,在鹿群的后面常常

7、跟着凶恶残忍的狼,一只只鹿接连遭受毒手。为了保护鹿群,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去消灭狼。2、结果是否如他所愿,鹿群是否得到了保护。我们来学习课文鹿和狼的故事二、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2、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三、出示自学提示:边读边想: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四、检查自学效果。1、朗读词语。出示狩猎  宠儿  厄运  维持 

8、0;控制  相悖  葱郁  凶恶  承载  疾病  几乎  糟蹋   苟延残喘  罪魁祸首   面目全非   一命呜呼2、学生说主要内容。3、回报自学提示问题2(美国总统罗斯福,他为了保护鹿,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并决定由政府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概括地说他采取了两项措施: 设立凯巴伯森林为狩猎保护区。 雇请猎人捕杀狼。结果(1)对狼来说:生读第二段说理解师小结:这项决定的结果是使狼等野兽被猎杀得很多。多么可悲啊,经过25年的猎杀,有六千多只狼先后毙命森林中。其他以鹿为捕食

9、对象的动物(豹子等)也被猎杀了很多。“25年,六千多只”说明猎杀的时间长,狼几乎灭绝。指导读第三自然段,品味森林里狼群的悲哀。结果(2)对鹿来说:学生汇报鹿数量变化的句子。出示句子:20世纪初叶,大约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很快,森林中的鹿增多了,总数超过了十万只。两年之后,鹿群的总量由十万只锐减到四万只。4、到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2)、出示鹿变化的数字加以体会。四千只(活泼美丽)十万只(鹿的王国)四万只(饥饿疾病)八千只(病鹿)。将表示鹿群数量变化的数词找出来; 4000只鹿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 为什么鹿的数量很快就超过了十万只? 后来鹿怎么又只剩下不到8

10、000只了呢? 老师深情描述:4000-10万-8000,不仅仅数字在变化,还有很多事物都发生了改变!狼死了!林毁了!本想保护的鹿也挣扎在死亡线上!这些森林的“宠儿”数量锐减的原因是什么?(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加上疾病流行,鹿群数量急别下降。)小结:狼被枪杀后,鹿过着幸福的生活。在这个“自由的王国”中,它们自由自在地生长繁育,自由自在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2)、植被被大量破坏,鹿群数量急剧下降,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3)、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结果(3)对森林来说:凯巴伯森林以前的面貌和25年后的样子有什么不同?生读句子汇报森林:

11、原来松杉葱郁  生机勃勃;25年后绿色减少  枯黄扩大。过渡:是啊,同一座森林25年间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凯巴伯森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它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被看作美丽善良化身的鹿,为什么?4、课上到这,我想问同学们,作者通过鹿、狼、森林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板书: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出示句子: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1)、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作者用什么方来说明这个道理呢?(对比、数字、举例)这就是通过

12、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齐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五、总结扩展知道这方面的事例吗?请你说一说。结语:同学们,任何生物体都有生存于自然界的道理,我们千万不能随意性地加以破坏,从而使生态失去平衡,这样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齐读最后一段,谈理解;罗斯福错在哪儿?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情境:给美国已故总统罗斯福写一封信,告诉他错在哪儿,应该怎样 做才能挽回损失。(凯巴伯森林的现状:美国政府为挽救护鹿灭狼带来的恶果,于上世纪70年代制定了“引狼入室”的计划。而当时该项计划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未及时实施。随着人们对环境意识的提高,

13、“引狼入室”计划终于在1995年得到实施。当年美国从加拿大运来首批野狼放生到落基山中,从此凯巴伯森林又焕发出勃勃生机。)教后反思:上完这节课,令我感受最深的有两点:1、 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育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会自主性地学习,因此,我在本课中设置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在整个教学流程中,学习活动始终在一个自主的空间里进行。课堂既给了学生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又使学生在感悟、学习中不知不觉地达到了学习目标。给学生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利用问题:凯巴伯森林的狼被猎杀后出现了什么后果?并写写你从中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

14、好,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课文并自己去找答案,使学生在最大限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给学生一个题目,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在课前,我预先布置了让学生查找有关“自然界生物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故事”这样一个题目。让学生在查阅有关书籍或从网上搜集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2、 建立大信息容量语文课堂在本课中我努力建立大信息容量的语文课堂,努力扩大学生阅读的量,提升阅读的质。如开课导入时,我询问学生:“听过或看过有关鹿或狼的故事吗?在你印象中,鹿和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谈对鹿和狼的认识,并说几个有关狼的成语。这样一来,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可以使学

15、生对鹿和狼已有的认识与课文的描述产生矛盾,从而使学生对课文讲述的“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平衡”这个道理的认识更加深刻;又如在学完整篇课文后,我利用课前预先布置让学生查找有关自然界生物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故事,让学生相互分享介绍相关的例子,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之余努力建立大信息容量的语文课堂。本节课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遗憾,先学后教在时间的分配上我给学生自学的时间有些不足,让学生交流问题还是放手不够,怕学生回答的不够完整没让学生自查自纠,讲的有些多。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做点评讲解;学生回答问题涉及到几个方面之后,教师做归纳总结讲解;

16、让学生从课内到课外举一反三的时候,教师做延伸拓展讲解。要充分相信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让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创造性学习中,鼓励学生广开言论,畅所欲言,畅发己见,并学会倾听,快速思考;要让学生学会补充,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今后在教学中我要努力学透并灵活掌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精髓。不断进行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将此次教学中的诸多遗憾作为今后尝试和改进的起点,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鹿和狼的故事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3设计理念:1、以本为本,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通过语言文字来把握思想内容,在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感悟道理。既注重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又注重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牢牢

17、把握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这一特点。2、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搭建一个点、线、面结合的立体网络,让学生有多个层面的收获;努力做到有整体的把握,有清晰的脉络,也有细节的精彩。3、学以致用,融会贯通,让语文真正地向思维开放、向生活开放、向个性开放。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相互联系的,树立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1、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2、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搜集有关鹿和狼的图片。多

18、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查阅相关资料,收集生态失去平衡的相关材料,并做简单整理。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一)、启发谈话,激起兴趣1、同学们,一提到鹿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词语?(出示鹿的图片)狼又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出示狼的图片)是啊!提起狼我们就会想到“凶恶残暴”,什么“狼心狗肺”“鬼哭狼嚎”“狼子野心”“狼狈为奸”等,可以说狼在我们心中就是罪恶的化身,应该毫不留情的消灭掉。可哪一天我们将狼赶尽杀绝时又会猛然发现:得引狼入室!这是怎么回事?学完课文大家就知道了!2、板书题目,齐读。【课内外结合,充分整合多方面的课程资源,多角度演绎阐释主题,并设计悬念“为什么要引狼入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先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谁能读读这些词语(投影出示:字词积累)。2、扫清了字词障碍,现在,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谁能用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