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高校日语专业教学模式的转型_第1页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高校日语专业教学模式的转型_第2页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高校日语专业教学模式的转型_第3页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高校日语专业教学模式的转型_第4页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高校日语专业教学模式的转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高校日语专业所面临的课题 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意味着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随着升学门槛的下降,高中毕业生大量涌入大学校园,学生群体的多样化和整体质量的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面对新的形势,原来以精英为授课对象,实施高度专业教育的高校教学模式是否依然适用,已成为我们必须直面的课题。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大学生的大量增加使就业形势迅速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企业等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水涨船高,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生源的变化和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都发生在大学与社会的衔接处,

2、可以将其分别视作大学的入口和出口两处的问题。上述问题中虽然包含着很多社会因素,但学生的质量问题和就业问题与大学的教学活动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前者决定了教学的对象,后者决定了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学教育就是联系学生的入口和出口的一个关键阶段,大学能否顺利地展开教学工作,完成教学目标,这对学生和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将针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分析目前阶段高校日语专业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第一节中,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着重分析教师与学生在意识上发生的变化;第二节联系社会需求,考察目前高校日语专业课程设置上存在的问题;第三节从教学效果

3、的角度出发,探讨教学管理的局限性。1教师与学生的意识转换 与精英阶段相比,近年来高校日语专业的学生群体发生了严重分化,无论是家庭背景、职业期待,还是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与其他专业一样,各高校日语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学习能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即使是在重点高校,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业上存在着不小的困难。 在日常教学以及论文指导过程中,许多教师都越来越清晰地觉察到了学生质量发生的变化。“学生越来越难教”、“学生一届不如一届”等诸如此类的话语正反映了教师们在与学生接触后的感受。从知识传授的角度来看,学生的质量下降是有目共睹的,但教师沿用精英阶段的教学方式和标

4、准来对待大众化阶段的学生也是存在问题的。既然学生质量的改变已经是不可逆转的事实,如果教师仍旧一味地拘泥于传统,那就很可能最终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并使一大批学生学业受挫。对于高校日语专业的教师来说,针对学生的变化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是在所难免的。在精英阶段,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和吸收知识的动力,能够比较自觉和自主地进行学习,因此模式化的课堂教学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在大众化阶段,在同一课堂上既有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又有对学习课本知识不感兴趣的学生,要想让这些学生完全融入紧张的课堂教学,按照专业课程体系所设定的教学进度和要求展开学习活动是非常困难的。如果要在授课的过程中,既做到充分发挥精英

5、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向其提供足够的成长空间,又兼顾大众型学生的实际能力,尽量激发其学习热情,掌握基本技能。不仅课堂教学如此,课后练习、课外辅导和考试评价等环节也都要考虑两类学生的不同需要。从这一角度来看,高校日语教师的教学工作不但在工作量上有不小的增加,而且工作难度也大大提高。 另一方面,既然现阶段由量变引起质变,学生的学习目的和意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那么他们对目前的日语教学必然有着与以往不同的看法。通过对部分高校日语专业学生进行的调查,我们发现日语专业学生之所以升入大学并选择本专业,主要是基于“掌握一技之长”、“找到满意的工作”、“学到更多知识”、“获得较高的工资收入”等四个目的,多数学生在

6、进行升学选择时,对大学在知识传递和就业这两方面的功能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这与传统意义上所说的大学教育的社会功能是相当吻合的。但与此同时,将“丰富自己的阅历,结交更多的朋友”、“显示自己的能力,获取周围的承认”作为升学目的的学生也为数不少。由此可见,至少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将升学视为一种消费行为,对他们来说,大学生活能够给他们带来快乐,而日语学习作为实现某种目标的手段则没有太大的意义。 虽然学生的升学动机存在多样化的趋势,但日语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日常教学活动仍旧是比较认可的。大多数学生对学校所教授的专业知识和教师的授课态度、学术素养给予了比较高的评价。与此相对,学生们对于课程设置和课程内

7、容却有着不少不同的意见。许多学生认为符合自己将来发展需要的课程较少,也有不少学生抱怨必修科目太多,束缚了自己所进行的课外学习活动。从上述情况来看,学生在专业知识的教授方面对学校和教师并没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但当他们站在自己的人生规划的角度上考虑问题的时候,明显表现得对学科知识体系和课堂教学缺乏信任。另一方面,日语专业学生平均每天课外用于学习的时间约为3小时,而娱乐时间、社会活动时间分别为2.2小时和0.6小时,两者之和基本与课外学习时间持平。课外学习中还包括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的预复习工作,因而从时间上看许多学生并未积极地进行课外学习。学生对课外学习活动的消极态度和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不满显得十分

8、矛盾,这也在另一个侧面体现出大众化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活动的独特之处。2.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 随着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大量增加,以企业为首社会各界对日语专业人才的实际能力和基本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的日语专业课程设置并无法很好地应对社会需求。在传统的外语教学思想的影响下,我国高校的日语专业长期以来一直以培养学生的日语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在课程设置上偏重语言类课程,将听说读写看作主要教学内容。一般来说,日语精读、泛读、语法、听说、写作、翻译、外刊等日语专业课占所有课程的三分之二以上,其次是政治类、体育类和二外等的非专业必修课,不同学科领域的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所占的比重最少。在多年的教学实

9、践中,上述课程设置模式确实有助于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功底,较好地保障了学生的专业日语学习,使我国的日语教学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上。但是,这一模式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三个问题。首先,依靠大量的课堂学习和课后练习,学生是否能够真正地熟练掌握日语。其次,学生对日本的相关认识往往仅停留于表面现象,而对其深层的社会文化因素知之甚少。第三,学生局限于日语学习,造成知识面狭窄,并在很大程度上缺乏对我国自身状况的理解。 语言是一种符号,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构造和文化内涵,并与社会的发展变迁息息相关,极具复杂性和流动性的特点。因此,课堂教学所能够传授的日语知

10、识只不过是冰山的一角而已,在多数情况下应将其视作日语学习的框架和阶梯。而要真正掌握好日语,就需要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在课堂所学内容的基础上举一反三,不断充实本人的日语知识。过去,由于日语原版资料的缺乏,以及语言环境的限制,学生只能将绝大部分精力集中于对课堂教学和专用教材进行预复习工作。但随着中日两国交流的大幅度增加,以及网络的广泛应用,学生已经能够从课堂以外的其他途径获取有关日语的大量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展开各种形式的课外自主学习已成为了非常有效的日语能力提高手段。相反,如果过于强调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的正统性、主导性,就有可能会导致学生忽视课外的自主学习,一味追求

11、考试成绩,无法培养更高层次的日语能力。 对于日语专业学生来说,熟练掌握日语是其最主要的目标,但在企业和社会眼中,他们应该对日本有全方位的了解,能够提供有关日本事务的各种信息。然而,从学生所学的课程来看,要达到上述要求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大部分高校,除了日本概况课和有限的社会文化讲座外,很少开设系统的日本社会文化类课程。学生对日本的了解大多集中在语言和文学方面,而这两个领域恰恰又与工作中的实际需要相距较远。在很多情况下,企业不但需要日语专业人才在工作中完成笔译和口译工作,还要求他们能够利用自己对日本的了解,来辅助决策或处理相关事务。 另一方面,日语专业学生由于将主要精力用于日语学习,因此往往会忽视

12、其他知识的学习和吸收。目前,日语专业学生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不合理问题相当普遍。这一问题又包括以下两个层面。首先,由于日语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工具性知识,并非理论性知识,因此无法向学生提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理论平台。其次,许多学生专注于语言学习,对本国的社会状况和传统文化缺乏了解,这不但影响了他们与外界的交流,还会妨害将来工作的正常开展。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发展,学生所学专业与工作已不可能做到一一对应,因此学生有必要在大学中掌握应对各种问题的基本理论框架,并开拓视野,对我国的社会文化进行较深入的了解,以便适应将来各种不同的工作岗位。 此外,在后工业社会中,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进行着更

13、新,因此所谓的终身学习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日语教学中,传统的课程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相对忽视对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也有必要对目前的课程设置进行逐步的改进。3.教学管理与教学效果 长期以来,大学教育一直倍受重视,被视作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最重要途径。以日语专业为例,社会各部门所需的中高级日语人才大多来自高校日语专业。高校和社会各界都普遍认为在造就日语人才方面,高校的专业教育模式行之有效,因而对高校日语专业教育抱有非常大的期待。但实际上,大学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生产过程,在对学生的培养方面受到内外各种因素的制约。我们必须认识到,大学对学生实施的

14、教学管理是有限的,并不能保证所有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伴随着大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教学管理的实施效果必然会受到更大的影响。 首先,从施教方的角度来看,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性质迥异,因而所谓的因材施教仅只停留在理念层面而已。大学的日语专业教育具有程式化和规范化的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在考虑学生共性的基础上按照知识体系进行设计的。因此,同一学校同一年级的课程内容几乎完全相同,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性也被忽略不计。但实际上,大众化阶段的学生在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知识结构等方面已经具有了非常明显的不同。大学教育对每位学生施加的影响必须建立上述条件的基础之上,因此统一的教学在各位学生身上所取得的教育

15、效果最终却可能出现较大的差异。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过度严格的管理违反其意愿,会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较大的自主性,学校和教师并不能迫使所有学生采用千篇一律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大学不同于中小学,学生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成人,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设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学校、院系和教师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过多干涉反而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挫伤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此外,随着大众型学生的增加,即使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出详细的规定,许多学生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其置若罔闻。因此,可以说校方和教师在这方面的努力很可能是事倍功半的。 4.结论 综上

16、所述,我们清晰地看到,大学教育并非是万能的。因此在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给高校日语专业所带来的各种课题进行反思和探索时,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的影响下,日语专业学生已经由量到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许多学生对日语学习本身并不抱太多的兴趣,而且不少学生对课堂教学不感兴趣,并将较多的课外时间用于学习以外的娱乐和社会活动等。 其次,日语教学中过于重视传统的语言文学教育,而忽视非语言文学类课程和非专业选修课。由此不但限制了学生的日语学习,还导致了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理论分析能力较差,以及对我国的国情缺乏了解等各种问题。 第三,规范的教学内容和严格的教学管理并不能使所有学生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群体中明显存在着多样性,并且学生的学习过程外界很难介入,因此通过大学教育塑造统一标准的日语人才不过是一种理想而已。 在大众化时代,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社会需求的不确定性使高校日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