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及大纲_第1页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及大纲_第2页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及大纲_第3页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及大纲_第4页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及大纲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 (1)一、课程性质与价值二、基本理念三、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二、阶段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内容说明二、内容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四、教材编写建议附录一、案例二、名词术语解释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一 ) 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二 ) 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三 ) 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初形象思维能力( 四 ) 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五 ) 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二、基本理念(

2、一 ) 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 )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 ) 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四 ) 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 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三、设计思路( 一 ) 完善体例,使结构更完整,表述更明确( 二 ) 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 三 ) 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 四 ) 注意标准实施的可行性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总目标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

3、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 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第三部分内容标准四个学习领域通过“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第一,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并能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 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像力和创新意识。第二,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第三,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通过“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

4、下目标:第一、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 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第二、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第三、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 化生活的愿望。第四、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通过“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第一、激发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 特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第二、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

5、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第三、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通过“综合探索”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第一、了解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差异与联系,学习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探 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第二、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开阔视野,拓展想像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二、内容标准第三学段(5 6 年级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

6、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秦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 53 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 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

7、系。第四部分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本次 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为了更好地实施本标准,提出如下教学建议。1 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2 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 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4。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5 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 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6 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

8、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7 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8 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评价的方式,本标准提出如下:1 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2 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3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4 建立促进美术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 . 各校

9、应配齐美术教学设备与器材,配置美术专用教室,并提供储藏教具、工具、材料的场所以及展示学生美术作品的场所。2 学校的图书馆应配备美术书籍和其他美术资源,包括教师参考书、学生参考书、美术杂志、美术教育杂志、幻灯片和光盘等,供教师备课及上课,学生收集、查阅资料以及自学或合作学习时使用。3 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美术馆、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及私人博物馆、当地文物资源、艺术家 工作室和艺术作坊等。4 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获得最新的美术教育资源,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开展学生之间、学校之间、省市之间和国际的学生作品、教师教学成果等方面的交流。5 尽可

10、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 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 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 ) 进行美术教学。2 美术教材的呈现方式( 1 )美术教材以教科书为主,辅以画册图片、标本实物、作品以及相关的视听影像资料和计算机软件等。( 2)在重视美术教科书的内容的同时,还应关注体例、版式的设计,充分体现其视觉特色和可读性,使之易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与兴趣。( 3 )美术教科书的主体内容一般包括课题、作品范例、教学辅助图、学习活动图片、文字内容、作业方式和评价要求等。同时应充分展现美术学习的有关过程与方法,以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感受和体验。( 4) 美术教科书的编写可采用单元式、单课式或单

11、元和单课组合式等多种方式,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与完整性。( 5 )教材的呈现还可以将书本与电子媒体相结合,美术材料与图片文本相结合,以形成集成和互动的优势,加强美术教学的效果,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一、基本概念题1 、美术分绘画、雕塑、艺术美术、建筑四大主要门类。2、视觉感知是美术重要的形态特征,所以美术又称“视觉艺术”。3、美术课程评价的依据是美术课程标准。4、现代美术教学评价从静态评价教学转向动态的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和评价。5、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因此,新课标划分了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12、、“欣赏评述” 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6、新课程的课程总目标按照三个维度表达,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7、 美术学科主要的教学方法有语言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直观形象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操作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8、案例在美术教学中的有用于自省;用于教研;用于教学的作用?9、美术教育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10、案例是指具有典型性的具体事例,通过它们能印证某种理念或提示某种方法。11、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12、 、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就活动特征而言,前者更趋向于外化,后者更偏重于

13、内化。13、 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书法等。二、名词术语解释美术:艺术的种类之一。“美术”在历史上是一个语义多变的概念。在现代,人们更倾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工艺、摄影、计算机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等。美术教育: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 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审美:对具体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美的因素和形象进行非功利的直觉和观照,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 体验。美术史: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

14、派和风格的信息、阐释和评价。美术语言: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 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形式感:在美术中,指作品的存在方式和物质外观以及结构关系所形成的整体特征。美术媒材:构成美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黏土、画布、电影胶片、录像带、木材和塑胶等。感知:通过感官对事物进行感受、辨认、识别,并与情感和认知相联系的一种过程。体验:身临具体情境或亲身实践,感受事物、环境的丰富和微妙,并产生独特的情绪和认识。美术创作:通过感受、体验和构思,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采用一定

15、的技法制作美术作品,以表达思想和情 感。美术表现:通过美术创作传递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美术批评:在直观或思考的基础上对美术作品的价值、意义、艺术成就等进行评论和判断。艺术风格: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三、辨别题:1 、美术是精神创造的产品,是体现人类思想感情的意识形态。要点:正确。由于美术本身就是对现实生活的全面的能动的反映,所以所有美术作品都能使人获得程度不同的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从而有助于人们智能的形成、发展与情感、意志的培养。美术还是一种人类审美认识和审美创造的产物,它体现着社会和个人的审美观念和理想。如毕家索的格尔尼卡、 凡高的 星月夜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王式廓

16、的血衣等,这些作品都表现出画家独特的认识、感情与个性。2、绘画的种类很多,就中国画技法而言,就可分为:水墨画、工笔画、写意画等。要点:错误。中国画按技法的工细与粗放,可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水墨画不属于。3、你认为教师备课的预案设计是“宜粗”些好,还是“宜细”些好?为什么?要点:预案设计宜粗不宜细,只需设计话题、设计活动板块、设计主问题,只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平台。因为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时候学生的行为并没有按老师的设计意图来进行,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原始理解,发现富有创意的闪光点,从而调整教学目标、教学问题、教学流程,完善教案的设计。4、 你认为教师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是以“一味的鼓

17、励性评价为主”还是以“科学性评价为主”?为什么? 要点:新课程需要新的教学评价,新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激励性和发展性为主的评价方式,使教师们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肯定,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们享受学习成功的欢乐,唤起学生自尊心和学习的自豪感。但“一味的鼓励性评价为主”的评价观,忽视了对学生作品问题的指出,这样久而久之只会使学生失去进步的方向,盲目地去学习。而“科学性为主”的评价观,即注重看到学生作品进步的一面,还要恰当地指出不足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5、 一位教师在指导学生用合作的方式解决特定问题中,需要评价学生

18、是否获得了合作技能。他设计了以下五种评价方式,请你分析哪一种是真正意义上的表现性评价?为什么?要点:表现性评价必须至少具备评价标准多重性评价标准预定性评价的主观性这三个特征时,才称为 真正意义上的表现性评价。第五种是与教学目标要求的行为表现最接近,是真正意义上的表现性评价。6、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要点:正确。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学科并不是单独孤立地存在的,它是文化教育的一个部分。强调美术学科内部的综合,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综合以及美术学科与社会、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综合。一幅美术创作作品的诞生,除了作者精湛的美术技能技巧的表现以外,与当时的历史背景

19、、地域环境、经济发展、民俗风情、人文修养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影响。7、美术课应该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培养,放手让学生动手,教师不能指导。要点:片面。美术课应该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因为个性就是创造力。试想如果学生的美术作品都画的一模一样、整齐划一,那等于就失去了美术作品的生命力以及美术课的意义。但是,在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关键处作适当的引导和点拨,不能一味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描去画去涂色,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8、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要点:正确。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学科并不是单独孤立地存在的,它是文化教育的一个部分。强调美术学科内部

20、的综合,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综合以及美术学科与社会、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综合。一幅美术创作作品的诞生,除了作者精湛的美术技能技巧的表现以外,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地域环境、经济发展、民俗风情、人文修养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影响。9、美术课应该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培养,放手让学生动手,教师不能指导。要点:片面。美术课应该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因为个性就是创造力。试想如果学生的美术作品都画的一模一样、整齐划一,那等于就失去了美术作品的生命力以及美术课的意义。但是,在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关键处作适当的引导和点拨,不能一味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描去画去涂色,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10、教案是精

21、确的不可更改的“铁案”。要点:片面。把教案视为精确的不可更改的“铁案”,是传统教育思想在教学设计上的体现。在新课程中,当把教学视为教与学、师生之间的交往与互动以及对话,教学的主体就不仅仅只是教师,教学就是两个主题之间的主体间的关系。一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起来,课堂上就会出现丰富多彩的意料不到的事件,甚至在不经意之间就超出了教师的控制。这是互动教学中非常正常的。这就必然导致教案不可能是不可更改的“铁案”,而是预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

22、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教学目的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二、教学要求低年级1 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 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3 帮助学生认识常用色和平面形。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表现和简单的工艺制作 。4 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

23、记忆能力和创造 能力。中年级4 欣赏优秀美术作品,能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5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3 .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4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发展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高年级6 初步了解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和珍惜人类文化艺术遗产的态度。7 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8 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结构和空间关系,学习浅显的构图、色彩等知识,进一步提高绘画表现能力和设计制作能力。三、教学内容低年级1 认识平面形和组合平面

24、形,运用多种工具进行简单表现。2 认识红、黄、蓝、绿、橙、紫等常用颜色,学习平涂 等着色方法。3 以添画、写生画、记忆画、想像画等形式表现自已熟 悉的生活。4 学习以简便的材料,运用撕、剪、折、染、粘贴等方法,制作简单的平面图形。5 学习对称形纹样和不对称形纹样知识,并作练习。6 用平面材料贴画,从实物上拓印画面。7 学习运用揉、团、搓、捏、结等方法,制作简单的立体造型。中年级1 欣赏与儿童生活接近的优秀美术作品。2 用线描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写生练习。3 学习原色、间色等色彩知识,用毛笔等工具作调色练习。4 通过记忆画和想像画,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5 制作简单的纸版画。6 运用各种材料和方法

25、进行二方连续纹样的练习。7 选用简便的材料,运用多种方法,设计制作生活用品或模型。高年级1 欣赏儿童能够理解的中外优秀美术作品。2 认识立体物的透视现象。初步学习运用线条表现立体物。3 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4 了解色彩对比和冷暖的知识,进行色彩练习和表现。5 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临摹中国画。6 学习浅显的人物比例结构知识和面部表情的画法。7 进行重复、渐变的平面构成练习。8 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有创意的制作活动。9 运用学过的美术表现方法为儿歌、故事或学生作文作插图。10 运用已学过的美术知识进行综合练习。四、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11 小学美术课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12 教学内容应体现民族特点,充分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13 美术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当地的美术资源,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有条件的地方可增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