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工作的专业------曾波_第1页
论教师工作的专业------曾波_第2页
论教师工作的专业------曾波_第3页
论教师工作的专业------曾波_第4页
论教师工作的专业------曾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教师工作的专业性论教师工作的专业性 铁厂小学:曾波“工作十余年了,怎么感觉越来越不会教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也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身心疲惫,迷茫。说实话,我们现在的教育实质上是打着教改的大旗,下面大搞应试教育。我们被备课,听课,批卷子,写教案,开会,学习领导讲话,写学习笔记拖着,连和自己孩子交流的时间都不够,哪有时间去影响学生?事实上呢?学生越来越累,越来越厌学,越来越不会动脑。我们得到了什么?这是鱼塘小学一位老师的笔记。作为贫困山区的校长,我一直都在思考着这样几个问题:为什么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去做很多无力抗拒的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情?一些本与教育无关的东西为什么偏偏要让学校来承担?在安全管

2、理的高压态势下到底要不要对学生进行一些拓展训练?学校到底是以教学为中心,还是以安全为中心?学校究竟是校长负责制,还是追究校长责任制?校长的有限权力和无限责任之间难言的矛盾究竟该怎样避免?新课改究竟让学校怎么做?特别是山区农村课堂教学结构改革有没有现成的规律可循?在师资、经费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山区教育均衡与发展?一、我们必须承认:“教师是一个经常失败的职业”美国著名教育工作者雷夫先生曾经说过:“教师是经常失败的职业”,的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孩子学业有成,老师也希望自己交的学生个个都是优生,但事实可能吗?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姑且不说我们面对的孩子性格各异,也抛开智商不说

3、,就仅凭我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也会说:“对于孩子,我们要做的就是尊重规律、顺其自然,教育引导好,尽力挖掘他们的潜能,不一定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就。如果我们的孩子是一株柳树,我们就尽力让他长成好柳树,而不是让他成为钻天杨”。所以,我非常赞同雷夫老师的话,也只有我们都认识到了教育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成功,我们才能客观的去培养孩子,才不会被什么“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种言论影响,做一个脚踏实地,实实在在的教育工作者。(雷夫艾斯奎斯被称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教师”,他得过“总统国家艺术奖”,“全美最佳教师奖”和英国女王颁发的勋章,纽约时报称他为“天才和圣徒”。25年来,他一直坚守在洛杉矶一所普通

4、小学的第56号教室,而且他总是教同一个年级,五年级。他所在学校是一所典型的公立小学,学生大多来自美国中部的贫困家庭和一些亚非裔家庭,基础很差,但他在这个小天地里创造了奇迹,学生成绩名列美国标准考试前茅,很多人长大后成为优秀人才。)二、对待应试教育:越爱与恨。应试教育,不是中国的独特产物,美国也有应试教育,而且政府是推手,与中国的应试教育,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美国的一线教师,谁如果认真想搞素质教育,也只能“孤军奋战”。所以,我们很多教师把推进素质教育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体制变化”、“取消考试或考试改革”上,肯定会落空的,哪国的应试教育也不全是体制和考试制度造成的。我觉得学生的素质教育首先决定于老师本

5、人的素质,给我印象最深的当年隆昌师范支援古蔺的那批老教师,因为历史的原因,他们大部分都在古蔺安家,我熟悉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合格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而那个年代的他们,几乎就超越了年代,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素质教育。 如果把一个人的素质比喻成一棵大树,则考试成绩不过一个树枝而已,素质是本,考试是末。应试教育做的事情是本末倒置,结果重于过程,而我们应该本末正置,过程重于结果。只要学生素质提高了,考试成绩也上去了。这是很合乎逻辑的,原则上,素质高的学生是不怕考试的。有的人可能会问,那为什么我们这里出现了“搞素质教育成绩就下降”的现象呢?这很值得研究。我怀疑这是搞的“素质教育”不够真

6、实,或者不够扎实,只是一些活动点缀,或者没有长期坚持,总之没有帮学生学会真本事,考试自然就要吃亏,当然这也与我们的考试题目有关。还有,现行教材和教参是与应试配套的,按照这套东西教学,你就可能很自然地走上应试之路。我发现,身边每一位成功的教师,都有一套自己的办法,可见,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素质达不到一定的水准,又急于打出“素质教育”的旗号,就很容易变成邯郸学步那样,素质教育没弄好,原来应试教育的本事又没得发挥。我们的一些素质教育“样板”,可能就是这类产品。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教育者特别关心、始终关心自身素质的提高,没有这个前提,素质教育就会流于形式。我认为素质教育可能多半是优秀教师的个人行

7、为,开始可能人数很少。整个学校或整个地区的“素质教育”大跃进,比较可疑。用行政手段制造素质教育“样板”,或者“推广”素质教育,未必行得通。 教师只有自身素质修炼到一定程度,才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把考试分数看透,对考试不爱不恨,这才可能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对待考试的态度无爱无恨,不卑不亢,非常平静,我们要承认考试的重要性,不拒绝应试训练。搞应试大大方方,抓素质实实在在。不能头上咬牙切齿骂考试,行动上拼命搞题海战术。考出一个状元欣喜若狂,遇到挫折则拿教育体制和考试制度做替罪羊反正不赖我,都是考试惹的祸,都是体制造的孽。总之不是爱就是恨,我们从来就没有用平常心对待过考试,也就不可能有什么素质

8、教育了。三、当心把对学生的表扬变成精神贿赂。表扬,赏识,奖励,这是教育者最常用的工作方式,有人还以之为灵丹妙药。我认为这种办法决不是有利无弊。批评惩罚也好,表扬奖励也好,一般都有表面效果,有的时候,对有些学生,效果还很明显。但是这两种办法实际上都是在引导学生看别人脸色活着,为别人活着,不一定真正能引起他们心灵的变化和人格的提升。还有一个问题是,批评也好,表扬也罢,很有可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从内部转移到外部。也就是说,学生真正关心不是学习内容,而是教师的反应,他们得到的最大满足不是智慧的满足,思维的满足,探究的乐趣,而是人际关系方面的满足老师没批评我,老师表扬了我。这就把教育的初衷扭曲了。

9、当表扬作为一种控制学生行为的权术的时候,实际上它已经异化成“精神贿赂”了,就是拍马屁,而谁都知道,拍马是为了骑马。真正的表扬不是这样,真正的表扬是一种由衷的赞美,并不夹带“哄孩子”的私货。前几年,有一个所谓“赏识教育”的口号风行一时。某人用此法教育自己的孩子,取得一些成绩,以为得了法宝,向外宣传,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令人吃惊的是,我发现作为教育专业人员,竟然也跟着嚷嚷,有的还真信。试问,我们的鉴别力何在?难道竟看不出这种说法毫无新意且隐藏危险吗?我并不想否定表扬、奖励、找“闪光点”这类工作方式,恐怕它们会永远是教师的“常规武器”,我的意思不过是说,不要迷信。当您使用这种武器的时候,您心里应该清

10、楚它是双刃剑,有利也有弊,这样您就会注意兴利除弊了。四、题海战术不能体现专业水平。各位同学,请打开课本,翻到142页,上面有50道乘法,算完以后翻到本书的最后一页,也就是543页,上面还有50道乘法。请大家安静做题目。如果你是这么做的老师,你一定爱死这些孩子了,因为他们都会乖乖照做,一句抱怨都没有。但是我有个问题:如果小孩会算10个乘法题,为什么要他做50题?如果他连10题都不会算,那么要他做50题的意义在哪里?这种反复练到兴味索然的唯一真实目的,是让老师落得轻松。我就发现数学课其实有更有效的教法。无论我教的是什么技巧,我都以重质不重量的原则,出较少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因为我没把整堂课的时间拿来

11、做基础运算,所以有时间帮助孩子理解数学,学着喜欢数学。为什么有的老师要用这种题海战术呢?那是因为采用这种方法,教师最省事,最省脑筋。实际上题海战术是教师专业水平不高的表现。我们有些教师为题海战术辩护的另一个理由是所谓“熟能生巧”,他们难道不懂得“多能生厌”吗?我以为学生的厌学,与题海战术有关,不能全怨学生。题海战术并非中国特产题海战术绝非中国的土特产,也不是用应试压力所能解释的,因为大家都知道美国中小学没有我们这么大的应试压力。为什么美国学校也有这种题海战术呢?把事情说穿了:那是因为采用这种方法,教师最省事,最省脑筋。我想,题海战我想,题海战术的信奉者们应该因此做点反省,不要术的信奉者们应该因

12、此做点反省,不要再骗自己了。再骗自己了。(五)惩罚的两种类型(五)惩罚的两种类型成功的老师对学生只有一种惩罚:如果孩子在活动中捣乱,那么他就得退出这个活动。成功的老师的惩罚,其特点是“取消你参加某个活动的权利”,减少你的一些乐趣。我把他这种惩罚思路叫做“减甜”式惩罚,这和我们通常见到的惩罚方式不同。我们通常见到的惩罚往往是“加苦”式的。比如学生本来就不爱写作业,写作业对他已经是痛苦了,教师发现他没有写对或者写得不好,罚他抄写十遍(这还是少的),这是“苦上加苦”,这种惩罚可以称之为“加苦”式惩罚。“减甜”式惩罚与“加苦”式惩罚差别很大。我们先说对于学生的差别。在“减甜”式惩罚中,学生的主要感觉应

13、该是“遗憾”,我失去了一些快乐,只能看着别人快乐,但我若改正错误,就能“得到快乐”,改正错误是通往快乐之道。而在“加苦”式的惩罚中,学生的感觉主要是“雪上加霜,苦上加苦”,失去的不是快乐,而是“另一个痛苦”。我见过很多学生被赶出教室后欢天喜地,为什么?因为坐在教室里对于他是更大的痛苦,他乐得用一个“小痛苦”(被赶出教室丢面子)换来一个“快乐”(离开了可恶的学习)。这种学生如果改正了错误,他能得到什么?往好了说,只能减轻一点痛苦,往坏了说,得到的反而是更大的痛苦。比如他烦透了课堂,如果不犯错误,不被赶出教室,会更痛苦,还不如被赶出去,呼吸一点自由的空气。于是你就明白为什么有些学生明知故犯屡教不改

14、了,他的账算得很清楚,在他看来,正因为屡教不改,他才得大于失。“减甜”式的惩罚显然更有利于学生改正错误,因为改了他能得到好处, “加苦”式的惩罚则不然,受到这种惩罚的学生改正错误的动力要小得多,因为改了我也没有多大甜头。没奈何,教师只好用大道理教训他,用更严厉的惩罚吓唬他,这正是我们学校里常见的“风景”。“减甜”式惩罚与“加苦”式惩罚给教师的感觉,差别就更大了。要知道,“减甜”的前提是“有甜”,如果学校生活对学生本来就没有多少“甜度”,你有什么可“减”的?可见,要实行“减甜”式的惩罚,教师必须首先帮学生“减苦”,尽量把教室变成快乐的地方,把学习变成快乐的事情,而这是非常困难的。做不到这一点,又

15、不想放弃惩罚,只好“加苦”了,你别无选择。也就是说,教师如果想实行“减甜”式的惩罚,他一定会用主要的精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把教学艺术化,弄得学生欲罢不能;而经常实行“加苦”式惩罚的教师,则会把更多精力用来和学生较劲。前者对自己的要求高,后者对学生的要求高。优秀教师对自己永不满足,不优秀的教师正相反,他们对学生永不满意,还美其名曰“追求完美”。我们不妨这样做。你想办法增加点课堂生活的你想办法增加点课堂生活的“甜度甜度”,在某个活动中采用,在某个活动中采用“减甜减甜”的方式惩罚的方式惩罚学生,尽可能逐步增加学生,尽可能逐步增加“减甜减甜”式惩罚的比例,式惩罚的比例,减少减少“加苦加苦”式惩罚的比例

16、。走上这条路,你就式惩罚的比例。走上这条路,你就不会每天抱怨学生不懂事,抱怨学校不给你惩不会每天抱怨学生不懂事,抱怨学校不给你惩罚的权力了。罚的权力了。但我们要肯定惩罚对于教育的必要性,而且事实上他也承认惩罚不可能总是“减甜”式的,对对于学生的严重错误,雷夫老师主张更严厉的惩于学生的严重错误,雷夫老师主张更严厉的惩罚,让学生承担后果。该罚则罚。只是尽量的罚,让学生承担后果。该罚则罚。只是尽量的减少惩罚。减少惩罚。(六六)不要迷信新花样)不要迷信新花样无论什么新花招,我们都可以听一听,看一看,想一想,甚至试一试,然后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决定如何处理。一般说来,新的花招或多或少总会有可取之处,完全拒

17、之门外也未必明智。即使是空谈,如果有些新思路,起码可以活跃思维,只要教师消化能力强就行。可怕的不是空洞,而是“没有新意”,没有新意的东西,只能浪费大家的时间。无论什么理念、什么办法,最后总要落实到一个个学生身上。(七七)正确看待评价)正确看待评价我拼命工作,而其他老师却做不到,所以他们也不会有我的成果。有一些同事对我非常气愤,还很鄙视我,但我还是友善地对待他们。如果别人对你不好,只能说明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不能说明你是什么样的人。所以,当有人课间操不给班时、安全值守不到岗时,你不必区做比较;当有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时,你也不必区效仿,不被消极思想腐蚀,老是觉得学校里这里也没做好,哪里也没有做好,

18、平常心看待事物,相信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八、减少无用功,辩证认识体制,做高效教育工作者。何为无用功?指花力气做没有效果的事情,含义似乎很清楚。可是一到教育上,就不是这么简单了,因为教育的“效果”往往是长效的、隐性的,而且是集体的,很多成效你甚至不知该归功于家庭、社会,还是学校,即使归功于学校,你也很难断定这是某一年龄段、某位老师的成绩。教师的一些工作,你认为没用,别人可能认为有用;从这个角度看没用,换个角度看也许就有用;眼前没用,不等于对以后没有影响。事实上,教育行为有用没用,有效无效,有经验的老师还是大致能有个判断的,虽然无法像物理学上的“无用功”那样可以精确地量化。如果有意识地剃掉自己的某

19、些做法,并未出现不良后果,节省了精力和时间,我们就可以推断,这减去的部分,大概是无用功。这里减去一点,那里剃掉一点,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工作科技含量提高了,时间节约出来了,生活的幸福指数就提高了。讨论无用功,还有个大问题是责任问题。你问无用功是谁造成的,不少老师会很熟练地告诉你:赖体制,赖应试教育,赖教育行政部门,赖校长,反正不赖我,任务都是他们布置的,我不干行吗?无用功问题跟我说没用,应该去找当权者,找制定政策的人们。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我以为,事实上无用功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教师的无用功,可以分为“外加”的无用功和“自主”的无用功两类。“外加”的无用功指的是上级布置的一些形式

20、主义的活动,这个没办法,你明知没用也得办,能做的只是想办法少用点时间。“自主”的无用功则是属于教师自己选择和决定的教育教学行为,如何减少这部分无用功,是我们思考的重点。减少无用功,很多人都把希望寄托在上级减负或者体制革新上,我想这是对的,而且是主要的,但这件事我们除了呼吁之外,使不上什么劲,我还是比较习惯从教师的角度考虑问题。无用功可以体现在教育方面,教学方面和生活方面。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重要的是如何“切蛋糕”。尽量把浪费的那部分切得小一些,使教师抽出更多的时间休息、娱乐和学习,把日子过得更精彩一些。 所以我建议老师往周围观察一下。我估计会有教师在同一个学校,在同样的管理下,同样的外部压力下,

21、教得比较轻松,活得相对从容,且认为自己的工作有价值,甚至会有幸福感。既然我们一时无法颠覆应试教育,也无法让领导照我们的希望行动,那就不如面对现实,能少做点无用功就少做点,自己心疼自己。事实上也有不少老师是身体健康、情绪饱满的,他们身上一定有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不要总往暗处看,不要总往窄处想,或许能有点收获。教学工作中常见的一些实例1、迷信说服,会做大量的无用功。(2)2、只用爱解释教育行为,很容易做无用功(7)3、工作中出现的一刀切的情况分析(18)4、卡尔曼的回归平均值现象(头脑风暴、高原反应)(27)5、教学工作切忌过于乐观与偏见(43)6、加强学术修养是少做无用功的关键(45)。7、精于心、简于行(60)。8、小纸条的大作用(70)。9、做情绪的主人(75)。10、不要重复陈词滥调(83)。11、一个人犯错、全班学生陪着挨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