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少帅”袁家军——中国神舟飞船总指挥_第1页
“航天少帅”袁家军——中国神舟飞船总指挥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航天少帅”袁家军中国神舟飞船总指挥“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和返回,举国上下欢腾。中国的航天事业受到国人前所未有的关注,往日里默默奉献的航天人,此时格外引人注目,人们发现,中国神舟飞船的总指挥,竟是个“航天少帅”。袁家军,“神舟”号飞船系统总指挥,著名空间技术青年专家,有“航天少帅”美誉。1962年9月出生于吉林通化,1984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飞机设计与应用力学系,1987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飞行器设计专业硕士毕业。荣获过第11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2001年度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2002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称号或荣誉。现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系国际宇航联副主席

2、、中国科协常委、全国青联常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嫦娥奔月的动人传说到实现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华夏“飞”梦五千年。今天,这一美好的理想终于成为现实,中华民族为之振奋!世界为之喝彩!“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这一刻,“神舟”号飞船系统总指挥袁家军想起自己当初的誓言:“这辈子只要能把飞船这一件事情做好,就算没有白活。脱颖而出的航天专家中学毕业填报大学志愿时,袁家军的第一志愿第一专业是:北京航空学院飞行器设计专业。他如愿以偿。大学毕业前,恰赶上空军从大学生中挑选飞行员,袁家军顺利通过了体检及其它审查,同时他又考取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飞行器设计专业研究生。面对两种选择,他选择了投身航天。中国空间

3、技术研究院总体部,是中国卫星设计与研制的核心部门。1987年,袁家军硕士毕业,到总体部结构实验室,从事卫星立项前的研究工作。两年后,受院里委派,袁家军赴德国宇航院力学研究所研修。研究所里的德国同行,惊讶地发觉哪怕是再简单的实验,这个英俊的中国青年也能做得不同凡响。一年的研修结束了,袁家军回国。当时,中国与巴西合作研制的一颗地球资源卫星刚刚上马。卫星总系统由双方联手,而结构系统则由巴西完成。但巴西在技术与经验上还不够成熟,无法完成结构系统的设计与研制。于是,巴西便将这个系统又反承包给中方。总体部结构实验室当仁不让地接下了这个任务。已被任命为室主任助理的袁家军负责整个研制的协调、组织与管理。卫星的

4、总体结构分为两个舱段,即服务舱和有效载荷舱,袁家军一个人就负责一个舱段有效载荷舱的设计与研制。对于他来说,强度和难度都是超负荷的。1991年夏天,卫星的结构大系统顺利完成,并在巴西空间研究院的专家会上一次性通过。1992年,而立之年的袁家军被破格提拔为卫星结构系统的主任设计师和结构实验室的副主任,开始主持“实践”四号卫星的研制工作。“实践”四号是为了发展我国的小卫星,并适应“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的首次飞行实验任务而上马研制的。虽是小卫星,但五脏俱全。作为负责人,袁家军肩上的担子无疑十分沉重各个试验组出现的技术难题,都要一一汇总到他那里,由他组织各系统的专家、学者研讨攻关。“实践”四号顺利升空,

5、正常运行了6个月(设计寿命),为我国开展新一代应用卫星的研制和新型航天器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大量可靠的科学依据和物质基础。1 994年,袁家军任总体部副主任;1995年5月出任空间研究院院长助理。不多久,升任副院长,并作为常务副总指挥,主抓我国最新型空间飞行器(宇宙飞船)的研究和设计。他组织制定出了一套适合飞船研制特点的工程管理办法,保证了飞船研制的顺利完成。1999年底,他又远赴发射基地,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奋战4个月,圆满完成了“神舟”号试验飞船发射任务.在怀疑声中走马上任2 002年10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袁家军第四次领命出征戈壁。巴丹吉林沙漠,弱水河畔,老远就能看到一片乳白色的高大建筑

6、群。这一切在袁家军眼里,像久违的朋友一样亲切。这年冬天的戈壁滩刚刚经历一场罕见的大雪,发射阵地的气温下降到一27工,对于屹立在发射塔架上的"长征”二号F火箭和“神舟”四号飞船,这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为了确保飞船发射成功,中心采取了一系列防寒措施,在飞船的各种测试现场,也总能看到袁家军指挥调度的身影。“5、4、3、2、1,点火!”指挥员的口令刚落,发射场上惊雷声起。霎时间,耀眼的烈火从火箭底部喷射而出,推动整枚火箭腾空而起,直上云天。火箭带着飞船越飞越快,越飞越远,渐渐化作天幕上一颗闪亮的星星,很快,它淡出人们的视线,飞往深邃宇宙的更深处。发射成功,并顺利返回。站在“神舟”四号飞船返回舱

7、面前,袁家军百感交集。它的每一个部件,几年来它的每一点点变化,他都烂熟于心。思绪一下飞回到8年前,他带领试验队员为航天员打造第一个返回舱的时候。那一年袁家军33岁,被任命为神舟飞船副总指挥、北京空间技术实验中心建设总负责人。实验中心是国家专项投资的重大工程,可以满足飞船以及大型卫星总装、试验、测试的一体化需求,包含了十大重点实验室,复杂程度和规模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他年轻的肩膀能扛起这副重担吗?至于说到飞船的研制,虽然他参与了资源卫星等型号分系统的研制和"863"载人航天的预先研究工作,但是他能担当起飞船设计领军人物的重任吗?在一片“不可能”的怀疑声中,袁家军走马上任。当时

8、,神舟飞船返回舱是整个载人航天工程研制中的最短线之一。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大部分组成。返回舱是航天员的座舱和飞船的指挥控制中心。凭着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袁家军决定将这块最难啃的硬骨头拿下。1996年9月28日,中国航天史上第一个飞船返回舱诞生了。据专家介绍,正常的加工时间需要18个月,但是袁家军他们硬是只用了10个月就将其攻下。返回舱计划目标的实现,扭转了飞船研制的被动局面,为第一艘飞船按计划发射赢得了时间,也使整个飞船系统管理的思路清晰起来。袁家军以自己的指挥才能和拼搏精神树立起了“果敢少帅”的形象。1997年11月,真空环境模拟器一次调试成功,之后,实验中心也按计划建成。

9、看到一座具有国际水平、现代化的雄伟航天城在北京西郊唐家岭拔地而起,神舟飞船的孵化器漂亮极了,袁家军欣慰地笑了。“神舟”飞船精益求精“神舟”号飞船工程是一项伟大而壮丽的工程,也是一项开创性工程。袁家军说,载人飞船与卫星等无人航天器的最大区别在于,载人飞船以时刻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为首要原则,不仅要保证航天员顺利进入太空,而且要保证航天员安全地在太空工作,并安全地返回地面。如何确保飞船成功返回地面、如何确保宇航员的生命安全,是飞船研制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考核飞船各舱段之间是否能正常、安全地解锁分离,又飞船返回舱与推进舱连接面的火工锁就进行了100次可靠性试验。为了考核飞船关键电子设备的可靠性,飞船

10、队伍对近100件关键电子设备进行了综合应力试验,确保它们连续工作100小时无故障。为了确保回收着陆分系统各项仪器设备工作正常,飞船队伍用1:1返回舱模型,先后多次到西北的戈壁滩上,从不同的高度,进行了总计70余架次的返回舱空投开伞试验。此外,从1996年到1998年,飞船系统还专门研制出了4条初样船,分别用于整船级的力学试验、热真空试验、电性能试验和逃逸救生试验。1 999年11月20日,“神舟”号试验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21日,飞船返回舱安全、准确地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着陆。至此,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成功研制载人航天器的国家。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飞

11、船发射成功。作为我国第一艘按载人飞行要求而采用全系统配置的正样无人飞船,其在完善了第一艘“神舟”号飞船在舱内温控、系统配合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基础上,重点考核了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应急救生两个分系统的功能,进一步检验了飞船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协调性。同时,轨道舱进行了长达半年之久的留轨试验。2 002年3月25日发射成功、4月1日安全返回的“神舟”三号飞船,进一步优化改进了许多分系统的性能,尤其是在确保航天员安全措施方面得到了较大完善。2002年12月30日发射成功、2003年1月5日成功返回的“神舟”四号飞船,在充分继承前三艘无人飞船成熟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飞船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袁家军告诉笔者

12、,这次发射的“神舟”四号飞船是对载人技术考核最全面的一艘飞船,它与真正的载人飞行的技术状态是一致的。设计人员改善了舱内载人环境,充分考虑了航天员座椅使用、出舱进舱、操作是否方便舒适等因素,为航天员创造出了一个美观舒适的“太空卧室”。作为对载人技术考核最全面、与载人飞行技术状态完全一致的“神舟”四号飞船的发射与返回成功,标志着中国的载人航天技术正日趋成熟和稳定,中国人圆梦太空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乘载神舟号摆渡天河“我国的神舟载人飞船方案非常有远见,这一点是最值得骄傲的。”袁家军说,虽然中国研制神舟飞船比美苏起步晚了一些,但起点高,一步到位。飞船轨道舱既能进行留轨对地观测,又能作为未来空间交会对接的

13、一个飞行器,是今后天地往返运输的优良工具,堪称真正能摆渡天河的神舟。他告诉笔者,中国的神舟飞船现在主要是从事科学探索,一旦突破成本和安全两个关键性的问题,中国的老百姓完全可以像海外富翁一样,像乘“空中公共汽车”一样上天游一游。飞船总指挥是否也想有一天能乘着自己打造的飞船遨游太空呢?袁家军坦言:“有这样的机会当然更好啦,我在高中和大学毕业时两次参加飞行员体检都以绝对优势通过了。当时北航700多人报考,只有9人合格,我就是这九分之一。但因为已被录取为空间研究院研究生,相当于迈进了航天的门槛,只能忍痛割爱。如果当时去当空军飞行员,说不定挑选航天员时我还能选上呢。”话语中透着自信。当笔者笑谈他的身高过

14、于魁梧,怕进不了飞船时,袁家军则机智作答:那就把飞船造得大一点。”我国的飞船从一开始即采用了多人多舱的设计方案。“神舟”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构成,可容纳3名航天员;返回舱直径25米,是目前世界上可利用空间最大的飞船。而原苏联和美国的载人飞船都经历了体积由小到大,乘员从单人到多人,结构由单舱到多舱的发展历程。“神舟'的第二大优势在于可以一船多用。”袁家军介绍说,飞船的轨道舱兼具生活舱和留轨试验舱的功能。返回舱返回后,同国外废弃轨道舱的做法不同,“神舟”的轨道舱可留在轨道上数个月,作为一颗科技卫星继续进行空间科学探测和技术实验。袁家军说,轨道舱的多适应性,为今后我国载人航天

15、工程实施飞船和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的突破奠定了基础。“神舟五号”飞船重量为7790公斤,拥有13个分系统。飞船采用了多项新技术,其中13项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袁家军表示,“神舟”飞船的研制使我国的载人飞船技术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的水平。多才多艺的“航天少帅”“少帅”袁家军,工作风格是举重若轻。视运动如命的他,清晨的跑步和打太极拳从不间断。晚上工作累了,他会去乒乓球室操练几把。从他的房间里,时常会传来激越而曼妙的歌剧声。能够将自己的青春与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紧密相连,袁家军深为自豪。身为一名年轻的领导,领军“神舟”的袁家军十分清醒,一个人仅仅自己优秀是不够的,还要注重与人和谐的沟通

16、与交流。他说,对一个现代人来说,这是一种生存能力的体现。执行“神舟”四号飞行任务期间,发射队举行联欢,袁家军的一曲京剧清唱荣登“最佳表演奖”,多才多艺的他在大学时代就是各项活动的尖子人物。文艺舞台上的袁家军是一个激越灵动的“音符”。他六七岁时差点被艺校选去唱样板戏。虽然父母坚决反对,但袁家军对于音乐的迷恋并未因此止步。曾经是校园歌手的他,登台演唱流行歌曲确实“星”味十足,可曲高和寡的歌剧才是他的最爱。一次,中央乐团的专家到北航作音乐讲座,袁家军像着魔一样喜爱上了它,那份宁静与和谐,那种激情与迸射,让他沉醉不已。在他家中,除了“高烧”歌剧发烧器材外,放满了各种音乐方面的书籍。去发射基地,他也会带

17、上一套音响。他最喜欢的音乐家当属马勒,因为马勒的音乐在忧郁中带有激情,最适合现代人的情感。科学家以博大的人性情怀拥抱自然之理,艺术家则以宇宙之理倾诉人性情怀,从科学家和艺术家身上我们不难找出他们的相似点来。面对高风险的航天事业,不仅需要艰苦奋斗、孜孜不倦的精神,而且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精神风貌,袁家军将两者“调配”得很好。马勒这位极富才情的年轻音乐家,指挥着管弦乐团演奏出了著名的大地之歌千人合声;袁家军也正指挥着数千名各种专业的科研人员,豪情万丈地演奏着九天圆梦的“航天交响乐”。“除了航空航天是最爱之外,业余爱好是游泳、听音乐和看书。喜欢各种内容的书,内容很广,只要是好书,就喜欢读。”广泛的兴趣开拓了他的视野,活跃了他的思路,并间接地促进了他的事业。“鞍钢宪法”、“现代项目管理”、“曼哈顿计划”,袁家军都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在袁家军宿舍的床头,阿波罗登月之旅、组织机构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