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程标准研究_第1页
物理课程标准研究_第2页
物理课程标准研究_第3页
物理课程标准研究_第4页
物理课程标准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物理课程标准研究物理课程标准研究张静张静郭玉英郭玉英. .从传统到现代从传统到现代综合科学课程的发展综合科学课程的发展M.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002廖伯琴廖伯琴. .世纪之交中国基础教育物理课程改革世纪之交中国基础教育物理课程改革M.M.北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02010祝怀新祝怀新. .科学教育导论科学教育导论M.M.北京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社,20052005丁邦平丁邦平. .国际科学教育导论国际科学教育导论M.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社,2002.2002.蔡铁

2、权,姜旭英蔡铁权,姜旭英. .科学课程与教学研究科学课程与教学研究M.M.杭州:浙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江大学出版社,2008.2008.温温哈伦编著哈伦编著, ,韦钰译韦钰译. . 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M.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2011, 2011 美美 美国科学促进协会美国科学促进协会. .科学素养的导航图科学素养的导航图M.M.北京: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20082008 美美 国家研究理事会著,戢守志等译国家研究理事会著,戢守志等译. .国家科学教育标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准M.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

3、版社,1999.1999. 美美 美国科学促进协会美国科学促进协会. . 美国科学素养的基准美国科学素养的基准M. M. 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译国科学技术协会,译. .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12001 美美 /catalog.php?record_id=13165k-k-1212科学教育框架:实践、跨学科概念及核心概念(科学教育框架:实践、跨学科概念及核心概念(20122012年)年).au/Sciencehttp:/www.australiancurriculu

4、.au/Science/Rationale/Rationale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国家课程国家课程科学科学(20122012年)年)世界范围内的科学课程改革经历了几个大的阶段?世界范围内的科学课程改革经历了几个大的阶段?科学课程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科学课程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当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物理课程标准包括哪些方面,当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物理课程标准包括哪些方面,它们具有哪些主要共性和差异?它们具有哪些主要共性和差异?什么是科学素养?什么是科学素养?我国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的诞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我国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的诞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我国初中和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包括哪些内容,具有我国初中和

5、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包括哪些内容,具有哪些特点,与过去的教学大纲有哪些主要差异?哪些特点,与过去的教学大纲有哪些主要差异?20112011版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发生了哪些变化?发生了哪些变化?(一)(一) 国际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国际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自自2020世纪后半叶起,随着社会、经济、世纪后半叶起,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教育的高速发展,世界科学教育改科技、教育的高速发展,世界科学教育改革成为了一场永无休止的运动,其核心是革成为了一场永无休止的运动,其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 时间时间 名称名称 目标目标焦点焦点5050年代末至年代末至6060年代年代7070年代至年代

6、至8080年代初期年代初期8080年代至年代至9090年代年代2020世纪世界科学课程改革出现过世纪世界科学课程改革出现过三次大浪潮三次大浪潮 :Wallace J. & Louden W. Curriculum change in science: Riding the waves of Reform. In Fraser B. J. & Tobin K. G. (Eds.),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Science Education, Lond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8.471-485 时间时间 名称名称 目标目标焦

7、点焦点5050年代末至年代末至6060年代年代作为作为学科知学科知识识的科学的科学培养培养科学家科学家,在学校教育中在学校教育中为新的科学发为新的科学发现奠定基础现奠定基础学科知识学科知识的现代的现代化、结构化化、结构化7070年代至年代至8080年代初期年代初期8080年代至年代至9090年代年代2020世纪世界科学课程改革出现过世纪世界科学课程改革出现过三次大浪潮三次大浪潮 :Wallace J. & Louden W. Curriculum change in science: Riding the waves of Reform. In Fraser B. J. & Tobin K.

8、G. (Eds.),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Science Education, Lond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8.471-485 第一次科学课程改革浪潮目的是培养国家第一次科学课程改革浪潮目的是培养国家所需要的所需要的科技人才科技人才,学校科学课程的目标是为,学校科学课程的目标是为学生将来学生将来从事科学专业从事科学专业打好基础。打好基础。 发达国家启动了许多大规模的课程改革项发达国家启动了许多大规模的课程改革项目,编制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课程,其中最目,编制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课程,其中最有代表性且对世界各国影响最

9、大的是有代表性且对世界各国影响最大的是美国美国和和英英国国的科学课程。的科学课程。 1 1 第一次课程改革:第一次课程改革:分科课程分科课程美国:美国:PSSCPSSC物理、物理、CBACBA化学、化学、CHEMSCHEMS化学、化学、ESCPESCP地学、地学、BSCSBSCS生物等生物等英国:纳费尔德课程英国:纳费尔德课程1 1 第一次课程改革:第一次课程改革:分科课程分科课程1 1 第一次课程改革:第一次课程改革:分科课程分科课程 (1 1)这次课程改革)这次课程改革未未能达到原定目标。能达到原定目标。 (2 2)对于后继科学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产生了)对于后继科学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产生了重要

10、影响。重要影响。 (3 3)只注重了)只注重了科学体系自身的结构科学体系自身的结构,忽视了,忽视了学生的学生的认知和发展规律认知和发展规律以及学生的以及学生的认知结构与学认知结构与学科知识结构之间科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的联系。 (4 4)只注重了对)只注重了对学科知识的发现过程学科知识的发现过程,忽视,忽视了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以及科学与社会实践科学与社会实践和和学生日学生日常经验之间常经验之间的联系。的联系。 时间时间 名称名称 目标目标焦点焦点5050年代末至年代末至6060年代年代作为作为学科知学科知识识的科学的科学培养培养科学家科学家,在学校教育中在学校教育中为新的科学发

11、为新的科学发现奠定基础现奠定基础学科知识学科知识的现代的现代化、结构化化、结构化7070年代至年代至8080年代初期年代初期作为作为相关知相关知识识的科学的科学将科学作为改将科学作为改善善个人和社会个人和社会生活生活的工具的工具理解理解科学与社会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关系8080年代至年代至9090年代年代2020世纪世界科学课程改革出现过世纪世界科学课程改革出现过三次大浪潮三次大浪潮 :Wallace J. & Louden W. Curriculum change in science: Riding the waves of Reform. In Fraser B. J. & Tob

12、in K. G. (Eds.),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Science Education, Lond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8.471-4852 2 第二次课程改革:第二次课程改革:传统综合课程传统综合课程 20 20世纪世纪7070年代:建立在年代:建立在知识相关性知识相关性基础上的基础上的传统综合科学课程。传统综合科学课程。(1 1)传统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之)传统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间的联系。(2 2)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联系。)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联系。(3 3)儿童与科学之间的

13、联系。)儿童与科学之间的联系。2 2 第二次课程改革:第二次课程改革:传统综合课程传统综合课程 科学教育者开始呼吁将重点放在科学教育者开始呼吁将重点放在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的的科学课程。科学课程。 著名的科学教育家赫德(著名的科学教育家赫德(HurdHurd)认为,)认为,“科学教育的目的是造就科学教育的目的是造就有见识的公民有见识的公民,能够,能够利用科学的智力资源创造一种良好的环境,这利用科学的智力资源创造一种良好的环境,这种环境将促进种环境将促进人类的发展人类的发展。” ” 2 2 第二次课程改革:第二次课程改革:传统综合课程传统综合课程 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一个涵义广泛的概念,一般来说是一个

14、涵义广泛的概念,一般来说,科学素养是指人们对于科学的本质、目的及其,科学素养是指人们对于科学的本质、目的及其局限性的理解,伴随着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重要的局限性的理解,伴随着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重要的科学思想的理解。科学思想的理解。 胡森等著,张斌贤等译教育大百科全书胡森等著,张斌贤等译教育大百科全书课程卷课程卷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006421421 (1 1)认识科学的本质、目的和局限性(如)认识科学的本质、目的和局限性(如:掌握科学方法,运用理性思维,概括、综合和:掌握科学方法,运用理性思维,概括、综合和推断能力,理解理论和观察的作用);推断能力,理解理论和观

15、察的作用); (2 2)认识技术的本质、目的和局限性,以)认识技术的本质、目的和局限性,以及它们与科学的区别;及它们与科学的区别; (3 3)了解科学和技术的实际运作方式,包)了解科学和技术的实际运作方式,包括研究经费、科学实践的常规模式、科学研究与括研究经费、科学实践的常规模式、科学研究与发展的关系;发展的关系; (4 4)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包括作为专家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在社会中的作包括作为专家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在社会中的作用,以及相关的决策过程;用,以及相关的决策过程; (5 5)对于科学语言及一些重要科学内容的基)对于科学语言及一些重要科学

16、内容的基本训练;本训练; (6 6)解释数据的基本能力,特别是解释与概)解释数据的基本能力,特别是解释与概率性和统计相关的数据的能力;率性和统计相关的数据的能力; (7 7)领悟和使用技术信息、技术产品的能力)领悟和使用技术信息、技术产品的能力,包括与高科技产品相关的,包括与高科技产品相关的“使用能力使用能力”; (8 8)获取科技信息的能力,对于从哪里、哪)获取科技信息的能力,对于从哪里、哪些人处可以得到与科学技术相关的信息和建议有些人处可以得到与科学技术相关的信息和建议有一定的理解。一定的理解。2 2 第二次课程改革:第二次课程改革:传统综合课程传统综合课程 美国美国的个别化科学教学系统的

17、个别化科学教学系统(Individualized (Individualized Science Instructional System)Science Instructional System), 英国英国的纳费尔德科学教学计划的纳费尔德科学教学计划(Nuffield Science (Nuffield Science Teaching Project)Teaching Project),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的科学教育计划的科学教育计划(Australian Science (Australian Science Education ProjectEducation Project)2 2

18、第二次课程改革:第二次课程改革:传统综合课程传统综合课程 第二次课程改革浪潮在课程实施方面仍未成功第二次课程改革浪潮在课程实施方面仍未成功,在大多数情况下,发生在课堂中的实际教学过程,在大多数情况下,发生在课堂中的实际教学过程几乎没有改变。几乎没有改变。 课程材料的设计仍然基于传递科学知识和技能课程材料的设计仍然基于传递科学知识和技能,课程改革的大部分注意力放在,课程改革的大部分注意力放在编制课程材料编制课程材料而不而不是是课程的实施课程的实施方面。方面。 对课程是否成功的评价仅仅以有多少学生使用对课程是否成功的评价仅仅以有多少学生使用某一课程和师生对课程材料的接受为依据。某一课程和师生对课程

19、材料的接受为依据。 时间时间 名称名称 目标目标焦点焦点5050年代末至年代末至6060年代年代作为作为学科知学科知识识的科学的科学培养培养科学家科学家,在学校教育中在学校教育中为新的科学发为新的科学发现奠定基础现奠定基础学科知识学科知识的现代的现代化及其结构化及其结构7070年代至年代至8080年代初期年代初期作为作为相关知相关知识识的科学的科学将科学作为改将科学作为改善善个人和社会个人和社会生活生活的工具的工具理解理解科学与社会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关系8080年代至年代至9090年代年代作为作为不完善不完善知识知识的科学的科学缩小缩小计划课程计划课程与与实施课程实施课程之之间的差距间

20、的差距个人、社会和文个人、社会和文化对化对科学知识科学知识形形成成产生的影响产生的影响2020世纪世界科学课程改革出现过世纪世界科学课程改革出现过三次大浪潮三次大浪潮 :Wallace J. & Louden W. Curriculum change in science: Riding the waves of Reform. In Fraser B. J. & Tobin K. G. (Eds.),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Science Education, Lond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8.471-4853 3

21、第三次课程改革:第三次课程改革:现代综合课程现代综合课程 许多科学哲学家认为,知识不是被发现许多科学哲学家认为,知识不是被发现的,而是在具有相似思维方式的人群中的,而是在具有相似思维方式的人群中建构建构起来起来的。因此的。因此知识是不完善知识是不完善的,而且不可能的,而且不可能被完善。被完善。3 3 第三次课程改革:第三次课程改革:现代综合课程现代综合课程 (1 1)建立在)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基础上 (2 2)改革的促动是关于)改革的促动是关于科学哲学科学哲学的理论研究和的理论研究和认知科学认知科学的实证性研究成果的实证性研究成果 (3 3)是建立在科学教育领域对)是建立在科

22、学教育领域对科学的本质科学的本质和和教教育的本质育的本质的最新认识基础上的的最新认识基础上的现代综合科学课程现代综合科学课程。3 3 第三次课程改革:第三次课程改革:现代综合课程现代综合课程 对对科学本质科学本质认识的深化认识的深化 认知科学认知科学的发展的发展 对公众对公众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的要求的发展的要求的发展 科学课程多样化科学课程多样化要求有一个要求有一个统一统一的基础的基础 科学教育科学教育和和课程实践课程实践的研究成果积累,的研究成果积累,科学课程科学课程改革改革的经验和提出的问题的经验和提出的问题3 3 第三次课程改革:第三次课程改革:现代综合课程现代综合课程 现代科学观:科学是

23、现代科学观:科学是知识体系知识体系 科学是科学是探究活动探究活动 科学是科学是社会事业社会事业 现代科学教育观:科学教育是现代科学教育观:科学教育是科学科学与与人人的的相互作相互作用用,是有目的的以科学促进人的发展的,是有目的的以科学促进人的发展的社会社会活动。活动。 这次科学课程改革体现在国家制定的科学教育这次科学课程改革体现在国家制定的科学教育和科学课程文件之中。和科学课程文件之中。 19961996年年美国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2000 2000年年英国英国国家科学教育课程标准国家科学教育课程标准 1999 1999年年日本日本中小学理科中小学理科学习指导要领学习指导要领

24、 20012001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革纲要,制定了包括物理课程在内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了包括物理课程在内的九年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标准各科课程标准。 1996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年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内容标准:内容标准: 1 1 科学中统一的概念和过程科学中统一的概念和过程 2 2 以探究为特点的科学以探究为特点的科学 3 3 物质科学物质科学 4 4 生命科学生命科学 5 5 地球与空间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 6 6 科学与技术科学与技术 7 7 从个人角度和社会角度看的科学从个人角度和社会角度看的科学 8 8 科学史和科学的性质

25、科学史和科学的性质 20002000年年英国英国国家科学教育课程标准国家科学教育课程标准学习计划:学习计划: 1 1 科学探究科学探究 2 2 生物和生命过程生物和生命过程 3 3 物质及其属性物质及其属性 4 4 物理过程物理过程 课程文件在课程计划层面体现了课程文件在课程计划层面体现了科学的科学的统一性统一性和和科学的本质科学的本质。(二)(二) 国际科学课程改革的趋势国际科学课程改革的趋势 1 1 制定制定国家统一国家统一的科学课程标准的科学课程标准19961996年年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出台出台 英国英国、加拿大加拿大、澳大利亚澳大利亚、芬兰芬兰等国也等国也纷纷推出

26、国家统一的科学课程标准。纷纷推出国家统一的科学课程标准。(二)(二) 国际科学课程改革的趋势国际科学课程改革的趋势 2 2 强调强调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的培养的培养 3 3 在在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上,增设反映最新科技成果上,增设反映最新科技成果的内容,凸显技术教育。的内容,凸显技术教育。 4 4 在在课程组织课程组织上,倾向上,倾向综合性综合性(三)(三) 部分物理(科学)课程文件简介部分物理(科学)课程文件简介 1 1 美国:美国:K-12K-12科学教育的框架(科学教育的框架(20122012年)年) Framework(/catalog.php?record_

27、id=13165)(三)(三) 部分物理(科学)课程文件简介部分物理(科学)课程文件简介 1 1 美国:美国:K-12K-12科学教育的框架(科学教育的框架(20122012年)年)郭玉英,姚建欣,张静。郭玉英,姚建欣,张静。整合整合与发展与发展科学课程中概念体科学课程中概念体系的建构及其学习进阶系的建构及其学习进阶。课。课程程教材教材教法教法,2013.22013.2 1 1 美国:美国:K-12K-12科学教育的框架(科学教育的框架(20122012年)年)3 3个维度:个维度:学科的核心概念(学科的核心概念(Disciplinary core ideas)跨学科概念跨学科概念( (Cro

28、sscutting concepts) )科学与工程学实践(科学与工程学实践(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s) )核心的学习观念:核心的学习观念: 学习进阶学习进阶 1 1 美国:美国:K-12K-12科学教育的框架(科学教育的框架(20122012年)年)PS1 Matter and Its interactionPS2 Motion and stability: Forces and interactionsPS3 EnergyPS4 Wav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technologies for informat

29、ion transfer(1 1)学科的核心概念:物质科学)学科的核心概念:物质科学 1 1 美国:美国:K-12K-12科学教育的框架(科学教育的框架(20122012年)年)(2 2)跨学科概念)跨学科概念1. Patterns2. Cause and effect3. Scale, proportion and quantity4. Systems and system models5. Energy and matter6. Structure and function7. Stability and change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的基准的基准(1993)共同主题共同主题美国国家科美国国

30、家科学教育标准学教育标准(1996)统一概念与过统一概念与过程程加拿大安省加拿大安省科学课程科学课程标准标准(2008)基本概念基本概念美国大学理美国大学理事会科学事会科学标准标准(2009)统一概念统一概念澳大利亚国家澳大利亚国家课程课程能量能量(2012)统领概念统领概念新框架新框架(2012)交叉概念交叉概念SystemsSystems, order, and organizationMatterMatter and EnergyPatterns,order and organizationPatternsModelsEvidence, models, and explanationEn

31、ergyModels as Explanations, EvidenceForm and functionCause and effect: Mechanism and explanationScaleChange, constancy, and measurementSystems and InteractionsInteractionStability and changeScale,proportion, and quantityConstancy and ChangeEvolution and equilibriumStructure and FunctionForm and Func

32、tionScale and measurementSystems and system modelsForm and functionSustainability and StewardshipEquilibriumMatter and energyEnergy and matter: Flows, cycles, and conservationChange and ContinuityScaleSystemsStructure and functionEvolutionChange, continuity and Stability 1 1 美国:美国:K-12K-12科学教育的框架(科学

33、教育的框架(20122012年)年)(3 3)科学和工程学实践)科学和工程学实践1. Asking questions (for science) and defining problems (for engineering)2. Developing and using models3. Planning and carrying out investigations4. Analyzing and interpreting data5. Using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al thinking6. Constructing explanations (for

34、 science) and designing solutions (for engineering)7. Engaging in argument from evidence8. Obtaining, evaluating, and communicating information 2 2 澳大利亚:科学课程标准(澳大利亚:科学课程标准(20102010年)年)(1 1)课程设计宗旨)课程设计宗旨教育学生做好教育学生做好终身应用科学终身应用科学并成为积极公并成为积极公民的准备,以让他们能够在科技先进的社会民的准备,以让他们能够在科技先进的社会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为学生进一步

35、学习高中科学、大学科学工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高中科学、大学科学工程课程和职业技术培训打下基础。程课程和职业技术培训打下基础。 2 2 澳大利亚:科学课程标准(澳大利亚:科学课程标准(20102010年)年)(2 2)课程目标)课程目标 总总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分分目标:科学探究技能、人类科学目标:科学探究技能、人类科学史、科学理解三个相互联系的维度。史、科学理解三个相互联系的维度。 2 2 澳大利亚:科学课程标准(澳大利亚:科学课程标准(20102010年)年)(3 3)内容结构)内容结构3 3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物理课程标准物理课程标准(20082

36、008年)年) Victorian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Study Design:Physics张静,郭玉英,陈佩莹,刘艳芳。张静,郭玉英,陈佩莹,刘艳芳。中澳高中物理中澳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比较与启示课程标准的比较与启示。物理教师,。物理教师,2012.112012.11 课程标准由课程标准由重要通知重要通知、引言引言、评估和评估和报告报告、关键技能关键技能和和内容标准内容标准、教师建议教师建议5 5部部分构成,反应出了当代物理教育发展的新分构成,反应出了当代物理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趋势。 课程目的是加强学生在课程目的是加强学生在物理学专业领域的科物理学专业领域的科

37、学素养学素养,关注学生对,关注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投入程度科学的兴趣和投入程度,强,强调物理在调物理在社会生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强调学生描述和使中的价值,强调学生描述和使用用理论和模型理论和模型,立足学生创新能力和智力发展,立足学生创新能力和智力发展,强调物理知识的有用性和发展性。物理科学素养强调物理知识的有用性和发展性。物理科学素养要求学生展示对宇宙的兴趣和认识,积极讨论有要求学生展示对宇宙的兴趣和认识,积极讨论有关的证据、理论和模型的本质,并发掘物理在社关的证据、理论和模型的本质,并发掘物理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他们可以描述和使用理论和模会生活中的价值。他们可以描述和使用理论和模型,提出并检验

38、假设,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局型,提出并检验假设,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局限性,得出结论,提出建议,选择和使用各种合限性,得出结论,提出建议,选择和使用各种合理的技术和数学方法。理的技术和数学方法。(1 1)课程理念)课程理念 发展物理学的方法论、主要观念发展物理学的方法论、主要观念,会用物理语言;,会用物理语言;了解了解物理学知识是如何发展、组织和修正物理学知识是如何发展、组织和修正的,特别是在的,特别是在解释物理现象时概念和数学模型的作用和角色;解释物理现象时概念和数学模型的作用和角色; 识别识别和评估基本假设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或模型、数据和结和评估基本假设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或模型、数据和结论

39、的局限性;发展设计和实施研究的技能,包括数据采论的局限性;发展设计和实施研究的技能,包括数据采集、分析、评价结论,并应用在安全的、负责的,符合集、分析、评价结论,并应用在安全的、负责的,符合伦理的工作实践中;识别对结果的不同解释;有效地交伦理的工作实践中;识别对结果的不同解释;有效地交流研究和调查结果;了解物理学在技术上的应用,特别流研究和调查结果;了解物理学在技术上的应用,特别是促进了社会和经济上重大的发展;获得知识和技能,是促进了社会和经济上重大的发展;获得知识和技能,为他们从事在物理学和相关领域科学和技术的事业做准为他们从事在物理学和相关领域科学和技术的事业做准备;了解新兴技术,包括在交

40、流、采集和分析实验数据备;了解新兴技术,包括在交流、采集和分析实验数据中使用信息和通信技术。中使用信息和通信技术。(2 2)课程目标)课程目标(3 3)课程结构)课程结构单元单元学习主题学习主题可选的深入学习内容可选的深入学习内容1 1核物理与放射性核物理与放射性电电核能核能医学物理学医学物理学探究:可持续能源探究:可持续能源2 2运动运动光的波动性光的波动性天文学天文学天体物理学天体物理学探究:飞行器探究:飞行器探究:可持续能源探究:可持续能源天文学天文学天体物理学天体物理学医学物理学医学物理学3 3一维和二维的运动一维和二维的运动电子学和光子学电子学和光子学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爱因斯坦的狭

41、义相对论材料及其在结构中的应材料及其在结构中的应用用电子的深入认识电子的深入认识4 4电力电力光与物质的相互作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用同步加速器及其应用同步加速器及其应用光子学光子学声学声学(4 4)认知要求)认知要求(5 5)评价)评价 标准化考试标准化考试 标准化考试是维多利亚州课程与评价管理机构组标准化考试是维多利亚州课程与评价管理机构组织进行的考试,于每年织进行的考试,于每年6 6月和月和1212月举行。月举行。6 6月份考试主月份考试主要是第三单元内容,要是第三单元内容, 12 12月考试主要是第四单元内容。月考试主要是第四单元内容。两次考试成绩分别占总成绩的两次考试成绩分别占总成绩的3

42、3%33%。 校本评价校本评价 校本评价有校本评价有6 6种方式:拓展性实验探究活动;实践种方式:拓展性实验探究活动;实践活动总结报告;实践活动书面报告;阅读材料评析;活动总结报告;实践活动书面报告;阅读材料评析;实验数据分析;单元主题报告。课程标准中只给出三、实验数据分析;单元主题报告。课程标准中只给出三、四单元的学习成绩水平评价要求,且三、四单元的校四单元的学习成绩水平评价要求,且三、四单元的校本评价成绩分别占总成绩本评价成绩分别占总成绩17%17%。 4 4 加拿大安大略省:科学课程标准(加拿大安大略省:科学课程标准(20082008年)年)重视科学与社会、技术、环境相联系,即重视科学与

43、社会、技术、环境相联系,即STSESTSE教育;教育;注重提高学生注重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科学素养;强调理解强调理解科学本质科学本质;(1 1)课程理念)课程理念姚建欣,郭玉英。加拿大姚建欣,郭玉英。加拿大安大略省科学课程标安大略省科学课程标准准特色与启示。比较教育研究,特色与启示。比较教育研究,2013.52013.5 4 4 加拿大安大略省:科学课程标准(加拿大安大略省:科学课程标准(20082008年)年)重视科学与社会、技术、环境相联系,即重视科学与社会、技术、环境相联系,即STSESTSE教育;教育;注重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强调理解科学本质;强调理解科学本质;(1 1

44、)课程理念)课程理念(2)(2)科学课程设置科学课程设置 4 4 加拿大安大略省:科学课程标准(加拿大安大略省:科学课程标准(20082008年)年)将将科学与技术、社会和环境科学与技术、社会和环境相联系相联系;发展学生进行发展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技能、策略和思的技能、策略和思维习惯维习惯;理解基本的理解基本的科学概念科学概念;(3 3)课程目标)课程目标 4 4 加拿大安大略省:科学课程标准(加拿大安大略省:科学课程标准(20082008年)年)(4 4)课程内容)课程内容 核心核心共同共同 概念概念概念概念运动运动力力能量与社会能量与社会波与声波与声电与磁电与磁物质物质能量能量系统和

45、相互作用系统和相互作用结构和功能结构和功能可持续发展和管理可持续发展和管理变化与连续性变化与连续性 5 5 加拿大安大略省:科学课程标准(加拿大安大略省:科学课程标准(20082008年)年) 评价内容:评价内容:知识和理解、思考和研究、交知识和理解、思考和研究、交流以及应用流以及应用 评价方式:评价方式:百分之七十的成绩取决于整百分之七十的成绩取决于整个课程学习过程的评估。成绩的百分之三十将个课程学习过程的评估。成绩的百分之三十将取决于最后的期末考试、表现、论文、和取决于最后的期末考试、表现、论文、和/ /或其或其它适合这门课程内容管理要求的考核方式。它适合这门课程内容管理要求的考核方式。(

46、5 5)课程评价)课程评价类别类别50-59%50-59%(水平(水平1 1)60-69%60-69%(水平(水平2 2)70-79%70-79%(水平(水平3 3)80-100%80-100%(水平(水平4 4)知识和理解:知识和理解:在每门课程中获得的学科内容(知识),及其含在每门课程中获得的学科内容(知识),及其含义和意义的理解(理解)义和意义的理解(理解)内容知识内容知识(例如,事(例如,事实,术语,实,术语,定义,设备定义,设备和材料的安和材料的安全使用)全使用)阐明有限阐明有限的内容知识的内容知识阐明一些阐明一些内容知识内容知识阐明大多阐明大多内容知识内容知识阐明全部阐明全部内容知

47、识内容知识内容理解内容理解(例如,概(例如,概念,观点,念,观点,理论,原理,理论,原理,程序,过程)程序,过程)阐明有限阐明有限的内容理解的内容理解阐明一些阐明一些内容理解内容理解阐明大多阐明大多内容理解内容理解阐明全部阐明全部内容理解内容理解成就卡成就卡(一)(一) 物理课程标准的功能物理课程标准的功能教学教学课程课程评价评价教师发展教师发展(二)(二) 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 1 1 缘由缘由19861986年年1212月,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颁布月,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颁布全日制中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学物理教学大纲19901990年,年,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修订本)

48、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修订本)19961996年,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颁布年,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颁布全日制普通高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和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供实验用)学物理教学大纲(供实验用)20002000年年3 3月颁布月颁布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实验修订版)纲(实验修订版)我们的基础教育是部分人的教育还是全民义务教育?我们的基础教育是部分人的教育还是全民义务教育?中小学教育是培养国民基本素质的基础教育还是以中小学教育是培养国民基本素质的基础教育还是以大量淘汰为代价的精英教育?大量淘汰为代

49、价的精英教育?在中国在中国现有的经济基础上和发展不平衡的现实中课现有的经济基础上和发展不平衡的现实中课程标准应如何定位?程标准应如何定位?如何如何把握课程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开放性?把握课程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开放性?课程课程与教材、考试、评估、教师以及学生的实际生与教材、考试、评估、教师以及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未来发展的关系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活和未来发展的关系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新一轮课程改革开始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开始实施 (20012001年月)年月)1 1、2 2、3 3、4 4、教学大纲教学大纲 学科学科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不仅对不仅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和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做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50、而且用大量的篇幅具体规定了出了明确的规定,而且用大量的篇幅具体规定了日常教学中所可能涉及的所有日常教学中所可能涉及的所有知识点知识点的要求;大的要求;大多数学科的教学大纲还规定了具体的多数学科的教学大纲还规定了具体的教学顺序教学顺序及及各部分内容所占的各部分内容所占的课时课时。 2 2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主要区别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主要区别教学大纲教学大纲 教师在学习和使用教学大纲时,主要教师在学习和使用教学大纲时,主要关心的是关心的是知识点发生了哪些变化?增加或知识点发生了哪些变化?增加或删减了哪些内容?具体的要求和课时数是删减了哪些内容?具体的要求和课时数是多少?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否完成教

51、学任务多少?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教学目标?和达到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关心的是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程目标、课程改革的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基本理念和课程和课程设计思路设计思路;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过程和方法,以及,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和和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课程标准课程标准 教师在使用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教师在使用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要关注关注的是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的是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来优势来促进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发展;而不;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

52、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记得是否准确?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 课课 程程 标标 准准教教 学学 大大 纲纲前言前言课程性质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基本理念标准设计思路标准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教学目的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标准内容标准学习领域、目标及行为目标学习领域、目标及行为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内容及要求实施建议实施建议教学建议教学建议教学建议教学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53、建议评价建议评价建议附录附录标准标准中部分行为动词的界定中部分行为动词的界定物理实验专题物理实验专题 物理专题研修物理专题研修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前言前言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的性质和目标未对课程理念进行专门阐述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一、课程总目标 二、课程具体目标教学目的内容标准内容标准一、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要求 二、共同必修模块 三、选修模块教学内容及要求实施建议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建议教学建议1.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2.课时安排 3.教学评价其他其他附录附录附录1 物理实验专题附录2 物理专题研修

54、研究性学习课题示例物理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框架结构比较物理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框架结构比较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大纲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

55、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价值观打下基础。打下基础。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整个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整个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发展的基础,在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发展的基础,在知识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知识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物理知识在现代生活、社会生产、物理知识在现代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物理学的科学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对于探索自然具有普遍意义。研究方法对

56、于探索自然具有普遍意义。学生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学到物理基础学生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学到物理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受到科学方法和科知识和实验技能,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学思维的训练,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熏陶,这对于他们提高科学文作风的熏陶,这对于他们提高科学文化素质,适应现代生活,继续学习科化素质,适应现代生活,继续学习科学技术,都是十分重要的。物理课是学技术,都是十分重要的。物理课是普通高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普通高中的一门重要课程。物理教学应该遵循教育要面向现物理教学应该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57、为实现普想,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实现普通高中的任务和培养目标更好地做出通高中的任务和培养目标更好地做出贡献。贡献。课程性质与价值比较课程性质与价值比较课程结构课程结构比较比较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使学生学习比较全面的物理学基使学生学习比较全面的物理学基础知识,了解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以础知识,了解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以及物理学与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及物理学与技术进步、社会发展

58、的关系。关系。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解决一用物理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些问题。2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力。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

59、人类的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深厚责任感。深厚责任感。3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志趣和实事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志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创新意识,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创新意识,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动作用,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系,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高中大纲教学目的和课程标准目标高中大纲教学目的和课程标准目标 实质性的变化:实质性的变化:(1 1)课程)课程价值取向价值取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

60、众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2 2)课程)课程目标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3 3)从)从关注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4 4)课程)课程管理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从刚性转向弹性 2 2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主要区别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主要区别(一)(一) 课程性质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