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502010630-柏静-文献综述_第1页
110502010630-柏静-文献综述_第2页
110502010630-柏静-文献综述_第3页
110502010630-柏静-文献综述_第4页
110502010630-柏静-文献综述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接受理论视域看中国古典诗词英译研究文献综述专业:英语(商务方向)班级:11级本科六班作者:柏静指导老师:杨正军摘要:接受美学认为,作品总是为读者而创作,文学的唯一对象是读者。未被阅读的作品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存在”。读者作为作品接受的能动力量,在阅读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翻译活动应重视读者的“期待视野”、译文“召唤性结构”的创设及跨文化接受的“历史效果”。关键词:接受美学;翻译;读者;现实的存在;期待视野;历史效果一、研究背景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翻译大国,尤其是古典诗歌,风格各异,出神入化。因此许多学者都很醉心于汉诗英译这篇园地,乐此不疲地把这一文学介绍

2、给英语读者,借以传播中国博大精深、丰富异域的文化。美国文艺理论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一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系统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文学四要素观点,认为文艺活动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四要素组成,彼此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形成创作一一作品一一接受3个环节主客体的双向交流过程。笔者以为,翻译活动同样是一个由原作、译者、译作、读者组成的翻译一一作品一一接受的双向互动过程。译者是原作的读者,即接受者;又是原文的阐释者,即二度创作者。没有读者阅读的作品本文,产生不了任何效果,所以,读者是复活作品本文的终端接受者。作品通过影响读者,进而影响了世界。读者具有选择译作的主动权,凭着自己的审美喜好,决定看或不看某一作

3、品。翻译要努力寻求与读者的“对话”和交流,要突出“隐含的读者”的接受地位,重视读者的“期待视野”。德国翻译家施莱尔马赫主张,翻译要“使外国作者像本国作者那样说话、写作,译者不仅仅要自己看懂原文,还必须使原作者进入与译作的读者直接对话的范畴”。接受美学所说的“期待视野”,是阅读一部作品时读者的阅读经验构成的思维定式或先在结构,涉及到读者既有的阅读经验以及社会、人生经验,这些经验构成的思维定式或先在结构,决定着读者接受能否实现,以何种方式、何种面貌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效果如何。伽达默尔认为,在理解活动之前,理解者的知识储备、兴趣爱好、读解能力构成“前理解”或称“偏见”,“前理解”使理解成为可能,

4、并决定着理解实现的程度和效果,”理解是一个我们卷入其中却不能支配它的事件;它是一件落在我们身上的事情。我们从不空着手进入认识的境界,而总是携带着一大堆熟悉的信仰和期望。解释学的理解既包含了我们突然遭遇的陌生的世界,又包含了我们所拥有的那个熟悉的世界”“一首好诗,如果译者没有将其精髓和风貌和盘托出,就会影响该诗在所译语言中的档次,损害诗人在译本读者中的形象。一位杰出的诗人,很可能会因为译本的质量问题在另一批读者中无端降格”(高嘉正1999:24)。“好译本的作用是消灭自己;,倒是坏翻译会发生一种消灭原作的功效。拙劣晦涩的译文无形中替作者拒绝读者,同时也破坏原作的名誉(钱钟书1996:81)82)

5、所以,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互换,同时肩负着对原作者和译文读者负责的使命。如今,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等都有了很好的译本。可是,由于“一国文字和另一国文字之间必然有距离,译者的理解和文风跟原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也不会没有距离,而且译者的体会和自己的表达能力之间还时常有距离(钱钟书1996:80)”,“从最初出发以至终竟到达,这是很艰辛的历程。一路上颠顿风尘,遭遇风险,不免有所遗失或受些损伤。因此,译文总有失真走样的地方,在意义或口吻上违背或不很贴合原文(同上)古典诗歌的翻译更是如此。由于中国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练,它在思想内容、语言形式、文化底蕴等方面与现代作品不一样,所以说古诗的翻译更具有挑战性

6、,需要跨越时间和空间去沟通两种不同的语言、文化和受众。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内外有关接受理论的研究尽管沃尔特本雅明说“没有一首诗是为读者而写,没有一幅画是为观众而作,没有一部交响乐是为听众而谱”(1968:15),但是接受美学却认为,“作品总是为读者而创作,文学的唯一对象是读者。未被阅读的作品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存在”(1989:385)o伊塞尔指出,读者作为作品接受的能动力量,在阅读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读者包括“现实的读者”和“观念的读者”,“观念的读者”包括“作为意向对象的读者”和“隐在的读者”。“隐在的读者”则表明,作品本身是一个召唤结构,它以其不确定性

7、与意义的空白使不同的读者对其具体化时隐含了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同上)。接受理论强调读者的中心地位,给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把人们从“直译”“意译”之争中解脱出来。美国翻译家Nida的结构主义归化翻译理论认为,翻译就是“再现最近似而又自然的译文”,其效用和认可度很大程度取决于读者(Nida1982),翻译的宗旨就是以译文读者为本,让译文的读者与原文的读者能获得大致相同的感受。1995年,以色列翻译理论家图里(Toury,G.)在他的专著描写翻译研究及展望(DescriptiveTranslationStudiesandBeyond)里提出,译文的基本功能是给予译语读者提供信息,既要符合译语规范,

8、也要符合译语读者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文化背景。翻译研究的焦点从原作、译作、源语文化、译语文化、原作者、译者转移到读者身上,为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标准,真正体现了翻译为读者服务的理念。“期待视野”决定着读者对接受对象一一本文的选择。只有符合读者思维定向或先在结构的本文,才能吸引读者,进入读者的阅读视野。翻译要研究读者的阅读心理和“期待视野”,做好翻译作品的定位和选择。姚斯认为,期待视野既是阅读理解得以实现的基础,又是理解程度、接受效果的限制,”一部文学作品,即使它以崭新面目出现,也不可能在信息真空中以绝对新的姿态展示自身。但它却可以通过预告、公开的或隐蔽的信号、熟悉的特点、或隐蔽的暗示,预先为读者提示

9、一种特殊的接受。它唤醒以往阅11?的记忆,将读者带入一种特定的情感态度中,随之开始唤起-中间与终结.的期待,于是这种期待便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这类本文的流派和风格的特殊规则被完整地保持下去,或被改变、重新定向,或讽刺性地获得实现”。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策略的采用、翻译语言的斟酌,都要以隐含读者的期待视野为中心,以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我国早期翻译家周桂笙在翻译法国小说毒蛇圈时,基于中国读者父慈子孝的伦理道德传统,在原小说描写父亲对女儿慈爱之情的细节上,翻译时加入了一段描写女儿思念父亲的话,以反映女儿对父亲的孝顺之情。出版者吴跣人在篇末说明:“后半回(女主人公)妙儿思念瑞福一段文字

10、,为原著所无。窃以为上文写瑞福处处牵念女儿,如此之殷且挚,此处若不略写妙儿之思念父亲,则以慈孝两字相衡,未免似有缺点。且近时专主破坏秩序,讲家庭革命者,日见其众,此等伦常蠹贼,不可以不纠正之。特商于译者,插入此段。虽然,原著虽缺此点,而在妙儿当夜,吾知其断不缺此思想也。故虽杜撰,亦非蛇足”。(二)国内外有关古典诗词翻译的研究古典诗词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话语世界,具翻译特别强调文化信息与美感效应的传递。诗歌的翻译与文化密切相连。诗歌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陈福康),其语言具有高度凝练、以少胜多的特点,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歌想象丰富,语言精炼,引经据典,文化色彩很浓。许多诗歌里的比喻词语和象征词语以及专

11、有名词、典故词语都和中国文化血肉相连。文化与语言密不可分。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文化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也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所以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文化移植问题。在移植过程中,本着文化交流的目的,以译语读者为中心,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进行诗歌文化意象的转换,以愉悦读者,得到读者的认可。翻译中,由于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之间的差异,所以英语中不可能都具有汉语里的对等词汇。尤其是诗歌翻译,要译得像诗,要讲究押韵、格式是否整齐等,并且诗歌中很多民族色彩的内容无法用另一种不同的语言原汁原味地传出,所以诗歌的翻译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很多成功的诗歌翻译的例子证明:

12、诗歌不仅能译,而且如果译法运用得好,不仅能传达原诗的韵味,有时甚至“可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使中国诗给外国文化增添色彩”。(许渊冲1984:110)文化交流活动中最棘手的就是深层文化的沟通,而诗歌表现的往往就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这些深层的文化内涵。因此古诗英译最具有挑战性的就是“中西诗人的感兴不同,可以引起中国诗人的诗兴的事物未必都能触发西方诗人的灵感,西方诗人所表达的感情和思想也往往是读惯中国诗的人所不易领悟”(吕叔湘1980)。金B是(1998)、张建民(2004)等通过给英、美、澳人士寄发调查表的方式,调查他们对静夜思15种英译本的感受。结果发现,“从已有的评论来看,似乎哪种译文

13、都无法令人满意(金B是1998;马红军2000;赵甄陶1986;张建民2004)古诗英译中文化内涵的适度取舍,是构成译诗的整体风格和意境美不可或缺的要素。美国翻译理论家韦努蒂1995年在其TheTranslator.sIn-visibility一书中提出翻译有“归化”和“异化”两种方法(Venuti1995:20)。在翻译古诗时,面对文化差异,若过多归化,则丧失异域色彩;若过多异化,译入语读者理解上会产生困难,很难产生共鸣。所以,在处理文化差异时,要在语言和形式统一的基础上,寻求一个平衡点,以译入语读者为中心,对目的语系统所固有的价值观念、文化取向和审美习俗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作出准确的判断,然

14、后再制定相应的翻译策略,最低限度地减少文化差异,让译语读者获得与原诗读者一样的感受。那么,在诗歌翻译中,如何既减少其文化意义和信息的损耗,又符合英美读者的思维习惯,是个值得探索的问题。(三)有关古典诗词翻译的国内外现状总的来说,当代翻译美学研究基本理论框架已经形成,研究方法和论证方法比较科学。对翻译审美客体(原文和译文)的审美构成的分析在不断细化,论述方法更为客观、系统、科学。对造成原文和译文不同审美构成的原因也从中西哲学、美学的高度上进行了分析。对翻译审美主体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尤其是对译者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译者的审美能力、翻译中的审美心理过程、译者的能动作用等都得到了研究。另外,

15、对审美标准和在译文中实现审美再现手段的讨论已经不再拘泥于语言转换的层面,文化因素和读者的审美接受能力被考虑进来。同时,笔者认为国内翻译美学研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1)译者对原文美学层面上的还原多集中在客体性的、显性的美的形式上面,即把原文的形式层面的美看作是一种客观存在,译者的任务就是在原文中发现这些美,并在译文中再现这些美。但是对译文中再现了的美所做的评述比较主观,缺乏互文性的研究即对英汉语言中的具有相同或相似美学效果的语言手段的研究不够。(2)对原文深层次的美的再现,如意境美、风格美的再现研究不够。意境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核心概念,是翻译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如何在译文中成功传达意境,

16、使译文读者在读译文时也能够披文入情,产生丰富的联想,得到美的享受和感动,这是我们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在翻译美学中,意境属于译文这一审美客体的非形式系统审美构成,具有非计量性和模糊性的特征,它的传译涉及语言、文化、读者的接受能力等多因素。尤其是在汉译英中,意境的传译研究不足。(3)近年来翻译美学研究对翻译审美主体译者的审美心理过程空前关注,这是翻译美学理论研究的进步,应给予充分的肯定。这也充分体现了美学的特点,美学研究人的感觉,研究人的审美心理。但存在的问题是对译者的心理过程讨论多了就显得有些玄虚,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性比较弱。(4)翻译美学仍然在“原文-译者-译文”这个环节上讨论得比较多,对读者的

17、审美接受研究不够充分。我们应该关注双语内容与形式间的语言分析,同时也应重视人在翻译过程中的能动作用。审美是由人来完成的,特定的文化、环境、时代等因素使读者具有不同的审美习惯和审美要求,而读者的特点会影响翻译审美再现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因此,读者的审美接受过程和审美接受能力也应该成为翻译美学的研究重点,“译者-译文-读者”这一环节的审美沟通研究不容忽视。三、总结总而言之,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又是语言最凝练、内涵最丰富的一种文学体裁。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这些令人目弛神摇的诗篇,要把它们译成英文,确实是件难事。且不说结构层面上的由隐至显的转换,美感层面上的语音修辞的再现和形式层面上格律手段的重建,单

18、是词语层面上的文化意蕴,就需中外译者精心研读,才能真正领会。古诗英译过程中,对文化因素的妥当处理和准确传达往往是一首诗译得是否成功的关键之所在。“诗无达译”,译者需在理解原语文化的基础上,以服务译语读者为目的,综合、灵活地运用“等化法”、“浅化法”和“深化法”等翻译技巧,然后根据译文文化对译文进行调整,从而尽可能完整地传达原诗的“三美”,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一样的交际效果。参考文献:EugeneA.Nida.Language,CultureandTranslating1M2.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1997.Toury,Gideon.DescriptiveT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