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1页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2页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3页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4页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作者:万霞 工作单位: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学 教学目标:1 杜甫的生平、思想及创作背景2 三首古诗的品味、赏析3 深切感受诗人的爱国爱家之情教学方法:1 结合背景,体会思想感情2 锤炼字词,推敲诗韵3 赏析美图,增加直观感受4 赏演结合,深入主题第一课时 望岳、春望教学内容一 创设情境,自然导入PPT展示:(对联)对联一: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对联二: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同学们,对联中的“圣哲”是谁呢?从对联中看,对联中可以看出后人对他的评价侧重于哪个方面?附:杜甫 (公元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世称“诗圣”

2、,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二 凌云壮志,年少轻狂望岳(古体诗)1 初读全诗,整体感知PPT展示: 欣赏泰山图,用一句话概括它的整体形象。聆听MP3配乐朗诵,获得心灵的陶冶。2 全班齐读(要求感情充沛,读出泰山的巍峨气势和诗人的豪情!)教师点拨重点字词:(PPT展示)注音:岱宗夫如何岱(di)决眦入归鸟眦(z)解释:造化钟神秀钟:聚集阴阳割昏晓阴:山的北面 阳:山的南面会当凌绝顶会当:终当、终要 荡胸生曾云曾:通“层”五岳:东岳泰山(

3、五岳之首)、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再次诵读!3 教师点拨,深入理解PPT展示:背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第一层(首联、颔联)远远望去雄伟的泰山巍峨蜿蜒在齐鲁大地。壮哉!丽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泰山到底怎样呢?苍翠的山峦在齐鲁大地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想象出生诗人大家的23岁的年轻诗人才俊杜甫,跨着骏马,游

4、历在齐鲁大地上,看到如此连绵不绝的高山,发出由衷的感叹! 这两句是以泰山的面积广袤写它的高大壮丽。“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高大的山峦阻挡了阳光的照射,迎着阳光的一面已是早晨,另一面仍是黑暗。“割”本是个普通字,但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神奇秀丽、遮天蔽日的形象。这是近望泰山所见的景象,突出山之高。第二层(颈联、尾联)定睛细看山高鸟邈。攀登之情油然而生!“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是细望。诗人极目远眺,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成群还巢的鸟儿亦时常出没于山谷间,需睁大眼睛才能看见。这是诗人对泰山的深情凝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

5、的热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是写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强烈的攀登的愿望。小结: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板书:4 配乐朗诵,进而会背过度:如果说望岳诗中充满的是涉世未深的年轻才子的豪情与抱负,那么,光阴荏苒,随着煌煌大唐的衰落,随着战火的纷起。我们的诗人心中的豪情是否依旧呢?接下来我们欣赏诗人20年后的又一名作春望三 满目疮痍,忧国思家春望(五言律诗)PPT展示背景: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下长安,百姓仓皇出逃。七月,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听到

6、消息后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春望写于次年三月。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1聆听MP3配乐朗诵,整体感知初读全诗,能否体会诗人抒发的是哪两种情感?找出相关的重点字词。2全班齐读。3细致讲解,深入探究第一层(首联、颔联):写景。春在城破,满目凄凉。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破”、“在”以及“春”、“深”两组对比强烈的反义词。诉说着大唐盛世如今的萧条和凄凉。虽然是长安城的春天,但是杂草丛生,国都已经沦陷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娇艳的花也因感时伤

7、别而泪水纵横,无忧的鸟儿也一改往日动听的歌喉而发出让人惊心的啼叫。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小结:诗的前两联紧扣标题中的“望”字,写了安史之乱后诗人所见的林木苍苍,荒草遍地的凄然景象。视线由远而近,有满目的河山而到国都的颓败再到满城的花鸟,层层递进,逐渐细化。心中的苦涩,凄凉逐渐加重。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念亲人。第二层(颈联、尾联):写情。触景生情,忧国思家。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思家。战火连绵不绝,诗人妻子儿女都在鄜州,一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梦绕,是否平安?“抵万金”写出了家书的珍贵,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写出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

8、念。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写思国。看到国都的慌乱景象,想到其他地方可能更加的民不聊生,由家思国,悲哀更深一层。“白头”“不胜簪”两鬓斑白,头发稀疏,年事已高。充满对时局的无奈之感。 小结:全诗寄情于物,触景生情。由春城败象而忧国思家,反映诗人眷念家人,热爱祖国的美好感情。4 配乐诵读,直至背诵板书:第二课时石壕吏教学内容一 图文并茂,情景导入1附:战争的图片看图思考:战争给百姓带来了什么?2 写作背景: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兵败邺城后,在他从洛阳到华州的途中,看到官差疯狂拉丁,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城镇成墟,白骨遍野,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9、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二 借助工具,疏通原文1 字词注音:逾(y) 戍(sh)城 老妪(y) 泣幽咽(y) 解释:妇啼一何苦:多么 犹得备晨炊:还能够2 诵读(读准字音,注意断句)3 一句话概括原文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4 老妇一家的遭遇有哪些?小结:二男死 一男戍;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 5 倾注感情,再读课文(悲愤沉郁)三 以演代读 深入探究话剧表演:用表演的形式让学生走进故事中,加深理解。1、分组准备:46人一组。2、在事发现场,当事的老翁、老妪、媳妇、差役心里会怎么想?如:媳妇对丈夫死讯的悲痛欲绝,对幼子的怜爱和抚养的艰难,对战乱的恐惧。 差役完不成任务的担心。 老翁

10、白发送黑发的伤痛,东躲西藏惊惧,对屋中老伴等人的担心。3、表演(略)4、通过学生的点评,加深对文章的理解。5、思考:文章的结尾有何含义?(独与老翁别)6、再次诵读全文,理解主旨小结:全诗以诗人的行踪为线索,用第一人称,按时间顺序,完整生动地记叙了差吏乘夜捉人的事件,表达诗人对人民饱受战祸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含蓄地揭露了捕吏的凶残。四 深情演唱,适当拓展播放天才童音tell me why 思考:无论古今,无论中外,战争给人民带来了什么?反战!和平!板书:五 作业 1老妪,老翁、媳妇、差役、杜甫等任选一人进行心理描写要求:感情充沛,真实。层次清楚。200字左右。2结合这篇文章,谈谈对战争的认识、思考

11、。要求:有理有据,有自己的。论述层次清楚。3背诵全诗教学思路:这篇课文所选的三首诗分别代表了杜甫的三个人生段。一个是少年轻狂,信马由缰。对未来充满瑰丽的想象。一个人到中年,壮志未酬,国家多难的满腹愁思。一个是深入百姓,亲见他们国未破而家已亡,生离死别的泪水和恐惧、绝望。相信诗人心中的感情是复杂的。如何让生活单纯的学生去体会?我做了如下设计:一、望岳图文并茂1 由具体生动的图片,让没有亲见过泰山的学生多一点直观体验。2 配合悠扬的笛声的朗诵,更是让学生身临其境。2 抓重点字词深入剖析。如“齐鲁”、“割”等词来解析诗人欣赏角度的变化以及泰山之美。二、春望抓对比抓对比。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反义词的用法。如:虽然“山河”依旧,但是国家却已残“破”;虽然是“春”,但是长安城却是战火后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