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装配工艺标准_第1页
机械装配工艺标准_第2页
机械装配工艺标准_第3页
机械装配工艺标准_第4页
机械装配工艺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机械结构件装配工艺标准机械结构装配施工工艺标准1适用范围本工艺适用于公司产品机械结构件装配加工的过程,本标准规定了一般机械结构,比如孔轴配合,螺丝、螺栓连接等等装配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机械产品的装配。2引用标准(1) JBT5994机械装配基础装配要求(2) GB5226机床电气设备通用技术条件(3) GB6557挠性转子的机械平衡(4) GB6558挠性转子的平衡评定准则(5) GB7932气动系统通用技术条件(6) GB7935液压元件通用技术条件(7) GB9239刚性转子品质许用不平衡的确定(8) GB10089圆柱蜗杆蜗轮精度(9) GB10095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10) GB100

2、96齿条精度(11) GB11365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精度(12) GB11368齿轮传动装置清洁度3机械装配专业术语3.1.1 工艺使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成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3.1.2 机械制造工艺各种机械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过程的总称。3.1.3 典型工艺根据零件的结构和工艺特征进行分类、分组,对同组零件制订的统一加工方法和过程。3.1.4 产品结构工艺性所设计的产品在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维修的可行性和经济性。3.1.5 零件结构工艺性所设计的产品在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3.1.6 工艺性分析提出意见或建议3.1.7 工艺性审查并提出意见或建3.1.8 可加

3、工性3.1.9 生产过程3.1.10 工艺过程的过程。3.1.11 工艺文件3.1.12 工艺方案具体任务和措施在产品技术设计阶段,工艺人员对产品和零件结构工艺性进行全面审查并的过程。在产品工作图设计阶段,工艺人员对产品和零件结构工艺性进行全面审查议的过程。在一定生产条件下,材料加工的难易程度。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指导工人操作和用于生产、工艺管理等和各种技术文件。根据产品设计要求、生产类型和企业的生产能力,提出工艺技术准备工作的指导性文件。3.1.13 工艺路线产品或零部件在生产过程中,由毛坯准备到成品包装入库,经过企业各

4、有关部门或工序的先后顺序。3.1.14 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3.1.15工艺设计编制各种工艺文件和设计工艺装备等的过程。1.1.16 工艺要素与工艺过程有关的主要因素。1.1.17 工艺规范对工艺过程中有关技术要求所做的一系列统一规定。1.1.18 工艺参数为了达到预期的技术指标,工艺过程中所需选用或控制的有关量。1.1.19 工艺准备产品投产前所进行的一系列工艺工作的总称。其主要内容包括:对产品图样进行工艺性分析和审查;拟定工艺方案;编制各种工艺文件;设计、制造和调整工艺装备;设计合理的生产组织形式等。1.1.20 工艺试验为考查工艺方法、工艺参数的可

5、行性或材料的可加工性等而进行的试验。1.1.21 工艺验证通过试生产,检验工艺设计的合理性。1.1.22 工艺管理科学计划、组织和控制各项工艺工作的全过程。1.1.23 工艺设备(工装)产品制造过程中所用的各种工具的总称。包括刀具、夹具、模具、量具、检具、辅具、钳工工具和工位器具等。3.1.24工艺纪律3.1.25成组技术这些组为基础,理的合理化。在生产过程中,有关人员应遵守的工艺秩序。将企业的多种产品、部件和零件,按一定的相似性准则,分类编组,并以组织生产各个环节,从而实现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产品设计、制造和管1.1.26 自动化生产以机械的动作代替人工操作,自动地完成各种作业的生产过程。1

6、.1.27 数控加工根据被加工零件图样和工艺要求,编制成以数码表示的程序,输入到机床的数控装置或控制计算机中,以控制工件和工具的相对运动,使之加工出合格零件的方法。1.1.28 工艺过程优化根据一个(或几个)判据,对工艺过程及有关参数进行最佳方案的选择。3.1.293.1.30生产纲领生产类型产,成批生产和3.1.31生产批量3.1.32生产周期历时间。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企业(或车间、班组、工作地)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分类。一般分为大量生单件生产三种类型。一次投入或产出的同一产品(或零件)的数量。生产某一产品(或零件)时,从原材料投入到出产品一个循环所经过的日3.1.33

7、生产节拍流水生产中,相继完成两件制品之间的时间间隔。3.2 生产对象3.2.1 原材料投入生产过程以创造新产品的物质。3.2.2 主要材料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3.2.3 辅助材料在生产中起辅助作用而不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3.2.4 毛坯根据零件(或产品)所要求的形状、工艺尺寸等而制成的供进一步加工用的生产对象。3.2.5 铸件将熔融金属浇入铸型,凝固后所得到的金属工件或毛坯。3.2.6 锻件金属材料经过锻造变形而得到的工件或毛坯。3.2.7 焊接件用焊接的方法而得到的接合件。3.2.8 冲压件用冲压的方法制成的工件或毛坯。3.2.9 工件加工过程中的生产对象。3.2.10 工艺关键件技术要求高

8、、工艺难度大的零、部件。3.2.11 外协件由本企业提供设计图样资料,委托其他企业完成部分或全部制造工序的零、部件。3.2.12 试件为试验材料的机械、物理、化学性能、金相组织或可加工性等而专门制作的样件。3.2.13 工艺用件为工艺需要而特制的辅助件。3.2.14 在制品在一个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正在进行加工、装配或待进一步加工、装配或待检查继续加工或装配的制品。3.2.15 半成品在一个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已完成一个或几个生产阶段,经检验合格入库尚待继续加工或装配的制品。3.2.16 成品在一个企业内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可供销售的制品。3.2.17 合格品通过检验,质量特性符合标准要求的制品。3

9、.2.18 不合格品通过检验,质量特性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制品。3.2.19 废品不能修复又不能降级使用的不合格品。3.3 工艺方法3.3.1 铸造将熔融金属浇注、压射或吸入铸型型腔中,待其凝固后而得到一定形状和性能的铸件的方法。3.3.2 锻造在加压设备及工(模)具的作用下,使金属坯料或铸锭产生局部或全部的塑性变形,以获得一定几何形状、尺寸和质量的锻件的加工方法。3.3.3 焊接将焊接处金属(或/和焊丝)熔化,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件变为一体的操作方法。3.3.4 热处理将固态金属或合金在一定介质中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其整体或表面组织,从而获得所需要性能的加工方法。3.3.5 表面处理3.3

10、.6 表面涂覆3.3.7 机械加工3.3.8 压力加工3.3.9 切削加工改善工件表面层的机械、物理或化学性能的加工方法。用规定的异已材料,在工件表面上形成涂层的方法。利用机械力对各种工件进行加工的方法。使毛坯材料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而无切削的加工方法。利用切削工具从工件上切除多余材料的加工方法。3.3.10 车削工件旋转作主运动,车刀作进给运动的切削加工方法。3.3.11 铳削铳刀作旋转主运动,工件或铳刀作进给运动的切削加工方法。3.3.12 钻削用钻头或扩孔钻在工件上加工孔的方法。3.3.13 钱削用钱刀从工件孔壁上切除微量金属层,以提高其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方法。3.3.14 钩削用钩钻

11、或钩刀刮平孔的端面或切出沉孔的方法。3.3.15 磨削用磨具以较高的线速度对工件表面进行加工的方法。3.3.16 冷作在基本不改变材料断面特征的情况下,将金属板材、型材等加工成各种制品的方法。1.1.17 冲压使板料经分离或成形而得到制件的加工方法。1.1.18 挪接借助挪钉形成的不可拆连接。1.1.19 粘接借助粘接剂形成的连接。1.1.20 钳加工一般在钳台上以手工工具为主,对工件进行的各种加工方法。1.1.21 装配按规定的技术要求,将零件或部件进行配合和连接,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品的工艺过程。1.1.22 包装对产品采取一定的包装措施,通过储存、运输等流通过程使产品完好无损地运到用户手中

12、。3.4 工艺要素3.4.1 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3.4.2 安装工件(或装配单元)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3.4.3 工步在加工表面(或装配时的连接表面)和加工(或装配)工具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作。3.4.4 辅助工作由人和(或)设备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该部分工序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粗糙度,但它是完成工步所必须的。如更换刀具等。3.4.5 工作行程刀具以非加工进给速度相对工件所完成一次进给运动的工步部分。3.4.6 空行程刀具以加工进给速度相对工件所完成一次进给运动的工步部分。3.4.7

13、工位为了完成一定的工序部分,一次装夹工件后,工件(或装配单元)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一起相对刀具或设备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3.4.8 基准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3.4.9设计基准3.4.103.4.113.4.123.4.133.4.143.4.153.4.163.4.173.4.18工艺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辅助基准设计图样上所采用的基准。在工艺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在加工中用作定位的基准。测量时所采用的基准。装配时用来确定零件或部件在产品中的相对位置所采用的基准。为满足工艺需要,在工件上专门设计的定位面。3.4.193.4.203.4.

14、21工艺孔为满足工艺(加工、测量、装配)的需要而在工件上增设的孔。工艺凸台为满足工艺的需要而在工件上增设的凸台。工艺尺寸根据加工的需要,在工艺附图或工艺规程中所给出的尺寸。尺寸链互相联系且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封闭尺寸组合。工艺尺寸链在加工过程中的各有关工艺尺寸所组成的尺寸链。加工总余量(毛坯余量)毛坯尺寸与零件图的设计尺寸之差。3.4.223.4.233.4.243.4.25工序余量工艺留量产量定额时间定额作业时间相邻两工序的工序尺寸之差。为工艺需要而增加的工件(或毛坯)的长度。在一定生产条件下,规定每个工人在单位时间内应完成的合格品数量。在一定生产条件下,规定生产一件产品或完成一道工序所需消耗的

15、时间。直接用于制造产品或零、部件所消耗的时间。可分为基本时间和辅助时间两部分。3.4.26基本时间过程所消耗的时3.4.27辅助时间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相对位置、表面状态或材料性质等工艺间。为实现工艺过程所必须进行的各种辅助动作所消耗的时间。3.4.28 布置工作地时间为使加工正常进行,工人照管工作地(如更换刀具、润滑机床、清理切屑、收拾工具等)所消耗的时间。3.4.29 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工人在工作班内为恢复体力和满足生理上的需要所消耗的时间。3.4.30 准备与终结时间工人为了生产一批产品或零、部件,进行准备和结束工作所消耗的时间。3.4.31 材料消耗工艺定额在一定生产条件下,

16、生产单位产品或零件所消耗的材料总重量。3.4.32 材料工艺性消耗产品或零件在制造过程中,由于工艺需要而损耗的材料。如铸件的浇、冒口,锻件的烧损量,棒料等的锯口、切口等。3.4.33 材料利用率产品或零件的净重占其材料工艺定额的百分比。3.4.34 设备负荷率设备的实际工作时间占其台时基数的百分比。3.4.35 加工误差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对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3.4.36 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对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3.4.37 加工经济精度在正常加工条件下(采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设备、工艺装备和标准技术等级的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所

17、能保证的加工精度。3.4.38 表面粗糙度工件表面的粗糙层度。3.5 工艺文件3.5.1 工艺路线表描述产品或零、部件工艺路线的一种工艺文件。3.5.2 车间分工明细表按产品各车间应加工(或装配)的零、部件一览表。3.5.3 工艺过程卡片以工序为单位简要说明产品或零、部件的加工(或装配)过程的一种工艺文件。3.5.4 工艺卡片按产品或零、部件的某一工艺阶段编制的一种工艺文件。它以工序为单元,详细说明产品(或零、部件)在某一工艺阶段中的工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工艺参数、操作要求以及所用设备和工艺装备等。3.5.5 工序卡片在工艺过程卡片或工艺卡片的基础上,按每道工序所编制的一种工艺文件,一般

18、具有工序简图,并详细说明该工序的每个工步的加工(或装配)内容、工艺参数、操作要求以及所用设备和工艺装备等。3.5.6 典型工艺过程卡片具有相似结构和工艺特征的一组零、部件所能通用的工艺过程卡片。3.5.7 典型工艺卡片具有相似结构和工艺特征的一组零、部件所能通用的工艺卡片。3.5.8 典型工序卡片具有相似结构和工艺特征的一组零、部件所能通用的工序卡片。3.5.9 工艺守则某一专业工种所通用的一种基本操作规程。3.5.10 工艺附图附在工艺规程上用以说明产品或零、部件加工或装配的简图或图表。3.5.11 毛坯图供制造毛坯用的,表明毛坯材料、形状、尺寸和技术要求的图样。3.5.12 装配系统图表明

19、产品零、部件相互装配关系及装配流程的示意图。3.5.13 工艺关键件明细表填写产品中所有工艺关键件的图号、名称和关键内容等的一种工艺文件。3.5.14 外协件明细表填写产品中所有工艺外协件的图号、各称和加工内容等的一种工艺文件。3.5.15 专用工艺装备明细表填写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全部专用工艺装备的编号、名称、使用零(部)件图号等的一种工艺文件。3.5.16 外购工具明细表填写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购买的全部刀具、量具等的名称、规格与精度、使用零(部)件图号的一种工艺文件。3.5.17 企业标准工具明细表填写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全部本企业标准工具的名称、规格与精度,使用零(部)图号的一种

20、工艺文件。3.5.18 工位器具明细表填写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全部工位器具的编号、名称、使用零(部)件图号的一种工艺文件。3.5.19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明细表填写产品零件在制造过程中所需消耗的各种材料的名称、牌号、规格、重量等的一种工艺文件。将“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明细表”中的各种材料按单台产品3.5.20 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汇总表汇总填列的一种工艺文件。3.5.21 工艺试验报告说明对新的工艺方案或工艺方法的试验过程,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提出处理意见的一种工艺文件。3.5.22 工艺总结新产品经过试生产后,工艺人员对工艺准备阶段的工作和工艺、工装的试用情况进行记述,并提出处理意见的一种工艺文件。

21、3.5.23 工艺文件目录产品所有工艺文件的清单。3.5.24工艺文件更改通知单更改工艺文件的联系单和凭证。3.5.25临时脱离工艺通知单规定的时间或批量内允许改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暂时不能按原定工艺规程加工或装配,在变工艺路线或工艺方法的联系单和凭证。3.6 工艺装备与工件装夹3.6.1 专用工艺装备专为某一产品所用的工艺装备。3.6.2 通用工艺装备能为几种产品所共用的工艺装备。3.6.3 标准工艺装备已纳入标准的工艺装备。3.6.4 夹具用以装夹工件(和引导刀具)的装置。3.6.5 模具用以限定生产对象的形状和尺寸的装置。3.6.6 刀具能从工件上切除多余材料或切断材料的带刃工具。3.6.

22、7 计量器具用以直接或间接测出被测对象量值的工具、仪器、仪表等。3.6.8 辅具(机床辅具)用以连接刀具与机床的工具。3.6.9 钳工工具各种钳工作业所用工具的总称。3.6.10 工位器具在工作地或仓库中用以存放生产对象或工具用的各种装置。3.6.11装夹将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定位、夹紧的过程。3.6.12 定位确定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占有正确位置的过程。3.6.13 夹紧(卡夹)工件定位后将其固定,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定位位置不变的操作。3.6.14 找正用工具(和仪表)根据工件上有关基准,找出工件在划线、加工或装配时的正确位置的过程。3.6.15 对刀调整刀具切削刃相对工件或夹具的正确位置

23、的过程。3.7 其它3.7.1 粗加工从坯料上切除较多余量,所能达到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都比较低的加工过程。3.7.2 精加工从工件上切除较少余量,所得精度和表面粗糙度都比较高的加工过程。3.7.3 配作以已加工件为基准,加工与其相配的另一工件,或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件组合在一起进行加工的方法。3.8 表面加工术语3.8.1 钻孔用钻头在实体材料上加工孔的方法。3.8.2 扩孔用扩孔工具扩大工件孔径的加工方法。3.8.3 钩孔用钩削方法加工平底或锥形沉孔。3.8.4 冲孔用冲模在工件或板料上冲切孔的方法。3.8.5 车外圆用车削方法加工工件的外圆表面。3.8.6 磨外园用磨削方法加工工件的外园

24、表面。3.8.7 车平面用车削方法加工工件的平面。3.8.8 铳平面用铳削方法加工工件的平面。3.8.9 刨平面用刨削方法加工工件的平面。3.8.10 磨平面用磨削方法加工工件的平面。3.8.11 车槽用车削方法加工工件的槽。3.8.12 铳槽用铳槽方法加工工件的槽。3.8.13 拉槽用拉削方法加工工件的槽或键槽。3.8.14 车螺纹用螺纹车刀切出工件的螺纹。3.8.15 滚压螺纹用一付螺纹滚轮,滚轧出工件的螺纹。3.8.16 搓螺纹用一对螺纹模板(搓丝板)轧制出工件的螺纹。3.8.17 攻螺纹用丝锥加工工件的内螺纹。3.8.18 套螺纹用板牙或螺纹切头加工工件的螺纹。3.8.19 磨螺纹用单

25、线或多线砂轮磨削工件的螺纹。3.8.20 铳齿用铳刀或铳刀盘按成形法或展成法加工齿轮或齿条等的齿面。3.8.21 滚齿用齿轮滚刀按展成法加工齿轮、蜗轮等的齿面。3.8.22 刨齿用刨齿刀加工直齿园柱齿轮、锥齿轮或齿条等的齿面。3.8.23 插齿用插齿刀按展成法或成形法加工内、外齿轮或齿条等的齿面。3.8.24 车成形面用成形车刀、车刀按成形法或仿形法等车削工件的成形面。3.8.25 铳成形面用成形铳刀、铳刀按成形法或仿形法等铳削工件的成形面。3.8.26 磨成形面用成形砂轮、砂轮按成形法或仿形法等磨削工件的成形面。3.8.27 电加工成形面用电火花成形、电解成形等方法加工工件的成形面。3.8.

26、28 滚花用滚花工具在工件表面上滚压出花纹的加工。3.8.29 倒角把工件的棱角切削成一定斜面的加工。3.8.30 倒园角把工件的棱角切削成园弧面的加工。3.8.31 钻中心孔用中心钻在工件的端面加工定位孔。3.9 冷作、钳工及装配常用术语3.9.1 冷作3.9.2 排料(排样)在板料或条料上合理安排每个坯件下料位置的过程。3.9.3 放样根据构件图样,用1:1的比例(或一定的比例)在放样台(或平板)上画出其所需图形的过程。3.9.4 展开将构件的各个表面依次摊开在一个平面上的过程。3.9.5 号料根据图样或利用样板、样杆等直接在材料上划出形状和加工界限的过程。3.9.6 切割把板材或型材等切

27、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坯料或工件的过程。3.9.7 剪切通过两剪刃的相对运动,切断材料的方法。3.9.8 弯形将坯料弯成所需形状的加工方法。3.9.9 压弯用模具或压弯设备将坯料弯成所需形状和加工方法。3.9.10 拉弯坯料在受拉状态下沿模具弯曲成形的方法。3.10 钳工3.10.1 划线在毛坯或工件上,用划线工具划出待加工部位的轮廓线或作为基准的点、线。3.10.2 打样冲眼在毛坯或工件划线后,在中心线或辅助线上用样冲打出冲点的方法。3.10.3 锯削用锯对材料或工件进行切断或切削加工的方法。3.10.4 塞削用锤打击塞子对金属工件进行切削加工的方法。3.10.5 锤削用锂刀对工件进行切削加工的

28、方法。3.10.6 堵孔按工艺要求堵住工件上某些工艺孔。3.10.7 标记在毛坯或工件上做出规定的记号。3.10.8 去毛刺清险工件已加工部位周围所形成的刺状物或飞边。3.10.9 倒钝锐边除去工件上尖锐棱角的过程。3.10.10 砂光用砂布或砂线磨光工件表面的过程。3.10.11 除锈将工件表面上的锈蚀除去的过程。3.10.12 清洗用清洗剂清除产品或工件上的油污、灰尘等脏物的过程。4机械装配基础规范4.1 基本规范.4.1.1 产品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工艺要求及本标准和与产品有关的标准规定进行装配。4.1. 2装配环境必须清洁。高精度产品的装配环境温度、湿度、降尘量、照明、防震等必须符合有关

29、规定。4.1.3 产品零部件(包括外购、外协件)必须具有检验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4.1.4 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砂粒、灰尘和油污等,并应符合相应清洁度要求。4.1.5 除有特殊要求外,在装配前零件的尖角和锐边必须倒钝。4.1.6 配作表面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加工,加工后应清理干净。4.1.7 用修配法装配的零件,修整后的主要配合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工艺规定。4.1.8 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得磕碰、划伤和锈蚀。4.1.9 油漆未干的零、部件不得进行装配。4.2 各种连接方法的要求4.2.1 对于覆盖件的装配1、所有覆盖件在装配前需进行检查,保证其干净

30、、无灰尘,无磕碰、变形、掉漆、喷涂缺陷现象,焊接部位不得有焊接缺陷,如有必须修复后方可使用,如无法现场修复的,则退回上工序或供应商处;2、装配时,应避免敲击、踩踏,装配过程中不允许造成变形、掉漆;3、装配完成后,应进行自检,覆盖件不允许有多余的孔洞;4、两零件对接或搭接时,边缘应该对齐平整,错位量h<0.3t(较薄板厚度),最大不得超过0.5mm,如图纸有要求的,按图纸要求执行;5、两零件贴合处间隙w0.3t(较薄板厚度),最大不得超过0.5mm,如图纸有要求的,按图纸要求执行;6、装配中需要切割时,切口必须平整,毛边必须打磨、不割手。4.2.2 对于轴承的装配规范一、对于普通轴承的装配

31、1、轴承装配前,轴承位不得有任何的污质存在;2、轴承装配时应在配合件表面涂一层润滑油,轴承无型号标识的一端应朝里,即靠轴肩方向,有油嘴的按方便加油的方式装配;3、轴承装配时应使用专用压具,原则上严禁采用直接击打的方法装配,如因现场条件制约用手键敲打,则中间垫以铜棒或其它不损坏装配件表面物体。套装轴承时加力的大小、方向、位置应适当,不应使保护架或滚动体受力,应均匀对称受力,保证端面与轴垂直;4、轴承内圈端面一般应紧靠轴肩(轴卡),轴承外圈装配后,其定位端轴承盖与垫圈或外圈的接触应均匀;5、滚动轴承装好后,相对运动件的转动应灵活、轻便,如果有卡滞现象,应检查分析问题的原因并作相应处理;6、轴承装配

32、过程中,若发现孔或轴配合过松时,应检查公差;过紧时不得强行野蛮装配,都应检查分析问题的原因并作相应处理;7、单列圆锥滚子轴承、推力角接触轴承、双向推力球轴承在装配时轴向间隙符合图纸及工艺要求。8、轴承在拆卸后再次装配时应清洗,必须用原装位置组装不准颠倒。二、对于滚动轴承的装配规范1、轴承在装配前必须是清洁的。2、对于油脂润滑的轴承,装配后一般应注入约二分之一空腔符合规定的润滑脂。3、用压入法装配时,应用专门压具或在过盈配合环上垫以棒或套(如图所示),不得通过滚动体和保持架传递压力或打击力。4、轴承内圈端面一般应靠紧轴肩,其最大间隙,对圆锥滚子轴承和向心推力轴承应不大于0.05mm,其他轴承应不

33、大于0.1mm。5、轴承外圈装配后,其定位端轴承盖与垫圈和外圈的接触应均匀。6、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均应接触良好,用涂色法检验时,与轴承座在对称于中心线的120°范围内应均匀接触;与轴承盖在对称于中心线90°范围内应均匀接触。在上述范围内,用0.03mm的塞尺检查时,不得塞入外环宽度的三分之一。7、热装轴承时,加热温度一般应不高于120C;冷装时,冷却温度应不低于-80Co8、装配可拆卸的轴承时,必须按内外圈和对位标记安装,不得装反或与别的轴承内外圈混装。9、可调头装配的轴承,在装配时应将有编号的一端向外,以便识别。10、在轴的两边装配径向间隙不可调的向心轴

34、承,并且轴向位移是以两端端盖限定时,只能一端轴承紧靠端盖,另一端必须留有轴向间隙。11、滚动轴承装好后,用手转动应灵活、平稳。三、滑动轴承的装配规范1、上下轴瓦应与轴颈(或工艺轴)配加工,以达到设计规定的配合间隙、接触面积、孔与端面的垂直和前后轴承的同轴度要求。2、刮削滑动轴承轴瓦孔的刮研接触点数,若设计未规定,不应低于表的要求。蚪审育福IEUXL趣I异备,逋用现械为最尢机械加护手:小配骨和邺工程血械的虻星高精度精巧当通重要-服隹妥-毁每加mmx办m内的到朋堂归点数三门。20Id1212SS5!>1州1612S63-13、上下轴瓦的接合面要紧密接触,用0.05mm的塞尺从外侧检查时,任何

35、部位塞入深度均不得大于接合面宽度的三分之一。4、上下轴瓦应按加工时的配对标记装配,不得装错。5、瓦口垫片应平整,其宽度应小于瓦口面宽度12mm,长度方向应小于瓦口面长度。垫片不得与轴颈接触,一般应与轴颈保持12mm的间隙。6、当用定位销固定轴瓦时,应保证瓦口面、端面与相关轴承孔的开合面、端面保持平齐。固定销打入后不得有松动现象,且销的端面应低于轴瓦内孔表面12mm。7、球面自位轴承的轴承体与球面座装配时,应涂色检查它们的配合表面接触情况,一般接触面积应大于70%,并应均匀接触。四、整体圆柱式滑动轴承装配规范1、固定式圆柱滑动轴承装配时可根据过盈量的大小,采用压装或冷装,装入后内径必须符合设计要

36、求。2、轴套装入后,固定轴承用的锥端紧定螺钉或固定销端头应埋入轴承内。3、轴装入轴套后应转动自如。五、整体圆锥式滑动轴承装配规范装配圆锥滑动轴承时,应涂色检查锥孔与主轴颈的接触情况,一般接触长度应大于70%,并应靠近大端。4.2.3 螺钉、螺栓装配规范1、螺栓紧固时,不得采用活动扳手,每个螺母下面不得使用1个以上相同的垫圈,沉头螺钉拧紧后尾部应埋入机件内,不得外露,垫片不得大于接触面;2、覆盖件装配或同类、同一零部件锁紧时,应使用同规格和颜色螺栓、螺母、垫片及结构方式;3、一般情况下,螺纹连接应有防松弹簧垫圈或加涂螺纹胶,对称多个螺栓拧紧方法应采用对称顺序逐步拧紧,条形连接件应从中间向两方向对

37、称逐步拧紧;4、螺栓与螺母拧紧后,螺栓应露出螺母1-2个螺距;螺钉在紧固运动装置或维护时无须拆卸部件的场合,装配前螺丝上应加涂螺纹胶;5、螺栓锁紧后应松两圈然后再最终锁紧;6、有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应采用力矩扳手,按规定拧紧力矩紧固。未规定拧紧力矩的螺栓,其拧紧力矩可参考下表的规定。7、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与扳手。紧固后螺钉槽、螺母和螺钉、螺栓头部不得损伤。8、同一零件用多个螺钉或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顺时针、交错、对称逐步拧紧,如有定位销,应从靠近定位销的螺钉或螺栓开始;9、用双螺母时,应先装薄螺母后装厚螺母。10、螺栓和螺母拧紧后,其支承面应与被紧件

38、贴合。11、钉拧紧后,钉头不得高出沉孔端面。*tt松一酢flSiw.e1IdHJfi1II制27J441前111|g3ms打T4iia-47旧44U11?-ioraimiw孙钳A712-14101-1172A必234-3TV-44SS6M5-1331CW-11721705-254fr-23347M-It*39::r1年忖郊T14耶一111OF-714TM-1*lfi-77IW-葛塔SB44-5STW-IOZ1SS-252皿.M9制品m*12441113泌二*力mi5k.M10*“斯mu,受如UF*21-1372-|iM7IW-21MM-川。Awe3“71AIT】UIS<ix-sw647-

39、二Fi£M-1574-:T2BB-川37MI*_!W4-4«2-w4.2.4 销与键连接1、的圆锥销装配时应与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长度应不小于工作长度的60%,并应分布在接合面的两侧。2、销的端面一般应略突出零件表面。内螺纹圆锥销装入相关零件后,其大端应沉入孔内。3、口销装入相关零件后,其尾部应分开60°90°。4、键与固定键的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间不得有间隙。5、键、楔形键装配后,其接触面积应不小于工作面积的70%,而且不接触部分不得集中于一段。外露部分应为斜面长度的10%15%6、配合的键(或花键)装配后,相对运动的件沿着轴向移动时,不得

40、有松紧不匀现象。4.2.5 过盈连接与间隙连接规范一、过盈连接规范1)冷装1、压装不得损伤零部件。2、入过程应平稳,被压入件应准确到位。3、装的轴或套引入端应有适当导锥,但导锥长度不得大于配合长度的15%,导向斜角一般不应大于10°。4、将实心轴压入主盲孔时,应在适当部位有排气孔或槽。5、装零件的配合表面除有特殊要求外,在压装时应涂以清洁的润滑剂。6、压力机压入时,压入前应根据零件的材料和配合尺寸,计算所需的压入力。压力机的压力一般应为所需压入力的33.5倍。2)热装1、热装时的具体最小间隙需要根据下表所示:绐合直径日>36>C-LO>L0-I8>320>

41、;50-80命附隙0000.0060OLOOOIS0030ooso0059铝合苴褥d>»0-120>I2Q-180>I9Q-250>250-315>315-400最小洵瞟00690.079O.tFM010L0.1110)332、零件加热温度应根据零件的材料、结合直径、过盈量和热装的最小间隙等确定。2030C。4、3、用油温加热时,被加热零件必须全部浸没在油中,加热温度应低于油的闪点件加热到预定温度后,应取出立即装配,并应一次装到预定位置,中间不得停顿。5、后一般应让其自然冷却,不应速冷。6、热装与压装的具体加工方式如下:王爱触扣工R工三畤点手."

42、;皿;单曲傅嚏祖号同1耳号拄*.要山富歪斜*mxmla归恸舟攀用于节件生产压工三时,疗、曲仃讦过一rgff人TH可向性比中击玉A钎生F耗高寸我,EM*,i!*R忖莒忙K.意响乐*步步地手0鹏生T生大晒抵入MK.气表扯!力,此苞性也任力电IBtHIZOMUi小配西点具可慢离胃向性心阖于生和太3&酊Mt.BtMCyc&H.K3的时事.履地"哥.易于国题:自11腾自容t,皿生声中田睢校匡生T:毛岸2-t皿胜触e帆由三m辿力垂1律:n力/在iwcufutt冶于压入行f一大:I.在取二抗件.¥用于单生产U化修大空匣为11火第6即W4阿康的嘉炉映;危悔于环口七,再品MX

43、-悻科)知苹金足都看中,对顼唐尽于鹏整N牝帖旭原q茶严噌冷就的中掌利±岁坤,SJ汽鸵冷,firnl透常任-dE加叶匕电白式庇以J亡芸崎寻去价侬能图京*魁抬喇癌*小锐W-LWX,那FtfFWL3Tt,科物1嗝叫地触口可增土小叫制曲下序产布2方4明手皿咨储印潭埔承芳公IWE14单片环Ht长.rifBswri.富丽京.iMft汽加幽修制厚9皿n金不忙炉.七舛事.''二;.L_.:_''M0A4.HII也“息子口珑蛇糖nt£F*rr厘雷景可道4omcu±i泅降时旧通,土1*m*£io皿ii盘配台gmo知逢硬件就不蛇l叶轮大口压丽j

44、的与3)冷装1、冷装的温度需要严格按照公式进行计算。2、冷装与热装的最小间隙一样,可参照上表。3、冷透零件取出后应立即装入包容件。对于零件表面有厚霜者,不得装配,应重新冷却4、冷装具体加工方式如下:向苍和丁鼻IZWJfl_tilM41IV干出窿干淖净特戒UiM再近.:*为#£;可冷至中匚.X询i是三于h型切卜的卜旦库挂伫龙gn型?冷r京a港aa杏ZDH;落可:。型才一国用一m名什*!亶/鼻下胃葩的*,/产4Ks于&叁Unmie.相恪下工moaKftm湿木叽*心初骨移心MS型bft3情可净至:用t.制师生贬诘洱于匚差鼻匕承3H但曲机王史田杆匚邕耗.S±L邑后量:落归;

45、过出或£癣才4至-"汽,学WJ毒性生产工障。餐配白加5餐玉里修压身白KEhti覃.r.TStVJfnil力,理密症加,!工*,"*58力戈必必媚加。怦憎工之事产也拿白品麻咖孥遭当于3盘手Ktm吠.半皂闻事!t.世大箜ftf当ES.化工加知轧何珈at;祷时造阳文里垂严如湖n.MlA$Dffitt国凸£与矽正合F.我全没的在空3-生主,亍.肯匚安堂=13子手工匚土生由=F;!:葛士容的广Mr:IT不4.2.6 2.6挪接与粘接的连接规范一、钏接1、挪钉的材料与规格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挪钉孔的加工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2、损坏被挪接零件的表面,也不得使被挪接的

46、零件变形。3、除有特殊要求外,一般挪接后不得出现松动现象,挪钉的头部必须与被挪接零件紧密接触,并应光滑圆整。二、粘接1、粘结剂必须符合设计或工艺要求。2、被粘接的表面必须做好预处理,符合粘接工艺要求。3、通过预处理的零件应立即进行粘接。4、粘接时粘结剂应涂得均匀,相粘接的零件应注意定位。5、固化时温度、压力、时间等必须严格按工艺规定。6、粘接后应清除多余的粘结剂。4.2.7 链轮与链条装配的规范1链轮与轴的配合必须符合设计要求;2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的轮齿几何中心平面应重合,其偏移量不得超过设计要求,若设计未规定,一般应小于或等于两轮中心距的1%0;3链条与链轮啮合时,工作边必须拉紧,并保证啮合

47、平稳;4链条非工作边的下垂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若设计未规定,应按两链轮中心距1%2%调整;5链条接头处拆接面朝外,方便拆接。4.2.8 齿轮传动的装配规范1齿轮孔与轴的配合要适当,满足使用要求。2齿轮在轴上不得有晃动现象;3齿轮工作时不应有咬死或阻滞现象;4齿轮不得有偏心或歪斜现象。5保证齿轮有准确的安装中心距和适当的齿侧间隙,侧隙过小,齿轮转动不灵活,热胀时易卡齿,加剧磨损;侧隙过大,则易产生冲击振动。6保证齿面有一定的接触面积和正确的接触位置。4.2.9 电机、减速器的装配规范4.2.10 号是否正确,减速机型号是否正确;2装配前,将电机轴和减速机的连接部份清洁干净;3电机法兰螺丝拧紧前,应转动电机纠正电机轴与减速机联轴器的同心度,再将电机法兰与减速机连接好,对角拧紧固定螺栓。4.2.11 各类辐轴、胶辐的装配规范1装配前检查部件表面是否有磕碰、划伤等缺陷;2装配中应保证两端轴承位同心度;3不得野蛮强力装配,若发现任何问题,必须查找原因并解决后再装配;4装配完成后,部件应能灵活转动,且前后顺序正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