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教学大纲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9/d3b97c0f-7402-42f5-8c50-cc413039bfe2/d3b97c0f-7402-42f5-8c50-cc413039bfe21.gif)
![《古代文学》教学大纲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9/d3b97c0f-7402-42f5-8c50-cc413039bfe2/d3b97c0f-7402-42f5-8c50-cc413039bfe22.gif)
![《古代文学》教学大纲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9/d3b97c0f-7402-42f5-8c50-cc413039bfe2/d3b97c0f-7402-42f5-8c50-cc413039bfe23.gif)
![《古代文学》教学大纲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9/d3b97c0f-7402-42f5-8c50-cc413039bfe2/d3b97c0f-7402-42f5-8c50-cc413039bfe24.gif)
![《古代文学》教学大纲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9/d3b97c0f-7402-42f5-8c50-cc413039bfe2/d3b97c0f-7402-42f5-8c50-cc413039bfe2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代文学教学大纲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课程编码:25A00215 学分:4.0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计划学时:64 其中讲课:64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适用专业:广告学、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推荐教材: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参考书目: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2.袁世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目的是通过系统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作品、流派及其发展历史和内在演进规律,
2、了解有关的文学背景知识和批评情况,学会运用相关文艺理论去阅读、分析、评价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和应用能力。本课程的具体任务是依托教材,按历史时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流派,并引导学生探索和总结其发展规律,通过课堂练习、考试和课外实践,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的阅读鉴赏水平,培养综合素质。课程的基本要求1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作品、流派及其发展历程和基本规律,掌握本大纲所规定的各项基本知识、基本观点。2通过本课程和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学生的古代文学作品阅读能力要得到进一步提高,能够借助旧注阅读中等难度的作品。3能运用文学理论,独立地分析评述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
3、征;能够独立地鉴赏文学作品,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4能熟读或记诵一定数量的作品。各章节授 课 内 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一编 先秦文学 (总共8学时)第一章 诗经 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诗经的概况、影响;掌握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教学重点与难点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授 课 内 容第一节 诗经概说一、诗经的得名和篇目二、诗经的作者和作品产生的年代及地域三、诗经的收集和编订;对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四、诗经的构成、分类及风、雅、颂的含义第二节 诗经的思想内容一、农事劳作诗二、兵
4、役、徭役诗三、婚姻爱情诗四、政治讽刺诗五、燕飨诗、古老的祭歌与颂扬创业功绩的史诗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成就一、反映现实生活、干预现时政治的创作倾向和朴素自然的艺术风格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三、复叠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四、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和谐的韵律第四节 诗经的影响一、反映现实生活、干预现实的创作精神给后代诗人以极大的启迪二、赋、比、兴成为后世诗文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并影响后代一些文体的形成三、推动后代诗人向民歌学习,从民间文学汲取营养第二章 左传及先秦历史散文 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先秦历史散文的概况、影响;掌握左传、战国策的思想倾向和艺术成就。教学重点与难点左传、战国策的艺术
5、成就。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授 课 内 容第一节 左传一、左传的书名、作者及成书时代二、左传的编写体例、记事的起迄年限及主要内容三、左传与春秋的关系,春秋三传四、左传的思想倾向五、左传的艺术成就第二节 战国策(简介)第三章 先秦诸子散文 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先秦诸子散文的概况、影响;掌握论语、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的思想倾向和艺术成就。教学重点与难点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的散文艺术成就。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授 课 内 容第一节 孟子第二节 庄子第四章 屈原
6、与楚辞 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屈原的生平创作概况及其影响、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掌握离骚、九章、九歌等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教学重点与难点离骚、九章、九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授 课 内 容第一节 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一、楚辞二、楚辞的产生三、楚辞的成书第二节 屈原的生平和作品一、屈原的生平二、屈原的作品第三节 离骚一、离骚解题二、写作年代三、结构四、思想内容五、艺术成就第四节 屈原的其他作品一、九歌二、九章三、天问和招魂第五节 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第二编 秦汉文学 (
7、总共6学时)第一章 汉代辞赋 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汉代辞赋的概况;掌握贾谊等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的内容艺术特点。教学重点与难点汉代骚体赋、汉大赋的艺术特点。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授 课 内 容第一节 西汉赋家一、贾谊的吊屈原赋和鵩鸟赋二、枚乘的七发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四、扬雄的蜀都赋、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第二节 东汉赋家一、班固两都赋二、张衡二京赋和归田赋三、赵壹的刺世疾邪赋四、其他辞赋作家作品第二章 史记与汉书 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司马迁、班固的生平思想,史记、汉书的成书过程;掌握史记、汉书的思想
8、内容和艺术成就。教学重点与难点史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授 课 内 容第一节 司马迁与史记的成书第二节 史记的思想内容一、司马迁写作史记目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含义二、史记的主要内容:“载天子盛德,述功臣贤士大夫业绩。”三、史记中最精彩的一些思想观点第三节 史记的艺术成就一、史记的叙事艺术二、史记的人物画廊三、史记的语言艺术四、史记的风格特征第四节 班固与汉书第三章 汉代诗歌 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两汉乐府诗、文人诗的概况;掌握代表作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教学重点与难点汉代乐
9、府诗、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授 课 内 容第一节 两汉乐府诗一、乐府和乐府诗二、丰富多彩的艺术画廊三、娴熟巧妙的叙事手法四、异曲新声与诗体演变五、孔雀东南飞第二节 汉代的楚歌与文人五言诗一、汉代楚歌概说二、班固、张衡、秦嘉的诗三、郦炎、赵壹、蔡邕的五言诗四、古诗十九首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总共8学时)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诗歌 建议学时:4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魏晋南北朝各时期诗歌发展的背景和整体状况;掌握代表性作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时代文学特征。教学重点与难点建安风骨、阮籍嵇康的诗歌特点、陶渊明
10、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元嘉三大家、永明体。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 课 内 容第一节 建安诗歌一、曹操与曹丕诗歌的特点和艺术成就二、曹植的生平思想简介及其前、后期诗歌的内容及风格特点和成就三、王粲、刘桢等建安七子诗歌的成就及蔡琰诗歌的艺术特点四、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第二节 正始诗歌一、正始诗歌的时代背景和学术思想二、正始诗歌的的总体特点三、阮籍、嵇康诗歌的内容、特点和影响第三节 两晋诗歌一、太康诗风二、左思咏史诗三、郭璞的游仙诗第四节 陶渊明一、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二、陶渊明诗歌题材的分类及其田园诗歌的思想内容三、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及其渊源四、陶渊明的
11、散文与辞赋五、陶渊明的典型意义第五节 南朝诗歌一、概说二、谢灵运和山水诗三、鲍照和七言诗四、谢朓和新体诗(“永明体”)五、萧氏父子和宫体诗第六节 北朝诗歌一、北朝的文化与文学情况概说二、“北地三才”温子昇、邢邵、魏收三、南北文风的交融及其途径四、庾信生平与其前、后期诗风的变化和诗歌成就五、王褒第七节 南北朝民歌一、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分类二、南北朝乐府民歌产生的地域及社会土壤三、南北朝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四、南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辞赋、骈文与散文 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魏晋南北朝辞赋、散文的概况;掌握代表作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教学重点与难点曹植、王粲、陆机、鲍照等
12、作家辞赋文章的艺术特色。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 课 内 容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辞赋一、魏晋南北朝辞赋的总体特点二、魏晋南北朝辞赋代表作家作品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散文一、别开生面的魏晋文坛及其代表作家作品二、南朝美文的衍化三、骈体文的基本特征及其代表作家作品四、颜之推、郦道元、杨衒之与北朝散文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中国小说的起源问题、魏晋南北朝小说的概况;掌握搜神记、世说新语的内容艺术特点。教学重点与难点魏晋南北朝志怪、志人小说的思想艺术特点。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 课 内 容一、中国古代小说溯源二、
13、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分类和兴盛局面三、魏晋南北朝小说兴盛的原因四、搜神记与志怪小说五、世说新语与志人小说第四编 隋唐部分 (总共10学时)第一章 盛唐的诗人群体 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盛唐各诗人群体概况;掌握代表性作家作品、流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教学重点与难点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诗歌的艺术特点。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 课 内 容第一节 王维与孟浩然一、王维和孟浩然的生平及诗歌二、以王、孟为中心的其他诗人三、隐逸情结与山水情怀对诗境创造的意义第二节 王昌龄、崔颢和王翰、李颀、祖咏一、王昌龄的生平及诗歌创造二、崔颢、王翰和李颀、祖咏等诗歌创造第三节 高
14、适、岑参和王之涣一、高适生平及思想。二、高适的创造三、岑参生平及思想四、岑参的创造五、王之涣的创作第二章 李白 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李白的生平思想、影响;掌握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教学重点与难点李白的独特人格;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 课 内 容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思想与人格一、李白的生平二、李白的思想与人格第二节 李白的乐府与歌行一、古题乐府的创新与个性特色二、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三、李白歌行的价值第三节 李白的绝句一、明快的语言所表达的无尽情思二、清新俊逸的风格三、乐府民歌对李白绝句的影响第四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个
15、性一、主观色彩二、想象特色三、意象类型与词语色调第五节 李白的地位与影响第三章 杜甫 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杜甫的生平思想、影响;掌握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教学重点与难点杜甫诗歌“诗史”的意蕴;杜甫新乐府诗歌的成就;杜诗的艺术特色。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 课 内 容第一节 杜甫的生平和思想一、天宝中期开始的社会衰败和安史之乱二、杜甫坎坷的一生三、诗歌题材的答转变四、杜诗的诗史性质五、叙事技巧在杜甫手中达到高度成熟第二节 杜甫的律诗一、拓宽了律诗的表现范围和表现手法二、以律诗写组诗浑融的境界与出神入化的技巧第三节 杜诗的艺术风格一、杜诗的主要风格
16、沉郁顿挫二、杜诗风格的另一面;萧散自然三、杜诗风格与杜甫处境心境的关系第四节 杜诗的地位与影响第四章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元白诗派概况;掌握白居易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教学重点与难点白居易讽喻诗的特点;新乐府运动;长恨歌、琵琶行的艺术成就。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 课 内 容第一节 唐代中期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诗歌创作一、杜甫写实倾向的承传与时代风尚及民歌的影响二、张籍、王建的通俗化诗风与写实表现三、元稹的诗歌创作第二节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其讽谕诗一、白居易的生平及其诗歌主张二、讽谕诗与新乐府创作的得与失第三节 长恨歌、琵琶
17、行与元白唱和诗一、长恨歌、琵琶行的艺术成就二、中唐诗人的交往之风和唱和诗高潮第四节 白居易的闲适诗第五章 李商隐 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李商隐的生平思想;掌握李商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教学重点与难点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点。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 课 内 容第一节 李商隐的生平与诗歌内容一、李商隐的人生遭遇及其心灵善感的气质二、李商隐诗的朦胧多义与对心灵世界三、李商隐的思想四、诗歌内容第二节 朦胧多义与对心灵世界的开拓一、中唐以来的诗歌走向二、诗歌情调的优美三、朦胧与亲切可感四、诗歌含义的多义性及其成因第三节 李商隐诗凄艳浑融的风格第五编 宋代文学
18、(总共10学时)第一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北宋前期词概况;掌握柳永、晏殊、张先、欧阳修等词人及其作品的内容倾向和艺术特点。教学重点与难点晏殊、欧阳修词的艺术特点;柳永对词体发展的贡献。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授 课 内 容第一节 对五代词风的因革一、闲雅而有情思的晏殊词二、因循中求变的欧阳修词第二节 开拓词境的尝试一、独辟蹊径的范仲淹词二、贴近日常生活的张先词三、向诗风靠拢的王安石词第三节 柳永词的新变一、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二、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三、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第二章
19、 苏轼 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苏轼的生平思想、影响;掌握其诗歌、散文、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教学重点与难点苏轼诗文词的思想艺术特点。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授 课 内 容第一节 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一、苏轼杂有儒、释、道思想,处在“入世”与“出世”的矛盾中二、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三、逆境中的创作高峰第二节 苏轼的古文和辞赋、四六一、自然与雄放兼收并蓄的艺术气魄二、善于翻新出奇的议论文三、叙事、抒情、说理三种功能的完美结合,形式多样,卷舒自如四、辞赋和四六第三节 苏轼的诗一、对社会的干预和对人生的思考二、对艺术技巧的娴熟运用三
20、、刚柔相济的艺术风格四、乐观旷达的精神第四节 苏轼的词一、诗词一体的词学观二、对词境的开拓三、以诗为词的手法四、苏词风格的多样性,创立了豪放词风第五节 苏轼的意义与影响第三章 北宋中后期及南渡词 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南渡前后词坛概况、李清照的生平思想;掌握李清照等词人及其作品的内容倾向和艺术特点。教学重点与难点李清照词的思想艺术特点。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授 课 内 容第一节 黄庭坚和晁补之一、黄庭坚词雅俗并存兼学苏柳二、晁补之的词论及其吟咏情性的隐逸主题第二节 晏几道、秦观、贺铸一、生死不渝的苦恋与身世之感的渗入、幻梦的
21、境界与语淡情深的风格二、伤心人的伤心词;采小令之法入慢词,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三、英雄豪情与儿女柔情并存第三节 周邦彦一、飘零不偶的主题和低沉伤感的格调二、词作艺术的规范化第四节 李清照一、李清照的生平及其词作二、“别是一家”的词论与“别是一家”的词境三、婉约词风的杰出代表,真挚细腻的感情表露第四章 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中兴四大诗人的生平思想;掌握陆游等人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教学重点与难点陆游、杨万里、范成大诗歌的思想艺术特点。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授 课 内 容第一节 陆游的创作道路和诗歌渊源一
22、、终身不渝的爱国情怀二、入蜀前后的变化三、对吕本中、曾几诗风的继承四、对陶渊明、李白、杜甫、岑参的推尊第二节 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一、抗敌复国主题二、隐逸情趣和爱情诗三、平易晓畅中的恢弘雄放之气四、七言诗的高度成就第三节 陆游的影响一、陆游对南宋后期诗坛的影响二、陆游对后代诗人的影响第四节 杨万里和范成大一、诚斋体的艺术特征二、范成大的使金诗和田园诗第五章 辛弃疾 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辛弃疾的生平思想、辛派词人概况;掌握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教学重点与难点辛弃疾词的思想艺术特点。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授 课 内 容
23、第一节 辛弃疾的创作道路一、英雄的才情与“归正人”的苦闷怨愤二、“刚拙自信”的气质个性和“三仕三已“的人生经历三、抒写人生行藏的创作主张和追求雄豪壮大的审美理想第二节 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一、英雄形象的自我展示二、苦闷忧患与对社会的理性批判三、乡村中风景人物的剪影第三节 辛词的艺术成就一、意象的转换二、以文为词和用经用史三、多样的风格;刚柔相济和亦庄亦谐第六编 元代文学 (总共4学时)第一章 关汉卿 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关汉卿生平思想和创作概况;掌握关汉卿及其代表剧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教学重点与难点窦娥冤的思想艺术特点;关汉卿剧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
24、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授 课 内 容第一节 关汉卿的生平与创作第二节 窦娥冤一、窦娥冤的题材来源二、窦娥冤的剧情梗概三、“窦娥”的人物形象分析四、“窦娥”悲剧的原因分析及其社会意义第三节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特征一、展现了元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二、塑造了众多的典型人物形象,尤其是下层妇女形象三、虚实结合的创作手法四、结构紧凑而又跌宕起伏五、语言本色,通俗自然,朴素生动第二章 王实甫 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王实甫生平创作概况;掌握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教学重点与难点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
25、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授 课 内 容第一节 王实甫的生平与创作一、王实甫的生平简介二、王实甫的创作简介第二节 西厢记一、西厢故事的演变二、西厢记的剧情梗概三、西厢记的主旨分析四、西厢记的人物形象分析五、西厢记的艺术成就第七编 明代文学 (总共10学时)第一章 三国演义 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有关章回小说的概况;掌握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思想倾向、内容主旨和艺术成就。教学重点与难点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主旨和艺术特色。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 课 内 容第一节 章回小说的产生及其形式特点一、章回小说的概念二、章回小说的发展第二节 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及其作者一、三
26、国故事的长期流传与发展二、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三、罗贯中的生平四、三国演义的版本系统第三节 三国演义的内容与主旨一、三国演义的内容梗概二、三国演义的主旨第四节 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一、诸葛亮二、曹操三、关羽第五节 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一、虚实结合的创作手法二、非凡的叙事才能三、全景式的战争描写四、特征化的艺术典型五、历史演义体语言第二章 水浒传 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水浒传概况;掌握水浒传的内容主旨、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教学重点与难点水浒传的思想内容主旨和艺术特色。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 课 内 容第一节 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及其作者一、水浒传的成书过程
27、二、水浒传的作者三、水浒传的版本系统第二节 水浒传的内容与主旨一、水浒传的内容梗概二、水浒传的主旨第三节 水浒传的主要人物形象一、宋江二、林冲三、武松与鲁智深第四节 水浒传的艺术特色一、同而不同的英雄群像二、传奇性与现实性的完美结合三、连环勾锁、百川入海的结构四、成熟的白话语体第三章 西游记 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西游记概况;掌握西游记的内容主旨和艺术特色。教学重点与难点西游记的思想内容主旨和艺术特色。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 课 内 容第一节 西游记的成书过程及其作者一、西游故事的流传二、西游记的成书过程三、西游记的作者问题四、吴承恩的生平第二节 西游
28、记的内容与主旨一、西游记的内容二、西游记的主旨第三节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一、极真与极幻的完美结合二、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三、多角度、多色调描绘的形象四、戏言寓诸幻笔第四章 金瓶梅和明后期其他长篇小说 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金瓶梅和明后期长篇小说概况;掌握金瓶梅的内容主旨和艺术特征。教学重点与难点金瓶梅的内容主旨和艺术特征。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 课 内 容第一节 金瓶梅一、金瓶梅成书的年代及作者情况二、金瓶梅的内容梗概三、金瓶梅的时代特征四、金瓶梅的艺术特征第二节 明后期其他长篇小说一、封神演义二、西游补三、新列国志第五章 汤显祖 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
29、与要求了解汤显祖的生平思想;掌握牡丹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教学重点与难点牡丹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 课 内 容第一节 汤显祖的生平和思想一、汤显祖的生平二、汤显祖的思想三、汤显祖的戏剧主张第二节 牡丹亭一、牡丹亭在戏曲史上的地位二、牡丹亭的剧情梗概三、牡丹亭的思想和人物形象四、牡丹亭的时代特征与艺术特征第三节 汤显祖的其他剧作第八编 清前期至清中期文学 (总共8学时)第一章 长生殿 和桃花扇 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洪昇的生平思想和创作概况;掌握长生殿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了解孔尚任的生平思想和创作概况;掌握桃花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教学重点与难点长生殿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桃花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 课 内 容第一节 洪昇的生平和作品一、洪昇的生平思想二、洪昇的创作第二节 长生殿一、长生殿故事的流传和发展二、长生殿的思想内容三、长生殿的艺术成就第三节 孔尚任的生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京能集宁二期扩建2×660MW热电联产工程节能报告的审查意见
- 淮安磁性金属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养殖鹅合同范本
- 农业水果收购合同范例
- 主播发货合同范本
- 保底销量合同范本
- PP净化塔工程合同范例
- 仓库经营餐饮合同范例
- 2024年安全准入考试复习试题含答案
- 养牛销售合同范本
- 上海天文馆分析
- 中医睡眠养生中心方案
- 生活中的逻辑学
- 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报告
-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件
- 初中生物中考真题(合集)含答案
- 《医学免疫学实验》课件
- C139客户开发管理模型
- 中考英语阅读理解(含答案)30篇
- GB/T 5019.5-2023以云母为基的绝缘材料第5部分:电热设备用硬质云母板
- 《工伤保险专题》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