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寓意》教学设计_第1页
《借物寓意》教学设计_第2页
《借物寓意》教学设计_第3页
《借物寓意》教学设计_第4页
《借物寓意》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八年级上册第二课 借物寓意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本课通过对花卉蔬果写意画的学习,了解中国画通过笔墨表达情感的方法,进一步体会中国画基本的造型理念。中国画家运用笔墨技法描绘物象本质特性的同时,借助作品抒发自身情感,形成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达到了超越形式的艺术境界。本课通过“赏析与评述”、“观察与比较”、“体验与练习”这三个活动让学生循序渐进的理解和运用中国写意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活动一:“赏析与评述”通过赏析和评述画家是怎样运用蔬果的形象和笔墨表现情感和寓意,使学生初步理解借物寓意在作品中的运用方法。活动二:“观察与比较”将画家作品与实物照

2、片做比较,并对两幅作品中的造型、构图特点的不同做出分析和描述,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造型、构图布局的特点。活动三:“体验与练习”运用所学内容,画一幅花卉或蔬果写意画,注意表达出情趣。使学生在理解中国花鸟画借物寓意的方法基础上,学会用中国画写意的方法表现生活中的花卉蔬果的情趣,在体验写意画的笔墨情趣的同时抒发自己的情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中国花鸟画借物寓意的方法,学会用中国画写意的方法表现生活中花卉蔬果的情趣,在体验写意画的笔墨情趣的同时抒发自己的情感。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和评述、观察和比较,教师示范,学生实践练习,评价总结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完成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

3、值观感受中国画家借物寓意的思想感情,体会中国写意花鸟画的艺术魅力,审美能力自然随之而得到提高,崇高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教学思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在幼儿园或小学大都接触过中国画,对中国画简单的用笔、用墨有一定的经验,但对中国花鸟画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思想了解还很不够,教师选取几幅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赏析,结合文学诗词的寓意体会,创设情感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愉悦的审美体验中逐渐理解中国花鸟画借物寓意的方法。当然,一节课的课堂时间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要初步掌握中国写意画基本技法是有很大难度的,教师可安排学生做一节课的临摹练习或课外练习。另外,教师在课外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如教师的作品

4、范画、教师画一些简单的花卉蔬果的小范画作为课稿以便学生课堂作画时进行参考,加上教师的课堂示范,这些直观的教学方法学生更易于接受,可以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和掌握中国写意画的基本技法,并能在有限的课堂上学会用中国画写意的方法表现生活中花卉蔬果的情趣,使学生在体验写意画的笔墨情趣的同时抒发自己的情感,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建议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具:多媒体及课件、国画用具、老师作品范例、小课稿(老师画一些简单的花卉蔬果的小范画作为学生课堂作画时的参考)。学生准备用具:毛笔(大小各一支)、中国画颜料、墨、生宣纸、笔洗。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说明引导阶段出示齐白石作品

5、祖国万岁1955年国庆的时候,95岁的齐白石老人以真挚的感情画了这幅祖国万岁,笔墨简略但高度形似,色彩夺目,水份饱满,有强烈的感染力。提问一:画面上画得这株植物同学们都认识吗?提问二:画面画的是一株生机勃勃的万年青,主题却是“祖国万岁”,这其中有什么联系吗? 齐白石用一株生机勃勃的万年青象征欣欣向荣的祖国,希望祖国能像这株植物一样万年长青,加上“祖国万岁”四个篆书大字点明主题,强烈地表达了老人的爱国之心。齐白石在这幅画中运用了中国写意花鸟画常用的手法“借物寓意”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单元的第二课:“借物寓意”。学生欣赏齐白石作品祖国万岁并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 通过欣赏和

6、评述齐白石的作品,引导学生对中国花鸟画的借物寓意的方法引起注意。发展阶段中国画的借物寓意是指画家借喻植物本身的属性,来表现自己的精神追求和气节。它并不是硬加到作品上的,而是要善于抓住动植物与人的某种思想情感的联系,再加以艺术的夸张,在表现自然、歌颂生命的同时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给人以丰富的启迪与联想。例如:自古以来中国画家就喜欢表现被称作“四君子”的四种植物,同学们知道是哪四种植物吗?梅、兰、竹、菊,因为梅花能在严冬霜雪中开放,借此歌颂一种不怕困难的精神。兰花因清劲幽香,被寓意为高洁的君子。竹子因其有节,古人将其寓意为君子的气节。菊花盛开在秋末百花凋零的时候,寓意清高拔俗的君子。除四君子画外,

7、 生活中看似很平常的花卉蔬果也是中国画常用的题材,画家们也能赋予它们深深的寓意。我们来看这幅画:出示蔬果图吴让之(清代)我们看画面画的是什么?画上方题有:“士大夫不可一日无此味”。柿子和白菜是生活中很常见的蔬果,但画家就是借它们来表达自己的精神追求和气节的。活动一:赏析与评述:你认为画家是怎样运用蔬果的形象和笔墨表现情感和寓意的? 这幅画中作者借用汉字的谐音,将柿子寓意“事事”,白菜寓意“清白”,题款“士大夫不可一日无此味”。作者着意之处在于通过对蔬果形象的表达一种士大夫应具有不为五斗米折腰安贫乐道的清廉品质和精神。作品中运用勾勒和没骨技法,设色轻松淡雅,行笔灵巧,也体现了一种清新雅致的君子情

8、怀。这幅画可以说是一种直接的借物寓意的方法,借物寓意还有一种比较婉转的表达方法。比如这幅作品: 出示:兰花图 郑思肖(南宋)郑思肖是宋末诗人、画家,南宋灭亡时,他坚决不肯仕元,这是古代文人的气节,于是他在苏州作了隐士,喜欢画兰花表明自己的志向。他画的兰花,从不画根,就像飘浮在空中一样,人问其原因,他说:“土地都被外人夺去了,叫我的兰花长在何处啊!”也就是说他以画无根兰花来寓意宋人土地已被掠夺以及对南宋的思念之情。兰花图构图简洁,几片兰叶,两朵兰花,是一幅非常抒情的文人写意水墨画,上有一首赞美兰花的自题诗:“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方。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请一位同学来朗诵这首诗

9、,大家感受寓意。 提问:这里的古馨香是指兰花还是郑思肖的故国?题诗让我们进一步体会到虽然不能用鼻子来欣赏画,但仿佛可以闻到满幅浮动的馨香,作者就是借兰花来比喻他的故国,表达了他对南宋的思念之情。这种以诗配画的表现手法,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是中国画家常用的手法,也是中国花鸟画的灵魂和精神所在。比如说我们都知道元末著名诗人和画家王冕吧,大家还学过王冕的一首诗。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请同学们感受和回忆这首诗的寓意是什么?表露出画家淡泊名利,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出示王冕的墨梅图王冕的画如同他的诗一样,反映了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人民的同情。

10、他从借物寓意的目的出发,选择用水墨画梅花作为他的绘画主要题材,大家看这幅墨梅图,一枝含苞欲放的梅花,横斜在画幅中间,劲拔有力的枝干有数尺之长;梅花个个洋溢着一种蓬勃的生气,显得十分清新可爱,而且具有鲜明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这首诗脍炙人口的七言诗就题在画的左上角。诗情画意交相辉映,寄托了作者高尚的情操和淡泊名利的胸襟。画的语言和诗的语言一样,无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中国画家为了更好的借物寓意,他们并不是简单的再现生活中的形象,也就是说,画家笔下的形象和生活中的形象有很大的不同。为了使大家更好的理解,老师找了张梅花的照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进行比较。活动二:观察与比较:将画家作品与实物照片

11、做比较,说说在造型上有什么区别,其特点是什么?老师总结:全画虽只用淡墨,却能将梅花的姿态表现的清新悦目,反映了中国水墨画的高度成就。他并没有画出整棵梅枝和所有的花朵,而是只将最能表达意境的一枝梅花加以特写式的描写,使枝干与花朵的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当。也就是说作者在画梅花的时候,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思想情感,把生活中的形象进行提炼,得出了画中的艺术形象,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画面还体现了中国画的一种特殊的构图形式,那就是空白的运用。大家注意,这种空白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它是一种没有笔墨的语言,但又与笔墨相互生发,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许多优秀的中国画家都是非常善于处理空白的,比如大画家

12、齐白石。 出示齐白石的家雀,画面笔墨很少。留出大片空白,但画面充满情趣。你可以将空白想象成天,水,云,雾,或者是什么也不表示,只是一种感觉,一种印象,或是一种精神,从而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效果。齐白石的作品大都简洁概括,但寓意深刻。比如齐白石还有一幅可以说是寓意绝妙的作品茶具梅花图(出示)。这幅赠送给毛主席的画是1952年92岁的白石老人为感谢毛泽东邀他到中南海做客而作。画面仅以简练的笔法画了一个茶壶,两个茶杯,一枝红梅。虽貌似平淡,但独运匠心,寓意绝妙。请同学们根据前面所学知识来分析这幅画的寓意?因为茶和梅花都是寓意君子的,梅花是四君子之一,毛泽东也非常喜欢梅花,他曾写出:“梅花欢喜漫天

13、雪”、“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诗词。茶寓意清廉,我们说君子之交淡如水,茶就是水,这幅画寓意着一位大师和一位伟人之间的君子之交。我们再看画面形象的造型简洁,带有明显的艺术夸张,但是非常生动有趣,这体现的齐白石的艺术主张“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大家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请一个同学讲一讲?教师总结:中国写意画注重“形神兼备”。学生聆听并思考回答:梅、兰、竹、菊。学生赏析、思考、讨论并对作品蔬果图做出评述。 学生赏析、聆听、感受。学生朗诵诗词感受郑思肖诗画的寓意和中国画以诗配画的表现手法。学生回答:即指兰花又指他的故国南宋。学生朗诵王冕的诗,感受和回忆这首诗的寓意。学生谈

14、王冕诗词寓意。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后发表对作品的见解。学生回答问题。将画家作品与实物照片做比较,并对两幅作品中的造型、构图特点的不同做出分析和描述。学生欣赏齐白石作品家雀感受和理解中国画空白的运用。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分析齐白石作品茶具梅花图的绝妙寓意。学生体会齐白石的艺术主张“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并发表自己的理解。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中国花鸟画借物寓意的方法的运用。通过“四君子”画,让学生理解中国画的借物寓意是指画家借喻植物本身的属性,来表现自己的精神追求和气节。通过赏析和评述清代画家吴让之的蔬果图,使学生初步理解借物寓意在作品中的运用方法。通过对郑思肖的了解和作品

15、兰花图的赏析以及郑思肖画中自题诗的朗诵理解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受中国画以诗配画的表现手法,进一步理解中国画借物寓意的方法。通过王冕的诗词和作品墨梅图的赏析,使学生感受中国画的诗情画意。通过将画家作品与实物照片做观察与比较这个活动,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造型、构图布局的特点。通过对齐白石作品茶具梅花图的欣赏和寓意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国花鸟画的借物寓意思想。通过理解齐白石的艺术主张,了解中国写意画的注重“形神兼备”的思想。教师示范中国花鸟画除借物寓意外,还追求笔墨情趣,正所谓“有笔有墨谓之画”。中国画的绘画技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老师喜欢画荷花,荷花虽不是“四君子”之一,但因其“出淤泥而不染

16、,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而被历代文人墨客誉为“花君子”,并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赞荷佳句。出示老师的两幅写意荷花作品。老师示范写意荷花基本画法,边示范边讲解。选用大笔,在清水中湿润后笔尖蘸中墨,画出荷叶的前展部分。按荷叶的结构,依次以向心聚拢的笔法,由外向内运笔,完成整张荷叶的造型。然后,画出一片侧面的荷叶。补画叶梗、花梗及花朵、画蕾。点上花蕊,配画少许水草和浮萍。最后落款,可题上诗词寓意,也可只落穷款,应视画面需要而定。其实,“法无定法”,大家画的时候可以有所创意的运用笔墨。并且同样画荷花不同的人会表现出不同的意境和情感。如清代画家朱耷的荷花水鸟图(出示)。朱耷的荷花就显得极其冷落孤傲,很像是画

17、家自我的写照,具有强烈的艺术个性。这和画家的身世有很大关系,如果你们有兴趣,可以课下查阅朱耷相关信息来了解这位有个性的画家。出示齐白石的荷花,我们看齐白石的荷花就显得生机盎然。 出示潘天寿的荷花,而潘天寿的荷花可谓是坚强挺拔。不同时代,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 画家,他们的花鸟画总透露着不同的情感,这也是中国绘画内在的不同的精神所在。学生观看教师演示,眼观的同时感受教师画荷花过程中用笔用墨的技法,以及中国写意画的笔墨情趣。学习写意花卉的画法,感受中国画的艺术魅力。学生感受中国画表现同一形象,但不同的人会表现出不同的意境和情感。通过展示教师作品和教师示范,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得学生对写意花卉技法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特别是用笔用墨的技法和花鸟画借物寓意的表现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通过不同荷花作品的行赏和评述,使学生感受中国绘画内在的不同的精神所在。练习实践我想同学们如果用生活中的花卉蔬果来表达情感,一定也是各有千秋,下面的时间让我们也来体会一下花鸟画的借物寓意吧。活动三:体验与练习: 运用所学内容,画一幅花卉或蔬果写意画,注意表达出情趣。(可以参考老师发的课稿)学生开始一幅花卉或蔬果写意画,教师巡视辅导。通过学生们的实践体验,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自画的课稿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写意画的基本技法。评价总结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谈谈在作画实践中的收获和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