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循环生理PPT学习教案_第1页
血液循环生理PPT学习教案_第2页
血液循环生理PPT学习教案_第3页
血液循环生理PPT学习教案_第4页
血液循环生理PPT学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会计学1 生理功能:生理功能: 完成机体内的物质运输完成机体内的物质运输 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功能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功能 参与体温的调节参与体温的调节 保证血液防卫功能的发挥保证血液防卫功能的发挥 内分泌功能内分泌功能 保证重要器官血供保证重要器官血供(blood circulation) 血液循环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模式图血液循环模式图第1页/共196页第2页/共196页心脏的结构心脏的结构第3页/共196页 第一节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的泵血功能 一、心脏的周期性活动一、心脏的周期性活动 二、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二、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第4页/共19

2、6页( (一一) )心率和心动周期的概念心率和心动周期的概念 心率心率(heart rate, HR): 单位时间内单位时间内(每分钟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称为心率。心脏跳动的次数称为心率。 心动周期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一、心脏的周期性活动一、心脏的周期性活动第5页/共196页 特点特点: : 房室顺序收缩房室顺序收缩, ,舒张期时间收缩期时间舒张期时间收缩期时间 全心舒张期全心舒张期0.4s0.4s利于心肌休息和心室充盈利于心肌休息和心室充盈 心率快慢主要影响舒张期心率快慢主要影响舒张期

3、心率心率 心动周期心动周期 室缩期室缩期 室舒期室舒期0.351.1540 1.575 0.8150 0.40.300.500.250.15第6页/共196页( (二二) )心动周期中的心脏泵血过程心动周期中的心脏泵血过程心房收缩期心房收缩期(atrial systole)心室收缩期心室收缩期(ventricular systole)心室舒张期心室舒张期(ventricular diastole) 第7页/共196页1.1.心房收缩期心房收缩期( (atrial systole) ) (phase 1)第8页/共196页2.心室收缩期心室收缩期(ventricular systole) 等容收

4、缩期等容收缩期 isovolumic contraction (phase 2) 快速射血期快速射血期 rapid ejection (phase 3) 减慢射血期减慢射血期 reduced ejection (phase 4) 第9页/共196页第10页/共196页第11页/共196页第12页/共196页3.心室舒张期心室舒张期(ventricular diastole) 等容舒张期等容舒张期 isovolumic relaxation (phase 5) 快速充盈期快速充盈期 rapid filling (phase 6) 减慢充盈期减慢充盈期 reduced filling (phase

5、 7) 第13页/共196页第14页/共196页第15页/共196页第16页/共196页Summary Th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 and relax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cause of the pressure gradient between the atria and the ventricles or the ventricles and the great arteries. The pressure gradient is the direct power of pushing the valves open or clos

6、e and of the blood flow. All the four valves guarantee the single forward direction of the blood flow rather than backflow,and also influence the pressure gradient. The atria act as primer pumps, whereas the ventriclesprovide the major source of power in blood circulation. 第17页/共196页 (三)心房在心脏泵血活动中的作

7、用(三)心房在心脏泵血活动中的作用 接纳作用接纳作用 初级泵作用初级泵作用心房压力变化心房压力变化第18页/共196页(四四)心音心音(heart sound)第19页/共196页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与瓣膜活动的关系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与瓣膜活动的关系 第20页/共196页二、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指标二、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指标 ( (一一) )心脏的输出量心脏的输出量 1. 每搏输出量和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和心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 SV) 又称搏出量又称搏出量,一侧心室每收缩一次所射出的血液量一侧心室每收缩一次所射出的血液量(约约70ml)。 心输出量心输出量(c

8、ardiac output, CO) 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5L)。 2. 心指数心指数(cardiac index, CI) 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3L/min/m2)。第21页/共196页( (二二) )射血分数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EF) 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 第22页/共196页( (三三) )心脏作功量心脏作功量 搏出功搏出功(stroke work,SW) 左心室一次收缩所做的功,正常约左心室一次收缩所做的功,正常约0.85J0.

9、85J。 每分功搏出功每分功搏出功心率心率 正常左心室每分功约正常左心室每分功约63.75J63.75J。 应用心脏作功量评定心脏的泵血功能,更为全面。应用心脏作功量评定心脏的泵血功能,更为全面。第23页/共196页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COSVHR第24页/共196页(一)每搏输出量的调节(一)每搏输出量的调节SV前负荷前负荷(preloadpreload)心肌收缩能力心肌收缩能力(myocardial contractilitymyocardial contractility) 后负荷后负荷 (after-load)(after-load)第25页/共196页1.1.

10、异长自身调节异长自身调节心室前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心室前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 前负荷(前负荷(preload) 心室收缩前所负载的负荷,决定心肌的初长度心室收缩前所负载的负荷,决定心肌的初长度 (initial length)。)。 衡量指标:衡量指标: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 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心室舒张末期压力(EDP)第26页/共196页 在一定范围内,心室肌的在一定范围内,心室肌的initial length增加使心增加使心肌收缩力量增强,进而使搏出量增加。肌收缩力量增强,进而使搏出量增加。Starling称此称此现象为现象为心的定律心的定律(cardiac law)。 心

11、室心室preload通过心肌细胞通过心肌细胞initial length的改变,的改变,而引起心肌收缩强度的改变,从而对心搏出量进行而引起心肌收缩强度的改变,从而对心搏出量进行调节,称调节,称异长自身调节异长自身调节(heterometric autoregulation)。第27页/共196页心室功能曲线心室功能曲线第28页/共196页异长自身调节的机异长自身调节的机制制第29页/共196页 凡是能影响心室充盈的因素,均可通过异长自身凡是能影响心室充盈的因素,均可通过异长自身 调节机制调节机制, ,使搏出量发生相应的改变。使搏出量发生相应的改变。 心室舒张充盈期持续时间心室舒张充盈期持续时间

12、 静脉回心血量静脉回心血量 心室充盈量心室充盈量 静脉回流速度静脉回流速度 心室射血后残留血量心室射血后残留血量 异长自身调节的主要作用是对搏出量进行有限度的异长自身调节的主要作用是对搏出量进行有限度的 精细调节。精细调节。第30页/共196页2.2.等长调节等长调节心肌收缩能力对搏出量的影响心肌收缩能力对搏出量的影响 心肌收缩能力(心肌收缩能力(myocardial contractility)是指心是指心肌不依赖于前后负荷而仅改变其力学活动(包括收缩肌不依赖于前后负荷而仅改变其力学活动(包括收缩的强度和速度)的一种内在特性,又称的强度和速度)的一种内在特性,又称心肌变力状态心肌变力状态(i

13、notropic state) 机体通过心肌本身收缩能力的改变使机体通过心肌本身收缩能力的改变使SV、SW发生发生相应改变,而与相应改变,而与initial length无关的调节过程称为无关的调节过程称为等长等长自身调节(自身调节(homometric autoregulation) 机制:与胞浆中机制:与胞浆中Ca浓度、浓度、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过程中被活化的过程中被活化的cross-bridge的效率和肌凝蛋的效率和肌凝蛋白的白的ATP酶的活性有关酶的活性有关第31页/共196页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 增强心肌的收缩能力增强心肌的收缩能力 减弱

14、心肌的收缩能力减弱心肌的收缩能力交感神经活动的增强交感神经活动的增强血中儿茶酚胺浓度的增高血中儿茶酚胺浓度的增高强心药物如洋地黄的作用强心药物如洋地黄的作用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低氧低氧酸中毒酸中毒心力衰竭心力衰竭第32页/共196页3.3.后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后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 后负荷(后负荷(afterload)是指在心室开始收缩时是指在心室开始收缩时 才遇到的负荷或阻力。才遇到的负荷或阻力。 衡量指标衡量指标-动脉压动脉压 后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后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 BP afterload等容收缩期等容收缩期射血期射血期射血速度射血速度SV第33页/共196页第34页/共196页 交感神经交

15、感神经 自主神经自主神经 迷走神经迷走神经 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体液因素体液因素 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甲状腺素甲状腺素 体温体温 心率对搏出量及心输出量的影响心率对搏出量及心输出量的影响( (二二) )心率对心输出量的调节心率对心输出量的调节 在一定限度内,心率增快则心输出量增加。在一定限度内,心率增快则心输出量增加。 心率的影响因素心率的影响因素40180Cardiac outputHeat rate (beat/min)第35页/共196页( (三三) )心脏泵血功能的贮备心脏泵血功能的贮备 心力贮备心力贮备(cardiac reserve)心率贮备心率贮备 2-2.52-2.5倍倍搏

16、出量贮备搏出量贮备舒张期贮备:舒张期贮备:15-20ml15-20ml收缩期贮备:收缩期贮备:55-60ml55-60ml心力贮备心力贮备第36页/共196页安静:心率安静:心率7575次次/ /分分 心输出量心输出量5 56L/6L/分分运动:心率运动:心率100100200200次次/ /分分 心输出量心输出量252530L/30L/分分第37页/共196页COSVHRpreloadmyocardial contractilityafter-load(heterometric autoregulation)(homometric autoregulation)cardiac reserve

17、Summary第38页/共196页第39页/共196页 心肌细胞的分类心肌细胞的分类 普通的心肌细胞普通的心肌细胞 (工作细胞)(工作细胞) 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 (自律细胞)(自律细胞)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第40页/共196页心肌细胞心肌细胞快反应细胞快反应细胞慢反应细胞慢反应细胞心房肌细胞心房肌细胞心室肌细胞心室肌细胞房室束细胞房室束细胞蒲肯野细胞蒲肯野细胞窦房结窦房结P细胞细胞房结区细胞房结区细胞结希区细胞结希区细胞结区细胞结区细胞快反应非自律细胞快反应非自律细胞快反应自律细胞快反应自律细胞慢反应自律细胞慢反应自律细胞慢反应非自律细胞慢反应非自律细胞第41

18、页/共196页一、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一、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 (一一) )心室肌静息电位及形成机制心室肌静息电位及形成机制 1.1.心室肌的静息电位心室肌的静息电位 心室肌细胞在静息状态下,膜两侧呈极化状态,心室肌细胞在静息状态下,膜两侧呈极化状态, 膜外为正,膜内为负。若以膜外电位为膜外为正,膜内为负。若以膜外电位为0 0,膜内,膜内 电位约电位约90 mV90 mV。 第42页/共196页2.2.静息电位形成的机制静息电位形成的机制 膜两侧离子分布的不均匀,形成浓度梯度膜两侧离子分布的不均匀,形成浓度梯度 离子泵的作用离子泵的作用 膜在静息状态下对不同离子有选择性

19、通透膜在静息状态下对不同离子有选择性通透 离子通道的功能状态离子通道的功能状态 在静息状态下,心肌细胞膜对在静息状态下,心肌细胞膜对K K的通透性较高,的通透性较高,K K顺浓度梯度由膜内向膜外扩散所到达的顺浓度梯度由膜内向膜外扩散所到达的K K平衡电位,是静平衡电位,是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第43页/共196页( (二二) )心室肌动作电位及形成机制心室肌动作电位及形成机制 1 1、心室肌的动作电位、心室肌的动作电位 (1)(1) 0 0期期 (去极期)(去极期) (2)(2) 1 1期期 ( (快速复极初期快速复极初期) ) (3)2 (3)2期期 ( (平台期、缓

20、慢复极期平台期、缓慢复极期) ) (4)3 (4)3期期 ( (快速复极末期快速复极末期) ) (5)4 (5)4期期 (静息期)(静息期)心室肌的动作电位心室肌的动作电位第44页/共196页 离子在膜两侧不均匀分布形成的浓度梯度驱动离子在膜两侧不均匀分布形成的浓度梯度驱动 相应离子经过当时已开放的膜上离子通道的跨相应离子经过当时已开放的膜上离子通道的跨 膜扩散,是心肌细胞跨膜电位形成的主要基础。膜扩散,是心肌细胞跨膜电位形成的主要基础。 正离子外流或负离子内流称外向电流。正离子外流或负离子内流称外向电流。 正离子内流或负离子外流称内向电流。正离子内流或负离子外流称内向电流。2 2、心室肌动作

21、电位形成机制、心室肌动作电位形成机制第45页/共196页Na+Ca2+K+Cl-inward ionic current outward ionic current 去极化 超极化第46页/共196页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离子转运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离子转运第47页/共196页心室肌纤维的心室肌纤维的AP离子机制离子机制: 0, 1, 2, 3, 4 第48页/共196页phase 0 去极化到去极化到threshold potential(-70mV)快快Na+通道开放通道开放再生性再生性Na+内流内流 Na+顺电顺电-化学梯度进入细胞内化学梯度进入细胞内去极化去极化 快通道(快通道(fast

22、channel) 快反应细胞(快反应细胞(fast response cell) 快反应电位(快反应电位(fast response potential)第49页/共196页心室肌纤维的心室肌纤维的AP离子机制离子机制: 0, 1, 2, 3, 4 第50页/共196页phase 1(1)快)快Na+通道失活通道失活(2)Ito通道激活,短暂的一过性外向电流通道激活,短暂的一过性外向电流 (transient outward current, Ito) Ito通道在去极化到约通道在去极化到约-20mV时激活,为时激活,为K+外流外流第51页/共196页心室肌纤维的心室肌纤维的AP离子机制离子机

23、制: 0, 1, 2, 3, 4 第52页/共196页Phase 2(plateau)初期,内向初期,内向Ca2+电流与外向电流与外向K+电流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电流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晚期,内向晚期,内向Ca2+电流逐渐减弱,外向电流逐渐减弱,外向K+电流逐渐增强电流逐渐增强心肌细胞膜的电压门控心肌细胞膜的电压门控Ca2+通道:通道:T型型(transient channel)Ca2+通道:通道: 阈电位为阈电位为-50-60mV,激活和失活均快,激活和失活均快L型型(long-lasting channel)Ca2+通道:通道: 阈电位为阈电位为-40mV 激活、失活和复活均慢,又称为慢通道(激活

24、、失活和复活均慢,又称为慢通道(slow channel) 可被可被Mn2+、Co2+和维拉帕米(和维拉帕米(verapamil)阻断)阻断Ik通道,又称延迟整流电流(通道,又称延迟整流电流(delayed rectifier) +20mV激活,激活,-4050mV失活失活第53页/共196页心室肌纤维的心室肌纤维的AP离子机制离子机制: 0, 1, 2, 3, 4第54页/共196页phase 3L型型Ca2+通道关闭,通道关闭,Ca2+内流停止,内流停止,而而K+外流进行性增加所致。外流进行性增加所致。IkIkl 第55页/共196页心室肌纤维的心室肌纤维的AP离子机制离子机制: 0, 1

25、, 2, 3, 4 第56页/共196页 phase 4 恢复细胞内外离子的正常分布恢复细胞内外离子的正常分布 Na+-K+泵泵 排排Na+,摄摄K+,恢复,恢复Na+、K+的分布的分布 Na+-Ca2+交换体交换体(Na+-Ca2+ exchanger) Na+顺浓度梯度入,顺浓度梯度入,Ca2+逆浓度梯度外排。逆浓度梯度外排。 第57页/共196页 心室肌动作电位产生机制心室肌动作电位产生机制 (1)0(1)0期期 NaNa通透性增高,通透性增高,NaNa经经Na+Na+通道快速内流通道快速内流(INa)(INa) (2)1(2)1期期 一过性一过性K K外流外流(Ito)(Ito) (3

26、)2 (3)2期期 CaCa内流内流(I(ICaCa) )与与K K外流(外流(I Ik1k1)相抗衡)相抗衡 (4)3(4)3期期 CaCa内流内流(I(ICaCa) )终止,终止,K K外流外流(I(Ik k) )进行性增强进行性增强 (5)4(5)4期期 NaNa-K-K交换和交换和NaNa- Ca- Ca交换交换小小 结结第58页/共196页 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4 4期自动去极化期自动去极化 最大复极电位最大复极电位 ( (最大舒张电位最大舒张电位) )窦房结的跨膜电位窦房结的跨膜电位第59页/共196页 三种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三种心

27、肌细胞的跨膜电位(一)(一)快反应自律细胞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快反应自律细胞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1 1、浦肯野细胞的跨膜电位、浦肯野细胞的跨膜电位第60页/共196页第61页/共196页2 2、浦肯野细胞跨膜电位形成机制、浦肯野细胞跨膜电位形成机制 1) 1) 起搏电流起搏电流:Na:Na内流内流( (I If f) ) 2 2)K K外流的进行性衰减外流的进行性衰减 I If f通道通道 快快NaNa通道通道 离子流离子流 Na+内流进行性增强内流进行性增强 Na+快速内流快速内流激活激活复极化复极化-6 0 mV 去极化达去极化达-70 mV失活失活去极化达去极化达-50mV去极化达去极

28、化达0 mV阻断剂阻断剂铯铯(Cs)(Cs)河豚毒素河豚毒素I If f通道与快通道与快NaNa通道的比较通道的比较Self-generation self-developing self-limiting 第62页/共196页( (二二) )慢反应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慢反应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1.1.慢反应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特点慢反应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特点 三种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三种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第63页/共196页ICaL第64页/共196页2.2.慢反应自律细胞跨膜电位形成机制慢反应自律细胞跨膜电位形成机制(1)0(1)0期期 慢慢CaCa通道开放,通道开放,Ca

29、Ca内流内流(I(ICaCa) )。(2)3(2)3期期 CaCa通道逐渐失活,通道逐渐失活,K K通道被激活,通道被激活, CaCa内流(内流(I ICaCa) )逐渐减少逐渐减少,K,K外流外流(I(Ik k) )逐渐增多逐渐增多(3)4(3)4期自动去极化期自动去极化 K K外流外流(I(Ik k) )的进行性衰减的进行性衰减 NaNa内流内流(I(If f) )的进行性增强的进行性增强 生电性生电性NaNa-Ca-Ca交换交换 (I(ICa.LCa.L) )第65页/共196页三、体表心电图三、体表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electrocardiogram

30、,ECG) 心电图的导联的连接心电图的导联的连接第66页/共196页正常人心电图模式图正常人心电图模式图第67页/共196页PR间期QT间期ST段PR段第68页/共196页体表心电图体表心电图第69页/共196页1. P wave 左右两心房去极化左右两心房去极化2. QRS complex 左右两心室去极化左右两心室去极化3. T wave 心室复极心室复极(心室肌细胞心室肌细胞3期复极期复极)4. U wave pf复极复极5. PR interval 房室传导时间房室传导时间6. QT interval 心室开始兴奋去极化到完全复极心室开始兴奋去极化到完全复极 至静息状态的时间至静息状态

31、的时间7. PR segment 房室交界区传导缓慢房室交界区传导缓慢8. ST segment 心室各部分心肌细胞均处于平台期心室各部分心肌细胞均处于平台期 正常典型心电图的生理意义正常典型心电图的生理意义第70页/共196页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与心电图的对应关系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与心电图的对应关系第71页/共196页 第三节第三节 心肌的生理特性心肌的生理特性 兴奋性(兴奋性(excitabilityexcitability) 自动节律性(自动节律性(autorhythmicityautorhythmicity) 传导性(传导性(conductivityconductivity) 收缩性(收缩性

32、(contractilitycontractility)第72页/共196页生理特性生理特性兴奋性兴奋性 自律性自律性 传导性传导性 收缩性收缩性 电生理特性电生理特性工作细胞工作细胞自律细胞自律细胞第73页/共196页一、一、兴奋性兴奋性( (一一) )决定和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决定和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1 1、静息电位水平、静息电位水平2 2、阈电位水平、阈电位水平3 3、NaNa通道的状态通道的状态第74页/共196页0+2020406080100(mV)阈电位阈电位 静息电位水平的影响静息电位水平的影响第75页/共196页0+2020406080100(mV)阈电位阈电位阈电位水平的影

33、响阈电位水平的影响第76页/共196页 膜电位处于正常静息电位水平膜电位处于正常静息电位水平90 mV90 mV时,时,NaNa 通道处于通道处于备用状态备用状态(resting stateresting state)。)。 膜去极化到阈电位水平,膜去极化到阈电位水平,NaNa通道的通透性增高通道的通透性增高 的过程称为的过程称为激活激活(activation)(activation)。 NaNa通道的通透性降低乃至终止的过程称为通道的通透性降低乃至终止的过程称为失活失活 (inactivation)(inactivation)。 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时,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时,NaN

34、a+ +通道才重新恢通道才重新恢 复到备用状态,即恢复再兴奋的能力,这个过程复到备用状态,即恢复再兴奋的能力,这个过程 称为称为复活复活(reactivation) (reactivation) 。NaNa通道的状态通道的状态第77页/共196页 Na+Na+通道是否处于备用状态,是快反应细通道是否处于备用状态,是快反应细胞当时是否具有兴奋性的前提胞当时是否具有兴奋性的前提. . 正常静息电位水平又是决定正常静息电位水平又是决定Na+Na+通道能否通道能否处于或复活到备用状态的关键处于或复活到备用状态的关键. .第78页/共196页( (二二) )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周期

35、性变化心室肌工作细胞的动作电位与在不同心室肌工作细胞的动作电位与在不同复极时期给予刺激所引起的反应复极时期给予刺激所引起的反应第79页/共196页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1.1.有效不应期有效不应期(ERP) (ERP) 绝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ARP) (ARP) 局部反应期局部反应期(LRP)(LRP)2.2.相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RRP(RRP)3.3.超常期超常期(SNP) (SNP) 4.4.正常水平正常水平第80页/共196页1.有效不应期(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 ERP) 0期去极化到期去极化到3期复极至期复

36、极至-60mV, (1)绝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ARP) 0期去极化到期去极化到3期复极化至期复极化至-55mV (2)局部反应期局部反应期 (local response period,LRP) 由由-55mV复极至复极至-60mV2.相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RRP) 复极化复极化-60mV至至-80mV的时间的时间3.超常期(超常期(supernormal period,SNP) 膜内电位由膜内电位由-80mV恢复到恢复到-90mV4.正常水平正常水平 膜电位膜电位-90mV 第81

37、页/共196页 ( (三三) )心肌兴奋性周期性变化与收缩活动的关系心肌兴奋性周期性变化与收缩活动的关系第82页/共196页 在心房或心室的有效不应期之后,下一次窦性起搏激动在心房或心室的有效不应期之后,下一次窦性起搏激动到达之前,有一人工的或是来自异位起搏点的刺激作用到达到达之前,有一人工的或是来自异位起搏点的刺激作用到达心房或心室,则心房或心室可以接受此刺激而产生一次期前心房或心室,则心房或心室可以接受此刺激而产生一次期前兴奋兴奋(premature excitation) (premature excitation) ,所引起的收缩称为,所引起的收缩称为期前收期前收缩缩(prematur

38、e systolepremature systole)或期外收缩()或期外收缩(extrasystoleextrasystole) ,又称早搏。又称早搏。 心房或心室发生期前收缩后,往往有一段较长的心脏舒心房或心室发生期前收缩后,往往有一段较长的心脏舒张期,称为张期,称为代偿间歇代偿间歇(compensatory pausecompensatory pause)。)。第83页/共196页SASA结结 100100次次/ /分分AVAV交界交界 5050次次/ /分分浦肯野纤维浦肯野纤维 2525次次/ /分分二、心肌的自动节律性二、心肌的自动节律性第84页/共196页( (一一) )心肌的自律

39、性细胞功能的差异性心肌的自律性细胞功能的差异性正常起搏点(正常起搏点(normal pacemaker)潜在起搏点潜在起搏点(latent pacemaker)安全因素安全因素危险因素危险因素窦性心律窦性心律(sinus rhythm)异位起搏点异位起搏点(ectopic pacemaker)异位心律异位心律(ectopic rhythm)交界性心律(结性心律)交界性心律(结性心律) 室性心律室性心律第85页/共196页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的控制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的控制抢先占领(抢先占领(capture)第86页/共196页噢!噢!超速压抑或超速驱动压抑(超速压抑或超速驱动压抑(overdriv

40、e suppression)第87页/共196页( (二二) )决定和影响自律性的因素决定和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1.41.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期自动去极化速度 2.2.最大舒张电位大小最大舒张电位大小3.3.阈电位水平阈电位水平心肌自律性的决定因素心肌自律性的决定因素第88页/共196页thresholdpotentialab4 4期自动除极速度期自动除极速度第89页/共196页 最大舒张电位最大舒张电位thresholdpotential第90页/共196页thresholdpotential阈电位水平阈电位水平第91页/共196页( (一一) )心脏内兴奋传播的途径和特点心脏内兴奋传播的途径和

41、特点1.1.心脏内兴奋传播的途径心脏内兴奋传播的途径三、心肌的传导性三、心肌的传导性第92页/共196页窦房结窦房结优势传导通路优势传导通路 心房肌心房肌 左、右心房左、右心房 房室交界房室交界 房室束房室束 左左 、右束支、右束支 浦肯野纤维浦肯野纤维 心室肌,兴奋由内膜侧心室肌,兴奋由内膜侧向外膜侧心室肌扩布,最后引起整个心室向外膜侧心室肌扩布,最后引起整个心室兴奋。兴奋。第93页/共196页2.2.心脏内兴奋传播的特点心脏内兴奋传播的特点 (1)(1)兴奋在心室各部位传导的速度不同。浦肯野纤兴奋在心室各部位传导的速度不同。浦肯野纤 维传导速度最快,保证心室同步收缩。维传导速度最快,保证心

42、室同步收缩。 (2)(2)兴奋通过房室交界区传导速度很慢兴奋通过房室交界区传导速度很慢(0.02m/s)(0.02m/s) 称为称为房室延搁房室延搁(atrioventricular delay)。保证心。保证心 房心室相继兴奋和收缩防止房室收缩的重叠。房心室相继兴奋和收缩防止房室收缩的重叠。第94页/共196页心脏各部分心肌细胞的心脏各部分心肌细胞的 跨膜电位和传导速度跨膜电位和传导速度SAN:窦房结窦房结 AM:心房肌心房肌 AVN:结区结区 BH:希氏束希氏束PF:浦肯野纤维浦肯野纤维 TPF:末梢浦肯野纤维末梢浦肯野纤维 VM:心室肌心室肌第95页/共196页( (二二) )决定和影响

43、传导性的因素决定和影响传导性的因素2.2.生理因素生理因素(1)AP 0(1)AP 0期去极化期去极化 的速度和幅度的速度和幅度(2)(2)邻近未兴奋部邻近未兴奋部位位 膜的兴奋性膜的兴奋性1.1.解剖因素解剖因素 心肌细胞的直径心肌细胞的直径QuinidineControl Sodium phenytoinMembrane potential(mV)Maximum depolarization velocity第96页/共196页 ( (一一) )心肌细胞的结构特点心肌细胞的结构特点 1.1.横管粗大横管粗大 2.2.肌质网不发达肌质网不发达 ( (二二) )心肌细胞的收缩特点心肌细胞的收缩

44、特点 1.1.同步收缩同步收缩 2.2.不发生强直收缩不发生强直收缩 3.3.对外源性对外源性CaCa依赖性大依赖性大 四、心肌的收缩性四、心肌的收缩性第97页/共196页( (三三) )影响心肌收缩特性的因素影响心肌收缩特性的因素 1 1、血浆中、血浆中CaCa2+2+的浓度的浓度 2 2、神经和体液因素、神经和体液因素自主神经对心肌动作电位的影响自主神经对心肌动作电位的影响第98页/共196页第四节第四节 血管生理血管生理血管模式图血管模式图第99页/共196页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各类血管结构模式图各类血管结构模式图第100页/共196页 1.1.弹性贮

45、器血管弹性贮器血管 主动脉、肺动脉主动脉、肺动脉 2.2.分配血管分配血管 3.3.阻力血管阻力血管 小动脉和微动脉小动脉和微动脉 4.4.交换血管交换血管 真毛细血管真毛细血管 5.5.容量血管容量血管 静脉系统静脉系统 一、血管的功能分类一、血管的功能分类第101页/共196页二、血流动力学二、血流动力学 ( (一一) )血流血流 1.血流量血流量: 单位时间内流经血管某一截面的血量。单位时间内流经血管某一截面的血量。 Q =P/R 2.血流速度血流速度 与同类血管的总横截面积成反比,与血流量成正比。与同类血管的总横截面积成反比,与血流量成正比。第102页/共196页laminar flo

46、w and turbulent flow 3. 血流方式血流方式 层流层流(laminar flow) 湍流湍流(turbulent flow)第103页/共196页(二二)血流阻力血流阻力(blood flow resistance) R = 8Lr4 与血液粘滞性成正比,与血管半径的四次方成反比与血液粘滞性成正比,与血管半径的四次方成反比 Q = r4P / 8 L 小动脉和微动脉(特别是微动脉)是产生阻力的主小动脉和微动脉(特别是微动脉)是产生阻力的主要部位,该处的血流阻力,称为要部位,该处的血流阻力,称为外周阻力外周阻力(peripheral resistance),其舒缩活动对,其舒

47、缩活动对blood flow resistance和和blood flow volume进行非常有效的调节。进行非常有效的调节。 第104页/共196页(三三)血压血压(blood pressure,BP)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1 mmHg=0.133 kPa 1 cmH2O=0.098 kPa 1.形成血压的前提形成血压的前提 : 心血管系统内有血液充盈心血管系统内有血液充盈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mean circulation filling pressure) 0.931KPa (7mmHg) 第105页/共1

48、96页Arteriole Aorta expanda in systoleAorta contracts in diastoleThe effect of elasticity of aortic wall on blood pressure and blood flow2. BP2. BP形成的基本因素形成的基本因素 (1 1)心脏射血是形成)心脏射血是形成BPBP的动力的动力 (2 2)外周阻力是使动力形成)外周阻力是使动力形成BPBP的条件的条件第106页/共196页 Blood pressure,cross-sectional area and blood velocity in th

49、e different portions of blood vessel system第107页/共196页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一)动脉血压动脉血压 1、arterial blood pressure的形成的形成 主动脉壁弹性对血压及血流的作用主动脉壁弹性对血压及血流的作用第108页/共196页 2 2、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及其生理变动、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及其生理变动 收缩压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 舒张压舒张压 (diastolic pressure) 脉搏压(脉压)脉搏压(脉压)(pulse pressure) 平均动脉压平均动脉压 (mean a

50、rterial pressure) 第109页/共196页12010080mmHg收缩压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舒张压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脉压脉压pulsepressure 平均动脉压平均动脉压 = 舒张压舒张压 + 1/3脉压脉压第110页/共196页3 3、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1)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2)(2)心率心率(3)(3)外周阻力外周阻力 (4)(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5)(5)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的关系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的关系第111页/共196页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每搏输出

51、量每搏输出量心率心率 外周阻力外周阻力 大动脉弹性大动脉弹性循环血量循环血量收缩压收缩压舒张压舒张压脉压脉压主要影响主要影响收缩压收缩压舒张压舒张压舒张压舒张压收缩压收缩压脉脉 压压第112页/共196页 1.1.形成机制形成机制 2.2.波形波形 3.3.传播速度传播速度 与血管的弹性与血管的弹性 有关有关(二二)动脉脉搏动脉脉搏 (arterial pulse)第113页/共196页 四、静脉血压和静脉血流四、静脉血压和静脉血流(venous pressure and venous blood flow)第114页/共196页 ( (一一) ) 静脉血压静脉血压 1.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

52、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 定义:右心房和胸腔大静脉内的血压定义:右心房和胸腔大静脉内的血压 正常范围:正常范围:0.41.2 kPa(412 cmH2O) 决定因素: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决定因素: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 之间的相互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115页/共196页第116页/共196页2.外周静脉压外周静脉压(peripheral venous pressure) 定义:各器官静脉的血压定义:各器官静脉的血压 特点:血压低,易升高特点:血压低,易升高第117页/共196页( (二二) )静脉回流及其影响因素静脉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静脉回心血量静脉

53、回心血量 = = 心输出量心输出量 Q = Q = P / RP / R 取决于外周静脉压和中心静脉压的差取决于外周静脉压和中心静脉压的差 及静脉对血流的阻力及静脉对血流的阻力 第118页/共196页静脉回心血量的影响因素静脉回心血量的影响因素 (1)(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2)(2)心脏收缩力量心脏收缩力量 (3)(3)体位改变和重力影响体位改变和重力影响 (4)(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静脉泵或肌肉泵静脉泵或肌肉泵 (5)(5)呼吸运动呼吸运动 呼吸泵呼吸泵第119页/共196页(1) (1)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体循环平均充盈压血量血量或容量血管收缩或容量血管

54、收缩静脉回心血量静脉回心血量血量血量 或容量血管扩张或容量血管扩张静脉回心血量静脉回心血量第120页/共196页(2) (2) 心脏收缩力量心脏收缩力量心脏收缩时心脏收缩时射血射血心脏舒张时心脏舒张时从静脉中抽吸血液从静脉中抽吸血液当心脏收缩能力当心脏收缩能力心室排血心室排血舒张时心室舒张时心室内压内压有利于静脉回心。有利于静脉回心。第121页/共196页第122页/共196页(3) (3) 体位改变和重力影响体位改变和重力影响静水压静水压跨壁压跨壁压第123页/共196页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对静脉血流的影响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对静脉血流的影响(4)(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静脉泵或肌肉

55、泵静脉泵或肌肉泵第124页/共196页(5)(5)呼吸运动呼吸运动 呼吸泵呼吸泵吸气时,胸内负压吸气时,胸内负压静脉跨壁压静脉跨壁压胸腔内大静脉扩张胸腔内大静脉扩张压力压力 有利有利于外周静脉血回心于外周静脉血回心反之,呼气时静脉回心血量反之,呼气时静脉回心血量对肺循环而言,对肺循环而言,吸气时,肺扩张吸气时,肺扩张肺血管容积肺血管容积贮贮存较多的血存较多的血由肺回流入左心房由肺回流入左心房反之,呼气时静脉回心血量反之,呼气时静脉回心血量第125页/共196页五、微循环五、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第126页/共196页 ( (一一) )微循环的组成及通路微循环的组成及通路1.

56、组成组成微动脉微动脉后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A-VA-V吻合支吻合支微静脉微静脉第127页/共196页thoroughfarethoroughfare channel channelcircuitoucircuitous s channel channelarteriovenousarteriovenous shunt shunt2.2.通路通路第128页/共196页( (二二) ) 真毛细血管壁的结构真毛细血管壁的结构真毛细血管壁结构示意图真毛细血管壁结构示意图第129页/共196页(三)毛细血管的血压三)毛细血管的血压 取

57、决于毛细血管前阻力和毛细血取决于毛细血管前阻力和毛细血管后阻力之比管后阻力之比 比值增大比值增大毛细血管血压降低毛细血管血压降低 比值变小比值变小毛细血管血压升高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第130页/共196页( (四四) ) 微循环血流的调节微循环血流的调节 两套闸门两套闸门神经调节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体液调节 第131页/共196页 六、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六、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组织液组织液 (interstitial fluid)组织液是血浆经组织液是血浆经capillary滤过而形成的,滤过而形成的,即去蛋白血浆。即去蛋白血浆。第132页/共196页生成与回流机制:生成与回流机制: 滤过滤过(fi

58、ltration) 重吸收重吸收(absorption)滤过与重吸收量的对比决定着液体流动的方向。滤过与重吸收量的对比决定着液体流动的方向。有有4个因素:个因素:capillary pressureinterstitial fluid colloid osmotic pressureinterstitial fluid pressureplasma colloid osmotic pressure第133页/共196页 滤过的力量和重吸收的力量之差滤过的力量和重吸收的力量之差,即有效滤过压即有效滤过压 (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effective filtr

59、ation pressure(capillary pressureinterstitial fluid colloid osmotic pressure)(plasma colloid osmotic pressureinterstitial fluid pressure)第134页/共196页Capillary pressurePlasma colloid pressureInterstitial fluid colloid pressureInterstitial fluid pressure EFP Arterial endVenous endCapillary Cell Interst

60、itial fluidLymphatic capillary第135页/共196页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示意图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示意图第136页/共196页( (二二) )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 变化变化 回流量回流量 例例 症症炎症、充血性心功能不炎症、充血性心功能不全等所致的水肿全等所致的水肿营养不良、因病丢失蛋营养不良、因病丢失蛋白质过多所致水肿白质过多所致水肿丝虫病、癌症等使受阻丝虫病、癌症等使受阻部位远端水肿部位远端水肿烫伤、细菌感染等所致烫伤、细菌感染等所致的局部水肿的局部水肿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壁通透性毛细血管压毛细血管压或静脉压或静脉压血浆胶体血浆胶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