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野草》有感名篇赏析野草有感.doc_第1页
读《野草》有感名篇赏析野草有感.doc_第2页
读《野草》有感名篇赏析野草有感.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读野草有感-名篇赏析_野草有感读野草有感-名篇赏析:我们为什么对鲁迅产生误解读了陈安湖先生的野草释义,对鲁迅先生的野草才有了初步的体验。第一次读野草的时候完全不懂,第二次只懂了些情节,而深层的意思一无所知,如穿梭在形形色色的人群中,无法辨别他们的角色。鲁迅的作品有隐藏的深意,像老子不将真话直接说出,因为说真话是非常危险的,即使在我们这个文明开化,言论相对自由的时代,更何况那个军阀当道,充满迫害的时代。我们对鲁迅先生的误解也由来已久,人们给他冠以反封建,阶级斗争,批判一切,共产党的忠实支持者等等标签;任何时候他都是一副“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形象,以至于我们摒弃了真正去发现他,挖掘他内心的想法,了解

2、他的忧虑,甚至肤浅地厌恶他,反对他。一切的误解都于不了解,亨德里克·房龙称之为“不宽容”,他说:“无知的人仅仅由于他对事物的一无所知便可以成为极其危险的人,其灵魂里建立起了花岗岩的堡垒,自我标榜一贯正确,他站在咄咄逼人的要塞顶端,向所有敌人挑战。”    对鲁迅先生产生误解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先,时隔近一百年,似乎离我们太遥远了,我们不了解那时候发生的人和事,只是“道听途说”,难辨真假,或许历史的真相早已经被人掩埋,被人遗忘。我们很难感受到那个时代有志青年的无法抑制的愤怒,以及来自四周的危机感。1926的三一八惨案,北京的青年学生因对日本于天

3、津大沽口激战中的蛮横威胁不满,在天安门集会表示抗议,但段祺瑞竟然命令向示威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群众,打死47人,伤150多人,其中包括女师大的刘和珍君。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伤害的人就是自己的学生,那种切肤之痛,那种对军阀政府的激愤,我们很难体会,甚至不知道。情感迁移的空间太大了。其次,鲁迅先生的作品不好懂,有特殊的意象,象征,隐藏着他的激愤,他的不满,他的悲观,他的希望。例如秋夜这篇散文,我小学的时候学过,可直到前一段时间我仍不能理解文中的意思,总觉得“我”的笑声很诡异,很晦涩。“笑”在鲁迅先生的文章总是以“讽刺”,“讥讽”的意义出现。“暗示着恶鸟的呼喊并没有为人们所理睬”。

4、这些散文经常以不太连贯的梦的形式出现,令我印象最深刻,最受感触,觉得最能代表鲁迅先生的工作和苦闷的是颓败线的颤动,由两个残梦组成:单亲母亲为了养活女儿出卖肉体;女儿长大后,家境好了,却辱骂母亲,觉得她给自己丢脸。最后母亲出走,一丝不挂的在天地间发出非人非兽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愤怒。陈安湖先生认为这是鲁迅于周作人忘恩负义写的,而我却想这不也是鲁迅先生工作的真实写照吗?他总是对青年们的写作给予指导,不顾身体,连夜审阅,对青年们的疑惑认真地回信,提供自己最大的帮助,而中间难免有些人居心叵测,拿了信去告发,或者根本就是为了反驳,当鲁迅先生的书稿被退回时,他们也对他避而远之,不顾昔日恩情,甚至反咬一口。第三点:没有认真看原著;鲁迅作品的产量非常高,鲁迅先生一生写作1000万字,其中著作600万字,辑校和书信400万字(网上统计结果),而我们在课本接触到的只是短短几篇,自然谈不上了解。现在的我们可能因为疲于应付考试,或者难以抵制手机的诱惑,已经将接受公认的评价和定义当做理所当然的事情,而放弃自己去揭开真相面目的机会。反正听之任之绝对不会错,但总觉得缺少些什么。没有自己去体验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