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教学目的1 1培养学生对比鉴赏诗歌的能力。 2 2学习黄遵宪诗歌革新的精神,增强学生写作诗歌的兴趣。二、教学重点、难点:1 1重点:新意象、新意境的表现。 2 2难点:诗人在表现离情别绪上的新意。三、教学步骤:一、导入20032003 年 6 6 月 2929 日温家宝在向香港社会人士发表演讲时, 引用了一首诗。“寸 寸河山寸寸金, 侉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 精卫无穷填海心。”(赠 梁任父同年)这就是中国近代诗人黄遵宪写给梁启超的一首爱国诗歌。今 天我们来学习黄遵宪的今别离 。二、作家作品黄遵宪,(1848-19051848-1905 )清末诗人。字公度,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
2、 光绪举人,历任驻日、英参赞及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后官湖南长宝盐法 道、署按察使。参加戊戌变法,奉命出使日本,未行而政变起,罢归。论诗 主张“我手写吾口”,以表现“古人未有之物, 未辟之境”,倡导“诗界革命”。 其诗长于古体,形式变化较多,语言也较通俗。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清统治集 团的腐朽颇多暴露,体现出改良政治的要求。所着有人境庐诗草 、日本 国志、日本杂事诗等。三、播放诗歌伴奏,教师范读四、 诗歌赏析 1 1 师问: 从题材上来说, 这是一首什么诗?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生答:是一首游子思妇诗,抒发的是一种离情别绪。今别离(其黄遵宪赏析2 2师问:这是一首近代诗歌, 在表现离情别绪方面
3、与古代诗歌有什么不同? 生答:古人写离别常用“断肠”一语。像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宵 风残月”常用极哀的景,渲染极凄清的意境。而这首诗却选用轮船和火车为 意象,给人新奇的感觉。而且,里面有大段的篇幅赞赏新式交通工具: “虽 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 滞不。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这也使离别的情愁显得不那么浓、悲。 生答:在对离别时的描写上也不一样。古人喜欢对离别时的场面进行精雕细 刻。对于那一短暂时刻的景、情充分的表现。而今别离“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写出的是一种离别的匆匆。3 3师问: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4、? 生答:对比手法。诗中围绕乘坐新式交通工具轮船与乘车舟离别的不同进行 了对比描写。在今昔对比描写中,表现近代人的别离之苦和在别离观上的认 识。4 4结语:社会在变,时代在变,诗歌也要变。对于传统题材,传统写法在 继承的基础上,要不断创新。像黄遵宪一样“我手写吾口” 。表现“古人未 有之物,未辟之境” ,中国是诗的过度,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勇于创新, 在你们手上把中国的诗歌复兴。【作者简介】黄遵宪( 1848-19051848-1905),清末外交家、维新派、着名诗人。字公度,别号 人境庐主人,广东省嘉应州(今梅州市)人。着有人境庐诗草、日本杂 事诗等反映了近代中国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被称为 史
5、诗 。所着日本国 志,是近代中国系统介绍日本政治、历史、人文、地理的重要专着。工诗, 联语不多,但颇有艺术价值和思想意义。【赏析】1.1.黄遵宪倡导 诗界革命 ,主张 我手写吾口 ,黄遵宪:杂感诗。以表 现 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黄遵宪:人境庐诗草自序。是中国诗歌白 话革命的先声,预示了诗歌意象更新与创造发展的时代方向。他宦游海外的 创作,明显地反映了欧洲近代科学发展对人类生存环境与日常生活的影响, 对照传统诗歌的取象设喻,已经有了很大不同,如梁启超认为是首?quot;quot;诗界革命 大旗的今别离四首,分别写轮船、火车、电报、相片和东西两 半球昼夜相反的情景,畐题即标明了它们是”古人未
6、有之物”。”钟声”、 轻气球 和 一刻既万周 的 转轮 ,都是近代科技发展的产物,选录今别 离其一: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古亦有 山川,古亦有车舟,车舟载离别,行止有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 指柔。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望影倏不见, 烟波杳悠悠。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所愿君归时,快飞轻气球。”都反映 了近代西方科学知识范畴里的物象和生活现实,已经开始参与中国近代的诗歌意象更新。如果拿晚清诗坛拟古派泰斗王运的同题之作今离别对照一 下,这种意象新变的痕迹也许更为突出。比黄
7、遵宪年轻1515 岁的王运因袭传统诗歌意象,他的诗里几乎全用唐宋思妇诗的陈旧套语: 肠断 、 天涯 、 罗裳 、 浮云 、 空帷 等等。参见王运今离别 :别来五日春水生, / / 桃枝成碧花欲明。 / / 开帘望东 风,/ / 远近伤我情。 / / 君肠断, / / 妾身老, / / 绣衣罗裳着春早。 / / 愁如细雨连烟 草,/ /去年离别莺始啼, / / 今年啼莺别处飞。 / / 垂杨复何心, / / 从风飘絮来。 / / 天涯浮云皎月意, / / 不尽绝思还空帷。其中 愁如细雨连烟草 一句,更是直 接出自北宋贺铸的青玉案 : 试问闲愁都几许 ?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 黄时雨。 同写今
8、别离,墨落窠臼,并无新创。黄遵宪的有关创作包括 登 巴黎铁塔、伦敦大雾行等,和他的今离别一样,都程度不同地表现 出某种意象创新的艺术追求, 近代科技物象的描摹, 是其中的突出表现之一。 但是,黄遵宪笔下的有关科技物象以及生活景观,基本上还停留于对异 邦风物新知的自然写真与客观描述, 还没有涉及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确立的人 文主义思潮,更不可能深入宇宙与人生、社会与自我的生存状态及精神自由 的境界,来揭示人的现代意识与情怀。比如今离别中借相片、电报表现 的,仍不过是离人思妇的陈旧情调,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脱尽传统文人的吟 咏趣味,甚至可以说本质上 其迹未化 。钱萼孙:梦苦诗话。所以,黄遵 宪笔下的这些
9、物象咏写与科技生活有关,但比较现代诗歌意象,仍有很大距 离。2.2. 今别离四章是黄遵宪“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 (梁启超语),“能直 言眼前事直用眼前名物” (夏敬观语),是诗体试验的典范作品。四章今别 离运用乐府杂曲歌辞崔国辅旧题,风格古朴,写法悉依古法,而内容上却 是写上一个世纪末西方工业文明的新事物,先后分别咏轮船、火车、电报、 照相以及地球东西两半球昼夜等。其中被引用最广的是第一章。他的试验是有成效的,那些被认为缺少传统韵味的现代文明的事物,被诗人妥妥贴贴地 嵌进了饶有古趣的旧框架中。他的工作仅仅在于证实,旧诗是有可能表现现 代事物的。他并不试图说明,旧诗应当被取消或被替代。这也就说
10、明了,一 批“诗体革命”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们的行动所包蕴的“革命”性相当微 臥但黄遵宪的今离别不经意间却向我们传达出一个崭新的信息,即一 个生活在封建农业社会中的知识分子所具有的新奇感,以及他处理这些感受时所面临的表达方式的匮乏。作为这个传统文化培养出来的知识精英,黄遵 宪具有极大的应变能力,由于他对中国传统诗艺的谙熟,他得心应手地利用 所熟悉的技巧,对目前的新异予以恰当的处理。这就是我们此刻读到的既陈 旧,又新鲜的今离别。中国初次接触西方文明的知识者,当他站在19世纪的最后的太阳下,面对着喷吐着白色烟雾的轮船和火车这些庞然大物, 首先受到震憾的便是它的不可思议的速度和巨力。诗写离别常用“别
11、肠”一 语,但黄遵宪这首诗开头便写:别肠转如轮“把传统的意境与火车的车轮转 动加以联系便颇新异。在过去,诗人笔下的是“一日一万周”, 而现在却是“一刻即万周”,则是对于现代速度传神的描绘,这在传统诗文中是没有的。 这样的诗一下子把传统的时空观念打破了,人的视野拓宽了,思维也变得焕 然一新。黄遵宪的诗歌变革主张,是尽量采用古法以表达新观念。这种观念 新是新了,却依然站在保护旧法的立场,所以并不彻底。但它实践的结果却 造出别样的境界;中国传统诗的境界是静,时间是绵远不变的,白天和夜晚 也是固定的。这样的意境在现代科学的侵袭下解体了,这章今别离中的 人生离别之苦,无形中增加了新的悲愁一一即使是梦魂中
12、的想念,也得难以 实现了,因为不仅人各一方,而且是“昼夜相背驰”,如何能够相聚呢?这 就是现代诗意。现代诗意终于堂堂皇皇地打进古诗中来了,这还不让人为之 兴奋吗?所以,尽管黄遵宪“我手写我口”和“今人不必与古人同”的诗观 并不彻底,距离民元之后的新诗也还有很长的一段间隔,但他以“新理想” “新观念”的这种对于古典的“侵入” ,却是亘古未有的第一次冲击,他是 功不可没的。 论及黄遵宪对诗歌变革的贡献,自然不能忽视作为旧诗 人,他以宽广的阅历和丰富的科学知识所带给古典诗歌内涵的增广和艺术的 助益。黄遵宪是中国末代封建王朝了解西方世界的第一代分子,他见闻的深 广,经历的丰富,在当时少有及者。东方的日
13、本和新加坡,西方的英、美诸 国他都到过,出使各国期间,航行海上多有停靠,还顺道访问过许多国家。 就旧诗而言,他无疑为之带来了许多从来未有过的人物和诸多常识,这种对 于旧诗意境的拓展乃至更新是无形的强烈冲击。不仅是一种冲击,而且是巨 大的震撼,是一场没有宣称的变革。 “公度负经世才,少游东西各国,所 遇奇景异态, 一写之以诗,其笔力识见,亦足以达其旨趣。子美集开诗世界,为古今诗家所未有也” ,这是徐世昌对他的诗能充以“奇景异态”的肯定。 这样的评论很多,就黄黄遵宪的创作看,这一点的确非常突出。他的工作使 中国旧诗的内涵得到极大的增广,以往认为某事某物不宜入诗的,如今在他 笔下均有了相对妥贴的处置
14、,这是他的不可忽视的贡献。他开阔了旧诗的新 领地,或者说他发现了传统诗歌天空的新大陆。从这个意义上讲,说他是中 国诗的哥伦布也未过分。3.3. 仅拿“离别”这类中国人关心的日常话题来说,离别体验实际上与特定的 时空制度紧密关联,而时空制度如果发生转型,则势必给予离别体验以微妙 而深刻的影响。“多情自古伤离别”。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离别历来是一种常见的生存体验,涉及人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等既日常而又重大的问题。 正是由于这种重要性,离别往往成为一种因时空分离而发生的日常生活仪 式,一种在特定时空制度中展开并与时空变化及时空预期紧密相连的日常生 活方式,一种与时空关系密不可分的生活滋味。离别与团
15、聚相反。如果说, 团聚是指同一时间与空间中的人际共在, 即实现时空同一的人际共在或人际 交往的时空同一体,那么,离别则意味着时间同一而空间疏隔的孤立存在, 这正是时空分离的存在。苏东坡所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当然说的只是一种月光下的想象性团聚:尽管在时间同一中品味空间上的千里阻 隔,但却可以在同一月光下在想象中跨越空间距离而实现团聚。不过,这恰 恰正道出了实际生活中的离别状况及对团聚的呼唤。在古代,离别仪式总是发生在特定时空情境中,并与某些象征物件形成稳定 的关系,除上面提及的月光外,还有杨柳、雨雪和饮酒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小雅采薇)在这一离别仪式中,
16、出现了离别的时间变化(“昔”与“今”)、空间景物变化(“杨柳依依”与“雨 雪霏霏”)以及连接这种时空关系的行动变化(“往”与“来”),而“杨柳” 和“雨雪”则成为离别及与之相连的人际情感的典范象征物件。王维的送 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阳关无故人。”渭城旧址在今陕西咸阳以东窑店镇一带,丝绸古道的起点。唐代从长安送人西行,多在此折柳赠别(而东行则在长安东郊的溺桥送别)。阳关位于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为古人出塞的要道。咸阳距西安市约三十公 里,西渭桥是唐时西送行人必经之路,王维当年送别元二的地点想必应在这 里。这里出现“柳色”和“朝雨”形象,显然可以溯源到
17、“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显示了与离别相关的早期象征物件传统的延续; “渭城”和“西出 阳关”的对立,道出了在时间的未来维度上发生空间位置疏隔的必然性; “一 杯酒”与“无故人” ,通过饮酒送别仪式与孤独预期的对比,想象出未来的 人际疏隔前景,由此透露出自己作为“故人”而对朋友的深厚的思念之情。 如果说现代性转型意味着时空制度的转型,那么,问题就在于,在现代性情 境中,与离别相连的时空制度会发生怎样的转型?而这种转型又会对个人的 离别体验产生怎样的影响?黄遵宪的今别离正是一个合适的个案。 “今 别离”题目来自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其中录有崔国辅的今别离。从 题目选择看, 黄遵宪是有意与古别离 相
18、对举。唐代诗人孟郊有古别离: “欲别牵郎衣,郎今到何处?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邓去! ”诗写妻子在丈夫 远行前难舍难分的惜别情形:“临别时拽住你的衣裳: 你今个又去什么地方?不论你哪年哪月回来,可别去了卓文君的家乡!1515 ( P305P305)这里在时空关联中写出了两种离别: 一种是即将开始的夫妻之间的空间阻隔 (欲别牵郎衣, 郎今到何处),这属于通常的夫妻离别; 另一种则是夫妻之间的情感疏离 (不 恨归来迟,莫向临邓去) ,这是与时空分离相连的别一种离别方式空间 疏隔有可能进一步导致夫妻情感断裂。 而黄遵宪则想写出现代时空情境中的 新的离别体验。所谓“今别离” ,实际上可以视为与古代别离(古
19、别离)相 对的现代别离,即是一种现代性离别体验。黄遵宪的今别离四首之一: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古亦有山川,古亦 有车舟;车舟载离别, 行止犹自由。 今日舟与车, 并力生离愁; 别知须臾景, 不许稍绸缪。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舵,动如绕指柔。岂无打 头风,亦不畏石尤。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望风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诗的抒情焦点集中 在供人远行的交通工具舟与车及其速度上。 诗明显地脱胎于唐代诗人孟 郊的车遥遥:“路喜到江边,江上又通舟。舟车两无阻,何处不得游。丈 夫四方志,女子安可留。郎自别日言,无令生远
20、愁。旅雁既叫月,断猿寒啼 秋。此夕梦君梦,君在百城楼。寒泪无因波,寄恨无因粉。愿为驭者手,与 郎回马头。”两诗同样是写舟车载人远别,但在黄遵宪这里,古代的“舟车” 被现代“舟车”即轮船和火车所取代。黄遵宪的兴趣似乎在于叩问:同为远 行的“舟车”,它们同样是离愁别绪的伴随物,那么,古别离与今别离在体 验模式上仍然是同一的吗?4.4. 黄遵宪的今别离全篇集中突出了一个“快”字。转、驰、载、动、速、 快等动词的接连运用,渲染出现代交通工具的一种显着优势:超乎寻常的快 速度。在现代快速度下,人的生活必然会呈现出相应的快节奏。我们知道, 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换言之,速度等于空间距离除以时间长度。显然,
21、 现代快速度必然会意味着新的时空体验。人的“别肠”在孟郊时代随着那马 车车轮“一日一万周” ,但在现代火车时代又会怎样呢?黄遵宪开篇就告诉 说:“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这直接道出了现代离别体验的新内涵:由 于现代火车的车轮行驶速度远远快于古代马车车轮的旋转速度,所以,人的 “别肠”也就会运转得更加快捷。这表明,随着交通工具的现代化,现代人 的时空制度改变了,时空高度压缩,而人的离愁别绪也就随之发生改变,变 得比古人更为新鲜、丰富而复杂。 “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 ,目睹飞驰的 双轮,眼见时空的快速变换,人内心的忧愁在滋长。诗人不禁生起一种怀旧 情绪:“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车舟载离别
22、,行止犹自由。 ”古代的车舟 诚然同样“载离别”,但毕竟速度有限,从而时空转换也有限,让人感受到 行动举止的“自由”,因为人的以往经验赋予其应对古代车舟速度的能力。 但愈是缅怀古时的时空自由体验,就愈会在现代境遇下体会到“不自由”。“今 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别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 留”。现代火车和轮船具有古时不可能有的快速度,因此会加倍增生人的离 愁别绪。 “钟声”显然是现代的, 是现代时间的象征物。 “须臾”、“及时”用“顷刻”三个时间词语的高密度重复出现,正突出了现代时间的迅捷变换特 性。而时间的迅捷变换当然会催生出空间上的变化体验。“今日舟与车,并丈生离愁”两句,凝练地表达了全诗的基本题旨:现代交通工具的快速度产 生出一种神奇的“力”,它导致时空高度压缩,加倍地增生人的离别体验。 可以说,这首诗的焦点在于揭示现代交通制度转型在时空制度转型中的关键 作用及其对离别体验的深刻影响, 透露出诗人对现代交通工具的权力的深切 优虑。地球上不同位置间必然产生或大或小的时差, 这在今天自然是平常事, 但在黄遵宪时代,却是巨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冬休安全应急预案范文(5篇)
- 童装市场趋势洞察-洞察分析
- 连接器-材料知识培训课件
- 关于节约粮食国旗下讲话稿(17篇)
- 六年级《各具特色的民居》课件
-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离合器设计
- 办公空间设计中的天文元素运用
-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机遇与挑战
- 健康生活家庭健身器材全解析
- 企业内部如何进行创新成果的评估与保护
- 课内文言文阅读(原卷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分类汇编(山东专用)
- 2024秋国开《管理学基础》形考任务(1234)试题及答案
- 叉车安全管理
- 院感课件下载
- 2022幼儿园教师读书参考心得体会5篇
- 2024年《内科护理学》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江苏省常熟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卷(含答案)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招聘人员真题
- 考试安全保密培训
- 租赁部绩效考核制度
- 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