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数据库原理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数据库原理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数据库原理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数据库原理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数据库原理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英文名称Principles & Designing of DB课程代码UOPM 2016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授课对象交通运输专业学 分2.5学 时共54,其中讲课36,实验18。主讲教师修订日期指定教材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课程从系统的观点出发,以数据库技术为研究对象,对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和叙述。内容包括数据库模型、数据库系统结构、关系数据库系统、SQL语言、数据库维护、数据库设计、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技术新进展、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分布式数据

2、库系统、并行数据库系统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够使学生掌握数据库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基本技能。(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系统的掌握数据库模型、数据库系统结构、关系数据库系统等数据库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课程目标2:掌握SQL语言、数据库维护、数据库设计、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等知识,具备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基本技能。(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5:毕业要求观测点5-1. 了解交通运输专业常用的设备设施、信息技术工具、工程工具和模拟软件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毕业要求观测点5-2.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设备设

3、施、信息资源、工程工具和专业模拟软件,对交通运输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计算与设计。 毕业要求课程目标毕业要求观测点5-1(权重 0.3)毕业要求观测点5-2(权重 0.2)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2表2: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表课程目标对应课程内容课程目标1第一章、第二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课程目标2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七章、第八章、第十章、第十一章三、教学内容3.1讲授内容第一章 绪论1.教学目标(1)掌握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数据库系统的特点。(2)掌握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概念模型、最常用的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

4、、关系模型。(3)掌握数据库系统模式的概念、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数据库的二级映像功能与数据独立性。(4)了解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和数据库技术的研究领域。2.教学重难点(1)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的概念。(2)使用数据库系统有何优势。(3)数据库系统的特点。(4)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哪些。(5)数据模型的概念、数据模型的作用和数据模型的三个要素。3.教学内容(1)数据库系统概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数据库系统的特点。(2)数据模型: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概念模型、最常用的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3)数据库系

5、统结构:数据库系统模式的概念、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数据库的二级映像功能与数据独立性。(4)数据库系统的组成。(5)数据库技术的研究领域。4.教学方法 课堂授课、课后复习。5.教学评价能阐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熟悉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数据库系统的特点。能阐述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概念模型、最常用的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能阐述数据库系统模式的概念、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数据库的二级映像功能与数据独立性。熟悉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和数据库技术的研究领域。对应课程目标1,毕业要求观测点5-1。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1.教学目标(1)掌握关系数据结构

6、及形式化定义:关系、关系模式、关系数据库。(2)掌握关系的完整性的概念。(3)掌握关系代数:传统的集合运算、专门的关系运算。2.教学重难点(1)关系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2)关系数据语言的特点和分类。(3)关系模型的完整性规则。(4)关系代数运算法则。(5)等值连接与自然连接的区别和联系。3.教学内容(1)关系模型概述。(2)关系数据结构及形式化定义:关系、关系模式、关系数据库。(3)关系的完整性。(4)关系代数:传统的集合运算、专门的关系运算。4.教学方法 课堂授课、课后复习。5.教学评价能阐述关系数据结构及形式化定义:关系、关系模式、关系数据库。能阐述关系的完整性的概念。熟悉关系代数:传统

7、的集合运算、专门的关系运算。对应课程目标1,毕业要求观测点5-1。第三章 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1.教学目标(1)SQL的特点、SQL语言的基本概念。(2)掌握SQL语言的数据定义、数据查询、数据更新。(3)掌握视图的概念和视图的定义、查询、更新操作。(4)掌握数据编辑的授权和收回权限。(5)了解嵌入式SQL语言。2.教学重难点(1)SQL语言的特点。(2)SQL的定义功能。(3)SQL语句建表、查询、更新等语句的语法。(4)视图的概念和操作。3.教学内容(1)SQL概述:SQL的特点、SQL语言的基本概念;(2)数据定义:定义、删除与修改基本表、建立于删除索引;(3)查询:单表查询、连接查

8、询、嵌套查询、集合查询、Select语句的一般格式;(4)数据更新:插入数据、修改数据。(5)视图:定义视图、查询视图、更新视图、视图的作用。(6)数据控制:授权、收回权限。(7)嵌入式SQL:嵌入式SQL的一般形式、嵌入式SQL语句与主语言之间的通信、不用游标的SQL语句、使用游标的SQL语句、动态SQL简介。4.教学方法 课堂授课、课后复习、上机操作实践。5.教学评价能阐述SQL的特点、SQL语言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SQL语言的数据定义、数据查询、数据更新。熟练掌握视图的概念和视图的定义、查询、更新操作。熟练掌握数据编辑的授权和收回权限。熟悉嵌入式SQL语言。对应课程目标2,毕业要求观测点

9、5-2。第四章 数据库安全性1.教学目标(1)计算机系统的三类安全性问题、可信计算机系统评测标准。(2)用户标识与鉴别、存取控制、自主存取控制方法、强制存取控制方法、视图机制、审计、数据加密。(3)统计数据库安全性。2.教学重难点(1)数据库的安全性的概念。(2)数据库安全性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的关系。(3)可信计算机系统评测标准的情况,TDI/TCSEC标准的基本内容。(4)实现数据库安全性控制的常见方法和技术。(5)数据库审计功能的概念,以及为什么要提供审计功能。(6)统计数据库中存在何种特殊的安全性问题。3.教学内容(1)计算机安全性概论:计算机系统的三类安全性问题、可信计算机系统评测标

10、准。(2)数据库安全性控制:用户标识与鉴别、存取控制、自主存取控制方法、强制存取控制方法、视图机制、审计、数据加密。(3)统计数据库安全性。4.教学方法 课堂授课、课后复习、上机操作实践。5.教学评价熟悉计算机系统的三类安全性问题、可信计算机系统评测标准。熟练掌握用户标识与鉴别、存取控制、自主存取控制方法、强制存取控制方法、视图机制、审计、数据加密。熟悉统计数据库安全性。对应课程目标1和课程目标2,毕业要求观测点5-1和毕业要求观测点5-2。第五章 数据库完整性1.教学目标(1)数据库的完整性的概念。(2)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条件。(3)DBMS的完整性控制机制。(4)RDBMS的参照完整性。2

11、.教学重难点(1)数据库的完整性的概念。(2)数据库完整性概念与数据库安全性概念的区别和联系。(3)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条件有哪些。(4)DBMS的完整性控制机制的功能。(5)RDBMS在实现参照完整性时需要考虑哪些方面。3.教学内容(1)完整性约束条件。(2)完整性控制。4.教学方法 课堂授课、课后复习。5.教学评价能阐述数据库的完整性的概念。能阐述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条件。能阐述DBMS的完整性控制机制。能阐述RDBMS的参照完整性。对应课程目标1和课程目标2,毕业要求观测点5-1和毕业要求观测点5-2。第六章 关系数据理论1.教学目标(1)掌握规范化概念,包括:函数依赖、码、范式、2NF、3

12、NF、BCNF。(2)掌握模式的分解,包括模式分解的三个定义、分解的无损连接性和保持函数依赖性、模式分解的算法。2.教学重难点(1)函数依赖的定义。(2)各类范式的含义和判定方法。(3)关系数据库的建立和分析方法。3.教学内容(1)问题的提出。(2)规范化:函数依赖、码、范式、2NF、3NF、BCNF。(3)模式的分解:模式分解的三个定义、分解的无损连接性和保持函数依赖性、模式分解的算法。4.教学方法 课堂授课、课后复习、上机操作实践。5.教学评价能阐述掌握规范化的概念,包括:函数依赖、码、范式、2NF、3NF、BCNF。熟悉模式的分解,包括模式分解的三个定义、分解的无损连接性和保持函数依赖性

13、、模式分解的算法。对应课程目标1,毕业要求观测点5-1。第七章 数据库设计1.教学目标(1)数据库和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的特点、数据库设计方法简述、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2)数据库需求分析的任务、需求分析的方法、数据字典。(3)概念结构、概念结构设计的方法与步骤、数据抽象与局部视图设计、视图的集成。(4)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数据模型的优化、设计用户子模式。(5)数据库的物理设计的内容和方法、关系模式存取方法选择、确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评价物理结构。(6)数据的载入和应用程序的调试、数据库的试运行、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2.教学重难点(1)数据库设计过程。(2)数据库设计过程的各个阶段上的

14、设计描述。(3)数据库设计过程中结构设计部分形成的数据库模式。(4)数据字典的内容和作用。(5)数据库的概念结构,及其特点和设计策略。(6)E-R图及其构成基本要素。(7)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及其设计步骤。(8)为什么要视图集成?视图集成的方法是什么?(9)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及其设计步骤。(10)规范化理论对数据库设计的指导意义。(11)数据库物理设计的内容和步骤。(12)数据输入在实施阶段的重要性是什么?如何保证输入数据的正确性?(13)什么是数据库的再组织和重构造?为什么要进行数据库的再组织和重构造。3.教学内容(1)数据库设计概述:数据库和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

15、的特点、数据库设计方法简述、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2)需求分析:需求分析的任务、需求分析的方法、数据字典。(3)概念结构设计:概念结构、概念结构设计的方法与步骤、数据抽象与局部视图设计、视图的集成。(4)逻辑结构设计: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数据模型的优化、设计用户子模式。(5)数据库的物理设计:数据库的物理设计的内容和方法、关系模式存取方法选择、确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评价物理结构。(6)数据库的实施和维护:数据的载入和应用程序的调试、数据库的试运行、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4.教学方法 课堂授课、课后复习、上机操作实践。5.教学评价能阐述数据库和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的特点、数据库设计方法简述

16、、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能阐述数据库需求分析的任务、需求分析的方法、数据字典。能阐述概念结构、概念结构设计的方法与步骤、数据抽象与局部视图设计、视图的集成。阐述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数据模型的优化、设计用户子模式。能阐述数据库的物理设计的内容和方法、关系模式存取方法选择、确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评价物理结构。能阐述数据的载入和应用程序的调试、数据库的试运行、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对应课程目标2,毕业要求观测点5-2。第八章 数据库编程1.教学目标(1)PL/SQL块结构、变量常量的定义、控制结构、存储过程。(2)数据库互连概述、ODBC工作原理概述、ODBCAPI基础、ODBC的工作流程。2.

17、教学重难点(1)存储过程的含义和优点。(2)存储过程的实现方法。(3)ODBC编程的优势和工作流程。3.教学内容(1)存储过程:PL/SQL块结构、变量常量的定义、控制结构、存储过程。(2)ODBC编程:数据库互连概述、ODBC工作原理概述、ODBCAPI基础、ODBC的工作流程。4.教学方法 课堂授课、课后复习。5.教学评价了解PL/SQL块结构、变量常量的定义、控制结构、存储过程。了解数据库互连概述、ODBC工作原理概述、ODBCAPI基础、ODBC的工作流程。对应课程目标2,毕业要求观测点5-2。第十章 数据库恢复技术1.教学目标(1)数据库恢复概述。(2)故障的种类。(3)恢复的实现技

18、术:数据转存、登记日志文件。(4)恢复策略:事物故障的恢复、系统故障的恢复、介质故障的恢复。(5)具有检查点的恢复技术。(6)数据库镜像。2.教学重难点(1)恢复子系统的功能。(2)数据库运行中可能产生的故障。(3)数据库恢复的基本技术。(4)日志文件及其作用。(5)检查点记录,及其包括的内容。(6)数据库镜像,及其用途。3.教学内容(1)数据库恢复概述。(2)故障的种类。(3)恢复的实现技术:数据转存、登记日志文件。(4)恢复策略:事物故障的恢复、系统故障的恢复、介质故障的恢复。(5)具有检查点的恢复技术。(6)数据库镜像。4.教学方法 课堂授课、课后复习、上机操作实践。5.教学评价了解数据

19、恢复功能的作用。了解数据故障的种类。掌握数据恢复的实现技术:数据转存、登记日志文件。掌握数据恢复策略:事物故障的恢复、系统故障的恢复、介质故障的恢复。了解具有检查点的恢复技术。了解数据库镜像技术。对应课程目标2,毕业要求观测点5-2。第十一章 并发控制1.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库中为什么要并发控制。(2)了解并发操作产生的数据不一致种类,用什么方法能避免各种不一致的情况。(3)掌握封锁的概念,基本的封锁类型及其含义。(4)掌握封锁机制如何保证数据的一致性。(5)了解什么是封锁协议,不同级别的封锁协议的主要区别是什么。(6)了解不同封锁协议与系统一致性级别的关系是什么。(7)掌握什么是活锁,什么

20、是死锁。(8)掌握活锁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9)掌握预防死锁的方法,当发生死锁后如何解除死锁。(10)了解什么样的并发调度是正确的调度。2.教学重难点(1)并发控制的作用。(2)并发操作可能会产生哪几类数据不一致?用什么方法能避免各种不一致的情况。(3)什么是封锁?基本的封锁类型有几种?试述它们的含义。(4)如何用封锁机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5)什么是封锁协议?不同级别的封锁协议的主要区别是什么?(6)不同封锁协议与系统一致性级别的关系是什么?(7)什么是活锁?什么是死锁?(8)试述活锁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9)预防死锁的若干方法?当发生死锁后如何解除死锁?(10)什么样的并发调度是正确的

21、调度?3.教学内容(1)并发控制概述。(2)封锁。(3)封锁协议。(4)活锁和死锁。(5)并发调度的可串行性。(6)两段锁协议。(7)封锁的粒度:多粒度封锁、意向锁。4.教学方法 课堂授课、课后复习。5.教学评价了解数据库中为什么要并发控制。了解并发操作产生的数据不一致种类,用什么方法能避免各种不一致的情况。掌握封锁的概念,基本的封锁类型及其含义。掌握封锁机制如何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了解什么是封锁协议,不同级别的封锁协议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了解不同封锁协议与系统一致性级别的关系是什么。掌握什么是活锁,什么是死锁。掌握活锁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掌握预防死锁的方法,当发生死锁后如何解除死锁。了解什么样

22、的并发调度是正确的调度。对应课程目标2,毕业要求观测点5-2。3.2实践项目表3:本课程开设的实践项目编号实验项目名称学时类型要求备注1SQLServer的安装及管理工具的使用3综合性必做支持课程目标12数据库及表的创建3综合性必做支持课程目标13数据库表的操作3综合性必做支持课程目标24视图的定义与操作3综合性必做支持课程目标25数据完整性管理3综合性必做支持课程目标16触发器3综合性必做支持课程目标2注:1.类型指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等。2.要求指必做、选做。实验一、SQL Server的安装及管理工具的使用1、实验目的(1)通过对某个商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了解DBMS的工作原理和系

23、统构架。(2)熟悉对DBMS的操作。2、实验主要内容(1)根据安装文件的说明安装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安装过程中记录安装的选择,并且对所作的选择进行思考,为何要进行这样的配置,对今后运行数据库管理系统会有什么影响。(2)学会启动和停止数据库服务,思考可以用哪些方式来完成启动和停止。(3)掌握管理工具的使用。a)SQLServerManagementStudio的使用:连接服务器的方法,查询编辑器的使用。b)配置管理器的使用。(4)了解数据库系统的逻辑组件:它们主要是数据库对象,包括基本表、视图、触发器、存储过程、约束等。今后将学习如何操作这些数据库对象。3、重难点(1)掌握管理工具的使用。(2)了

24、解数据库系统的逻辑组件。实验二、数据库及表的创建1、实验目的本次实验了解SQLServer2005的启动,熟悉如何使用SSMS和SQL建立数据库和表,并加深对于完整性的理解。2、实验主要内容(1)启动SQLServer2005:依次单击开始>所有程序>SQLServer2005>SQLServerManagementStudio启动SQLServer2005数据库管理系统。(2)登录数据库服务器:点击“连接到服务器“对话框中的连接按钮连接到SQLServer2005数据库服务器。(3)创建数据库Student(4)在Student数据库中新建表”Student”3、重难点(1

25、)创建数据库Student。(2)在Student数据库中新建表”Student”。实验三、数据库表的操作1、实验目的(1)了解SQLServer2005查询编辑器的启动,熟悉如何在SQLServer2005查询编辑器查询记录。(2)掌握SELECT语句的基本语法和查询条件表示方法。(3)掌握GROUPBY和ORDERBY子句的作用和使用方法。(4)掌握连接查询和子查询的使用方法。(5)加深对更新操作时数据库中数据一致性问题的了解。(6)加深对约束条件在数据更新操作执行中的作用问题的了解。2、实验主要内容(1)单击工具栏中的“新建查询”按钮,并在弹出的“连接到服务器”对话框中单击“连接”按钮,

26、新建一个SQL脚本。(2)在SQL脚本中写数据查询语句执行。方法一:在SSMS中插入、删除及修改数据。方法二:在查询编辑器中写SQL插入、删除及修改数据。3、重难点(1)在SQL脚本中写数据查询语句执行。实验四、视图的定义与操作1、实验目的(1)理解视图的作用。(2)熟练掌握用SQL语句来创建视图,对视图进行查询和修改等基本操作。(3)加深对视图在关系数据库中作用的理解。2、实验主要内容(1)了解视图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点。(2)掌握在SQLServer中创建视图的基本方法(包括在企业管理中创建视图和用createview语句创建视图)。(3)掌握视图的数据查询。(4)掌握视图的管理和维护。(5

27、)掌握通过视图修改基本表中的数据。3、重难点(1)掌握在SQLServer中创建视图的基本方法(包括在企业管理中创建视图和用createview语句创建视图)。(2)熟练掌握用SQL语句来创建视图,对视图进行查询和修改等基本操作。(3)掌握通过视图修改基本表中的数据。实验五、数据完整性管理1、实验目的(1)掌握数据完整性的概念以及如何保证数据在数据库中的完整性。(2)掌握域完整性的实现方法。(3)掌握实体完整性的实现方法。(4)掌握参照完整性的方法。2、实验主要内容(1)利用企业管理器为列创建DEFAULT约束、为列创建CHECK约束、为列创建不允许为空约束、创建PRIMARYKEY约束和FO

28、REIGNKEY约束。(2)利用企业管理器将各种完整性约束删除。(3)利用SQL语句为列创建DEFAULT约束、为列创建CHECK约束、为列创建不允许为空约束、创建PRIMARYKEY约束和FOREIGNKEY约束。(4)利用SQL语句将各种完整性约束删除。3、重难点(1)掌握域完整性的实现方法。(2)掌握实体完整性的实现方法。(3)掌握参照完整性的方法。实验六、触发器1、实验目的(1)掌握触发器的创建、修改和删除操作。(2)掌握触发器的触发执行。(3)掌握触发器与约束的不同。2、实验主要内容(1)创建触发器。(2)执行触发器。(3)验证约束与触发器的不同作用期。(4)删除新创建的触发器。3、

29、重难点(1)触发器的创建、修改和删除操作。(2)触发器的触发执行。(3)触发器与约束的不同。注:本课程授课对象为大三学生,实验类型为综合性实验,需要提交实验报告,报告主要包括具体的SQL语句,运行结果,实验小结等。实验评价内容和评分细则参见附录9。四、学时分配表4: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和学时分配表章节章节名称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讲课)第二章关系数据库3(讲课)第三章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6(讲课)+9(实验)第四章数据库安全性3(讲课)+3(实验)第五章数据库完整性3(讲课)第六章关系数据理论5(讲课)第七章数据库设计6(讲课)第八章数据库编程3(讲课)第十章数据库恢复技术3(讲课)+6(实验

30、)第十一章并发控制2(讲课)总计36(讲课)+18(实验)五、教学进度表5:教学进度表周次日期章节名称内容提要授课时数作业及要求备注1第一章 绪论1、数据库系统概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数据库系统的特点。2、数据模型: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概念模型、最常用的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3、数据库系统结构:数据库系统模式的概念、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数据库的二级映像功能与数据独立性。4、数据库系统的组成。5、数据库技术的研究领域。2作业:1、完成课后教师指定的作业。要求:1、能阐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熟

31、悉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数据库系统的特点。2、能阐述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概念模型、最常用的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3、能阐述数据库系统模式的概念、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数据库的二级映像功能与数据独立性。4、熟悉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和数据库技术的研究领域。1-2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1、关系模型概述。2、关系数据结构及形式化定义:关系、关系模式、关系数据库。3、关系的完整性。4、关系代数:传统的集合运算、专门的关系运算。3作业:1、完成课后教师指定的作业。要求:1、能阐述关系数据结构及形式化定义:关系、关系模式、关系数据库。2、能阐述关系的完整性的概念。3、熟悉关系代数:传统的集

32、合运算、专门的关系运算。2-3第三章 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1、SQL概述:SQL的特点、SQL语言的基本概念;2、数据定义:定义、删除与修改基本表、建立于删除索引;3、查询:单表查询、连接查询、嵌套查询、集合查询、Select语句的一般格式;4、数据更新:插入数据、修改数据。5、视图:定义视图、查询视图、更新视图、视图的作用。6、数据控制:授权、收回权限。7、嵌入式SQL:嵌入式SQL的一般形式、嵌入式SQL语句与主语言之间的通信、不用游标的SQL语句、使用游标的SQL语句、动态SQL简介。6作业:1、完成课后教师指定的作业。要求:1、能阐述SQL的特点、SQL语言的基本概念。2、熟练掌握

33、SQL语言的数据定义、数据查询、数据更新。3、熟练掌握视图的概念和视图的定义、查询、更新操作。4、熟练掌握数据编辑的授权和收回权限。5、熟悉嵌入式SQL语言。4实验一 SQLServer的安装及管理工具的使用1、根据安装文件的说明安装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安装过程中记录安装的选择,并且对所作的选择进行思考,为何要进行这样的配置,对今后运行数据库管理系统会有什么影响。2、学会启动和停止数据库服务,思考可以用哪些方式来完成启动和停止。3、掌握管理工具的使用。包括SQLServerManagementStudio的使用和配置管理器的使用。4、了解数据库系统的逻辑组件:它们主要是数据库对象,包括基本表、视

34、图、触发器、存储过程、约束等。今后将学习如何操作这些数据库对象。3作业:1、熟悉实验内容,熟练快速完成相关实验操作,理解操作的具体含义。要求:1、通过对某个商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了解DBMS的工作原理和系统构架。2、熟悉对DBMS的操作。5实验二 数据库及表的创建1、启动SQLServer2005:依次单击开始>所有程序>SQLServer2005>SQLServerManagementStudio启动SQLServer2005数据库管理系统。2、登录数据库服务器:点击“连接到服务器“对话框中的连接按钮连接到SQLServer2005数据库服务器。3、创建数据库Stude

35、nt4、在Student数据库中新建表”Student”3作业:1、熟悉实验内容,熟练快速完成相关实验操作,理解操作的具体含义。要求:1、了解SQLServer2005的启动,熟悉如何使用SSMS和SQL建立数据库和表,并加深对于完整性的理解。6实验三 数据库表的操作1、单击工具栏中的“新建查询”按钮,并在弹出的“连接到服务器”对话框中单击“连接”按钮,新建一个SQL脚本。2、在SQL脚本中写数据查询语句执行。方法一:在SSMS中插入、删除及修改数据。方法二:在查询编辑器中写SQL插入、删除及修改数据。3作业:1、熟悉实验内容,熟练快速完成相关实验操作,理解操作的具体含义。要求:1、了解SQL

36、Server2005查询编辑器的启动,熟悉如何在SQLServer2005查询编辑器查询记录。2、掌握SELECT语句的基本语法和查询条件表示方法。3、掌握GROUPBY和ORDERBY子句的作用和使用方法。4、掌握连接查询和子查询的使用方法。5、加深对更新操作时数据库中数据一致性问题的了解。6、加深对约束条件在数据更新操作执行中的作用问题的了解。7第四章 数据库安全性1、计算机安全性概论:计算机系统的三类安全性问题、可信计算机系统评测标准。2、数据库安全性控制:用户标识与鉴别、存取控制、自主存取控制方法、强制存取控制方法、视图机制、审计、数据加密。3、统计数据库安全性。3作业:1、完成课后教

37、师指定的作业。要求:1、熟悉计算机系统的三类安全性问题、可信计算机系统评测标准。2、熟练掌握用户标识与鉴别、存取控制、自主存取控制方法、强制存取控制方法、视图机制、审计、数据加密。3、熟悉统计数据库安全性。8实验四 视图的定义与操作1、视图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点。2、SQLServer中创建视图的基本方法(包括在企业管理中创建视图和用createview语句创建视图)。3、视图的数据查询。4、视图的管理和维护。5、通过视图修改基本表中的数据。3作业:1、熟悉实验内容,熟练快速完成相关实验操作,理解操作的具体含义。要求:1、理解视图的作用。2、熟练掌握用SQL语句来创建视图,对视图进行查询和修改等

38、基本操作。3、加深对视图在关系数据库中作用的理解。9第五章 数据库完整性1、完整性约束条件。2、完整性控制。3作业:1、完成课后教师指定的作业。要求:1、能阐述数据库的完整性的概念。2、能阐述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条件。3、能阐述DBMS的完整性控制机制。4、能阐述RDBMS的参照完整性。10-11第六章 关系数据理论1、问题的提出。2、规范化:函数依赖、码、范式、2NF、3NF、BCNF、多值依赖、4NF。3、模式的分解:模式分解的三个定义、分解的无损连接性和保持函数依赖性、模式分解的算法。5作业:1、完成课后教师指定的作业。要求:1、能阐述掌握规范化的概念,包括:函数依赖、码、范式、2NF、3

39、NF、BCNF、多值依赖、4NF。2、熟悉模式的分解,包括模式分解的三个定义、分解的无损连接性和保持函数依赖性、模式分解的算法。12-13第七章 数据库设计1、数据库设计概述:数据库和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的特点、数据库设计方法简述、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2、需求分析:需求分析的任务、需求分析的方法、数据字典。3、概念结构设计:概念结构、概念结构设计的方法与步骤、数据抽象与局部视图设计、视图的集成。4、逻辑结构设计: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数据模型的优化、设计用户子模式。5、数据库的物理设计:数据库的物理设计的内容和方法、关系模式存取方法选择、确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评价物理结构。6、数据库的实

40、施和维护:数据的载入和应用程序的调试、数据库的试运行、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6作业:1、完成课后教师指定的作业。要求:1、能阐述数据库和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的特点、数据库设计方法简述、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2、能阐述数据库需求分析的任务、需求分析的方法、数据字典。3、能阐述概念结构、概念结构设计的方法与步骤、数据抽象与局部视图设计、视图的集成。4、阐述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数据模型的优化、设计用户子模式。5、能阐述数据库的物理设计的内容和方法、关系模式存取方法选择、确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评价物理结构。6、能阐述数据的载入和应用程序的调试、数据库的试运行、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14第八章 数据库

41、编程1、存储过程:PL/SQL块结构、变量常量的定义、控制结构、存储过程。2、ODBC编程:数据库互连概述、ODBC工作原理概述、ODBCAPI基础、ODBC的工作流程。3作业:1、完成课后教师指定的作业。要求:1、了解PL/SQL块结构、变量常量的定义、控制结构、存储过程。2、了解数据库互连概述、ODBC工作原理概述、ODBCAPI基础、ODBC的工作流程。15第十章 数据库恢复技术1、数据库恢复概述。2、故障的种类。3、恢复的实现技术:数据转存、登记日志文件。4、恢复策略:事物故障的恢复、系统故障的恢复、介质故障的恢复。5、具有检查点的恢复技术。6、数据库镜像。3作业:1、完成课后教师指定

42、的作业。要求:1、了解数据恢复功能的作用。2、了解数据故障的种类。3、掌握数据恢复的实现技术:数据转存、登记日志文件。4、掌握数据恢复策略:事物故障的恢复、系统故障的恢复、介质故障的恢复。5、了解具有检查点的恢复技术。6、了解数据库镜像技术。16实验五 数据完整性管理1、利用企业管理器为列创建DEFAULT约束、为列创建CHECK约束、为列创建不允许为空约束、创建PRIMARYKEY约束和FOREIGNKEY约束。2、利用企业管理器将各种完整性约束删除。3、利用SQL语句为列创建DEFAULT约束、为列创建CHECK约束、为列创建不允许为空约束、创建PRIMARYKEY约束和FOREIGNKE

43、Y约束。4、利用SQL语句将各种完整性约束删除。3作业:1、熟悉实验内容,熟练快速完成相关实验操作,理解操作的具体含义。要求:1、掌握数据完整性的概念以及如何保证数据在数据库中的完整性。2、掌握域完整性的实现方法。3、掌握实体完整性的实现方法。4、掌握参照完整性的方法。17实验六 触发器1、创建触发器。2、执行触发器。3、验证约束与触发器的不同作用期。4、删除新创建的触发器。3作业:1、熟悉实验内容,熟练快速完成相关实验操作,理解操作的具体含义。要求:1、掌握触发器的创建、修改和删除操作。2、掌握触发器的触发执行。3、掌握触发器与约束的不同。18第十一章 并发控制1、并发控制概述。2、封锁。3

44、、封锁协议。4、活锁和死锁。5、并发调度的可串行性。6、两段锁协议。7、封锁的粒度:多粒度封锁、意向锁。2作业:1、完成课后教师指定的作业。要求:1、了解数据库中为什么要并发控制。2、了解并发操作产生的数据不一致种类,用什么方法能避免各种不一致的情况。3、掌握封锁的概念,基本的封锁类型及其含义。4、掌握封锁机制如何保证数据的一致性。5、了解什么是封锁协议,不同级别的封锁协议的主要区别是什么。6、了解不同封锁协议与系统一致性级别的关系是什么。7、掌握什么是活锁,什么是死锁。8、掌握活锁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9、掌握预防死锁的方法,当发生死锁后如何解除死锁。10、了解什么样的并发调度是正确的调度。

45、六、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1.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参考书:1.冯玉才。数据库基础。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2.施伯乐,何继潮、崔靖。关系数据库的理论及应用。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社,1990。3.俞盘祥,沈金发。数据库系统原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4.王珊,陈红。数据库系统原理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5.王珊。数据库系统基础。北京:铁道出版社,1998。七、教学方法1讲授法:授课教师就教学内容进行逐点仔细讲解,将正确的概念、思路传授给学生。2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举例,讲解教学内容,方便学生理解

46、和掌握。3课后练习和自学:布置课后练习,通过计算、问答和设计等形式,让学生课后完成一定数量的练习,通过互相沟通、自学和询问老师等方式解决练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4. 上机实验:通过18学时的实验课程,安排六个实验项目的实际上机操作,让学生掌握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常用操作和含义。八、考核方式及评定方法(一)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及成绩比例(1)平时成绩占10%:各阶段内容结束后测试13题,进行阶段测试2-3次。按10%计入课程总成绩。(2)结果考试占50%: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满分为100分,最终按50%计入总成绩。(3)实验成绩占40%:完成6个实验,根据实验包括情况打分,按40%计

47、入课程总成绩。(二)评定方法1评定方法课程成绩评定: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10%+实验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50%。成绩分数的具体构成如下:表6:课程目标达成考核与评价方式及成绩评定课程目标支撑毕业要求考核与评价方式及成绩比例(%)成绩比例(%)平时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课程实践课程考试课程目标15-15202550课程目标25-25202550合计1040501002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分析表7: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分析表课程目标对应考核形式实际评测结果(学生达到的平均水平)对应总分达成度课程目标1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末考试(平时成绩×10%)/2+(实验

48、一成绩+实验二成绩+实验五成绩)×20%/3+(期末考试对应试题平均分*50%) 5+20+25=50达成度=实际测评结果/对应总分课程目标2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末考试(平时成绩×10%)/2+(实验三成绩+实验四成绩+实验六成绩)×20%/3+ (期末考试对应试题平均分*50%)5+20+25=50达成度=实际测评结果/对应总分(三)评分标准1期中、期末考试评价标准表8:期末考试评价标准课程目标评分标准90-10080-8970-7960-6960优良中合格不合格ABCDF课程目标1对数据库模型、数据库系统结构、关系数据库系统等数据库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

49、阐述系统、全面、准确、清晰。对数据库模型、数据库系统结构、关系数据库系统等数据库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阐述基本全面、准确。对数据库模型、数据库系统结构、关系数据库系统等数据库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阐述不够全面,存在少数错误,不够清晰。对数据库模型、数据库系统结构、关系数据库系统等数据库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阐述遗漏较多,存在一些错误,表述模棱两可。对数据库模型、数据库系统结构、关系数据库系统等数据库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阐述不到位,存在较多错误,表述含糊不清。课程目标2对SQL语言、数据库维护、数据库设计、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等知识掌握准确、全面、系统、清晰。能应用自如和比较顺利

50、的开发基本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对SQL语言、数据库维护、数据库设计、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等知识掌握基本正确、全面。基本能够比较顺利的开发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对SQL语言、数据库维护、数据库设计、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等知识掌握存在少数错误,有所遗漏。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基本能够开发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对SQL语言、数据库维护、数据库设计、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等知识掌握存在一些错误,遗漏较多。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勉强开发出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对SQL语言、数据库维护、数据库设计、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等知识掌握不准确、不系统、模糊不清,存在大量错误。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也不能开发出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51、2实验项目评分标准表9:实验报告评分标准优良中合格不合格实验项目一(课程目标 1)能掌握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了解DBMS的工作原理和系统构架。能够顺利完成SQL Server DBMS的常规操作。能掌握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基本了解DBMS的工作原理和系统构架。能够基本顺利完成SQL Server DBMS的常规操作。基本能完成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基本了解DBMS的工作原理和系统构架。能够完成大多数SQL Server DBMS的常规操作。对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较生疏。对DBMS的工作原理和系统构架阐述不清。只能完成少数SQL Server DBMS的常规操作。不能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对DBMS的工作原理和系统构架不了解。只能完成个别的SQL Server DBMS的常规操作。实验项目二(课程目标 1)能熟练完成SQL Server的启动和关闭,熟练掌握使用SSMS和SQL建立数据库和表的操作步骤方法,对数据库的完整性有全面正确的理解。能完成SQL Server的启动和关闭,能比较熟练的使用SSMS和SQL建立数据库和表,对数据库的完整性有较为全面的理解。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