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错题归纳(包括答案)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5/6/91d5eec1-1302-4049-b6f9-3235ca3cd095/91d5eec1-1302-4049-b6f9-3235ca3cd0951.gif)
![八年级物理上册错题归纳(包括答案)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5/6/91d5eec1-1302-4049-b6f9-3235ca3cd095/91d5eec1-1302-4049-b6f9-3235ca3cd0952.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如图1是某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囹1图M(1) 如果要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可以采用的办法有:(2) 在观察水的沸腾过程中,这位同学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2所示,则图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3) 当水温升高到90摄氏度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水温,得到下表的数据,根据数据分析可得出水沸腾时的温度是°C,当时的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时间/min0123456温度/C90929496989898(4)根据下表数据请在图3的方格纸上画出“温度一时间”关系图象.798898(5) 该同学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分析数据得出如下结
2、论: 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 前4分钟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你还能总结出的结论有:.(6) 水沸腾后如果停止对水加热,水(选填“能”或“不能”)继续沸腾.结合上面的实验现象可知,水沸腾的条件是:(1) 要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可适当的减少水量或适当提高水的初温,或加大酒精灯的火焰及给烧杯加盖子等;(2) 图甲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是沸腾时的现象;图乙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是沸腾前的现象;(3) 由表格中数据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8C不变,可知水的沸点为98C;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C,98C低于100C,所以当时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4) 根据
3、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5) 由表格中数据知,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还可知水的沸点为98°C;(6) 由于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且不断吸热,所以水沸腾后如果停止对水加热,水不能继续沸腾.故答案为:(1)给烧杯加盖子;适当减少水量(或适当提高水的初温或换用火焰更大的酒精灯);乙;(3) 98;小于;(4) 见上图;(5) 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6) 不能;不断吸热且温度达到水的沸点.2、如图所示,是小明做完了“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根据记录做出的图象,根据该图象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信息一:水的初温为92C;信息二:;信息三:.
4、水的沸点为98C;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3、标准大气压下,在盛水的大烧杯内放着盛有80摄氏度热水的大试管,当对大烧杯里的水加热时试管里的水很快就会烧开,若继续加热,试管了的水将会()A. 升到100摄氏度而沸腾B. .升到100摄氏度不能沸腾C. 试管内水温保持80摄氏度不变D. 无法确定选择B.因为烧杯内的水最高就为100,当试管内的水与烧杯内达到同一温度后,试管将无法从烧杯吸热,而沸腾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只会达到100度,4、明同学在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他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时间/min05101525354555
5、6570100715545352S24222222小明通过描点画出下图所示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1)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推知,小明做上述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C左右.(2) 根据如上图所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知,沸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1) 22(2)温度较高时,温度随时间下降较快,当温度接近室温时,温度下降越来越慢(合理即可)5、冬天,在东北地区汽车司机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液作为发动机的冷却液,这是因为这种混合液具有A. 较低的沸点B. 较低的凝固点C. 蒸发性能强D. 较易流动答案B解析:冬天,东北地区夜间气温很低,汽车水箱中的冷却液很容易凝固,
6、因此需选用凝固点较低的液体作冷却液,水的凝固点是0C,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C,所以把它们混合后就得到凝固点较低的液体.6、把装碎冰块的试管插入装碎冰块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块A. 也大部分熔化B. 全部熔化C. 刚开始熔化D. 不熔化答案D晶体熔化的条件是(1)温度达到熔点;(2)能够继续从外界吸收热量.小试管中的冰块温度可以上升到熔点0°C,但达到熔点0°C时,它周围环境温度为冰水混合物,即为0°C,它从外界吸收不到热量,因此不熔化.7、下表是小明同学在做“探究海波和蜂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时所记录的实验数据
7、,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时间/min01234567891011海波的温度/°C404244464848484848485053蜂蜡的温度/°C404142444647484951525456(1) 实验时,将装有海波和蜂蜡的试管放人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其“适当”的含义是: ; (2) 利用图示装置给试管内的海波和蜂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物体的温度上升速度(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3) 从表中数据分析得出,是晶体,其凝固点为C.(4) 为减小误差,实验过程中试管中的固体颗粒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
8、?.(5) 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特点是(6) 在探究过程中,小丽发现蜂蜡凝固过程中温度计示数变化不太显著,请指出造成此现象的一种可能原因:(7) 如图2中,能正确描述蜂蜡凝固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的是.图1图2(1) 为了能使试管中的晶体均匀受热,需要将试管中装有晶体的部分全部浸没在水中,但试管不能接触烧杯底部.(2) 将装有海波和蜂蜡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海波和蜂蜡受热比较均匀,并且温度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3) 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海波不断吸热,开始温度不断升高,后来温度保持在48C不变,经过一段时间后,温度再升高,由此可见海波有固定的熔点,因此海波是晶体,
9、它的熔点是48°C.(4) 固体颗粒越小,受热越充分,熔化的就越快,因此固体颗粒小一点好.(5) 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6) °.°Q吸二cmt,.:由At二Q吸cm可知,当Q吸和比热c一定时,水升高的温度At和水的质量m成反比,因此当烧杯中水的质量m越大时,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就不太显著.(7)蜂蜡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凝固点,蜂蜡凝固时,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由图2所示图象可知,图象C符合蜂蜡凝固的特点.故答案为:(1)试管不接触烧杯底;试管中装有晶体的部分完全浸没在水中;(2)慢;(3)海波;48;(4)小一点好;(
10、5)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6)烧杯中水太多;(7)C.8、超音速飞机的飞行速度常用马赫数表示马赫数指的是声速的倍数某超音速飞机的马赫数为2.6,那么它的飞行速度为多少km/h?从北京到上海至少要用多少时间?(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北京到上海距离为1400km)1马赫=340m/s,也等于340m/sX3600=1224km/h.北京到上海1400km,不考虑飞机起降时间等因数,飞行时间约1400三(1224X2.6)0.44小时.9、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回答:水银酒精-39-117-芳3571112乜若要测量萘的熔点,温度计的玻璃泡里
11、应做测温物质;若要测量固态甲苯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做测温物质;若要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不能选做测温物质。、水银酒精酒精10、被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在修建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多年冻土对路基的影响,夏天气温上升,冻土层中的冰吸热就,上面的路基就塌了,而冬天温度降低,冻土层的体积就要(填“变大”或“变小”),上面的路基和钢轨就会被升起来,一降一升,火车极易脱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技术人员设计的几种方案中,有一种是在铁路的两边插了许多叫做热棒的柱子,整个热棒是中空的,里面装有液氨.当路基温度升高时,液氨吸收热量发生现象,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
12、气,此时气态氨放出热量发生现象,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制冷机”熔化,变大,汽化,液化11、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它们将发声的闹钟置于纸筒A内,将充当反射面的材料置于0处,通过纸筒B倾听反射的铃声强弱.(1)保持纸筒A和纸筒B的位置,只改变充当反射面的材料,让同一位同学倾听反射声音的强弱.实验结果如下表.反射材料大理石玻璃板木板棉布毛巾海绵反射声音的强弱最强强强较强弱几乎听不到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你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写出一条即可)(2)实验结果表明,玻璃板和
13、木板反射声音的强弱无法分辨,有同学认为可能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的分辨能力不够造成的.对此,请你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或方法(写出一条即可).(3)如果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的作为(1)不变;有关;其它条件相同时,海绵吸音效果最好(或其它条件相同时,大理石反射效果好);(2)用灵敏仪器替代人耳测量反射声音的强弱;(3)大理石.,太阳出来了,草叶上晶莹的露珠不见了,这是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在此过程中,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将一瓶冰冻的矿泉水放在桌上,一会儿瓶壁会出现许多小水珠,这是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在瓶内冰块逐渐熔化的过程中,瓶内水的温度(填“升高
14、”、“降低”或“不变”),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瞬间会出现如图甲和乙所示的两种情景,可以确定(甲/乙)是火焰熄灭前的情景.二氧化碳汽化吸热液化不变乙13、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自制了一个简易温度计,如图所示,A为一塑料瓶,B为吸管,通过软木塞与A相连,管下端插入水槽中,使管内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测出对应水柱高度h,记录数据如下表:t/C171921232527h/cm30.024.919.714.69.44.2(1)此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2)用此温度计能测29°C及其以上的温度吗?;(3)利用此温度计存在的不足之处是:气体的热胀冷缩;不能;测温范围小,测
15、得的温度受外界气压影响14、舞台上经常用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2)空气遇冷液化形成白雾以上解释中()A. 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B.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D.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B. 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空气没有液化,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15、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有下列哪几个物态变化过程:干冰吸热熔化;干冰吸热升华;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雨滴;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水冰晶;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小雨滴;小冰晶下落
16、时遇暖气流熔化成小雨滴()A. B.C.D.D16、010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罕见的世纪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A. 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 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A17、已知氧气、氮气和氨气的沸点分别为:-183°C、-196°C和-33.5°C,现把这3种气体的混合气体通过液化后再逐渐提高温度的方法分离出来,则先后得到的气体的顺序是()A. 氨气、氧气、氮气B. 氧气、氮气、氨气C. 氮气、
17、氧气、氨气D. 氨气、氮气、氧气由题意几种气体的沸点可知,沸点最低的是液态氮气,最先分离出来,其次是氧气;最后是氨气.所以,C正确.18、码头上轮船的汽笛声能传得很远,是因为()A. 汽笛声音调高B.汽笛声音色好C.汽笛声响度大D.汽笛声传播的速度大19、人们常对一套音响设备评头论足,说它如何保持逼真的效果,这主要是指()A. 音调和响度B.响度与音色C.音调和音色D.音调、响度和音色应该选C声音的三要素中音调和音色就决定了音效,而响度主要决定声音的音量大小20、某处固定着一个用来测定声音响度的仪器,先后测得两个发声体传来的声音的分贝数分别为62和45.由此,能否判定第一个发声体的振幅一定比第
18、二个发声体的振幅大?答:(填“能”或“不能”),说明你的理由.由于第一个物体发声的分贝数值比第二个大,所以第一个的响度大;即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第一个发声体离仪器近,二是第一个的振幅大;也可能是由于第二个发声体离仪器远,或第二个的振幅小.故单凭所测得响度的大小是不能判断其振幅的关系的,即出现这种情况也有可能是第一个发声体距离测响度的仪器近造成的.故答案为:不能;响度还与声音传播的距离有关.21、小华学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把钟放到一个盒子里,将衣服盖在钟上方,然后逐渐远
19、离盒子直到听不到嘀嗒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依次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钟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如下表的数据.材料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m2.12.83.75.21.2请你回答问题.(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大/小)的原理.(2) 根据实验数据,待测材料隔音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3) 根据小华的实验结果,你可以作一个猜想:.(1) 小;(2) 袜子、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3) 表面粗糙多孔的材料隔音性能好些.22、进行百米赛跑时,若终点计时员在听到枪声后才开始计时,这样做会使所记录的成绩比实际成绩好还是差,相差多少?(声音在空气中的
20、速度取340m/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100米到达终点时才开始计时,测得时间肯定少了,因此这样做会使所记录的成绩比实际成绩好;这是肯定不准确的,主要是声音从发令枪响到传播到终点计时员处要结果100m的距离需要时间,这个时间就是导致运动员少计时的原因.所以一般是终点计时员在看见发令枪冒烟时开始计时,虽然光从枪响到传播到100m的终点也需要时间,但是由于光速很快,这点时间可以忽略不计那么误差的时间应该是:t=100/340=0.29S23、小明在一陡峭的山谷用里吹了一声哨,2s后听到第一次回声,又经过1s听到另一次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21、则山谷两壁相距多远?小明距较近的一壁有多远?(1)声音传播到第一个峭壁的时间11=2s2=ls,由vst可得,小明到该峭壁的距离s1=vtl=340m/sXls=340m;声音传到第二个峭壁的时间t2=2s+1s2=1.5s,小明到该峭壁的距离s2二vt2=340m/sX1.5s=510m;(2)山谷两峭壁间的距离s=sl+s2=340m+510m=850m;答:小明距近的一处峭壁的距离是340m;山谷两峭壁间相距850m.24、去年暑假小明参加学校“生存夏令营”,学到了许多野外生存的知识与技能.(1) 获得饮用水.如图甲所示,用大塑料袋套在一段树叶浓密的嫩枝上,袋口扎紧,随着植物中水的不断然
22、后又,经过一段时间,你就能获取可食用的水了;(均填物态变化名称)(2) 利用影子可以辨别方向.如图乙所示,中午前后,用描点的方法在地面上画出竖直杆顶端影子在地面上的运行轨迹,找出其中距0最近的点A,则0A就指示(选填“南北”或“东西”)方向.这一实践活动中运用到的光学知识是:.團甲图乙(1) 植物叶子内有很多的水,叶子上有很多的气孔,叶子中的水从气孔蒸发变为水蒸气,这是汽化过程(或蒸发);水蒸气遇到冷的塑料袋液化为水,从而获得饮用水.(2) 0A是最短的影子,说明此时阳光与地面夹角最大,这是正午,又由于正午时太阳在正南方,所以影子在正北方,即0A是南北方向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现象.
23、故答案为:(1)汽化;液化;(2)南北;光的直线传播.25、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医生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定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的A. 声音的响度B. 声音的音调C. 声音的音色D. 声音是否悦耳动听答案B2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汽车防冻液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
24、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C.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1) 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这是因为水的较大。(2) 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A. 逐渐升高B. 逐渐降低C. 先升高后降低D. 先降低后升高(3) 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C,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A. 30%B. 40%C.
25、 60%D. 90%(4) 请在图中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C.(5) 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防拣液含量厠304050S0708090混合液的锻固点-17-28-37-49-48-46-28混合液的彿点103104107111117124141l«l-,屮_pqij-卩叩i小-iII.!._.l._.1.tii=iii*iirii二詔IX1DU-4-4-L1-jlFFIBI;l-l-'r,.L-F-i-wlTllA
26、FTl+lliT-T-T-r-呻t-m-!'"I-1.1-+-呻bt't"TIJ厂rT.jJ-t译咋.TTg丄.rTT-t-":TT,la:TI十十-2十十s-rt-t-iuL.f-I十1(1)比热容(2)D(3)BIW(4)H''I-'-r-"":-._-120130120>10-(5)升高水由于汽化而减少,防冻液的含量增27、用滴管从瓶中吸取酒精,滴在手上,感觉凉凉的,小明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1物理题用滴管从瓶中吸取酒精,滴在手上,感觉凉凉的,小明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
27、两种猜想猜想1酒精的温度低于手的温度猜想2:酒精蒸发时吸热,有制冷作用,随后,他在烧杯中倒入适量酒精,用相同温度计分别测量手的温度t和烧杯中酒精的温度t2,并重复多次,均发现t1>t2,由此,他()A. 只能验证猜想1B. 只能验证猜想2C. 既能验证猜想1,也能验证猜想2D. 既不能验证猜想1,也不能验证猜想2A只能验证猜想1因为“均发现tlt2”,即手的温度tl烧杯中酒精的温度12,这句话只能说明手的温度高于酒精的温度.即使不是易蒸发的酒精而是其他不容易蒸发的液体,只要液体本身温度低于手的温度,那么用温度计测量出来的结果必然是t1t2,也就是说挥发性根本不影响测量的结果,测试的结果自
28、然也就不能说明这种液体是不是在蒸发了,更不能推出蒸发要吸热这个结论了.要想证明猜想2必须是证明酒精没有蒸发时的温度高于有蒸发时的温度或者是证明蒸发量少的酒精温度高于蒸发量多的酒精的温度在这道题里,在重复多次实验的过程中,酒精不断蒸发,所以如果题目中说第一次测出的t2最后一次测出的12,那么就能说明酒精蒸发吸执八、28、一位在北京的剧场里看演出的观众,坐在离演奏者不太远的地方,另一位在上海的居民,坐在家里的电视机前看同一演出,上海与北京相距1460km,他们两人若想同时听到演奏声,北京观众必须坐在离演奏者()A. 30m远B.17m远C.约1.655m远D.无法知道北京观众必须距离离演奏者S1=
29、V112=340m/sX0.0049s=1.666m.故选C.29、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是以光速传播的.若光在光缆中传播速度为2X108m/s,地球的周长约4X107m,则电子邮件在光缆中绕地球一周大约需要s.0.230、用刻度尺测量一本书的厚度是7.0mm这本书共有200页这本书的每张纸的平均厚度的多少mm这把尺的分度值是多少因为这本书共有200页,所以这本书有100张纸,所以每张纸的平均厚度为0.07mm,该尺的分度值为0.1mm.31、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能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她应该使()A. 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稍远些B. 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稍近些C. 报纸
30、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稍远些D. 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稍近些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时,离焦点越近时,像越大,故应保持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故选C.32、白天在室内照镜子(窗户南开),为了能较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面容,镜子的反射面应A. 朝南B. 朝北C. 朝西D. 朝东答案B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平面镜成像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所以要看清楚自己的面容,自己应面向光线较强的方向.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人的像是由人射向镜面的光经镜面反射而形成的.所以要能较清楚地看清自己的面容,自己应面对窗户,镜子的反射面应朝北.故选B.33、
31、有一台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通过光束射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电光屏(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上来显示液面的高度,然后通过装置调节液面的高度.如图,所示的光路图,电光屏上的光点由S1移到S2时,表示液面的高度()了.A. 上升B.下降C.不变D.不确定由于入射光线是固定的,且光在水面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当水面发生变化时,故反射光线的方向与原来的反射光线是平行的,如下图所示:由图可见,当反射到光电屏接收平面上的光点从S1点移向S2点,表明被监视的液面是下降的.故选B.34、小明在家往保温瓶里灌开水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他是根据什么来判断水是否满的?A. 随着水位升高,音
32、调逐渐升高B. 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C水位升高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大D水位升高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小35、小明同学在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他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时间/min051015253545556570100715545352S24222222小明通过描点画出下图所示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1)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推知,小明做上述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即室温)应°C左右。(2) 根据如上图所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知,沸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1)22(2)温度较高时,温度随时间下降较快,当温度
33、接近室温时,温度下降越来越慢(合理即可)36、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回答:水银養悟点小-39-117-巧X【LE沸点/T35711121&做测温物质;若要测量做测温物质;若要测量做测温物质。若要测量萘的熔点,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固态甲苯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不能选水银酒精酒精试题分析:常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常用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温度计的测量范围不能高于液体的沸点,也不能低于液体的凝固点,然后根据表格数据做出解答.萘的熔点为80.5°C,水银、酒精的沸点分别为3
34、57°C、78.5°C,水银的沸点高于萘的熔点,因此应该选用水银温度计;甲苯的凝固点为-95C,酒精的凝固点低于甲苯的凝固点,因此选用酒精温度计来测量固态甲苯的温度.37、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制作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所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选填“改变”或“不变”).倒立,变大,不变38、有一种能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
35、装置叫“干湿泡温度计”,它是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一个温度计被湿布包起来了,两个温度计的读数不一样,湿泡温度计的读数较,这是由于湿布中的水在时吸热.在一定温度下,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小,表示空气湿度越.故本题答案为:低,蒸发,大39、有三支温度计,其中一支刻度不准,将甲放入空气中,将乙插入密闭的酒精瓶中,将丙插入开口的酒精瓶中.过一段时间,三支温度计的示数都为18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不准确B.乙不准确C.丙不准确D.无法判断甲放在空气中时,它所显示的是空气的温度;乙放在密闭的酒精瓶中,它的显示的是瓶中酒精的温度,因为是密闭的,因此它的温度等于外边空气的温度;丙放在开口
36、装有酒精的瓶中,瓶中的酒精要蒸发,蒸发要吸热,使瓶中酒精的温度比外界空气的温度低,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应该比外界空气的温度低.由此可以判断,甲、乙两只温度计的示数应当相同,而丙的示数应该比其它两支的示数要低才对,现在三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故丙不准确.故选C.40、雪天路面有厚厚的积雪,为了使雪很快融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是为了A. 盐水可使冰的熔点降低B. 盐水可使冰的熔点升高C. 盐水可使冰的温度升高D. 盐水可使冰的温度降低答案A分析:影响晶体熔点高低的因素:物质的种类、压力的大小、是否有杂质.种类不同,熔点一般不同;压力越大,熔点降低;当有杂质参入时熔点降低.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
37、上洒盐水是参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交通方便.41、为降低噪声危害,人们应从哪个方面着手()A. 减小发声体振动频率B. 减小声音的传播速度C. 减小发声体振动幅度D. 上述三种方法同时采用选C42、在一张不透光的纸上剪出一个方形扎,让太阳垂直射在纸上,光线通过方形孔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形状A. 一定是方形的B. 一定是圆形的C. 可能是圆形的,也可能是方形的D. 既不是圆形的,也不是方形的答案C43、把-5°C的冰投入0°C的水中(周围空气是0°C),过了一段时间,A. 冰的数量增多B. 水的数量变多C. 冰和水的数量都没变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A44
38、、有下列三项实验:用刻度尺测细铜丝直径: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地排绕50圈,用刻度尺量出线圈的总长度再除以50.测一根大头针的质量:先测出100根大头针的总质量,再除以100.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先保持压力相同,研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再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研究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上述三项实验中,实验的思想方法相同的是项(填第项前的序号),解决办法的共同特点是.、中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把多个被测小物体集中起来测出总量,再除以被测物的个数,这各方法在物理测量中也叫累积法.中采用的是常见的控制变量法.故答案为:、,使用累积法.45、用一把钢制的直尺在20C时测得一根铜棒长度为
39、L,如果在0C时用这把钢尺测量该铜棒的长度为()A.等于LB.大于LC.小于LD.无法判定用一把钢制的直尺在20C时测得一根铜棒长度为L,在0C时用这把钢尺测量该铜棒的长度,由于热胀冷缩,钢尺变短了,铜棒变得更短,因此测得该铜棒的长度变小了,即小于L.故选C.46、用照相机给某人照相时,如果已经照完一张全身的像以后,再照一张半身像,(底片大小不变)则应:A. 把照相机远离被照人,同时暗箱拉长B. 把照相机远离被照人,同时暗箱缩短C. 把照相机与人靠近些,同时缩短暗箱D. 把照相机与被照的人靠近些,同时拉长暗箱用照相机给某人拍完全身像以后,改为半身像,像变大,需要减小物距,同时增大像距.所以照相
40、机要向人靠近,减小镜头与人之间的距离,同时拉长暗箱,增大镜头和底片之间的距离.故选:D.4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两支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置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C、D两处会得到清晰的烛焰像。这像是(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烛焰的像。用一厚纸板挡住A处的烛焰,在光屏上(选填“C”或“D)处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像。缩小,C48、一凸透镜的焦距是8厘米,当物体距焦点5厘米时,则物体成像的情况是?有两种一、离光心为3厘米时,是放大、正立的虚像.二、离光心13厘米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49、用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种研究方法叫。建模法50、在0°C
41、的环境中,把一块0°C的冰投入到0°C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A.冰全部熔化B. 冰有少部分熔化C.水有少部分凝固D. 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51、水结成冰的条件是()A. 水和周围的温度都是0°CB. 水和周围的温度都低于0°CC. 水的温度是0C,周围的温度低于0CD. 水的温度可以高于0°C,周围的温度必须不高于0°CC52、纯铁的熔点为1535摄氏度,如果液态铁中存在有固态铁块,则此时A. 液态铁和固态铁的温度都是1535摄氏度B. 液态铁的温度高于1535摄氏度C. 液态铁的温度低于1535摄氏度D. 固态铁的温度低于液态
42、铁的温度A那么发声体左至右53、如图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的水量,用棒敲击瓶子时,可发出不同音高.是,发出的声音音调从是M删瓶子和水;音调降低54、2009年夏季,中国出现了日食奇观.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A.C.D.B.由小孔成像的特点可知日偏食经小孔成的像的缺口正好在日偏食缺口的对侧,所以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55、小明在厨房中发现: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的瞬间会出现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情景,“白气”实际是,你可以确定.是火焰刚熄灭后瞬间的情景.56、在皮鞋擦过鞋油后,还要用鞋刷或软布反
43、复擦几下,皮鞋就会越擦越亮,这是由于()A. 反复擦可以增强漫反射效果B. 鞋油反光性能比皮革好,反复擦可使鞋油均匀分布,增加漫反射效果C. 反复擦可以使鞋油填平皮革表面的凹坑,增加表面光滑程度,增加镜面反射效果D. 鞋油的颜色比皮革鲜艳,可增加镜面反射效果C57、J-(2014广州)如图,小明把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某位置时,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恰好与蜡烛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仅根据这步实验,小明就提出:“若将蜡烛A移到其他位置,玻璃板所成的像始终是与物等大的”他这一提法属于()A.猜想B评估C. 设计实验D. 实验结论小明把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某位置时,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恰好与蜡烛A所成的像
44、完全重合仅根据这步实验,小明就提出:“若将蜡烛A移到其他位置,玻璃板所成的像始终是与物等大的”.他这一提法属于猜想与假设.故选A.58、如图所示为一倾斜的平面镜,当你走向平面镜时,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60、A. 镜中的像变大B. 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视野变大C. 镜中的像将远离你D. 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不垂直A、人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与人等大,当人走近镜子时,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故A错误;B、你走向平面镜时,人的视觉近大远小,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视野变大,人看到的像更清晰,故B正确;C、当你走向平面镜时,距镜子的距离减小,镜中的像将靠近你,故C错误;D、当你走向平面镜时,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仍然
45、垂直,故D错误.故选B.59、明在某商场买鞋,他选了一双新鞋在垂直的试鞋镜前试穿,如下图所示,但在镜中他看不到自己穿着的新鞋的像,为了看到,他应该A. 弯腰或下蹲B. 使身体离镜子远一些C. 使身体离镜子近一些D. 把穿着鞋的脚抬高一些A盛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好奇实验室”为此检测了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到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序号衣服材质
46、衣服布料层数长波紫外线透过率1天蚕丝112%225%3化纤128%4214%5全棉T恤(白色)17%6全棉T恤(黑色)14%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的。(2)比较实验1、2或3、4得到的结论是。(3)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1)长波紫外线透过率(2)其它条件相同时,防晒效果与衣服的层数(厚度)有关(3)穿全棉长袖体恤;穿颜色较深的衣服;穿较厚的衣服61、晓霞为了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1)如图所示,让太阳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
47、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cm。(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3)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实验序号物距u/cm像距v/cm像的性质13015a22020倒立、等大的实像315b倒立、放大的实像46正立、放大的实像在表中空格内填写的相应内容是:ab。当烛焰从远处靠近透镜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透镜(填“靠近”或“远离”)。答案【答案(1)10;2)®立r缩小釣实像;孔;远离62、小聪小组跟老师一起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L240*3(1)如图甲所示,小聪将呈现
48、反射光线的活动小铁板向后折,活动小铁板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2)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光线A0与0N的夹角进行实验,测量记录如上表所示。同组的小东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光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小聪认为应是: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的结论正确,理由是。(3)在图乙中,再用另一只激光笔让光线沿着B0(即逆着原反射光线)射向平面镜时,可看到反射光线沿oA射出,这说明。(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上(2)小聪先有入射角,才有反射角(或先有入射光线,才有反射光线)(3)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或光路具有可逆性)63、两平面镜M、N相交,若平行于镜面M的光线经过N、M两次反射后
49、与镜面N平行,则两镜间夹角为()B.60C.45D.30A.900A为镜面N,两平面镜M、N相交于点0,画光的反射光路图如下图所示:根据平行线和反射的性质可知:Z1=Z2=a,同理可知a=ZAQP=Z0QCOQC是等边三角形,Za的度数为60度.64、某实验小组用玻璃板、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B,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白纸、支架、刻度尺、笔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如图).(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2) 小明同学在寻找蜡烛像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其可能的原因是。(3) 同组的小红同学用棋子代替蜡烛进行实验,但怎么也看不清楚棋子的像,请你提出一个解决这个问题
50、的办法.(1)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3)用手电照射棋子,使棋子更亮.65、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1) 在图中完成上述A点反射到B点的光路;(2) A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像(选填“虚”或“实”);(3) A点与水面相距3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m;(4) 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lm,说明水位(选填“上升”或“下降”)了m.P3Q(1) 如下左图(2)虚;(3)6;(4)下降;0.5(解
51、题参考下右图)66、小燕多次乘车了解到夜间开汽车,若车内亮灯,车内物体会在前面的挡风玻璃上成清晰的像,干扰司机的实现,影响行车安全.为今后安全行车,小燕根据生活中透明平板玻璃所成像“明”、“晴”不同的多种情况做以下探究:【提出问题】物体在透明平板玻璃中成像的“明”、“暗”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猜想】猜想1:透明平板玻璃成像的“明”、“暗”程度可能与物体离光源的距离有关;猜想2:透明平板玻璃成像的“明”、“暗”程度可能与与光源的强度有关;猜想3:透明平板玻璃成像的“明”、“暗”程度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实验一: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竖直固定一块透明平板玻璃,同一物体固定
52、在离透明平板玻璃0.5m的A点,在桌面的C点先后用不同功率的灯照亮A点处的物体,观察同一物体不同关照下在透明平板玻璃中所成像的“明”“暗”程度.各次实验人的眼睛都在同一位置从右向左观察物体在透明玻璃板中的像,结果记入下表.灯的功率/W物体和灯的距离/m像的明暗程度5I暗25I较暗40I亮实验二:同一物体位置固定在A点不动,用同一盏5W的灯先后在桌面B、C、D三点照亮A处的同一物体,同一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在透明平板玻璃(仍固定不变)中成像的“明”“暗”程度.结果记入下表.灯的功率/W物体和灯的距离/m像的明暗程度50.5明51.0较明51.5暗(1)小燕是用实验一来探究猜想(选填“1”、“2”或“
53、3”);(2) 分析实验二的实验数据及结果可得结论:物体与灯的距离越小,物体所成的像越亮;(3) 你认为物体在透明平板玻璃中所成像的“明”、“暗”程度还与有关(至少写一个因素),你说的因素在小燕上述两个实验中控制改变量(选填“没有”或“已经”);(4) 小燕猜想1和猜想2还可归为物体成像的“明”、“暗”程度与物体的有关;(5)请你就光现象根据光学知识对司机提出一条有利于安全行驶的建(1)当研究物体的照亮程度与灯泡功率有关时,应该控制其它因素不变,改变灯泡的功率,观察书本同一位置被照亮的程度,所以小燕是用实验一来探究猜想2;(2)分析实验二的实验数据及结果可得结论:物体与灯的距离越远,物体越暗,
54、所以物体的照亮程度可能还与距灯泡的距离有关;(3)物体在透明平板玻璃中所成像的“明”、“暗”程度还与物体的明暗有关;故都是运用了同一物体,此因素在小燕上述两个实验中已经控制该变量;(4)小燕猜想1和猜想2还可归为物体成像的“明”、“暗”程度与物体的明暗有关;(5)夜间驾驶室外的光线是比较暗的,若打开驾驶室内的灯,驾驶室内物体的光线是比较强的,就可以通过前挡风玻璃在车前形成一个虚像(平面镜成像),干扰司机的视线,不安全.故答案为:(1)2;(2)距离;(3)物体;已经;(4)明暗;(5)夜间行车时,车内不能开灯.67、小明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1)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0点(如图甲),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选填“一定垂直”、“一定不垂直”或“可以垂直也可以不垂直”)。(2)小明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时,三次改变入射角i的大小(如图乙),实验所测数据如下表,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SC型适配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英语借款合同
- 拆迁房屋租赁合同书
- 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书
- 房地产借款合同书
- 二零二五年度爆破拆除施工现场管理包清工施工合同
- 处理房屋漏水协议书
- 债务担保合同
- 二手房买卖合同标准
- 投资分析指南
- T-CSAE 11.3-2021 商用车润滑导则 第3部分:润滑脂的选用
- 2020年新概念英语第一册lesson97-102单元检测
- 工业级七水硫酸亚铁
-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课件资料文档
- 腹主动脉瘤(护理业务学习)
- 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全册教材分析
- 胎儿性别鉴定报告模板
- CLSIM100-S24英文版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第二十四版资料增刊
- 惠丰f1000g变频器说明书
- 耳穴疗法治疗失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