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海陆的变迁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海陆的变迁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的变迁说课稿人教新课标版本次说课的题目是海陆的变迁。我的说课包括四个部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一、说教材1. “海陆的变迁”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二节。本节主要讲述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原因,是承接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对地球海陆面貌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表面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过程中,今天我们见到的地表形态仅仅是地球漫长发展过程中一个小镜头而已,我们要用动态的观点看待世界。2. 教学目标: 通过对海陆变迁及大陆分离的若干证据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分析、归纳、表达等认知能力; 通过对相连证据

2、的找寻方向的探究,提高学生研究手段的科学性、指向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3. 依据课程标准和初一学生特点,本节教材重点是:利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一些现象。难点是:寻找大陆源移的证据。二、说学情学生刚刚学习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对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的学习,知道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大势,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基础。七年级学生根据其年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要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仍存在一定的难度。三、教法与学法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以及学生

3、的实际,本节课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以启发探究为主,辅以读书指导法、讲解法和直观演示法等。因此在课程资源的选用上以教材为主,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本节课的学习方法为: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四、教学流程1、首先,导入新课播放陆地海洋的一组图片,然后设问: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塑造了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同学们听说过沧海桑田成语故事吗?播放动画片“沧海桑田”,学生欣赏图片,观看动画并思考:沧海为什么能变桑田?。创设情景,引用成语导课,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又点明本课主题:沧海桑田即海陆变迁。(创设情景,引用成语导课,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又点明本课主题:沧海桑田即海陆变迁。

4、)2、展示喜马拉雅山、东部海底和荷兰的图片。设问:1、为什么喜马拉雅山会出现海洋生物的化石?产生这种沧海变桑田的原因是什么?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的古河流和古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说明过去这里为什么状况?这种桑田变沧海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3、荷兰的国土面积不断扩大,反映了什么活动也能引起沧海桑田的变化?学生带着我提出的三个问题,经过独立思考,相互交流,逐一解决。这样安排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典型实例将沧海桑田的实例举证和原因分析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从中感悟体会,重在帮助学生树立海陆变迁的观念。(小结)引导学生总结出海陆变迁的方式有三种:1.地壳变动;2海平面升降;3人类活动。然后由我简单拓展小结一下

5、,我跟学生说:“海陆是变迁的,七大洲四大洋是否就是固定不变的呢?20世纪地理科学史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机会总是垂青善于观察、思考的人正像牛顿坐在树下看到苹果落下建立了自由落体运动定律一样,这一次是一个躺在病床上的气象学家解决了这个问题。”引领学生进入下一个问题“大陆漂移”的学习。3. 让学生阅读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后,我首先设问:这个现象是谁发现的?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假说?学生看教材38-40页内容,描述有趣现象。在学生看书之后,我再播放课件点击大陆漂移的动态过程,让学生观察:1、两亿年前的地球有几块大陆?2、6500万年前这块大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现在地球的海陆轮廓如何?4

6、、大西洋是怎样形成的?太平洋的变化趋势如何?学生通过上述活动,了解大陆漂移假说的基本内容。学生交流后,我来补充小结魏格纳从地图上得到启示,进而大胆提出大陆在漂移的证据。总结,(1)各相邻大陆的边缘大致吻合。(2)调查发现,各相邻大陆,特别是大西洋两岸的古生物化石、地层构造相吻合。(3)现在测量证实,海陆分布至今尚在极其缓慢地变化着。4. 正确的论断需要科学的依据来支持。有哪些证据能证明该假说成立?学生阅读教材39页活动性课文,找证据:拼合大陆古老岩层的相似形、海牛鸵鸟在非洲和南美洲大陆分布的相同性。还有哪些证据能证明其科学性?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开展剪纸活动,师生互补共同帮助魏格纳寻找证据。

7、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主动探索的思维习惯。5. 课堂小结我是这样安排的:煤是树在高温高压下经过很长时间形成的,树是生活在温暖潮湿的地方。说明南极大陆以前不在这里,而是在一个温暖多雨的地方,后来才漂移到这里的。所有刚才我们讨论的问题都可以证明大陆漂移假说的成立,魏格纳用生命代价收集证据,验证了大陆漂移假说的正确。这给我们以很大启示,同学们前面讲得都很好。我们对大陆漂移假说探讨这么多还有什么怀疑么?引导学生提问:大陆为什么会漂移?是什么推动它漂移的呢?然后我利用这个问题让各位同学回去后收集材料,下节课一起讨论。以这种方式结束本节课的内容,能让同学们在课后还有很多思考的空

8、间,激发同学课后复习和继续学习的兴趣。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温和降水教案粤教版教学设计思路本节的内容较多,分4课时讲授,第一课时讲气温和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第二课时讲主要降水类型和降水量的测定,第三课时讲世界降水的分布,第四课时讲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讲课过程中教师可以诱导学生自己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通过读图、析图,学生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将地图中蕴含的地理信息挖掘出来,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气温的测定方法、降水及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观测方法。2了解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降水量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

9、能总结出气温地区分布的规律和降水地区分布的规律。3能根据气温和降水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说出气候特点。(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2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气温和降水的意义、与生活的关系。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2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3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4能够依据气温和降水量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逐月降水量柱状图。5能够根据数字资料及统计图表描述气候特征。(二)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能够

10、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教学方法启发式、分层次教学。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自制课件。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天气和气候,不管是天气还是气候,要研究他们都离不开两个基本要素气温、降水。气温和降水也是我们生活中接触非常频繁,影响较大的。(讲授新课)板书第二节气温和降水一、板书读教材P60的两幅景观图片,让学生感受不同气温下自然景观的不同。板书1概念讲述顾名思义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这一点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对,包括:气温的单位摄氏度。符号°C。板书2测定设问那么气温是怎样测出来的?自学学生自己阅读书62页活动了解测定气温的方法,注意事项。设问一天

11、当中的平均气温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将2时、8时、14时、20时的气温加起来,计算平均数即可。)练习投影出4支按照上述时间测定出气温的气温计,先让学生准确读出气温计上的温度数,然后计算出日平均气温。小组交流计算的结果并纠正改错。之后,让学生推导出月平均气温怎样计算、年平均气温怎样计算。过渡从刚才的分析可见,无论从一天或一年来说,气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我们称之为气温的时间变化。那么,同一时间内,世界各地的气温是否相同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世界各地气温的空间变化规律。板书二、世界气温的分布读图教材P.61“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教师解释清楚图中所画的线的名称及作用:我们要知道各个地方年

12、平均气温的状况,就需要借助于等温线。提问什么叫等温线呢?板书1等温线讲述人们根据各地的气象记录,把气温相同的地点,在地图上用线连起来,就叫等温线。启发指导学生掌握简要分析等温线图的方法。可以指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观察:(1)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2)同纬度范围内,各地气温大致相同;(3)不同唯独上的各地气温高低不同。板书2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活动指导学生读图,创设条件,采用发现法教学,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质疑、探究。举例:(1)观察从低纬度向两极等温线的数值变化,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数值变小。)(总结规律一: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降低。)(2)自左向右描出北半球20°

13、C等温线,你发现了什么?(等温线不是平直的,有明显的弯曲。)观察弯曲的位置,你又发现了什么?(海陆交界处弯曲特别明显。)这说明了什么?(总结规律二: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气温不相同。)(3)自左向右描出10C等温线,你又发现了什么?(亚洲陆地上有巨大的弯曲,在10C等温线穿过的地方,出现了0C等温线。)在世界地形图上,你发现该处0C等温线在哪里?(总结规律三:同纬度的陆地,海拔高处气温较周围低。)活动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材P.62“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P.63“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相应的题目要求:(1)北京与悉尼相比,1月哪个地方气温高?(悉尼。)7月哪个地方气温高?(北京。)为

14、什么?(两地位于南北两个半球,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1月,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7月。可引导学生思考南北半球最冷月出现的时间。)(2)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7月份哪里气温高?(大陆气温高。)你能简单地说明其原因吗?(在此,教师一定要简明扼要地说明:海洋与陆地性质不同,海洋受热慢、散热慢;陆地受热快、散热快。)(3)借助地图册,找出一两个著名的大城市,看看那里的冬季和夏季气温是多少?(例:英国的伦敦:1月平均气温010C,7月平均气温为1020C。)(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气温的概念和测定方法,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一个重点内容,大家要掌握读图、析图的方法,来掌握世界年

15、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板书设计第二节气温和降水一、气温1.概念2.测定二、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1. 等温线2.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第2课时(导入新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什么是气温、气温的观测、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降水及降水的分布规律。(讲授新课)板书三、主要降水类型讲述降水顾名思义就是天空中水分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水分有可能是雨水,还有可能是雪或冰雹。提问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或根据生活体验,说说降雨是怎样形成的?学生自由回答。板书1降水的形成条件小结降水的形成条件:(1)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2)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补充

16、(1)小水滴还需要互相碰撞、合并,使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才能降落到地面;(2)空气做上升运动时,空气温度才能下降。板书2降水类型课件展示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的形成示意图或动态演示。活动指导学生分小组讨论、探究,对照教材上提供的三种降水的概念,分析三种类型降水发生的条件,把握住关键所在:(1)对流雨:发生在太阳辐射强烈的地区,空气强烈对流时。(举例:赤道地区多见。)(2)地形雨:发生在暖湿空气水平运动遇到山地阻挡时。(举例:我国台湾的火烧寮、喜马拉雅山的南坡。)(3)锋面雨:发生在冷、暖两种空气相遇时。(举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提问请你联系家乡的实际,判断主要属于哪一种降水类型?为什么?学生

17、回答。板书3降水量的测定自学教材P.64“降水量的测量”阅读内容。补充指导学生观察雨量器的构造、了解使用方法、日降水量的测定方法。学生推算月降水量的计算方法(将某月中每天的降水量相加)、年降水量的计算方法(将某年中每月的降水量相加)、年平均降水量的计算方法(某地多年降水量的平均数)。(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降水的形成条件、三种类型、降水量的测定,重点是降水的三种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板书设计三、主要降水类型1降水的形成条件2降水类型3降水量的测定第3课时(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降水的形成条件和降水的类型,那么世界各地的降水量情况如何呢?(讲授新课)板书四、世界降水的分布读教材P.

18、65“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讲述通过对世界各地年平均降水量的测定发现,世界各地降水分布不均,有的地方降水少,有的地方降水多。学生读教材P.64“'雨极'话雨”阅读资料,了解世界雨极一一乞拉朋齐的降水情况,并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乞拉朋齐的位置。教师补充世界上降水较少的地区的资料,如:撒哈拉沙漠、西亚的“无流图”等资料。过渡要了解世界各地的降水量的分布情况,需要借助“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板书1等降水量线补充等降水量的概念。(把降水量相同的地点,在地图上用线连接起来,就成为等降水量线。)借助于等降水量线,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世界各地降水量的差异。板书2降水的分布规律活动指导学

19、生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看一看赤道地区和两极地区哪里降水多?(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你知道为什么吗?(可先让学生分析,然后再归结到:赤道地区太阳辐射强烈,多对流雨;两极地区冷,空气下沉,降水少。)(2)比一比亚欧大陆沿海与内地的降水哪里多?(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你知道为什么吗?(讲解:沿海迎风地区,受海洋影响大,降水多;(3)降水量少于200毫米的地区在哪里?(南极洲、非洲北部、澳大利亚内陆、亚洲的西部等地区,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级地区和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的西部及内陆地区。原因教师可简单提示: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主要受到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造成的,而不必详细介

20、绍。)(4)查找出学校所在地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你认为当地的年降水量是否能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组织学生讨论。)总结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1)赤道地区降水多(气温高、蒸发强烈、上升气流多,对流雨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气温低、蒸发弱、空气下沉)。(2)沿海地区降水多(迎风处受海洋湿润空气的影响),内陆地区降水少。(3)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大陆西岸(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比东岸(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少。(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世界降水的分布,重点掌握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板书设计四、世界降水的分布1等降水量线2降水的分布规律第4课时(导入新课)前面几节课讲的是世界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

21、我们再一次把目光聚焦在世界的某一地点,我们要学习在某一地点怎样通过当地的气温和降水量资料研究当地的气候特点。(讲授新课)板书五、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所给气候资料绘出“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1)教师先投影出空白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学生准备空白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2)介绍该图的基本组成部分:横坐标是一年12个月份,纵坐标左边是气温数(单位:。C),右边是降水量数(单位:毫米)。(3)提供教材P.66“美国西海岸洛杉矶的气温和降水量表”的气候资料,教学生描气温曲线的方法,并指导学生描出12个月份的气温曲线。(4)教学生用柱状图表示降水量多少的方法,并指导学生描出12个月的降水量柱状图。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所绘的“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