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耗热量指标计算方法_第1页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计算方法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建筑物耗热量指标(1)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应按下式计算:(1-35)式中q建筑物耗热量指标,W/m2;Hq单位建筑面积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W/m2;HTq单位建筑面积的空气渗透耗热量,W/m2;INFq一一单位建筑面积的建筑物内部得热(包括炊事、照明、家电IH和人体散热),对于住宅建筑,取380W/m2。(2) 单位建筑面积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应按下式计算:(1-36)式中t全部房间平均室内计算温度,一般住宅建筑,取16oC;it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C;e£i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iK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m2K),对于外墙应取其平均传热系数;iF

2、围护结构的面积,m2;iA建筑面积,m2。0(3) 单位建筑面积的空气渗透耗热量应按下式计算:(1-37)式中C空气比热容,取0.28W.h/(kgK);pP空气密度,kg/m3,取t条件下的值;eN换气次数,住宅建筑取0.5次/h;V换气体积,m3。(4) 集体宿舍、招待所、旅馆、托幼建筑等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应达到当地采暖住宅建筑相同的水平。四、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标准(一) 适用范围适用于夏热冬冷地区新建、改建和扩建居住建筑的建筑节能设计。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的建筑热工和暖通空调设计必须采取节能措施,在保证室内热环境的前提下,将采暖和空调能耗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二) 术语(1)

3、采暖度日数(HDD18):年中,当某天室外日平均温度低于18oC时,将低18°C的度数乘以1天,并将此乘积累加。(2) 空调度日数(CDD26):年中,当某天室外日平均温度高于26oC时,将高于269的度数乘以1天,并将此乘积累加。(3) 典型气象年(TMY):以近30年的月平均值为依据,从近10年的资料中选取一年各月接近30年的平均值作为典型气象年。由于选取的月平均值在不同的年份,资料不连续,还需要进行月间平滑处理。(三)室内热环境和建筑节能设计指标(1)冬季采暖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1)卧室、起居室室内设计温度取1618°C;2)换气次数取10次/h。(2

4、)夏季空调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1)卧室、起居室室内设计温度取26289;2)换气次数取10次/h。五、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标准(一)适用范围适用于夏热冬暖地区新建、扩建和改建居住建筑的建筑节能设计。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的建筑热工和空调暖通设计必须采取节能措施,在保证室内热舒适环境的前提下,将空调和采暖能耗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二)术语(1)外窗的综合遮阳系数(S):S是考虑窗本身和窗口的建筑外遮阳装置综合ww遮阳效果的一个系数,其值为窗本身的遮阳系数(SC)与窗口的建筑外遮阳系数(SD)的乘积。(2)平均窗墙面积比(C):整栋建筑外墙面上的窗及阳台门的透明部分的总面M积与整

5、栋建筑的外墙面的总面积(包括其上的窗及阳台门的透明部分面积)之比。(三)建筑节能设计计算指标(1)夏热冬暖地区划分为南北两个区。北区内建筑节能设计应主要考虑夏季空调,兼顾冬季采暖。南区内建筑节能设计应考虑夏季空调,可不考虑冬季采暖。(2)夏季空调室内设计计算指标1)居住空间室内设计计算温度269;2)计算换气次数1.0次/h。(3)北区冬季采暖室内设计计算指标1)居住空间室内设计计算温度16oC;2)计算换气次数1.0次/h。第四节建筑保温节能设计一、建筑保温综合处理的基本原则(一)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和地热能等。在建筑保温设计中,对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对太阳辐射

6、热的吸收,二是对太阳辐射热的蓄集。(二)防止冷风的不利影响应争取不使大面积外表面朝向冬季主导风向,当受条件限制而不可能避开主导风向时,亦应在迎风面上尽量少开门窗或其他开口。建筑的主要人口尽量不要朝向冬季主导风向。(三)合理进行建筑规划设计应从建筑选址、分区、建筑和道路布局走向、建筑朝向、建筑体形、建筑间距、冬季主导风向、太阳辐射、建筑外部空间环境构成等方面综合处理。建筑物宜布置在避风、向阳地段,不宜布置在山谷、洼地、沟底等凹地里。建筑物朝向宜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对采暖地区的建筑,外表面尽量避免过多的凹凸,居住建筑的体形系数宜控制在030及030以下;若体形系数大于030,则屋顶和外墙应加强保温。公共建筑的体形系数应小于或等于040。夏热冬冷地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