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建筑变形测量监测方案_第1页
建设工程建筑变形测量监测方案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工程概况拟建工程位于*市*区胜利和公园路交汇处东北侧,西邻度假村,南面和东面邻动物园。场地内原有建筑物已拆除,南侧偏西残留一小山丘,四周均己形成37m高的较陡人工边坡。基坑开挖前将高出基坑顶面设计标高的土坡、山丘进行平整,后进行开挖。工程基坑底面标高分为34.00m、33.50m、31.20m,基坑顶面标高为43.00m至35.50m。本工程釆用放坡支护方案,基坑安全等级为三级。地上为216层建筑,地下室1层,地下室埋深5.5m。本工程主体结构釆用天然地基下的扩展基础,局部采用高强混凝土预应力PHC管桩基础。建筑主体分为:A组团办公楼;B组团餐厅;C、D、E组团公寓;F组团图书馆。2、执行

2、的标准和技术依据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程(GB50497-2009)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籽市基坑支护技术规范(SJG05-2011) 委托人及设计单位有关技术要求;細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基坑支护图纸,基坑监测要求。細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建筑物沉降观测监测要求。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3、监测实施方案3.1、监测流程本工程监测工作按以下流程进行。3.2、实施方案3.2.1、监测点位埋设本工程的基坑监测部分共需埋沉降观测

3、基准点3个,位移观测基准点3个,基坑顶沉降、位移监测点29个,建筑主体沉降监测点149个(办公楼沉降监测点42个、餐厅沉降监测点14个、公寓组团一沉降监测点24个、员公寓组团二沉降监测点24个、公寓组团三沉降监测点24个、图书馆沉降监测点12个、室外连廊沉降监测点3个、地下室沉降监测点6个)。3.2.2、监测频率与周期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按以下频率进行监测。(1)基坑部分 基坑开挖前,各监测点采集稳定的初始值,且不少于2次;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监测频率为3天/次,结构施工为7天/次;基坑填至±0.00后停止监测。 当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场地条件变化较大时,进行加密监测,观测时间间隔现场定

4、; 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进行连续监测。(2)建筑主体部分 观测工作从基础施工完成后即开始监测,建筑物每升高2层观测一次; 结构封顶后每月观测一次; 工程全部竣工后第一年每三个月观测一次; 第二年每半年观测一次,以后每年一次,直到沉降变形稳定为止。3.2.3、信息反馈在工程的监测过程中,监测数据报送的的及时性是发挥监测工作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包括监测快报、周报、月报等。1r现场监测工程施工施工单位业上设计单位监理达到警戒值K停止施工采取措施恢复至正常状态指导设计优化及改进施工方法(信息反馈流程图)具体各监测报告按以下要求进行报送。序号文件名称编号提供时间份数1监测快报JKJC-KB-XXX变化值

5、接近预警值或变化速率突然增大等异常惜况发现后1个小时内电子文件2监测周报JKJC-ZB-XXX每周一上午11:00前各4份3监测月报JKJC-YB-XXX每月25日上午10点前各4份4监测实施方案DS-JKJC-001合同签订后7天内45监测总报告DS-JKJC-002监测工作全部完成后7天4324、检査验收(IX实行二检一审制度1)、一级检查包括监测过程中作业组内的自检、互检技术负责人组织的队级质量检查。对于本工程,作业组必须有至少另外一个技术人员的独立数据处理文件并进行比对方可提交二级检查和审定,独立数据处理人员需承担该工程技术负责人技术责任的50%,且在审核意见处理表上需两人共同签名确认

6、。2)、二级检查是指监测质量审核组审核人员对监测成果的公司级最终检查。3)、一级审核是指项目技术负责人对监测策划能够过最终审核(验收)。(2)、一级检査1)、小组自检、互检内容包括:起算数据资料的正确性;原始数据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正确性,计算数据方法、成果及摘录的正确性,对于异常数据应100%外业检查并取值核对;技术报告文字表达中的错别字,技术报告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正确性;2)、队技术负责人或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人员对监测与检测产品的全面检查内容包括:起始数据资料的正确性;使用的仪器、设备是否经过检验符合计量规定;作业方法、使用的记录程序、数据釆集方法的正确性;使用的计算程序、平差计算方法及公式

7、、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各项精度指标是否符合规范、规程的要求,监测(检测)结果是否合理可信;(3)、二级检査1)、二级检查是在一级检查的基础上,按有关规范、标准及顾客的要求对监测与成果进行检查验收。2)、检查内容包括:起始数据资料的正确性;作业方法、使用的记录程序、公式、数据采集方法的正确性;监测成果是否达规范、规程、技术设计书规定的精度指标,是否满足顾客要求;内业检查基准网测量资料和图件资料的正确性;外业抽查基准网测量资料和图件原始资料的正确性;资料的完整性和衔接性,新旧资料之间、儿部分资料之间、作业组之间的吻合性、一致性;在一级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是否已作处理;3)、检查比例监测资料内业检查100

8、%;二级检查结束后,对被检产品的质量提出初评意见,并编写工程质量检查验收报告,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内业、外业检查问题卡片;监测基准网检查原始记录及精度统计;工程质量评定表。(4)、一级审定制度一级审定是在二级检查的基础上进行,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进行复审,最终由公司总工办组织人员作最终审定。审定内容包括:1)、提交的监测产品是否符合我国法律、法规的要求;2)、在技术上、精度上、数量上是否满足规范、规程和顾客(合同)的要求;3)、抽查部分资料和图件,对重要成果进行检查或验算;4)、审定监测技术报告和有关图表、图件是否正确与完整;5)、审定监测工程质量评定表及评定的工程质量等级;6)、审定工程质量检查

9、验收报告。3.3、监测实施细则331、监测范围及内容本工程监测范围包括基坑常规监测和建筑主体沉降监测内容,具体如下:本工程的基坑监测部分共需埋沉降观测基准点3个,位移观测基准点3个,基坑顶沉降、位移监测点29个,建筑主体沉降监测点149个(办公楼沉降监测点42个、餐厅沉降监测点14个、公寓组团一沉降监测点24个、公寓组团二沉降监测点24个、公寓组团三沉降监测点24个、图书馆沉降监测点12个、室外连廊沉降监测点3个、地下室沉降监测点6个)。详细监测点布置图如下:LA3?UO>LLA3.OLM)<60A3帥肋%'rviTrirTi-rr*itiititi伸htititwvniw

10、Tr*8V1WPIA3*xO=*0U屮屮川屮I屮种I屮iq屮iy6ZA3*獄粽=hhhhhhhhlihd.kLL&8LAO二6LA3*9LAOLZA3*hes7=fw7_w、_=Ic-3.3.2、基坑及建筑主体监测3.3.2.K基坑水平位移(1) 、平面基准网的建立1)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与*独立坐标系统统一,采用精密导线测量的方法与附近已有城市等级控制点联测,得到独立坐标。精密导线网按下表技术要求进行。精密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平均边长(m)每边测距中误差(mm)测距相对中误差蠶差测回数方位角闭合差(”)全长相对闭合差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mm)1级全站仪11级全站仪35034&

11、#177;41/60000±2.5465丽1/35000±8注:n为导线的角度个数,一般不超过12;附合导线路线超长时,宜布设结点导线网,结点间角度个数不超过8个。2) 、坐标联测完成后,以其中的一个基准点和该点与另一基准点的方向作为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的起算数据,重新对基准网各点坐标进行平差,达到建筑变形测量规范二级平面控制网技术要求。级别平均边长(m)角度中误差()边长中误差(mm)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二级300±1.5±3.01:100000(2)、点位埋设1)、基准点:根据围护结构周围实地情况,在基坑外通视条件好且便于进行观测的位置布设水平位移观测

12、基准点。基准点釆用装有强制对中基座的三脚钢标。钢标高1.2m,顶部装有强制对中器,形式规格见下图。由于使用强制对中基座,可消除仪器的对中误差。安装采用e8mm的膨胀螺丝将钢标固定。基准点的埋设数量3个。(三脚钢标)定向点:照准点可采用一定长度的(根据现场情况决定)一端有安装反光棱镜装置的测杆通过冲击钻钻孔的方法植入挡墙的支护结构顶部,并用水泥进行加固。如下图。(定向点)2)、工作基点:根据工程实地情况,当基准点离所测区域距离较远致使变形测量作业不方便时,需设置工作基点。工作基点埋设方法与基准点相同。3)、平面位移监测点:在基坑支护结构及基坑顶部的水平位移监测点采用一定长度的(根据现场情况决定)

13、一端有安装反光棱镜装置的测杆通过冲击钻钻孔的方法植入支护结构顶部,并用水泥进行加固,测量人员不易到达的观测点可将小反光棱镜直接固定在测杆上,否则可在监测时再安装棱镜。本工程在基坑支护结构上共布设水平位移观测点16个,如下图。(平面位移监测点)(3)、观测方法变形监测网和变形观测点观测采用相同等级的变形监测要求进行。水平位移观测采用极坐标方法进行监测,且为双测站极坐标法。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水平位移监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和监测方法等级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mm)s(m)测角中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全站仪标称精度水平角观测测回数距离观测测回数往测返测III±6.0W350±2.

14、5W1/40000±2"±(2mm+2X10-6XD)622观测时温度、气压实时现场量测,并及时输入到仪器中。记录由仪器自动存储记录,并将各观测限差预编在记录程序里,超限时自动重测。(4)、数据处理1) 、数据处理技术要求每期变形监测工作结束后,依据测量误差理论和统计检验原理对获得的观测数据及时进行平差计算和处理,平差过程中,应符合下列规定:应利用稳定的基准点作为起算点;应使用严密的平差方法和可靠的软件系统;应确保平差计算所使用的观测数据、起算数据准确无误;应剔除含有粗差的观测数据;对于一级变形测量平差计算,应对肯能含有系统误差的观测值进行系统误差改正。对于一级变

15、形测量平差计算,当涉及边长、方向等不同类型观测值时,应使用验后方差估计方法确定这些观测值的权;平差计算除给出变形参数值外,还应评定这下变形参数的精度。2) 、数据处理方法平差完成后根据下列公式进行水平位移监测点坐标计算xXo+SiXcosa£yi=yo+SiXsina£式中:X:、yx为变形监测点的坐标;Xo>y°为设站己知点的坐标;Qi为观测的角值;S,为工作基点至测点的距离,i二1no第i次水平位移量:S,=Jy-兀丿+(%-),丿,根据公式求得各点位移量(5)、监测精度估算水平位移监测使用LeicaTCA1800型I级全站仪测角精度1.0"、

16、测距精度土(lmm+2X10“D)。水平位移监测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按测边长平均为100m,测角度为45度,I级全站仪器测角中误差为饥二±141秒,测距中误差Ms为土0.2mmo极坐标法计算公式分别对S和a求导数:空-=COSct=&J2、=SxS/Na=50>/2dSda=5Z=V2/2,=-SxCOSa=-5蚯dSda则:根据规范考虑仪器与棱镜的对中误差(取2mm),M,|,=士JmI/+M仪+M镜=±2.Zimm计算结果表明所用仪器精度完全可满足监测精度要求。(6) 、变形数据分析(1) 、监测点的变动分析应基于以稳定的基准点作为起始点而进行的平差计算成果

17、;(2) 、二、三级及部分一级变形测量,相邻两期观测点的变动分析可通过比较观测点相邻两期的变形量与最大测量误差(取两倍中误差)來进行。当变形量小于最大误差时,可认为该观测点在这两个周期间没有变动或变动不显著;(3) 、在所进行的一级变形测量中,当观测点两期间的变形量符合公式A<2ujg式中:u单位权中误差,可取两个周期平差单位权中误差的平均值;Q观测点变形量的协因数。时,可认为该观测点在这两个周期内没有变动或变动不显著。(4) 、对多期变形观测成果,当相邻周期变形量小,但多起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时,应视为有变动。(7) 、成果表格式平而位務成果表(第n次)眞号第22次07.11.02)第

18、須次(2DO7.12.lC38»:(2OO7.12.20)本次哒坑內移功ZkS(jnn)累廿口基坑内移功X(x)y(o)X佃Y5)1D1211创.4560107.E314116244411079.50741164.44331079.50830.9-29.4D191190.269510旳咏21190.26681079.86811190.25591OT9.8672-0.9-20.31D201194.06921056.144511M02531056.12791194.02621妙12820.9-48.8D211196.190a103<3.278311%.L5461031.26&quo

19、t;1196.15Q61CC4.26Q60.047.2D2Z1196.47911004.4OT51196.45241004.39241196.45281004.39290.4-4Z.5D2311S9.9050985.29141189.890025.29301189.8896985.2939T.9-4.1D241161.&256985.066(11161.9100985.06941161.9098985.06860.8-10.0D251193.55881070.21193.52231070.27681193.5215iaro.2767-0.87541D2611«.8168104

20、6.19291195.77551046.18601195.77521046.1866T3-47.9D27H篦.21491020.61241196.18331020.60611196.18301020.$048-0.3-34.6备注,s为负表示监测点向基坑內移瓠由干;K平泣移工作基点被破坏,现各点坐标为新坐标系统下碗呆各点第计位移呈已黒加原观洌成烈(平面位移成果表)3.3.2.2、基坑及建筑主体沉降监测(1) 、基准网的建立基坑顶部及建筑主体沉降监测基准网与材市等级控制点间布设二等水准网,与1985国家高程基准统一,二等水准观测技术要求为:等级仪器类型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任一测站上前后视距差累积基

21、辅分划所测高差的差二等SDL30型电子水准仪W60mW20mW4.OmWO.7mm沉降监测基准网点间精度达到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二级的要求,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不大于±0.5mm。(2)、点位布设1) 、基准点据监测的对象、周期以及周边的环境监测基准点可埋设混凝土标石、墙脚水准点标志。监测基准点应埋设在施工影响区域以外的稳定原状土层内,也可利用稳固的建(构)筑物设立墙水准点,基准点的埋设应牢固可靠。一般每组至少设立3点。基准点应和附近的水准点联测以取得原始高程。混凝土标石混凝土标石埋设时,需特别注意埋设地点地质条件,应了解地下水位的深度,地下有无空洞和流砂等。要确保

22、标石埋设在土质坚实稳定的地层。混凝土标石规格为上底30cmX30cm,下底40cmX40cm,高40cm,水准标石顶面的中央嵌入一个圆球部为铜或不锈钢的金属水准标志,标志须安放正直、镶接牢固,其顶部高出表示面lcm,埋设规格见下图:保护井盖150素土、垓2标石:-*?拶混礙土、J?;;三匕;;LjL二亠I400II(混凝土埋设标石、标志示意图)墙脚水准点标志墙脚水准标志应选择在永久性坚固的建构筑物基础上埋设。考虑到水准尺的长度,埋设时应避让建筑物外的檐廊和凸窗等影响水准尺竖立的障碍物。埋设规格见下图建筑物墙角标志深桩水准标石2)、工作基点根据工程实地情况,当基准点离所测区域距离较远致使变形测量

23、作业不方便时,需设置工作基点,工作基点埋设方法与基准点相同。同时也可以在监测区域附近的水泥路面上采用冲击钻钻孔埋设螺栓的方式布设。观测过程中每次与基准点进行联测,以监测其精度的可靠性和点位的稳定性。地而/ocm一/(工作基点)3)、沉降观测点根据设计图纸,本工程布设基坑沉降观测点29个,建筑主体沉降观测点149个,可采用现场埋设标石和冲击钻钻孔埋设螺栓的方式布设。(建筑物沉降监测点)(3)、观测方法1)、沉降观测基准网观测技术要求垂直位移基准网,应布设成环形网并按二等水准水准测量的方法观测。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每站高差中误差(mm)往返高差或环线闭合

24、差(mm)检测已测高差较差(mm)二等0.50.150.30丽0.4三等1.00.300.60乔0.8基准点、工作点测量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的要求等级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任一测站上前后视距差累积视线高度(下丝读数)一级W30mWO.7mWl.Om0.3mm2)、沉降观测技术要求沉降监测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变形监测一级精度要求进行,作业过程严格遵守规范要求,每次观测由固定的测量人员,采用固定仪器按相同的观测路线进行。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沉降观测精度要求等级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己测测段高差之差(mm)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mm)二级W0.50

25、1.0徧1.5亦0.7沉降监测作业测量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的要求按照下表执行:沉降监测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的要求等级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任一测站上前后视距差累积视线高度(下丝读数)二级W50mW20mW30m0.2mm3)、观测方法 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往测:奇数站上:后-前-前-后(BFFB)偶数站上:前-后-后-前(FBBF)返测:奇数站上:前-后-后-前(FBBF)偶数站上:后-前-前-后(BFFB) 在观测前,应将有关参数、限差输入仪器,并将仪器设定为“奇偶站”测站方式。 水准外业记录由仪器自动完成,仪器自动记录存储,将前后视距差、累计视距差、最低视线

26、高限差输入到水准仪中,观测时若超限,提醒重测。 在进行观测点的首次观测时,必须进行往返观测,取其整体平差值为初始值。各沉降点的高程通过各测点与工作基点进行水准联测得到。(沉降观测)4)、注意事项 作业开始的第一周内每天对i角进行检查,最好在不同的气温下检查,以便查看变化规律; 每天工作开始前应对锢瓦条形码标尺圆水准气泡的正确性进行检查和校正,防止因运输或其他原因致使圆水准气泡的位置发生偏离。从而导致测量结果出现误差。 观测前30分钟,应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下,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设站时,须用测伞遮蔽阳光;迁站时,应罩以仪器罩。 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的三角架时,应使其中两脚与水准路线的方

27、向平行,而第三脚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 除路线转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应接近一条直线。禁止为了增加标尺读数,而把尺桩(台)安置在壕沟上。 为消除两标尺的零点误差,每一测段的往测与返测,其测站数均应为偶数。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只标尺须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治仪器。 在高差较大的地区,应选用长度稳定、偏差较小的水准标尺作业。 水准观测应在标尺分化线成像清晰而稳定时进行。下列情况下,不应进行观测:日出后与日落前30分钟内;太阳中天前后各约2小时内(可根据地区、季节和气象情况,适当增减中午间歇时间);标尺分化线的影像跳动而难于照准时;气温变化时;风力过大而使标尺与仪器不能

28、稳定时。(4)、数据处理1)、观测成果计算和分析中的数字取位要求如下表:数字取位要求等级高程(mm)沉降值(mm)二级0.010.012)、平差计算成果、成果质量评定资料、图表及各种检验、分析资料,应完整、清晰、无误;3)、监测时通过测得各测点与工作基点的高程差AH,把第一次观测的测点高程作为起始值,以后每次测得高程与前一次进行比较,差值Ah即为该测点的沉降值。4)、使用的图式、符号,应统一规格,描绘工整,注记清楚。5)、收集前期观测成果资料,与本次观测成果资料进行汇总统计,编绘垂直位移过程线图和成果表等。6)、绘制能表示各观测物理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图,以及有关因素的相关关系图。7)、

29、对上述资料进行全面复核、汇编,并附以整编说明后,刊印成册,建档保存。(5)、监测精度预计本工程项目沉降观测釆用SZ05型仪数字水准仪2电子水准仪(标称精度为0.3mm./km),配合条形码锢瓦水准标尺。工程监测点是按照变形监测二级精度进行观测,视线长度W50m,则1km监测路线上的测站数为:n二S线/S站=10000/100站二10站各测站高程中误差为:M站二M偶二°3/nun二0.04nun考虑在各水准线路中,测站数最大不超过50站,则本水准线路最弱点为第25站,即n二25,其观测高程中误差为:m曲筋点(琨向)二M站*.厉=°04*5mm二0.2mm采用往返观测时,最弱点

30、高程中误差为:m址弱点(敢向二M站/辺=0.14mm从上可以看出,使用美国产TrimbleDINI12电子水准仪,按方案观测完全能够达到建筑沉降观测的要求。(6)成果表(沉降观测原始记录文件)(沉降观测成果表文件)(沉降变形曲线)92ciEcnMcdd-8钓23.4、变形预报警值和监测信息的反馈341、变形预报警值1、按基坑支护规范规定应进行基坑的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最大水平位移允许值:三级基坑按0.8%H1.0%H(H为基坑开挖深度)控制,位移警戒值按最大水平位移允许值的0.75倍控制。基坑沉降按50mm控制。2、建筑主体沉降不大于35mm;同时沉降变形需满足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设计规范(GB

31、5002-2002)中相关要求;3、监测工作由专业人员进行。在每次监测中,要求对基坑周边的情况进行人工巡视,及时发现基坑的变化情况,现场巡查时应检查有无下列现象及其发展情况: 基坑外地面和道路开裂、沉陷; 基坑周边建筑物开裂、倾斜; 挡土构件表面开裂; 基坑侧壁和截水帷幕渗水、漏水、流砂等;对监测结果及时进行反馈,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施工方和设计人员,以便及时采取对策。3.4.2、监测信息的反馈监测信息的反馈工作是整个监测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监测信息能否及时的汇报给工程的参与各方是发挥工程第三方监测工作重要性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现场情况随时都在变化,一旦出现发现了险情但没

32、有及时汇报的情况,极有可能给工程带來很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监测信息的反馈主要通过两个渠道,电话通知和书面报告。在我方监测人员进行现场监测过程中,一旦发现有裂缝突变、位移突变等特殊情况,将立即通知现场监理、现场施工管理人员,采取人员撤离、临时加固等措施,并及时向业主方电话汇报情况。在我方监测人员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如发现监测数据出现变形量不大,但趋势较为明显的情况时,将立即对该情况进行专项分析,并发出书面的报警通知单,提请甲方注意。4、工期计划根据*建设工程项目基坑工程的施工计划书,基坑监测和建筑主体监测按合同工期监测进度实施(如果施工进度有变化,则监测工期作相应调整)。5、项目质量管理

33、组织设置及质量保证措施5.1.质量管理组织机构二级检查(审核)项目技MR负责人质虽乍核组公司质虽管理领导小组审定专业副总工程师、项目负责人数据处理组一级检查(质量检查责任框图)(1)、公司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组长:公司负责人副组长:公司技术负责人成员:各部门负责人(2) 、成立本项目质量审核小组组长:项目负责人副组长:项目技术负责人成员:专业质检员、各专业负责人及作业组长监测主要工作人员名单序号姓名本工程职务电话1*公司领导2*项目负责人3*技术负责人4*质量检查5*作业组长6*作业组长7*作业组员8*作业组员5.2、本项目质量管理成员职责(1) 、作业组长负责作业组行政、生产进度和质量管理工作,

34、是野外数据釆集和数据处理的质量负责人;接受上级分配的生产任务,釆取有效措施,保证生产任务能顺利地完成;妥善安排本组内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作业组人员的积极性,做好各项自检工作;组织本组员工进行技术学习,不断提高员工素质;经常进行安全生产和保证工程质量教育工作,爱护仪器设备,釆取具体措施防止人身、仪器设备、质量等事故的发生。(2) 、质检员(审核人)职责负责实施细则、质量检查报告和工作总结报告等测量工作的二级检查工作;全面了解掌握监测过程的质量动态,组织不合格品的评审,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致力消除质量通病和隐患;负责检查上交原始资料和成果资料在技术、数量和质量方面是否满足规范、规程和甲方的要求;检

35、查项目工作量;负责项目质量评定;督促作业人员修改调查资料中存在的问题。(3)、项目技术负责人职责负责测量设计方案、施测纲要及技术总结报告的编制;负责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工作;负责中间成果的审核、审定工作。(4)、项目负责人职责是本项目的质量负责人,负责测量设计方案、质量检查报告、工作总结等审定工作;对工程质量全面负责;负责项目部行政、生产进度和质量管理工作,按照合同要求分配的生产任务,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生产任务能顺利地完成;妥善安排项目部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项目部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做好各项工作;采取具体措施防止人身、仪器设备、质量等事故的发生。5.3质量保证的基本原则1)质量第一原则。质量第一是

36、任何工程质量控制必须遵循的原则。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没有任何使用价值,数量和进度都失去意义。因此,必须认真研究质量和数量、质量和进度之间的关系,坚持好中求多,好中求快,好中求省。2)预防为主原则:在施工过程中,认真研究影响质量的各种潜在因素,采取预防措施,使各种质量因素预先得到有效控制,避免各种不合质量要求的因素出现,从而达到控制工程质量的目的。3)为用户服务原则:树立“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思想,确保本工序的质量,杜绝将有质量问题的工序成果流入下道工序,保证“下道工序这个“用户”感到满意。4)用数据说话原则:通过对准确的反映客观实际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统计,研究质量波动情况,找出影响质量的

37、主次因素,掌握提高质量的客观规律,制定质量改进的有效措施。5.4准备阶段质量控制1)对参与项目施工的全体人员进行质量、安全培训,对质量要求、安全生产进行交底,提高全体作业人员质量意识。2)认真了解任务的性质、技术要求及质量要求,制定施测方案、作业方法、工作计划及质量控制措施。3)认真做好出测前的准备工作,如资源准备、仪器检视、岗前培训等。5.5外业工作质量控制1)作业组长及作业人员严格按施测方案、规范及合同要求作业,确保监测记录真实、准确、完整和清晰。2)在作业中如发现数据缺失或成果超出限差,应及时返工,设法补救。3)作业中如仪器、设备发生故障,立即停止作业,将仪器、设备进行维修检校后再重新作业,若因此影响工期,应及时更换。4)各类原始记录应由有关人员签署,由检查人员检查无误后签字验收。5)严格控制工序质量,避免将上道工序有质量问题的产品流入下道工序,对己发生的不合格品釆取纠正措施,以防止不合格品的再发生。6)质检员开工时应与作业人员同步进场,抓每道工序的首件产品的作业方法和质量,规范作业人员的作业方法,从源头上保障测绘产品质量。5.6内业工作质量控制1)内业数据处理人员严格按照作业要求进行,做到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2)项目质量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