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高中历史教学与高考考点突破(精编版)_第1页
2022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高中历史教学与高考考点突破(精编版)_第2页
2022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高中历史教学与高考考点突破(精编版)_第3页
2022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高中历史教学与高考考点突破(精编版)_第4页
2022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高中历史教学与高考考点突破(精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历史教学与高考考点突破以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例我们要参加高考,就必须了解高考,所以,我先简单的聊哈 高考.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2016年考试大纲历史学科部分 与2015年相比没有任何变化。也就是说,2016年的文综历史 试题在考点分布、难度系数、考查方式、材料设置等方面保持 极大的稳定性,进一步体现"重视基础,考查能力,关注热 点,材料灵活”的特点。考试大纲历史部分虽然一字未改,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依 然未变。继续强调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相结合,更加侧重于考 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命 题的设计会更加注重历史学科素养培养和综合能力的

2、考查。这 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知识能力素养"的考查"三级 跳”。F面我简单讲哈试题的特点这是我今晚讲的第一部分.-近三年高考试题特点剖析(稳,中求变)1 .从命题形式看,保持"三新”模式.即提供新材料、创 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以求最大限度地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 和解决问题能力。如:2014、2015年的12道选择题都是材料型试题,在选 项的设置上比2013年更为科学和规范。而且整个中国古代史的命题没有引经据典的生涩文字,也 没有寻章摘句的刁钻词汇,选取的材料大多数是"组合型材 料”(即加工材料,并非原始史料),为学生扫除了阅读障 碍,注重学生学

3、科素养和贯通古今的历史观考查,在一定程度 上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2 .从难度系数看,难度有所降低.主要原因应该是适应的新一轮高考改革的要求。如:将高 难度题由2013年前的5个减为2014、2015年的3个,这就给40题、41题的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从通史角度看,古代史部分一般难度比较大,这是由于选 材的浩瀚,文字的局限和观点的争鸣等因素的制约;中国近代 史部分引进了前沿史学研究成果,突出考查民国时期不同阶段 的中国近代化历程和成就,以及致力于提高中国近代国际地位 的努力。其提供的新材料主要体现了 "北洋不赖、老蒋不坏" 的特征,这与教材和传统的观点大相径庭,所以,新材

4、料、新 观点务必要适应。3 .从考点分布看,更加贴近教材如:2014、2015年的12道选择题涉及的人物和事件都在 教材中有所提及,没有出现2013年中有争议的"胡佛题"。 试题呈现出回归历史教材的趋势,加强了大学选拔与中学教学 的联系,拉近了教学与考试的距离,所以2014、2015年的历 史选择题才感觉难度不太大.这或许是教育改革回归自然的本真 吧!让我们在无所适从的教学、考试和高考的"魔咒"中看到 了些许曙光,因为长期以来"出教材的、用教材的、出题的、 阅卷的"四者之间是脱节的,甚至是对立的(当然这种想象仍将继续存在,远非我们力所

5、能及的)4 .从设问角度看,"模糊性"明显就近三年选择题的设问来看,继续保持了模糊性特点.如: "反映”类2014年的24、25、28、32、34题和2015年 26题、27题、28题、30题;"表明""表现"类2014 年的27、29、30、35题和2015年的33题.而"反映、表明、说明"的到底是现象?是原因?是特 征?是本质?是影响?是意义?没有具体的表述和明确的界 定,指向性模糊,这就是近三年来历史选择题的难度和高度所 在。5 .从选项设置看,注重"务实性"如:2014、201

6、5年选择题的材料平和,通俗易懂,但平和 的材料中蕴含了深刻的立意,彰显出高考选拔功能。选项设置 的字数、语言更加科学和规范,没有了往年冗长的选项.不仅整 个试卷更加美观,而且减少了学生的阅读量,几乎所有选项都 体现了对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和人文素养的考查.这是我对高考试 题的几点看法。F面谈谈今晚交流的重点二.历史教学中的考点突破(以不变应万变)所谓"以不变应万变",并不是说我们照本宣科、按部就 班,更不是我行我素和一成不变。"不变"指的是我们抓纲务 本的教学过程、备战高考的不懈努力,当然还有我们甘于贫困 的执着、疲于奉献的初衷和没有泯灭的良知。如何&quo

7、t;抓纲务本"?对于应试教育而言,抓考纲更实 际。但翻开2016年的考纲,我们就会迷茫。如:古代中 国部分第1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就是四个标题:(1 )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 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这 与教材的目录几乎完全一致,这样的粗线条和大标题是不能够 指导我们教学和备考的。就"教学”而言,大家都是行家,都有自己宝贵的经验和心 得。我想说的是:我们怎么备课?依据教参?感觉教参也没有 完全吃透考纲,所以它只能作为我们的教学参考。现在成熟的 教案类教辅资料很多,我们老师手头

8、也很多,选择几本优秀的 综合参考和借鉴,撰写自己的教案最好不过(自己的东西才会 用的得心应手),注重每节课的一、两个知识点。就高中来 讲,突出''前因后果(一个老教师曾经告诉我:不备课,不讲 课)。就"备考"而言,群里的各位都是高手,都有自己的看 家本领(这也是我诚惶诚恐的原因所在)。下面我就如何突破考点,从细化考点、优化考点和消化考 点三方面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首先,细化考点所谓“细化考点",其实就是在平时 讲课或复习备考过程中,将每课的知识点进行肢解和各个击 破,也就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9、"的第1课是"商周时期的政治 制度",主要知识点(考点)是分封制和宗法制。如何细化考 点呢?就分封制来说,可肢解为5大层面或8个小层面进行讲 解和剖析: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人教版教材表述)该 表述其实不科学(什么"有效"?),如果我们完善为"巩固 奴隶制国家政权"是不是更好?启示:教材是我们教学的依据 和蓝本,但我们不能够盲从和迷信教材。我们学历史的都懂得 一个基本原则:历史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历史教材的不 足相信大家在教学中都已经感受到了。内容:分封对象、分封内容、诸侯的义务和权利就 分封对象中的"王族

10、”这个概念要突破,相信大家对2014年 新课标全国卷| "雅言”题、2012年浙江卷"同姓不婚"题还 记忆犹新。考的也够刁钻了吧!这里的内容就包括了4个小的 方面了。特点:等级森严(如:2015江苏卷的"朝会"题,考查 了西周分封制下诸侯的义务和分封制等级森严的特点)作用:(略)瓦解: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 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人教版教材表述)。在我们老家鄂州至今有个方言叫"不服周",意思就是西 周后期鄂地诸侯"不服从"周天子统治。思考1 :为什么"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q

11、uot;?(结合 诸侯的"权利"思考)思考2 :教材讲的只是“政治”方面的原因,那"经 济原因"呢?我们就适当提一下"根本原因",即井田制的瓦 解(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经济生产方式的产生),为必修二相 关知识的学习埋下伏笔。就宗法制而言,要讲清6个问题:目的;含义;内 容;特点;作用;影响(教材没有讲述,我们可适当补 充,从利弊两方面简单分析即可)这里我提几条建议,仅供参 考:建议1 :新课标教材,不管是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 师大版等,都有不足,感觉没有讲深讲透。但我们在补充知识 的时候,一定适度和适量。因为新教材(就目前而言)一课

12、内容基本上一课时可以完 成,如果老师按通史和内容补充太多,其结果:首先是教学任 务不能够完成;其次增加了学生学习负担,更主要的是把一些 教材删掉的繁难偏旧的知识又增加进来,吃力不讨好。如:第 3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本是12节课的教学任务,很多老师讲了 3T节课。越讲越糊涂。建议2 :学生的笔记最好记在课本上相应的位置,至于有 很多学生重新整理成册,我建议不提倡(你懂的!)反正新教 材的大版本的嘛!空间多的。这样学生在翻阅和复习的时候就 很方便。其实我自己的教学详案也是写在书本上的,应付检查 的话有电子教案或打印的教案(个人习惯而已,也不宜提 倡)。建议3 :第1轮复习可以与新

13、课讲授同时进行。因为不是 所有学校高一就分科的,很多是在高二才分科的,无形之间与 兄弟学校就相差了一学期甚至一年的教学进度,所有进行三轮 复习很困难。一般是按照专题史、通史和综合的程序进行。每单元上完 后,可进行单元小结和知识梳理。如: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 政治制度",虽然是按专题史编写的,但四课内容还是按照时 间脉络顺序安排的。我们可以根据教学进度进行适当安排!所 以,可以在小专题的教学中渗透通史的教学。因为,很多同学 在新课学完后,都不明白朝代的顺序。讲完分封制和宗法制这两个主干知识,那么对王位世袭制 和礼乐制又如何处理呢?讲课时也有必要交代清楚,因为这四 个制度构成了

14、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四者之间的内容及关系表述如下一一权力在一家一姓中传 承的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的宗法制以及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礼乐制。由此概括出古代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从而实现了对本课的难点突破。其次,优化考点所谓“优化考点",就是在高三复习 和冲刺阶段,依据高考的高频考点,汇编经典模拟题加以训练 和巩固(有资源和精力的学校最好自己编写)。当然,要利用 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以及信息资源。如:可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 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 变;(4)明清君主

15、专制制度的加强的四大考点分解为9个知识 点或突破口。其"优化”就表现在对9个知识点的应用和突破 上,而关键是基本摸清和探究出9个知识点的考查角度,权且 叫做"考向"。具体归纳如下: 知识点1:分封制考向一:分封制的目的与内容(例题略)考向二:分封制的特点及作用例:(2016湖南永州二模)左传庄公二十三年记载 了朝会的功能:"夫礼,所以整民也。故会以训上下之则,制 财用之节,贡赋多少;朝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征伐以 讨其不然。诸侯有王,王有巡守,以大习之。"据此可知,朝ZZA.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集中体现B.在于确认君臣贵贱的等级和秩序C.旨

16、在君臣平等议事共同作出决策D.有利于维护政权稳定和君臣关系【解析】春秋时期统治者尚未实现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故 A项错误;"朝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朝会是遵循而 非确认君臣贵贱的等级和秩序,故B项错误;等级秩序使得朝 会中君臣是不可能平等议事共同作出决策,故C项错误;"夫 礼,所以整民也",体现出君臣贵贱的等级和秩序,有利于维 护政权稳定和君臣关系,故D项正确。也许大家会问:这样列出了 "考向",不是给学生暗示和 提示了嘛? ? ?其实,解题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种嘛!看例题 也不失为一种方法呀。考向三:分封制瓦解的表现及原因(例题略

17、)因为时间关系,不能够一一列举例题了!见谅 知识点2 :宗法制又如何突破考点呢?考向一:宗法制的概念与内容;考向 二:宗法制的特点及评价;考向三:宗法制的作用及意义。(例题略) 知识点3 :“家国一体"(或"家国同构")"家国一体"(或"家国同构")是本课的隐性考点。所 谓"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家族、宗族)与国家在组织 结构方面有共通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 格的家长制。"家国同构"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要把握中 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就是以分封制为基础、宗法制为核

18、 心,辅之以礼乐制,将国家权力和家族关系结合起来,共同构 成了形成了 “家国一体"的社会等级权力结构。关于"家国T本"(或"家国同构"),我们可以这样突 破:A.母题探究:例:(2014全国新课标卷I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 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 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 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辨选项】君主专制源于战

19、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当时的中 国并不存在宗教权威,排除A;皇帝举行祭天大典,其目的是 神化皇权,巩固统治,从材料中"承天而子民,官 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的信息可知,统治者借助了人伦 秩序来巩固其统治,故B项正确;祖先崇拜在秦汉以前就已出 现,排除C;题干主旨在于通过祭天活动来巩固政治统治,而 不是强化宗法制度,排除D。答案:B【辨选项】是选择题的关键,而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 排除法。排除法虽然笨一点,但最实际。后面再谈谈【明思路】解题思路如下:一是从材料中"以天子自 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的信息,明确目的是神化皇权,巩固 统治;二是结合材料"承天而子民,官员、百

20、姓则祭 拜自己的祖先”的信息,明确统治者将国家权力和家族关系结 合起来,即借助人伦秩序来巩固其统治。探究高考母题是我们应对高考的必备方法。【探规律】三个角度深层次理解和把握宗法制(1 )本质:统治阶级内部,根据血缘亲疏关系来解决权力和财产分配的制度(2)核心(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历史遗存:封建政治:使"忠""孝"伦理观念深入民心,造就了 "家国同构"的统治理念和中华民族"国"与"家"密不可分 的思想观念。社会习俗:后世的修家谱族谱、修建宗祠家庙;民间的 尊宗敬祖、认祖归宗、渴望亲情、祭祖扫

21、墓的传统观念;后代 继承父亲的“姓氏"。思想观念:谦和忍耐、温良恭敬、勤劳俭朴等社会美 德;尊老爰幼、兄弟相亲、和睦相处等社会公德;男尊女卑、 等级贵贱、家庭本位、任人唯亲等社会现象。所以,高考母题给我们的启示良多。B.举一反三:考向一:家国T本(或家国同构)的表现与作用例:(2015福建龙岩一模)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 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 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爰民如子的慈父。"这 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A.家国同构观念 B.宗法血缘关系 C.中央集权意识D.安土重迁理念【解析】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国家政治关系成了

22、家族关系 的自然放大",体现了中国古代宗法制的特点:血缘关系和政 治关系的结合。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 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故A项正确;随 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宗法制虽然消亡,但这种"家 国一体”的宗法观念却延续下来,B项只强调了 "血缘"这一 "家族关系"的信息,而国家政治未概括在内,故B项错误; 材料中信息未体现中央集权意识,故C项错误;安土重迁理念 主要体现在儒家思想体系中,而题干主要强调的是宗法制,故 D项错误。考向二:家国一体(或家国同构)的特点与评

23、价例:(2016安徽联考)"君王自命"天子",君主驾崩, 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 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该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A.君权神授,皇位世袭B .君父同伦,家国同构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D .男尊女卑,君父一体【解析】题干材料中并没有强调君权神授,题干材料强调 的是家与国、君与父的关系,故A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父 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且各级地方政 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可以看出家国同构,君 和父同伦,故B项正确;

24、题干材料没有强调中央对地方的控 制,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中并没有涉及男女是否平等的问 题,故D项错误。 知识点4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考向一:皇帝制度和中央官制的内容与特点(例题略)考向二:郡县制的实施与影响(例题略)考向三: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例题略)例:(2016湖北宜昌一模)西周”因生以赐姓,昨之土而 命之氏(裂土封侯)";秦灭六国,“子孙皆为民庶,或以国 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造成这 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秦灭六国疆域辽阔B.官僚政治逐步确立C.宗法观念逐渐消亡D.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解析】西周"裂土封侯”,实行分封制,姓氏是

25、贵族政 治身份的象征,而到秦朝姓氏的象征意义就开始消失了。秦朝 疆域辽阔与这一变化无关,故A项错误;秦朝地方实行郡县 制,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贵族政治,故B项正确;秦朝宗法观念 并没有消亡,故C项错误;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与这一变化无 关,故D项错误。 知识点5 :地方行政制度的沿革考向一:从郡国并行制到“推恩令";考向二:元朝行省 制度的实施及影响;考向三: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与作用(例 题略)。 知识点6 :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考向一:汉代中央集权制度的表现及作用;考向二: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及评价;考向三:北宋二府三司制的职能及作用(人教版教材上没 有明确的表述,但我们接触的资料中经常遇见

26、,所以就要适当 的补充这一概念。当然,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尺度不能够把 教材删掉的繁难偏旧的知识加进来。)(例题略) 知识点7: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考向一:明朝废丞相、设内阁的史实及职能;考向二:清 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与军机处的设置及评价等(例题略) 知识点8 :古代监察制度考向一:古代主要监察制度及沿革;考向二:对古代监察 制度的评价(例题略) 知识点9 :古代选官制度考向一:古代选官的主要途径;考向二:古代选官制度的 完善与原因;考向三:科举制的特点与评价(例题略)下面我讲最后一部分内容:最后,消化考点所谓“消化考点",就是选择适量、 适度的试题加以强化训练(权且叫"有的放矢、

27、各个击破")强化训练是突破考点的必要途径,是破解应试教育的有效 方法。但如何做到行之有效,事半功倍,却是时常困惑我们的 事情'我谈谈几点体会1 .注重选择试题的针对性根据高三不同的复习阶段,选择不同难度和题量的试题进 行训练尤为重要。一般学校采取三轮复习模式,第一轮大多以三本必修教材 为依托,进行专题复习和训练;第二轮大多按中国古代史、中 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顺序,以通史的形式进行;第三轮大多 以冲刺强化和文综演练的方式进行。根据复习的不同阶段和层次要求,选择的试题务必要有针 对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题型与高考完全一致。选择的资料、编制的试题,必 须是单项选择题和非

28、选择题两者题型,选择题最好删掉"子母 题"(即排序题),尽量少用逆向选择题。二是题量和难度接近高考或略高于高考。三轮复习的训练 要求是不同的,专题训练等同于单元训练,是对基础知识的巩 固和提高。其训练量和考试频率要依据复习进度统筹安排,题 目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而通史训练的题目则以中档题为 主,适量加入难度题;至于冲刺和文综演练,建议以中档题为 主,以增强和保持学生的应试信心,但力求题目形式的多样 化。三是答案力求准确简洁无异议。对于那些材料臃肿,答案 繁琐的试题都尽量删掉。就选择题而言,材料部分一般不超过 三行;非选择题一般是二则材料,而且字数不要太多,设问一 般是2问

29、或3问。非选择题的参考答案字数接近或略多于高考 为佳,长篇论文式答案的题目直接PASS。2 .突出强化训练的实效性在高三复习和冲刺阶段,强化训练和各类考试必不可少。尤其是选择题的强化训练,从一定程度上讲"得选择题者,得 文综"。而如何提高训练和考试的效率,有效提升学生的应试 能力和培养学生的"题感"就显得至关重要。我的建议有三:一是从原则上讲,既不能"以考代讲",也不能"以讲代练"。必须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契合点,克服"瞎忙"、"盲目"、"迷茫"的现象

30、。依据各校具体学情而定!二是从频率上讲,必须把握好训练的高度和强度。所谓"强化训练",一般指的是在有限时间里的高强度训练,学生 习惯上叫“刷题"。但这种强化训练的"度"一定要把握好, 否则会疲于奔命而劳而无功。如:在课堂40分钟内,用30分钟的时间完成2530道选择题的“小题狂练”并留下10分钟进行讲解,以训练学生的 速度和准确性。还可以在最后的冲刺阶段(一个月、二个月, 依据各学校情况而定),每天进行12道选择题和2道大题的训 练,而且题号最好按高考的顺序编排。三是从反馈上讲,有考必改、有改必讲。这样,老师可以 密切关注各个学生的学习和考试情况,并作出针对性的完善或 补救措施,而学生也可以从老师这里得到合理化建议和指导性 意见,真正实现师生的“双赢"。就文科学生而言,最后的冲刺阶段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就 是文综了 !3 .提升解题步骤的规范性所谓"提升步骤的规范性",强调的是审题过程中的思维 逻辑和方法技巧。选择题大致是四步:"找信息识考点 辨选项 定答案"。其关键环节是"辨选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