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空气悬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_第1页
3-2空气悬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空气悬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东风汽车工程研究院陈耀明2009年3月25日空气悬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一、历史1、国外(1)早期 在商业应用之前,空气弹簧的想法早已出现。其理论基础是1660年爱尔兰人罗伯特波义尔的论文“新试验一一探索空气弹性”提出了“温度保持常数时空气绝对压力和容积成反比”,这就是著名的“波义尔定律”。后来又发展成为气体状态方程式:p-Vm=const式中p容器中气体绝对压力V容器中气体容积m多变指数等温过程m=1绝热过程m二1.4对于空气弹簧,一般过程m二1.33 空气弹簧最早的实用记录是1847年2月授予约翰路易斯的一项专利,这是在世界上第一辆汽车1886年被发明之前。

2、1910年本杰明贝尔已进行了“袖筒式”空气弹簧的试验工作,并且研究了不同活塞形状的影响,这已是现代空气弹簧的雏形。 上世纪30年代初,美国凡士通轮胎和橡胶公司就开始将空气弹簧用于汽车工业。到1935年,已有多种实验性的轿车,如别克、普利茅斯、克莱斯勒、林肯等已配备了空气弹簧。但到了30年代末期,因成本高,改动量大等原因,就不再采用。 1938年,通用汽车公司对在其客车上安装新型空气弹簧悬架感兴趣。与凡士通合作,于1944年试验了第一辆空气悬架客车。(2)实用期上世纪50年代 载货车通用汽车公司(GMC)1958年生产1215吨空气悬架挂车,采用圆形、枕形囊式空气弹簧。 客车a)1953年,通用

3、汽车公司第一辆实用的空气悬架客车投入批量生产b)1956年,德国大陆橡胶公司将空气弹簧投放市场。c)50年代中期,美国古特异尔橡胶公司发明了并获得专利的卷绕膜片式空气弹簧,并投入生产。 轿车a)美国5种新车型50年代中期采用空气弹簧取代螺旋弹簧,但延用期不长。b)德国奔驰600采用空气悬架,延用至今。 轨道车辆(轻轨、地铁、火车列车)也开始采用空气悬架。(3)大发展时期上世纪60年代以后(我国文革动乱期) 1961年开始,美国在大多数公交车上使用空气悬架,到1964年,美国生产的25种公交车,有23种用空气悬架,占92%。 西德也是从1961年后在大多数公交车上采用空气悬架,到1964年,生产

4、的55种大、中型公交车上,采用空气悬架的有38种,占70%。 其它未统计到的,如英国(利兰)也在客车上大量采用。 日本在70年代后也在客车上大量采用空气悬架。 在大型半挂车、牵引车,由于门对门运输的需要,也开始推广空气悬架,维持货箱离地高度不变。 轿车,除个别车型,如奔驰600外,大多数(如福特、别克等)已淘汰,原因是像漏气等小毛病多,平顺性也和其它悬架差不多,优点不突出,且成本较高。2、国内:(1)1956年开始在北京的一机部汽车拖拉机研究所列出课题“汽车空气悬架研究”,当时的主要目的是企图替代载货车的钢板弹簧,解决当时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弹簧钢紧缺的问题。对象当然是刚投产的解放牌汽车。当时和

5、化工部天津橡胶研究所合作,设计试制了多种规格尺寸的橡胶气囊,包括©200、©260、Q320等规格,有双曲、单曲(火车列车用)、三曲三种,1958年还试制出膜片式气囊。高度控制阀由汽研所自己研发试制,有带延时的也有不延时的;导向杆系有的是从美国二战时的军车(GMC)上拆下来的的推力杆,也有自己焊接的单摆臂。当时开发了二十几种方案,装在以下几种车型试验: 解放牌载货汽车,进行了长期的可靠性道路试验(北京一一天津、徐水等公路上),累计有上万公里,只有一辆。 北京公交公司用T-234大道奇改装的公交车,在线路上做运行试验,也只有一辆。 1958年,在北京公交公司的“京_1型”无轨

6、电车上装了24台,在无轨1路(沙滩到动物园之间)行驶,运行两年多,“困难时期”后,因没有备件,拆掉。以上研制均因解放牌前、后桥不可能修改,导向杆系无法合理布置而不能推广。汽研所该课题于1965年结束。 与唐山铁道学院合作,在列车上用单曲气囊代替全椭圆式钢板弹簧(摇枕弹簧),在北京天津列车上试运行,测试,但也没有推广应用。不过,70年代初北京地铁已采用空气悬架,所用气囊曾由株洲时代新材公司提供。(2)1975年开始,受国外客车大量使用空气悬架的影响,长春汽车研究所又重新列课题,与四平客车厂合作研发大客车空气悬架,并由武汉江岸橡胶厂试制气囊,采用板簧复合式空气悬架,较好地解决了解放牌载货汽车前、后

7、桥不便改造的问题。19781980年期间,先后试装了13辆空气悬架客车投入运行。后因关系紧张中止了合作。(3)1985年交通部立项研发客车空气悬架,由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承担,于1990年通过了海南汽车试验场的三万公里定型试验。并由山西侯马试产了约200辆JT6120大客车装用空气悬架,后因种种原因,该车型没有继续生产。在此期间由重庆公路所和沈阳飞机制造公司起草了我国的空气弹簧、高度控制阀国家标准。(4) 19872000年期间,我国改革开放,引进了国外先进客车在国内生产,最具代表性的是: 德国的尼奥普兰,在北京永定机械厂(618厂)生产。 德国的凯斯鲍尔,在合肥淝河汽车厂生产。 中日合资的东风

8、日产柴,在杭州生产RB46客车底盘。这些客车或底盘都有先进的空气悬架设计,但关键的零部件都是进口件,如气囊、高度阀、减振器、铰接头等。在这期间,国外的一些空气悬架供应商也开始进入国内市场,最先进入的是美国纽威,大批量供给厦门大金龙装车,还有德国ZF公司在苏州设厂,供应先进的空气悬架和前、后桥。(5) 2002年交通部发布了JT/T325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规定了高档客车必须装用空气悬架,这就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客车空气悬架的大发展,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普及率也很高。二、现状1、国外(1) 空气悬架技术已很成熟,已普遍用于各个领域(2) 大、中型客车 空气悬架占有率:欧洲100%北美80%

9、初始成本,与板簧悬架对比:欧洲增加50%北美增加100%但使用成本降低,包括底盘及车身等零部件损坏较少是主要因素。(3)重型牵引车头、半挂车等,几乎全部采用空气悬架,原因: 门对门运输,要求货台与汽车货箱离地高度一致,便于装卸。 因动载系数降低,可减小重轴荷对路面的破坏。 保护货物,改善平顺性。目前空气悬架已向轻型客、货车扩展,如依维柯、柯斯特。(4)轿车:50年来只有奔驰600坚持采用空气悬架,但目前又有马自达6、凯迪拉克、新的奥迪A6等采用空气悬架。2、国内(1)主要市场在大、中型客车,包括城际、旅游、公交等领域,所占份额2022%。初始成本比板簧悬架增加45倍,如:板簧悬架:多片簧45千

10、元/辆份少片簧67千元/辆份空气悬架:板簧导向臂或单摆臂22.5万元/辆份四连杆纵臂或独立悬架33.5万元/辆份(2)曾经大量用于举升桥,原因来自交通部规定轴荷限制(每桥10吨),后因用户弄虚作假(核查完之后就举升不放,仍超载),交通部不给承认是“桥”,产量大减。(3)载货汽车,包括牵引车、半挂车等还几乎没有采用(深圳“中集”公司出口的半挂车有少量采用)。轻型客车也只有极少数采用,因没有气源,改装成本更高。轿车完全没有采用,只有少数公司正在研发。(4)国内已建立了相当数量的空气悬架供应(制造)商,如:1)北京柯布克集团2)北京公路机械车辆公司(精瑞)3)上海科曼以上三家各自年产销售额已达到1亿

11、以上4)北京精德精5)北京驰创达6)北京塔海尔(独资)7)苏州瑞泰特8)江苏丹阳畅通9)十堰东风悬架弹簧公司(板簧和气悬)10)郑州宇通客车(自供)11)长春一汽(自供)12)株洲时代新材料公司13)青岛四方车辆公司此外,还有一些空气悬架零部件供应商,如重庆卡孚(重汽配,德国瓦布克产品)等。(5)主要的关键部件,仍采用进口件(通过国内代理商),主要有: 空气弹簧(气囊):德国康蒂特克(大陆)美国凡士通、古特异尔 高度阀:德国瓦布克、卡诺尔;美国巴斯德 减振器:德国萨克斯 电控系统(ECAS):德国瓦布克也有一些高档客车,整个空气悬架采用进口件,如:德国的ZF、福伊特的独立悬架,以及门式桥等。国

12、内的供应商,虽然开发的是自主产权产品,但多数为仿造,独创的很少。三、发展趋势1、基本的组成、结构、元件没有太大变化,主要在品质(质量)、可靠性等方面不断有所提高。2、导向杆系主要在于柔性铰接头提高可靠性、耐久性。此外,通过对汽车K&C特性(运动和顺从特性)的研究,采用柔性杆系,使悬架运动学更优越,有利于汽车操稳性的控制。主要在轿车独立悬架应用。3、高度控制阀采用电子控制系统(ECAS),分为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1)开环控制(驾驶员控制):如下跪、举升;(2)闭环控制(自动):如侧倾(左、右通路自动隔离后加定时控制;充气补偿)、纵倾(充气补偿),都属于姿态控制。感载阀控制气压、举升承载

13、桥。我国采购瓦布克产品应用于客车。4、阻尼控制:(1)减振器阻尼系数调节方法有: 电磁流变液,由电磁感应线圈控制; 电磁阀控制节流孔开闭,位于活塞或缸顶两种; 空气弹簧气压控制节流孔开闭,位于缸顶。(2)调节方式有: 开环; 闭环。(3)控制的信息来自: 簧载质量变化(空载、满载); 路面不平度(好路、坏路),若实现实时控制即成为半主动悬架。*据了解萨克斯公司有可调阻尼减振器供货,很希望我国空气悬架行业能试用,使技术水平提高一大步。*河南淅川减振器厂已试验气压控制阻尼的减振器。5、向主动(自适应)悬架发展,已有少数轿车达到应用阶段:(1)姿态、阻尼都实现了闭环控制;(2)弹性元件的刚度或附加反力可控,即,通过电液伺服系统和作动器施加反力,使路面对车身的冲击(或加速度)达到最小,即达到弹性力的闭环控制。(3)悬架系统已从“无源”的变成“有源”的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平顺性。但能源消耗大,初始成本和使用成本都很高。(4)纯空气悬架响应太慢,往往是改用油气悬架,或另加液压的作动器。6、我国虽广泛应用了空气悬架,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关键件仍依靠进口,因而成本高,影响了空气悬架的普及率,与欧洲、北美比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