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2004年制订,2006年修订)课程编号:英文名:PublicManagement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前置课: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后置课: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专题、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学分:4学分课时:64学时主讲教师:金志云选定教材:黎民.公共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课程概述:公共管理学是管理学科公共管理类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主干课程。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依法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管理活动。公共管理学是突破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界限,把当代经济学、管理学、政策分析、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

2、相关理论和方法融合到公共管理的研究之中,而形成的一门科际整合的应用性学科。公共管理学研究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其目的是促使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它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我国则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从形式上看,公共管理学的产生,是西方国家政府在财政上摆脱赤字、在组织上摆脱僵化的官僚制窠臼、在政治上摆脱信任危机的直接产物,但其实质,是在科技革命和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人类寻求与知识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相适应的、新的公共生活治理形态的一种积极努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共管理学既是一门学科的知识体系,也是一种新的时代文明。主要内容包括

3、公共管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依据,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公共管理的组织主体与个人主体、公共管理职能与过程、公共管理的绩效、公共管理的责任与监控、公共物品管理、公共管理的新策略等。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力求反映国内外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和新信息,以提供多视角的思考空间,使学生掌握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了解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开拓视野,更新观念,了解当代西方国家公共管理学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并对当代中国的行政改革取向做出判断;增强个人适应社会、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公共管理理论,提高公共事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方法:本课程坚持“对话”、“分享”的教学理念,在对

4、基础知识点、重点、难点精讲的基础上,采用多媒体教学及充分运用影音等资料扩大教学信息量;进行案例教学、情境模拟教学等教学形式,加大对学生的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团队技能的训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课堂责任,师生共同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与此同时,积极挖掘课堂中的隐性知识,进行启发式与反思式教学。课堂教授和课下自学相结合,以课堂教授为主,辅以适当的其他助学教学方法。在课堂讲授中教给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思路和方法,突出重点、难点的解释和梳理,根据不同学生的理解实施个别辅导;在教学辅导中紧密结合公共管理工作的实践,在认真分析经典与较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开展问题

5、讨论,鼓励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进行课堂团队学习及课堂责任评估是本课程教学的重要特色。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第一章绪论课时分配:6学时教学要求:引导学生了解公共管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内在依据,重点理解公共物品理论、公共管理和公共管理学的含义,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深刻掌握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对现实社会中的管理进行分类与评价,难点是传统行政学的局限。初步树立“亲市场”的学科立场,领悟公共管理学内在的民主平等精神和科学务实品格。教学内容:一、公共管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内在依据1 .作为独立学科的基本条件2 .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本质区别3 .传统行政学的局限4 .现代社会变迁推动公共

6、管理发展二、公共管理学的内涵和研究方法1 .公共物品、公共事务与公共管理的涵义2 .公共管理学的涵义与学科特点3 .公共管理的构成要素4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内容5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及研究方法三、公共管理学与中国的发展1 .从市场经济方面分析公共管理对中国的影响2 .从社会发展方面分析公共管理对中国的影响思考题:1 .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何区别?2 .传统行政学在公共管理上存在哪些局限?3 .如何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4 .怎样理解公共管理学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5 .怎样理解公共管理学与中国市场经济的关系?6 .当前的公共管理学有哪些特点?第二章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课时分配:8学

7、时教学要求:本章是具体了解公共管理学的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多学科背景的最重要部分。要求学生深刻领会公共管理学的管理学、经济学渊源特别是理解公共选择理论等有一定难度的内容,对公共管理学的发展脉络作全面梳理,对不同时期的特征作把握,重点掌握威尔逊、韦伯的主要观点。深刻掌握新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把握其特点并对其客观评析。教学内容:一、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渊源1 .管理理论的贡献2 .当代经济学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政府失败论代理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二、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历程1 .公共行政时期威尔逊的"政治与行政二分”观点韦伯的科层制古德诺与古利克的观点达尔的批判2 .公共管理时期三、

8、新公共管理1 .主要工业化国家的新公共管理模式2 .对新公共管理的评析思考题:1 .试分析公共选择理论对公共管理学的意义。2 .综述政府失败论的主要内容及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启示。3 .阅读公共行政之研究一文,谈谈"政治与行政二分”观点的学术意义。4 .怎样理解韦伯的科层制对公共行政学发展的意义?5 .试对新公共管理思潮和实践模式进行评价。第三章公共管理的主体(上):公共组织课时分配:8学时教学要求:引导学生认识公共管理的主体,即政府、非营利组织的含义和类型,理解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中政府的基本职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和作用;重点与难点是掌握政府的性质与作用、政府与市场、企业、社会的关

9、系,掌握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特征及作用、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并能结合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具体实践进行分析。教学内容:一、公共组织概述1 .公共组织的涵义及要素2 .公共组织的性质3 .公共组织的类型与作用二、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角色1 .政府的涵义及主要类型2 .政府的性质与作用3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4 .政府与企业的关系5 .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三、公共管理中的非营利组织1 .非营利组织概述2 .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与局限3,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与趋势4 .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困境与对策思考题:1,什么是公共组织?它与非公共组织有何区别?2 .如何认识政府职能的有限性?3 .传统公共组织面临哪些困境?4 .

10、如何规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5 .政府与社会应该建立怎样的关系才能彼此良性互动?6 .如何理解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官民二重性”特征?第四章公共管理的主体(下):公共管理者课时分配:6学时教学要求:在对公共管理者进行访谈并对访谈记录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掌握有效管理者的相关理论,揭示有效管理者与成功管理者异同,难点是对成功的管理者进行质和量的探讨。理解现实公共管理系统的复杂性,掌握公共管理者应扮演的角色与技能,能初步运用公共管理者职业生涯及规划的基本知识进行事业发展规划,培养积累成功资源的意识。教学内容:一、有效管理者的理论综述1 .八种研究有效管理者的知能和角色的途径2 .管理者的十大角色一一明茨

11、伯格的观点3 .奎恩等人的观点4 .管理能力理论(Managerialcompetencies)5,帕金森和彼得的研究:无效或低效的管理者二、有效管理者与成功管理者的关系1 .含义与结论2,对结论的佐证3 .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对成功进行质和量的分析三、公共管理者的角色与知能1,波兹曼和史陶斯曼有效的公共管理者理论4 .公共管理者的主要技能四、公共管理者的职业生涯规划思考题:1 .如何区分成功管理者与有效的管理者?2 .结合你的电话访谈记录,谈谈影响管理者晋升的要素,以及作为公共管理者应具备哪些知能?3 .对于中国的公务员,哪种技能是最欠缺,哪种技能是最重要的?为什么?第五章公共管理职能与过程课

12、时分配:8学时教学要求:本章综合了公共管理的职能与公共管理的过程两个基本方面。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公共管理职能的历史演变,特别是市场经济中的公共管理职能,难点是界定特定历史阶段公共管理职能的限度。理解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与评估的各个环节的特点与要求;运用公共政策制定、执行与评估的基本理论分析我国的某一具体公共政策;进行公共管理中的领导、激励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内容:一、公共管理职能概述1 .公共管理职能的涵义及其形成原因2 .公共部门的程序性职能3 .公共部门的任务性职能二、公共管理职能的历史演变1 .传统社会的公共管理职能2 .西方国家公共管理职能及其变迁3 .建国后中国公共管理职能的嬉变三、

13、市场经济中的公共管理职能1 .市场机制的缺陷2 .市场经济中公共管理职能的内容3 .公共管理职能的限度四、公共管理的过程4 .公共管理中的领导5 .公共管理中的激励与控制思考题:1 .比较公共管理的程序性职能与任务性职能?2 .试分析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管理职能体系的确定依据、构成及其可能范围。3 .试述可能对公共政策产生重要影响的环境因素。4 .试分析资本主义不同发展阶段公共管理职能的形成背景,并说明其各自特点。5 .结合案例某市政府的“有为”与“无为”,说明当前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趋势。第六章公共管理的绩效课时分配:8学时教学要求:理解绩效管理的含义和特性;重点掌握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的标准、方法

14、,突破公共管理绩效指标体系设计的难点,掌握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新取向及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困境与出路,特别是能在阅读大量学术论文的基础上能初步科学分析当前我国政府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掌握目标管理的优缺点及在政府部门运用的局限。教学内容:一、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概述1 .绩效的含义2 .绩效管理的涵义3 .绩效管理在公共管理中的意义和作用二、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1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指标的选择2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新取向3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三、公共管理绩效的改进4 .影响公共部门绩效的因素5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困境6 .改进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策略四、公共部门的目标管理

15、1 .目标管理的涵义2 .目标管理的过程3 .目标管理的优缺点和在公共部门应用的局限思考题:1 .什么是绩效?什么是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2 .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有何作用?3 .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存在哪些困难?4 .试述目标管理的优缺点及其在公共部门应用的局限。第七章公共管理的责任与监控课时分配:6学时教学要求:重点理解公共权力的形成与发展,识记公共权力的概念与性质,难点是公共权力形成的不同学科的观点以及领会公共权力与公共责任的统一。分析公共责任的性质与落实,应用公共权力监控的概念及监控机制。在此基础上,能综合运用上述知识对现实中的问题,如“问责制”等进行分析。教学内容:一、公共权力与公共责任1

16、 .公共组织发展及公共权力的形成2 .公共权力的内涵及其特性3 .公共权力与公共责任的统一二、公共责任的性质与落实1 .责任的概念2 .公共责任的性质3 .公共责任的落实三、公共权力的监控1 .对公共权力监控的含义2 .公共权力监控的机制3 .正确处理公共权力监控中的问题思考题:1 .与一般权力相比,公共权力有哪些特性?2 .何谓责任、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3 .如何理解权力与责任的统一?4 .就公共权力监控中的问题谈谈你自己的看法。5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问责制”的看法。第八章公共物品管理课时分配:6学时教学要求:简单复习公共物品的涵义、特性、类型;掌握判别公共物品的步骤,重点了解公共物品供给

17、的特点,难点是理解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条件,分析官僚主义与公共物品的供给的关系,比较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两种方式。并能对某一具体物品供给的效率进行分析。教学内容:一、公共物品的涵义与类型1 .公共物品的涵义2 .公共物品的特性3 .判别公共物品的步骤4 .公共物品的类型5 .私人部门供给的无效率二、公共物品的供给及供给方式1 .公共物品供给的特点2 .官僚主义与公共物品的供给3 .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条件4 .混合物品5 .公共物品供给的变化趋势三、公共物品管理中的政府行为6 .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方式7 .改革政府在公共物品管理中的行为思考题:1 .简述公共物品的基本特性。2 .为什么公共物品应由政

18、府提供?公共物品有效供给实现的标志是什么?3 .什么叫免费搭便车?如何解决“搭便车”的问题。4 .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有哪两种基本方式?5 .为什么说政府直接供给不等于政府直接生产?第九章公共管理的新策略课时分配:8学时教学要求:引导学生认识公共服务民营化的内涵,政府再造运动和企业型政府的含义,战略管理的含义;理解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再认识,重点掌握公共管理引入市场机制的目的与实质,民营化的目的与类型,难点是企业型政府的特征与实施策略,战略管理的特征及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过程;掌握公共管理引入市场机制的条件与形式,公共服务民营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企业型政府”模式重塑政府的实践及启示,公共部门实施战略管理应注意的基本问题。教学内容:一、公共服务的民营化1 .民营化的内涵与目的2 .民营化的类型3 .民营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二、以“企业精神”重塑政府1 .政府再造运动与“企业型政府”的提出2 .“企业型”政府的基本思想企业家、企业家精神与公共企业家企业型政府的含义与特征企业型政府的实施策略3 .以“企业型政府”模式重塑政府的实践及启示三、公共管理中战略管理的应用1 .战略管理的含义和特征2 .公共部门引入战略管理的意义3 .公共部门实施战略管理的过程4 .公共部门实施战略管理应注意的问题思考题:1 .试分析我国公共管理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