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徐州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徐州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徐州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徐州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一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冠冕(mi&D天娇(jiq)o断章取义矫揉造作B.瞥(pi见恪(ke)守形销骨立箪食壶浆C.忧地(q1旁弩(WU)荡然无存不醒人事D.逞(cheng能筵(yen)席相得益彰百/、及义卜V列关于文学文化常I只表述不止确的一项是()1.2.A.我国古代科举制中有“连中三元”的说法,“三元”分别指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考第一名,称为“连中三元”。B.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艾青,原名蒋正涵,现当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大堰

2、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等;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是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C.“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所称颂,如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D.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3 .古诗词赏析。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以抒情

3、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百花残”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B.颔联诗人运用夸张、双关写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至死不渝的爱情追求。后来这两句常用来表现忠贞不二的执着和无私奉献、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C.颈联中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但愁”“应觉”均是诗人猜测之语,担心、怜惜之情尽显,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D.尾联借神话故事表达关切之情。意为对方居住不远,希望有人前去传递书信。流露出诗人与恋人无法常见面,只能靠书信传情的无奈。、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

4、10.0分)4 .古诗文默与。,爱上层楼。爱上层楼,第1页,共12页溪云初起日沉阁,。,病树前头万木春。?雪拥蓝关马不前。,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水调歌头中表达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并体现词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词句是,O三、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5 .根据上下文,回答问题。一个人的快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与人妥帖相处。而如何与他人相处?礼记中有句话很值得(借鉴鉴赏):“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老祖先这话啥意思?很简单,就是说对喜欢的人,要知道他的短处;对厌恶的人,要知道他的长处。反复(品味品位),愈觉精妙,真是一语中的。对于喜欢的人,知其短处,就不会因喜欢而障目盲从

5、;对于讨厌的人,知其长处,理智战胜情感,也就不会一味排斥了。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四、名著导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6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各题。次日,两个承局催得林冲穿了衣裳,拿了那口刀,往太尉府中去。进得到厅前,林冲立住了脚。两个道:“太尉在里面后堂内坐地。”林冲只得随二人转入屏风,至后堂。林冲又住了脚。两个又道:“太尉直在里面等你,叫引教头进来。”林冲只得又随二人过了两三重门,到一个去处,一周遭都是绿栏杆。两个又引林冲到堂前,说道:“教头,你只在此少待。等我入去禀太尉。”林冲拿着刀,立在檐前。两个人自入去了。一盏茶时,不见出来,林冲心疑。探头入帘

6、看时,只见四个青字“白虎节堂”。林冲猛省道:“这节堂是商议军机大事处,如何敢无故辄入?”急待回身,只听的靴履响、脚步鸣,一个人从外面入来。林冲看时,不是别人,却是本管高太尉。林冲见了,执刀向前声喏。太尉喝道:“林冲,你又无呼唤,安敢辄入白虎节堂!你知法度否?你手里拿着刀,莫非来刺杀下官?”林冲躬身禀道:“恩相,恰才蒙两个承局呼唤林冲,将刀来比看。"太尉喝道:“承局在那里?”林冲道:“恩相,他两个已投堂里去了。”太尉道:“胡说!甚么承局敢进我府堂里去。左右,与我拿下这厮!”说犹未了,旁边耳房里走出二十余人,把林冲横推倒拽。高太尉大怒道:“你既是禁军教头,法度也还不知道。因何手执利刃,故

7、入节堂,欲杀本官?”叫左右把林冲推下。(有删改)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内容。结合选文,简要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水浒传108将聚义梁山的原因有多种,请结合名著,写出其中的四种及对应的一个人物。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6.0分)7 .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各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食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碰,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

8、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乙】第2页,共12页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蜃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狭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

9、者未之知也。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一处)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答此是日,更定矣飞沙走砾而此地适与余近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加回的一项是A.湖中人鸟声俱绝.B.是日更.定矣C.冻风时作.D.然徒步则汗出狭背猿则百叫无绝.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作亭者谁然则北通巫峡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六、现代文阅读(本

10、大题共2小题,共28.0分)8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各题。我爱我的国徐州市某中学某班开展“我爱我的国”主题班会活动,同学们展示了自己搜集的材料。材料一: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是一部爱国主义题材的动漫作品,放在视频分享网站B站后引发很多年轻人的追捧,其中的经典台词“每一个兔子都有大国梦”不胫而走,“幸福并感激着”“此生无悔入华夏”“厉害了我的国”弹幕上“泪目”刷屏。凭借弹幕这种看似“众声喧哗”的方式,青年人在网络上大声表达正能量。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小粉红”(网络爱国青年)、“小青马”(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群体蓬勃兴起,他们“肤白貌美三观正,爱国也要萌萌哒”。材料三:2019年8月2日,

11、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及香港青年发展委员会资助的“香港青年学生北京交流团“应邀来神玉艺术馆参访。寻找心灵回归,爱港、爱国、爱中华文化,走中华文明之路,寻中华文化之根受到广泛关注。来自香港大学、中学的青年学生们参观了神玉艺术馆的中华文明之路,同学们见证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没有断代的玉文化,接受了一场中国传统文化、文明发展与艺术巅峰高度结合的文化洗礼。第3页,共12页参观完艺术馆,同学们都被祖国孕育出的伟大文明成果所震撼。同学们表示:这是一次中华民族的寻根之旅,也是一次精神的回归。通过参观,我们增强了对祖国历史的了解和对中华文明、传统文化的认知,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一位来自香港的年轻学子在参观结束

12、后表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代的圣哲先贤的智慧令我们敬仰,我们祖国的文化底蕴如此深厚,我们的根在这里,我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请认真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写出两条你的探究结果。在培养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方面,材料三带给我们什么启示?请写出两条。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想怎样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请用一种合适的方式具体表达出来。9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各题。转身李汉荣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曾经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车。

13、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边的年轻人。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我挡着你了。”我被感动了,竟然只顾欣赏这张善良、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江南的表情,水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诚挚的心情告诉他。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动的人头,闪动的各色衣服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满野花:灯芯花、野草莓花、苜蓿花、蒲公英花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柏树、桦树和茂密灌木覆盖。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似已进古代,入了

14、那“拈花微笑”的仙境。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但我不便过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于是我停下来,给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欣赏着她的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的一瞥里只得到“好看”的朦胧感觉。也许,或者是一定的,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这一次,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十分的失落和惆怅。怎么办呢?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细些。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一个像野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我记起了泰戈尔的诗句:“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

15、”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的方向走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一个三岔路口。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哪一条路径。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都不能踏上的路径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来,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衣服褴褛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给他。可是来到南大街,已看不见他,于是我在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都没有找到。最后我来到丁字路口,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转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但苦难的

16、身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于是我把防寒的衣服披在了这位贫苦的老人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能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能稍稍回升。我由此想到,亚洲的穷人,非洲的穷人,全世界的穷人,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一转身,他们到哪里去了?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褛的衣襟,或者握着那空空的手,仔细看看他们的眼第4页,共12页睛?他们到哪里去了?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一转身变成散文,羊

17、群一转身变成羊毛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作者选取了三幅画面加以精雕细刻,仔细阅读文本,填写下来。地点发生的事回向一火车站回向二回向二“我”没有找到转身而去的乞丐,把爱心献给了他人。标题“转身”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叙述。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第四段划线句子。灯芯花、野草莓花、苜蓿花、蒲公英花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段“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一句中,“打捞”就是“寻找”的意思,它与“人海”相呼应,显得别致而生动。B.第段“转身,就是永别”这句话,表达了一种颇为耐人寻味的人生

18、感受,同时也自然地引出下文。C.从第段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的处事态度:即使是对擦肩而过的陌生乞丐,也应给他们力所能及的关爱。D.本文主要采用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深刻揭示了“转身”的内在意蕴,使文章的立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让人读之耳目一新。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3.0分)10.题目:青春需要雕琢树要成才,需要园丁的修剪;玉要成器,需要工匠的打磨。青春,同样需要雕琢,才会绽放绚丽的光彩。要求:以“青春需要雕琢”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文中不得出现透露考生个人身份的信息。第5页,共12页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A.有误,“天娇”应写作“天骄”;

19、B.正确;C.有误,“不醒人事”应写作“不省人事”;D.有误,“筵席”的“筵”应读作“ym"。故选:Bo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要熟记拼写规则,形似字,误读字、生僻字易错读音,字形要掌握准确的书写。此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形近字的字音及字形的辨析。解答此类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要注意字词的音形义。2 .【答案】C【解析】ABD.正确;C.有误,范仲淹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故选:C。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学常识的把握,根据积累作答。文学常识浩如烟海,考生不应茫然无措,而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备考:1、粗读原著,加深记忆。由于时间紧,内容多,在备考时考生往往只凭一些简单的复习资料来识记,

20、其结果往往是基础薄弱,识记模糊,答题时会关公战秦琼,张冠李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珍惜时间的原则下,粗略读读原著,或读读作品梗概,对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及主要内容稍作了解。这样有助于加深记忆。2、以课本为着力点,向课外拓展。文学常识一般会以课本内容为主。因此,考生要重视梳理课本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常识,对课本后的附录绝不能等闲视之。在熟悉课本上的文学常识的上,适当向课外拓展。3、构建文学常识知识网络。要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这四大文学体裁方面,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分别找出最能代表该时期(或国度)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构建自己的文常网络。3 .【答案】B【解析】ACD,正确。B.有误,颔联的修辞是比

21、喻和双关,以“蚕丝”喻情思,再以“蜡泪”喻相思之泪。故选:Bo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首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在聚散两依依中突出别离的苦痛。颔联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颈联从诗人体贴关切的角度推测想象出对方的相思之苦。尾联,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

22、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4 .【答案】【小题1】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第6页,共12页【小题2】山雨欲来风满楼【小题3】沉舟侧畔千帆过【小题4】云横秦岭家何在【小题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小题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解析】答案:(1)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重点字:滋)(2)山雨欲来风满楼(3)沉舟侧畔千帆过(重点字:畔)(4)云横秦岭家何在(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重点字:繁)(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重点字:婵)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解答此类题

23、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字。做好本题关键平时要扎实积累课本中出现的重点诗文名篇。5 .【答案】【小题1】借鉴【小题2】品味【解析】答案:(1)借鉴品味(2)一个人是否快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与人妥帖相处。(1)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借鉴和鉴赏:“借鉴”指把别的人或事当镜子,对照自己,吸取经验或教训,以便取长补短;“鉴赏”指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品味和品位:“品味”指尝试滋味、品尝;“品位”泛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2)本题考查病句修改。搭配不当“一个人的快乐”指一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与人妥帖相处”是两面,此处一面对两

24、面,故将“一个人的快乐”改为“一个人是否快乐”。词语的辨析,需要在平时多积累,多记忆那些易错易混淆的词。6 .【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的是对名著内容的概括。选段的人物的林冲,结合“林冲,你又无呼唤,安敢辄入白虎节堂”可知写了林冲闯入白虎堂的事情,据此进行概括即可。(2)本题考查的是对名著人物形象的分析。从林冲被高太尉引诱持刀入白虎堂可以看出林冲对人太过信任,缺乏思考,没有心计,很率直单纯。从林冲听说太尉召唤即去可以看出林冲性格软弱等,据此整理回答即可。(3)本题考查的是对名著内容的把握。首先要明确水浒传中有几种上梁山的原因,然后列举出其中的四种,并联系原著,写出一个能体现其中一种人的名

25、字即可,联系原著可知水浒传写了其中的四种人是:被自己人陷害,被官府陷害,被俘上山,因杀人越货触犯了法律,为逃避法律制裁不得已而上山。列举其中一种的代表人物即可。答案:(1)林冲误入白虎堂(或:林冲被诱入白虎堂。或:高太尉诱林冲入白虎堂。)(2)率直单纯;小心谨慎;但对人太过信任,缺乏思考没有心计,如选段中持刀入白虎堂本身就是禁忌,林冲多次发现疑处并立住脚,但仍一步一步走入别人所设骗局;懦弱(或软弱)隐忍,如:听说太尉召唤即去,在太尉前“声喏”“躬身禀道”等。(3)第一种:被自己人陷害-以卢俊义为代表;第二种:被官府(或者与官府有勾结的人)陷害,被迫上山-以林冲为代表;第三种:被俘上山,由于个人

26、意志、信仰不坚定,第7页,共12页甘愿为梁山效力-以关胜为代表;第四种:因杀人越货触犯了法律,为逃避法律制裁不得已而上山-以晁盖、吴用等人为代表。【小题2【小题3】【解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结合积累作答。对于考试范围中提到的中外名著,一定要读,要熟读。对于书中重点塑造的人物形象,某个人物的经典故事,语言风格,思想意义等一定要了然于心。可以用表格或画图的形式把书的故事脉络理顺,帮助理解。7 .【答案】【小题1】客居【小题2这【小题3】使飞【小题4】正好【小题5】A【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句意为:每次冒

27、风疾行,不到百步就被迫返回。故句子断为: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句意:在此地客居。客:客居。句意:这天初更时分。是:这。句意:一刮就沙砾飞扬。飞:使飞。句意:而此地正好离我近。适:正好。(3)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

28、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A.均为“停止、消失”的意思;B.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更:还。C.作:起、兴起。/作:建造。D.然:但是。/然:如此。故选:A。(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这里的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莫,不要。更,还。句意: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重点词:始,才。而,表转折关系。句意:(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5

29、)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甲】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乙】记叙了作者游历满井所看到的早春景色,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第8页,共12页体现作者厌恶官场生活,亲近大自然的情怀。以及寄情于山石草木的潇洒之情。答案:(1)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2)客居;这;使飞;正

30、好;(3)A;(4)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5)甲文:表达了作者闲适恬静、远离世俗的雅趣,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乙文:表达了作者置身大自然时舒畅欣喜的心情,流露出其对官场沉闷生活的厌倦,淡泊名利。【参考译文】【甲】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

31、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情地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乙】燕地一带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余寒仍然很厉害。冷风时常刮起,一刮就沙砾飞扬。只能拘束在室内,想出去都不可能。每次冒风疾行,不到百步就被迫返回。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跟几个朋友一起出东直门,到满井。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自己就好像是

32、逃脱笼子的天鹅。这时河的冰面已经开始融化,波光才刚刚开始明亮,像鱼鳞似的浪纹一层一层,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光亮的样子,好像新打开的明镜,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美好的样子,好像刚擦过一样;娇艳光亮,又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的髻寰一样。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散开,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游人虽然还不是很多,但是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虽然风依旧吹的猛烈,然而走路就汗流浅背。举凡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戏水的鱼,都悠然自得,动物都透出喜悦的气息。我这才知道郊外未尝没有春天,

33、然而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不会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能无拘无束潇洒在山石草木之间游玩的,恐怕只有我这个身居闲职的人了吧。而此地正好离我近,我的郊游打算从这里开始,怎能没有记述?这是明万历二十七年二月啊。“之”的用法: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孔子云:“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8 .【答案】【小题1】(1)材料一讲述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是一部爱国主义题材的动漫作品,放在视频分享网站B站后引发很多年轻

34、人的追捧,由此可见:轻松活泼的方式也可以传播和弘扬爱国主文精神、年轻人可以用他们特有的方式爱国,成为线上线下,网内网外弘扬正能量的生力军。材料二讲述我国“小粉红”(网络爱国青年)“小青马”(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群体爱国也要萌萌哒",由此可见:网络上的爱国主第9页,共12页义教育空间正在得到关注和加强。(2)由“香港大学、中学的青年学生们参观了神玉艺术馆的中华文明之路”可得到启示:应让国人从小到大接受爱国主义和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可以与传统文化、历史文明发展等教育相结合。也可得出让爱国教育渗透到学习、生活方方面面,让保护传承爱国主义精神的文化成为人们的自觉力量等启示,言之有理即可。(3)

35、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如何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也就是要选择一种具体的方式来实践爱国主义热情。方式和途径很多,例如:为祖国认真努力学习,看见国旗,立正敬礼,唱国歌时,态度端正用心,充满感情。积极参加国庆节日,敢于表达爱国热情等等。答案:(1)示例一:轻松活泼的方式也可以传播和弘扬爱国主文精神;示例二:网络上的爱国主义教育空间正在得到关注和加强;示例三:可根据青少年接受知识的特点、规律和心理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示例四:年轻人可以用他们特有的方式爱国,成为线上线下,网内网外弘扬正能量的生力军。(2)示例一:应让国人从小到大接受爱国主义和价值观教育;示例二:在生活中时时感受“沉浸式”教育,从而形成对国家

36、的强然自豪感;示例三:要让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示例四:要让保护传承爱国主义精神的文化成为人们的自觉力量;示例五:爱国主义可以与传统文化、历史文明发展等教育相结合,使得青少年接受传统文化洗礼,开辟出爱国主义教育新路径。(3)示例一:立下志向,为祖国认真努力学习。示例二:看见国旗,立正敬礼,示例三:唱国歌时,态度端正用心,充满感情。【小题2【小题3】【解析】本题为以爱国为主题的材料阅读题,考查对材料探究分析的能力,阅读启示能力,发表看法的能力。阅读启示类习题,首先要理解文章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围绕文章表达的观点、情感来回答,注意语言通顺。9 .【答案】【小题

37、1】被“我”踩了的年轻人反向“我”道歉,等“我”想回谢时,他已转身离开。【小题2】秦岭深处【小题3】美丽的女孩只在“我”匆匆一瞥后便消失在命运的路径。【小题4】大街上【小题5】【解析】(1)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概括能力。第题可由第段“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得出答案:秦岭深处。第题可由第段“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衣服褴褛的中年乞丐”得出答案:大街上。第题可用“人+事+结果”的模式概括第段事件为:被“我”踩了的年轻人反向“我”道歉,等“我”想回谢时,他已转身离开。第题可将第段的事件概括为:美丽的女孩只在“我”匆匆一瞥后便消失在命运的路径。(2)本题考查对标题含义的理解。标题往往

38、传达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表层含义指标题在文中所指的内容;深层含义指标题的引申义,需要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及第10页,共12页主题来领悟。“转身”本义指转过身子,联系文章内容,本文指的是人们在人生路途中与美好事物相逢相遇的短暂(或失去美好事物的迅速)。(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以及修辞手法的作用。需要阅读相关语句,辨别修辞手法,然后用修辞手法的作用答题模式进行解答。答题格式为:修辞手法+对象的特点。这里划线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把“路下面的小河”比作“镜”“绸”“母亲轻唤谁的乳名”,突出小河的清澈、温柔,用比喻的修辞,写出这儿

39、的美丽,突出“我”对秦岭的喜爱之情。(4)本题考查段落作用分析。此题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在结构上,本段有总结全文的作用。在内容上,这一段运用了夸张、比喻的手法,“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一转身变成散文,羊群一转身变成毛衣”写出了转变之快;“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写出了作者失去美好事物的迅速的惋惜之情,深化文章的主旨。(5)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ABC.正确。D.有误,本文主要采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故选:Do答案:(1)秦岭深处大街上被“我”踩了的年轻人反向“我”道歉,等“我”想回谢时,他已转身离开。美丽的女孩只在“我”匆匆

40、一瞥后便消失在命运的路径。(2) “转身”原指“转过身子看后面或侧面的东西”,在文中既指真正的“转身”,还指人们在人生路途中与美好事物相逢机遇的短暂或失去美好事物的迅速。(3)这一句运用比喻与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河比喻成镜子与绸缎,“母亲轻唤乳名”等词语赋予小河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河流水的清澈平静、流水声悦耳动听,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平静与愉悦和对小河的喜爱之情。(4)结构上:总结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深化主旨,把前文的真实的“转身”瞬间,升华到人生的种种时间变化,指出人生中美好的东西都是稍纵即逝的,要格外懂得珍惜,呼唤人们珍惜爱护当前的“真善美”,使文章主题进一步深化升华。(5)D文

41、章描写了三次“转身”的动人情景:在车站,善良的年轻人转身没入人群,我来不及道歉;秦岭深处,一个美丽的女孩转身消失在命运的路径;南大街路口,我想帮助的一位贫苦的中年乞丐转身而逝。一转身,消失的东西太多太多。结尾段通常的作用:结构上:1、总结上文。2、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3、照应题目、照应开头、前文。内容上:1、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2、深化文章中心,抒发作者什么感悟或者情感。3、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品质、精神或性格。4、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5、引起读者的注意、思考。10.【答案】【例文】青春需要雕琢青春是一个代名词,代指正在成长的树木,振翅欲飞的鸟儿或雕琢一半的玉石。有人说青春不需要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