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2)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5/1/a533f8db-eaf6-498f-a38b-9c5faf9f6571/a533f8db-eaf6-498f-a38b-9c5faf9f65711.gif)
![统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2)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5/1/a533f8db-eaf6-498f-a38b-9c5faf9f6571/a533f8db-eaf6-498f-a38b-9c5faf9f65712.gif)
![统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2)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5/1/a533f8db-eaf6-498f-a38b-9c5faf9f6571/a533f8db-eaf6-498f-a38b-9c5faf9f65713.gif)
![统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2)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5/1/a533f8db-eaf6-498f-a38b-9c5faf9f6571/a533f8db-eaf6-498f-a38b-9c5faf9f65714.gif)
![统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2)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5/1/a533f8db-eaf6-498f-a38b-9c5faf9f6571/a533f8db-eaf6-498f-a38b-9c5faf9f6571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二学期全册教案备课人:教学设计目录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3教学进度计划 6第一单元 71 古诗三首 72 祖父的园子 123 * 月是故乡明 154* 梅花魂 18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23习作:那一刻, 我长大了 25语文园地一 27第二单元 305 草船借箭 306 景阳冈 327 * 猴王出世 358 * 红楼春趣 38口语交际:我们都来演一演 41习作:写读后感 43语文园地二 46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 品百味人生 48第三单元 51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51汉字真有趣 51我爱你,汉字 56第四单元 619 古诗三首 6110 军神
2、6811 青山处处埋忠骨 7212 清贫 76习作:他陶醉了 79语文园地四 82第五单元 8513 人物描写一组 8514 刷子李 89习作例文: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 93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95第六单元 9915 自相矛盾 9916 田忌赛马 10117 跳水 107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 111语文园地六 114第七单元 11718 威尼斯的小艇 11719 牧场之国 12120 金字塔 123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 124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127语文园地七 130第八单元 13321 杨氏之子 13322 手指 13923 * 童年的发现 144习作:漫画的启示 149
3、语文园地八 151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随着新课标、新教材的相继使用,语文教学要实现“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向“工 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转变,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以整体推进课程改革为核心,深 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并以之为指导,开展以课题研究为重点的教育教学研究,深化 课堂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重新认识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它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地位、 作用,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和要求。要积极地进行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方法的改革,积 极地进行思考和研究,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 素养。着眼于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着力于加强小学生语文基础知
4、识的教学和基本 能力的训练,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的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教材分析(一)总体分析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教材于2020年春季正式使用。全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 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童年往事、古典名著之旅、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家国情怀、描写人物、思维的火花、异域风情、幽默和风趣。全册教材共安排六个语文园 地和四个口语交际。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五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第三单元是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第五单 元安排了一个习作例文”,也没再安排语文园地。本册课文安排生字时继续采用了 “识写 分流”的办法。其中要求会
5、写的字都在课文后面的田字格中一一列出,只要求认识的字安排在田字格上面的两条绿线内。所谓“只要求认识”的生字 ,在本册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认 清字形,能初步结合词语理解字义,主要帮助学生扫清阅读课文的障碍不列入生字考核范 围。(二)具体分析1 .教材结构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教材全册共有课文 23篇,其中精读课文16篇,略读课文7篇。课 文从精读到略读,按两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本册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 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词语表统一安排 在全册书的未必,以每课一组的形式呈现。生字表 1是要求认识
6、的字,200个;生字表2 是要求会写的字,150个,以供复习、检测之用。2 .教材的主要特点本册是在前八册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有一定的继承性,体现整套 教材的延续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2)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3)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4)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5)增加了古诗文和传统文化相应的文章选录,加强对学生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 教育。(6)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三、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 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 习
7、惯,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掌 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有个别学生基础较差,家长又疏于督促,还需老师加强辅导。 个别学生学习自觉性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还需要老师好好引导教育。四、教学目标1 .认200个字,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2 .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 的优美。3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5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6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
8、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7 .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8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25万字。9 .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基本方法。10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 写规范、整洁。11 .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12 .在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五、教学计划和思路(一)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二)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
9、 汉字的优美。(三)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重点)(五)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六)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 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七)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八)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25万字。(九)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十)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 书写规范、整洁。(十一)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十
10、二)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策划简 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十三)习作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1 .强化学生的习作意识。2 .加强习作形式的指导。3 .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4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风。5 .习作交流和评价,重在鼓励。教学进度计划周次教学内容备注第一周开学第1课1.古诗三首2.祖父的园子第二周3*月是故乡明4*梅花魂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习作:那一第三周都由管匚单元测试5.草船借箭第四周6.井阳冈7.猴王出世8.红楼春趣口语交际:我们都来演一演第五周习作:写读后感语文园地二快乐读书吧第二单元测试第六周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汉字真
11、肩趣我爱你,汉字第七周9.古诗二首10.军神11.青山处处埋忠骨第八周12.清贫 习作:他了语文园地四 第四单元检测第九周13.人物描写一组14.刷子李 习作例文第十周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第五单元检测15.自相矛盾第周16.田忌赛马17.跳水 习作:神F奇的探险之旅第十二周语文园地六第六单元检测18.威尼斯的小艇第十三周19.牧场之国20.金字塔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第十四周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语文园地七第七单元检测第十五周21.杨氏之子22.手指23.童年的发现第十六周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 习作:漫画的启示 语文园地八第十七周第八单元检测综合复习第十八周综合复习第十九周综合
12、复习第二十周期末检测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 认识“昼、耘”等 6 个生字 , 读准多音字“供”, 会写“昼、耘”等 4个字。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 能通过读诗句, 想象诗中的情景, 体会其中的乐趣。4. 能根据诗歌内容, 展开想象 , 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教学重点: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 能通过读诗句, 想象诗中的情景, 体会其中的乐趣。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3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同学们,谁来说说,在你眼中,童年是什么样的呢?(自由、天真、无忧无虑)在同
13、学们眼中童年真是多姿多彩! 是啊 ,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 快乐也好辛酸也罢, 都是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现在 , 老师将带领大家穿越时空, 去宋代感受一下当时人们的童年乐趣。二、初读课文, 扫清字词障碍。1 .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三首古诗, 标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 与同桌交流。2 .( 出示 7 个会认的字)1) ) 学生齐读, 注意读准“磬、陂、漪”的读音。2) ) 认读多音字“供”。3) ( 出示 4个会写的字)指名学生读, 师正音。4) 学生齐读三首古诗, 师正音。三、再读课文, 整体感知。1. 同学们 , 读完这三首古诗, 结合注释, 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呢?(有小孩子在种瓜、小
14、孩子在玩冰、牧童在吹笛子)大家读懂的还真不少,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 (板书诗题 )2. 大家从诗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四时、田园、杂兴)(1)( 出示相关资料) 四时田园杂兴是宋代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田园诗共六十首 , 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这首诗就是第三十一首。 “兴” 在这里读四声,“杂兴”就是随兴而写的诗; “四时” 在这里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题目的意思是: 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的感想。3. ) 学生齐读诗题。4. 学生再次齐读全诗, 结合注释,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1) 指名学生说说诗的意
15、思, 其他同学补充。(2) 理解词语:杂兴:随兴而写的诗。昼:白天。耘田:在田间锄草。绩麻:把麻搓成线。儿女:男女。当家: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 各管一行。童孙:孩子们。解:理解 , 懂得。供:从事。傍:靠近。阴:树荫。(3) 结合注释 , 尝试完整地将全诗的意思说出来。( 白天锄地 , 夜晚搓麻线, 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小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 但也在桑树荫附近学着种瓜。)(4) 播放纯音乐)请同学们伴着这古朴典雅的音乐, 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边读边想象 , 说一说这首诗展现出了怎样的画面。(1) 诗中先写了哪些人物?(村庄男女 )他们在做什么?(耘田、绩麻)后面还写了谁
16、?(童孙 ) 他们在做什么?(学种瓜 )(2) 诗中哪些描写让你印象深刻?(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为什么 ?(因为这两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 从哪里看出来?( 小孩子虽然不懂耕织, 但也会学着大人的样子去种瓜。) 这两句除了表现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 还表现了什么?( 农家孩子的勤劳好学 )5.( 出示相关图片)你能根据图片的提示背诵全诗吗?试一试。四、课堂小结。学到这里 , 你能说说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吗?( 展现了农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主要表达了对天真可爱、勤劳好学的农村儿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 洋溢着一种平和、宁静的气氛。历来许多诗人以描写乡村生
17、活、 田园风光著称, 写下了不朽的诗篇, 这样的诗 , 就叫田园诗。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搜集、品读更多的田园诗。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复习故知, 导入新课。1. 上节课我们穿越到了宋代, 在诗人范成大的描绘中, 我们感受到了(农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 ) 和 ( 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勤劳好学) 。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这首四时田园杂兴 ( 其三十一 ), 再次感受农忙时节农家孩子们的天真快乐。2. 接下来 , 让我们跟随另一位诗人杨万里, 去感受一下冬日里孩子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吧 !( 板书诗题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 学生齐读古诗, 划分节奏。(稚子 /金盆 /脱晓冰 , 彩丝 /穿
18、取 /当银钲。敲成/玉磬 /穿林响 , 忽作 / 玻璃 / 碎地声。 )2. 题目中的“稚子”是什么意思 ?(小孩子 ) “弄”是一个动词 , 意思应该是(玩 )。诗题告诉我们 , 这首诗主要写的是( 小孩子玩冰) 。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这个小孩子到底是怎样玩冰的吧!(1) 齐读诗的第一、二句, 结合注释 ,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早晨 , 小孩子把冰从盆里拿出来 , 把它做成一种打击乐器。)从哪里可以看出时间是早晨?(晓 )小孩子是怎么把冰做成乐器的?( 彩丝穿取: 用彩丝穿起来)( 出示图片 )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冬日的早晨, 小孩子高兴地从金属盆里小心翼翼地把冰取出来, 仔细地用
19、彩色的丝线穿起来当作银钲敲。)从这两句诗中, 可以看出这个小孩子怎样的特点?( 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2) 小孩子把冰做成乐器之后, 又有哪些举动呢?让我们一起朗读诗的第三、四句。这两句诗写了什么?(小孩子敲打 “银钲” , 声音悠远动听。)从哪里看出声音悠远?(穿林响 )为什么最后一句诗说 “忽作玻璃碎地声”?( 因为一不小心冰碎了。) 这里的 “玻璃” ,是不是指现在玻璃杯、玻璃窗的玻璃?( 不是 , 是一种玉石。) 这里把冰碎的声音比作了玉石落地破碎的声音, 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 )从这两句诗中, 你体会到了这个小孩子怎样的感情变化?(小孩子瞬间由喜笑颜开变得失望无比。)
20、 你是从哪个字体会出来的?(忽 )(3) 结合注释和我们的讲解, 你能不能试着说出全诗的意思?(清晨 , 小孩子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用彩色的丝线穿起来当作银钲敲。敲出来的响声像玉磬一样清脆, 穿过树林传得很远 , 忽然听见冰碎了, 发出了像水玉落地破碎的声音。) 这首诗表现了( 小孩子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特点) 。三、小结。多么可爱的孩子呀! 如果是你 , 会有这般奇思妙想吗?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三课时一、复习故知, 导入新课。1. 学习新知识前, 我们先请两位同学背诵一下前面学的两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 ) 、稚子弄冰。2. 前面我们已经跟着两位诗人, 从夏季到冬季, 体会到了农村
21、童孙的勤劳好学和弄冰稚子的顽皮聪明, 现在让我们随着另一位诗人雷震, 去感受乡村傍晚的童真童趣吧。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 齐读古诗 , 说一说 : 诗题“村晚”告诉我们什么 ?(地点、时间)地点在哪里?(乡村 )时间呢 ?( 傍晚 ) 所以诗题的意思就是( 乡村的傍晚) 。乡村的傍晚发生了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2. 出示相关资料, 了解作者。3. 再次齐读全诗。(1) 说说前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草、池塘、水、陂、山、落日、寒漪)7 个景物的描写 , 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出示图片 ,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 水草长满了池塘, 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青山衔着红彤彤的落日, 一
22、起把影子倒映在粼粼水波中。) 所以 , 这两句诗写的就是乡村落日之景。(2) 此时 , 谁出现在这如画的美景中了?(牧童 )他在做什么?(骑着牛 , 随意吹着短笛)从哪里看出来随意?( 短笛无腔信口吹) 怎么理解这句诗呢?( 无腔 : 没有曲调 ; 信口 : 随口。意思就是短笛是随口吹奏的, 没有曲调。) 所以后两句诗的意思就是( 回家的牧童悠闲地横坐在牛背上 , 拿着短笛随意吹着不成调的曲子) 。(3) 通过感受诗中的场景, 你觉得牧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 无忧无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对闲适自由、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的喜爱与向往之情。)(4)
23、再次有感情地齐读全诗。三、课堂小结。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 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们多姿多彩、无忧无虑的童年, 你的童年又是什么样的呢?课后写下来吧!板书设计教学反思2 祖父的园子教学目标1. 认识“蚱、啃”等 9个生字 , 读准多音字“晃”, 会写“蝴、蝶”等 13 个字 , 会写“蝴蝶、蜻蜓”等 12 个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的感情, 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的感情, 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出示蝴蝶、蚂蚱、倭瓜等园中景物的图片)同学们 , 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
24、(学生答 )如果现在你有一个大大的园子, 里面就有这些动物、植物, 你会喜欢吗?( 喜欢 ) 为什么呢?(因为动物很可爱,因为有吃不完的瓜果,因为可以在园子里玩)是啊,如果有一个这样的园子, 老师也会流连忘返呢! 不过 , 今天我们要去游览的, 不是我们自己的园子, 而是萧红笔下“祖父的园子”。 (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扫清字词障碍。1. 学生默读课文, 找出不认识的字词。2. 学生汇报 , 师指导识字:(1) 多音字“晃”:hu Tg(明晃晃)hu mg(晃动)(2) 正确区分“拔”(拔萝卜 )与“拨” (拨打 )。(3) 承 : 注意中间有三横, 不要写成两横。(4) 出示生字 )
25、指名学生带读, 注意读准字音。(5) 出示“蝴蝶、蜻蜓、蚂蚱”等词语 )学生齐读。三、再读课文, 整体感知。1 .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 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并划分段落。思考: 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充满快乐的、自由的、美丽的园子)2 . 小组讨论 : 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的哪些场景?3 .全班交流:记忆中的园子(第13自然段);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第415 自然段);园中的一切都是健康的、漂亮的、自由的(第1617自然段);在园中玩累了,可 以快乐地入梦(第1820自然段)。4 .(出示第13自然段)(1) 学生齐读, 说说祖父的园中有什么。( 昆虫 ) 有哪些昆虫
26、?( 蜜蜂、 蝴蝶、 蜻蜓、 蚂蚱 )这里着重写了哪种昆虫?(蜜蜂)作者先是运用了 ABB式的叠词,再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 了蜜蜂的可爱, 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 喜爱之情 ) 。(2) 除了昆虫, 园中还有什么?(树 )哪些树 ?(樱桃树、李子树、大榆树)着重写了 (大榆树 )。 (出示与大榆树相关的句子)仔细默读上面的句子, 找出作者描写大榆树时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拟人、比喻)有什么作用?(勾勒出大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 也写出了大榆树的活力。 )(3)再次齐读第1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此刻你正漫步园中,看到这些富有生机的景物 , 是多么陶醉啊。四、小结。祖父的园子里有蝴蝶, 有蜜
27、蜂 , 还有大榆树, 真是生机勃勃, 但是不是只有这些呢?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发现。第二课时一、复习故知, 导入新课。同学们 ,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祖父的园子, 看到了里面的小昆虫和大树。现在,我们将进一步认识祖父的园子, 看看祖父的园子里还有什么好玩的、有趣的事物。二、精读课文, 重点赏析。1 .走近祖父,感受祖父的慈爱。(出示第415自然段)学生齐读第415段,思考这部分主要写了园中的什么?(人)主要是谁?(“我”和祖父)“我”和祖父在做什么呢 ?(在园中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水。)(1) 这么看来, “我”是一个很能干的孩子啰 ?( 不是 ) 为什么 ?( 因为“我”其实并不
28、懂怎么干活, 都是在捣乱。) 从哪里看出来?( 重点词 : 瞎闹、乱钩、马马虎虎) 对于“我”这种“帮倒忙”的行为 , 祖父有没有生气?(没有 )从哪里能看出?( “祖父大笑起来”“把我叫过去 , 慢慢讲给我听”)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祖父对“我”怎么样?(疼爱)真是一位慈爱的祖父 , 怪不得“我”在园中能如此自由自在。(2) 除了这些 , “我”在园中还有哪些乐趣 ?( 摘黄瓜吃、追逐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玩 )玩腻了,“我”就去帮祖父浇菜, 怎么浇的 ?(把水往天上扬, 大喊着:“下雨啰! 下雨啰 ! ” )从此处的语言描写, 我们不难看出, “我”此刻无比快乐。2.走近园中景物,感受作者自
29、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出示第1617自然段)在园中 , 除了生活是自由的, 还有什么也是自由的?(1)齐读第1617自然段,回答上面的问题。(一切都是自由的。)(2)园子里太阳底下是怎样的景象呢?(出示句子:凡是回答。)齐读这两句话,说一 说这两句话写出了 “我” 怎样的内心感受。(“我”对阳光、 对光明、 对温暖的向往, 在 “我”眼里 , 一切都是美好的, 都充满活力。) 太阳底下除了这个, 还有什么呢?( 出示句子 : 黄瓜愿意问它。)齐读这两句话,说一说这两句话表达了 “我”怎样的内心感受。(“我”觉得黄瓜是自由的, 不受约束的, 可以看出“我”对自由的向往。 )(3) 除了这些, 还有
30、很多很多太阳下的景物, 它们都是什么样的?找出相关句子, 与同学交流。(具体参照第17自然段 )这些事物集中反映了一种自由快乐的生活状态, 可见,“我”十分向往这种生活, 这种生活令“我”感到十分惬意。因此, “我玩累了 , 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 快乐地进入了梦乡。三、拓展延伸, 总结全文。1. 阅读“阅读链接”的内容 , 说说你对课文有什么新的体会。(从“阅读链接”的内容可以看出, 萧红后来无限怀念祖父, 怀念祖父的园子。作者之所以怀念这个园子, 是因为这个园子里有祖父的疼爱、有快乐的童年。由此可见, 童年这段幸福、自由、快乐的生活, 在她的生命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以至于让
31、她念念不忘。)2. 童年的生活、童年的回忆永远铭记在心, 但是童年一去不返, 我们也只能时刻回味与怀念了。带着对童年的留恋与怀念之情,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布置作业。参观了祖父的园子, 你一定流连忘返了吧?想一想, 你周围有哪些景物也镌刻着你童年的回忆?试着把它写下来。板书设计教学反思3 * 月是故乡明教学目标:1. 体会作品表现的人对家、家园和故乡的刻骨铭心的依恋之情极其深刻内涵。2. 学会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评点方法,记下自己阅读作品时的感受、理解、评价和质疑,与作品展开对话。3. 尝试以散文的形式表达你自己对故园的情怀。一、导入:(课间播放梅艳芳的床前明月光)上课!(起立、问好)
32、欣赏了这首美丽的歌曲,我们再来欣赏一首诗歌朗诵。(播放诗歌朗诵乡愁)刚才大家听到的歌曲是?这让我们想起了?诗歌是?谁能告诉我它们共同的主题是什么?很好,思乡之情。古往今来,思乡的作品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达思乡之情的散文。 请大家先看课本前面的目录,找出你认为最能表达思乡之情的文本。(学生查阅,有的说是我心归去有的说是乡土情结月是故乡明)最富有诗情画意的是 月是故乡明。看人看眼睛,读文读题目。我们还是先看文章的题目月是故乡明。看到这个题目你都能想到什么?1、有可能想到主旨是“思念家乡”。2、有可能想到出处:杜甫的月夜忆舍弟3、有可能联想到其他诗句:李白的静夜思“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3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同学们,诗文鉴赏有三点不可忽视:题目、作者和注释。了解了题目,我们再来看作者。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季羡林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二、作者简介: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山东清平(今临清)县人。1930 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1934 年毕业后,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 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辞掉剑桥大学的约聘,毅 然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
34、、系主任。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1995年11月,“北京大学季羡林海外基金会”成立。季羡林老先生已然功成名就,为什 么还念念不忘那个小山村?三、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散文,走进季老的内心世界。现在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 文。(分男生、女生部朗读,读的同时请把你认为优美的段落作上标志)同学们读得不错,男生声音洪亮,女生感情细腻。这里有几个词语需要特别注意。浩渺篝火旖旋绝伦惆怅耄耋嚼烂慨然恍然大悟离乡背井(学生认读)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哪些段落写得非常优美?(学生站起来朗读并稍加分析,3-4个人)我也找了两段,大家看看能不能把空填上?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 的瑞士莱芒湖上,在 的非洲大沙漠
35、中,在 的大海中,在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 的,我都异常喜欢。此地既然有,有,有,有,有,每逢望夜,一轮当 空,月光闪耀于 之上,上下,,而且, ,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这么好的段落大家应该记住,现在,我们试着不 看课本,一起来读一下。(学生齐读)跟生字词语一样,希望同学们课后还要再复习巩固,不妨把它背下来。同学们,朗读 有助于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但要真正解读一篇文章,我们还必须深入分析,学会质疑,学 会鉴赏。同学们请结合背景资料,(提前印发季羡林的故乡情)默读课文,有不明白的 地方提出来,你认为好的(或不好)的地方找出来。(学生活动)(学生质
36、疑,学生自主解答)(教师穿插点拨)问题:1 .既然作者如此热爱想念自己的家乡,为什么他不常回家看看呢?学生甲回答:季老 年龄大了,农村的条件比较艰苦,回家不方便。学生乙回答:季老的家乡没有亲人了, 所以没有回去的必要了。学生丁回答:季老思念的是他童年的那个家乡,而不是现在 的大家的回答都有可能,我们的理解,只是从文章本身出发来分析。我们的分析与季 老的内心所想是否完全一致呢?就很难肯定了。所以,我有一个建议:季羡林老先生就在 北大,大家可以写封信给季老,谈谈一个中学生对他的文章的理解。我相信,他一定会乐于解答的。当然了,更好的是拼搏三年,到北大与季老当面讨论。2 .他的家乡没有山,为什么还写山
37、呢?生答:过渡,文章第二自然段中说中国古代 诗文写月亮需要山水的陪衬,所以下面提到了山,还写了水3 .作者明明是写家乡的月亮为什么写那些童年趣事呢,是不是多余?生答:这些童 年趣事也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捉知了、看月亮、做梦、捡鸭蛋都跟月亮。4 .为什么除了写故乡的月色,作者还写到了那么多地方的月亮?既然这些地方的月 色都很美,岂不让故乡的小月亮相形见细?生答:这是对比,文章中明确提到了 “对比之 下”。我觉得这样写更能突出作者对故乡月色的喜爱,更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眷恋, 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个同学的回答非常好。是啊,情感的亲疏深浅只有通过对 比才能显现出来,故乡的小月亮为什么那么美,除了亲
38、切而温馨的回忆外,作者还通过与 其他场景进行对比来表现,从济南到北京,一直说到世界上三十多个国家,要说景色,比 故乡那只有在童年看来才有浩渺之势的苇坑美得多的怕不是一处两处,但在作者看来,哪 一处的月都不及故乡,故乡的月亮越美,越发勾起作者的乡思乡愁。正如作者所说,“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老师提问:那在作者眼中,思乡到底是什么滋味呢?同学们齐读一下。(倒数第二段) 故乡不是一个抽象的语词,而是由许多人、景物、故事和场景构成的,是融汇了许多 内容的情感和记忆。所以,思乡类的作品往往都是从一些具体的东西出发,由眼前之景激 起乡思之情,即平常我们所
39、说的一一借物抒情。因此,即使许多平常的人事景物也会因为 融汇了乡思而具有了特别的意味。在月是故乡明中,这种事物就是一一月亮!那我想 问:这篇文章是一篇抒情散文,什么是它的抒情线索呢?很好,是月亮!文章虽然写了很多看似无关的事物,但却都是紧紧围绕月亮展开的。 这就是散文一一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解惑结束后,重中三个问题:对比、借物抒情、形散神不散。)四、总结文本:大家已经讨论得很充分了。我有一个小小的疑问:作者为什么要用杜 甫的诗作为题目呢?由于杜甫这句诗是千古名句,特别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被广为传诵。 用它来做题目,更能表达作者的乡思之情。本文的哪一段中有一句话实际上就是对这句诗 的解释?正如作者
40、所说“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正是说明它表达了一种普遍的感受。 所以,季羡林老先生即使功成名就,即使身在他乡,还念念不忘自己的故乡。季羡林先生 走出了鲁西北那个小村庄,走出了国门,但没有走出那植根心底的爱国情结;他走进燕园, 走上了大学的讲台,但没有走出那融入生命的乡土情结;他走上了社会的高层,步入了人 生的辉煌,但没有走出那刻苦名新的平民情结。有评家称他为“平民中的大师,大师中的平民”。(为一名大学生看行李。)五、写作实践:同学们,我们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知识,提高能力。现在我们一起来 做个训练一一写作实践。有许多事物能唤起我们对家乡的怀念:老树、老街、老房子、门前的池塘、一塘的荷 花想想夕阳
41、的余晖和袅袅的炊烟,想想母亲呼唤儿女的声音请置身于某个情境, 写一个片断。板书设计教学反思4*梅花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缕缕、幽香、漂泊、唯独” 等词 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学课文,解决生字词。2、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2、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
42、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教学难点: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板题1、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一个有关梅花的故事。2、板书课题。查字典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的“魂”指的是 什么?二、出示自学目标1、掌握课文生字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出示自学指导:1 、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2 、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学生开始自学五、检测学习情况1 、检测生字、新词掌握情况。检测方法
43、:学生上台板演生字、新词;板演内容由老师提问易错、重点生字、新词, 或者让学生提问自我认为的易错生字词;板演后,学生集体纠正,师适时点拨。如“魂”“幽” “葬” “衰”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件的组成。2 、体会、讨论理解词语的含义:畏惧、颇负盛名、眷恋、稀罕 。3 、检测课文阅读情况:(1)找一两名优秀生进行阅读课文,然后再随机找两名后进 生进行阅读, 其他学生认真听,随时发现问题,给予帮助。(2)同桌互读。(3)再读课 文,理清叙述的顺序。讨论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 从这些事中体会到了什么?第一(第2自然段):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板书:读诗落
44、泪)第二(第3自然段):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板书:珍爱梅图)第三(4 一 11自然段):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板书:不能 回国)第四(12 13自然段):外祖父在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板书:赠 墨梅图)第五(14 一 15自然段):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板书:送梅花巾)4 、小结六、当堂作业1 、抄写本课生字、词。(重点写“幽”、“甚”、“衰”)2 、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梅花魂。二、出示学习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 的含义。3 、体会
45、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4 、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三、出示学习指导:1 、通过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2 .同桌或者小组同学讨论课 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3 、同桌讨论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4 、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8分钟后看谁学得最好!四、学生开始自学五、检查自学情况。1 、说说课文讲了外祖父的哪五件事?(板书)2 、读了这五件事,你感觉到这位老人的一颗怎样的心?从文中的哪些词语知道?(出示最后一段,释“眷恋” 一词。)对这个句子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 来。3 、问题:从哪儿可以看出外祖父那眷恋之心?默读课文,可以在旁边写上 批注。六、谈谈体会1 、学
46、习第一件事。(1)出示句子:“我很小的时候泪珠落在我的腮边、 手背。”(2) 思考讨论: “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说明什么?(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 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 忘自己祖国的文化。)“读到一些诗句就落泪” 是因为什么?a 、适当解释说明三句诗的出处、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 是: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出自王维的山中送别,意思是:明年春天 绿草如 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出自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浣溪沙,
47、大意是: 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 愁。这些诗大致都体现了 一种思乡怀亲之情。b 、明确老人的思乡之情是他落泪的原因。(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老人的思乡之情。他 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 ,所以伤感地流泪了)2 、学习外祖父的另两处落泪(即第三 、五件事)(1)从“听到不能回国,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一句,体会老人一直热爱着、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地哭了,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2)从“赤道吹来的撩乱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48、3)从“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个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体会到老人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 心让外孙女带回祖 国,了却自己的心愿。3 、交流学习第二件事。(1)师:从外祖父的三次落泪中,我们感受到外祖父的爱国之心。课题写 梅花,梅花与外祖父有什么关系?读读第三自然段,看体会到什么。(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C 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 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 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
49、以来,我第 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 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 净。”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 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a 、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b 、“清白”是什么意思? “沾污”又是什么意思?c 、爷爷是让妈妈管教好我的行为、 还是思想?(思想)从何而知?(“这清 白的梅花, 是沾污得的吗?” )d 、指导朗读,读出对梅图的珍爱。4 、“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沾污?” 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教师范读“临别赠梅图” 一事。(1)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其中哪几句话点明了 梅花的品格?(“这梅花
50、,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 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 骨气的! ”)(2) 由此可见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梅花的精神)(3)播放梅花凌寒独放的图片,出示古诗王安石的梅花、墨梅,难怪外祖父这样赞美梅花,读句“这梅花,是中国 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4)师:这仅仅是在赞美梅花吗?是在赞美什么?齐读句子” “几千年来,我 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 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 凌,从来都是
51、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 就像这梅花一样。”再次讨论:a 、梅花的秉性象征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b 、此时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借物喻人)c 、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5)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有哪些?(6)饱含深情读“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 样。”(7) 外祖父保存这幅梅花图是为什么?(是让自己保存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 国人的 气节。)现在他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了什么?(也让外孙女保持这种秉性、这种气节。) 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
52、涵。学习最后一段1 、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点明中心)2 、回顾全文,口头概括本文的中心。(课文讲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3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体会到了什么?(开头和结尾紧密联系。开头讲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这样前后呼应,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 国的思想感情。)七、当堂训练1 、抄写课文中让你感动的语句。2 、填写基本功。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教学目标:学习与人交谈的礼仪,懂得如何围绕主题与他人交流,并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
53、教学重难点:能根据整理的记录有条理地表达。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记者采访的视频)看完这段采访视频,大家认为采访需要注意哪些技 巧?(要有礼貌;提出有用的问题;认真听别人说完;提出新的问题,并耐心等待别人回答。) 嗯,看来大家都明白了 !今天,我们也要来当一回小记者,不过,我们不是去采访同学,而是 去采访我们的父母、邻居等大人,采访的主题就是“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板书课题) 二、明确要求。1 .个人展示,明确交际要求。老师邀请一位同学上台来介绍自己采访所用的“问题清单” ,说说采访内容。如果其 他同学认为他的采访内容符合主题,而且对其采访的内容也非常感兴趣,请鼓掌表示
54、支持。 如果听完以后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或是觉得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可以大胆举手提问。2 .评价交流,提高口语水平。(1) 鼓励上台展示的同学, 大方表达 , 讲的时候可以出示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 帮助其他同学更好地了解采访内容。(2) 请同学说一说支持的理由。(3) 在评价交流中进一步肯定采访的重点: 可以从不同方面提问, 也可以围绕一个话题提出更多的问题。(4) 思考总结。小结 : 最好给大家介绍内容全面而且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不要只局限于一两个方面。三、规范语言, 有序表达。1. 回顾教科书提供的信息, 明确采访时的技巧: 要认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 一边听一边做简单的记录, 不要随意打断别人, 不明白的地方或感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文化产业园区经营权及创意产业孵化权转让合同
- 2025年度快递企业快递业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合同
- 2025年度建筑工程项目居间劳务合同纠纷解决机制
- 2025年度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合同-@-6
- 2025年度节能净水器租赁合同
- 2025年度供配电设施智能化改造工程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建筑工程施工进度与成本控制论文编写合同
- 2025年度文化旅游景区施工图设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公路运输合同合同履行监管范本
- 2025年度护坡施工项目风险管理与应急预案合同
- 烟草局合同范例
- 《轨道交通工程盾构施工技术》 课件 项目4 盾构施工
- AutoCAD2024简明教程资料
- 矿井车辆安全培训课件
- 股权转让与入股合作协议
- 人工挖孔桩作业指导书
- GB/T 18601-2024天然花岗石建筑板材
- 红色大气财务报销流程培训课件
-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模板(六套)
- (高清版)DB43∕T 2511-2022 应急救援直升机起降点建设规范
- 新能源电站单位千瓦造价标准值(2024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