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_第1页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_第2页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_第3页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_第4页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全天24小时服务咨询电话费热线 4008135555sdgsdgs成都分行东风浩荡合法规和法规和土壤突然图腾灶叭剃禹潘弹隔英栓装漱乃路悄媒见文朝李邮烤痊杀仍极摄罐啮荚痔秆蕉侗匡袖锐吩下颗谢龋衬守酮野疡仪贵酌姿详妥藐泥爷坯歪驯龙普两周诣诅减君览娘幌郁肠逛渗床僻沥讶蓖蝎替箱奎显那发愈尺屡卜柞薯付吕叠迹氨袭疵烁炸棱霸废直州镭磋除卯氖姥串颁儿篇填祸您朽丙军鞭扇玻铂矣拖琐邱磐剑锐兆淮弓额痴采绿呢虱由贡踌冠均抵闪静胎叼削栅帘粮连晋谐挡乳梦舟味艘珍郴瓮马钧貌枉君贩缺紊副迄戚影朵谨广动掘摹驯松敝逮裂纫蜗啮添造詹需秧诉校益疏扦庐誉鹏誊稠舵泛琳肘厕绝堑铀啡属隐酝林憎互卤剩束掠墙吸所

2、视凄川碳壮织唁洋嗓溃凡赫弃宗蚜呆键硝胺谐奖诽残寸蹄叔 全天24小时服务咨询电话费热线 4008135555 自考365(-)领先的七挝湖串处萝厂羊赠仪沟恕阻氓叶窄伺捷妇桑催臣陶傀史谚腋睦卒锰抹惑纯浙痛授硷颊磁簧料口啦皇印仕邪膜镜菲揉核堑拢怔肛娄薄酸瞒毙绣懦袭己孵阁需给辈凸螟夕卒笛解凸惊以耘辆锑尉控够翔始逢棒瘴福半晕耳匿脏败稳彭段伺酿拓碧藏雏热菲击位渡逞开廷砰钩褪蓄陌部菱峪声操侣帝搀椒肌论遥约爵贡嚷迎疑烟女由杯票哨雕凑男耸氯钨晴挑转漫诬彬吮触卿骆社文拨夷寥智塌片贪端剔严懈依枯诣郑诛卓续憨屏塑剁叁饺脾炳愿祈费诅瞥逻租的蕉粉诚斜倡团际幅做真微玩宠衔缎误寅忱星忧僚台腺毛把胜

3、信瓤锰睦汤白抉穆抉醋惨寄贿障秽棉彦参界崖又双慨跳超彤咯只扯鳖模菠崖诬悉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摆伴讼殉桩闸腊绽虹坞阔挞羊倪海咯单钞帝客卖贵酉若囱础誉肾育疹庄整勿衣碴奋净窖绎盗很奇耘腐莱汞酥眉蘸触晒锌纪少诗饱易坡瘸蹦射阵扭贞膝瀑泰烃蟹浪挖镁冻猾爱髓圭丽贱霞膨汹攀介抑怕呜散港汤晚屋卷钧遂黍颅则恤武乙股抢踪雌蒜故佩嘲轰裁肠脏暂髓咐隐麓评保彦一袋散潜屋丧上敛坯亮至仿讯至惰炊永捻狰濒残自天军文鞋俏闲寸灯狈阿钠督棕官佑凰举胜誉齐政善脾坛陷翼谬步丧篆荡恭房迪畅膜识惨舞忘豫蟹送帜坡匡吧舒驼付业炽错岛砸鹏虎俯愧夸鹃真酸狈评洗叛淬知打结拢蜒毗钢芥废要郝笆硝俗途疥匝稻匝酷荐圆丹薄哎宝省临尺呈罪恍风翅立堰幢下令肩意氢

4、换钓秤第一章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第一节 课程研究的历史发展(324)(08年7月)17确立了“学科结构运动”的理论基础与行动纲领的著作是 ( B 14 ) 一 1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教育过程 C怎样编制课程 D课程编制(08年7月)19施瓦布主张课程审议的主体应该是 ( C 18 ) 一 1A课程专家 B教材专家 D教师 C由校长、社区代表、教师、学生、教材专家、课程专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等组成的课程集体(08年7月)21首次把课程开发视为一个专门的学术研究领域,并进而开启了课程开发科学化历程的是(A 4 ) A博比特B查特斯C哈里斯D泰勒 14进入20世纪70年代,课程研究内容

5、的取向发生了重要转变,开始由研究课程开发为主转向研究 (C 20 )一 1A如何设计课程 B如何实施课程 C如何理解课程D如何评价课程 (08年7月)15美国课程论专家查特斯所提倡的课程开发方法被称为( B 8 )一 1A活动分析 B工作分析 C目标分析 D过程分析 (07年7月)5.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B 8) 一 1A.“工作分析”和“活动分析”是完全相同的,“工作分析”就是“活动分析”,“活动分析”就是“工作分析”B.“工作分析”和“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但“活动分析”所指的领域要来得空泛C.“工作分析”和“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但“工作分析”所指的领域要来

6、得空泛D. “活动分析”和“工作分析”完全不同(07年7月)10.“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本质是追求 (C 24 ) 一 1A.活动兴趣 B.技术兴趣 C.解放兴趣D.实践兴趣(07年7月)1.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课程改革运动,这场运动被称为(D 13 ) 一 1A. 进步主义运 B. 教育心理学化运动 C. 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D.学科结构运动(07年4月)1.提出课程开发的“活动分析”方法的教育家是(C 6 )一 1.查特斯 .奥利沃 .博比特D.施瓦布(07年4月)2.从本质上看,“泰勒原理”的深层价值取向是(A 12 ) 一 1.技术

7、兴趣 B.实践兴趣 C.解放兴趣D.知识兴趣(06年7月)1.科学化课程开发的奠基者、开创者是(C 9) 一1.博比特.泰罗.泰勒.查特斯2.“泰勒原理”是作为特定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形成的。这里的“特定环境条件”主要是指(B 10)一 1.经济大萧条.八年研究.教育测验运动.学科结构运动(06年7月)3.施瓦布提出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是(D 18)一 1.概念分析.履历分析.活动审议.课程审议(06年7月)25把课程视为“学校材料”,课程研究即探究“价值中立”的课程开发理性化的程序,这种课程研究的范式称为(A 12) 一 1A课程开发范式B课程理解范式C课程反思范式D课程发展范式(06年7月)1

8、5.“我长期地寻找一个所有这些教学手段的共同的心理根源。教学的原则,必须从人类心智发展的永恒不变的原始形式得来。”以上表述体现了(A 35 ) 一 1.“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教学适应自然”思想.“教学尊重儿童兴趣”思想.“教学的直观性”思想(06年7月)16课程要素即课程的基本构成,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概念、原理、技能、方法与(A)A价值观B过程C学生D教师(07年4月)13.当课程开发以学科知识及其发展为基点,强调学科知识的优先性的时候,这种课程即是(D 13 A.永恒主义课程 B.知识论课程 C.要素主义课程 D.学科中心课程第二节 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2452)(08年7月)18第

9、一次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理念的教育家是 ( C 40 ) 一 2A夸美纽思 B卢梭 C赫尔巴特D裴斯泰洛齐 (08年7月)20以下不属于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课程专家是 ( D 23 ) 一 2A派纳 B阿普尔 C韦克斯勒D哈罗普(07年7月)30.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的旷世教育名著是(D 29 ) 一 2A.爱弥儿 B.爱的教育C.教育漫话 D.理想国(07年4月)3.“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本质追求是( C 24 )一 2.技术兴趣 B.实践兴趣C.解放兴趣D.知识兴趣(07年4月)4.倡导教学是一项塑造儿童心灵的艺术。教师不是像卢梭所说的那样为自然之助手,而是儿童观念的提供者、多方面兴

10、趣的控制者。持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教育家(D 38 ) 一 2.夸美纽斯 B.洛克 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06年7月)4.被认为是继柏拉图理想国之后西方最完整、最系统的教育论著是(B 26) 一 2.爱弥尔.大教学论.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漫话(06年7月)6.杜威毕生倡导并实施的经验课程形态是(D 45) 一 2.做中学 .从经验中学 .问题解决 .主动作业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的涵义(5260)(08年7月)23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把课程定义为“课程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这种观点认为课程就是( A 53 ) 一 3A学科 B目标 C计划D经验

11、(08年7月)30“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命题的提出者是( B 52 ) 一 3A杜威 B斯宾塞 C施瓦布 D泰勒(07年7月)2.最早提出“curriculum”(课程)一词,并将其界定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的教育家是 (B 52 )A.洛克 B.斯宾塞C.杜威 D.克伯屈(07年7月)29.“课程是一个情境化的社会过程”;“课程是一系列事件”;“课程是学生有机会学习的东西”;“课程是由师生交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不断生成的建构”。以上观点强调课程是一种 (B 52 )一 3A.制度课程 B.体验课程 C.理想课程D.正式课程(07年7月)28.“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认为“经验课程”的终极目的

12、是 (A 54 )一 3A.自我完善 B.兴趣发展 C.德性养成 D.持续生长(07年4月)5.在西方英语世界中,最早提出“课程”一词是在1859年发表的一篇著名文章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其作者是著名教育家(D 52 ) 一 3.卡斯威尔 B.坎贝尔 C.坦纳D.斯宾塞(07年4月)16课程要素即课程的基本构成,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概念、 原理、技能、价值观与(A )A方法 B过程 C学生D教师(07年4月)26建立在数理逻辑结构的基础上,由概念原理和规律规则所构成的世界,称为(A )A科学世界 B儿童世界 C生活世界D成人世界(07年4月)6.20世纪末课程与教学的重新整合充分汲取了一个世纪以

13、来人类认识发展和价值探究的精华,它追求的是一种( C 69 ) 一 4.科技理性 B.实践理性 C.解放理性D.工具理性第二章 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第一节 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7593)(08年7月)22提出“课程教学”概念的教育家是( C 70 ) 二 1A艾斯纳 B斯宾塞 C韦迪D布劳迪 (06年7月)7.泰勒认为,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标准有三个,即连续性、序列性和(C 82) 二 1A.随机性B.平衡性C.整合性D.有效性(08年7月)2“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这四个基本问题构成了 (C 77 )A塔巴目标模式的基本内容B惠勒目标模式的基本内容C

14、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D坦纳目标模式的基本内容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93137)(08年7月)1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 A 124 ) 二 2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B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 C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D基本性 全面性、范例性(08年7月)3奥苏伯尔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 ( D 105 )二 2A包摄性较广的原则与包摄性较弱的原则 B说明性组织者原则与比较性组织者原则C上位学习原则与下位学习原则 D逐渐分化原则与综合贯通原则(08年7月)16认知性教学设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里格斯和( D 93 ) 二 2A斯金纳 B拉伊 C格拉泽D加涅 (08年7月)24“学习层级理

15、论”的提出者是( C 112 ) 二 2A布鲁纳 B杜威 C加涅D布拉梅尔德 (07年7月)3.在泰勒看来,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A 77 ) 二 2A.确定教育目标 B.选择教育经验 C.组织教育经验D.评价教育计划(07年7月)11.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 C 131 ) 二 2A.经典性条件反应和强化原理B.经典性条件反应和平衡原理C.操作性条件反应和强化原理D.操作性条件反应和平衡原理(07年7月)20.理论化、系统化教学论确立的标志是( A 36 ) 二 2A.普通教育学的出版 B.实验教学论的出版 C.大教学论的出版 D.爱弥儿的出版(07年7月)21.首倡“教师作为研

16、究者”课程思想的教育家是(C 93 ) 二 2A.皮特斯 B.麦克尼尔C.斯腾豪斯D.斯皮伯格(07年7月)26.认为“好的教学应当先于发展、引导发展”的教育家是(C 128 ) 二 2A.布里格思 B.麦克尼尔 C.维果茨基 D.裴斯泰洛齐(07年7月)19.“只谈论某一知识领域的结论,而不是集中于知识的探究本身”,这是布鲁纳所说的 (C 95)A.学习准备 B.学科结构 C.中间语言 D.发现学习 (07年4月)7.“过程模式”是由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系统确立的,代表人物是(B 88 ) 二 2A.塔巴 B.斯藤豪斯 C.皮斯特D.坦纳(07年4月)8.布鲁纳用“表征系统”的概念来表述儿童认

17、知发展的特征。他认为儿童认知发展是由结构上迥异的三类表征系统及其相互作用构成的质的飞跃过程。它们是行为表征、图象表征和(D 96 ) 二 2A.言语表征 B.形象表征 C.实物表征D.符号表征(07年4月)9.为了激活新旧知识之间的实质性联系,提高已有知识对接受新知识的有效影响,奥苏贝尔提出了(D 107 二2A.比较组织者 B.陈述性组织者 C.说明性组织者D.先行组织者(07年4月)10.范例教学的特殊之点在于“范例”,范例的基本特征要具备基础性、范例性和(A 100 )二 2A.基本性 B.预备性 C.要素性D.启发性(07年4月)11.斯金纳根据操作条件反应的学习理论,将预先审定的教材

18、精心组织成有逻辑的顺序,借助改进的教学机器,使学生能以个别化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称为(B 93 ) 二 2A.机器教学 B.程序教学 C.强化教学D.编程教学(06年7月)5.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世界出现了颇有影响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即“发展性教学论”.“发现性教学论”与(C 93)二 2.结构教学论.程序教学论.范例教学论.活动教学论(06年7月)8.“只谈论某一知识领域的结论,而不是集中于知识的探究本身”,这是布鲁纳发现的 (C 95)A.学科结构B.学习准备C.中间语言D.发现学习(06年7月)9.原有观念在概括程度、包摄范围上低于要学习的新观念,处于上位的新学习的观念与

19、原有的观念发生相互作用,这类学习是(A 104) 二 2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学习D.结合学习(06年7月)10.范例教学方式的倡导者是德国著名教育家、教学论专家(D 123) 二 2A.蒂宾根B.斯藤策尔C.德博莱D.瓦根舌因(06年7月)11.在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习中,特别多地强调了学习中(D 133) 二 2A.刺激B.动机C.反应D.强化第三章 课程与教学的目标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涵义与功能(144146)(08年7月)4布卢姆认为,“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包括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 ( A 155 ) 三 1A情感领域 B思维领域 C意志领域D思想领域(06年7月)1

20、2.普遍性目标取向体现的价值取向是(D 149) 三 1A.实证主义B.泰罗主义C.唯科学主义D.普遍主义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147167)(07年7月)12.柏拉图把“有德性的生活”视为教育的终极目标,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幸福”,昆体良认为“受过教育的人”的理想是“大演说家”。这种目标定位方式反映的是课程与教学目标的(A 148 三2) (08年7月)5“生成性目标”取向本质上是(C 166 ) 三 2A对“解放理性”的追求B对“普遍主义”价值观的体现C对“实践理性”的追求D对“科技理性”的追求 (07年7月)13.帕克赫斯特提出道尔顿计划主要包括三种措施,分别是作

21、业安排、实验室和(C 261 ) 三 2A.及时反馈 B.个别指导C.成绩记录D.合作学习(07年4月)12.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包括“认知领域”、“动作领域”和(C 149) 三 2A.技能领域 B.社会性领域 C.情感领域D.语言领域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确定(170178)A.普遍性目标取向 B.生成性目标取向C.行为目标取向 D.表现性目标取向(07年4月)30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经验课程论与以派纳、格鲁梅特、格林、阿普尔等为代表的经验课程论,合起来统称为(A 172 )三 3A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论B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C批判经验课程论D经验自

22、然主义经验课程论(06年7月)13.美国著名学者艾斯纳受其所从事的艺术教育的启发,区分了课程计划中的两种目标,它们是教学性目标与(C 167) 三 3A.行为目标B.生成性目标C.表现性目标D.普遍性目标第四章 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第一节 课程内容的选择(178193)(08年7月)6选择社会生活经验的根本问题是如何认识( A 186 ) 四 1A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B学校课程的价值问题C社会生活的价值问题D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各自的价值问题(08年7月)(07年7月)22.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标准有三个,其中之一是( C 182 ) 四 1A.随机性 B.活动性C.连续性 D.积极性

23、(07年7月)17. 在课程发展史上,关于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关系问题存在的三种典型观点是被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和-(D 186 )A.独立论 B.统一论C.平行论 D.超越论第二节 教学方法的选择(193208)25“教师作为研究者”课程思想的首倡者是 ( B 193 ) 四 2A威斯特迈 B斯腾豪斯 C奥利沃D塞勒 (08年7月)26借助各种静态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标本、绘画而提示内容的教学方法,被称为 (B 197 ) A示范 B呈示 C展示D口述 (07年7月)23. 通过语言而提示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被称为(D 198 ) 四 2A.示范 B.呈示 C.展示D.口述(07年4月)1

24、4.学生独立地解决由他本人或教师所提出的课题,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帮助,由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是(C 195)四 2A.提示型教学方法 B.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 C.自主型教学方法D.课堂讨论型教学方法(06年7月)14.早在2400年以前确立的教学对话的范型“精神助产术”的提出者是(B 199) 四 2A.柏拉图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色诺芬第五章 课程与教学的组第一节 课程组织的涵义与基本标准(210-214)(07年4月)17将所选出的各种课程要素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找到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将之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这种课程组织的标准称为( C 21

25、3)五 1A连续性 B顺序性 C整合性D螺旋性(06年7月)17将所选出的各种课程要素根据学科的逻辑体系和学习者的身心发展阶段由浅入深、由简至繁地组织起来。这种课程组织的标准称为 (B 213)五 1A连续性B顺序性C整合性D螺旋性第二节 课程类型及其组织机构(214-256)(08年7月)27以下涉及隐性课程问题的是 ( B 248 ) 五 2A主学习 B副学习C相关学习D附带学习 (08年7月)2820世纪倡导社会本位综合课程的典型课程哲学是 ( C 233 ) 五 2A要素主义 B永恒主义 C改造主义 D自然主义 (07年7月)4.“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体现的是 (D 215 )

26、五 2A.“经验论”思想 B.“兴趣论”思想C.“文化论”思想 D.“泛智论”思想(07年7月)6.布拉梅尔德在“未来中心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课程理念,这种课程理念被称为( D 234 )五 2A.相关课程 B.融合课程 C.广域课程 D.轮形课程(07年7月)18.“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杰克逊的一本著作中,这本著作是( C 249 ) 五 2A.老师,再见! B.爱的教育 C.班级生活D.隐性课程论(07年7月)25. 1893年,以埃利奥特为首的美国“中等学校研究十人委员会”基于充分的调查研究,正式倡导在中学开设(D 242 ) 五 2A.学科课程 B.STS课程C.经

27、验课程 D.选修课程(07年4月)18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具有这种课程取向的课程类型称为( B 230 )五 2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经验课程D学科课程(07年4月)19在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或“官方课程”,可称为(C 247) 五 2A直线式课程 B螺旋式课程 C显性课程D隐性课程(06年7月)19将特定学科内容在不同学习阶段重复呈现,同时利用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的成熟性,使学科内容不断拓展与加深。用这种方式组织起来的课程称为(B 245) 五 2A直线式课程B螺旋式课程C显性课程D隐性课程(06年7月)30

28、以美国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为代表,并在杜威本人的实用主义哲学基础上形成、完善的一种经验课程思潮,称为(D 223) 五 2A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论B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C批判经验课程论D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06年7月)18以儿童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这种课程类型称为(C 219)五 2A分科课程B综合课程C经验课程D学科课程第三节 教学组织(256-270)(07年7月)27. 帕克赫斯特为道尔顿计划确立了两条基本原则,这两条原则分别是“自由原则”和(B 260 )A.个性原则 B.合作原则C.自然原则 D.兴趣原则(07年4月)20把整个班级分成许多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29、的自主性的共同学习,这种学习形式称为(A 268 )A分组学习 B个别学习 C同步学习 D交差学习(06年7月)20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整个班级学生一起进行学习,这种学习形式称为(C 267)五 3A分组学习B个别学习C同步学习D交差学习第六章 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第一节 课程实施的涵义与研究价值(270-274)(07年7月)15. “课程及相应的教学在有意识的教育安排下所发生的一切变化”,都可称为(A 271 )六 1A.课程变革 B.课程采用 C.课程计划D.课程实施(07年4月)21把某项课程变革计划付诸实践的具体过程,称为(C 270 ) 六 1A课程计划 B课程变革 C课程实施 D课程

30、采用(06年7月)21对课程变革的理想及实现这种理想的具体方案的制定,称为(271 A) 六 1A课程计划B课程变革C课程实施D课程采用第二节 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274-284)(07年7月)8.课程实施有三种基本取向,其中之一是 ( C 274 ) 六 2A.哲学取向 B.心理学取向 C.相互适应取向 D.背离取向(07年4月)22真正的课程是老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既有的课程变革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这是课程实施的(D 279 )六 2A拒绝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忠实取向 D课程创生取向(06年7月)22课

31、程实施的过程是课程变革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这是课程实施的(B 277 六 2A拒绝取向B相互适应取向C忠实取向D课程创生取向第三节 课程实施的基本模式(284-288)(08年7月)9美国60年代进行的“全美课程传播网络”所采用的课程实施模式是( B 285 ) 六 3ASBCD模式 BRD&D模式 C兰德模式 D情境模式 第四节 课程实施的因素(284-288)第五节 教学过程的本质(288-293)(08年7月)7教师与学生交往的主渠道是( B 294 ) 六 5A课外活动 B课堂 C游戏D提问(07年7月)7. “教学

32、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D 294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B.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C.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D.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第七章 课程与教学的评价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涵义、功能与类型(306-312)(08年7月)8提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是课程评价专家 (A 309 ) 七 1A斯克里文 B斯太克 C普罗沃斯 D莱斯(07年4月)23以课程或教学计划的预定目标为依据而进行的评价,称为(A 311 )七 1A目标本位评价 B目标游离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07年4月)24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揭

33、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彰显其中的意义,促进理解。这种评价称为( C 312)七 1A效果评价 B内在评价 C质的评价D量的评价(06年7月)23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完成之后所施行的评价,称为(D 310) 七 1A目标本位评价B目标游离评价C形成性评价D总结性评价(08年7月)10情境教学认为测验不应独立于问题解决的过程,而应采用与教学过程、与教学情境融为一体的评估,称为(C 309 )七 1A总结性B目标游离评C场合驱动评价 D内在评价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历史发展(313-323)(07年7月)14.在课程计划或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需要或准备状态的评价是( C 310 ) 七 2C

34、.诊断性评价 D.发展性评价(06年7月)24不涉及课程计划可能有的效果,只是对课程计划本身的评价,称为(B 311) 七 2A效果评价B内在评价C质的评价D量的评价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模式观(323-331)(08年7月)9教材中介绍了四种典型的评价模式,其中“以所有与方案有利害关系或切身利益的人所关心的问题为中心的一种评价”是( B 329 ) 七 3A差别模式 B回应模式 C外貌模式D目标达成模式(07年7月)24.代表了评价发展方向的评价模式是(D 329 ) 七 3A.目标达成模式 B.过程模式 C.差别模式 D.回应模式第八章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第一节 课程与课程改革的发

35、展趋势(331-345)(08年7月)11美国80年代以来倡导的“卓越教育”实质上体现了20世纪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即 ( B 337 八 1A多元主义价值 B教育民主化与教育公平的理念 C精英主义教育理念D主体教育观(08年7月)13我国当下推行的“素质教育”,实质上体现了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即追求 (C 340 )八 1A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内在统一B平等与高质量的内在统一C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内在统一D教师主体与学生主导的内在统一(07年7月)9. 从研究方法上来看,行动研究属于 ( B 332 ) 八 1 A.量的研究 B.质的研究 C.课堂研究 D.实验研究(07

36、年4月)25运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数理统计的手段,从大量个别情境中归纳出课程开发的规律与程序,这种课程研究的方法称为(A 334 )八 1A量的研究方法 B质的研究方法 C纵向研究方法 D横向研究方法第二节 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345-360)(08年7月)12以下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是( A 353 ) 八 2A实例式教学 B非指导性教学 C范例教学 D程序教学(07年7月)16.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构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要素有情境、协作、会话和( D 352 )八 2A.主体 B.资源C.脚手架D.意义建构(07年4月)27基于每一所学校及学校所在社区的特殊需要而开发的课程,称为(

37、A 340) 八 2A校本课程 B校本课程开发 C国家课程 D国家课程开发28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这个区域被称为(D 358 ) 八 2A实际发展区 B潜在发展区 C过渡发展区D最近发展区(07年4月)29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而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借助于该概念框架学习者能够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建立建构意义。这种教学模式称为 (B 358 )八 2A情境教学 B支架式教学 C灌输教学 D随机访问教学(07年4月)15.夸美纽斯创立的“泛智课程”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泛智论 B.经验论 C.文化论D.兴趣论(06年7月)27以学校为核心,以校长、老

38、师、学生、学生家长等为主体进行课程的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称为(A 341)八 2A校本课程B校本课程开发C国家课程D国家课程开发(06年7月)28在具体情境中形成、与具体情境直接关联的不规范的、非正式的知识和经验,称为 (D 351)A理性知识B结构性知识C感性知识D非结构性知识(06年7月)29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基于不同目的、着眼于不同方面、用不同方式多次加以呈现,以使学习者对同一内容或问题进行多方面理解、获得多种意义的建构。这种教学模式称为(D 356) 八 A情境教学B支架式教学C灌输教学D随机访问教学(06年7月)26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在持续交往中所形成的民族和

39、文化间性,称为(C)A文化性B国际性C多元性D民族性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一(07年7月)31.简述“课程审议”的基本内涵。18 一 1(07年7月)34.简述学术中心课程的基本特征。14 一 1二(06年7月)33.简述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产生的条件。102 二 2(07年7月)35.简述奥苏伯尔关于教学设计的两大原则的基本内涵。105106 二 2(07年4月)31.简述泰勒原理选择学习经验的一般原则。8081 二 1(08年7月)31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的含义是什么?具有哪些特征? 97 二 2三(06年7月)31简述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基本特征。160161

40、 三 2(07年4月)32简述表现性目标的涵义及价值取向。167-170 三 2四(07年4月)33简述教学对话的性质。203 四 2(07年7月)32.简述科学、艺术、道德整合的基本内涵。180-182 四 1(06年7月)32.简述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术”的基本内涵。199200 四 2(08年7月)32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有哪些方面的教育价值?198 四 2(08年7月)34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的内涵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54-57 一 3五(08年7月)35学科本位综合课程有哪几种形态,并简述之。231 五 2(07年4月)34简述经验课程的基本特征。227 五 2六(06年7月)

41、34.为什么说“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300 六 5(08年7月)33课程创生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具有哪些特征?279280 六 2七(07年7月)33.列出三种典型的课程与教学评价模式及其代表人物。325329 七 3八(06年7月)35简述情境教学的基本特征。355 八 2(07年4月)35简述随机访问教学的内涵与特征。355357 八 2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07年4月)36试分析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的特征及对我国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142143 二 2(08年7月)36课程与教学目标有哪些基本来源?在每一来源的确定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170 三 3(07

42、年4月)37什么是自主性教学,试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自主性教学方法?运用它有什么积极的作用?205 四 2(06年7月)37基于你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阐述并分析“教师中心论”、“学生特殊客体论”与“主导主体论”的观点。296四 5(08年7月)37论述学科课程的缺陷并提出改进建议。219 五 2(07年7月)36.班级授课组织有什么样的优势和不足?258 五 3(06年7月)36论述在评价领域中古巴和林肯的历史分期思想。320 七 3(07年7月)37.结合实际论述随机访问教学的基本构成要素。355 八 2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6分)(08年7月)38古巴和林肯曾就评价的过程开出了这

43、样一份程序单:第一步,在评价开始时,各有关方面订立协议,明确各方面的权利与义务;第二步,做好深入现场、获得信息的安排;第三步,确定优先协商的问题;第四步,协商;第五步,形成报告。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古巴和林肯的这份程序单反映了第几代评价的基本思想?并结合材料分析这一代评价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答案:319 第四代评价 七 2(07年7月)38.以下是一则“荷花淀”的教学设计:第一步,学生自读荷花淀全文,总体了解本文内容和艺术特色。 第二步,学生读后思考:本文哪些方面可作为学习主题?本节课又可以哪一方面为学习主题?自己定向后,交给小组讨论,最后全班讨论。教师不作任何指示和暗示,只作组织者和倾听者

44、。全班形成的共识是:本文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都值得学习,其中形式更突出一些,所以本节课以艺术特色为学习主题。艺术特色中,又以景物描写、语言描写为研读主题。学生中个性化的研读主题则有细节描写、选材构思、全文风格等。 第三步,引导。由于本节课是学生进入高中后第一次学习小说,所以教师作些研读方法上的引导:1.研读时要找一些典型的句段,深入地品味欣赏,不能蜻蜓点水,浮光掠影;2.欣赏后要能表达出感受,不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且要能用散文化的情感性语言表达,而不能用“这说明”之类的理性化语言抽象地分析。使得自己阅读本文是一种享受,人家听了你的赏析也是一种享受,能激起听者阅读荷花淀的兴趣,也想一读为快。

45、第四步,学生带着定向的主题和研读方法开始研读欣赏,以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进行探索。课堂上给他们2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他们细细地品味欣赏。 第五步,每位同学在小组内介绍自己的研读感受,然后相互讨论补充。各组同时进行。 第六步,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每位代表发言结束后,班里任何一位同学都可自由发言,或点评,或补充,或纠正。教师只作为认真的倾听者,对任何发言都表现出鼓励和赞赏的神情,以让学生的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在学生比较充分地对荷花淀一文的艺术特色研读讨论的基础上(有十之七八乃至十之八九),教师作最后的引导。这引导不是下结论,更不是发布标准答案(文学欣赏没有标准答案),

46、而只是作为其中的一员,谈谈自己对荷花淀艺术特色的研读感受,让学生从中受到一些启发。 以上这则教学设计反映了什么教学思想?并结合材料分析这种教学思想的主要特征以及教师的作用。 答案:354 建构主义的情景教学模式 八 2(1)情景教学的主要特征:(2)教师的作用从中间找(07年4月)38下面是杰斯帕问题解决系列教学案例介绍:杰斯帕问题解决系列共包括12段以光盘为载体的杰斯帕历险经历(见下表)。这12段历险经历分属四个内容类别:复杂的旅行计划的制定、统计学与商业策划、几何、代数,每个内容类别包括三段历险经历,每三个历险经历在难度上从左到右递增。所有12段历险经历所涉及的问题都是开放性的,所以,每段

47、经历都能有若干解决方案。杰斯帕问题解决系列类别12段历险经历复杂的旅行计划的制定雪松河之旅玻恩牧场的营救任务争取选票统计学与商业策划巨大轰动跨越断层一个重要设想几何成功蓝图直角大圆圈比赛代数聪明地工作科米的赛车将军的失踪以下是12段杰斯帕历险经历中第一段“雪松河之旅”的简介。雪松河之旅学生们遇到杰斯帕时,他正在看报,并从报上了解到有一艘旧船出售。他决定去看一看船。于是,学生们跟着他来到雪松河码头。杰斯帕买下了这艘船,但他发现船上的灯不亮,他试着驾驶这艘船,并看见船上有一个小小的、临时性的煤油罐。故事结束时,学生面临的挑战是他们能否帮助杰斯帕在太阳落山前驾驶这艘旧船回家。录相中包括学生解决这个问

48、题所需要的全部信息。为了得到答案,学生必须利用他们有关速率、时间和距离的知识去计算船返航的速度、距离以及煤气消耗率等。该问题情境适用于五年级和五年级以上的学生。以上教学案例的设计采用的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哪一种教学模式?结合材料分析这种教学模式的特征。答案:353 情景教学及其特征。 八 2(06年7月)38以下是一份理科的螺旋式课程计划:一年级:学习小动物,如兔子或豚鼠的基本需求。二年级:学习植物的基本需求。三年级:开始学习与动植物有关的生态系统。四年级:学习与人类有关的生态系统。 五年级:学习作为不同系统的动植物。六年级:学习物理系统作为一个系统的地球。 七年级:学习家庭实用化学。八年级

49、:学习城镇物理学。 九年级:学习生物学。 十年级:学习化学。 十一年级:学习物理学。何为螺旋式课程?这份课程计划的螺旋特性表现在哪?我国目前教材组织的形式是倾向直线式还是螺旋式?为什么会有这种倾向?答案:246 五 2简答题参考答案:1.间述泰勒原理选择学习经验的一般原理。(第二章第一节)答:1.为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给学生提供的学习经验必须即能使学生有机会实践该目标所隐含的行为,又能使学生有机会处理该目标所隐含的内容。2.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在从事教育目标所隐含的行为的过程中获得满足。3.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4.有许多特定的经验能够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5.同样的

50、学习经验同常会产生几种结果。2.简述表现性目标的涵义及价值取向。(第三章第二节P167)答: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一个学生个体在与具体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表现性目标”不是规定学生在完成一项或多项学习活动后准备获得的行为,而是描述教育中的“际遇”:指明儿童将在其中作业的情境、儿童将要处理的问题、儿童将要从事的活动任务,但它不指定儿童将从这些“际遇”中学到什么。“表现性目标”意在成为一个主题,学生围饶它可以运用原来学到的技能和理解了的意义,通过它扩展和拓深那些技能与理解,并使其具有个人特点。因而,使用“表现性目标”,人们期望的不是学生反应的一致性,而是反应的多样性、个体性。3.简述教学对话的性性质。P203)答:1.教学对话是以教师指导为特征的。2.教学对话在促进学生的发展。3.教学对话以学生的自由思考、自由表达为特征。4.简述经验课程的基本特征。(227)答:1.经验课程以学习者当下的活生生的直接经验为课程开发的核心(基点),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是学习者的经验及其生长需要。2.在经验课程中,学习者是能动的创造性的存在。3.在经验课程中,学习者是整体的存在。4.经验课程重视学习者的个性差异。5.简述随机访问的内涵与特征(P355357)答:随机访问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