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九年级语文上册《词五首》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2012年九年级语文上册《词五首》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2012年九年级语文上册《词五首》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2012年九年级语文上册《词五首》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2012年九年级语文上册《词五首》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2年九年级语文上册词五首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本学案按课编排,每课分为快乐晨读、课前预学、品读鉴赏、课堂小结四部分,各部分均有详细参考答案。高度突出教学的“有效、高效”的特点。重点突出,难点轻松化解。随堂练习能夯实基础,起到及时检测、反馈、矫正作用。)25.词五首快乐晨读点绛唇李清照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祗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赏析】这首词写出了让人肝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寂寞愁、伤春愁、伤别愁以及盼归愁。结尾“望断”两字写尽盼归不能的愁苦,此时感情已积聚至最高峰,全词达到高潮。望江南课前预学一、走进作者温庭筠(约812866),原名

2、_,字_。晚唐太原祁(现在山西祁县)人。他精通音乐,文思敏捷。他的词多写“闺情”,较少写政治内容,几经“艳丽”之能事,花间词派尊他为“_”。二、文学常识花间词派是五代西蜀的一个词派,由后蜀赵承祚(zuó)所编花间集而得名。词在晚唐时,受社会风气的感染,渐渐背离了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的特色,走上了剪翠裁红、调脂弄粉的歧途,专在女人的容貌、服饰和姿态上下功夫。晚唐词人温庭筠的作品代表着这种创作倾向。在温庭筠死后半个世纪,五代西蜀的赵承祚收集温庭筠、皇甫松、韦庄、薛昭蕴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成花间集。此派尊温庭筠为鼻祖,以韦庄成就最高,写闺情,写离别相思,风格绮丽,在当时颇有影响。三、字词积累

3、1读准字音倚(y) 脉脉( ) 白蘋( ) 2理解词义脉脉 悠悠 斜晖脉脉 :含情凝视、情意绵绵的样子。词中形容阳光微弱。_:夕阳的斜光。 _:长久;遥远。合作探究四、初步感知1“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_2在“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这位女子的心理变化?_五、文本探究你认为词中的女主人公等了多长时间?_品读鉴赏温婉细腻的情思美作为“花间鼻祖”的温庭筠,词风浓艳、精巧。这首词虽仍不脱写闺情窠臼,但清新、明快,以不足30字的篇幅,就描述了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思。由清晨梳洗、凭栏眺望,写出了女子孤寂的生活处境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殷切心情。“过尽千帆皆不是

4、”,让人不禁为女人的一次次由希望到失望的痛苦而扼腕,“斜晖脉脉水悠悠”,日夜的思念,时刻的盼望,千般的愁,万般的爱,在这夕阳西下之时、江水东流之中尽显无疑。课堂小结这首词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表现出她盼归而终究失望的痛苦心情。盛装登场希望千帆不是失望肠断白蘋洲绝望望江南渔家傲 秋思课前预学一、走近作者范仲淹(989-1052),江苏吴县人,字,北宋_家、_家、_家,谥号“_”,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常以天下为己任,_有敢言之名。有_传世。二、追溯背景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宝元元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声讨

5、,但事出仓促,每战辄败。1038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北数县,延州(延安)成为孤城,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副使兼知延州,抗击西夏,范仲淹担任起组织西北战线、力挽狂澜的重任。他到任后,改革军制,团结上下,生产戍边,渐收失地而威震西夏。他在任四年,西夏不但不敢侵犯,而且称他为“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这首诗就作于此时。三、字词积累1.读准字音塞下(sài) 千嶂( ) 浊酒( )羌管( ) 号角( ) 燕然( )未勒( ) 人不寐( )2辨清字形zhuò( )酒侵shí( )千zhàng(嶂)zhàng(障)碍3理解词义塞下 千

6、嶂 边声塞下 :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_:边塞所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_:崇山峻岭。合作探究四、初步感知1词中所写的风景“异”在哪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_2词人在下片中揭示了戍边将士们怎样的心理?_五、文本探究“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品读鉴赏壮阔悲凉的意境美本词开篇点明地域、季节(塞下、秋天),背景雄浑。人都说“胡天八月即飞雪”,连大雁都毫无逗留之意,极现天气奇寒。读罢,悲凉之意顿生。“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汇成塞下特有的交响曲,壮阔、苍劲。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后,只见那紧闭的城门,连绵不断的

7、崇山峻岭,真个是“自古逢秋悲寂寥”,壮阔悲凉尽溢于字里行间。课堂小结这首词通过对边塞秋季萧条景物的描写和作者情怀的抒发,表现了戍边将士的英雄血性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同时也反映了北宋王朝的消极政策所造成的后果和影响。渔家傲秋思浊酒一杯燕然未勒羌管悠悠 人不寐一将军、征夫抒情:壮士秋思衡阳雁去四面边声 荒僻千嶂里 长烟落日写景:塞下秋景(异)江城子 密州出猎课前预学一、走近作者苏轼( 10371101),北宋_家、_家。字子瞻,号_,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弟辙合称“_”,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

8、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他的词开豪放一派,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_ “。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能画竹,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二、文学常识豪放派是与婉约派对举的宋词流派。由北宋词人苏轼所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此派词人,多有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胸怀坦荡,抱负远大,故能突破“词为艳科”的樊篱,开拓了词的题材领域,又敢于突破格律束缚。“不喜裁剪以就声律”,畅所欲言,直抒胸臆。意境雄奇阔大,风格豪迈奔放,语言流利畅达,把词引向健康、广阔的道路。豪放派词人南宋居多,人才济济,因辛弃疾成就突出,故又称“辛

9、派”。三、追溯背景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年)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做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这首词作于熙宁七年。当年春夏,密州天旱,旱蝗灾害相继发生。苏轼曾到常山祈雨,后果然得雨,他再往常山祭谢,归途与同僚会猎于铁沟,途中写了一系列作品,这首江城子 密州出猎最为人们所称道。四、字词积累1读准字音出猎(liè) 擎( ) 貂裘( ) 卷平冈( ) 鬓( ) 挽( ) 千骑( ) 酒酣( )2理解词义倾城 酒酣 胸胆尚开张倾城 :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_:酒喝得尽心、畅快。_:胸怀还很宽阔,胆气还很豪壮。合作探究五、初步感知1这首词的上片和下片

10、分别写了什么内容?_2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_六、文本探究“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三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_品读鉴赏充满豪情的雄壮美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一词,上片写出猎,下片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把词中历来香艳软媚的儿女情,换成了报国立功、刚强壮武的英雄气。上片一幅威武的群雄出猎图,紧扣一个“狂”字展开:太守出猎而报知人民跟随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猎必射虎,其狂三也;自比孙郎,其狂四也。下片则凸显豪情洋溢的壮志:“鬓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节云中”,此豪二也;“会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

11、课堂小结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时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词人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地表达出企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江城子密州出猎上片(叙事):出猎盛况英雄射虎下片(抒情):挽弓射敌期待建功立业武陵春课前预学一、走近作者李清照(1084155),号_。济南(今属山东)人,_代著名女词人,婉约派的代表作家。前期词以歌颂诚挚的爱情为主要内容,如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等。后期词主要写亡夫之痛、故国沦丧之悲以及伤时念旧的抑郁情怀,写得深沉哀痛,如永遇乐落日熔金等。其词多收录在_中。二、文学常识婉约派以秦观、李清照为代表,继承南唐词的风韵,发扬柳永词铺叙、描写的

12、特色,又吸取东坡词个性鲜明的长处,融为一体,形成“词人之词”之正宗。在内容上坚持“诗庄词媚”的主张,多以艳情为题材。此派对词坛影响很大,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三、追溯背景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年)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年)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年)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这时她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段和思想情感。四、字词积累1读准字音舴艋(zém

13、ng) 载不动( )2理解词义物是人非:景物依旧,人事已变。这里暗指丈夫已死。合作探究五、初步感知1.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本词中作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词人怎样的心态?_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_六、文本探究1怎样理解词的最后两句?_2本词是如何抒发词人的感情的?_品读鉴赏 出人意表的创意美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故等不幸遭遇的女词人-李清照,53岁时寓居金华,写了这首反映凄惨处境、悲痛心情的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确,“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词人此时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未语泪先流,这种“愁”令人压抑难熬

14、。“也拟泛轻舟”,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当在情理之中。但“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将词人的愁具象化,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不但写出了词人的心理活动过程,而且其起伏的思绪、独特的想像更“出人意表”,令人称道。课堂小结这首词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春花凋落说自己青春不再,又借双溪“泛轻舟”表达自己因丈夫去世而万念俱灰的无限惆怅与悲伤之情。武陵春花已尽倦梳头物是人非 欲语泪先流闻说也拟 只恐载不动愁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前预学一、走近作者辛弃疾(11401207),字_,号_,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继承了苏轼豪放的词风,意境雄奇阔大,气势恢宏。辛词善用比兴,并且运

15、用典故,托古喻今;在语言方面,辛弃疾不仅运用古近体诗的句法,还吸收了散文、骈文、民间口语入词,故有“以文为词”的评价。二、追溯背景这首词作于词人闲居江西上饶带湖之时。从题目上看,是寄给好友陈亮抒发抗金壮志的。1188年,陈亮到带湖访辛弃疾,一对志同道合的战友促膝交谈,共同商讨战胜敌人的方略大计,等待杀敌机会的到来。南渡近三十年,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指挥百万雄师,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然而他的美好夙愿,直到两鬓斑白也没能实现,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这种复杂的感情。三、字词积累1读准字音挑灯(tio) 麾下( ) 炙( )弦( ) 的卢( ) 霹雳( )2理解词义吹角 了却 霹雳吹角 :军队中吹号角的声音。古

16、时候吹牛角以发号令。_:特别响的雷声。_:了结,把事情做完。合作探究四、初步感知1文有“文眼”,词有“词眼”,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_2作者写这首词有什么用意?抒发了怎样的情感?_五、文本探究1在这首词中,哪两句集中吐露了词人的心声?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与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相比,有何异同?_2词人有意作“壮词”,“壮”正是这首词的风格特色,请说说这首词的“壮”是怎样体现的。_品读鉴赏余音绕梁的构思美无论是上片描述的军旅生活,还是下片描述的战斗场面;不论是酒醉后挑灯看剑,醒后的连营号角,还是飞快奔驰的的卢马,猛力拉满霹雳作响的雕弓,都是作者想像的生活和抹不去的记忆,渴望从军杀敌、建

17、立功勋之心溢于字里行间。但结语却只有五个字“可怜白发生”。这五个字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只是年轻时的经历,只是一种追忆;另一方面说明自己已年过半百,两鬓染霜,理想难酬。于九句叙事之后,戛然而止的结句,内涵丰富,感情复杂,余音绕梁,韵味无穷。课堂小结这首词追忆了自己当年在军中的火热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现了壮志未酬、报国无路的悲愤。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态醉里挑灯看剑 实梦境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战前准备沙场点兵冲锋陷阵功成名就现实可怜白发生虚实 参考答案望江南【课前预学】一、岐

18、 飞卿 花间鼻祖三、1mò pín 2斜晖 悠悠【合作探究】四、1“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2“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让人为之心碎。五、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词,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渔家 傲秋思【课前预学】一、希文 政治 文学 军事 文正 范文正 公集三、1. zhàng zhuò qing jio yn lè mèi2浊 蚀 3边声 千蟑【合作探究】四、1

19、天气极寒、特异的边声(风声、马啸声、号角声);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僻,暗示了将士的思乡之情。2下片是全词的核心部分。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矛盾心理: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功立业的目的。他们立志要打退进犯的外敌确保西北边境的安定,这种爱国、卫国的精神正是他们虽然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根本原因。所以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来寄托他对成就功业的向往。五、互文(应翻译成“将军和士兵都白了头发,流着眼泪”);表达了作者远离家乡,思念亲人,归期无计的悲伤之情。江城子 密州出猎【课前预学】一、文学 书画 东坡居

20、士 三苏 苏辛四、1. qíng dioqiú jun bìn wn jì hn2酒酣 胸胆尚开张【合作探究】五、1上片描绘了打猎时威武壮阔的场面,下片抒发了词人立志为国效命的情怀。2江城子密州出猎塑造了一个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六、年纪不小,但仍有少年狂气;希望重新受朝廷重用,要抵御侵略者,建功立业。武陵春【课前预学】一、易安居士 宋 漱玉词四、1zài【合作探究】五、1“梳洗罢”足一种信心,一种希望,而“倦梳头”是一种放弃,一种对生活毫无兴趣的悲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满怀愁绪。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罔排造愁绪的做法,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词人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词人的万丈愁绪中,三个词写出了词人的沉重、无奈,又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六、1“愁”本是心中之事抽象之物,只可意会,难以捉摸。而词人却异想天开地将它装上小船,给人一种具体可触的立体感;而且还怕愁太重,小船载不动,则愁又显得有重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