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3美苏争霸_第1页
导学案:3美苏争霸_第2页
导学案:3美苏争霸_第3页
导学案:3美苏争霸_第4页
导学案:3美苏争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3课美苏争霸课标要求了解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课堂互动一、美苏对峙1 .背景美国:艾森豪威尔:主张通过对话谈判软化苏联|。肯尼迪:提出手抓箭|, 一手抓橄榄枝”的和平战略。|(2)苏联:赫鲁晓夫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2 .表现(1)戴维营会议:目的:苏联为实现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成果:双方达成一系列协议|,形成了所谓的 戴维营精神。|(2)U 2飞机事件:使美苏矛盾重新激化|。(3)柏林墙:由于美苏矛盾的加剧|,苏联在柏林彳窗筑柏林墙|。(4)古巴导弹危机:经过:苏联在古巴修建导弹发射场 |,引起美国强

2、烈反对|,战争一触即发之际苏联让步|。影响:是美苏两国的一次核赌博|。此后|,美苏两国的核军备竞赛不断升级|。重点精讲美苏争霸的原因|。根本原因:双方均想称霸世界|。(2)直接原因:扩大本集团的势力范围|。(3)矛盾因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经济竞赛、军备竞赛、控制盟国和战略要地等方面|。教材互补斯大林去世半年后|,赫鲁晓夫出任苏联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在他领导下|,苏联逐步调整对外战略|,力争在新的基础上同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导世界格局|。(人民版)1962年|,美国高空侦察机发现|,苏联正在古巴修建导弹发射场|,射程覆盖了美国白许多重要城市|。美国立刻采取强硬态度|,肯尼迪发表电视演说|

3、,要求苏联从古巴撤出所有中程导弹|。同时|,美国在全世界的海、陆、空三军部队进入最高戒备状态|,集结部队准备进攻古巴|。核战争笼罩世界|。(岳麓版)深化探究材料一从任何国家或港口驶往古巴的不论是什么种类的一切船只|,如果发现载有进攻性武器将迫使它们回转|。从古巴对西半球发射的任何导弹看成是苏联对美国的进攻|,需要对苏联作出充分的报复性反应|。一肯尼迪电视演说 思考 美国要报复的是什么事件?肯尼迪的态度怎样?第1页/共8页答案苏联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态度强硬|。材料二 右图是一幅漫画|,图中的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正在起劲地掰手腕11,他们的另只手分别据向控制对方导弹的按钮|,赫鲁晓夫满头大汗思考材

4、料中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正在起劲地掰手腕|,说明了什么?他们的另一只手掘向控制对方导弹的按钮|,反映了什么?赫鲁晓夫头上的汗滴又说明了什么?答案说明古巴导弹危机是两国实力的较量|,是美苏争霸的表现|。反映了当时美苏关系极度紧张|,战争一触即发|。说明在这场较量中优势在美国|。二、从对峙走向缓和1 .原因(1)美国侵越战争大大消耗了美国的国力|。(2)苏联的综合国力提高|。2 .表现(1)尼克松调整政策:内容: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方针|,强调均势外交|。措施:调整全球军事部署|,从越战中脱身|,主动同中国、苏联协调关系|。(2)苏联的 缓和”战略:在外交上与西方国家加强交往|。在争夺世界霸权

5、上采取了更为积极的进攻战略|。(3)开始在限制和裁减核武器方面达成一些协议|。(4)两国首脑的一系列互访和会谈|。3 .缓和下的较量美国:积极推进和平演变”策略|,向苏联、东欧国家进行思想文化渗透|。(2)苏联:勃列日涅夫提出缓和绝不能放弃意识形态的斗争|。重点精讲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霸主地位受到严重挑战的原因|。(1)陷入侵越泥潭|,引起国内经济、政治局势的动荡不安|。(2)西欧、日本经济的崛起|,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权|。(3)第三世界的崛起动摇了美国称霸世界的根基|。(4)1973年中东地区石油输出国提高石油价格|,引发美国的经济危机|。(5)美苏军事力量发生了不利于美国的变化|。深度

6、点拨美苏在争霸过程中的对抗和缓和都服从其争夺霸权的需要|。美苏缓和的真正目的是维护美苏两极格局|,实现 利益均沾,|同时也是为了争取喘息机会|,为下一轮的竞争做好准备|。第2页/共8页归纳总结美苏争霸的重点为何在欧洲?深化探究材料一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出被称为拒克松主义”的新外交方针|,其核心是:美国不再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鼓励盟友自己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从实力地位出发|,以谈判为手段|,调整与苏联、中国等国的关系|。材料二1973年勃列日涅夫曾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召开的东欧各国共产党领导人秘密会议上阐述了苏联的缓和“战略|。他认为|,缓和”为的是 使苏联赢得

7、时间来加强我们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以便在1985年以前使力量对比发生决定性的变化|,从而使我们能够在任何需要实现我们意愿的地方实现我们的意愿。|-一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著苏联兴亡史材料三1972年美苏签署反弹道导弹条约1972年尼克松访苏思考(1)说明材料一、二与材料三所反映历史信息的关系 |。(2)材料一反映出美对苏政策是什么?这是否意味着美国放弃了世界霸权政策?为什么?材料二中苏联实施 缓和”外交的自身优势是什么?苏联缓和”外交与 尼克松主义”有何相似点?答案(1)美、苏都推行 缓和”外交|,使美苏关系呈现出缓和“局面|。(2)主张与苏联谈判|,推行 缓和”政策|。没有|。尼克松对外政策

8、的改变只能说明其在争夺世界霸权的策略方面发生 改变|,并非放弃世界霸权政策|。(3)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苏联的经济、军事实力增强|,与美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苏联方面的变化|。美苏双方都以缓和为旗号|,大力发展军事力量|,尽力在各方面都取得对对方的优势|,是美苏争霸的另一种表现|。课堂小结赫鲁晓夫上台后提出了同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美苏争霸局面逐渐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总的战略态势是苏攻美守|,但古巴导弹危机证明优势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美国由于侵越战争消耗了国力|,军事实力被苏联赶上|,随着苏联实力的增强|,在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上采取更

9、为积极的进攻战 略;美国迫于形势的变化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收缩|,但对社会主义国家积极推行和平演变”策略|。随堂练习1 . 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第3页/共8页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答案 C解析 从苏联和美国”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可知|,赫鲁晓夫要与美国平起平坐|,共同称霸世界|。2 .导致 戴维营精神”开始烟消云散的事

10、件是()A.柏林墙”的修筑B.美国U2飞机事件C.古巴导弹危机D.苏联采取积极进攻战略答案 B3.下图为冷战时期的一幅漫画|,内容是赫鲁晓夫(牙医)对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病人)说:我比你更觉得疼|。这幅漫画反映了 ()A .柏林危机B.马歇尔计划C.苏联导弹击落美国U 2飞机D.古巴导弹危机答案 D解析 通过分析材料中的两个人物|,我们可以推断这幅漫画与古巴导弹危机有关|,通过对话内容可知|,在这一时期的美苏争霸的优势在美国|。A、C两项中的事件苏联均占有主动权|,与漫画主题不符|, B项与漫画无关|。4. 20世纪40年代、60年代发生过两次柏林危机|,共同点是()都与两大集团之间关系的紧张

11、相关都由苏联首先挑起都以 冷战”方式解决都造成了德国和欧洲的分裂A.B.C.D.答案 C解析 可采用参照法和排除法|。经过对两次柏林危机的分析|,显然第一次是由于美国在西占区单独发行新货币而引起的|,因此错|,排除含有的 A、B、D三项|。5. 20世纪中后期|,美、苏两国核军备竞赛的结果是()核战争危机威胁全世界美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使人类处于核战争的边缘两国因此发生直接战争A.B.C.D.答案 B第4页/共8页解析 美、苏两国的核军备竞赛使双方都拥有多次毁灭对方的能力|,导致人类处于核战争的边缘|,严重威胁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也促使双方竭力避免直接碰撞|。6.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不要忘

12、记以下情况|,德国人入侵苏联|,是经过芬兰、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的|。德国人所以能够经过这些国家侵入苏联|,是因为在这些国家中|,当时存在着敌视苏联的政体苏联为了保证自己将来的安全|,力求在这些国家内能有对于苏联抱着善意态度的政府|。一一斯大林关于丘吉尔先生的演说和真理报记者的谈话 材料二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与美国总统艾豪威尔举行戴维营会谈|。请回答: 依据材料一 |,指出苏联对外政策的特点|,并说明其主要原因|。(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苏美和解”的认识|。答案(1)特点:实行防御型的对外政策|,力图在东欧建立 安全带。|主要原因:德国法西斯入侵苏联的教训;为

13、自身发展谋求相对和平的环境;扩大对东欧国家的政治影响|。(2)现象:苏联主动谋求与美国缓和关系|。认识:苏联是在美国处于攻势的背景下谋求缓和关系的|,和解”只是双方关系的表面现象|,实际上双方都没有放弃对世界霸权的争夺|。解析 第(1)问中 特点”可依据材料一中 力求对于苏联抱着善意态度的政府”等信息进行归纳|,主要原因”应从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进行分析;第(2)问中的 现象”可联系材料二中举行戴维营会谈”等图文信息进行说明|,认识需要从现象与本质的角度进行分析11。教师用书历史纵横点拨肯尼迪和平战略”的实质是在实力基础上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其矛头首先对准社会主义国家|。资料回放点拨 赫鲁晓夫

14、的讲话反映了苏联要与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历史纵横点拨 苏联采取 缓和”战略的目的是使苏联赢得时间来加强军事和经济实力|,以便在争霸中处于优势|。学习延伸提示(1)核军备竞赛给美苏两国乃至整个世界都带来巨大潜在威胁|。(2)面对共同威胁|,美苏签订了部分限制和裁减核武器协议|,基本上维持了双方战略平衡与稳定|,但威胁仍在|。随堂练习基础达标1. 20世纪50年代后期|,赫鲁晓夫为实现苏美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措施有()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举行戴维营会谈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第5页/共8页开始实行缓和”战略A.B.C.D.答案 A2 .赫鲁晓夫曾坦率

15、地告诉记者: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如果我们为和平而联合起来 |,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 11,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 |,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这说明()苏联想与美国合作|,共同主宰世界 赫鲁晓夫放弃竞争|,争取美国的支持美国处于战略优势苏美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A.B.C.D.答案 A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赫鲁晓夫的这种说法实际上是要与美国平起平坐|,进而与美国争霸|,并非放弃竞争|。3 .尼克松时期采取的对外政策与杜鲁门政策的不同是()A .强硬政策B.对苏缓和”政策C.全面收缩D.争夺的重点在欧洲答案 B解析 A、B两项意思相反|,必选其

16、一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项正确;美对苏缓和不等于美国放弃争霸|,故C项错误;D项是共同点|。4 .赫鲁晓夫上台后美苏关系出现了某些和解”的迹象()A.说明美苏两国放弃了对世界霸权的争夺B.戴维营会谈是重要的表现C.古巴导弹危机是重要表现D.说明美苏两国放缓了军备竞赛的速度答案 B解析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双方对抗激烈的表现|。5 .在古巴导弹危机的最后一刻|,莫斯科下令舰船返航|。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腊斯克曾兴奋地对国家安全顾问说:两个家伙比赛瞪眼珠子|,结果那个家伙先眨眼|。”上述材料体现的信息不能反映出()A.美苏两国对峙B.美苏由对峙走向缓和C.美苏两国关系极度紧张D.对抗中美国占优势答案 B

17、第6页/共8页解析美苏关系由对峙走向缓和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的|,题干反映的古巴导弹危机是在此之前的20世纪60年代初发生的|,故B项不符合当时的史实|。6 .据说曾经有人问爱因斯坦:第三次世界大战会怎么打?爱因斯坦苦笑着说:第三次世界大战怎么打我不知道|,但我很清楚第四次世界大战的打法一一用石块和木棒!”这说明()A.爱因斯坦不明确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打法B.美苏的战略核力量足以把地球毁灭C.美苏争霸的主要形式是冷战D.美苏间核战争一定发生答案 B解析领悟题意|,不难看出|,爱因斯坦表示若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必将是核战争|,而这将把地球毁灭|,人类将一无所有|。能力提升7 .阅

18、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赫鲁晓夫说: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安静下来|。” 一-赫鲁晓夫对美国记者语材料二1973年勃列日涅夫曾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召开的东欧各国共产党领导人秘密会议上阐述了苏联的缓和战略”。|他认为|,缓和”为的是 使苏联赢得时间来加强我们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以便在1985年以前使力量对比发生决定性的变化|,从而使我们能够在任何需要实现我们意愿的地方实现我们的意愿。|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著苏联兴亡史请完成:勃列日涅夫之所以能够实施缓和”战略的自身优势是

19、什么?(2)材料二说明苏联的缓和”战略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其目的实现了吗?说明理由|。(3)分析说明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对外战略政策的内在一致性11。答案(1)20世纪60年代末苏联的经济军事实力增强|,实力发生了有利于苏联的变化|。(2)目的:加强苏联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进而争夺世界霸权|。没有实现|。因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后|,苏联经济陷入困境|,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也失败了|。(3)采用 缓和”手段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解析第(1)问要从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苏联经济军事实力增强|,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入手分析 |。第(2)问缓和”战略的根本目的要注意透过材料二的现象看本质问题;缓和”战略的目的实现程度要从 1985年左右苏联自身经济政治状况入手分析|。第(3)问的回答要从目的和手段两方面比较分析两者的共同点|。8 .阅读下列材料: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