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小数教案及教学反思-三年级数学教案-模板_第1页
认识小数教案及教学反思-三年级数学教案-模板_第2页
认识小数教案及教学反思-三年级数学教案-模板_第3页
认识小数教案及教学反思-三年级数学教案-模板_第4页
认识小数教案及教学反思-三年级数学教案-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认识小数教案及教学反思_三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认 识 小 数闽侯实验小学    执教老师: 陈春华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88-89页。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数,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学会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的学习,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的知识打下初步基础。同时,小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较广泛,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教学设计说明: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过程。”从学生生活实际来看,学生对小数并非一无所知。三年级

2、的学生已经有较多的购物经历,学生最熟悉的小数就是商品价格。但是,学生在此积累的关于小数的认识还属于“街头数学”,我们的数学课堂,需要建立在“街头数学”的基础上,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关注学生从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的理性认识,即让学生获得对小数意义的理解。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生学习特点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北京奥运会及福建人何雯娜的一些信息,唤起学生对已有小数表象的回忆,从而形成原始的感性认识,进而引出小数。同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爱乡的情怀。 2、联系经验,学习读写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试读小数,自己进行分析、判断。由于在四年

3、级还要具体认识小数,所以在这里只是对小数的读法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初步感知该如何读小数。3、理解生活中的小数的实际含义(1)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意义。由于学生平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孩子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所以通过课件展示商品价格,放手让学生试着填写价格表,再说说自己收集的商品价格表示多少,最后引导学生知道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元”,右边第一位表示“角”,右边第二位表示“分”。让学生产生对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意义的感受。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也是放手通过“做一做”形式让学生自己去感知。(2)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意义。1分米、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

4、是在第五册已经学过的知识,不是本课的重点,而把分数写成小数是一种规定,不需要孩子们去探究。因此,在教学用“米”作单位的一位小数时采取接受性的学习方式,而在教学用“米”作单位的两位小数时采取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通过一步一步引导,让学生明白小数点左边表示“米”,右边第一位表示“分米”,右边第二位表示“厘米”。学生就会很快明白小数在长度单位中的实际含义,以及初步感知小数与分数的联系。4、实践应用,巩固提高通过课件展示奥运会开幕式上姚明与抗震小英雄林浩一起出场的画面,吸引学生的眼球,再通过猜一猜、写一写、说一说,以及紧接着的介绍自己的身高、猜老师的身高,既是巩固小数读法与意义,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数感,形式

5、活泼,吸引学生。同时,注重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通过课件适时地展示小数的发展历史,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对后续学习能起到激励的作用。5、总结评价,促进发展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小数的形式评价自己的学习行为,既关注了学生情感的需求,让学生体会到学会知识的快乐,又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求知欲。预设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2、在合作与探究过程中认识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小数,会读写小数。2、会用小数

6、表示简单的米数和元数。教学难点: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教学预案: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1、介绍有关奥运会中的数据北京奥运会我国荣获51枚金牌。福建小将何雯娜,以总分37.80 为中国夺得奥运历史上首枚蹦床金牌,实现了历史突破。 何雯娜,20岁,身高1.61米, 体重49.5千克。在比赛中她空翻高度惊人,最高蹦达8.65米。她的成功,使全体福建人为之欢呼雀跃。2、引出课题二、联系经验  学习读写(一)读一读尝试读分析比较总结提升(二)写一写介绍书写收集典型作业展示评讲(三)说一说1、出示商品与价格,说说这些商品的价格是表示几元几角几分。2、介绍课前收集的商品价格。3、小结小数点

7、的左边是表示多少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表示几角,第二位是表示几分。(四)忆一忆超市中的商品价格都是用小数表示,请你们回忆一下在日常生活中,还在哪里见过小数?三、突出重点  理解意义(一)、教学用“米”作单位的一位小数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几分米?1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这十分之一米还可以用小数表示写成0.1米。1分米、十分之一米、0.1米表示的长度相等吗?所以这句话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板:1分米=1/10米=0.1米)0.1米有1米那样长吗?所以小数点左边写0,小数点右边的1是表示1米还是1分米? (二)、教学用“米”作单位的两位小数(三)、自主理解以“元”作单位的一

8、位、二位小数的含义。(四)、观察比较  发现规律像0.1 、0.2、 0.5 、0.8 、0.9这样的小数,因为小数部分只有一位,我们把他们叫做一位小数。其实一位小数表示的都是什么样的分数呢?像0.01  0.06  0.10这样的小数,小数部分有两位,我们把他们叫做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的都是百分之几。四、实践应用  巩固提高1、理解“何雯娜身高1.61米”、“空翻最高达到8.65米”中两个小数表示的意思。2、改写姚明身高和抗震小英雄林浩的身高。3、介绍自己的身高。4、用小数猜老师的身高。5、介绍小数发展的历史。五、总结评价  促进发展1、这

9、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如果把这节课的最佳表现定为1分,你能得到多少分呢?请用一个小数来表示。教后反思:数学新课程的实施,积极倡导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参与。要达成这一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努力走进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想学生所想。首先,我个人认为本节课在以下几个方面把握的比较好:1、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本节课在教学中,本人充分地展示生活中的数学。从新课引入到新课的展开,再到练习巩固,无不结合生活实际,从学生自己“看到过”、“用到过”、“听到过”、“查到过”的经历中,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使学生初步感悟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比如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奥运会及

10、超市中的商品,介绍自己收集的商品价格,介绍自己的身高等,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承载着小数,现实中孕育着小数,体现了新课程重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理念。 2、借知识经验促正迁移。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与他们所学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本节课通过鼓励学生读小数和启发探究式教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基础知识,使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本次课堂中发挥了积极的正迁移作用,不仅使学生学会了知识,同时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比如,小数的读法,学生似曾相识,通过分析比较学生中产生的两种正误读法,唤醒生活经验,并借整数读法形成知识经验的正迁移,明确小数的正确读法。再比如,运用1米的直尺这

11、一学生熟悉的实物,根据米和分米,厘米间的进率,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通过板书和课件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经过“观察猜想尝试初步认识运用总结深化理解”这一系统过程,顺利完成了由整数、分数到小数的自然过渡。并通过拓展练习,提高了学生将理论认识升华为实践的能力。3、还学生课堂的主动权。本课在教学中,充分的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自主地建构起小数与分数的联系,进而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认识了小数,明白了小数的含义。通过读、想、议、说等活动,使学生在动口、动脑中参与了学习过程,为学生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变“

12、要我学”为“我要学”。对于难点知识,本人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完成,真正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不仅把学习的时间、空间留给了学生,而且教学内容得到了多次的反馈强化,拓展了知识的宽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同时,整节课没有教师的说教,只有师生间的探讨和学生间的交流、讨论;没有教师的尖刻批评,只有教师激励性的评价。语言生动简练,及时捕捉学生学习的错误,机智地加以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新知,在愉悦的氛围中提升了数学素养。其次,整个教学中本人感到在“巧用生成资源”方面,本人做得还不够,比如,在巩固练习环节,当出示何雯娜蹦床最高过到8.65米,让学生说说“8.65米是表

13、示多少时,一个学生说成865米,此时本人只是简单地纠正学生的错误,如果课堂中巧妙地说:“看,对面的那座山才八百多米高,何雯娜能蹦那样高吗?那她岂不是成了孙悟空?其实8.65米只比我们的两层楼高一些,那8.65米应该表示多少呢?”通过如此引导,想必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仍会努力建构和谐氛围,创设合理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获得新知,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前些天在三年级上课,好像一直没找到感觉。虽然每天都听了同年级教师的课,却只能学来形式的东西,感觉整个思路还是在别人脑子里装着,自己生搬硬套依样儿画葫芦的老不像那么回事儿,一堂堂课下来,

14、有时候自己也不知道讲了什么。那天有教研室的主任来听课,一堂千米的认识就让我给上得颠三倒四、支离破碎的,亏那主任还连连安慰我,不要紧的,慢慢就适应了,他还鼓励我要多看一些优秀的业务期刊,还可以上网查查资料,主任的话让我愈发惭愧,是早该沉下心来好好学习的。接下来的教学内容是认识吨。为了让自己心里有点底,前一天晚上我就认真地看了教材,教材上先是出示一幅主题图,图上四个小动物想过桥,而桥限重1吨,问题就在这里产生了,这四个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接下来提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你知道1吨有多重吗?通过分析,我觉得这堂课应该达到以下教学目标:一是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二是知道1吨10

15、00千克,初步学会质量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三是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在探究体验的环节作了如下设计:首先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上的内容,并鼓励他们可以用讲故事把图意说出来,看到漂亮的图画说故事,这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所以这堂课一开始就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后来站起来讲故事的孩子都能把图意说得很清楚,这时候我问孩子们,你在看图的时候有没有什么不太明白的地方?我猜想一定有孩子不明白“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果然马上就有学生提出来了,其他孩子有的就叫起来说“我知道!”于是我就这个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一来二去,限重1吨,学生就懂了。讲到吨

16、,我顺势揭示了课题。接下来我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用“吨”作计量单位?旨在让学生了解“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引出他们的生活经验为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做好准备。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通过体验推想一吨到底有多重。因为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无法让学生像克和千克那样进行体验,但是又要帮助学生建立起一吨重的概念,所以我采用了体验一桶水(20千克)的重量,推想一吨有多重。我先请了几个孩子上来抬起一桶水,那些孩子的表现可以看出20千克已经是很重了,然后我让他们想想10桶水有多重?20桶呢?50桶?你还能抬得动吗?由此再直接引出:1000千克就是1吨。通过这样的体验推想,就让学生感受到了“吨”是一个

17、很大的质量单位,一般在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通常用吨作单位。知道了1吨1000千克,我再让学生回过头来用学到的知识帮主题图中的四个小动物解决问题。学生很快说出这四个好朋友不能同时过桥,那他们怎样才能安全过桥呢?我又将这个问题交给了孩子们,让他们在学习小组中讨论商量,共同为小动物们设计过桥方案。这样做目的,是要培养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种方案都是经过学生思考得出来的,都有他们自己的理由,所以我对孩子们的方案都给予了适当的肯定。在初步建立了1吨重的观念后,我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的重量大约是1吨,这样就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知,强化了学生头脑中1吨重的观念。以上教学过程,自

18、我感觉程序较为清晰,一环扣一环,每一步教学目标明确,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效果还不错。但经过课后的思考,也暴露出不少问题:1、要加强学习小组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与人合作的能力。与人合作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品质和能力。一节课短短四十分钟,教师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所以学习小组就成了重要的途径,将学生吸引到每一个小组中去,利用成员之间的共同商讨,共同研究,互相监督,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在本节课上,应该说学生的合作还是停留在表面的,没有进行实质上的合作,基本上还是各说各的,没有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有部分学生根本没有与人合作的能力。比如在给小动物设计过桥方案时,是一部分学生在说,还有的

19、学生根本没听,自己做自己的,这样的交流不能算作交流,也是不利于培养发散思维的。关于合作学习,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意识地进行引导与培养。2、要注重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在课堂上,举手发言的总是那么几个固定的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而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举手回答问题的习惯,站起来回答问题时语言表达不清楚,常常就是坐在下面插嘴,这个习惯是非常不好的,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本节课的任务没有完成好,本来要进行有关千米和米之间单位换算的练习的,因为没有时间了,所以没能完成,影响了课堂效率。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以及课堂常规的训练。教学内容:浙教版义务教育教

20、材第六册P103-104教学目标:基础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掌握几倍求和(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发展目标:1、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情感目标:通过“记者应聘”一事,让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正确地解答几倍求和(差)应用题       教学难点:找出中间问题教学准备:课件、两块表格式的小黑板板书设计:    小        小 &

21、#160;                      几倍求和(差)应用题   黑        黑      33+99=132分  33+33×3=132分  33×(3+1)=132分 

22、0; 板        板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发描述1、谈话引入师:大家知道“处州晚报”吗?我们班有没有处州晚报小记者?今年处州晚报记者部经理公开招聘记者,准备培养一位优

23、秀记者,于是进行一场考试。考试分为口试(满分为50分)和笔试(满分为100分),总分高的被聘用。这里是四位参赛者的成绩(挂黑板)。如果你是经理,要想从中选出一位当记者,那么你认为先要解决什么问题?生:先算出总分。师:我们来当经理,算一算他们的总分。为了速度快,分工合作,第一组算甲的成绩,第二组算乙的成绩,第三组算丙的成绩,第四组算丁的成绩。开始!2、复习旧知做后反馈:每组各抽一生说出算式(师板书算式:33+99=132分)小结:聘用谁当记者?要求总分,只需怎样?教学内容来源于学生身边的开放性事实,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一个决策者的思维方式。二、观察规律,自主探究1、师生谈话,合成目标

24、师:请同学们观察“乙”的两项成绩,口试与笔试成绩之间有什么关系?生:笔试成绩是口试的3倍。师:同意吗?(拿出另一块黑板,板书学生的发现)师:那大家能不能像陈老师这样,表示出其他三位应聘者口试与笔试的关系吗?(生说师板书)师生合作生成教学目标,让学生自主开放地探究解题方法。2、小组讨论,初步决议师:根据第二块黑板上的信息,你能再次列式计算他们的总成绩吗?生:响亮自信地回答:能!(师明确要求:仍然分组算总分;汇报时按“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算式是什么”进行分析。)生独立思考解题,师巡视了解情况。反馈:师:谁愿意自告奋勇地先来说说你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算式是什么”?(学生自信地举起小手。)方案一:生:

25、我是这样想的,先求出笔试成绩33×3=99分,再求笔试与口试的总分99+33=132分,我的算式是33+33×3=132分。师:板书算式。师:也是这样做的请举手。生举手,师再次抽一生说思路。师:其他组也是用这种方法做的同学请举手。生纷纷举手,师每组请一生说。(其余学生争着要发言,师让生同桌相互说步骤和方法。)   方案二:生:我的算式是:33×(3+1)=132分,其中“3+1”表示笔试的3倍加上口试的1倍,一共4倍,再把每一倍的33×4就是它们的总分了。(学生基本还是模糊,这时教师借助了线段图再让该学生进行分析。)师:板画线段图,我

26、们再请这位同学结合线段图说一说他的思路。生:“3”就是笔试的3段;“1”就口试的1段;“3+1”就是表示笔试与口试一共有几段,每段是33分,所以33×(3+1)=132分就是口试与笔试的总成绩了。         (教室里顿时掌声响起。)师:谁愿意再来说一说你这种解题思路?(抽学生说了之后进行同桌互说这种想法。)再次反馈:用这种方法求其他几名记者应聘者的总分,会列式吗?    (师重点要求学生说括号中的(2+1)等所表示的意义。)开放式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所以以上教学过程体

27、现了该教师上课的“实”。放手让学生当小老师进行讲解,学生模糊时教师又能及时利用了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体现了开放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合作者的作用。三、组际交流,发表决议1、解决采访问题师:经理聘用乙记者作为培养对象,第二天布置给他一个任务,采访调查丽水市的轿车动态,并写一篇1200字的调查报告。你们说乙该怎么办?课件出示采访情况:乙记者经过一天对轿车动态的调查采访,他下午收集了5条信息,上午收集的信息是下午的4倍。师:你知道了哪些情况?那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乙一天一共收集了多少条信息?”和“上午比下午多收集多少条信息?”教师课件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师引导先解决“求和”问题

28、,再解决“求差”问题。反馈:抓住中间问题(第一步)提问:表示什么意思?比较新旧知识,得出不同和相同点。    师指着板书(包括两块小黑板)问:这边的题目和那边的题目在解题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    小结:其实解题方法一样?都是求和,只是一边是直接相加,而另一边需要先求出其中一个不直接的条件,再相加。(板书课题)“求差”,比较“和与差”的异同,补充课题。学生做题反馈观察异同小结课题通过及时的巩固练习,学生进一步掌握了几倍求和(差)应用题的解题方法。通过教师的组织比较,深刻巩固了几倍求和(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

29、基础知识进一步得到落实。2、了解采访信息师:刚才大家齐心协力为乙献计献策,使他顺利完成一天的采访。我们一起来看看他采访得到的一些信息吧。课件出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去年全市轿车市场卖出7864辆轿车,今年将会降价,估计今年卖出的轿车是去年的2倍。两年一共会卖出多少辆轿车?(   )     7864×2  7864×27864   7864×27864 要求:默读题目;选择好用手势表示;手先放在桌板下,听口令再放出来。反馈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整个课堂达到了又一个高潮。教

30、师先请选的学生说理由(两三个学生),再问:要是使对的话,该怎么办?要是使对的话,又该怎么办?这时学生的回答几乎形成了辩论赛。3、自我评价师:你觉得今天自己学的怎样?如果给自己打分,打几分?教师设计了变式练习的训练,让学生在辩论交流中体验几倍求和(差)应用题的各种形式,同时能使整个课堂达到了高潮。最后让学生评价自己今天的表现,体现了评价的多元化。  四、班级讨论,形成决议师:乙记者要做一天最后的任务写报告。(课件出示:经理要求乙记者写一篇1200字的采访报告,乙打算下午写的字数是上午的 3 倍。你认为乙记者上午和下午各要写多少个字?)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31、0;   教师设计了这道练习,既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也能让整堂课的开放式教学情境更加完美。 教后反思:         1、以一个完整的生活情景贯彻教学始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而且较深地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通过“记者应聘”一事,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3、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学习效果相当好。 专家评析:1、备课时,无论是对教材的处理,还是教学环节的设计,陈老师都做了大胆地尝试。首先是呈现学习材料,经过师生合作形成例题,充分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地位和教

32、师是参与者的作用。其次,陈老师再用故事的延续创设了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环节,每一个环节都设计了一个开放的问题情境,逐层地落实了教学目标,而且学生的思维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2、本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但又不拘于形式。教学中教师关注学生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如:独立思考、自主探索、遇到困难时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以及合作交流中的课堂引导。3、以上处理,很好地落实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取得了相当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1用两位数除商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步骤,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除数是两位数除法2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悟到美来自生产和时代的进步,提高审美意识教学重点总结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及试商的方法教学难点试商的方法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出示76÷54768÷8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让学生说说“这两道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第1题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大,计算时先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最高位,商是三位数第2题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计算时要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商是两位数)2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商是一位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