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九年级科学 中 考复习专题 课件 实验讲座(共66张PPT)_第1页
华师大版九年级科学 中 考复习专题 课件 实验讲座(共66张PPT)_第2页
华师大版九年级科学 中 考复习专题 课件 实验讲座(共66张PPT)_第3页
华师大版九年级科学 中 考复习专题 课件 实验讲座(共66张PPT)_第4页
华师大版九年级科学 中 考复习专题 课件 实验讲座(共66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主主 要要 内内 容容 一、蚯蚓一、蚯蚓 二、显微镜二、显微镜 三、唾液淀粉酶三、唾液淀粉酶 四、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四、叶绿体色素的分离观察观察蚯蚯蚓蚓 【目标【目标】 (1)说出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主要)说出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主要特征。特征。 (2)强化)强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适应”的观点。的观点。1、土壤。、土壤。2、圆筒、圆筒(圆柱圆柱)、稍尖、稍圆、环带、稍尖、稍圆、环带3、腹、腹侧、尾、粗糙、中间、固定支撑、节、腹、腹侧、尾、粗糙、中间、固定支撑、节间、湿润。间、湿润。一种观察蚯蚓背孔的方法一种观察蚯蚓背孔的方法将活环毛蚓用清水冲洗后放在蜡盘中,使蚯

2、蚓暗色将活环毛蚓用清水冲洗后放在蜡盘中,使蚯蚓暗色的背面向上。的背面向上。背孔位于背中央节与节之间,约自背孔位于背中央节与节之间,约自1213节间节间起,直到身体的后端都有背孔,平时背孔紧闭不易起,直到身体的后端都有背孔,平时背孔紧闭不易见到。实验时,用滴管吸取少量酒精,滴于蚯蚓的见到。实验时,用滴管吸取少量酒精,滴于蚯蚓的背面,由于强烈的刺激,引起背孔开放,即可观察背面,由于强烈的刺激,引起背孔开放,即可观察到许多体节的背孔同时喷射出体腔液,有时体腔液到许多体节的背孔同时喷射出体腔液,有时体腔液的喷射达的喷射达20厘米高。厘米高。无眼耳鼻足等器官无眼耳鼻足等器官2、观察蚯蚓的运动、观察蚯蚓的

3、运动蠕动、固定支撑、能、会、摩擦蠕动、固定支撑、能、会、摩擦发声、粗糙发声、粗糙3、头部、前端、无、无、有前、头部、前端、无、无、有前端、触觉、嗅觉、对光反应端、触觉、嗅觉、对光反应适应土壤穴居适应土壤穴居实验后,别忘了将蚯蚓放归自然环境中!实验后,别忘了将蚯蚓放归自然环境中! 蚯蚓是对蚯蚓是对环节动物门环节动物门寡毛纲寡毛纲类动物的通称。在科类动物的通称。在科学分类中,它们属于单向蚓目。身体两侧对称,学分类中,它们属于单向蚓目。身体两侧对称,具有分节现象;没有骨骼,在体表覆盖一层具有具有分节现象;没有骨骼,在体表覆盖一层具有色素的薄角质层。除了身体前两节之外,其余各色素的薄角质层。除了身体前

4、两节之外,其余各节均具有刚毛。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生殖时借节均具有刚毛。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生殖时借由环带产生由环带产生卵茧卵茧,繁殖下一代。目前已知蚯蚓有,繁殖下一代。目前已知蚯蚓有200多种,多种,1837年被生物学家年被生物学家达尔文达尔文称之为地球称之为地球上最有价值的动物。蚯蚓在中药里叫地龙(开边上最有价值的动物。蚯蚓在中药里叫地龙(开边地龙、广地龙),地龙、广地龙),本草纲目本草纲目称之为具有通经称之为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作用。活络、活血化瘀、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作用。 蚯蚓为常见的一种陆生环节动物蚯蚓为常见的一种陆生环节动物,生活在土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

5、,以畜禽粪便和有机废物壤中,昼伏夜出,以畜禽粪便和有机废物垃圾为食,连同泥土一同吞入。也摄食植垃圾为食,连同泥土一同吞入。也摄食植物的茎叶等碎片。蚯蚓可使物的茎叶等碎片。蚯蚓可使土壤土壤疏松、改疏松、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进良土壤、提高肥力,促进农业农业增产。增产。世界世界的蚯蚓约有的蚯蚓约有 2500多种,我国已记录多种,我国已记录229种。种。环毛属(环毛属(Pheretima),广种类多,我国有,广种类多,我国有2000多种多种 蚯蚓为雌雄同体蚯蚓为雌雄同体,但需行异体受精。交配时两条蚯但需行异体受精。交配时两条蚯蚓互抱,并分泌黏液使双方的腹面黏住,各排出精蚓互抱,并分泌黏液使双方的腹面

6、黏住,各排出精子输入对方受精囊内。交配後两个个体分开,形成子输入对方受精囊内。交配後两个个体分开,形成蚓茧,蚯蚓自蚓茧向後退出,茧前移至第蚓茧,蚯蚓自蚓茧向後退出,茧前移至第14体节体节时成熟的卵落入,经过第时成熟的卵落入,经过第9 10体节时,受精囊内体节时,受精囊内来自对方的精子逸出,使蚓茧中的卵受精。交配後来自对方的精子逸出,使蚓茧中的卵受精。交配後24小时,蚓茧从蚯蚓的头端脱出,留在土壤中。小时,蚓茧从蚯蚓的头端脱出,留在土壤中。通常於通常於2 4周後形似成体後微小的幼体自蚓茧钻周後形似成体後微小的幼体自蚓茧钻出。出。60 90天后性成熟,约一年後发育完成。天后性成熟,约一年後发育完成

7、。 使用导航你好! 请点击你所要认识的显微镜的部位目镜 显微镜的光学部分 作用:放大物象 镜头上标有放大倍数物镜 显微镜的光学部分 作用:放大物象 镜头上标有放大倍数 有低倍物镜、高倍物镜、油镜三种载物台 显微镜的机械部分 作用:安放玻片标本反光镜 显微镜的照明部分 作用:反射光线 有平面镜、凹面镜两种镜座 显微镜的机械部分 作用:稳定显微镜镜柱 显微镜的机械部分 作用:支持作用镜臂 显微镜的机械部分 作用:握镜作用粗调节器 显微镜的机械部分 又名粗准焦螺旋 作用:升降镜筒,升降幅度较大 逆时针旋转上升镜筒;顺时针旋转下降镜筒细调节器 显微镜的机械部分 又名细准焦螺旋 作用:升降镜筒,升降幅度

8、较小 逆时针旋转上升镜筒;顺时针旋转下降镜筒镜筒 显微镜的机械部分 作用:安放镜头 把目镜和物镜聚合起来转换器 显微镜的机械部分 作用:安放和转换物镜镜头弹簧夹片 显微镜的机械部分 作用:固定玻片标本通光孔 显微镜的机械部分 作用:使光线通过光圈 显微镜的照明部分 作用:调节通光量123456781011129请 指 出 图 中 标 号 的 名 称请 指 出 图 中 标 号 的 名 称单击鼠标后,答案将依次出现1、目镜、目镜2、粗调节器、粗调节器3、细调节器、细调节器4、镜臂、镜臂5、物镜、物镜6、镜柱、镜柱7、镜座、镜座8、镜筒、镜筒9、弹簧夹片、弹簧夹片10、载物台、载物台11、光圈、光圈

9、12、反光镜、反光镜使用导航使用导航1、准备 将显微镜平稳地放在身前的实验桌上,略偏左,使镜臂对着身体,镜筒向前(如右图所示) 实验桌实验桌人显微镜注意事注意事项项next1、准备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转动粗调节器,使低倍镜前端距载物台约1-2厘米的距离。 (如右图所示)低倍物镜通光孔载物台注意事注意事项项next2、对光将光圈放大;让左眼朝目镜里注视,同时用手将反光镜转向光源; 调节反光镜,直至从目镜里看 到一个白色明亮的圆形视野。 (如右图所示)光圈反光镜注意事注意事项项next1、准备2、对光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使待检查部分位于通光孔中心,用弹 簧夹片压住载玻片两端

10、。 (如右图所示)3、低倍镜观察注意事注意事项项next1、准备两眼从侧面注视,将物镜降至距标本约0.5厘米时停止。 (如右图所示)3、低倍镜观察注意事注意事项项next1、准备2、对光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调节器,缓慢上升镜筒,直到 视野中出现物象,再用细调节 器调节。 (如右图所示)3、低倍镜观察注意事注意事项项next1、准备2、对光先将低倍镜下找到所需观察的物象,把要进一步放大的部位移到视野正中央。(如上图所示)3、低倍镜观察4、高倍镜观察中期注意事注意事项项next1、准备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到位。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使光照明亮,再微微调节细调节器,直到物象清晰。(如上

11、图所示)4、高倍镜观察注意事注意事项项next1、准备2、对光3、低倍镜观察5、显微镜复原4、高倍镜观察注意事注意事项项 用擦镜纸揩净目镜和物镜,用清洁纱布揩净镜体。再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下降,然后将显微镜平稳地放入镜箱内保存。begin1、准备2、对光3、低倍镜观察1 1、取送显微镜时,应右手握住镜臂,、取送显微镜时,应右手握住镜臂, 左手左手 托住镜座,轻拿轻放。切勿用托住镜座,轻拿轻放。切勿用 一只手斜一只手斜 提,前后摆动,防止目镜滑出跌落。提,前后摆动,防止目镜滑出跌落。2 2、揩试目镜、物镜和反光镜上的灰尘或污、揩试目镜、物镜和反光镜上的灰尘或污 物,必须使用专

12、用的擦镜纸。切勿用手指、物,必须使用专用的擦镜纸。切勿用手指、 手帕、纱布和普通纸擦。手帕、纱布和普通纸擦。next3 3、镜头的切换一定要使用转换器,以免使、镜头的切换一定要使用转换器,以免使 光轴发生弯曲。光轴发生弯曲。 4 4、镜检时,如有必要使镜筒倾斜,注意倾、镜检时,如有必要使镜筒倾斜,注意倾 斜角度不能超过斜角度不能超过4545 ,以免整个镜体重心,以免整个镜体重心 不稳而翻倒。不稳而翻倒。5 5、转动粗、细调节器时,不要用力过猛,、转动粗、细调节器时,不要用力过猛, 以防止机件损伤,调节失灵。以防止机件损伤,调节失灵。next6 6、镜检时,坐姿端正,一般用左眼观察物、镜检时,坐

13、姿端正,一般用左眼观察物 象,用右眼看着实验报告纸画图。两眼象,用右眼看着实验报告纸画图。两眼 须同时睁开,以减少疲劳。须同时睁开,以减少疲劳。7 7、切忌一面从目镜进行观察,一面使镜筒、切忌一面从目镜进行观察,一面使镜筒 下降,这样容易使物镜与玻片标本碰撞下降,这样容易使物镜与玻片标本碰撞 而损坏;也不能持续转动粗调节器,使而损坏;也不能持续转动粗调节器,使 镜筒一直上升,这样会使镜筒内的齿板镜筒一直上升,这样会使镜筒内的齿板 和齿轮脱钩,以致镜筒跌出。和齿轮脱钩,以致镜筒跌出。next8 8、载物台要保持清洁干燥。如使用新鲜材、载物台要保持清洁干燥。如使用新鲜材 料做临时装片,必须在载玻片

14、上加盖盖料做临时装片,必须在载玻片上加盖盖 玻片。切勿让材料、水滴、试剂接触物玻片。切勿让材料、水滴、试剂接触物 镜和载物台。如沾上,应立即揩擦干净,镜和载物台。如沾上,应立即揩擦干净, 以免镜头等被污染和腐蚀。以免镜头等被污染和腐蚀。9 9、在高倍镜下调节焦距时,切勿使用粗调、在高倍镜下调节焦距时,切勿使用粗调 节器,以免压坏标本,损坏物镜。节器,以免压坏标本,损坏物镜。next1010、高倍镜使用完毕,必须先上升镜筒,移、高倍镜使用完毕,必须先上升镜筒,移 开镜头后再取出玻片标本,以免取玻片开镜头后再取出玻片标本,以免取玻片 时擦损镜头的镜面。时擦损镜头的镜面。11 11、绝对禁止随意取出

15、目镜或拆下显微镜、绝对禁止随意取出目镜或拆下显微镜 的其他部件,以免灰尘掉入镜筒、部件的其他部件,以免灰尘掉入镜筒、部件 失落或损坏。失落或损坏。begin3、 如何尽快使物象移到视野中央?2、如何使用目镜中的指针?1、如何操作使物象更容易找到?1、如何操作使物象更容易找到? 如右图所示,在放置载玻如右图所示,在放置载玻片时,使观察对象置于通光孔片时,使观察对象置于通光孔的中央。的中央。 因为,通光孔的中央与物因为,通光孔的中央与物镜的光轴在一条直线上,通过镜的光轴在一条直线上,通过调节调节器,就比较容易找到调节调节器,就比较容易找到物象。物象。2、如何使用目镜中的指针? 在目镜中往往装有一根

16、指针,便于在在目镜中往往装有一根指针,便于在视野中指出所要观察的对象。视野中指出所要观察的对象。(如下图所示)(如下图所示)指针指针 若要用指针若要用指针指在指针下面的指在指针下面的一个细胞上,该一个细胞上,该如何操作?如何操作?2、如何使用目镜中的指针?方法之一:可以转动目镜方法之一:可以转动目镜 因为,指针是装在目因为,指针是装在目镜之中的,当旋转目镜时,镜之中的,当旋转目镜时,指针也会跟着旋转。旋转指针也会跟着旋转。旋转之后的指针,可能会指在之后的指针,可能会指在所需指出的对象上。所需指出的对象上。(如图所示)(如图所示)2、如何使用目镜中的指针?方法之二:方法之二: 可以移动装片,使可

17、以移动装片,使物象移动到指针针尖的物象移动到指针针尖的部位。(如图所示)部位。(如图所示)3、 如何尽快使物象移到视野中央?如上图,物象在视野的下方,若要移至中如上图,物象在视野的下方,若要移至中央,则装片应镜臂方向移动。央,则装片应镜臂方向移动。镜臂侧镜臂侧镜臂侧镜臂侧3、 如何尽快使物象移到视野中央?操作如上图所示操作如上图所示载物台载物台通光孔通光孔镜臂侧镜臂侧实验:实验: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了解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温度对唾液淀粉酶的的影响。 2. 学会设置对照组的实验方法。实验原理:实验原理: 碘液能使淀粉变蓝,控制变

18、量法。一、实验材料及用具:干淀粉、清水、冰块、碘酒、烧杯、 量筒、试管、试管架、滴管、玻璃棒 、火柴、酒精灯、石棉网、 三角架、铁架台、温度计二、 实验准备:1、收集唾液:、收集唾液:用凉开水漱口后,用小烧杯用凉开水漱口后,用小烧杯收集唾液。收集唾液。 注意:头部略向前倾,下唇搁在烧杯口上,注意:头部略向前倾,下唇搁在烧杯口上,舌尖抵在上鄂门牙的基部,不久就会有唾液沿舌尖抵在上鄂门牙的基部,不久就会有唾液沿着下唇流入烧杯,收集着下唇流入烧杯,收集2ml唾液。再稀释到唾液。再稀释到6ml 。2、制淀粉糊:、制淀粉糊:取取1克淀粉,加克淀粉,加100ml清水,清水,搅拌,煮沸制成搅拌,煮沸制成1%

19、的淀粉糊,冷却。的淀粉糊,冷却。三、实验成功的关键三、实验成功的关键: 控制好实验变量控制好实验变量 本活动变量是本活动变量是唾液淀粉酶和温度唾液淀粉酶和温度,那么其他,那么其他的量都必须的量都必须完全一致完全一致 ,包括,包括淀粉的量、清水和唾淀粉的量、清水和唾液溶液的量与时间液溶液的量与时间。试管加入物质温度12ml淀粉糊+ 2ml唾液37 22ml淀粉糊+2ml水37 32ml冰淀粉糊+ 2ml冰唾液0 按以下表格内容进行对照实验: (注:试管中的物质要振荡摇匀,温度保持37 可用水浴加热) 10分钟后在3支试管中各加入12滴碘液,摇匀,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是否发生了变化,并记录。五、实

20、验现象及原因:试管 加入物质温度实验结果 解释原因12ml淀粉糊+ 2ml唾液37 不变蓝不变蓝淀粉被消化分解22ml淀粉糊+2ml水37 变蓝变蓝淀粉没有被消化32ml冰淀粉糊+ 2ml冰唾液0变蓝变蓝淀粉没有被消化六六 实验结论:实验结论:(1)液粉淀唾酶对液粉淀唾酶对淀粉有消化淀粉有消化作用作用。(2)淀粉酶的消化作用,需要在一)淀粉酶的消化作用,需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其适宜的温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其适宜的温度约度约37。思考一:1. 本实验中,淀粉糊为什么不能太稠?答:如果淀粉糊太稠,在有限的唾液及有限的时间内,淀粉很难被完全分解。从而影响效果,甚至可能导致实验失败。2. 实验中

21、,制成的淀粉糊为什么要先冷却,不能立即使用?加入唾液溶液后,为什么要在37的温水中保温?答:制成的淀粉糊如果不冷却直接加唾液, 淀粉酶会因高温而变性,实验就不可能成功。 而加入唾液后,放在37的温水中保温, 可以提高酶的活性,使催化效果更 明显。因唾液淀粉酶在37(与人体内温度 相近)催化效果最好。 思考二:思考二:w 淀粉酶在消化淀粉时是否还有淀粉酶在消化淀粉时是否还有其它的条件要求,查找一些资其它的条件要求,查找一些资料,如果有试着设计实验说明。料,如果有试着设计实验说明。叶绿体色素的分离 叶绿体色素的分离 实验原理:叶绿体含有叶绿体色素,叶绿体色素主要包括有叶绿色a、叶绿色b、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其中叶绿素a 呈现蓝绿色,叶绿素b呈现黄绿色,胡萝卜素呈现橙黄色,叶黄素呈现黄色。可用有机溶剂乙醇、丙酮等将它们提取出来。 纸层析法是分离叶绿体色素最简单的方法。它的原理是利用混合色素中各个成分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分别以不同程度分布于两相中(即固定相和流动相)。由于它们以不同的速度移动,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因而可用层析液将不同色素分离。四种色素的溶解度高低依次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